社会学概论--社会互动

合集下载

社会学概论第七章社会互动

社会学概论第七章社会互动

1、符号互动论
符号互动论(symbolic interactionism) 是一种主张从人们互动着的个体的日常自然环 境去研究人类群体社会的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 派别。
符号互动论的奠基人是米德。
米德的学生布鲁默总结了互动论的三个基本原 理: 第一,我们依据我们对事物所富裕的意义而对 其采取行动;
第二,我们所富裕的事物的意义源于社会互动;
戈夫曼认为,在表演中,人们通常都比较关 心并试图控制自己留给他人的印象。他们往往通 过语言、姿态、手势等表现来形成人们所希望的 印象。戈夫曼将这个过程称为“印象管理”。
几种印象:
首因效应;
近因效应;
光环效应;
刻板效应。
3、社会交换论
社会交换理论形成于20世纪50—60年代, 主要代表人物有霍曼斯、布劳、埃莫森等。
3、冲突
是人与人或群体与群体之间为了某种目标或 价值观念而互相斗争的方式与过程,是直接的反 对关系。
4、暗示
是在无强制条件下,用直接或间接的方法 对人们的心理或行为施加刺激,并可能使人们 依此刺激而作出反应的一种行为方式。 5、交换 个人或群体采取某种方式彼此交往,这种 交往旨在获得报酬或回报,这样形成的关系就 是交换关系。
本土方法论认为:
(1)一个社会中所有成员间的相互作用,都 受着某些“民间”规则的支配,群体中的成员都 具有某种对现实世界的共同认识和理解,这种认 识和理解构成了“民间”规则的基础。
(2)这一理论认为,规定着社会相互作用的 民间规则包括许多含蓄的理解和期待。
第二节 社会互动的类型
社会互动的形式多种多样,下面讨论的是 最常见的几种形式。尽管在理论上我们分别讨 论之,但实际上他们常常以不同的方式结合, 并相互转化。

《社会学概论》第六章社会互动

《社会学概论》第六章社会互动

《社会学概论》第六章社会互动社会互动是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它揭示了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以及这些互动对社会结构和变迁的作用。

社会互动是社会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影响着我们的认知、行为和身份认同。

本文将从社会互动的定义、类型、影响和挑战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社会互动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相互交往、相互影响的过程。

它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言语、行为和非言语的方式进行的。

社会互动可以发生在各个社会层面,从家庭、学校到工作场所、政治组织等都存在着社会互动。

社会互动的目的是满足个体的需求、取得社会认同和建立社会关系。

社会互动可以分为主动互动和被动互动两种类型。

主动互动是指个体主动参与和发起的互动,如主动提出观点、建议或介入他人的谈话。

被动互动是指个体被动地接受和响应他人的互动,如听取他人的观点、接受他人的帮助。

主动互动和被动互动在社会互动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相互作用着塑造个体的行为和社会角色。

社会互动对个体和社会都有重要的影响。

对于个体来说,社会互动是一种社会支持和交流的途径。

通过与他人交往,个体可以获得信息、获得支持和建立自身的社会身份。

社会互动也对个体的认知和行为产生影响,个体的观点和行为受到他人的认同和适应的影响。

同时,社会互动也能够促进个体的心理发展和成长,通过与他人互动,个体可以学习和发展社交技能和情感表达能力。

然而,社会互动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交媒体的普及改变了社会互动的形式和方式。

虚拟互动的出现使得人们可以通过在线平台进行交流和互动,但也带来了信息过载、沉迷和虚拟孤立等问题。

其次,社会互动受到社会结构和文化的制约。

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差异和不平等可能会影响互动的质量和结果。

最后,社会互动可能会引发冲突和紧张。

不同观点和利益的冲突可能会导致社会冲突和紧张局势的产生。

综上所述,社会互动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它揭示了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社会互动对个体和社会都有重要的影响,既是社会支持和交流的途径,也是社会变迁和合作的基础。

社会学概论 第六章 社会互动

社会学概论 第六章 社会互动

• 狭义解释:竞争指的是社会上个人与个人、群体 • • • • • • •
3、竞争
与群体之间对于一个共同目标的争夺,是一种互 相反对的行为方式。 广义解释:生存竞争。 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人类 存在以来就有竞争。发生竞争的原因主要在于: 主观欲求和客观存在之间的差异。 竞争的特点: 1、有一个共同争夺的目标 2、有共同争夺的对象 3、竞争双方其中一方获得成功,即足以剥夺另一 方成功的机会,不可能双方之间同时获得成功 4、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
消除对立冲突,以达到共同生活的目的, 便部分地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 • 调适的原因: • ①由冲突引起的调适。 • ②由社会变迁引起的调适。 • ③由交流或迁移引起的调适。
• 调适方法: • ①和解,互动双方改变原有的敌对态度,彼此容 • • • • • • •
纳、建立友好关系; ②妥协,互动双方通过订立一些条件而暂时平息 冲突; ③容忍,暂时采取克制的态度以避免冲突的发生; ④调解,由第三者出面对双方的矛盾加以调停; ⑤仲裁,通过第三者的裁决来解决双方的矛盾; ⑥权变,越出正常规范的随机应变; ⑦突转,突然转变其思想、态度、信仰、习惯以 适应环境的行为方式。 ⑧顺从,有意识的改变自己的习惯行为以适应社 会需要的一种方式。
产生原因: 人们在观 察、记忆、理解等等方面的不足或偏差。 为了耸人听闻,发言者往往夸大其词。• 正常的信息渠道受到阻碍或缺乏信息、信息不清时,个人 可能会依据猜测、想象,对事物做出自己的解释 某些普遍涉及到公众的人或事易成为人们的注意中心,对 此类人或事情的议论便会增多
四、集体行为的控制
• 集体行为对社会的作用有性质之别: • 集体行为的破坏性或反社会性 • 集体行为的积极性 • 集体行为的控制主要是对那种影响社会正常秩序,妨碍人 • • • •

社会学概论第六章社会互动

社会学概论第六章社会互动

第六章社会互动(一)社会互动概念社会互动就是人们对他人采取行动或对他人的行动做出反应的过程。

它包括所有的社会行动。

(二)社会互动的构成因素构成社会互动,一般具备以下三个因素(1)必须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互动主体。

(2)互动主体之间必须发生某种形式的接触。

(3 )参与互动的各方有意识的考虑到行动?符号所代表的意义。

所谓社会互动,就是个人和个人之间、个人和(一)符号互动论布鲁默符号互动理论的很多关键思想都是在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乔治.米德最早的著作中作了论述。

简单地说,我们可以把符号互动理论解释为:第一,我们通常用符号来代表一些事务,这些符号都是能够由意义地代表另一事务地,是在社会互动中形成地;第二,我们针对我们对符号的意义来采取行动;第三,我们对彼此的行动有所反应之前,经历了一个内在阐释的过程。

(二)拟剧论戈夫曼拟剧论使用表演和比喻来说明日常生活中人的互动的理论。

它的基本观点是:社会是一个舞台,全体社会成员是在这个舞台上扮演不同角色的演员。

他们都在社会互动中7表演?±自己,塑造自己的形象并更好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拟剧论的代表人物是戈夫曼。

(三)常人方法学加芬克尔常人方法学的创始人加芬克提出了常人方法学这一词。

常人方法学的基本假设是:在现实生活中,社会成员依据一定的规则和程序来进行社会互动,这些日常生活中不成文的、大家公认的互动规则是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

常人方法学是对一定社会成员在日常生活的社会互动中所遵循的规则的社会学研究。

(一)交换的概念和构成要素社会生活中的很多互动的表现形式是交换。

交换指的是在一定的规则下,行为者为了获得回报而行动、并获得回报的社会互动形式。

换言之,交换是不同行为者之间彼此通过转让自己所有物而获得对方所有的的行动。

按照这个定义,构成交换应该有四个要素:目标、付岀、回报和效益。

(二)交换的类型交换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物质的交换和非物质的交换。

(三)交换存在的社会基础交换主要是有社会差异引起的,在社会中,处于交换行为中的各方都以自己的所有物为手段,以对方的所有物为目(一)合作的概念合作,就是指在社会互动之中,行为者之间为达到某些共同的利益或目标彼此密切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

《社会学概论》笔记五

《社会学概论》笔记五

《社会学概论》笔记五第五章:社会互动本章指导:一、本章目的:社会互动是微观社会学领域的研究主题,它来自于我们的日常生活。

通过学习,使同学们了解和掌握社会学关于社会互动的基本原理,以及我们怎样运用其中的理论知识来理解生活中的现象。

二、课前准备:1、你以前接触过“社会互动”这个词汇吗,你是怎样理解的,请思考。

2、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据你所知,我们生活中有哪些行为是无组织的、自发的而且人数众多,试举几个例子。

3、认真阅读本章纲目,了解本章的学习脉络。

三、学习建议:1、这一章总体来说还比较容易掌握,难理解的也就是其中的理论,只要结合实际的例子就能理解,注意老师的讲解。

2、最好能看看参考书目,尤其是第一本--《乌合之众》,它是社会学的经典之作,深入浅出,描写生动,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感染理论的集合行为说明。

3、掌握本章的重要概念:①社会互动②集合行为③交换④强制四、学习重点:1、社会互动的涵义及类型。

2、戈夫曼对社会互动的分析。

3、集合行为的类型。

重要概念:对社会互动的具体分析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社会互动的涵义:1、社会互动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之间,被隔绝的单个人不行;2、社会互动是相互依存的行为,以相互的或交换的方式进行,是一种双向交流,不是单方面的,有去无回不是互动,但互动不一定非要面对面进行;3、社会互动必须借助符号才能进行,这基于人们拥有共同的文化或经验,能够对符号所表达的意义进行理解。

符号有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之分。

在我们日常互动中,非语言交流(nonverbal communication)之多令人吃惊,通常情况下,在两个人交谈时,语言对情境的社会意义的表达平均不到35%,剩下的65%的意义都是由非语言的方式表达的(两种最重要的非语言沟通形式是身体语言和个人空间,前者包括动态或静态的体语以及面部表情。

)。

面部表情(facial expressions)、动态体语(gestures)、静态体语(posture)、个人空间(personal space)社会互动类型在社会学的先驱乔治·齐美尔(George Simmel,19世纪末德国社会学家,研究形式社会学)研究的基础上,人们区分出并且分析了许多种社会互动的主要形式,那些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最为突出的互动形式有交换、合作、冲突、竞争及强制。

社会学概论(社会互动论)

社会学概论(社会互动论)

社会互动:社会交往活动或社会相互作用定义: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具有相互依赖性的活动含义:1.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发生2.有相互依赖的行为3.以信息传播为基础4.可以在当面或非当面的场合发生5.不同情境下互动行为的含义不同6.对互动双方的关系或社会环境发生影响7.互动往往有一定的模式和结构社会互动理论(一)符号互动论(齐美尔、米德)1.符号:能有意义代表其他事物的事物2.基本观点:1.符号在互动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2.人的行为是有意义的3.意义不是固定不变的互动的背景和情境(客观)互动双方的情况(主观)4.互动经常需要换位思考5.人们通过自己认识到的他人对自己的态度看法来形成并修改自我概念正确自我定位:不要过分敏感、过于自负(二)拟剧论(戈夫曼)含义:互动的一方总想控制对方的行为是对方通过对自己行为的理解做出符合自己规划的行为反应1.表达式礼仪2.回避式礼仪3.维系式礼仪4.认可式礼仪(三)本土方法论(加芬克尔)俗民方法论常人方法论(四)角色理论角色互动(五)参照群体理论个体将参照群体的价值和行为规范作为评价自身或他人的基准,作为自己社会观和价值观的依据1.规范作用2.比较作用社会交换论(霍曼斯、布劳)酬赏(价值多少)金钱<社会赞同<尊重<他人服从社会互动的情境和过程一、社会互动的情境(一)二人关系、三人关系和多人关系1.二人关系(1)极强的亲密性、特殊性、排他性(2)有可能产生强烈冲突2.三人关系冲突时第三人的角色(1)中间人——调解(2)仲裁人——裁定(3)从中渔利者——个人获利(4)分裂者和征服者——挑拨冲突3.多人关系一、社会群体和组织中的正规关系社会群体和组织中的非正规关系非常规的集合行为二、熟悉、工作、社交情境(目的)三、情感、工具、混合关系(性质)情感对应需求法则工具对应公平法则混合关系对应人情法则二、社会互动的过程(一)贝尔斯的互动过程分析一定向阶段:辨识情境二评价阶段:确定态度三控制阶段:选择行为(二)芝加哥学派的四阶段说一竞争排斥关系二冲突对立关系,可能有攻击行为三顺应一方主动或被迫做出改变四……社会互动的维度与类型维度一向度:社会互动的方向表明关系的性质1.情感关系2.地位关系3.利益关系二深度:互动的程度表明依赖度三广度:互动的范围表明交往的领域四频度:一定时间内发生的次数,通常次数越多,越密切类型一、合作定义: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对互动各方都有所益处的共同目标而彼此相互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条件:A 目标一致B 地方法上达成共识C 行为配合D 讲求信用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意识二、竞争定义:对于共同目标的争夺特点:A对相同目标的追求B目标较少,难以得到C目的是获得目标,而非针对对手D必须有相对应的规则三、冲突定义:为了某种目标或价值观念而相互斗争的方式与过程竞争和冲突的区别:A冲突的直接目的是打败对手B冲突的目标有相同性也不同C冲突双方是直接的反对关系D冲突经常突破规划冲突有正功能,也有负功能四、强制定义:互动的一方被迫按照另一方的要求来行事特点:A双方力量不平衡B可以是物质力量或精神力量五、顺从或顺应1.顺从:一方自愿、主动服从一方2.顺应:互动双方都调整自己的行为。

社会学概论 社会互动

社会学概论  社会互动

2、群体互动 群体成员代表群体,个人色彩少,较为 正式。如国家间、各种团体间
(二)不同性质的社会互动 1、合作 行动者为共同的利益或目标联合在一 起一致行动。 目标一致 必须互相依赖 有能力且多样化 相互信任
合作类型: ①自发合作。最古老,紧急救援、互相帮助 ②传统合作。由自发合作发展而来,成为稳 定的社会习惯。收割、建谷仓。 ③指导合作。现代社会。在权威的第三方知 道下进行。组织内部的分工合作。 ④契约合作。对彼此职责进行清楚的界定的 合作。如贸易合作。
当代派别: 芝加哥(布鲁默):用人文科学的方 法来研究互动过程。认为人的行为是无法 预测的、非决定性的,互动是一种角色创 造过程。主张用生活史、自传、日记、信 件等作为研究材料,主张采用个案研究, 参与观察等方法来阐释互动过程的独特性 质。
依阿华(库恩):用实用主义方法来研 究互动结构,认为人的行为是被其地位、 角色所决定的,根据个体参照群体,可以 预测其自我评价,进而预测其行为。互动 是一个角色扮演的过程。提倡用问卷或态 度量表来测量人的自我概念,试图将互动 理论操作化。
2、韦伯
最早强调互动及其意义的社会学家。 他认为社会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解释所谓 “社会行动”,要做到这一点,社会学家 必须把自己放到他们所研究的人的位置, 然后阐释他们的思想和动机。这叫做移情 式理解。
韦伯否认自然过程与社会过程完全一致 的假说。认为自然过程的主体是无意识的 物质,它们只是简单的对外界刺激做出反 应,被动的适应周围环境。而社会过程的 主体是有意识的个人。个人的行动是带有 意义的,他确定各种情境,并赋予自己和 别人行动以某种意义。他不是单纯地对外 界刺激做出反应,而是根据他赋予事物的 意义来行动。
四类社会行动
目的理性(工具理性)行动。经过认真算

社会学概论--社会互动

社会学概论--社会互动

22
求职面试中的印象管理





一、仪表礼仪 男士: 应留短发,梳理整齐,保持自然色; 胡须要刮干净,适当咀嚼口香糖保持清新口气; 短指甲,保持清洁; 应聘时,上身宜着单色衬衣或有稳重感的T恤,且领 口、袖口无污迹; 裤子平整,有裤线,且着色与上衣协调; 衣服保持平整、清洁;若着西装,口袋不放物品; 皮鞋光亮,配深色袜子; 全身3种颜色以内,避免配戴项链和手链等饰物; 精神饱满,面带愉快和自信的微笑
13


符号:是指所有能够代表人的某种意义的 事物。 共享定义—我们一般假定:不仅是对语言 及其他具体符号,而且还包括日常社会情 绪,别人与我们都使用同样的定义。
14
“骑匹马”与“七匹马” ——一桩文字游戏引起的宰客案
今年“三.八”节,七名女游客在重庆南 温 泉游览。遇一马帮揽客,游客问:“骑一匹 马多少钱?” 一马夫回答:“骑(七)匹 马 30元。”七游客认为价格合理,高高兴兴 上 了马。 不到10分钟,终点站到了。游客掏出30 元钱,马夫怒目道:“早就说好了,一匹马
20
(四)戏剧理论

创始人:欧文.戈夫曼 又称印象管理理论 观点:把人们看成是戏剧中的演员,当人 们扮演角色时,他们的表演是由观众来判 断的,这些观众对表演的事物非常警觉, 而这些失误则有可能反映演员真实性格的 某些方面。
21
印象管理(impression management)


印象管理指人们在互动中运用各种技巧, 给他人创造自己想要达到的印象。 社会情境是舞台,不同的情境(前台与后 台) ,有不同的演法,有不同印象管理 的方式,其中第一印象是极为重要的。
17
3.符号互动论的基本观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
第二节 社会互动的情境与过程

情境:指人们在行动之前所面对的情况或场 景,包括作为行动主体的人,角色关系,人 的行为、时间、地点和具体场合等。 二人关系、三人关系与多人关系 熟悉情境、工作情境与社交情境 情感关系、工具关系与混合关系
17
3.符号互动论的基本观点




符号在人们的社会互动过程中起着中介作用。 人们的行为是有意义的行为。 意义不是固定不变的东西。 在互动过程中,人们往往通过扮演他人的角色, 从他人的角度来解释其思想和意向,并以此为 根据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在互动过程中,人们往往从自己所认识到的他 人对自己的态度和看法之中来认识自己,形成 并修改自我概念。
3
主流社会文化的规范与价值观 表明:
个人在主流动文化中的社会化经验
4
四、A:定义社会现实与对社会现实的再建构
若 社会=现实 那么,A是如何进行的呢? 比如,纹身
5
1.定义社会现实的能力,反映出该集团在社会中 的实力。事实上,在支配群体(强势群体、多数 群体)与被支配群体(弱势群体、少数群体)之 间的关系中,最重要的一个层面就是,支配群体 可以定义一个社会价值观。 2.“对情境的定义”会影响到一个人的思考方式与 人格发展。 比如,仿真监狱实验中,学生接受了该情境的定 义(狱卒与囚犯的传统角色),并依照这样的角 色来扮演。 3.被支配群体的成员挑战传统的定义。 女性、老人、同性恋、残障人士的人权运动; 世界拳王“阿里”;
6
五、协商的秩序 支配群体与被支配群体都可以定义现实,这主 要是通过什么机制呢?
协商(Negotiation)
7
第七章
社会互动
马克思说:“社会—不管 其形式如何—是人们交互活动 的产物。”
8
本章结构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社会互动的含义及其理论 社会互动的情境与过程 社会互动的维度与类型 集合行为 社会互动的相关问题
22
求职面试中的印象管理





一、仪表礼仪 男士: 应留短发,梳理整齐,保持自然色; 胡须要刮干净,适当咀嚼口香糖保持清新口气; 短指甲,保持清洁; 应聘时,上身宜着单色衬衣或有稳重感的T恤,且领 口、袖口无污迹; 裤子平整,有裤线,且着色与上衣协调; 衣服保持平整、清洁;若着西装,口袋不放物品; 皮鞋光亮,配深色袜子; 全身3种颜色以内,避免配戴项链和手链等饰物; 精神饱满,面带愉快和自信的微笑
9
第一节 社会互动的含义及理论

一、社会互动的含义 社会互动(social interaction)是 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 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 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
10



社会互动必须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 之间。 个人之间、群体之间只有发生了相互依赖 性的行为时才存在互动。 社会互动以信息传播为基础。 社会互动可以是面对面的,也可以是非面 对面的。 社会互动总是在特定的情境下进行的。 社会互动还会对互动双方及他们之间的关 系产生一定的影响,并有可能对社会环境 形成一定的作用。 人们的互动往往遵循一定的行为模式,具 有一定的互动结构。
11
二、社会互动的理论



符号互动论 角色理论 参照群体理论 戏剧理论(拟剧论) 社会交换论 本土方法论(俗民方法论)
12
(一)符号互动论



代表人物:库利、米德、托马斯 芝加哥学派——布鲁默 衣阿华学派——库恩 符号互动论:是一种通过分析在日常环境中 的人们的互动来研究人类群体生活的社会学 理论派别,它主要研究的是人们相互作用发 生的方式。 人们通过解释代表行动者行动意义的符号所 包含的意义而做出反应,从而实现他们之间 的互动。
34
不应该:



手:这个部位最易出毛病。如双手总是不安稳, 忙个不停,做些玩弄领带、挖鼻、抚弄头发、掰关 节、玩弄考官递过来的名片等动作。 脚:神经质般不住晃动、前伸、翘起等,不仅人为 地制造紧张气氛,而且显得心不在焉,相当不礼貌。 背:哈着腰,弓着背,似一个“刘罗锅”,考官如 何对你有信心?
35
32


蹲姿: 女士:并膝下腰。一脚在前,一脚在后, 两腿向下蹲,前脚全着地,小腿基本垂直 于地面,后脚脚跟提起,脚掌着地,臀部 向下。 男士:曲膝。
33

视线处理:说话时不要低头,要看着对方 的眼睛或眉间,适当地时候转移注视对方 的视线,不要回避视线,也不要一味直勾 勾地盯着对方的眼睛;做出具体答复前, 可以把视线投在对方背景上,如墙上约两 三秒钟做思考,不宜过长,开口回答问题 时,应该把视线收回来。
20
(四)戏剧理论

创始人:欧文.戈夫曼 又称印象管理理论 观点:把人们看成是戏剧中的演员,当人 们扮演角色时,他们的表演是由观众来判 断的,这些观众对表演的事物非常警觉, 而这些失误则有可能反映演员真实性格的 某些方面。
பைடு நூலகம்
21
印象管理(impression management)


印象管理指人们在互动中运用各种技巧, 给他人创造自己想要达到的印象。 社会情境是舞台,不同的情境(前台与后 台) ,有不同的演法,有不同印象管理 的方式,其中第一印象是极为重要的。
15
2、符号互动论的基本原理


第一,我们依据我们对事物所赋予的意义而对 其采取行动。 第二,我们所赋予的事物的意义源于社会互动。 第三,在任何情况下,为了赋予某种情境以意 义,并决定怎样采取行动,我们都要经 历一个内在的阐释过程——我们“与我 们自己交流”。
16



试想一个顾客在饭店收银台买单的情景。顾客把账 单交给收银员,并且掏出她的钱包。收银员准备收 钱并找零。他们对于账单的行动都是基于他们所赋 予账单的意义,这种意义是他们所共享的(互动论 第一原理)。 他们之所以知道账单的意义,是由于他们通过以前 许多类似的互动学习的结果(互动论第二原理)。 现在,假定顾客没有足够的钱买单。那么,她会表 现得很尴尬,并且会说她到隔壁的银行取一些钱, 马上就回来。收银员得对这种新的情境进行阐释, 赋予它某种意义,并且决定怎样行动(互动论第三 原理)。
18
(二)角色理论

角色理论 角色理论并非是一个单独的理论,它代 表着一种以角色概念为核心的解释人类行 为的研究取向。在该理论看来,互动是角 色之间的互动,并且有赖于人们扮演他人 角色的能力。同时,角色的形成和扮演也 是在互动中完成的。
19
(三)参照群体理论

参照群体:指个体在心理上所从属的群体, 是个人认同的为其树立和维持各种标准、 提供比较框架的群体。
小外套:知性气质
搭配法则:小外套增加知性气质,如果你是个气质型女生, 在面试时可以选些款式帅气,色彩单一的小外套,来提升你 的人气指数。 28
及膝裙:温婉女人味
搭配法则:平时的你是不是偏爱迷你裙,但是面试时, 裙子的长度要特别注意,不要太短,也不要太长,尽量 选择一些款式唯美,突出温婉女人味的为宜。
36
面试中的语言习惯



发音清晰 语调得体 声音自然 音量适中 语速适宜
37
(五)社会交换论


代表人物:霍曼斯、布劳 基本命题:
成功命题 刺激命题
价值命题
攻击与赞同命题
剥夺和满足命题
38


学生小明学习很刻苦,每次都能得高分。 他的秘诀是考前进行单独复习。 又要临近考试了(刺激1),考前著名歌 星要在本市开演唱会(刺激2),小明想: 我已经的了4次A了,偶尔考坏一次也无 所谓。但是歌星的演唱会是却只有一次 于是小明决定去看演唱会。 不幸的是,到现场才知道,此歌星是个冒 牌货,小明和其他现场观众大闹演唱会。

眼:或惊慌失措,或躲躲闪闪,该正视时却目 光游移不定,予人缺乏自信或者隐藏不可告人 秘密的印象,极易使考官反感;另外,若死盯 着考官的话,又难免给人压迫感,招至不满。 脸:或呆滞死板,或冷漠无生气等,如此僵尸 般地表情怎么能打动人?得快快改掉。一张活 泼动人的脸很重要。


行:其动作有的手足无措,慌里慌张,明显缺 乏自信,有的反应迟钝,不知所措,不仅会自 贬身价,而且考官不将你看“扁”才怪呢。
13


符号:是指所有能够代表人的某种意义的 事物。 共享定义—我们一般假定:不仅是对语言 及其他具体符号,而且还包括日常社会情 绪,别人与我们都使用同样的定义。
14
“骑匹马”与“七匹马” ——一桩文字游戏引起的宰客案
今年“三.八”节,七名女游客在重庆南 温 泉游览。遇一马帮揽客,游客问:“骑一匹 马多少钱?” 一马夫回答:“骑(七)匹 马 30元。”七游客认为价格合理,高高兴兴 上 了马。 不到10分钟,终点站到了。游客掏出30 元钱,马夫怒目道:“早就说好了,一匹马
29
黑与灰:成熟、稳重
搭配法则:灰色和黑色是办公室最常见的颜色,黑与 灰所表达出来的味道也是沉稳、成熟韵味,如果你是一 个偏活泼的女生不妨让自己在面试时沉稳些更能让对方 相信你的工作能力。
30
行为礼仪

微笑 握手 手势 站姿:正确的站姿是抬头、目视前方、挺胸直腰、 肩平、双臂自然下垂、收腹、双腿并拢直立、脚 尖分呈V字型,身体重心放到两脚中间;也可两 脚分开,比肩略窄,双手交叉,放在体前或体后。 与主考官交谈时,保持一米左右的距离为宜。
31



坐姿: 男士:应聘时,在没有听到“请坐”之前,绝对 不可以坐下,面试官还没有开口,就顺势把自己 挂在椅子上的人,已经扣掉了一半分数了;入座 时要轻,至少要坐满椅子的2/3,后背轻靠椅背, 双膝自然并拢或略分开,把手自然的放在上面; 身体可稍向前倾,表示尊重和谦虚。 女士:入座前应用手背扶裙,坐下后将裙角收拢, 两腿并拢,双脚同时向左或向右放,两手叠放于 腿上。如长时间端坐可将两腿交叉叠放,但要注 意上面的腿向回收,脚尖向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