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痰湿艾灸的方法
中医祛痰祛湿灸哪个穴位效果最好

中医祛痰祛湿灸哪个穴位效果最好艾灸是我国传统的中医治病手段,对祛痰祛湿有很好的治病效果,这也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是艾灸的穴位有很多,要贴对了穴位的作用才会有很好的作用。
以下是小编推荐中医祛痰祛湿灸的穴位知识,欢迎阅读!中医祛痰祛湿灸的穴位第一:关元穴这个穴道的位置在我们的肚脐下面大约三寸的位置,是一种具有很好养生以及强健身体功效的穴位。
长期对这个穴位进行艾灸,能够有效的调理气血,并且对于补肾固精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一般情况下,如果是使用艾灸条进行,时间应该控制在10~15分钟左右;如果是用火罐进行艾灸,那么时间可以稍微的进行延长,控制在20~30分钟左右。
第二:中脘穴这个穴道的位置在腹部的正中线,也就是肚脐上面大约四寸左右的位置。
一般情况下,如果是食用艾条进行,时间应该控制在10~15分钟;用艾罐则是需要20~30分钟。
在这个穴位进行艾灸,能够有效的缓解胃部所出现的各种疾病以及症状,例如腹泻、拉肚子以及胃溃疡等等。
第三:丰隆穴在这个穴道的位置在小腿前外侧,也就是在外脚踝肩部上面大约八寸的位置。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祛湿的穴位,每天食用艾灸条进行艾灸大约十五分钟左右,能够有效的起到健脾化湿的作用,对于身体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第四:解溪穴这个穴道的位置在祖辈和消退交界的位置中,横纹中间的凹陷位置就是解溪穴了。
这个穴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全身祛痰祛湿的穴位,进行艾灸之后能够有效的解决下半身水肿的问题,最好能够每天进行艾灸十五分钟左右。
第五:足三里穴这个位置在外膝盖下面三寸,也就是在胫骨外侧一横指左右。
将艾条使用10~15分钟;艾罐则是进行艾灸20~30分钟左右,能够获得很好的效果。
第六:合谷穴中医方面认为,这个穴位是大肠经的一个总开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果脸部的皮肤出现了红血丝,那么可以在合谷穴进行艾灸,能够起到非常好的缓解作用。
合谷穴具有很好的升清降浊以及疏通气血的作用。
但是,如果是一些体质比较差或者是怀有身孕的女性,那么在进行这个穴位艾灸的时候一定要特别注意,最好能够禁止使用。
艾灸五穴位祛湿散寒丰隆穴健脾祛湿

学习辅助网 夏季时节,气温高,湿度大,这样的环境会让身体内积聚湿气,湿邪会严重影响到身体的健康,所以夏季时节我们要注意做好祛湿的工作,那么该如何祛湿呢?艾灸五穴位可帮助温通经络散寒祛湿,在《神农本草经》中有记载:“艾叶具有温经止血、祛寒止痛之功效,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
”所以,艾灸能够温通经络,散寒祛湿。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夏季祛湿艾灸疗法,一起来学学吧!中脘穴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的位置上。
每天艾灸10-15分钟,能有效缓解胃部不适的症状,同时有助于祛湿。
解溪穴解溪穴位于脚背、踝关节活动的凹点。
这个穴位是全身祛痰祛湿的穴位,对于解除下肢的水肿有较好的效果。
每日对解溪穴艾灸15分钟,坚持一段时间,能够很好祛湿。
关元穴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的位置,属于养生保健的穴位。
长期对关元穴施灸或者艾灸有助于调理气血、补肾固精。
每日可以艾灸10-15分钟,能够帮助祛湿。
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于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的位置,艾灸10-15分钟,坚持一段时间,就可以看到祛湿的效果。
丰隆穴丰隆穴位于小腿外侧的中点,肌肉较为鼓起的位置,针对这个穴位祛湿,效果较佳。
每日艾灸15分钟可以有效健脾祛湿。
一般,艾灸都是选用艾条灸,所以艾条的质量决定了艾灸的效果,用高质量的艾条灸,祛湿的效果最佳。
那要如何挑选好的艾条呢?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法:1、看外观好的艾条中的艾绒是土黄色的,非常柔软细腻;而普通的艾条的艾绒是偏青色的,看上去非常粗糙。
2、闻味道高质量的艾条的味道是温和的,闻起来清香舒服,而普通的艾条闻起来很刺鼻,非常不舒服。
3、艾灸感觉用好的艾条灸,皮肤感觉很温暖,温热的感觉慢慢渗入皮肤,较为舒服;而差的艾条就会有烧灼感,感觉刺痛。
并且,好的艾条燃烧的时间偏长。
4、不要选无烟艾条无烟艾条在碳化的过程中已经加入化学粘合剂,已经失去艾的药性,不能起到祛湿的作用。
专门针对身上的5个穴位进行艾灸,祛湿的效果能更快见效,大家不妨来试试。
艾灸位置如何去湿气

艾灸位置如何去湿气众所周知,人体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湿气,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主要表现症状有:大便不成形,易粘厕所的马桶;舌苔厚重,肠胃消化不良;食欲不振;长期感觉身体疲乏等。
目前,祛除湿气的方法有很多,本文介绍下如何利用艾灸的方法刺激身体某些穴位达到祛除湿气的作用。
我们都知道,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许多人特别喜欢吃冷饮,一天到晚吹冷气。
很容易积累湿气,那么湿气重的人怎么排湿?湿气重艾灸哪些穴位湿气重艾灸哪些穴位:★曲池穴 曲池穴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合穴,意为脉气自四肢末端至此,最为盛大,犹如水流合入大海。
曲池穴具有祛除风湿,调理气血的功效、可改善手麻、胸中烦满,改善周边血液循环。
取穴:屈肘时肘横纹外侧端。
手法:用艾条灸每天1次,每次10分钟。
★合谷穴 合谷穴是大肠经的总开关,有“颜面合谷收”的说法,当面部皮肤有红血丝时,可艾灸合谷穴,有很好的缓解效果。
合谷穴具有升清降浊、宣通气血的功能,但体质较差者不宜给予强刺激,孕妇更要禁忌。
取穴:一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另一手的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
手法:艾灸距离穴位3-5厘米,灸至穴位暖和、微微发红即可,10次为一疗程。
每次艾灸10-15分钟,每天一次。
★解溪穴 本穴为胃经地部经水的外散之处,为胃经经水的输配枢纽,由本穴回流胃经的经水多少能最快地改变胃经的火热性状,故而本穴属火。
取穴:解溪穴位于脚背、踝关节活动的凹点。
这个穴位是全身祛痰祛湿的穴位,对于解除下肢的水肿有较好的效果。
手法:每日对解溪穴艾灸15分钟,坚持一段时间,能够很好祛湿。
★足三里 足三里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肠炎、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痢疾、阑尾炎、肠梗阻、肝炎、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心绞痛、风湿热、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肾炎、肾绞痛、膀胀炎、阳痿、遗精、功能性子宫出血、盆腔炎、休克、失眠等。
咳嗽痰多,嗓子痒痒总有痰?艾灸这6个祛痰穴位,效果惊人!

咳嗽痰多,嗓子痒痒总有痰?艾灸这6个祛痰穴位,效果惊人!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早上起来嘴巴又苦又干,总感觉嗓子里面有异物,平时好端端的也会咳嗽一下,然后莫名其妙也会吐出一些痰来,当然也有人虽然咳得厉害,但是咳又咳不出来什么东西。
这种情况往往很快过去,身体也没有特别的不舒服,因此很多人并不重视,但是,古代有这样一句话:百病多由痰作祟, 怪病从痰治。
可见还是要引起重视的,如果有痰不治疗的话,还有可能会引发很多其他的疾病。
1形成“痰”的主要原因中医说的“痰”,不仅指咳吐而出的黏稠物,还泛指一切非人体生理所需的代谢性分泌物。
中医认为,凡气血不畅之处,即津凝生痰之所。
痰的产生主要跟肺、脾两脏有关系。
肺主呼吸,调节宗气(元气)的出入和升降。
如肺失肃降,就会出现咳喘、卧不平等症。
肺为储痰之器。
而脾是生痰之源,我们的脾主运化,主要负责消化和营养物质的输送,如果湿邪侵犯人体,或者因为饮食或者休息不好等原因伤害到我们的脾,脾胃就会不好,这时候就会失去运化功能,从而造成水湿内停凝结成痰。
因此痰的问题,从根本上来说,是脾胃的问题。
当体质虚弱、中气不足的时候,由于脾虚失运,可以使水湿停留,凝聚为痰。
如果平时吃了太多的肥甘厚味,胃中浊气郁蒸,酿湿生热也可以化为痰浊。
我们常常见到的是,感冒去输液,治疗后症状虽然消失了,但是咳嗽却还在,要延续数日,吃药也没有用。
这都是外感失治,脾胃受创,肺气不能正常升降,导致水湿停留,凝聚成痰的缘故。
2有“痰”怎么能快速解决?如何解决生湿生痰的问题呢?根源就要抓这两条:一个肺,一个脾。
有的人说,那你身体有痰不是很简单吗?痰里面两个火字,这就表示身体有火,直接吃点降火的东西不就可以了吗?比如说喝点菊花茶、金银花茶等等。
虽说有一定的道理,很多的痰都是身体有火,但是也不完全正确,为什么呢?因为你如果遇到的痰是黄痰还有白黏痰,这确实是属于热痰的,这个时候泻火是没有错的,你喝金银花茶、菊花茶、苦丁茶、莲子心茶效果都好,因为他们都是可以清火的。
艾灸去除体内湿气怎样做

艾灸去除体内湿气怎样做从传统意义上来说,我们人类主要是吃一些五谷杂粮,肉食适量即可,但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们每天摄入的肉制品越来越多,并且身体缺乏必要的运动,再加上食物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这些原因都可导致湿气侵入人体,从而使得我们患病。
湿气侵入后,可通过艾灸去除。
传统艾灸具有开郁、祛湿、补阳气的作用,对祛除体内湿气效果很好。
体内湿气较重的人可以艾灸中脘穴(脐上4寸处)10~15分钟,具有补中气、行气活血的功效,可有效缓解胃部不适。
另外,丰隆穴(人体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距胫骨前缘两横指处)、曲池穴(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处)也具有较好的祛湿作用,平时可常灸。
湿气是如何产生的:由于水分调温失控,少动,多食,生活习惯的不规律。
还有不注意空调,冷饮等生活习惯,都会导致湿气入体。
饮食祛除湿气:您可以选择薏米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红豆性平,味甘酸,有健脾止泻、利水消肿的功效,将薏米和红豆加水煮熟后食用,可以利尿、除湿,甚至还可以起到美容的效用。
如果用艾柱艾灸,一个艾柱在艾灸盒里面使用大约是20-30分钟。
用艾灸盒艾灸的时候,点燃后,放在你需要艾灸的穴位上,任脉的中脘、神阙、关元、后面的命门,然后上面要盖上毛巾,这样您就会艾灸很长时间还没有烟。
再艾灸足三里的时候,您最好是用艾灸罐,直接绑在穴位上就可以很省事,一个艾柱用纸巾包好,可以使用一个小时,而且没有烟。
上面主要介绍了如何用艾灸的方式来去除湿气,其实不光是湿气,我们身体患病还因为风寒、燥火侵入导致生病,所以除了湿气之外,风、寒、燥以及火也是要积极预防的。
这里强调,平时一定要生活有规律,多锻炼,肉制品不要多吃。
脾胃虚寒怎么调理见效快

脾胃虚寒怎么调理见效快脾胃虚寒多由饮食不调、过度劳累、或者是久病体虚等造成脾胃阳气亏损表现出来的症候,那么有哪些调理方法可以快速见效呢?一、脾胃虚寒艾熏调理艾熏部位:足三里穴,该穴位位于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操作手法:如果可以去专业理疗机构艾灸最好,没有条件,或是为了简便一点,可以自己选择艾熏,艾熏属于温和灸,一般在晴天下午1-3点一天阳气正盛之时,找准足三里穴位后,点燃艾放于对准足三里穴,距离在0.5-1寸(即1.5cm-3cm)之间调控,当穴位温热舒适即可,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
可隔日进行,一个月份大约十次。
功效:艾熏足三里具有补益脾胃、扶正培元、调和气血、祛邪防病之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寒人群。
二、脾胃虚寒按摩调理点按中脘穴取穴部位:中脘穴位于人体肚脐上4寸。
操作手法:以拇指指腹点按该穴位,一次3分钟,待局部有发热感即可体质,一天早中晚均可进行。
功效:该穴位是足阳明胃经的要穴,是结聚胃经经气的地方,按摩该穴位可加速经气运行,改善胃功能,达到调理脾胃虚寒的目的。
推按两肋推按部位:乳房下缘至侧腰。
操作手法:两手掌互相摩擦,有了热度后,分别从两侧乳房下缘向下推按至侧腰,待推按部位发热即可。
功效:推按该部位,可调畅气机,有养胃、暖胃、预防胃疾病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寒的人群。
三、脾胃虚寒食疗调理生姜小米粥做法:小米100克,生姜3片。
做法:小米洗净后,加适量水,先大火煮沸,加入生姜片,改用小火再煮,至小米熟透,取上层粥油。
功效:小米补脾暖胃,生姜温中养胃,适合脾胃虚寒人群做调理之用。
冰糖红枣枸杞粥材料:糙米150克,红枣70克,枸杞30克,冰糖。
做法:1、先将糙米洗净备用,将红枣泡水洗净后去核备用;2、糙米入锅,加适量清水,以大火烧开后,加入红枣,改用小火慢熬1小时;3、最后加入枸杞熬半小时即可起锅,调入冰糖即可食用。
功效:红枣健脾益胃,枸杞滋阴润燥,二者合用熬粥,可用来调理脾胃虚寒,因为糖量高,糖尿病患者慎用。
痰湿体质怎么调好呢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痰湿体质怎么调好呢
导语:痰湿体质真是生活当中一种常见的体质,一般的个人心理状况有着极大的关系,痰湿体质的人因为身体方面是比较湿气严重,所以往往在生活方面会
痰湿体质真是生活当中一种常见的体质,一般的个人心理状况有着极大的关系,痰湿体质的人因为身体方面是比较湿气严重,所以往往在生活方面会受到严重的影响,比如说出现虚胖,头痛,身体感觉到乏力,忽冷忽热,容易出现感冒等症状,那么对于痰湿体质怎么调才是最为正确的,下面的文章来介绍一下。
改善痰湿体质的经络主要有:任脉、足太阴脾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
主要穴位:中腕、水分、神阙、关元、阴陵泉(属足太阴脾经)、足三里、脾俞、三焦俞(属足太阳膀胱经)。
这几个穴位可以轮换地配和使用。
主要方法:最适合用艾条温灸,一般灸到皮肤发红发烫。
每次背部、下肢各取 l 个穴位灸,不要太多。
如果灸后有口苦、咽喉干痛、舌苔发黄、大便干结、梦多或失眠,就多喝水、减少穴位,症状明显的停灸即可。
如果夏天吃喝冰冻之物太多,或环境很潮湿,或汗出或体重飙升,可以马上灸一灸,能够改善痰湿体质,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体重的增长。
四季养生:夏多食姜,冬少进补
痰湿体质的养生重点是夏季和冬季目的都是减少痰湿,控制体质。
夏季要少用空调,少食冰冻食品,多吃生姜,穿棉麻丝绸,适当晒太阳。
痰湿休质的人秋冬不要再跟风进补了,但凡是补益的肉类、骨头、。
排湿气和寒气的艾灸方法

排湿气和寒气的艾灸方法艾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在人体穴位点进行燃灸而达到治疗疾病或调节身体健康的目的。
在中医理论中,湿气和寒气被认为是人体内的两种常见类型的邪气,它们有着不同的特点和表现。
下面将详细介绍排湿气和寒气的艾灸方法及其功效。
一、排湿气的艾灸方法湿气是指人体内的湿分在正常情况下不能够被排除而堆积在体内,使人体机能受到阻碍的一种病理状态。
湿气症状的表现有:浑身沉重、不思饮食、动攻性稀便、舌苔厚腻等。
因此,排湿气的艾灸方法可以通过刺激相应的穴位,促进湿气的排除和体内湿气调节。
1. 艾灸厥阴之窗穴厥阴之窗穴位于脚趾甲根部的下方,跖屈足以容之处,每晚可以在这个穴位上进行艾灸,每次艾灸15-20分钟,持续10天为一疗程,每两个疗程之间间隔1周。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调节脾胃功能,排湿气和调整体内湿气平衡。
2. 艾灸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于小腿肚肌肚的外侧,胫骨前缘的横纹下3寸(寸为人体中医的长度单位),也是排湿气的重要穴位之一。
可以每天进行两次艾灸,每次艾灸15-20分钟,坚持一周左右,可以改善湿气症状。
3. 艾灸关元穴关元穴位于腹部,也就是人体脐下3寸的位置,能够调理肠胃功能,排除湿气。
可以每天进行一次艾灸,每次艾灸15-20分钟,坚持一周左右,可以明显改善湿气病症。
二、排寒气的艾灸方法寒气是指人体内的寒邪阻滞经络或脏腑,使人体经络气血不畅通而导致一系列身体不适的病理状态。
寒性的症状表现为怕冷、手脚冰凉、腹痛泄泻等。
排寒气的艾灸方法可以通过燃灸刺激相应穴位,温阳、散寒、活血通络。
1. 艾灸关元穴关元穴位于脐部,每天晚上可以用艾条或艾炷对该穴位进行燃灸,每次燃灸20分钟,连续15天为一个疗程。
通过艾灸可以温热下元,排寒散寒。
2. 艾灸中脘穴中脘穴位于胃部上腹中线上的正中点,每天进行一次艾灸,每次20分钟,连续10天为一个疗程。
艾灸中脘穴可以散寒,温中止痛,改善寒性脉络病。
3. 艾灸膻中穴膻中穴位于胸部中线的第三、四肋间,可以每天进行一次艾灸,每次灸15-20分钟,坚持10天为一个疗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脾虚痰湿艾灸的方法
导语:有越来越多的人们都已经步入到了亚健康的状态,这还是要跟现在的环境有很大关系的,因为环境的严重污染,所以导致了雾霾的形成,这样的话就
有越来越多的人们都已经步入到了亚健康的状态,这还是要跟现在的环境有很大关系的,因为环境的严重污染,所以导致了雾霾的形成,这样的话就会让一些粉尘和毒气不知不觉的进入到自己的体内,如果不及时的进行养生的话,就很可能导致自己的体质变成脾虚湿痰的情况,这样的话就比较麻烦的,需要进行一些调理的方法进行缓解,现在主要的还是要艾灸的缓解方法。
关元穴
位于脐下3寸处,系三阴与任脉之会、小肠之募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
现代研究证实,按揉或震颤刺激关元穴后,可通过调节内分泌达到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目的。
气海穴
位于脐下 1.5寸,属任脉。
凡虚脱、形体羸瘦、疲惫乏力等气虚病证均可治疗。
神阙穴
位于脐窝正中,又名脐中,属任脉。
经常艾灸这3个穴位,不但可有效地防治中老年夜尿频多,对腹痛肠鸣、水肿、泄痢脱肛、中风脱证等,亦有独特疗效;同时可使人精神饱满、体力充沛、面色红润、耳聪目明、轻身延年。
患者取舒适体位,仰卧于治疗床上,充分暴露穴位处。
术者右手如持笔写字状,使艾条与局部皮肤成45°角,将艾条点燃端对准穴位处,点燃端的艾头与皮肤的距离约一寸左右,以局部温热、泛红但不致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