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差异

合集下载

高中英语教材文化对比和教学研究

高中英语教材文化对比和教学研究

高中英语教材文化对比和教学研究一、引言二、高中英语教材中的文化对比1. 不同版本教材的文化差异在国内,高中英语教材主要分为新课标和非新课标两种版本。

在新课标教材中,对于文化的涉及更加全面和深入,包括了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文化习俗、节日庆典等。

而在非新课标教材中,对文化的涉及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语言知识的介绍和练习上。

在对比两种版本的教材时,可以发现新课标教材更加注重文化的介绍和体验,而非新课标教材则更注重语言技能的训练。

2. 不同国家文化的呈现在高中英语教材中,主要涉及到的国家文化包括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英语国家的文化。

而这些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政治制度、社会生活等方面。

在英国,茶文化是非常突出的,而美国则更注重自由和个人发展。

在教学中需要对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对比,才能更好地将文化融入英语教学中。

3. 文化对比与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对不同国家文化的对比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英语。

可以通过介绍英美两国的圣诞节传统来开展节日文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传统庆祝方式,同时也可以进行语言技能的训练。

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英语国家文化的调研和比较,让他们在实际中深入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

三、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方法1. 多媒体教学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更生动地呈现英语国家的文化,让学生在视听和感官上都进行深入的体验。

可以通过视频、音频、图片等形式来讲解英美两国的传统节日、习俗礼仪等,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英语文化的学习。

2. 校外实践活动可以组织学生到英语国家的文化机构、使馆等地参观,亲身感受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这对于学生的文化体验和跨文化交流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也可以邀请外教来校进行文化交流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和参与英语国家文化的传递。

3. 跨学科教学可以将英语教学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结合,比如可以通过历史课、地理课等来介绍英语国家的文化、风土人情等,让学生在不同学科的综合学习中更好地了解和体验英语国家的文化。

高中英语教材文化对比和教学研究

高中英语教材文化对比和教学研究

高中英语教材文化对比和教学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中英语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在教学过程中受到了广泛关注。

教材作为教学的重要工具,承载着传承文化、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使命。

不同版本的高中英语教材在文化表达、教学理念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也引发了研究者的兴趣。

由此,探究高中英语教材文化对比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

研究背景包括教材编写背景、文化差异性等方面内容。

通过对不同高中英语教材的分析,可以发现其背后的文化意蕴,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材编写理念和教学特点。

对比不同版本的教材,探究其文化差异性,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要点,提高教学质量。

研究高中英语教材文化对比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目的Specifically, by analyzing the cultural diversity in high school English textbooks, we hope to identify any discrepancies in the representation of different cultures, values, beliefs, and traditions. Through this analysis, we can also examine how these cultural differences are addressed and integrated into the curriculum, as well as how they may influence students' attitudes towards and understanding of other cultures.1.3 研究意义Overall, the study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high school English textbooks holds the potential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foster cultural sensitivity, and promot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skills among students. It is a vital area of research that can contribute to the holistic development of both educators and students in a multicultural society.2. 正文2.1 高中英语教材文化差异性分析在高中英语教材中,文化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特色。

高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文化差异感知

高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文化差异感知

高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文化差异感知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英语口语能力对于高中生的未来发展愈发重要。

然而,在高中英语口语教学中,文化差异的感知常常被忽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口语表达的准确性和流利度。

理解和重视文化差异,对于提升高中英语口语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文化差异在高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重要性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则是语言的内涵。

在英语口语交流中,了解文化差异能够帮助学生避免误解和尴尬,使交流更加顺畅和有效。

首先,文化差异影响语言的表达方式。

例如,在西方文化中,直接表达观点被认为是坦诚和自信的表现;而在东方文化中,人们可能更倾向于委婉含蓄地表达。

如果学生不了解这种差异,在交流中可能会出现误解。

其次,文化差异还体现在词汇的含义和使用上。

许多词汇在不同的文化中有不同的联想和情感色彩。

比如,“龙”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吉祥、权威,但在西方文化中,“dragon”常常被视为邪恶的象征。

再者,文化背景知识对于理解口语中的幽默、隐喻等也至关重要。

如果不了解相关文化背景,学生可能无法领会其中的深意,甚至会感到困惑。

二、高中英语口语教学中常见的文化差异(一)社交礼仪方面在西方文化中,见面时的问候方式通常是握手、拥抱或亲吻脸颊;而在中国,人们更倾向于点头、微笑或者握手。

在称呼上,西方人的称呼比较简单直接,通常直呼其名;而在中国,对于长辈、老师等需要使用尊称。

(二)饮食文化方面饮食文化的差异也会反映在口语表达中。

例如,西方的餐具主要是刀叉,而中国则是筷子。

在谈论食物时,不同国家的偏好和禁忌也各不相同。

(三)节日文化方面各国的节日有着独特的庆祝方式和文化内涵。

比如圣诞节对于西方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节日,而春节则是中国人最重视的传统节日。

在交流中,如果不了解这些节日的文化背景,可能会导致交流的障碍。

三、文化差异对高中英语口语学习的影响(一)影响语言理解学生如果不了解文化差异,可能会对听到的英语语句产生错误的理解。

文化差异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影响

文化差异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影响

文化差异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影响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必然受到其成长及生活环境的渗透及熏陶,从而其一言一行必将打上文化背景的烙印,包括其思维模式、推理习惯、行为以及表达方式等。

有个冷笑话,有一个在美国的中国人,与其美国女朋友一块通过路口时,红色信号灯亮起了,便拉着其女友迅速通过,然而女友却与其分手,女友说出唯一原由,连自己的生命都不珍惜,还有什么不敢干的?回国后,接受教训遵守交通规则,站在路口静等绿灯,然而不幸的是这次又被中国女友给甩了,理由是红灯都不敢闯,还能干成什么事!之所以出现两次分手,一个重要原因是中美两国对生命的理性判断存在差异,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文化差异。

二、文化差异对于高中英语教学的影响由于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对英语语系国家文化了解的程度直接影响到语言知识的运用能力,也是能否恰当地运用英语的前提。

Brown(1980)认为许多语言学习者失败的原因主要是没有把文化学习和语言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就高中英语教学而言,学习英语是一个了解英语国家文化尤其是逐渐对两种不同的文化对比的过程。

高中生虽然对语言基础知识基本功比较扎实,但在学习及运用中中却常常因为文化差异而词不达意、语不得体,甚至造成歧义和误解。

文化差异对于高中英语教学的影响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1、传统文化影响。

传统文化是相对固定的,有着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无形中影响着人们的举止言行。

而英汉习俗差异是多方面的,例如狗这种动物,在中国经常和骂人联系在一起的,而在西方英语国家,狗是忠诚的象征。

如在英语习语中,You are a lucky dog(你是一个幸运儿)。

Every dog has his day(是人皆有出头日)。

再如:中国人见面喜欢问对方姓名、年龄、单位、家庭住址等,这是亲近关心对方的一种表现,而西方人却视为打探别人隐私。

比如说,中国人路上见面好问:“吃饭了吗?”“到哪儿去?”等。

但在英语国家人对此却比较反感,西方人见面,通常“Hello!”或谈论天气“Nice day,isn’t it?”。

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对中外文化差异的处理

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对中外文化差异的处理

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对中外文化差异的处理摘要:文化要通过语言展示出来,同时语言又要在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二者密不可分。

英语是高中课程的重要组成,因为中外文化之间的差异,会给学习者造成阻碍,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处理中外文化差异成为相关工作人员关注的重点问题,下面我将针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处理;中外文化差异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也使不同的国家和民族间的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和频繁。

英语是世界公认的通用语言和国际交流语言,可以给不同国家的人们交往奠定基础。

但是不同的文化背景也带来了中外文化间的巨大差异。

高中作为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英语的学习不仅是教育的需要,也是他们未来发展的需要,教师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对于中外文化差异的处理,不仅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热情,同时也会对他们未来的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发挥重要作用。

正确的看待中外文化差异,积极的引导学生感知不同民族国家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是当前高中英语教学必须重视的内容,下文将围绕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对中外文化差异的处理展开,具体教师应该怎样看待处理中外文化差异,我主观以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向入手。

一、做好课前的文化导入工作,培养学生树立多元文化的意识高中时期的学生,接受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还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因为高中生的经历和阅历都存在局限性,无法系统性的理解英语教材内容背后的文学,社会和历史价值观念,也无法领略教材中的文化内涵,这使得高中英语教学只是单纯且硬性的对语言的传授和学习,没有结合文化,和教学初期的目标严重脱轨。

相关学者曾经就学习和意识指出,学习语言的过程中,给学习者渗透一些背景,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意识。

这种观点对于文化和语言之间的关系也同样适用。

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需要重视课前的文化导入工作,给学生渗透一些和教材主题相关的宗教信仰,语言特色,生活习惯和人物性格等,把异国的人文特色和精神风貌展示给学生,助于学生理解教材背后的历史和社会,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感官功能,正确对待文化差异,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

重视高中英语文化差异教学——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重视高中英语文化差异教学——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自己原有 的认知结构不一致 时,便会产生矛盾心理 。在 这种矛盾心 理的 驱动作用下 ,激发人们 寻求 “ 真 理” ,并对 之前 的认 知结 构进 行调 整 , 从而完善认知体系 。在 高中英语课堂文化差异对 比教 学 中,教师可充 分 运用认知 冲突策略 ,诱发学生 的文化 “ 认知 冲突”,制 造文化差 异 “ 矛 盾”。然后通 过教师对文化 差异的对 比与分析 ,及时引 导学生理解各 个 民族的历史根源和文化价值 ,从而 丰富学生 的文化空 间,增强学生对 异 域文化的感知能力 ,学会理解 文化和尊重文化 。 例如 :在 中国,动物 中的狗一般被 比喻为卑微事物 ,所以有狗急 跳 墙 、狐朋狗友类的成语 ,而 在英 国,狗通 常用来 象征 比较美好 的食 物。 针对这一文化差异 ,笔者设计如 下 “ 认知 冲突 ”教 学策略 :师 : “ Y o u
重视 高 中英 语 文 化 差 异 教 学
— —
培养 学 ,文化是语 言的基座 。不同文化背景产生的文化差异是跨 文化 交际的 主要 障碍。培 养学生的跨 文化 交 际能 力对促进 学生将 来适应社会交际需求具有 重要 的意义。本文结合高 中英语文化差异教 学的重要 性 ,从加 强课前文化 导入教 学,树 立学 生多 元文化意识 ;加 强课 堂文化 差异对 比教 学,增 强学生异域 文化 感知能力 ;加强课 后跨文化语 言交际 实践教 学 ,培养 学生跨 文化 交际能力等 方 面探讨 了在 高中英语教学 中培养 学生的跨 文化 交际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 :高中英语 ;教 学;文化差异 ;学生;跨 文化交际能力 ;培养 近年来 ,随着全球化进 程的不断加快 ,不 同名族 、国家 、地 区间的 政 治和经济交往 1 3 益频繁 。英语 作为世界通用语言 ,也是 事实上 的国际 交 流语言 ,在 国际交 际中发 挥着 重要的沟通桥梁作用 。然 而 ,语 言是文 化 的载体 ,文化是语言 的基 座。不同文化背景产生的文化 差异成为跨 文 化交 际的主要障碍 。因此 ,在当今国际交易 1 3益频繁 的今 天 ,人们 的交 际能力 不仅需要 良好 的外 语语 言能力 ,更 需要跨 文化 交际能力 的培 养。 英语作 为一门将英语知识转化为英语 能力 的专业学科 ,以促 进人们 能够 使用英 文进行 良好语言交流 为学科 目 标 ,在实践教学 中,更 应重视英语 文化差异 教学 ,培养学生 的文化适应 能力 和跨 文化交际能力 以适应社 会 交际需求 。因此 ,重视高 中英语文化差异 教学 培养学生 的跨 文化交 际 能力 已经作 为一种课改理念渗透 到高中英 语的实践教学中 。 本文 笔者结合工作实践 ,从 以下几个 方面探讨了重视高 中英语文化 差异教学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 际能力 的策略 : 加 强 课 前 文 化 导 入 教 学 ,树 立 学 生 的 多 元 文 化 意 识 高 中阶段 ,学生的抽象思维 能力 尚未 开发 ,接受能力正 待发展 。学 生的 阅历 、精 力以及视野有 限,在对教材 主题 背后的历史 、文学以社会 价值观等文 化内涵的领略上缺乏 系统性 ,往往 处于一种孤立 的语言学 习 状态 ,出现 语言与文化严重脱节 的普遍 现象 。S c h m i d t ( 1 9 9 3 )在一篇 内 容关于 “ 意识 和学 习” 的文章 中指 出在语 言 学 习过程 中,当学 习者关 注到与语言相 关的一些背景时 ,便会产生一种 强烈的学习意 识。这一 论 点 同样适用 于语言与文化的学 习。在高 中英语 教学中 ,教师 可围绕教材 主题的文化 内容加 强课前 文化导入教学 ,从语言 特色 、人物性 格 、宗教 信仰 、饮食 习惯 、生活方式 以及交 际礼仪等方 面进行 延伸性 的拓展 ,让 学生感受到异 国文 化 的精 神风貌 和人 文特 色 ,了解教 材 主题 背后 的历 史 、文学 以社会价值 观 ,从而唤起语言输入 的有 意注 意 ,充分调 动学生 的多种感官功 能 , 使 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 由形象感 知过渡到建 立表象 的层面 ,加强 对文 化的感悟和思考 。 例如 :在 国际交 际中 ,吃饭用餐是较为频繁 的交 际活动 ,餐桌 礼仪 所涉及到 的文化知识 的掌握就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 ,笔 者针对餐 桌礼仪 文化 ,从餐具使用 、座次安排 、就餐氛 围、餐桌话语 等方面设计 了系统 性的课前文化导人教 学 ,如在餐具使用上美 国人无论 吃什么 ,都 离不开 叉子 ,且右手持刀超 过几 秒钟都有悖于餐桌礼仪 ;在座 次安排上 主人坐 哪 、客人坐哪 、译员 坐哪 ,都有要求 ,切不可 随意乱 坐 ;在就餐 氛 围上 按照西方人 的习惯 ,宴会 上要尽量保持安静 ,少讲话 ;在餐桌话语 上既 要顾及谈话 的内容 ,又要 讲究 谈话 的 艺术 ,若急 于想 同近 旁 的人 交谈 时 ,一定不可用手碰人 家等等内容 ,旨在引导学生正确 把握与不 同 民族 的人际交往尺度 ,培养学 生的多元文化意识 ,克服文化差 异所产生 的交 际障碍 ,培养学生 的跨 文化 交际能力。 ’ 二 、加 强 课 堂 文化 差 异 对 比 教 学 ,增 强 学 生 异 域 文化 的 感 知 能 力 高中英语教材 中所蕴涵 的文化内容丰富多样 ,差异 也各具特 色。采 用对 比分析教学来增进学 生对本 民族文 化与异 域文化 之 间的差异体 会 。 不仅能扩大学生 的文化空 间 ,更 能增强学生对异域文化 的感知能 力 ,激 发 学生对文化差异 的关注 和理解 。然而 ,随着年龄的增 长 ,高中 阶段 学 生 的逻辑思维发展水平和母语接 受水平 逐步提高 ,他们 的思维习惯 、语 言习惯都已经较为稳定 。从 而导致 在英语 学习过程 中,他们 受母语 的干 扰较显 著。针对这一现象 ,笔 者建 议采 用 了 “ 认 知冲 突 ”策 略来 开展 课 堂文化 差异对 比教学 。 认 知冲突是指人们在接受新事 物前 ,可根据 自己 已具备 的知识 和经 验对新事 物做 出 自己 “ 惯有 ” 的判 断和认 识 。而 当意识 到客 观事 实 与

高中英语教材文化对比和教学研究

高中英语教材文化对比和教学研究

高中英语教材文化对比和教学研究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跨文化沟通已成为一种必然现象。

在这个过程中,语言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高中英语教育更是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高中英语教材作为学生学习和了解英语语言和文化的重要工具,承载了相当多的文化信息。

本文将从文化对比和教学研究两个方面,对高中英语教材的文化内容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为高中英语教学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文化对比在教材中,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内容常常是相互较量的。

对于学生来说,了解和掌握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是必不可少的,而高中英语教材正是一个非常好的窗口。

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在家庭观念、礼仪习俗、饮食文化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同,而这些不同之处往往成为了教材的重点内容。

通过教材,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及其背后的原因,增进对世界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高中英语教材中的文化内容也常常呈现出对比和融合的状态。

许多教材通过对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并列和对比,使学生在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的也体会到了文化之间的共通之处。

这种对比的方式既可以启迪学生的思想,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国际视野,增强文化自信。

二、教学研究除了对文化内容的对比和分析,高中英语教材的文化内容还有待于教学研究的深入。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帮助学生获取文化知识,还需要引导学生对文化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这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和语言教学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结合当前的时事热点和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和研究一些与文化相关的话题。

通过讨论全球化对文化传统的冲击,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文化认同;通过学习不同国家的文化习俗,拓展学生的世界文化视野,并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等。

教师还需要在教学中注重对文化之间的联系和共通之处的阐述。

既要关注文化之间的差异,更要重视文化之间的相通之处。

通过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文化之间的融合,增强他们对世界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树立正确的国际视野。

高中英语教材文化对比和教学研究

高中英语教材文化对比和教学研究

高中英语教材文化对比和教学研究高中英语教材中的文化内容目前,国内的高中英语教材主要来源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

各国的英语教材在文化内容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文化背景介绍不同国家的教材在介绍课文的文化背景时,会重点介绍本国的风土人情、历史传统、节庆习俗等内容。

例如美国的教材会介绍美国的独立日、感恩节等节日,英国的教材则会介绍英国的圣诞节、万圣节等。

而澳大利亚的教材则可能会介绍原住民的文化传统。

这些介绍对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有很大的帮助。

2. 文化差异对比在教材的编写中,通常会通过对比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特点。

比如在学习食物和饮食习惯时,可以对比中餐和西餐的区别;在学习家庭生活和社交礼仪时,可以对比东方和西方的文化差异等。

3. 名人传记和文学作品教材中还会介绍一些不同国家的名人传记和文学作品,如美国的华盛顿、林肯,英国的莎士比亚、狄更斯等。

这些内容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历史和文学的发展历程,丰富他们的知识面。

文化对比的意义文化对比作为英语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具有以下意义:1. 增进学生对世界的了解通过对比不同国家的文化,可以帮助学生增进对世界的了解,拓宽视野,培养国际化的眼光。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2.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

通过文化对比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能更好地适应跨文化环境。

3. 促进语言学习的深入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通过文化对比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如何将文化融入英语教学为了更好地将文化融入英语教学,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媒体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观察、体验、互动中了解和体验不同国家的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引言在New Concept English 中有一篇文章“Funy or Not?”中有这么一段话:“Whether we find a joke funny or not largely depends on where we have been brought up. The sense of humour is mysteriously bound up with national chatacteristics. Frenchman, for instance, might find it hard to laugh at a Russian joke. In the same way, a Russian might fail to see anything amusing in a joke which make an Englishman laugh to tears”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因在于:在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不同的风俗习惯和价值观的影响下,人们对事物的理解不同。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特定语言总是根植于特定的文化土壤,因此学习一门语言也是了解一定文化的过程。

不同的国家与民族由于社会习俗,生活方式,历史传统等各方面的差异必然造成文化的差异必然造成文化的差异,而这又进一步反映到语言上。

二、文化差异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

中西方人都非常注重礼貌,但人们表达礼貌的方式去不尽相同。

询问对方的“姓名”、“年龄”、“薪金”等这些在我们文化中认为无所谓的东西,有时还可能是表达对对方的关心,而在西方人眼里却是极大的隐私,尊重这些东西是很重要的礼貌。

英美人(特别是美国人)常用恭维方式向对方表示礼貌。

他们会恭维对言的长相、穿着、住房、汽车,甚至是对方妻女的姿色。

对此,英美人的礼貌反应是“Thank you”,还可加上一些附和的话。

我们中国人一般不作这种恭维,受到这种恭维时,我们会按中国的谦虚美德拒绝对方的恭维,说些自贬的话。

而西方人则对我们的回答则大惑不解,因为西方人没有贬已以尊人的文化习惯。

当收到礼物时,西方人都当面打开,并表示喜欢和感谢;而中国人从不当面打开,否则会被人怀疑贪财。

因此,了解中西方人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对我们实际交往起着重要作用。

三、文化差异有助于准确理解词汇的语义不同的地域环境,不同的历史背景和不同的宗教信仰造成了文化差异,从而使人们对相同的词汇理解不同。

教师在语言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总结一些具有文化背景的词汇和习语,并指出其重要性。

例如:“freeze”这个词的基本含义是“冰冻”、“结冰”,而在允许私人拥有枪支的美国社会中,一位留学生因听不懂美国人的口语“Freeze”(站住,不许动)而被枪杀。

在美国社会中,“Freeze”是人人皆知的日常用语。

假如这位留学生有这点文化知识就不至于付出生命的代价。

又如:“pull one’s legs”中国人可能会理解成“拉某人的后腿”,而真正的含义是“开某人的玩笑”。

再如“He is a wolf”这个句子会使英美人理解成“他是个色狼”。

而中国人会想到“他豺狼成性的”。

因为英美人所理解的“wolf”有“下流”等内涵意义,而中国人则偏重于“凶残”“野蛮”这一类的内涵意义。

英美人很多都信仰基督教,英语的星期五Friday会使人想到耶稣受难的日子,常常有悲观否定含义。

汉语中没有这样的宗教文化,也就没有如些内涵意义。

“西风”在地理意义上是没有区别的。

在中国文化中,人们提到“西风”往往会联想到“寒冷、萧条、凄凉”,如有古诗云:“古道西风瘦马”。

而英国是一岛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因此在西方文化中,西风能带来温暖、湿润,象征着“年轻、春天、希望”。

了解这些,我们才会理解雪莱的《西风颂》“Ode to the West Wind”所描写的意境“O,wind, 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啊!西风,假如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历史典故是各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凝聚着璀灿的艺术光彩。

为了表达相同的意思,中西方会联想到不同的典故。

如一个人遭到灭顶的失败,中国人会借用《三国演义》中关公“走麦城”,英美人则联想到拿破仑的“meet a Water loo”(滑铁卢之战);说到一个“令人无忧无虑,安居乐业的地方”中国人会想起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英美人则会向往《对经》中的“Garden of Eden”(伊甸园)。

源于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的习语明显地表现出一定民族文化传统的特色。

《圣经》、《伊索寓言》、《荷马史诗》、希腊神话等在英语中留下大量的习语。

如:the Gordian knot 难解之结;pandora’s box 灾难之源;the cat’s paw 被人利用的人;corocodile tears 假慈悲;Achilles’heel 唯一的弱点;Frojan horse 内部颠覆者;No coming to heaven with dry eyes. 眼无泪水难进天国。

四、掌握文化背景知识能准确把握词语象征意义表示数字、颜色、动物的词汇是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但在中西方文化中,它们的象征意义却存在着差异。

下面简略谈谈这几方面的不同。

数字在数学上的应用是等同的,但数字作为语言的一部分,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有些数字的文化内涵却有所不同。

在汉语中3、5、6、8、较受人们的欢迎。

“3”表示成功的含义,代表天地人合一;“5”代表了中国人“福、禄、寿、安、康”五大心愿,包括了地球上的“金、木、水、火、土”五要素,因此表示好运连连;“6、8”在汉语中分别表达富足、顺利和发达富裕,无论是电话电码还是车牌号,6、8都是人们最受欢迎的。

然而,在汉语中“4”是“死”的谐音,人们不愿使用这个数字。

“7”在英语中是个吉利的数字,常用在店铺商品的名称中。

西方人早就发现“12”可以被“2、3、4、6”除尽,觉得异常奇妙,所以“12”被英美人视为一个高贵而可亲的数字。

然而“13”是英美人最讨厌的数字,是不吉利的象征,因为达芬奇的名画“最后的晚餐”中共有“13”人,其中尤大是叛徒。

因此,英美人请客、聚餐时总是避免出现宾主共“13”人的情况,重要的活动也不安排在13日,旅馆一律没有13号房间,而在汉语中却无这种情况。

英汉颜色词,从物理学的角度讲是没有区别的,但在语言交流中,颜色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

在中国文化里,红色象征“喜庆、吉祥”,常用于婚礼、开业典礼等喜庆场合。

在西方,红色被认为“愤怒、亏空或危险”,如:be red with anger 象得满脸通红;with red hands 双手沾满血腥;see red 怒不可竭;be in\get into the red 负债、亏空,所以西方人对red 用得很“红茶、红糖”的表达选用了另外的颜色词“black tea”“btown sugger”。

再如绿色“green”谨慎,在汉语中象征春天、新生的希望,而英美人却会想到嫉妒(green eyed)或(green hand)缺乏经验,green fingrts 指园艺才能,green back 指美钞,因为美元纸币背面是绿色的。

“blue”在英语中通常表示抑郁,沮丧,不快的情绪,Blue Monday抑郁的星期一,in the blues 闷闷不乐,once in a blue moon 千载难逢地。

而blue movies 是指黄色电影,在英语中表达色情的东西用“blue”而不用“yellow”,黄色的中国文化是象征到高无上的权力和色情、淫秽,比如“黄袍加身”、“黄道吉日”、“黄色书刊”、“黄色录像”,但在英语中没有这种特定的内涵。

由以上可知,学生要准确地运用类似的词汇,就必须了解它们象征意义的文化差异。

动物词汇在两种文化中的象征意义也不同。

例如,狗“dog”在中国,狗往往使人联想到令人厌恶的东西,如狗腿子、走狗、狗仗人势,狗急跳墙等,而西方人普遍认为狗是人类的朋友(man’s best ftiend),“a lucky dog”幸运儿,“Every dog has his day”人人皆有得意日。

“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

当然,在中西方文化中对狗的态度并不是绝对的。

中国人也会认为狗能看家,忠实可靠,如“狗不嫌家贫”,西方人也会借狗骂人的,如“You dog”(你这狗东西)。

再如龙,“dragon”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把龙视为“权力、力量、吉祥、高贵、威武、威严”的象征,如“真龙天子”、“望子成龙”、“龙凤呈祥”、“龙腾虎跃”。

而在英语词典中对“dragon”的解释是:一种想象中的特别凶残的动物,像只巨大的蜥蜴,长着翅膀和利爪,身上有鳞,拖着一条长长的蛇尾,嘴能喷火。

由此,dragon在英语文化中,是一种怪物,是邪恶的象征。

如:“The old woman is a real dragon”这个句子的真正含义是“那个老妇人真凶”。

有人将汉语成语“望子成龙”译为“expect his son tobecome a dragon”,让英美人看了十分奇怪,中国人怎么希望自己的小孩子变成“魔鬼”、“怪兽”呀!应译成expect his son to become successful。

再如,老鼠在汉语文化中是四害之一,“老鼠过街,人人喊打”是人们所讨厌的东西。

但在西方,自从Mickey Mouse(米老鼠)问世之后,mouse变得聪明,机智,成了大从,特别是孩子们喜爱的宠物。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语言是一个民族历史和智慧的积累,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

语言与文化水乳交融,不可分割,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抽去社会文化的内容,语言只是空洞的外壳,语言是社会文化的产物,同时又是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必须注重文化差异的教学,如果不了解语言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