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韩文公庙碑.ppt
潮州韩文公庙碑PPT课件

张良、陈平会失去他们的才智,孟贲、夏育会失去他们的勇敢,张仪、
苏秦会失去他们的辩才。
.
2
是孰使之然哉?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 而亡者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岳,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 此理之常,无足怪者。
这是谁使他们这样的呢?那必定有不依靠形体就能站立,不依靠力量 就能行走,不等待出生就能存在,不跟随死就能消灭的东西。所以, 它在天上是星辰,在地上是河山,在幽暗的地方是鬼神,而在明亮的 地方又是人。这是道理上的正常现象,没有什么值得奇怪的。
.
1
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 运。故申、吕自岳降,傅说为列星,古今所传,不可诬也。孟子曰: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是气也,寓于寻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间。 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 其勇,仪、秦失其辩。
一个平常人能成为世世代代的榜样,一句话能被天下人效法。这都是
由于他有顶天立地的造化,关系到事物兴盛衰亡的命运。他的产生是
有所来历的,他的去世是有所作为的。所以,申伯、吕侯从山岳降生,
傅说死后化为列星,从古至今传说的事,是不可捏造的。孟子说:
“我善于修养我的正气。”这种正气寓于寻常之中,充满在天地之间,
突然遇到它,王公会失去他们的显贵,晋国、楚国会失去他们的富有,
这种正气寓于寻常之中充满在天地之间突然遇到它王公会失去他们的显贵晋国楚国会失去他们的富有张良陈平会失去他们的才智孟贲夏育会失去他们的勇敢张仪苏秦会失去他们的辩才
背景:
《潮州韩文公庙碑》是苏轼为韩愈庙写的碑文。唐宪宗元和十 四年(819年),韩愈因谏阻“佛骨”入宫而冒犯了宪宗皇帝, 险遭杀害,遂被贬为潮州刺史。潮州人为纪念他,为他修了一 座庙,因韩愈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庙。宋哲宗元祐五年 (1090年),潮州人又重新为韩愈修庙,知州王涤请苏轼作 碑文,苏轼于元祐七年(1092年)作此文。苏轼在碑文中, 对韩愈的一生给与高度评价,说他“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 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苏轼此文是古代 评论韩愈文章中最有影响的一篇。洪迈说:刘梦得、李习之、 皇甫持证、李汉,皆称颂韩公之文,各极其挚。......是四人者, 所以推高韩公,可谓尽矣,及东坡之碑一出,而后众说尽废。 可见苏文影响之大。
古文阅读——潮州韩文公庙碑

古 文 阅 读
QUW EN YUEDU
出 山 东威 海乳 山 市金 岭 中学 刘 志
潮 州 韩 文公 庙 碑
苏 轼
独信之深 , 思之至 , 熬蒿凄怆 , 若或见之 。譬 如凿 井得 泉 , 日水专在是 , 而 岂理也哉?”
元 丰 七 年 , 拜 公 昌 黎 伯 , 榜 日 : 昌 黎 伯 韩 文 诏 故 “
的理解 ; 深受老 百姓信 任 , 却不能 使 自身 在朝廷 上有
一
天 的平 安 。
我 曾谈论过天道和人事的区别:认 为人没有什 么 事不能做 出来 ,只是天不容许人作伪 。人 的智谋可 以
欺 骗 王公 , 不 能 欺骗 小猪 和 鱼 ; 的 力量 可 以取 得 天 却 人
C .潮州人 知学易治 全凭韩 愈之功 , 因而他 们非 常敬奉韩公 , 重新修建韩公祠庙。 D .韩愈远 离京城而贬 官到潮 州 , 不到 一年就 回
路上 来,到现在 已经有三百年左右 了。他 的文章使 八
代 以 来 的 衰 败 文 风 得 到 振 兴 , 对 儒 道 的 宣扬 使 天 下 他 人 在 沉 溺 中得 到拯 救 , 的 忠 诚 曾 触 犯 了皇 帝 的恼 怒 , 他 他 的 勇气 能折 服 三 军 的 主 帅 :这 难 道 不 是 与 天 地化 育
而庙 成 。
③潮人之事公也 , 饮食 必祭
④ 水旱疾疫 , 凡有求必祷焉
或 日:公 去国万里 , “ 而谪于潮 , 不能一岁而归 。没
⑤ 潮人请 书其事于石 ⑥因作诗 以遗之 , 使歌以祀公
而有知 , 其不眷恋 于潮也 , 审矣 。 轼日 :不然 ! ” “ 公之神
韩愈与潮州文化PPT课件

• 韩愈又是一位卓越的语言大师,他在文学上主张 并毕生为之努力的一项信条,就是“唯陈言之务
苏洵《上欧阳内翰书》: 韩子长之文,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鱼鼋
(yuán)蛟龙,万怪惶惑,而抑遏蔽掩,不使自露, 而人望见其渊然之光,苍然之色,亦自畏避不敢 迫视。
诗歌:以文为诗,奇崛险怪。
胡震亨《唐音癸签》卷七: 皇甫湜云:韩公愈茹古涵今,无有端
涯。及其酣放,豪曲快字,凌纸怪发,鲸 铿春丽,惊耀天下。
3.韩愈散文突出的艺术特色还表现在语言艺术上。
韩愈十分重视语言艺术,这与他“文以明道”重道而 不轻文观念有关,他曾主张“词必己出”、“陈言务去”、 “文从字顺” 。他的散文语言精练生动,准确鲜明,流畅 而多变,富于创造性和表现力。
许多精警新奇的语句至今流传,如“佶(jí)屈聱(áo)牙”、 “蝇营狗苟”、“动辄得咎”、“俯首帖耳,摇尾乞怜”、 “不平则鸣”、“弱肉强食”、“痛定思痛”等。
去”。他精研古籍,善于从古代典籍中汲取营养,
也注意从当时的口语中撷取精华。因此,韩愈的
著作,堪称为一座内涵丰富的语言宝库。而随着
韩文在潮州的广为流播,其中大量的,简炼、准
确、鲜明、生动的语言,便进入潮州方言中,甚 至发展成为日常生活用语并保存至今。
6、韩愈治潮对历代吏治的影响
• 论权位,韩愈生前官位不过侍郎,远不如历代来潮的众多名公 卿相;论政绩,韩愈也非筑城、修堤、造桥者可此;论时间, 则韩愈更似匆匆过客。
兼济天下-PPT课件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021-2022学年)

勤政爱民、 与民同乐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探究范仲淹、欧阳语文
选自《宋史·范仲淹传》
岁大蝗旱,江、淮、京东滋甚。仲淹请遣使 循行①,未报②。乃请间曰:“宫掖中半日不食, 当何如?”帝恻然③,乃命仲淹安抚江、淮,所 至开仓振④之,且禁民淫⑤祀,奏蠲⑥庐舒折役茶、 江东丁口盐钱,且条上救敝十事。
初中语文
初中语文
长太息以掩 涕兮,哀民生 之多艰。
——屈原
安得广厦千 万间,大庇天下 寒士俱欢颜,风 雨不动安如山!
——杜甫
安得万里裘, 盖裹周四垠, 温暖皆如我, 天下无寒人。
——白居易
初中语文
心怀家国,矢志不移,勇敢前行!
——节选自《旧唐书·刘禹锡列传》
初中语文
关注重点字词 坐:受牵连;犯罪。 淫词鼓舞:在不合礼仪而设置的祠庙里击鼓跳舞。 俚辞:粗俗的民间小调。
初中语文
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在道,贬朗州司马。地居 西南夷,士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禹锡在朗 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情性。蛮俗好巫,每淫祠 鼓舞,必歌俚辞。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 为新辞以教巫祝。故武陵溪洞间夷歌,率多禹锡之辞也。
初中语文
理解难点: 修痛抑之,凡如是者辄黜,场屋之习,从是
遂变。 欧阳修对那些险怪奇涩的文字,坚决加以抑制,
凡是像这样的都不予录取,考场的文风,从此大为 改变。
初中语文
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修)知①嘉祐二年贡举。时士子尚为险怪奇 涩②之文,号“太学体”。修痛排抑之,凡如是者 辄黜。场屋③之习,从是遂变。
兼济天下
初中语文
初中语文
从古诗文中品中国古代文人的儒士情怀 —兼济天下
“兼”会意字,小篆字形从又(手),从秝 [lì] ,字形像一手持两棵庄稼。本义:一手执 两禾。引申为同时进行几件事情或占有几样 东西。 “兼”容万千,体现儒家的现实性担当。
韩文公祠

韩文公祠,即韩愈纪念馆,位于广东省 潮州市城区东面的韩江东岸、笔架山中 峰“双施石”下,是中国现存最早纪念 唐代文学家韩愈的祠庙。
韩文公祠
价值体现: 价值体现: 旅游价值:作为一个景区开发成为旅游胜地。潮州八
景之一。
科研价值:古建筑、古文物的研究价值 精神体验:对韩愈的崇拜、向往
韩文公祠
பைடு நூலகம்
韩文公祠
创新设想: 创新设想:
开发与保护的问题。韩文公祠作为一个景点向游客开放, 带来经济利益,同时它还是一处文物,要注重保护工作。 也就是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开发旅游纪念品。游客前来游玩,观光体验之后,都会想 带点什么东西回去做个纪念,特别是一些名人古迹。因此 可以开发一些与韩愈相关的纪念品,以满足游客这方面的 需求。
韩文公祠的内景:
全景
韩文公祠
韩文公祠的内景:
假山
韩文公祠
正殿
韩文公祠
回廊
韩文公祠
竹墙
韩文公祠
韩文公祠
韩 愈 像
正 殿
韩文公祠
这句话本出自韩愈 的文章。在古代神 权、皇权的双重压 抑下。他认为治人 的思想比治水还艰 难,用此称赞孟子 传播儒家思想的功 绩不比大禹治水低, 后人反过来引用他 的话来赞颂他。 碑刻“功不在禹下” 碑刻“功不在禹下”
韩文公祠
韩文公祠
韩文公祠
韩文公祠
产品分析: 产品分析:
韩文公祠作为一个旅游胜地,它之所以能吸引游 客前去游玩观赏,自然有它的独到之处。首是作 为一个人文景观,它本身存在价值。它是纪念韩 愈被贬潮州的事迹的,游客都慕名前来瞻仰韩愈 的事迹。 其二,是它的地理位置。韩文公祠矗立在韩江之 滨的笔架山上,山脚下一条湘子桥横跨韩江。湘 子桥也是潮州八景之一。因为两个景点相近,可 以一次性游玩。假如韩文公祠是单独建立在深山 老林里,我想会去那里游玩的人必定会减少。
自考古代汉语——潮州韩文公庙碑

自考古代汉语——潮州韩文公庙碑【繁】匹夫而為百世師,一言而為天下法,是皆有以參天地之化,關盛衰之摺F渖灿凶詠恚涫乓灿兴鶠椤9噬辍巫詭[降,傅說為列星,古今所傳,不可誣也。
孟子曰: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是氣也,寓於尋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間。
卒然遇之,則王公失其貴,晉、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賁、育失其勇,儀、秦失其辯。
是孰使之然哉?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隨死而亡者矣。
故在天為星辰,在地為河嶽,幽則為鬼神,而明則復為人。
此理之常,無足怪者。
自東漢以來,道喪文弊,異端並起,曆唐貞觀、開元之盛,輔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
獨韓文公起布衣,談笑而麾之,天下靡然從公,復歸於正,蓋三百年於此矣。
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奪三軍之帥:此豈非參天地、關盛衰、浩然而獨存者乎!蓋嘗論天人之辨,以謂人無所不至,惟天不容偽。
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魚;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婦之心。
故公之精眨荛_衡山之雲,而不得回憲宗之惑;能馴鱷魚之暴,而不能弭皇甫鎛、李逢吉之謗;能信於南海之民,廟食百世,而不能使其身一日安於朝廷之上。
蓋公之能者天也,其所不能者人也。
【简】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
其生也有自来,其逝也有所为。
故申、吕自岳降,傅说为列星,古今所传,不可诬也。
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是气也,寓于寻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间。
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失其辩。
是孰使之然哉?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者矣。
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岳,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
此理之常,无足怪者。
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历唐贞观、开元之盛,辅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
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
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盖尝论天人之辨,以谓人无所不至,惟天不容伪。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课件(共21张PPT)-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首联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颔联
忠而遭贬的愤怒
颈联
坚持真理的倔强
尾联
诗人形象:老而弥坚 刚正不阿
资料补充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佛教的 传播也盛极一时,法门寺是史书所载中国境内珍藏佛骨的四 大名刹之一(或称十九座寺院之一),自然成为唐代皇室所 敬重的佛法圣地。从唐贞观年间开始,一共举行了7次迎送 佛骨的活动,第六次即公元819年(唐元和十四年)正月,唐 宪宗命宦官从凤翔府法门寺真身塔中将所谓的释迦文佛的一 节指骨迎入宫廷供奉,并送往各寺庙,要官民敬香礼拜的时 候,当时担任刑部侍郎的韩愈觉得皇帝这样崇尚迷信活动,
韩愈
zhāo
chóng
biǎn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wèi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rŭ
zhàng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诵读诗歌 读懂诗意 赏诗悟情 综合练习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解题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体裁】七言律诗。 左迁,贬官。蓝关,即蓝田关,在今陕西蓝田东南。示:告诉,出示。 湘:韩愈的侄孙韩湘,字北渚,是韩愈之侄韩老成的长子,长庆三年(823年) 进士,任大理丞。韩湘此时27岁,尚未登科第,远道赶来送韩愈南迁。
对于国计民生没有丝毫好处,于是上书谏迎佛骨。
诵读诗歌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读懂诗意 赏诗悟情 综合练习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潮州韩文公庙碑

潮州韩文公庙碑①苏轼阅读提示本文对韩愈作了最高评价:“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
”这既有公允之处,又有时代的局限性和夸张溢美之词。
如今来看,韩愈的历史功绩主要是倡导古文运动。
文章一开头就气势不凡,据说作者修改几十遍才定下开头两句。
以后各段就韩愈的道德、文章、遭遇与影响等方面展开议论,联想丰富,词采华美,曲折变幻,挥洒自如,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
其生也有自来,其逝也有所为。
故申、吕自岳降②,傅说为列星③,古今所传,不可诬也。
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是气也,寓于寻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间。
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失其辨。
是孰使之然哉?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者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岳,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
此理之常,无足怪者。
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
历唐贞观开元之盛,辅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
独韩文公起布衣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
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
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盖尝论天人之辨:以谓人无所不至,惟天不容伪。
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鱼;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妇之心。
故公之精诚,能开衡山之云,而不能回宪宗之惑;能驯鳄鱼之暴,而不能弭皇甫镈、李逢吉之谤;能信于南海之民,庙食百世,而不能使其身一日安于朝廷之上:盖公之所能者天也,其所不能者人也。
始潮人未知学⑤,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至于今,号称易治。
信乎孔子之言:“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潮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祷焉。
而庙在刺史公堂之后,民以出入为艰。
前太守欲请诸朝作新庙,不果。
元祐五年,朝散郎王君涤来守是邦⑥,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民既悦服,则出令曰:“愿新公庙者,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安排:3课时
潮州韩文公庙碑
• 孟子说:“我善于修养我盛大正直的气。”这种 气,寄托在平常事物中,又充满于天地之间。突 然遇上它,那么,王公贵族就会失去他们的尊贵, 晋国、楚国就会失去它们的富有,张良、陈平就 会失去他们的智慧,孟贲、夏育就会失去他们的 勇力,张仪、苏秦就会失去他们的辩才。是什么 东西使它这样的呢?那一定有一种不依附形体而 成立,不依靠外力而行动,不等待出生就存在, 不随着死亡就消逝的东西了。所以在天上就成为 星宿,在地下就化为河川山岳;在阴间就成为鬼 神,在阳世便又成为人。这个道理十分平常,不 值得奇怪的。
失意的渔翁
【评析】:柳氏的这首山水小诗是作于永州的。 诗写了一个在山青水绿之处自遣自歌,独往独 来的“渔翁”,借以透露作者寄情山水的思想 和寓寄政治失意的孤愤。诗的首二句是写夜、 写晨。第一句平实自然,第二句却奇峰突起, 用语奇特。“汲清湘”,“燃楚竹”,可谓超 凡绝俗。三、四句为怪奇,写“烟销日出”, 却“不见人”了,忽然“款乃一声”人在远方 “青山绿水中”。这种奇趣的造语,勾勒出了 悦耳怡情的神秘境界,从而可以透视诗人宦途 坎坷的孤寂心境。结尾二句,进一步渲染孤寂 氛围。“回看天际”只有“无心”白云缭绕尾 随,可谓余音绕梁。“欸乃一声山水绿”句, 历来为诗人所玩赏称赞。“绿”虽是一字之微, 然而全境俱活。
• 我曾谈论过天道和人事的区别:认为人没有什么 事不能做出来,只是天不容许人作伪。人的智谋 可以欺骗王公,却不能欺骗小猪和鱼;人的力量 可以取得天下,却不能取得普通老百姓的民心。 所以韩公的专心诚意,能够驱散衡山的阴云,却 不能够挽回宪宗佞佛的执迷不悟;能够驯服鳄鱼 的凶暴,却不能够制止皇甫镈、李逢吉的诽谤; 能够在潮州老百姓中取得信任,百代都享受庙堂 祭祀,却不能使自身在朝廷上有一天的平安。原 来,韩公能够遵从的,是天道;他不能屈从的, 是人事。
古诗词中的渔翁
失意的渔翁
渔翁(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 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傍晚,渔翁把船停泊在西山下息宿; 拂晓,他汲起湘江清水又燃起楚竹。烟 销云散旭日初升,不见他的人影;听得 欸乃一声橹响,忽见山青水绿。回身一 看,他已驾舟行至天际中流;山岩顶上, 只有无心白云相互追逐。
注意对意象的分析
• 只有对意象有了清晰而深刻的认识,我们 才能对诗歌意境有深刻的理解,才能对诗 歌产生全面而深入的把握,我们才会有深 挚的审美情感;对意象没有清醒而深刻的 认识体会,对诗歌意境的理解也必然是模 糊的,从而审美情感也是肤浅的。也就是 说,我们很难完整领略到诗歌的美。在诗 歌教学中,我们要注意让学生注意对意象 的分析,诗歌教学才能做到从小处着手, 大处着眼,收到预期的效果。
• 意象中包含了深刻意蕴, 意象组成了 一定的意境以及意境中透射出的作者 的思想感情和思想倾向。
• 分析意象意义深远。 • 下面分析古诗词中的渔翁:
渔父之源
• 庄子和屈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突出 地位的人物,二人都生活在社会动荡的战国 时期,都居住在楚国或靠近南方一带,著 作中都有《渔父》篇。两篇《渔父》各具 特色,又有明显的相通之处。通过二人共 同描述的“渔父”形象,挖掘其中的文化 内涵,分析“渔父”意象对历代诗词创作 的影响,对于理解古代文学流变具有一定 的典型意义。
• 自从东汉以来,儒道沦丧,文风败坏,佛、道等 邪说一齐出现。经历了唐代贞观、开元的兴盛时 期,依靠房玄龄、杜如晦、姚崇、宋璟等名臣辅 佐,还不能挽救。只有韩文公从普通人里崛起, 在谈笑风生中指挥古文运动,天下人纷纷倾倒追 随他,使思想和文风又回到正路上来,到现在已 经有三百年左右了。他的文章使八代以来的衰败 文风,得到振兴,他对儒道的宣扬,使天下人在 沉溺中得到拯救,他的忠诚曾触犯了皇帝的恼怒, 他的勇气能折服三军的主帅:这难道不是与天地 化育万物相并列,关系到国家盛衰,浩大刚正而 独立存在的正气吗?
古诗词中的渔翁意象
• 诗歌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 要内容之一。 学生通过对诗歌 的理解和把握,来感受诗歌的 美。这个过程,主要是通过对 诗歌意象的把握实现的。
何谓“意象”
• “意象” 是诗歌的基本单位,是意和象融 会的复合体,是作者主观的心意和客观的 物象相凝聚的具象表现,是精神内容和物 质形式的统一,它由情和景这两个元素构 成。
意象是诗歌的灵魂
• 古人讲“立象以尽意”,借助客观外物来表达主观情感; 又讲情景交融,物我两忘,天人合一。意象便是沟通艺术 家主观世界和外部世界的桥梁,它是人类主体思考和概括 宇宙人生的普遍规律的具象显现。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 “翻飞在花丛,在草间,在泥沙的浅黄的路上/在静寂而 又炎热的阳光中……/它是蝴蝶——/当它终于被捉住/而拍 动翅膀之后/真实的形体与璀璨的颜色伏贴在雪白的纸 上。”这是对诗歌意象的形象概括。有了“人”、“桂 花”“月”、“鸟”、“涧”等意象,于是便有了王维的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的静谧恬然;有了“月”和“江”的组合,于是才有了张 若虚“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 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的人生探问和深沉的宇宙意韩公指定进士赵 德做他们的老师。从此潮州的读书人,都专心于 学问的研究和品行的修养,并影响到普通百姓。 直到现在,潮州被称为容易治理的地方。确实不 错啊,孔子曾说过这样的话:“有地位的人学了 道理,就会爱护人民;地位低的人学了道理,就 容易治理。”潮州人敬奉韩公,吃喝的时候必定 要祭祀他,水灾旱荒、疾病瘟疫,凡是有求助于 神灵的事,必定到祠庙里去祈祷。可是祠庙在州 官衙门大堂的后面,百姓以为进出不方便。前任 州官想申请朝廷建造新的祠庙,没有成功。
• 元佑五年,朝散郎王涤先生来担任这个州 的知州,凡是用来培养士子,治理百姓的 措施,完全以韩公为榜样。老百姓心悦诚 服以后,便下命令说:“愿意重新修建韩 公祠庙的人,就来听从命令。”老百姓高 高兴兴地赶来参加这项工程。在州城南面 七里选了一块好地方,一年后新庙就建成 了。
• 有人说:“韩公远离京城约万里,而贬官 到潮州,不到一年便回去了,他死后有知 的话,是不会深切怀念潮州的,这是明摆 着的。”我说:“不是这样的,韩公的神 灵在人间,好比水在地上,没有什么地方 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