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林密度

合集下载

杨树活立木密度

杨树活立木密度

杨树为喜光树种,具有速生特性,成林、成材较快。

为培育中至大径材林,一般适宜的造林密度为4m×4m\~4m×6m。

密度过大的林分,较早达到郁闭,立木与树冠之间也较早发生相互抑制作用,而树木冠幅的大小对于立木直径生长的影响又最为明显,因此不适合大、中径材的培养。

但密度过小,从单位面积的蓄积量来说,它又受单株材积的大小和单位面积上株数两个因子所制约,因此过度稀植将影响单位面积产量。

种植点的培植方式为长方形,这样有利于行间作业。

如需获取杨树活立木的具体密度,可查阅林业专业书籍、文献或咨询林业专家。

造林密度和种植点的配置

造林密度和种植点的配置

第十五章造林密度和种植点的配置第一节造林密度的意义造林密度或初植密度是指单位面积造林地上栽植点或播种穴的数量,常以株数或穴数为计算单位。

造林密度不同或密度相同而立木在林地上的分布形式不同关系到今后形成什么样的群体结构。

森林的群体结构是指森林的各组成成份的空间分布格式,它是森林植物和环境之间以及森林植物彼此之间相互作用的表现形式。

一定结构的群体都有它自己的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在各个不同发展阶段,这种群体结构在外表形态上和生理生态上都是很不相同的。

密度是形成群体结构的是主要因素之一。

研究造林密度的意义就在于充分了解由各种密度所形成的群体以及组成该群体的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从而在整个林分生长发育过程中通过人为措施,使之始终形成一个合理的群体结构。

这种群体结构既能使各个体有充分发育的条件,又能最大限度利用空间,使整个林分获得最高产量,从而达到速生、丰产、优质的目的。

在过去,由于对密度不同所引起的群体与个体之间的复杂关系认识不足,造林密度一般都偏大,而且间伐往往不及时,致使林木生长减退,特别是胸径生长迅速减退,导致成材期推迟,出材率下降。

也有些地方由于造林成活率不高或者间伐过度,形成现有林分过稀,以致造成单位面积木材产量不高,木材品质下降的现象。

因此,对各种造林树种密度的研究是当前提高林分单位面积木材产量和质量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第二节确定造林密度原则密度在人工林培育过程中的作用规律是确定造林密度的理论根据,但是密度对人工林的这种有规律的作用还因其它条件而有所变化,因此在确定造林密度时必须根据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经营目的与造林密度经营目的具体反应在林种和材种,而林种和材种不同,在林分培育过程中要求形成的群体结构不同。

用材林以生产木材为主,要求速生、丰产、优质,因此这种林分的群体结构应该是既保证林分各个体有充分生长发育的条件,又能充分利用营养空间。

根据我国目前的经济条件,应该考虑到第一次间伐材能充分利用。

《森林培育学》复习题

《森林培育学》复习题

《森林培育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分殖造林:又叫分生造林,是利用树木的部分营养器官(茎干、枝、根、地下茎等) 直接栽植于造林地的造林方法。

2、造林密度:人工林的初始密度称为造林密度,是指单位面积造林地上栽植株数或播种点(穴)数。

3、改树适地:在地和树某些方面不太相适的情况下,通过选种、引种驯化、育种等手段改变树种的某些特性使之能够相适。

4、混交比例:树种在混交林中所占的比例.5、相对生长速率(RGR):是指单位时间内的增加量占原有数量的百分率。

6、用材林:是以生产木材,包括竹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7、种植点配置:种植点在造林地上的分布形式。

8、造林整地:在造林之前,清除造林地上的植被、采伐剩余物或火烧剩余物,并以翻垦土壤为重要内容的一项生产技术措施。

9、人工林:人工起源的林分,相对于天然林而言。

10、混交林: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树种组成,其中主要树种的株数或断面积或蓄积量占总株数或总断面积或总蓄积量的80%(含)以下的森林称为混交林。

11、植苗造林:是以苗木为造林材料进行栽植的造林方法,又称植树造林、栽植造林。

12、适地适树:是指造林树种的特性(主指生态学特性)和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条件在当前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可能获得的高产水平13、立地条件:指某一立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

14、防护林:是以发挥森林的防风固沙、护农护牧、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防护效益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15、初植密度:即造林密度,造林时单位林地面积上的种植株数或丛数。

16、林种:就是森林的种类。

根据我国颁布的《森林法》的规定,森林按用其功能(经营目的和人工林所发挥的效益)可以分为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特种用途林5大类。

17、林分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林地上林木的数量。

18、丰年:通常指结实多的年份。

19、歉年:结实少甚至不结实的年份。

20、生理后熟:生理成熟在形态成熟之后的现象。

造林密度对林木生长的影响

造林密度对林木生长的影响

浅谈造林密度对林木生长的影响摘要: 人工造林是我国现阶段改善森林覆盖率、提高造林效率的重要方式。

如何在造林过程中科学的进行造林密度设置,提高林木生长对我国林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就造林密度对林木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简要的论述,为我国造林工作提供更多的参考资料。

关键词:造林密度;林木;生长;影响造林密度的大小对林木的生长、发育、产量和质量均有重大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颁发的《造林技术规程》中提出了中国主要造林树种的适宜造林密度。

但是,由于各地地域、气候条件及树种等因素的影响,造林密度有所不同。

因此,营造人工林时必须从各自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才能达到最佳效果,产生最佳效益。

一、造林密度与树木生长的关系造林密度和树木生长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并不是密度越大树木生长得越快、产量越高。

一般应遵循能适时郁闭,幼树生长良好为标准。

其合理的密度应根据立地条件、树种生物学、生态学特性、造林目的、作业方式和中间利用的经济价值等的不同,因地制宜地确定,过稀过密都不妥当。

只有根据树种的生长特性并结合当地条件选择适当的密度,树木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成林。

1、造林密度与幼林郁闭的关系造林密度越大,单位面积上株数越多,则相邻植株的树冠互相衔接所需年限就越短,郁闭就早。

相反,密度小则郁闭慢。

林分的郁闭是人工林发展过程中一个主要转折阶段,它标志着成林开始,初步形成森林。

如人工造林从生态需要的角度看,要想及早发挥生态效益,应该提早考虑郁闭。

因此,可适当加大密度。

2、造林密度与林分的关系营造防护林只需考虑尽早发挥防护作用,而营造用材林和经济林,既要考虑林木的生长速度,又要考虑到水肥供应,更要得到最佳的经济效益。

在一定范围内林木生长随密度的减少而增大,若密度小,营养、水分相对来说比较充足,生长发育就好。

反之,光照缺乏,抑制生长。

但随着密度的减小,株数过少,整个林分的总产量会下降。

(1)造林密度对径级的影响。

一般是树木胸径随密度的增大而递减,密度大株数就多,就会导致光照、营养不足,抑制生长。

确定造林密度的原则

确定造林密度的原则

2018 年第 11 期(下半月)农民致富之友 Nong Min Zhi Fu Zhi You84科研◎林业科学确定造林密度的原则卢建车本文简要论述了确定合理造林密度的原则。

最适宜的造林密度,是随树种、立地条件、造林技术、培育目的等条件而变化的,还要弄清楚造林密度与这些因素之间的具体关系,这就是确定造林密度的原则。

在人工林生长发育的全过程中,造林密度的作用是多方面的,自始至终起作用的不论什么树种,在一定立地条件及一定的年龄阶段,都存在着一个最适密度范围,过密、过稀都不相宜。

要通过实验研究确定这一最适密度。

最适宜的造林密度,是随树种、立地条件、造林技术、培育目的等条件而变化的,还要弄清楚造林密度与这些因素之间的具体关系,这就是确定造林密度的原则。

1 造林密度的大小与树种的喜光性、速生性、树冠特征、干形特点、分枝特性及自然整枝能力等有关一般说来,喜光而速生的树种如:杨类、柳类刺槐、泡桐、椿、榆、沙枣等以及其他乔、灌木,可稀植;而喜阴、生长缓慢的树种可密植,如油松、侧柏、云杉、水曲柳、白蜡、栎类等。

干形通直,自然整枝良好的,可稀植,如杉木、檫树;反之,如部分像栎类树种及油松等宜密植。

树冠宽阔发达的毛白杨、银白杨、青杨、小叶杨、中槐、刺槐、榆、椿等稀植;而树冠狭窄的箭杆杨、新疆杨等可密植。

2 造林密度的大小应根据立地条件和经营要求而定立地条件好的,宜密植;反之,宜较稀。

立地条件好而培育大径材时宜稀植;立地条件差,只宜培育中、小径级材时宜较密。

如果两种立地条件,一个培育目的,则条件差的地方应较稀,或初植密度大些以促进林分及时郁闭增加林分稳定性,以后保持较大的间伐强度,促使林分迅速成长一定材种。

而且,采伐后单位面积保留株数也应少于立地条件好的林分。

在高纬度、高海拔区,温度低、生长期短、立地条件差时可稍密些。

在根茎性、根蘖性杂草竞争激烈的地方,更应密植以加速幼林郁闭,压抑杂草生长土壤干旱、瘠薄的沙地、草原山坡等林地上,干旱程度不太严重时也可初植密度稍大,可提早郁闭,压抑杂草,减少地表蒸发,以利保持水土。

怎样确定合理的造林初值密度

怎样确定合理的造林初值密度

怎样确定合理的造林初值密度
发表时间:2009-09-28T16:15:40.530Z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09年第2期供稿作者:辛建芝邢玉东[导读] 造林密度,是指单位面积造林地上种植点的数量,也称初值密度。

造林密度,是指单位面积造林地上种植点的数量,也称初值密度。

它直接影响着林木的生长过程和林产品的产量、质量、并且关系到林分的稳定程度、寿命长短及其防护效益的大小。

造林初值密度,应以林木能够迅速郁闭幼林生长良好为标准。

确定合理的造林密度要考虑下列因素:
一、经营目的林种不同,对造林密度的要求也不同。

一般来说,防护林、薪炭林的造林密度大于用材林,用材林因培育的林种不同,造林密度也不同,如培育小径材的造林密度应大于培育大径材的造林密度。

二、树种特征一般速生树种、阳性树种,都要求较小的造林密度;而生长缓慢的树种、阴性树种,则造林密度应稍大一些;直干性强、整枝性能良好或树冠宽大的树种,可以适当稀植;相反,直干性差、侧枝粗壮或树冠较窄的树种,应适当密植。

三、立地条件在气候适宜,土壤肥沃湿润,有利于林木生长的条件下,可适当稀植;相反,气候寒冷,生长期短,土壤比较干旱瘠薄,则应适当密植,但在过分贫瘠干旱的土壤上造林,为了维持水分平衡,还应稀植。

此外,确定造林密度,还要考虑,造林技术水平,积极条件,交通条件以及机械化作业等方面的问题。

(作者单位:162404黑龙江省泰来县和平镇农村经济技术综合服务中心)。

造林密度对树木生长带来的影响

造林密度对树木生长带来的影响

造林密度对树木生长带来的影响【摘要】造林密度也称初植密度、栽植密度,是指单位面积上的栽植株数或播种穴数,通常以株(穴)/公顷来表示。

密度适当,可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保证人工幼林及时郁闭,使林分具有最大平均高度,从而达到速生、丰产、优质的目的。

本文阐述了造林密度确定的原则,总结了造林密度在造林模式中的应用,以期为杨树的集约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造林密度;树木生长;影响0 引言造林密度,是指单位面积的林地上造林的株数。

造林密度太小,林分长期不郁蔽,不能形成群体环境,抵御外界不良环境能力差,浪费土地,效益低。

太密了,则造林成本高,由于过早郁蔽,幼树受光少,树冠窄小,生长细弱,虽可间伐调整,但即使进行抚育间伐,也得不到相应的经济收入。

造林密度,是人工林集约栽培的重要因素。

密度一旦确定,在林分整个生长过程中都起作用,对采伐年龄和产量影响很大。

确定合理的密度,必须考虑到树种的生物学特性,以保证林木群体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达到高产和预期培育的木材径级。

同时,要充分考虑到不同材种的价格和经济效益。

研究表明,在一定条件下林木单位面积蓄积量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密度达到某一值时达到最大,其后随着密度的增加,单位面积上蓄积量逐渐减小;林分密度越大,林木直径的平均值越小,单株材积也就越小。

林木个体或群体生长与林分密度紧密相关的现象,反映出林分密度对林分存在着一系列的制约作用,称为密度效应规律。

选择适宜的栽植密度是杨树集约栽培的重要环节之一,它对林分的生长、培育及最终收获量都能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造林一定要控制适宜的密度,现将造林密度的应用技术简介如下。

1 造林密度的确定1.1 根据经济目的确定造林密度防护林、以培育中小径级为目标的用材林、矮化密植的经济林造林密度可大一些,培育大径材不进行间伐的用材林、某些经济林密度可适当小一些。

1.2 根据树种特性确定造林密度一是,由生长速度决定密度。

前期生长快、持续速生期短的树种,造林密度宜稀;对于前期生长缓慢、寿命长、持续生长期长的树种,可密植。

造林密度对林木生长的影响

造林密度对林木生长的影响

内容摘要: [关键词]造林密度林木生长影响一、密度对树高生长的作用在这方面很多研究者在不同的情况下取得了不同的结论。

综合各国试验结果,可得出以下一些较为统一的认识:
[关键词]造林密度林木生长影响
一、密度对树高生长的作用
在这方面很多研究者在不同的情况下取得了不同的结论。

综合各国试验结果,可得出以下一些较为统一的认识:
1.无论处于任何条件下,密度对树高生长的作用,比对其他生长指标的作用要弱,在相当宽的一个中等密度范围内,密度对高生长几乎不起作用。

3.不同立地条件,尤其是不同的土壤水分条件,可能使树木对密度有不同的反应。

二、密度对直径生长的作用
1.在一定的树木间开始有竞争作用的密度以上,密度越大,直径生长越小,这个作用的程度是很明显的。

2.密度对直径生长的作用还表现在直径分布上。

直径分布是研究林木及其树种结构的基础,在林分生长量、产量测定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3.密度对直径生长的效应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它是密度对产量效应的基础,另一方面树木直径又是成材规格的重要指标。

三、密度对单株材积生长的作用
木的单株材积决定于树高、胸高断面积和树干形数3个因子,密度对这几个因子都有一定的作用。

密度对树高的作用是较弱的。

密度对于形数的作用,是形数随密度的加大而加大,但差数也不大。

密度对单株材积生长作用规律与直径生长的相同,林分密度越大,其平均单株材积越小,而且较平均胸径降低的幅度要大得多,其原因基本上来自于个体对生活资源的竞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3.2.2 树种选择
根据造林地的立地条件,选择防护效益较大适宜的乡土树种,引进树种必须检疫。

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以发挥林地的生产力和森林的生态效益。

根据生态公益林和树种生物学特性的需求及造林地立地条件等因素选择造林树种,将适宜性强、生长快,生态经济效益最大的树种列为主要造林树种。

提倡营造混交林,按照山地的不同部位和土壤情况,分别营造适生树种的小片纯林;平原地区按土壤和地形划分地带,选择适生树种,分段分片栽植。

水土保持林的适宜树种有落叶松、樟子松、红皮云杉、鱼鳞云杉、杨树、柳树、白桦、蒙古栎、紫椴、水曲柳、黄菠萝、胡桃楸、榆树等;水源涵养林的适宜树种有红松、樟子松、红皮云杉、鱼鳞云杉、蒙古栎、榆树、柳树、杨树、椴树、水曲柳、黄菠萝、胡桃楸、色木等,护路林的适宜树种有樟子松、红皮云杉、杨树、柳树、白桦等;护堤护岸林的适宜树种有杨树、柳树、樟子松、红皮云杉、落叶松等;国防林的适宜树种有落叶松、樟子松、红皮云杉、白桦、柳树、杨树、蒙古栎等;经济林的适宜树种有红松、梨、李子、海棠果、沙棘、黑加仑、大果无刺沙棘等。

5.3.2.3 整地
春季造林在前一年秋季细致整地,未经整地,不得造林。

15度以上的山坡为防止水土流失,全面整地不能连片集中,应适当保留山顶、山腰、山脚部位的植被,采用带状水平整地法;易引起水土流失的山坡和易引起风蚀的沙地,应进行局部带状和块状整地;水土流失地区应因地制宜地修筑反坡梯田、水平阶、鱼鳞坑和水平沟等水土保持法整地。

5.3.2.4 苗木选择
采用良种壮苗,选用长势旺、发育良好、根茎粗壮、顶芽饱满,无病虫害,
无机械损伤的苗木造林。

苗木出圃前,必须进行检疫。

从起苗、包装、运输,直到植苗的全部过程中必须采取保湿措施。

大力提倡采用容器苗造林,提高退耕还林成活率。

5.3.2.5 造林密度
主要树种造林密度即每亩造林株数如下:
落叶松 133—167 杨树 40 —107 柳树 40 —73
樟子松 67 —120 红松 147—200 李子 30 — 83
黄波萝 147—220 沙棘 110—220 黑加仑 110—220
水曲柳 147—220 紫椴 133—167 胡桃楸 147—220
蒙古栎 100—133 桦树 107—147 梨 30 — 83
红皮云杉 147—220
5.3.2.6 幼林抚育
落叶松和阔叶树幼林抚育年限为3年,抚育次数分别为2、2、1次;针叶树樟子松抚育年限为4年,抚育次数分别为2、2、1、1次;红松、红皮云杉抚育年限为5年,抚育次数分别为2、2、2、1、1次。

抚育内容:抹芽、定株,扩穴、松土、踏实、除草、割灌、打枝等,并对幼林病虫害进行综合防治(详见表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