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主要树种造林密度表

陕西省主要树种造林密度表
陕西省主要树种造林密度表

陕西省主要造林树种人工造林密度表《陕西省造林标准DB61/T61-142-1993》

附录A 各造林区域主要造林树种造林适宜初植密度表(规范性附录)

单位为株每公顷

附录B 各造林区域主要造林树种造林适宜初植密度表(资料性附录)

单位为株每公顷

注1: 造林初植密度含造林地上已有的幼苗﹑树木株数注

2: 营造混交林时,最低初植密度为各混交树种的最低造林密度乘以相应混交比例的和.

《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18337·3—2001

附录D 生态公益林造林主要树种初植密度表(标准的附录)

单位为株每公顷

黄土高地区主要土壤类型介绍

黄土高地区主要土壤类型介绍 一.简介 黄土高原是中国四大高原之一,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黄土高原海拔800~3000米,是地球上分布最集中且面积最大的黄土区,总面积64万平方千米。高原横跨青、甘、宁、内蒙古、陕、晋、豫7省区大部或一部。高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除许多石质山地外,高原大部分为厚层黄土覆盖,经流水长期强烈侵蚀,逐渐形成千沟万壑、地形支离破碎的特殊自然景观。地貌起伏,山地、丘陵、平原与宽阔谷地并存,四周为山系所环绕,如北部的阴山,南部的秦岭,东部的吕梁山、西部的六盘山。黄土高原面积广阔,土层深厚,地貌复杂,水土流失严重,世所罕见 平均海拔1000~1500米,除少数石质山地外,高原上覆盖着深厚的黄土层,黄土覆盖厚度大多在100米以上,最大厚度超过200米。年均气温6~14℃,年均降水量200~750毫米。从东南向西北,气候依次为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半干旱气候。植被依次出现森林草原、草原和风沙草原。土壤主要有黄绵土、褐土和黑垆土。 二.气候 黄土高原地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降水量200~750毫米之间。冬春季受极地干冷气团影响,寒冷干燥多风沙;夏秋季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印度洋低压影响,炎热多暴雨。多年平均降雨量为466毫米,总的趋势是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东南部600~800 毫米,中部400~600毫米,西北部200~300毫米。以200毫米和400毫米等年降雨量线为界,西北部为干旱、半干旱区,中部为半亚湿润区,东南部为半湿润区。 中部半亚湿润区 包括黄土高原大部分地区,主要位于陕北、晋北、陇东和陇西南部等地区,年均温4℃~12℃,年降雨量400~600毫米,干燥指数1.5~2.0,夏季风渐弱,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该区的范围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草原带大体一致 东南部半湿润区 主要位于河南西部、陕西关中平原、甘肃东南部、山西南部,年均气温8~14℃,年降雨量600~800毫米,干燥指数1.0~1.5,夏季温暖,盛行东南风,雨热同季。该区的范围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大体一致。 西北部干旱、半干旱区 主要位于长城沿线以北,陕西定边——宁夏同心、海原以西。年均温2℃~8℃,年降雨量100~300毫米,干燥指数2.0~6.0。气温年较差、月较差、日较差均增大,大陆性气候特征显著。风沙活动频繁,风蚀沙化作用剧烈。该区的范围与温带荒漠草原带大体一致。 黄土高原地区降雨年际变化大,丰水年的降水量为枯水年的3~4倍;年内分布不均,汛期(6~9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70%左右,且以暴雨形式为主。 黄土高原大部分属于暖温带、少许的中温带,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光照、热量充足;夏季降水多.社会经济:劳动力数量多,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劳动力经验丰富;

主要树种造林密度表

主要树种造林密度表 树种每亩造林株数株行距(米) 马尾松、云南松、红222-4441.5X2-1X2-1X1.5 松、华山松、樟子松 油松296-4441.5X1.5-1X2-1X1.5 落叶松222-3331.5X2-1X2 杉木111-2962X3-2X2-1.5X1.5水杉66-2963X3.5-2X3-1.5X1.5 湿地松100-1502.2X3-2X3-2X2.2樟树95-1672X3.5(2.7X2.7)-2X3 -2X2 柠檬桉、窿缘桉、111-3332X3-2X2-1X2 大叶桉 木麻黄95-2502.7X2.7-2X3 -1.5X1.7 枫杨95-1672X3.5-2X3-2X2 刺槐111-3332X3-2X2-1X2 桢楠167-2222X2-1.5X2 侧柏、柏木、云杉、296-4441.5X1.5-1X2-1X1.5 冷杉、麻栎、栓皮栎 木荷167-2402X2-1.5X2-1.7X1.7 擦树40株左右 水曲柳、黄波罗222-4441.5X2-1X2-1X1.5苦楝、臭椿95-2222X3.5-2X2-1.5X2榆95-3332X3.5-2X2-1X3-1X2 杨类50-2223X4.5-2X(2-4)- 1.5X2 旱柳50-2223X4.5-2X(2-4)- 1.5X2 泡桐成带造林60(5-7)X(7-8), -111,农(2-2.5)X(3-4), 桐间作3-6,(2-4)X50 速生丰产林15 左右 油茶60-1003X4-2.5X3-2X3.3 三年桐40-603X5-4X4-3X4 千年桐20左右20-5010-255×6-6×6 5×6-3.5×48×8(7×9)-6×8-5×5.5 文冠果95-1672X3.5-2X2 油橄榄20左右5X6-6X6 枣树15-40(4-5)X(8-10) 板栗15-704X(6-10)-3X(3-4) 大木漆30左右 小木漆60-803.4X3.4-2.9X2.9散生竹20左右(5

造林密度和种植点的配置

第十五章造林密度和种植点的配置 第一节造林密度的意义 造林密度或初植密度是指单位面积造林地上栽植点或播种穴的数量,常以株数或穴数为计算单位。 造林密度不同或密度相同而立木在林地上的分布形式不同关系到今后形成什么样的群体结构。森林的群体结构是指森林的各组成成份的空间分布格式,它是森林植物和环境之间以及森林植物彼此之间相互作用的表现形式。一定结构的群体都有它自己的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在各个不同发展阶段,这种群体结构在外表形态上和生理生态上都是很不相同的。密度是形成群体结构的是主要因素之一。研究造林密度的意义就在于充分了解由各种密度所形成的群体以及组成该群体的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从而在整个林分生长发育过程中通过人为措施,使之始终形成一个合理的群体结构。这种群体结构既能使各个体有充分发育的条件,又能最大限度利用空间,使整个林分获得最高产量,从而达到速生、丰产、优质的目的。 在过去,由于对密度不同所引起的群体与个体之间的复杂关系认识不足,造林密度一般都偏大,而且间伐往往不及时,致使林木生长减退,特别是胸径生长迅速减退,导致成材期推迟,出材率下降。也有些地方由于造林成活率不高或者间伐过度,形成现有林分过稀,以致造成单位面积木材产量不高,木材品质下降的现象。因此,对各种造林树种密度的研究是当前提高林分单位面积木材产量和质量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第二节确定造林密度原则 密度在人工林培育过程中的作用规律是确定造林密度的理论根据,但是密度对人工林的这种有规律的作用还因其它条件而有所变化,因此在确定造林密度时必须根据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经营目的与造林密度 经营目的具体反应在林种和材种,而林种和材种不同,在林分培育过程中要求形成的群体结构不同。用材林以生产木材为主,要求速生、丰产、优质,因此这种林分的群体结构应该是既保证林分各个体有充分生长发育的条件,又能充分利用营养空间。根据我国目前的经济条件,应该考虑到第一次间伐材能充分利用。为此初植密度应该适当大些,并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适时适量间伐,调节其密度,促进林木快速生长,并取得部分小径材。 用材林的造林密度还可因培育的材种不同而异。培育大径级用材应适当稀植,或先密后稀,即在培育过程中适时间伐。培育中、小径材密度要大些,而培育薪炭材则更应密植。 防护林要求特殊的林分结构,造林密度应根据防护效果决定。以防风为主的农田防护林要根据林带结构对防风的效益考虑,一般认为采用疏透型结构较为有利。对疏透型林带而言,树干的枝下高要低些,树冠稀些为好。从这个要求出发,造林密度不宜太大。水土保持林要求迅速遮盖林地,林下能形成较厚的枯枝落叶层,因此造林密度要大些为好。 特用经济林是以生产果实或其它林产品为目的,一般造林密度不宜过小,特别是以生产果品为目的的林分,应以树冠最大发育程度来确定其密度,使林冠得到充分的光照条件而获

造林密度确定与种植点配置

第七章造林密度确定与种植点配置 一、造林密度的意义 造林密度:单位面积造林地上栽植点或播种穴的数量,也叫初植密度 经营密度: 人工林生长过程中单位面积上立木的数量,也常用立木断面积等的百分比来表示。林分密度的基本形式 ?株数密度;林分平均直径导算的密度;树冠投影面积导算的密度;树冠竞争因子导算的密度;以树木面积比导算的密度;以树冠表面积导算的密度;以林木间距导算的密度;以平均树高导算的密度。 密度的意义: 造林密度与林分形成的速度延续影响到林分的生长、发育、稳定性、林分的产量、质量和生态效益、造林成本、种苗量、整地工程量、后期抚育管理工作量和资金投入有关系。 研究造林密度的意义在于: –充分了解各种密度所形成的群体,以及该群体内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从而使林分整体在发育过程中在人为措施控制之下始终形成合理的群体结构。 –这种合理的群体结构使各个个体有充分的发育空间,最大限度地利用营养空间,又使群体影响环境、协调各生态因子相互作用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达到林分高生产力、高稳定性、高生态效益的目的。 二、密度对林木生长的影响 ?一般来说,密度与造林成活率无关,具有群状配置时有影响,在立地条件差而成活率较低时可适当增加造林密度,但是不能滥用。 1、密度对郁闭的影响 ?造林密度大,郁闭早,反之则晚。 ?郁闭的早晚与树种、立地、经营条件有关。 ?郁闭早,可以减缓杂草与林木的竞争,但是郁闭过早,会引起林木分化和自然稀疏,造成林木后期生长不良(树冠发育受阻),速生的阳性树种表现得更为突出。 ?极端干旱条件下,不能要求树冠早郁闭,只考虑根系郁闭或林木个体的水分营养面积。 2、密度对干、枝、叶量的影响 ?密度增加,叶量也增加,但达到一定数量后叶量几乎保持不变。 ?如果始终保持密度不变,随林龄增加,林分的总叶量也不变,单株的叶量也不变,会影响到林木的直径和材积生长 ?林分密度越大,地上部分的总生产量中,枝条所占的比例越小,干材所占比例越小,径级也越小。兼顾用材时要考虑工艺成熟时的材种规格。 3、密度对树冠生长发育的影响 ?密度对树冠的生长发育有较大的影响。密度越大,平均冠幅越小。密度较高的林分冠幅生长较早衰。 ?各种不同密度林分的平均冠幅到一定年龄后,各自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不再有太大的变化。 N=10000/(CWS) 4、密度对根系生长的影响 ?密度过大,会影响到林木的根系发育,根系的水平分布范围小,垂直分布也浅,甚至全林地的总根量也少。 ?一般来说,随密度增加总根量、各级根量度减少。

主要造林树种设计

主要造林树种设计-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主要造林树种设计 ★马尾松 一、经济特性及市场前景 马尾松生长快,适应性强,造林更新容易,能适应干燥瘠薄的土壤,是我省重要的先锋造林树种和主要用材林树种。它寿命长,树姿挺拨,苍劲雄伟,亦是营造风景林的好树种。木材经防腐处理,可作矿柱、枕木、电杆;木材纤维长,是造纸和人造纤维的主要原料,也是产脂树种和薪材树种。 二、生态学特性 马尾松喜光、喜温。垂直分布在200~500m的山地、丘陵。适生于年均温13-22℃,绝对最低温度不到-10℃。多分布于山地及丘陵坡地的下部、坡麓及沟谷、高亢台地,忌积水及排水不畅地形。对土壤的度要求不严,能耐干燥瘠薄的土壤,喜酸性至微酸性土壤。但在土层深厚、肥沃、湿润的丘陵山地生长迅速,成材快。 三、树种生长数学模型或产量模型 树高-年令方程:H=C1(1-K A/20)1/1-C3 其中:K=1-(S/C1)1/1-C3,C1=+ C3=+×10-3-1.0868×10-4S2 式中:H为树高,A为年令,S为地位指数。 20年生,树高12.6m,年平均0.63m,胸径13.8cm,年平均0.69cm,单株材积0.06100m3。

四、育苗 1、采种:采种时应选15-40年生树冠匀称、干形通直、无病虫害的健壮母树。可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球果由青绿色转为栗褐色,鳞片尚未开裂时采集。用人工加热法使种子脱粒(出籽率3%),将采集到的种子经筛选、风选,晾干,装入袋中,置通风干燥处贮藏。种子纯度为80-95%,千粒重10.4克,每公斤纯种子76,000-90,000粒,室内发芽率85%。马尾松种子一般贮藏期为1年,若将干燥种子用塑料袋密封,放在0-5℃低温下可贮藏1-2年。 2、育苗:选择土壤肥沃、排水好、湿润、疏松的沙壤土、壤土作圃地。施足基肥后整地筑床,要精耕细作,打碎泥块,平整床面。播种季节在2月上旬至3月上旬。播种前用30℃温水浸种12-24小时。条播育苗,条距10厘米,播种沟内要铺上一层细土。每亩用种子5公斤。种子播后要薄土覆盖,可用焦泥灰盖种,以仍能见到部分种子为宜,然后盖草。播种后约20-30天左右幼苗出土。待幼苗大部分出土后,揭除盖草。幼苗出土后40天内应特别注意保持苗床湿润。5-7月可每月施化肥1-2次,每亩每次施硫酸铵2-5公斤。马尾松苗太密时,可以进行间苗移栽,通常分2次,第1次移栽在5月中、下旬,第2次移栽在7月上、中旬进行。在雨后阴天或阴雨天,略带宿土,不仅可以全部成活,幼苗生长也好。 五、造林技术 造林从1月中下旬至2月中下旬均可进行,主要用1年生苗栽植造林。 ⑴、造林密度:220株/亩。株行距*1.5M。一级苗高15CM 以上,地径0.3CM以上。 ⑵、整地方式:块状整地不小于50×50cm,深度均不小于20cm,带状整地带宽不小于70-100cm。栽植穴底径不小于

17个速生及高价值树种造林技术要点

主要树种造林技术要点 潘潘 1、马尾松 马尾松是我国南方主要造林树种,是我市优良的乡土用材树种,常绿乔木,极喜光,深根性,适应性强,耐瘠薄,喜酸性土壤。生长迅速,每亩年生长量可达0.67~1m3。培养纸浆纤维板12年可主伐,培养建筑材20~30年主伐。 一、种苗要求: 1、种源:我市马尾松良种有: (1)漳平五一国有林场嫁接种子园生产的良种:或经选育鉴定的优良无性系:经子代测定,8年生的每亩平均树高、胸径、蓄积分别达7.2m、8.9cm、4.5162m3,分别超过省定丰产林标准的42.8%、78%、282%;最大单株树高9.4cm,胸径13.4cm。 (2)上杭白砂国有林场、武平十方、永定仙师91-92营建的实生种子园生产的良种。 2、苗木规格: (1)裸根苗(播种苗):苗龄1年,顶芽饱满,无机械损伤。Ⅰ级苗地径>0.35cm,苗高>20cm,根系长度15cm,根系>5cm,长Ⅰ级侧根数10条以上,Ⅱ级苗地径0.25~0.35cm,,苗高15~20cm,根系长度12cm,根系>5cm,长Ⅰ级侧根数8条以上。 (2)播种容器苗:苗龄半年的容器苗高度>10cm;苗龄1年的容器苗苗高>16cm,地径0.3cm。顶芽饱满,充分木质化。苗木长势好,苗干直,色泽正常。根系发达,已形成良好根团。容器不破碎,无机械损伤,无病虫害。 (3)无性系扦插容器苗:苗龄0.5年,苗高>8cm。其它要求与播种容器苗相同。 二、造林技术: 1、造林地选择:宜选择土层深厚,质地较疏松、较肥沃的林地。 2、造林地准备: (1)林地清理:全面炼山或全面劈杂,带状整地。全面炼山要求8~9月份开设炼山防火线,平行等高线20m宽,垂直等高线10m宽,局部危险带加宽,全面劈草炼山,炼山要彻底,对未燃烧的灌木、枝桠等要集中堆烧。 (2)整地挖穴:10~12月份进行整地挖穴,造林密度167株/亩,株行距为2×2m,穴位沿等高线水平设置,上、下行穴位“品字形排列。挖明穴,穴规格为60×40×30cm,挖穴时,表土、心土必须分开堆放。 (3)回表土、施基肥:一般在12月份进行,将穴周围的草木灰和表土回入穴内,以增加穴内养分,回表土必须拣净枝桠和草根等杂物,根据立地质量情况,每穴施过磷酸钙200-250g,并与穴内表土充分拌匀。 3、栽植:栽植时期为每年1~2月份。 (1)容器苗必须将塑料袋撕破,栽植深度比营养土深3~5厘米,做到栽直、穴中、压实、培土。 (2)裸根苗在起苗、运苗过程中,要保持苗根湿润,切忌风吹日晒。起苗后,立即把苗根蘸上黄泥浆。栽植做到栽直、舒根、压实。 三、幼林抚育管理: 造林后一般连续抚育和施肥三年,每年4~5月扩穴抚育,9~10月全面锄草一次,次年根据立地质量情况15~25cm,沟距树干40~60cm,追肥后立即覆土。每株施用氮肥200-250g。施肥方法采用沟施,即:在每株树上坡开一弧形沟,沟长40~60cm,宽10~20cm,深15~25cm,沟距树干40~60cm,追肥后立即覆土。

我国造林分区及主要造林树种表

---我国造林分区及主要造林树种-表

————————————————————————————————作者:————————————————————————————————日期: ?

我国造林分区及主要造林树种表区域范围主要造林树种 1.大兴安岭山地洮儿河以北的大兴 安岭山区 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红 皮云杉、白桦、蒙古栎、 甜杨、朝鲜柳、杨树 2.小兴安岭、长白山山地沈丹线以北的小兴 安岭、张广才岭、 长白山山区 红松、兴安落叶松、长白 落叶松、鱼鳞松、樟子松、 长白松、赤松、红皮云杉、 冷杉、白烨、水曲柳、黄 菠萝、胡桃楸、紫椴、糠 慑、蒙古栋、械树、黄榆、 杨树 3.松辽平原内蒙古东部、黑龙 江和吉林中西部平 原地区、辽宁的辽 河平原 樟子松、油松、兴安落叶 松、长白灌叶松、日本落 叶松、白榆、小黑杨、小 钻杨、三北一号杨、旱柳、 灌木柳、垂暴109柳、胡 枝子、紫穗槐、沙棘 4.内蒙古东部与冀北坝上高原山地包括内蒙古东部、 洮儿河以南大兴安 岭余脉及河北坝上 高原山地 樟子松、华北落叶松、红 皮云杉、油松、蒙古栎、 白榆、小黑杨、大青杨、 旱柳、胡枝子、沙棘、山 杏、山楂 5.华北中原平原长城以南、太行山 以东、淮河以北的 平原及汾、渭平原 地区 侧柏、桧柏、毛白杨、群 众杨、沙兰杨、1-214 杨、1-72杨、1-69杨、 刺槐、旱柳、白榆、臭椿、 国愧、楸树、泡桐、水杉、 桑、梨、苹果、桃、杏、

枣、花椒、葡萄、白蜡、杞柳、紫穗槐、柽柳 6.燕山、太行山山地冀北(不含坝上)、 冀西、北京、晋东 的燕山、大行山山 区 油松、侧柏、华北落叶松、 日本落叶松、刺槐、栓皮 栎、槲栎、臭椿、香椿、 元宝枫、黄楝、毛白杨、 群众杨、旱柳、核桃、板 栗、柿、枣、山桃、山杏、 山楂、花椒、苹果、杜梨、 沙棘、胡枝子、紫穗槐、 黄栌 7.辽南与山东丘陵辽东半岛丘陵山 地、山东省津浦路 以东的丘陵山地 (胶莱盆地列入5 区) 油松、赤松、黑松、侧柏、 日本落叶松、萌芽松、刺 槐、麻栎、栓皮栎、臭棒、 楸树、白榆、香椿、银杏、 毛白杨、旱柳、枫杨、黄 连木、核桃、板栗、花椒、 苹果、梨、桃、山楂、胡 枝子、紫穗槐、黄栌 8.黄土高原丘陵太行山以西、大青 山以南、日月山以 东、秦岭以北的黄 土丘陵地区 油松、华山松、华北落叶 松、日本落叶松、侧柏、 刺槐、旱柳、白榆、臭椿、 毛白杨、河北杨、青杨、 泡桐、楸、桑、核桃、枣、 花椒、山杏、山桃、桃、 杏、苹果、梨、杜梨 9.黄土高原土石山地陇东子午岭、陕北、 黄龙山和乔山、晋 西、吕梁山、宁夏 六盘山地区 油松、华山松、华北落叶 松、日本落叶松、侧柏、 白皮松、槭树、白榆、刺 槐、辽东乐、旱柳、河北

安徽省主要树种造林密度

附件三:安徽省人工造林主要树种造林模型表 模型号树 种 整地混 交 方 式 密度配置苗木规格 抚育管理和利用方 式 规格 (cm) 株行距 (m) 株数/ 亩 苗龄 苗高 (cm) 地径 (cm) 1 杉 木 穴 状 或 带 状 穴状40 ×40× 30,带 状垦带 宽度 0.5~ 3m,保 留带等 宽或更 宽。 1.7×2 1.4×2 196~ 238 1-0 > 18cm > 0.35cm 杉木幼林抚育一般以全面中耕除草为主,带状、块 状松土除草为辅。松土除草时间5~6月和8~9 月进行。当年新造幼林以松土除草为主。两年以上 的幼林以垦复、除萌为主,结合扶正、施肥、培土。 低山丘陵地区每隔3~4年在秋冬季进行一次深翻 抚育。山区立地条件较好,第一次间伐一般在6~ 9年进行,山区立地条件一般,第一次间伐一般在 8~10年进行,间伐后林地郁闭度要达0.6-0.7, 以后视林分情况再进行间伐。 2 杉 木 × 檫 木 穴 状 杉木40 ×40× 30 檫木50 ×50× 40 块 状 混 交 杉木 1.7×2 檫木 2.5× 2.5 杉木 118 檫木43 1-0 杉木 > 18cm 檫树 > 60cm 杉木> 0.35cm 檫木> 0.80cm 造林前三年,每年抚育两次,抚育时间5~6月和 8~9月。抚育以松土、除草、扶正、培土、除萌 等为主。一般8~10年进行第一次间伐,间伐后林 地郁闭度要达0.6-0.7,以后视林分情况再进行间 伐。20-30年进行主伐。 3 杉 木 × 木 荷 穴 状 杉木40 ×40× 30 木荷50 ×50× 40 带 状 混 交 2×2 杉木 133 木荷33 1-0 杉木 > 18cm 木荷 > 30cm 杉木> 0.35cm 木荷> 0.4cm 栽植当年抚育2次,第2、3年每年抚育1次。抚 育为除草、扩穴、松土,并结合清除根际萌蘖和位 于下部徒长枝,做好培蔸扶正和修枝工作。一般 10年左右进行第一次间伐,间伐后林分闭郁度不 得低于0.6左右。一般在25~30年进行采伐。 2×1.7 杉木 157 木荷39 - 1 -

造林密度确定与种植点配置.

第七章造林密度确定与种植点配臵 一、造林密度的意义 造林密度:单位面积造林地上栽植点或播种穴的数量,也叫初植密度 经营密度: 人工林生长过程中单位面积上立木的数量,也常用立木断面积等的百分比来表示。 林分密度的基本形式 ?株数密度;林分平均直径导算的密度;树冠投影面积导算的密度;树冠竞争因子导算的密度;以树木面积比导算的密度;以树冠表面积导算的密度;以林木间距导算的密度;以平均树高导算的密度。 密度的意义: 造林密度与林分形成的速度延续影响到林分的生长、发育、稳定性、林分的产量、质量和生态效益、造林成本、种苗量、整地工程量、后期抚育管理工作量和资金投入有关系。 研究造林密度的意义在于: –充分了解各种密度所形成的群体,以及该群体内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从而使林分整体在发育过程中在人为措施控制之下始终形成合理的群体结构。–这种合理的群体结构使各个个体有充分的发育空间,最大限度地利用营养空间,又使群体影响环境、协调各生态因子相互作用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达到林分高生产力、高稳定性、高生态效益的目的。 二、密度对林木生长的影响 ?一般来说,密度与造林成活率无关,具有群状配臵时有影响,在立地条件差而成活率较低时可适当增加造林密度,但是不能滥用。 1、密度对郁闭的影响 ?造林密度大,郁闭早,反之则晚。

?郁闭的早晚与树种、立地、经营条件有关。 ?郁闭早,可以减缓杂草与林木的竞争,但是郁闭过早,会引起林木分化和自然稀疏,造成林木后期生长不良(树冠发育受阻),速生的阳性树种表现得更为突出。 ?极端干旱条件下,不能要求树冠早郁闭,只考虑根系郁闭或林木个体的水分营养面积。 2、密度对干、枝、叶量的影响 ?密度增加,叶量也增加,但达到一定数量后叶量几乎保持不变。 ?如果始终保持密度不变,随林龄增加,林分的总叶量也不变,单株的叶量也不变,会影响到林木的直径和材积生长 ?林分密度越大,地上部分的总生产量中,枝条所占的比例越小,干材所占比例越小,径级也越小。兼顾用材时要考虑工艺成熟时的材种规格。 3、密度对树冠生长发育的影响 ?密度对树冠的生长发育有较大的影响。密度越大,平均冠幅越小。密度较高的林分冠幅生长较早衰。 ?各种不同密度林分的平均冠幅到一定年龄后,各自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不再有太大的变化。 N=10000/(CWS) 4、密度对根系生长的影响 ?密度过大,会影响到林木的根系发育,根系的水平分布范围小,垂直分布也浅,甚至全林地的总根量也少。 ?一般来说,随密度增加总根量、各级根量度减少。 5、密度对高生长的影响 ?密度对高生长的影响较为复杂,研究结论不太一致。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湖南)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湖南) (DB43/094—2005) 发表日期:2008年8月15日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的术语和定义、分级要求、检测方法、检验规则、分级指标,假植、包装、运输的要求。本标准除特殊说明外,一般只适用于植树造林用的常规大田育苗,不适用于容器苗和保护地培育的苗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形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6000-199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DB43/T093-1995 湖南省地方标准《林木育苗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播种苗 用种子培育的苗木。 3.2 插条苗 利用树木的茎或枝的一部分进行扦插或埋压而繁殖的苗木。3.3 截根苗 指在幼苗长出(4~5)片真叶,苗根尚未木质化时用锐利的铁铲或截根刀在一定的浓度将苗木的主根截断,促进侧根生长的苗木。3.4 嫁接苗 将植物的枝或芽接在另一株植物的根、苗干或树枝上使之愈合而繁殖的苗木。

3.5 移栽苗 经移植培育的苗木。 3.6 根蘖苗 母树根蘖培育而成的苗木。 3.7 苗龄 即苗木的年龄。指从播种、插条或埋根到出圃,苗木实际生长的年龄。以经历一个年生长周期作为一个苗龄单位。 苗龄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第1个数字表示播种苗或营养繁殖苗在原地的年龄;第2个数字表示第一次移栽后培育的年龄;第3个数字表示第二次移栽后培育的年龄,数字间用短线间隔,各数字之和为苗木的年龄,称几年生苗。 示例: a) 1-0表示1年生播种苗,未经移栽; b) 2-0表示2年生播种苗,未经移栽; c) 2-2表示4年生移栽苗,移栽一次,移植后继续培育两年; d) 2-2-2表示6年生移栽苗,移植两次,每次移植后各培育两年; e) 0.2-0.8表示1年生移栽苗,移植一次,十分之二年为生长周期,移植后培育十分之八年生长周期; f) 0.5-0表示半年生播种苗,未经移植,完成二分之一年生长周期; g) 1(2)-0表示1年干2年根未经移植的插条苗、插根苗或嫁接苗; h) 1(2)-1表示2年干3年根移植一次的插条苗、插根苗或嫁接移植苗。 注:括号内的数字表示插条苗、插根苗或嫁接苗在原地(床、垄)根的年龄。 3.8 地径 苗木地际直径,即播种苗、移栽苗为苗干基部土痕处的直径;插条苗、插根苗为萌发主干基部处的直径;嫁接苗为接口以上正常粗度处的直径。 3.9 苗高

浅谈造林密度对林木生长的影响

浅谈造林密度对林木生长的影响 伴随着保护环境思想的发展,完善土地的观念越来越强,使用人工的方式建造林业是国内园林业的需要。种植树木紧密程度对树木的成活率以及生长情况、树木品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合理的安排种植密度是林业能否成功的关键。文章主要讲述了树木种植密度对林业发展的影响,为林业发展提供参考。 标签:密度;林木生长;影响 1 造林密度的概念 种植密度也可以称之为栽植密度,是说人们在造林或者在林业砍伐之后进行更新时最开始所种植的树苗与树苗之间的空隙。栽植密度经过工人、树苗数量、品质等对造林经济利益产生作用,在造林时,栽植的密度和乔木树冠遮蔽地面的程度成正比,栽植密度越大,树冠遮蔽地面的面积越大,这就必须要开展培育粉刺砍伐,所获经济利益不高。明确肯定出栽植密度是造林作业中的关键部分,不过因为每个地区环境、气候温度以及树木种类的差别,栽植密度也都是不一样的,所以,造林时要按照区域内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本地最佳的方案,这样才可以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2 造林密度对林木生长的影响 造林时要结合造林的目的。如果造林时只是单纯为了防护,要想到尽早利用其防护的作用,如果造林是为了经济利益以及使用树木,除了要想到树木的成长快慢,还要想到树木的品质,进而能够得到更多的利润。栽植密度太小,不能完全使用土地,不利于经济效益的收获,产量不高;如果密度太大,树木和树木之间会相互排挤,土壤肥力供应不足,也不能发展多种植物,对树木品质产生不良作用。所以,一定要安排合适的栽植密度,这样不仅能够促进林业的品质,还能够使品种多样性。 2.1 造林密度对林木高度的影响 对于栽植密度对树木成长高度产生的作用。不一样的学者在不一样的状况下得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经过参考了很多资料,能够总结出以下观点:栽植密度对树木生长高度产生的作用比较小,不过不一样的树木种类对密度产生的作用不一样:例如杨树,由于杨树生长速度比较快,需要很大的成长范围,成长范围较小就会限制树木的成长。不过也有的品种不会受到栽植密度的大小的影响。例如落叶松,主干成长的速度显著的比侧枝快不过和栽植密度就没有关系。最后,在不一样的生长环境、不一样的生长条件,特别是土壤肥力含水量不一样的情况下,树木生长的情况差别很大,和栽植的密度没有很大的关联。 2.2 造林密度对林木直径大小的影響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Tree seedling quality grading of major species for afforestation 标准号:GB 6000-1999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主要造林树种苗木的定义、分级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植树造林用的露地培育的裸根苗木,不适用于容器苗和温室中培育的苗木。 2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2.1 苗木种类 stock type 依繁殖材料和培育方法划分的苗木群体,如播种苗、播条苗、插根苗、移植苗、嫁接苗等。 2.2 苗龄 stock age 苗木的年龄。从播种、插条或埋根到出圃,苗木实际生长的年龄。以经历1个年生长周期作为1个苗龄单位。 苗龄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第1个数字表示播种苗或营养繁殖苗在原地的年龄;第2个数字表示第一次移植后培育的年数;第3个数字表示第二次移植后培育的年数,数字间用短横线间隔,各数字之和为苗木的年龄,称几年生。如: 1-0表示1年生播种苗,未经移植。

2-0表示2年生播种苗,未经移植。 2-2表示4年生移植苗,移植一次,移植后继续培育两年。 2-2-2表示6年生移植苗,移植两次,每次移植后各培育两年。 0.2-0.8表示1年生移植苗,移植一次,十分之二年生长周期移植后培育十分之八年生长周期。 0.5-0表示半年生播种苗,未经移植,完成二分之一年生长周期的苗木。 1(2)-0表示1年干2年根未经移植的插条苗、插根或嫁接苗。 1(2)-1表示2年干3年根移植一次的插条、插根或嫁接移植苗。 注:括号内的数字表示插条苗、插根或嫁接苗在原地(床、垄)根的年龄。 2.3 一批苗木 a lot of seedlings 同一树种在同一苗圃,用同一批繁殖材料,采用基本相同的育苗技术培育的同龄苗木,称为一批苗木(简称苗批)。 2.4 地径 caliper 苗木地际直径,即播种苗、移植苗为苗干基部土痕处的粗度;插条苗和插根苗为萌发主干基部处的粗度;嫁接苗为接口以上正常粗度处的直径。 2.5 苗高 seedling height 自地径至顶芽基部的苗干长度。 2.6 根系长度和根幅 root length and width

生态公益林造林主要乔木树种

生态公益林造林主要乔木树种 表A1水土保持林主要适宜树种表 区域:主要造林树种 东北区:兴安落叶松、长白落叶松、日本落叶松、樟子松、油松、黑松、红皮云杉、鱼鳞云杉、冷杉、中东杨、群众杨、健杨、小黑杨、银中杨、旱柳、白桦、黑桦、枫桦、蒙古栎、辽东栎、槲栎、紫椴、水曲柳、黄菠萝、胡桃楸、色木、刺槐、白榆、火炬树、山杏、暴马丁香 三北区:兴安落叶松、樟子松、杜松、油松、云杉、侧柏、祁连圆柏、群众杨、中东杨、健杨、箭杆杨、银白杨、二白杨、胡杨、灰杨、旱柳、旱布329柳、垂暴109柳、白榆、白蜡、槭、刺槐、大叶榆、复叶槭、臭椿、心叶椴、白榆、四翅滨藜、山杨、青杨、桦树 黄河区:油松、白皮松、华山松、樟子松、云杉、侧柏、旱柳、新疆杨、群众杨、河北杨、健杨、白榆、大果榆、杜梨、文冠果、槲树、茶条槭、山杏、刺槐、泡桐、臭椿、蒙椴、山杨、楸、槭树、白桦、红桦、山杨、青杨、桦树、麻栎、栓皮栎、苦楝、中林46杨、沙兰杨、毛白杨、黄连木、山茱萸、莘荑、板栗、核桃、油桐、漆树、香椿、四翅滨藜 北方区:油松、赤松、华山松、云杉、冷杉、落叶松、麻栎、栓皮栎、槲栎、蒙古栎、白桦、色木、桦树、山杨、槭、椴树、柳、剌槐、槐、臭椿、泡桐、黄栌、毛白杨、青杨、沙兰杨、旱柳、漆树、盐肤木、白檀、八角枫、天女木兰、中林46杨、黄连木、板栗、香椿 长江区:马尾松、云南松、华山松、思茅松、高山松、落叶松、杉木、云杉、冷杉、柳杉、秃杉、黄杉、滇油杉、墨西哥杉、柏木、藏柏、滇柏、墨西哥柏、冲天柏、麻栎、栓皮栎、青冈栎、滇青冈、高山栎、高山栲、元江栲、樟树、桢楠、檫木、光皮桦、白桦、红桦、西南桦、枫杨、响叶杨、滇杨、意大利杨、红椿、臭椿、苦楝、旱冬瓜、桤木、榆树、朴树、旱莲、木荷、黄连木、珙桐、山毛榉、鹅掌楸、川楝、楸树、滇楸、梓木、刺槐、昆明朴、柚木、银桦、相思、女贞、铁刀木、银荆、楠竹、慈竹 南方区:马尾松、黄山松、华山松、油松、湿地松、火炬松、杉木、铁杉、水杉、柳杉、池杉、墨杉、墨柏、柏木、栓皮铄、茅栗、槲树、化香树、川桦、光皮桦、红桦、毛红桦、枫杨、青冈栎、刺槐、银杏、杜仲、旱柳、苦楝、樟树、朴树、白榆、楸树、侧柏、麻栎、小叶栎、檫木、小叶杨、黄连木、香樟、木荷、榉树、枫香、青冈栎、乌桕、喜树、泡桐、毛竹、刚竹、淡竹、茶杆竹、孝顺竹、凤尾竹、漆树 热带区:马尾松、湿地松、南亚松、黑松、木荷、红荷、枫香、藜蒴、椎、榕属、台湾相思、大叶相思、马占相思、绢毛相思、窿缘桉、赤桉、雷林一号桉、尾叶桉、巨尾桉、刚果桉、黑荆、新银合欢、夹竹桃、勒仔树、千斤拨、青皮竹、勒竹、刺竹 表A2水源涵养林主要适宜树种表 区域:主要造林树种 东北区:兴安落叶松、长白落叶松、日本落叶松、红松、樟子松、红皮云杉、鱼鳞云杉、冷杉、白桦、蒙古栎、辽东栎、褂栎、白榆、黄榆、朝鲜柳、旱快柳、紫椴、糠椴、水曲柳、黄菠萝、胡桃楸、色木、白城杨、山杨、青杨、毛赤杨、暴马丁香

有关黄土高原试题

高二地理黄土高原专题试卷一总分150分时间90分钟命题人周洪祥一、单项选择题共30分答案填入表格中1黄土高原保持水土的根本措施是?6?7?6?7 A平整土地B修水平梯田C深耕改土D造林种草2有关黄土高原泥沙大量流人黄河的主要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6?7 A黄土高原有黄河的主要支流B黄土高原上植被破坏严重C黄土高原上的河流流量大D黄土高原的黄土土质疏松3黄土高原地区不合理的耕作制度主要指A一年两熟B两年三熟C轮作套种D轮荒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是①黄土具有直立性和吸湿性②黄土高原地区夏季多暴雨③黄土土质疏松④森林破坏严重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做好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的基本前提是A减少人口数量B采用现代农业技术建立稳产高产田C发展当地的工业D停止露天开采煤矿6关于黄土高原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A位于黄河下游由黄河冲积物组成B位于从湿润向干旱过渡地带植被由森林向草原过渡C位于中温带粮食作物以春小麦为主D位于大兴安岭、太行山以西多为内流区7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无关的是A季风气候B 过渡性地理位置C台风影响D人口增长在黄土高原的缓坡上修筑梯田是该区域综合治理的一项措施。读下图完成8梯田田埂的水平延伸方向一般与坡面倾斜方向一致等高线基本平行山谷走向基本一致山脊走向基本一致9、黄土

高原主要位于黄河的A上游B中上游C下游D中下游10、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改善环境的有效措施是A植树种草B 陡坡地建梯田C 全部发展耕作业D全部发展畜牧业学校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考试号___________ ?6?7?6?7?6?7?6?7?6?7?6?7?6?7?6?7?6?7?6?7?6?7?6?7?6?7?6?7?6?7?6?7?6?7?6?7?6?7装 ?6?7?6?7?6?7?6?7?6?7?6?7?6?7?6?7?6?7?6?7?6?7?6?7?6?7订 ?6?7?6?7?6?7?6?7?6?7?6?7?6?7?6?7?6?7?6?7?6?7线 ?6?7?6?7?6?7?6?7?6?7?6?7?6?7?6?7?6?7?6?7?6?7?6?7?6?7?6?7?6?7?6?7 11、引起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是A毁林开荒过度垦殖B开挖煤矿毁坏森林C黄土疏松多暴雨D经济落后伐林为薪1和鲁尔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据此回答12题。12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 ?6?7?6?7?6?7?6?7?6?7 ①保持水土开发利用水土资源②利用沟底谷地扩大种植业③建立有机、高效的农林牧业生产体系④采用轮荒耕作制度提高土地肥力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3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小流域治理中生物措施的功能是?6?7?6?7?6?7 A蓄水保土B改善生

造林密度

5.3.2.2 树种选择 根据造林地的立地条件,选择防护效益较大适宜的乡土树种,引进树种必须检疫。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以发挥林地的生产力和森林的生态效益。 根据生态公益林和树种生物学特性的需求及造林地立地条件等因素选择造林树种,将适宜性强、生长快,生态经济效益最大的树种列为主要造林树种。提倡营造混交林,按照山地的不同部位和土壤情况,分别营造适生树种的小片纯林;平原地区按土壤和地形划分地带,选择适生树种,分段分片栽植。水土保持林的适宜树种有落叶松、樟子松、红皮云杉、鱼鳞云杉、杨树、柳树、白桦、蒙古栎、紫椴、水曲柳、黄菠萝、胡桃楸、榆树等;水源涵养林的适宜树种有红松、樟子松、红皮云杉、鱼鳞云杉、蒙古栎、榆树、柳树、杨树、椴树、水曲柳、黄菠萝、胡桃楸、色木等,护路林的适宜树种有樟子松、红皮云杉、杨树、柳树、白桦等;护堤护岸林的适宜树种有杨树、柳树、樟子松、红皮云杉、落叶松等;国防林的适宜树种有落叶松、樟子松、红皮云杉、白桦、柳树、杨树、蒙古栎等;经济林的适宜树种有红松、梨、李子、海棠果、沙棘、黑加仑、大果无刺沙棘等。 5.3.2.3 整地 春季造林在前一年秋季细致整地,未经整地,不得造林。15度以上的山坡为防止水土流失,全面整地不能连片集中,应适当保留山顶、山腰、山脚部位的植被,采用带状水平整地法;易引起水土流失的山坡和易引起风蚀的沙地,应进行局部带状和块状整地;水土流失地区应因地制宜地修筑反坡梯田、水平阶、鱼鳞坑和水平沟等水土保持法整地。 5.3.2.4 苗木选择 采用良种壮苗,选用长势旺、发育良好、根茎粗壮、顶芽饱满,无病虫害,

无机械损伤的苗木造林。苗木出圃前,必须进行检疫。从起苗、包装、运输,直到植苗的全部过程中必须采取保湿措施。大力提倡采用容器苗造林,提高退耕还林成活率。 5.3.2.5 造林密度 主要树种造林密度即每亩造林株数如下: 落叶松 133—167 杨树 40 —107 柳树 40 —73 樟子松 67 —120 红松 147—200 李子 30 — 83 黄波萝 147—220 沙棘 110—220 黑加仑 110—220 水曲柳 147—220 紫椴 133—167 胡桃楸 147—220 蒙古栎 100—133 桦树 107—147 梨 30 — 83 红皮云杉 147—220 5.3.2.6 幼林抚育 落叶松和阔叶树幼林抚育年限为3年,抚育次数分别为2、2、1次;针叶树樟子松抚育年限为4年,抚育次数分别为2、2、1、1次;红松、红皮云杉抚育年限为5年,抚育次数分别为2、2、2、1、1次。抚育内容:抹芽、定株,扩穴、松土、踏实、除草、割灌、打枝等,并对幼林病虫害进行综合防治(详见表5)。

黄土高原区主要造林树种及造林技术

黄土高原区主要造林树种的造林技术 黄土高原区主要造林树种有油松华山松华北落叶松樟子松侧柏新疆杨毛白杨银白杨胡杨河北杨小叶杨旱柳垂柳泡桐白榆沙枣刺槐槐树臭椿杜仲文冠果梭梭花棒柽柳柠条狼牙刺紫穗槐沙棘杞柳枸杞玫瑰苹果树梨树杏树李树核桃树柿树枣树山楂树葡萄树花椒树。 1.刺槐 1.1生态学特性 刺槐对土壤要求不严,能在沙土、壤土、粘土、风化石砾土甚至页岩矿渣堆上生长,最喜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湿润的粉砂土、砂壤土和壤土。对土壤酸碱度也不很敏感,无论在中性土、酸性土抑或含盐量在0.3%以下的盐碱土上皆能正常生长发育。但当底质过于坚硬粘重、排水通气不良时,生长受限。刺槐在土壤水分充足时生长快,干形直。但它并不耐水湿,当土壤积水或水分过多时,常发生烂根和紫纹羽病,重者招致整株死亡。刺槐还具有一定的抗旱能力,在石质山地,其抗旱性超过臭椿,在沙荒地区胜过加杨。但在久旱不雨的严重干旱季节,往往会出现枯梢甚至大量死亡现象。刺槐怕风,栽植在风口处时生长缓慢,干形弯曲,易发生风折、风倒、倾斜或偏冠。 1.2造林技术 (1)造林地选择。刺槐对土壤要求不严,在沙土、壤土、粘土及石砾沙壤上均可造林,在酸性、中性和含盐量在0.3%以下的盐碱土上能生长,刺槐是荒山造林的先锋树种。 (2)整地。依据地形和立地条件,因地制宜采用鱼鳞坑、水平阶、反坡梯田等整地方式。槐树根系深广,整地规格应大,一般整地深度为4O~60era 。 (3)造林季节、方法与密度。春季以2月中旬至3月下旬秋季以lO月中旬至11月中旬较好。牵4槐~般采用截干造林效果好,截干高度不超过3em,营造水土保持林和薪炭林,每亩栽植300株左右,营造速生用材林每亩160 200株。在干旱条件下每亩60~100株为宜。 (4)混交造林。刺槐可与松类、柏木、紫穗槐等混交,混交方式以带状或块状较好。 (5)幼林抚育。刺槐造林后忌草压,因此造林后几年内的松土、除草工作,对提高造林存恬率和促进幼林生长有很大的作用。 【1】伍征明.刺槐的经济价值与造林技术【J】.湖南林业科技:2002.29(1). 2.臭椿 2.1生态学特性 对土壤要求不严,但在重粘土和积水区生长不良。耐微碱,pH的适宜范围为5.5~8.2。播种育苗容易,以春季播种为宜。在黄河流域一带有晚霜为害,春播不宜过早。立地条件较好的阴坡或半阴坡也可直播造林。臭椿对病虫害抵抗能力较强。常见病有白粉病。旋皮夜蛾、蓖麻蚕是主要的食叶害虫,为害苗木。斑衣蜡蝉是常见的刺吸害虫。臭椿沟眶象、沟眶象是常见的蛀干害虫。木材可供建筑、制人造板等。根皮、茎和种子供药用。臭椿是荒山造林、庭园和工矿区绿化树种。叶可饲养樗蚕。 2.2造林技术 (1)造林方式选择 由于臭椿树怕积水,因此造林地不宜选择低洼积水地。 (2)直播造林技术在春季于提前整好地的丘陵山地进行直播造林,整地有鱼鳞坑、水平阶、水平沟等方式。每穴播种1O~2O粒,播深以2cm左右,播期宜晚不宜早,以防止早春干旱与早霜的危害。即使在干旱年份,到雨季也会陆续出苗。根据苗木保存生长情况,可于次年春季开始逐步间苗。 (3)植苗造林技术植苗造林关键是掌握“适时”和“深栽”。带干栽植,春季宜迟不宜

最新造林学试题及答案汇总

2006造林学试题及答 案

东北林业大学 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考试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考试科目:造林学 一、解释概念(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总计10分) 1 立地条件:是指造林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 2 造林密度:指人工造林或人工更新时单位面积上最初栽植的株数或播种穴数。 3 速生丰产林:采用集约的经营措施,并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高产量的林分。 4 分植造林:是将苗木作为造林材料直接栽种在造林地上的造林方法。 5 树种生态学特性:树种生态学特性是指树种对外界环境要求的特性。是树种生物学特性的一个方面。 二、填空(在每个括号内填入一个正确的答案,本大题共10小题,每个括号1分,总计20分) 1.林木群体生长发育要经过幼龄林时期、壮龄林时期、(中龄林时期)、(近熟林时期)、成熟林时期、过熟林时期六个阶段。 2.用材林树种的选择要考虑速生性、丰产性、优质性和(稳定性)。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3.组成立地的因子有(植被)、(气候)、土壤、地形和水文因子。4.立地级法是采用林分(标准年龄时林分平均)高评价立地质量的方法。5.人工林五大林种为用材林、(防护林)、(薪碳林)、(特种用途林)、经济林。 6.种植点的配置方式主要有,正方形配置、长方形配置、(三角形配置)、(植生组配置或群状配置)。 7.树种间相互作用的表现形式有双方有利、双方有害、(偏利作用)、(单方有害)、一方有利一方有害、(中性作用)。 8.造林整地包括(土壤翻垦)和(造林地清理)两项内容。 9.植苗造林成活的关键为(保持苗木体内的水分平衡)。 10.、造林规划设计是分层次完成的,因此通常造林规划设计分成三种类别(造林规划)、(造林调查设计)、(造林施工设计)。 三、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填在题中的括号内,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总计15分) 1.树木直径生长规律符合( A )型曲线。 A、S型; B、J型; C、反J型; D、L型 2.通常根据一年中林木( A )生长期的长短,把林木分成前期生长类型和全期生长类型。 A、高; B、直径; C、材积; D、叶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