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树种造林密度和株行距表

合集下载

造林作业设计规程

造林作业设计规程

造林的概念造林就是从林地清理、整地、栽植(扦插、直播)起直至幼林郁闭前全过程的各种措施总和。

造林分为人工造林,飞播造林和封山育林三种方式。

明确造林目标任务我们要明确上级部门下达的年度造林任务,包括造林面积、林种、投资等。

然后根据目标任务编制造林作业设计文件。

造林作业设计规程(一)总则1、为了规范造林作业设计,统一设计程序,提高造林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和林业建设的相关文件与规划设计的要求制定本规程。

2、造林作业设计的设计深度与施工图设计相当。

造林作业设计是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将林业建设规划、实施方案、总体设计等规划设计文件付诸实施,指导施工作业的技术性文件,是林业工程建设不可缺少的环节。

3、造林树种选择要体现适地适树,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的原则,以优良的乡土树种为主,也要适当选用引种成功的外来树种。

提倡营造树种有生态互补作用的混交林,提倡营建乔灌草复合结构的人工群落。

造林树种选择可参照G B/T 15776 。

4、造林作业设计的林种选择以总体设计、森林分类经营方案为准,需要变更的,尤其是将生态公益林改为商品林,需按公益林事权等级管理权限报送原审批机构作为个案单独审批,按批复文件设计。

生态公益林的定义遵照GB/T 18337.1。

生态公益林的区划遵照GB/T 18337.2。

(二)造林作业设计的依据和任务1、造林作业设计的依据——造林任务量已落实到小班的总体设计或其他规划设计文件;——造林年度计划任务。

2、造林作业设计的任务落实年度造林作业任务,对每个作业区做出具体技术规定,指导施工。

(三)造林作业设计编制单元造林作业设计以造林作业区为单元编制。

造林作业区原则上为一个小班。

当小班面积过大时,可划分为2至3个细班,每个细班为一个造林作业区。

细班的编号可在小班编号后加①、②、③……予以区分。

当相邻或相近的数个小班其立地条件、经营方向、树种选择一致,而数个小班的总面积不大时,也可合并为一个造林作业区。

造林密度对林木生长的影响

造林密度对林木生长的影响

浅谈造林密度对林木生长的影响摘要: 人工造林是我国现阶段改善森林覆盖率、提高造林效率的重要方式。

如何在造林过程中科学的进行造林密度设置,提高林木生长对我国林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就造林密度对林木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简要的论述,为我国造林工作提供更多的参考资料。

关键词:造林密度;林木;生长;影响造林密度的大小对林木的生长、发育、产量和质量均有重大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颁发的《造林技术规程》中提出了中国主要造林树种的适宜造林密度。

但是,由于各地地域、气候条件及树种等因素的影响,造林密度有所不同。

因此,营造人工林时必须从各自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才能达到最佳效果,产生最佳效益。

一、造林密度与树木生长的关系造林密度和树木生长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并不是密度越大树木生长得越快、产量越高。

一般应遵循能适时郁闭,幼树生长良好为标准。

其合理的密度应根据立地条件、树种生物学、生态学特性、造林目的、作业方式和中间利用的经济价值等的不同,因地制宜地确定,过稀过密都不妥当。

只有根据树种的生长特性并结合当地条件选择适当的密度,树木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成林。

1、造林密度与幼林郁闭的关系造林密度越大,单位面积上株数越多,则相邻植株的树冠互相衔接所需年限就越短,郁闭就早。

相反,密度小则郁闭慢。

林分的郁闭是人工林发展过程中一个主要转折阶段,它标志着成林开始,初步形成森林。

如人工造林从生态需要的角度看,要想及早发挥生态效益,应该提早考虑郁闭。

因此,可适当加大密度。

2、造林密度与林分的关系营造防护林只需考虑尽早发挥防护作用,而营造用材林和经济林,既要考虑林木的生长速度,又要考虑到水肥供应,更要得到最佳的经济效益。

在一定范围内林木生长随密度的减少而增大,若密度小,营养、水分相对来说比较充足,生长发育就好。

反之,光照缺乏,抑制生长。

但随着密度的减小,株数过少,整个林分的总产量会下降。

(1)造林密度对径级的影响。

一般是树木胸径随密度的增大而递减,密度大株数就多,就会导致光照、营养不足,抑制生长。

安徽省主要树种造林密度

安徽省主要树种造林密度

附件三:安徽省人工造林主要树种造林模型表模型号树种整地混交方式密度配置苗木规格抚育管理和利用方式规格(cm)株行距(m)株数/亩苗龄苗高(cm)地径(cm)1 杉木穴状或带状穴状40×40×30,带状垦带宽度0.5~3m,保留带等宽或更宽。

1.7×21.4×2196~2381-0>18cm>0.35cm杉木幼林抚育一般以全面中耕除草为主,带状、块状松土除草为辅。

松土除草时间5~6月和8~9月进行。

当年新造幼林以松土除草为主。

两年以上的幼林以垦复、除萌为主,结合扶正、施肥、培土。

低山丘陵地区每隔3~4年在秋冬季进行一次深翻抚育。

山区立地条件较好,第一次间伐一般在6~9年进行,山区立地条件一般,第一次间伐一般在8~10年进行,间伐后林地郁闭度要达0.6-0.7,以后视林分情况再进行间伐。

2 杉木×檫木穴状杉木40×40×30檫木50×50×40块状混交杉木1.7×2檫木2.5×2.5杉木118檫木431-0杉木>18cm檫树>60cm杉木>0.35cm檫木>0.80cm造林前三年,每年抚育两次,抚育时间5~6月和8~9月。

抚育以松土、除草、扶正、培土、除萌等为主。

一般8~10年进行第一次间伐,间伐后林地郁闭度要达0.6-0.7,以后视林分情况再进行间伐。

20-30年进行主伐。

3 杉木×木荷穴状杉木40×40×30木荷50×50×40带状混交2×2杉木133木荷331-0杉木>18cm木荷>30cm杉木>0.35cm木荷>0.4cm栽植当年抚育2次,第2、3年每年抚育1次。

抚育为除草、扩穴、松土,并结合清除根际萌蘖和位于下部徒长枝,做好培蔸扶正和修枝工作。

一般10年左右进行第一次间伐,间伐后林分闭郁度不得低于0.6左右。

一般在25~30年进行采伐。

陕西省主要树种造林密度表

陕西省主要树种造林密度表

陕西省主要造林树种人工造林密度表《陕西省造林标准DB61/T61-142-1993》
附录A 各造林区域主要造林树种造林适宜初植密度表(规范性附录)
单位为株每公顷
附录B 各造林区域主要造林树种造林适宜初植密度表(资料性附录)
单位为株每公顷
注1: 造林初植密度含造林地上已有的幼苗﹑树木株数注
2: 营造混交林时,最低初植密度为各混交树种的最低造林密度乘以相应混交比例的和.
《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18337·3—2001
附录D 生态公益林造林主要树种初植密度表(标准的附录)
单位为株每公顷。

造林分区及主要造林树种表

造林分区及主要造林树种表
15.华南热带地区
包括两广南部、云南南部及西南低地和海南岛、南海诸岛
马尾松、华南五针松、海南五针松、思茅松、水松、湿地松、火炬松、加勒比松、落羽松、池杉、南亚松、、降香黄檀、母生、枧木、火力楠、格木、石栗、枫香、樟树、苦楝、木荷、麻栎、麻栎、窿缘桉、雷林1号桉、巨尾桉、尾叶桉、巨桉、柠檬桉、台湾相思、大叶相思、马占相思、粗果相思、桐木、木棉、椰子、八角、肉桂、黄槿、棕桐、青皮竹、撑杆竹、刺竹、千年桐、大果油茶、荔枝、芒果、龙眼、菠萝蜜、余甘子、蕃石榴、厚皮香、柑桔、大王椰子、腰果、红树类
24.青藏高原谷地
西部高山林区以西、藏北高原寒漠区以东
云杉、青海云杉、大果圆柏、小叶杨、高山松、乔松、侧柏、西藏云杉、藏川杨、北京杨、紫穗槐、沙棘
附录C
主要造林树种适生条件表(参考件)
树种
主要生物学特性
主要适生地区
适宜立地条件
杉木
常绿乔木,中山呈中性偏喜光,低海拔丘陵区呈中性偏荫,浅根性,根穿透力弱,萌生性强,喜温湿,怕风怕旱,忌土壤瘠薄、板结、渍水,畏低温
11.桐柏山、大别山、黄山、幕府山、天目山山地
淮河以南、钱塘江至洞庭湖以北的山地丘陵地区
杉木、马尾松、黄山松、柏木、湿地松、火炬松、柳杉、铅笔柏、麻栎、栓皮栎、苦楝、刺槐、楸、榉树、苦槠、青栲、泡桐、银杏、毛竹、刚竹、淡竹、杜仲、厚朴、乌桕、漆树、油茶、油桐、板栗、柿、山胡桃、香榧、桂花、桃、梨、李、茶、桑、胡枝子、紫穗槐
18.川滇藏甘高山山地峡谷
甘肃西南部、四川西部、云南北部和西藏东南部的峡谷地区
冷杉、云杉、华北落叶松、云南松、红杉、雪松、华山松、巨柏、白栎、红栎、木豆、山杨、青冈类、苦楝 、箭竹、沙棘、小桐子、马桑、蕃石榴、新银合欢
19.天山、祁连山山地

国标造林技术标准

国标造林技术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造林技术规程 GB/T15776-1995(1)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人工造林(含迹地人工更新)、飞机播种造林、封山封沙育林技术的内容和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全国国有造林、集体造林、个体造林和各种形式的合作造林。

2 引用标准GB 2772林木种子检验方法GB 6000主要造林树种苗木GB 7905油桐丰产林GB 7906油茶丰产林GB 7907核桃丰产与坚果品质GB 7908林木种子GB 9982板栗丰产林GB 10016林木种子贮藏GB/T 15162飞机播种造林技术规程GB/T l5163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LY 1000容器育苗技术LY 1058 日本落叶松速生丰产林LY 1059 毛竹林丰产技术ZB B64 001杉木速生丰产林ZB B64 002长白落叶松、兴安落叶松速生丰产林ZB B64 003红松速生丰产林zB B64 004柠檬按速生丰产林ZB B64 006杨树人工速生丰产用材林ZB B64 007马尾松速生丰产林ZB B64 008枣树丰产林ZB B64 010水杉速生丰产用材林ZB B64 011湿地松速生丰产用材林3 总则3.1为规范造林技术,提高造林成效,加快森林资源的培育,充分发挥其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细则》,制定本规程。

3.2建立和健全技术责任制度,积极推广应用先进的造林技术和新的科技成果,不断提高造林成效。

3.3造林要同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保护相结合,提倡多林种、多树种造林。

4 林种确定4.1防护林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营造防护林。

4.1.1水源涵养林在江河源头、山地丘陵、湖泊和水库周围应营造水源涵养林。

4.1.2水土保持林在容易引起水土流失的地带,为减缓地表径流,减少土壤侵蚀、防治滑坡和泥石流,保持和恢复土壤肥力,营造水土保持林。

4.1.3防风固沙林在流动、半固定沙地,受风沙危害的城镇、村庄、农田、牧场、工矿区、公路、铁路、水利设施等周围,应营造防风固沙林。

主要造林树种的造林技术

主要造林树种的造林技术

4.造林技术
① ② 造林地选择:800米以上,基本上是阴坡;坡度在5°至 35°之间的宜林荒山荒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 。 整地方式:鱼鳞坑、穴状、带状、机犁沟整地。 级均可。
③ 苗木选择:用材木必须是2年生一级苗,公益林一级和二
4.造林技术
④ 造林密度:株行距1×2~2×2;一般为110株/亩,50株
③ 水分条件:400~900mm,年相对湿度60%以上。
④ ⑤ ⑥ ⑦ 喜酸性至微酸性的棕色土壤或者褐土。 浅根系树种:主根不明显,侧根,发达,3/4以上集中在 表层。 长寿命树种:200年以上,有可能400年。 慢生树种:10年以后生长慢,100年以后生长快。
4.造林技术
① 造林地选择:1200m以上的阴坡。
⑤ 造林方法:植苗造林(春季、雨季、秋季造林);穴植 (穴大根舒,深栽、实埋),丛起丛植。
⑥ 抚育管理:连续三年除草松土,除草主要在5月上旬。
(二)落叶松
1. 形态特征: 2. 分布:高海拔区域,天然林垂直分布海拔为
1500~2600米。
3. 种类: 日本落叶松、兴安落叶松、长白落叶松、华
北落叶松、云南落叶松、朝鲜落叶松、西藏落叶松等。
⑦ 生长特性:
a. b. c. d. 5年以前生长很缓慢 5~10年高生长加快 10~15年高生长迅速期 15~20年径生长迅速期
4.造林技术
① ② ③ ④ 造林地选择:低海拔应该选择阴坡,半阴坡;高海拔 (>800米)阴坡阳坡均可栽植。 造林地整地:鱼鳞坑整地;穴状整地;水平阶整地。 造林密度:296~444株/亩。 树种混交:侧柏、山杏、刺槐、栓皮栎、紫穗槐等。
南方地区
松树、落叶松、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柳杉 (Cryptomeriafortu-nei)、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池杉(Taxodium ascendens)、红豆杉 (Taxus Mairei)、云杉、冷杉、柏树、栎类、栲树、水青 冈(Fagus)、桦树、桤木、椴树、桉树、樟树 (Cinnamomum camphora)、槭树、楝树、杨树、柳树、 刺槐、中槐、榆树、朴树(Celtissinensispersonn)、银杏、 合欢、相思(Acacia dealbata)、檀树、楸树、木麻黄 (Casuarina equisetifolia)、鹅掌楸、核桃楸、鹅耳枥、黄 连木(Pistacia chinensis)、杜英(Elaeocarpus syl-vestris)、 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女贞(Ligustrum lucidum)、 翅荚木(Zenia insignis Chun)、枫香 (Liquidambarformosana)、石栗(Aleuritesmoluccana)、石 楠(Photinia serrulata Lindi)、楠木(Phoebe nanma(olir)Gamble)、连香树(Cercidiphyllum japonicum)、 泡桐、枫杨(Pterocaryastenoptera)、檫树(sassafras tsumu)、 木荷(Schima superba)、香果树(Emmenopterys henryi Oliv)、红椿(Toona ciliata)、香椿、臭椿、杨梅(Myrica Rubra)、榕树(Ficus microcarpa)、任豆(Zenia insignis)、 八角(Foeniculumvulgare)、刺楸(Kalopanaxformosana)、 南酸枣(Choerospon-dias axillaris)、拟赤杨 (Alniphyllumfortunei)、蓝果树(Nyssa sinensis)、重阳木 (Bischoria polycarpa)、木莲(Manglletiafordiana)、红豆树 (Ormo-sia hosiei)、皂荚、领春木(Euptelea pleiosperma)、 虎皮楠(Daphniphyllumoldhamii)、青檀(Pteroceltes tatarinowii maxim.)、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 Baill)、银 鹊树(Tapiscia sinenisis Oliv)、竹类(Bambusadea)

主要树种造林密度和株行距表

主要树种造林密度和株行距表

2500—3300 800—1100 1100—1600 3300—4400 625—1100 625—800 3300—4400 3300—4400 1600—3300 3300—4400 2500—3300 1100—3300 3300—4400 2500—3300 1100—3300 3300—4400 2500—3300 1100—1600 2500—3300 1600—2000
2000—3300 1100—1600
造林密度和株行距表
山区、半山区


株行距(米×米)
密度(株、穴)/公顷
株行距(米×米)
2.0×2.5 2.0×2.0 3.0×4.0 3.0×3.0 3.0×3.0 2.0×3.0 2.0×2.0 1.5×2.0 4.0×4.0 3.0×3.0 4.0×4.0 3.0×4.0
2.0×2.0 1.5×2.0 3.0×4.0 3.0×3.0 3.0×3.0 2.0×3.0 1.5×2.0 1.5×1.5 4.0×4.0 3.0×3.0 4.0×4.0 3.0×4.0 1.5×2.0 1.5×1.5 1.5×2.0 1.5×1.5 2.0×3.0 ~ 1.5×2.0 2.0×1.5 1.5×1.5 2.0×2.0 2.0×1.5 3.0×3.0 2.0×3.0 2.0×1.5 1.5×1.5 2.0×2.0 1.5×2.0 3.0×3.0 1.5×2.0 2.0×1.5 1.5×1.5 2.0×2.0 1.5×2.0 3.0×3.0 2.0×3.0 2.0×2.0 1.5×2.0 2.0×3.0 2.0×2.5
落叶松、樟子松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防风固沙林
杨树、柳树
锦鸡儿、丁香、胡枝子、紫穗槐、灌木柳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落叶松、樟子松
防风固沙林
杨树、柳树
锦鸡儿、丁香、胡枝子、紫穗槐、灌木柳等
一般生态林
落叶松、樟子松 杨树、柳树
2000—2500 800—1100 1100—1600 2500—3300 625—1100 625—800
3300—4400 1600—2500 1100—3300 2500—3300 2000—2500 1100—3300 2500—3300 2000—2500
2.0×2.0 1.5×2.0 3.0×4.0 3.0×3.0 3.0×3.0 2.0×3.0 1.5×2.0 1.5×1.5 4.0×4.0 3.0×3.0 4.0×4.0 3.0×4.0 1.5×2.0 1.5×1.5 1.5×2.0 1.5×1.5 2.0×3.0 ~ 1.5×2.0 2.0×1.5 1.5×1.5 2.0×2.0 2.0×1.5 3.0×3.0 2.0×3.0 2.0×1.5 1.5×1.5 2.0×2.0 1.5×2.0 3.0×3.0 1.5×2.0 2.0×1.5 1.5×1.5 2.0×2.0 1.5×2.0 3.0×3.0 2.0×3.0 2.0×2.0 1.5×2.0 2.0×3.0 2.0×2.5
2.0×1.5 1.5×1.5 3.0×2.0 ~ 2.0×2.0 3.0×3.0 2.0×3.0
2.0×2.0 1.5×2.0 2.0×2.5 2.0×2.0 3.0×3.0 ~ 1.5×2.0 2.0×2.0 1.5×2.0 2.0×2.5 2.0×2.0
2.0×2.0 ~ 1.5×2.0 3.0×3.0 2.0×3.0
主要树种造林密度和株行距表
林种
树种
山区、半山区 密度(株、穴)/公顷
速生丰产林
樟子松 杨树
一般用材林
杨树、柳树 樟子松
经济林
沙棘 杏树
杨树、柳树
农田、草牧场防护林
落叶松
樟子松、云杉
落叶松、樟子松
水源涵养林
杨树、柳树
锦鸡儿、丁香、胡枝子、紫穗槐、灌木柳等
落叶松、樟子松
水土保持林
杨树、柳树
锦鸡儿、丁香、胡枝子、紫穗槐、灌木柳等
Hale Waihona Puke 2500—3300 800—1100 1100—1600 3300—4400 625—1100 625—800 3300—4400 3300—4400 1600—3300 3300—4400 2500—3300 1100—3300 3300—4400 2500—3300 1100—3300 3300—4400 2500—3300 1100—1600 2500—3300 1600—2000
2000—3300 1100—1600
造林密度和株行距表
山区、半山区


株行距(米×米)
密度(株、穴)/公顷
株行距(米×米)
2.0×2.5 2.0×2.0 3.0×4.0 3.0×3.0 3.0×3.0 2.0×3.0 2.0×2.0 1.5×2.0 4.0×4.0 3.0×3.0 4.0×4.0 3.0×4.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