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光教育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灯光》教案

六年级语文《灯光》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生的感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生的感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相关资料。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作者及相关的背景知识。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教师通过启发谈话,引导学生进入课题。
可以问学生:“你们见过灯光吗?灯光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对灯光的感受。
2.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及相关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了解课文背景。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倾听。
3.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4.交流讨论:课文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灯光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体验和疑问。
(三)深入研读,体会情感1.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课文,思考问题的答案。
问题如下:•作者对灯光的描写有哪些细节?这些细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作者在文中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哪些感悟?这些感悟是如何产生的?•你觉得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1.指名朗读课文,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2.结合实际生活谈谈自己是否也曾感受过类似的情感和思想,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情感。
《灯光》教案

《灯光》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词。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3. 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体会革命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郝副营长的无私奉献精神。
2. 难点:理解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与郝副营长书上插图中的灯光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展示灯光的图片,询问学生看到这些图片有什么感受,从而引出课题《灯光》。
2. 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 深入研读:
- 学习文章前三个自然段,了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当时的社会环境。
- 学习“郝副营长点燃书本”部分,体会郝副营长的无私奉献精神。
- 学习“郝副营长牺牲”部分,理解郝副营长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 学习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与郝副营长书上插图中的灯光之间的联系。
4. 拓展延伸:学生分享自己所了解的革命先烈的故事,感受他们的精神。
5. 课堂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革命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6.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中,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体会到了革命先烈无私奉献的精神。
但在讨论环节,学生的参与度不够高,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
灯光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案

灯光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灯光的基本概念和种类;(2)培养学生对灯光设计和制作的兴趣和爱好;(3)使学生掌握灯光设计的原理和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践和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动手操作能力;(3)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灯光艺术的热爱,提高学生审美情趣;(2)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关注能源利用;(3)培养学生勇于实践、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1. 灯光的基本概念和种类(1)介绍灯光的定义和作用;(2)讲解常见灯光的种类和特点。
2. 灯光设计的原理(1)色彩原理:色光三原色、色彩搭配;(2)光线原理:光线投射、影子效果;(3)视觉原理:视觉焦点、视觉引导。
3. 灯光设计的方法(1)了解场景需求,确定灯光目的;(2)选择合适的灯光设备和材料;(3)进行灯光布局和调整,达到预期效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灯光的基本概念和种类;(2)灯光设计的原理和方法。
2. 教学难点:(1)灯光设计的创新思维;(2)灯光作品的审美把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具:灯光设备、材料;2. 教学课件:灯光设计相关图片、视频;3. 教材或教学参考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灯光,激发学生对灯光设计的兴趣;(2)展示优秀灯光作品,引发学生思考。
2. 基本概念和种类:(1)讲解灯光的定义和作用;(2)介绍常见灯光的种类和特点;(3)学生讨论、提问。
3. 原理讲解:(1)讲解色彩原理、光线原理和视觉原理;(2)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直观理解;(3)学生实践操作,感受灯光效果。
4. 设计方法:(1)讲解灯光设计的方法和步骤;(2)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设计方案;(3)学生动手实践,进行灯光布局和调整。
5. 总结与评价:(1)学生展示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2)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3)总结灯光设计的要点,强调实践和创新的重要性。
人教版《灯光》的教学设计模板(精选5篇)

人教版《灯光》的教学设计模板(精选5篇)《灯光》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__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3、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重、难点: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广阔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设计:一、导入揭题1、谈话:灯光,对于我们来说,是最熟悉不过的事物了,生活中随处可见。
可作家王愿坚笔下的灯光却有着一段感人的经历。
今天我们走进王愿坚笔下的《灯光》。
2、王愿坚在解放战争期间,当过战地记者,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党费》《七根火柴》《普通劳动者》以及电影文学剧本《闪闪的红星》。
过渡:预习是考验自学能力最好的途径。
昨天,己经布置同学们进行了预习,相信你们都有认真的去完成,现在老师检查一下谁的自学能力最优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课件出示以下词语:郝副营长、挺进、、突击、战地、陷入、憧憬、阻击、点燃、性命、千钧一发、焦急、璀璨。
(个别读全班读)2、这篇__,作者以什么事物的描写为线索?(灯光)过渡:刚才我们已经知道,这篇__,作者以“灯光”的描写为线索,那他又是从哪里的“灯光”入手呢?三、品读感悟1、(出示天安门广场灯光图片)请看,这就是天安门广场上的灯光。
师:天安门广场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1949年10月1日,那永生难忘、举国欢庆的日子,那激动人心、举世瞩目的时刻,会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定格。
请你用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多好啊!)2、课件出示学习要求:“多好啊!”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看到了什么,会想到些什么?3、同桌讨论。
4、汇报、交流。
(1)、第一次出现是: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这是谁说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引出“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灯光》教学设计

《灯光》教学设计《灯光》教学设计篇一一、导入谈说“灯光”。
二、质疑1、反复朗读感受1、2两个自然段。
(多媒体出示1、2两段。
)2、从两段文字中提问、质疑:⑴我为什么会喜欢在晚上去天an门广场去走走?⑴广场上千万盏灯为什么都是静静地照耀着……⑴为什么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⑴为什么要强调是清明节前一天晚上?⑴听到“多好啊”这声赞叹,我的心头为什么微微一震?⑴我回忆什么?三、整体感知师:哪些是回忆的内容?(3到11自然段。
)师:那么课文12自然段又在写什么呢?1、由回忆切入到3到11自然段,点拨前呼后应这种写作手法。
2、朗读3到11自然段。
3、概括整个故事:⑴比较详细地复述。
⑴简洁地概括主要内容。
四、初探,回扣1、对各个问题进行一一解答。
2、当谈及“多好啊”,引出描写营长言语的段落4到7段:师:多好啊这几个字在课文哪里也出现过?(多媒体出示4到7自然段。
)⑴生读4到7段落,读懂背后的意思。
师:这里的多好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讲出来的?他看到什么觉得多好啊?⑴找到描写郝副营长看那副画的句子。
(大约……沉思着。
)师:就这么一副普通的画为什么郝副营长看到以后就觉得多好啊?⑴学生补白。
师:那时候没有──没有──没有──他们向往──就如同郝副营长说的──⑴读好郝副营长所憧憬的话。
(理解憧憬。
)师:这样的生活不单单是郝副营长一个人所憧憬的,人们都是这样憧憬的,而如今──⑴带着幸福激动的心情读第1自然段。
(多媒体出示广场上……感到温暖。
)师:除了这繁华的街灯,我们还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但是这一切的一切,郝副营长却再也看不到了,因为──五、感动人物1、朗读8到11段,边读边划下令感动的句子。
2、学生自己说,引导到描写营长壮举的句子。
(多媒体出示后来才知道……打中了。
)师:是呀,郝副营长点燃的那本书可是他之前所挚爱的呀(看情况朗读),而如今,他却把它点燃了,这书一点其实就代表了什么啊?(学生自己补白)代表了自己将暴露在敌人面前,代表了自己将被敌人的机枪射击,代表了──但是郝营长却义无返顾地── (带着感动、崇敬再次朗读这段话。
《灯光》教案优秀3篇

《灯光》教案优秀3篇《灯光》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2、体会本文的开头和结尾相互照应的关系,并感受作者这样写的深意。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1、快速阅读课文,初知课文大意,找出最受感动之处和不理解的地方。
2、加强朗读,体会感情,从中受到教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郝副营长的美好心灵,学习他不怕牺牲的精神,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重点、难点】重点: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难点:理解郝副营长所“憧憬”的内容与他的英雄壮举之间的联系。
突破方法: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宽广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设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体会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准备:1.相关课件2.有关“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影片【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板书课题“灯光”,齐读课题,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2、在想象世界上如果没有灯光会怎样?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看看你有什么收获?2、学生交流。
3、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4、再读课题,看看你看到的还仅仅是灯光吗?5、再读课文,画出令你感动的句子在旁边做上批注。
三、走近郝副营长1、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好多同学都作了批注,停下手中的笔,让我们一起走进交流时刻,汇报的同学要注意:首先把你感受深的句子读出来,然后再谈一谈自己有什么感受。
2、生汇报交流投影出示: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指了路。
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
(1)千钧一发是什么意思?(投影出示这段话)(2)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
同学们,再来读这段话,用一个词语概括出你的感受。
(3)指导朗读2、师:我把这段话稍微改动了几个地方,投影出示: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你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指了路。
灯光教案_精品文档

灯光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灯光的基本原理和种类。
2.掌握常用的灯光技巧和调光方法。
3.培养学生的灯光设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4.启发学生对灯光在舞台艺术中的作用的理解。
二、教学准备1.教学用灯光设备(如白炽灯、卤素灯、LED灯等)。
2.教学用的灯光控制器。
3.黑板、彩色笔等教学辅助用品。
三、教学内容第一节灯光的基本原理1.什么是灯光?灯光是指通过人工装置产生的光源。
2.灯光的主要特性-亮度:灯光的明亮程度。
-色温:灯光的颜色。
-方向性:灯光发出光线的分布和投射角度。
3.灯光的种类-白炽灯:通过通电加热导体使之发光。
-卤素灯:在白炽灯的基础上增加了卤素元素,使其寿命更长。
-荧光灯:通过放电使荧光物质发光。
-LED灯:通过半导体材料发光。
第二节灯光技巧和调光方法1.灯光技巧-前照灯:用于照亮舞台上的人物或物体。
-背景灯:用于照亮舞台背景,营造氛围。
-侧面灯:用于营造剧情中的特殊效果,如模拟阳光等。
-补光灯:用于补充人物或物体的阴影部分。
-特殊效果灯:用于营造特殊的光影效果,如彩虹、闪电等。
2.调光方法-明亮度调光:通过改变灯光的亮度来调整舞台的明暗度。
-色温调光:通过调整灯光的色温来改变舞台的氛围。
-方向性调光:通过改变灯光投射的角度来调整舞台的光线分布。
-灯光切换:通过改变不同灯光的开关状态,实现不同场景的切换。
第三节灯光设计能力的培养1.灯光设计的要求-符合舞台剧情需求。
-突出主题。
-合理运用各类灯光技巧。
2.培养学生的灯光设计能力的方法-观摩学习:学生可以参观其他演出,观察灯光设计的运用。
-实践操作: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操作灯光设备,熟悉各种灯光技巧。
-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计独特的灯光效果。
四、教学活动安排1.理论讲解:通过课堂讲解,介绍灯光的基本原理和种类。
2.案例分析:通过观看灯光设计案例,分析其中的灯光技巧和效果。
3.实践操作:让学生实际操作灯光设备,练习灯光调光和切换方法。
《灯光》教学设计

《灯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读写“憧憬、千钧一发、璀璨”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灯光的象征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悟革命先烈为理想而献身的无私和伟大,激发学生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灯光”的深刻含义,体会郝副营长的崇高品质。
2、教学难点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革命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一些灯光璀璨的城市夜景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谈谈感受。
2、引导学生思考灯光在生活中的作用,进而引出课题《灯光》。
(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重点指导“憧憬、千钧一发、璀璨”等词语的读音和写法。
(三)精读课文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灯光”写了一件什么事?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总结概括:课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3、深入研读重点段落(1)请学生找出文中描写郝副营长的语句,读一读,想一想:郝副营长是一个怎样的人?(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郝副营长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体会他对未来的憧憬和为了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的精神。
例如:“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感受郝副营长的伟大形象。
4、探究“灯光”的象征意义(1)引导学生思考:文中多次提到“灯光”,它有什么象征意义?(2)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总结:灯光象征着光明和希望,象征着革命先烈为了实现理想而英勇献身的精神,也象征着今天的幸福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出示课件,检查预习情况。ﻫ1、检查对以下词语的理解:挺进、豫皖苏、围歼战、突击连、
憧憬、千钧一发、璀璨、交通沟、胸墙。
2、学习生字词。
3、有感情读文。ﻫ教学重难点:ﻫ1、理解郝副营长广阔的胸怀和对未来美好的憧憬。ﻫ2、理解郝副营长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ﻫ一、导入新词,简介作者。ﻫ灯光,我们都非常熟悉,平时并不特别注意它。然而,我们今天要学的《灯光》一课,却向我们描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本文作者王愿坚,当代著名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解放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
2.快读课文,想想“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几次,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把有关语句画出来,再深入想想,他们在说这句话时,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什么。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什么?
3.交流ﻫ(“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三次。第一次是清明节的一天晚上,“我”漫步在天安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说这话的人也许是第一次来北京,也许是时过几年又来北京,看到北京的美丽,看到人民的幸福生活,“多好啊!”是出自内心的由衷赞美。ﻫ第二次是战斗打响前,郝副营长借着火柴的亮光在看一本破书。书上的插图画的是一个孩子在电灯上读书。“多好啊”是郝副营长看插图时的自言自语。此时,他也许想到胜利以后,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也许触景生情,暗暗下决心,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下一代能过上美好生活,要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第三次是郝副营长在和“我”交谈时说的话,“多好啊”是他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憧憬,ﻫ“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
第四句: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ﻫ第五句: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3.有感情地朗读这几个句子。
六、拓展话题,读写结合
(一)在这星火光中,在华灯照耀的今天,我们似乎还能看到郝副营长那张年轻的脸,还能见到李大钊那张什么的脸?(平静而慈祥的脸)还能见到谁的脸?
2、学生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同座互相说一说。再抽生说。
四、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整体感知课文。ﻫ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ﻫ(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即第一、二自然段和最后自然段写的是现在,其余写的都是往事。引导学生悟文章写作方面的特色。(倒叙、前后照应)
2、王愿坚在解放战争期间,当过战地记者,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党费》《七根火柴》《普通劳动者》以及电影文学剧本《闪闪的红星》。
过渡:预习是考验自学能力最好的途径。昨天,己经布置同学们进行了预习,相信你们都有认真的去完成,现在老师检查一下谁的自学能力最优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以下词语:郝副营长、挺进、、突击、战地、陷入、憧憬、阻击、点燃、性命、千钧一发、焦急、璀璨。(个别读全班读)
2、这篇文章,作者以什么事物的描写为线索?(灯光)
过渡:刚才我们已经知道,这篇文章,作者以“灯光”的描写为线索,那他又是从哪里的“灯光”入手呢?
三、品读感悟
1、(出示天安门广场灯光图片)请看,这就是天安门广场上的灯光。
第二句: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第三句: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下学习。”)ﻫ3.在学生理解第二、三次“多好啊”以后,要让学生再深入往下想,为了“多好啊”的幸福生活,在战斗中郝副营长怎么做,画出有关语句体会郝副营长的牺牲精神。再次深入理解课文
五、1.找找文中写“灯光”的句子,想想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什么?
2.自由交流
(第一句: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板书设计:灯光ﻫ--王愿坚
看到千万盏灯ﻫ一、引起回忆听到:多好啊ﻫ看书、憧憬未来 关心下一代
灯光二、回忆往事 点燃书本
三、怀念战友 献出宝贵生命无私奉献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3、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灯光教学设计
———————————————————————————————— 作者:
———————————————————————————————— 日期:
11《灯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理解郝副营长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和关心下一代,无私奉献的精神,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加倍珍惜。
教学重、难点:
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广阔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ﻫ2、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设计:ﻫ一、导入揭题
1、谈话:灯光,对于我们来说,是最熟悉不过的事物了,生活中随处可见。可作家王愿坚笔下的灯光却有着一段感人的经历。今天我们走进王愿坚笔下的《灯光》。
(设计理念:从“火光”引伸开发,引导学生联系自己所知道的革命先烈的事迹来谈)
(二)革命先烈用生命在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方式让我们能在电灯下学习。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以“灯光”为话题写一写,把你内心涌动的情感化为文字表现出来,可以是一首小诗,也可以是一段话……
(三)师对照板书总结全文:今天,当我们再一次回到“灯光”,说到“多好啊!”,不会忘记今天的“灯光”中有着那么多美好的期盼,除了感动,还有着无限的“怀念”。相信现在可以擦去“灯光”后的问号了,那么就把这点点“火光”与“灯光”一起融入我们的朗读中吧,再次读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