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光》教学设计优质课

合集下载

《灯光》优质公开课教案 (4)

《灯光》优质公开课教案 (4)

教学设计一、回顾引入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灯光》。

2.师:作者王愿坚向我们描述了一个与灯光相关的动人故事,一位年仅二十二岁的战斗英雄郝副营长,他有一个愿望(出示齐读)“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二、精读课文1、出示阅读提示,学生按要求读、画。

2、学习交流(一) 学习第一次“多好啊!”1、指名读。

师:他在赞叹什么?2、师:让我们再来看看这广场上的灯光,你有什么感受?3、这一句“多好啊!”仅仅在赞叹灯光吗?他还在赞叹什么?4、指导朗读。

过渡:一句“多好啊!”,却让作者沉入了深深的回忆之中。

让我们把时光拉回到1947年初秋,再过半个小时,激烈的围歼战就要开始了“多好啊!”再次在我们耳边响起。

此时,又在什么情况下写到了“多好啊”?(二)学习第二次“多好啊!”1、指名读2、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郝副营长自言自语地说出了“多好啊!”3、是啊,郝副营长注视着这幅插图,看到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

而他自己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读书呢?3、想像郝副营长想到了什么?过渡:正是插图上的电灯点燃了郝副营长心中的希望之灯,此时,在他的心中就有这样一个愿望。

(三)学习第三次“多好啊!”1、师:郝副营长的话道出了他心中美好愿望,读读这句话,“多好啊”你又有什么新的体会?2、师: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此时此刻,郝副营长会憧憬些什么呢?4、师:是吗?老师在读这段话的时候心里百感交集,我想用我的朗读来表达我读完这段话的感受。

(师配乐朗读)5、指名配乐朗读。

(四)学习“舍身取义”1、让学生默读课文的8-10段,划出令自己感动的句子,认真读一读,并写上批注。

二、2、指名回答3、师:那当时情况是怎样的?4、师:情况十分紧急,让我们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5、出示:如果找不到突破口,突击连的战友就会();如果再找不到突破口,我们所精心部署的计划就会();如果还找不到突破口,这场战役就会()。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灯光》优质教案设计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灯光》优质教案设计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灯光》优质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理解“围歼、倚着、憧憬、璀璨、黑魆魆、千钧一发”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

4.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中,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郝副营长所“憧憬”的内容与他的英雄壮举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一、听歌曲,导入课文1.听歌曲《闪闪的红星》,介绍作者王愿坚。

作者王愿坚是当代著名的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

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小说,是《闪闪的红星》的电影编剧之一。

2.师动情述说:每当夕阳西下,夜幕悄然降临时,给人们带来光明和温暖的便是灯光。

灯光下,人们散步休闲;灯光下,人们享受着天伦之乐;灯光下,人们看书写字;灯光下,人们快乐歌唱……而在作者心中,灯光更是一段回忆,一个情结。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革命歌曲过渡到作者王愿坚,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又奠定了本课以情感陶冶情感的教学基调。

从解题切入课文,激发了学生读书的欲望,使学生更快地触摸到文本的核心。

二、理顺序,感知大意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遇到重要的或难读的词语做个标记。

(1)提醒学生要注意的词语:豫皖苏平原、围歼战、憧憬、黑魆魆、千钧一发、璀璨。

(2)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

全文第1、2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写的是现在,其余写的都是往事。

3.通过初步阅读,你发现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认识倒叙的写法及首尾呼应的特点。

三、抓文眼,认知文本1.面对灯光,文中的人们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多好啊!”这是文章的文眼。

)紧扣文眼,理清脉络,围绕重点展开学习,这是学习课文的一个好方法。

2.自读自悟,认知文本。

《灯光》教学设计

《灯光》教学设计

《灯光》教学设计《灯光》教学设计(通用17篇)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灯光》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灯光》教学设计篇1学习目标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革命前辈们对未来的憧憬并为此作出的牺牲,让学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当我们面对清晨第一缕灿烂的阳光,背着书包快乐的去上学时;当我们躺在母亲的怀里,享受温暖宁静的母爱时;当我们面对丰盛的餐桌,尽情的享用佳肴时;当华灯初上,我们欣赏着缤纷绚丽的美景时,我们可曾想过幸福的生活从哪里来?2.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用鲜血筑就的。

今天,我们将跟随着作家王愿坚同志走近他们,了解他们。

(板书课题)二、引导自读1.通过课前预习,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认真读读课文,想一想: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3.边读边悟,体会感情。

a 默读课文,想想他们在说这句话时可能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b为了多好啊的幸福生活,在战斗中郝副营长是怎么做的,标出相关语句,写写自己的感受,并有感情地读一读。

4.交流讨论。

(在交流的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评价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郝副营长为了崇高美好的理想坚贞不屈、勇往直前的牺牲精神,同时关注作者善于抓住细节进行描写的表达方式。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读写结合1.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革命先烈的动人故事。

2.伟大的革命先烈用生命在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方式,换来了这盏照亮黑夜的灯,可是仅仅是照亮黑暗的灯吗?(实际上是照亮我们新中国的灯)3.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以多好啊为题写一写,可以是一首小诗,可以是一段随想,可以是心灵的独白4.集体交流四、回归整体,体会写法多好啊在文中出现了几次?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前后呼应、以一句话贯穿全文、抓住细节进行描写等表达方式。

新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灯光》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灯光》优质课教学设计
4.战争就要打响了, 郝副营长就要指挥突击连出发了, 他会留下什么话呢?请学生为英雄写“我临行前的话”。
指名读自己为英雄写的话。
三、描绘英雄。
1.默读课文8—11自然段, 请你为大家描述一幅久久不能忘的画面。
如果说, 前面部分给我们留下最深印象的是灯光, 那么这部分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呢?
(郝副营长点书;火光暴露了自己, 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一星火光。)
③张群走出(黑)的地窖, 来到(_____)的地面。
二、瞻仰英雄。
1.请学生大声读课文, 想想:你读完课文后, 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什么?
2.请学生说说自己印象深的那句话。(多好啊!)
3.结合学生的回答, 教师出示四幅画, 请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内容, 同桌两人合作, 给四幅画配上简要的说明。
(1)“华灯齐放图”:我漫步在天安门广场看灯, 心头感到光明, 温暖。“多好啊!”
4.自读课文, 完成作业:
(1)判断下面划线的字的读音是否正确。
膝头(qī)短暂(zàn)茂密(mòu)
沙柳丛(cóng)烟卷(juàn)歼灭(jiān)
(2)在括号里填上一组反义词。
①沙土集终于冲破了黎明前的(_____), 迎来了(_____)。
②正是隆冬时节, 室外非常(_____), 室内却(_____)如春。
(读好“一闪, 又一闪”, 板书:一星火光)
文章没有写郝副营长说了什么, 也不可能写郝副营长想到了什么, 但我们可以设想当时的情景。
教师引导, 学生想象说话, 如:
在黑暗里找不到突破口的后续部队急得团团转, 怎么办呢, 怎么办呢?郝副营长想:_____。
突击队队员知道郝副营长要烧书为部队指路, 对他说:“郝副营长, 烧书的亮光会被敌人发现, 多危险哪!”郝副营长说:_____。

《灯光》教案(通用12篇)

《灯光》教案(通用12篇)

《灯光》教案(通用12篇)《灯光》篇1【学习目标】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感悟郝副营长的美好心灵,学习他不怕牺牲的精神,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回报祖国。

【学习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革命先烈对未来的憧憬和为此作出的牺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教学难点】1.“多好啊”在文中多次出现,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郝副营长生前所说的话,从而感受今天生活来之不易。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师:当我们面对清晨第一缕灿烂的阳光,背着书包快乐的去上学时;当我们躺在母亲的怀里,享受温暖宁静的母爱时;当我们面对丰盛的餐桌,尽情的享用佳肴时;当华灯初上,我们欣赏着缤纷绚丽的美景时,我们可曾想过幸福的生活从哪里来?师: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用鲜血筑就的。

今天,我们将跟随着作家王愿坚同志走近他们,了解他们。

教师板书课题《灯光》,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流利。

2.指名读课文,检查读书情况。

3.默读课文,思考:⑴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事?⑵“多好啊!”这句话在文中出现几次?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动笔画一画有关语句,可在相关地方做简单批注。

三、理清文章叙述顺序,深入理解课文思想内容1.快速读文,想想课文哪些段落是写现在的事,哪些段落是回忆往事?(课文第1、2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写现在的事,其余部分是作者回忆往事。

)2.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灯光的句子,画下来,并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3.学生汇报自己画的句子,并谈体会。

4.拓展延伸:⑴同学们所知道的“郝副营长”有哪些?⑵假如你也参加了这次战斗,面对当时的情况,你会怎么做?①学生说自己的做法。

②学生点评。

四、再读课文,加深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想想“多好啊”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说这句话时,看到了什么?可能想到什么?小组讨论交流,并在书旁写上批注。

《灯光》教案优秀3篇

《灯光》教案优秀3篇

《灯光》教案优秀3篇《灯光》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2、体会本文的开头和结尾相互照应的关系,并感受作者这样写的深意。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1、快速阅读课文,初知课文大意,找出最受感动之处和不理解的地方。

2、加强朗读,体会感情,从中受到教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郝副营长的美好心灵,学习他不怕牺牲的精神,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重点、难点】重点: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难点:理解郝副营长所“憧憬”的内容与他的英雄壮举之间的联系。

突破方法: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宽广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设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体会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准备:1.相关课件2.有关“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影片【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板书课题“灯光”,齐读课题,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2、在想象世界上如果没有灯光会怎样?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看看你有什么收获?2、学生交流。

3、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4、再读课题,看看你看到的还仅仅是灯光吗?5、再读课文,画出令你感动的句子在旁边做上批注。

三、走近郝副营长1、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好多同学都作了批注,停下手中的笔,让我们一起走进交流时刻,汇报的同学要注意:首先把你感受深的句子读出来,然后再谈一谈自己有什么感受。

2、生汇报交流投影出示: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指了路。

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

(1)千钧一发是什么意思?(投影出示这段话)(2)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

同学们,再来读这段话,用一个词语概括出你的感受。

(3)指导朗读2、师:我把这段话稍微改动了几个地方,投影出示: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你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指了路。

《灯光》教案15篇

《灯光》教案15篇

《灯光》教案《灯光》教案15篇《灯光》教案1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同学们,20xx春天,“非典”肆虐,祖国的天空阴霾一片。

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是谁同病毒进行殊死搏斗,用崇高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捍卫了生命的尊严!(学生:是医生,)对,正是这些白衣天使,我们新一代最可爱的人,他们用实际行动同全国人民共同谱写了一曲爱的赞歌!在英国作家莫里斯·吉布森的作品里,也有这样一位医生,他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人间的真情!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这篇作品《冬夜的灯光》。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自读课文,思考。

提问:冬夜的灯光给人怎样的感觉?2交流初读的感受。

初步感受冬夜灯光所体现的感人力量。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尝试复述故事叙述故事要理清要素,讲述关键情节。

1、尝试讲述故事。

2、集体交流。

使学生学会有条理有重点地讲述故事。

四、精读(选读)课文,深入感悟,鉴赏创新文中又许多富有感染力的语句,精读体验文中富有感染力的语句,请仔细阅读体会其表达作用。

1.阅读课文,找出具有感染力的语句加以体会。

2.四人小组交流体会。

3.集体交流。

4.小结:冬夜的灯光使作者感受到了友谊、温暖、乐观。

《灯光》教案2【设计理念】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较强,我坚持以读为本,在读中理解故事内容;在读中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在读中体悟寓意。

同时把写引入课堂,进行写字练习,说感受,写感受,写体会等。

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说写中内化语言。

【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做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更倍加珍惜。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广阔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教学难点】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语:《灯光》这篇课文给我们描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它是谁写的呢?(王愿坚)王愿坚是当代著名的作家。

灯光教案(通用14篇)

灯光教案(通用14篇)

灯光教案(通用14篇)教材分析《灯光》是一篇凝聚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的文章。

该文通过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说明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提醒我们要建设好前辈们用鲜血和生命创建的伟大祖国。

学情分析文中所写的战争年代与学生所处的和平环境相去甚远,学生知之甚少,可能无法体验当时的处境,因此,课前要引导学生收集查找有关资料,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读课文,多感悟。

教学目标1. 读懂课文,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作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

2. 了解作者由具体事物而产生的联想,理解课文思想内容。

3. 学习本课生字词。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宽广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学习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体会革命前辈的崇高品质。

教学准备教师:作者简介,文章拓展资料。

学生:预习课文,查找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审题入手,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初读课文,回答问题:1. 课文为什么以灯光为课题?2. 《灯光》引起了作者一件什么事的回忆?3. 课文几次写到灯光?是怎样写的?[点评:这篇课文以课题灯光为线索,可引导学生从审题入手,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层次。

学生带着这几个问题边读边思考,使他们很快明确了文章的思路,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初步感知课文的梗概,为具体理解课文内容做好有力的铺垫。

]二、围绕灯光,深切领悟;引导想象,丰富内容1. 在描写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时,赋予灯光以感情色彩。

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着周围的雄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赋予了灯光强烈的感情色彩,含义深刻,耐人寻味。

让学生理解这灯光起到两层意义:①以天安门广场的灯光触动作者往事的回忆;②从动人的往事中对比广场灯光让学生思考:这灯光为什么令我感到光明和温暖?通过朗读思考,使学生认识到,作者漫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天安门广场,在这和平、安详的环境里,看到祖国的建设突飞猛进,日新月异,心头感到十分温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灯光》教学设计
张晓兰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千钧一发、憧憬”等词语的意思,学习本文结尾与开头相互照应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品、悟,透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揣摩人物的内心,感受郝副营长的英雄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革命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付出的牺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

教学重点
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革命先烈的宽广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中学习革命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
读懂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体会革命先辈的崇高品质,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课件播放人民英雄纪念碑图片及碑文朗诵。

2.谈话:看到这雄伟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听到这深情的碑文朗诵,
你想起了哪些革命先烈们?
3.引出课题,齐读课题。

二、细品课文,感受英雄形象
1.学生自读勾画批注。

自由朗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描写郝副营长的句子,想一想:郝副营长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在相关语句旁边进行简单批注。

2.全班交流,深入品读,丰满人物形象。

(1)(英勇善战)第4自然段
(2)(热爱学习)第4-7自然段(课件出示“他注视…”)(抓基础意思理解——“注视”)(方法迁移理解——“沉思”)。

①过渡:到底是怎样的一幅图画让他如此专注地看着,而且引发他无限的遐想呢?(课件出示“书上有…他注视…”,板画电灯简笔画)就是这样一幅图画,引出了我与郝副营长之间的一段对话。

请同桌两位同学合作分角色读一读这段对话。

谁愿意来展示一下?
②品读“多好啊!”
A.自读品味。

在这段话中,有一句话出现了两次,是——(多好啊!)请你用笔把它圈出来。

为什么郝副营长反复地说这句话?每次说的时候又是怎样的心情?现在,就让我们到文中去好好地品一品,请你在书上做简单的批注。

B.反馈第一次。

第一次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看图时)
(课件出示:,多好啊!的句式说一说)
C.反馈第二次。

郝副营长第二次说到“多好啊!”是怎样说的?
D.体会感悟“憧憬”。

师:此时此刻,郝副营长会憧憬些什么呢?请你闭上眼睛,让我们和郝副营长一起憧憬美好的未来。

(课件出示:让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该多
好啊!)睁开眼,你憧憬了些什么?你能用这样的句式用不同的身份来说说你都憧憬了些什么吗?
(3)(舍己为人)第8-11自然段。

①作者又是如何刻画战斗中的郝副营长的?你画出相关的语句了吗?请你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你从这些语句中读出了什么?(舍己为人…)还有谁也画出了这些语句?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这几句话,用“Δ”标出描写动作的词语,品一品,在旁边批注你的感受。

②反馈:谁来跟大家分享一下你品读的成果?(我画出的动词是——,我从中体会到——)是在怎样的时刻才让他作出这样的举动?(千钧一发)“千钧一发”是什么意思?你能读出这个词的意思吗?你从哪里体会出当时情况很危急、紧急?(指名读)你能用朗读再现这个场景吗?
语言训练,深入体会“千钧一发”。

(出示课件试想一下:如果找不到突破口,突击连的战友就
会;如果再找不到突破口,我军的战斗计划就会;如果还找不到突破口,这场战役就会。

)
(4)升华情感。

课件出示插图:孩子们,看,郝副营长高高举起了燃烧的书,这意味着什么?是这样的,对于一个打过许多胜仗的战斗英雄他怎会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那他为什么还要这样做?(11自然段中的最后一句)
(5)此时此刻,你想对郝副营长说些什么?请你写在书上插图下面的空白处。

(课件播放音乐)(生抒发感情)
(6)反馈。

(谁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感受?指名5-6名同学)
三、回顾课题,感悟“灯光”含义。

1.小组合作议一议。

现在,让我们回到课题——灯光。

课文还有
哪些地方写到了灯光?(开头、结尾)读一读,四人一组议一议:作者为什么要在开头和结尾写天安门的灯光呢?
2.反馈交流。

3.感悟“灯光”含义。

(课件出示灯光图片)现在,你对“灯光”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四、总结提升,深化内涵
今天,当我们再一次看到“灯光”,说到“多好啊!”,不会忘记今天的“灯光”中有着那么多美好的憧憬。

是的,郝副营长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其实,不仅仅是郝副营长,为了新中国,还有无数的英雄,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现在幸福的生活,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光明。

请同学们起立,让我们一起来诵读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向英雄们表达我们心中的敬意!
五、布置作业
推荐阅读:《黄继光》、《七根火柴》、《英雄儿女》、《我的战友邱少云》。

(校对:杨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