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疾病是急诊科常见的疾病之一

合集下载

基层常见疾病5类

基层常见疾病5类

基层常见疾病5类在基层医疗机构中,常见的疾病可分为五类,包括感染性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创伤性疾病、儿科常见疾病和妇科常见疾病。

本文将针对这五类疾病进行详细讨论。

一、感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是基层医疗机构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

常见疾病包括感冒、发热、呼吸道感染、腹泻等。

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生需要能够准确诊断这些疾病,并给予相应的治疗,或者及时转诊到有条件的医院。

同时,还应重视预防工作,例如推广疫苗接种、健康教育等。

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在基层医疗机构中也常见到,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

在治疗这些疾病时,医生需注意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用药方案,并教育患者控制饮食、保持锻炼等。

此外,医生还应提供定期的随访服务,确保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三、创伤性疾病创伤性疾病是指由于外部因素引起的损伤,例如跌打损伤、骨折、切割伤等。

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生需要具备紧急救护能力,能够迅速处理这些创伤病例。

医生需进行初步处理,如伤口缝合、止血等,并做好伤情观察和转诊决策。

四、儿科常见疾病在基层医疗机构中,儿科常见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腹泻、发热等常见。

儿科医生需要具备儿童心理学知识,与孩子们进行有效沟通,以便准确判断疾病病情。

医生还需重视儿童预防保健工作,提供疫苗接种、喂养指导等服务。

五、妇科常见疾病妇科常见疾病主要包括月经不调、盆腔炎、乳腺疾病等。

妇科医生需要做好妇科常见疾病的筛查和诊治工作。

医生需关注妇女的生殖健康,提供合适的避孕措施和妇科病的防治措施,并进行相关健康宣教。

综上所述,基层常见疾病主要包括感染性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创伤性疾病、儿科常见疾病和妇科常见疾病。

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生需要具备良好的诊疗能力和医疗素养,才能够准确判断疾病并提供有效治疗。

同时,重视疾病的预防工作也是基层医疗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

只有通过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才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

血清淀粉样蛋白A在急重症感染患者中的意义

血清淀粉样蛋白A在急重症感染患者中的意义

血清淀粉样蛋白A在急重症感染患者中的意义急性期反应是脊椎动物为对抗感染性和炎性损伤等刺激的防御机制,这种急性应答主要由内源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驱动,在巨噬细胞和其他白细胞中由与Toll样受体(Toll like receptor, TLR)结合的外源性因子(病毒或细菌)诱导。

除了全身性和代谢性改变,如发热、纳差,这些细胞因子也会诱导肝脏合成急性期蛋白。

SAA是人类重要的急性期蛋白之一,生理状态下血清浓度约为1~2 μg/mL,急性期反应的最初24~48 h内浓度可增加100~1 000倍。

SAA作为一种敏感的急性期蛋白,已被证实在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严重程度判断及预后评估中有重要的价值,且浓度不受抗炎药物、免疫抑制剂、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因素的影响。

近年来,SAA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越来越引起临床关注。

本文主要就SAA结构、表达及其在急重症感染患者中的意义做一综述。

1SAA的基因及蛋白结构1.1SAA的基因结构人类SAA基因位于11号染色体p15.1区域,大小为150 kb,包含SAA1、SAA2、SAA3和SAA4四种基因。

除了含3个外显子、2个内显子的SAA3基因,其余SAA基因由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组成。

SAA1和SAA2启动子区域包含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 NF-κB)和NF-IL6转录因子识别序列,能够被IL-1β、IL-6和TNF-α诱导激活。

SSA1和SSA2含有等位基因SAA1α、SAA1β、SAA1γ、SSA2α和SAA2β。

SAA3位于SAA4基因下游,大小为110 kb,最初认为它是一个假基因。

SSA4位于SAA2基因下游,仅9 kb,与其他SSA基因不同之处在于其启动子区域仅包含截短的NF-κB识别序列,没有IL-6识别序列。

急诊科常见疾病诊治指南

急诊科常见疾病诊治指南

急诊科常见疾病诊治指南引言:急诊科是医院中最关键的科室之一,承担着处理各种急性疾病的任务。

为了提高急诊治疗的质量和效率,本文将总结和介绍急诊科常见疾病的诊治指南,并提供相应的参考建议。

一、心脑血管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是急诊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包括心梗、脑卒中等。

针对这些疾病的急救和治疗,以下是一些建议:1. 短时间内发生心绞痛、胸痛等症状,应立即安排心电图检查,以便及早判断是否为心梗。

2. 对于疑似脑卒中的患者,应尽快进行脑部CT或MRI扫描,以确定脑血管病变的类型和程度。

3. 心肺复苏是心脑血管疾病急救的关键步骤之一,医务人员应熟悉心肺复苏的操作技巧,并能够迅速采取有效措施。

二、外伤和骨科疾病外伤和骨科疾病是急诊科的另一重要领域。

以下是一些建议:1. 对于严重外伤引起的大出血,应迅速进行止血处理,包括正确使用止血带、冰敷、压迫等方法。

2. 对于骨折患者,应进行X线检查以确诊,必要时行骨科手术。

3. 严重脑外伤患者应立即进行CT或MRI扫描,以便早期发现颅内出血等严重情况。

三、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常常导致气急、咳嗽、胸闷等症状。

以下是一些建议:1. 心力衰竭引起的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应及时使用抗心力衰竭药物,如利尿剂、洋地黄等。

2. 对于呼吸困难的患者,应做好气道管理,可使用支气管扩张药物、氧气治疗等。

3. 支气管哮喘发作时,可使用雾化吸入药物、肾上腺素、氨茶碱等治疗。

四、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包括急性胃炎、胆囊炎等。

以下是一些建议:1. 急性胃炎患者应卧床休息,禁食或流质饮食,并予以胃黏膜保护剂治疗。

2. 胆囊炎患者需要行胆囊超声检查以确诊,必要时考虑胆囊切除手术。

3. 消化性溃疡病患者应禁食刺激性食物,并给予抑酸药物治疗。

五、感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如肺炎、尿路感染是急诊科常见的疾病之一。

以下是一些建议:1. 对于疑似肺炎的患者,应进行胸部X线检查和血常规检查,必要时行痰培养以确定病原体。

2. 对于尿路感染患者,除了口服抗生素外,还应提供充足的饮水,并适当排尿。

NEWS评分、qSOFA评分、SIRS评分对急诊感染性疾病患者预后评估价值的对比研究

NEWS评分、qSOFA评分、SIRS评分对急诊感染性疾病患者预后评估价值的对比研究

NEWS评分、qSOFA评分、SIRS评分对急诊感染性疾病患者预后评估价值的对比研究王子琪;刘志强;祝亭亭;梁璐【摘要】目的比较早期预警评分(NEWS)、快速脓毒症相关器官功能障碍评分(qSOFA)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对感染性疾病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就诊于我院急诊的412例感染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记录就诊后生命体征,进行NEWS评分、qSOFA评分和SIRS评分,根据患者28天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分析3种评分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3种评分对预后的评估价值,并进行比较.结果 NEWS评分、qSOFA评分和SIRS评分分值越高,死亡危险越高;NEWS评分、qSOFA评分和SIRS评分的ROC曲下面积分别为0.750、0.792和0.723.结论 NEWS评分、qSOFA评分和SIRS评分对急诊感染性疾病预后评估存在临床价值,且3种评分中qSOFA评分的评估价值最高.【期刊名称】《临床荟萃》【年(卷),期】2018(033)006【总页数】4页(P482-485)【关键词】感染;英国国家早期预警评分;快速脓毒症相关器官功能障碍评分;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评分【作者】王子琪;刘志强;祝亭亭;梁璐【作者单位】河北大学,河北保定 071000;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河北保定071000;河北大学,河北保定 071000;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河北保定 07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3感染性疾病是急诊科常见的疾病之一,重症感染可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1],目前大部分急诊感染性患者因非特异性的临床表现而未能及早识别,面临愈后效果差,甚至失去生命的结果[2]。

因此,早期识别患者危重的“预警信号”,并对预警的危险因素进行密切监护和积极干预非常重要[3]。

早期预警评分(national early warning score, NEWS)、快速脓毒症相关器官功能障碍(quick sepsis-related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 qSOFA)评分及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undrome SIRS)评分是3种快速评价感染性疾病危重程度的评分系统,能早期识别危重症患者,其数据较容易获得,评分快捷方便,更适用于对急诊患者病情简单快速的判断,本研究就NEWS、qSOFA及SIRS评分对急诊感染性疾病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进行比较。

PCT在急诊感染诊治中的应用ppt课件

PCT在急诊感染诊治中的应用ppt课件

PCT
PCT水平监测在脓毒症中的应用
• 2、PCT与血培养阳性率的关系 • 血培养阳性患者的PCT水平较阴性患者高。PCT >0.1n
g/ml对于入院第1天血培养阳性的预测敏感度100 %,特异性80%。PCT在0.1~0.5ng/ml时排除 血流感染的阴性预测值在87% ~99%。PCT水平高的 患者血培养更易获得病原学结果。有研究证实,社区获得 性肺炎的(CAP) 患者中,当PCT >0.25ng/ml, 血培养阳性的可能性更大。 • 3、评估脓毒症严重程度和病情进展情况 • PCT在SIRS、脓毒症、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 的质量浓度依次增高,并且具有统计学差异,与病情的严 重程度呈正相关
• 病毒性疾病时PCT不增高或仅轻度增高,一般不会超过1~2ng/m l。PCT鉴别病毒性疾病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均高于传统标记物(如C反 应蛋白、白细胞,红细胞沉降率等)。
• 近期的一项研究比较了多种生物标记物对于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的鉴 别能力,包括PCT、IL-1β、IL-6、IL-8、IL-10、I L-12、TNF-α、IFN-γ、sCD14 等,结果发现PCT对于细 菌感染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最佳,诊断细菌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达 0.952,此研究中细菌感染的PCT中位数为1.84ng/ml,而 病毒感染的PCT中位数为0.05ng/ml。
• (2)监测并发细菌感染的情况①脓毒症或严重感染风险较高的患者 (例如,制动、免疫功能缺陷、外伤、手术等) (建议每天检测); ②长期机械通气患者(具有肺炎和其他院内感染风险);③置入任何 类型的静脉或动脉导管(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风险);④免疫抑制的 患者(肿瘤、器官移植、化疗、中性粒细胞减少);⑤手术或创伤后 的患者,如果有任何增加感染风险或怀疑脓毒症的情况;⑥ 有二重感 染风险的患者(烧伤、病毒感染);⑦有非特异性诊断或诊断不明的 患者。

2023脓毒血症指南

2023脓毒血症指南

2023脓毒血症指南简介脓毒血症(sepsis)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由于细菌、病毒或其他微生物进入人体血液循环系统引起。

该病常常伴随着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并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威胁患者的生命。

本指南旨在提供关于脓毒血症的定义、诊断、治疗和预防的最新指导。

通过正确理解和应用这些指南,可以提高脓毒血症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

定义根据2016年新的国际感染协会(International Sepsis Definitions Conference)的定义,脓毒血症被定义为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感染性疾病。

SIRS的诊断标准包括以下四项: - 体温>38℃或<36℃ - 心率>90次/分 - 呼吸频率>20次/分(或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32mmHg) - 白细胞计数>12x109/L或<4x109/L同时,脓毒血症还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 存在或怀疑存在感染源 2. 至少一个器官功能障碍指标的增加。

常见的器官功能障碍指标有: - 心脏功能障碍:低动力性休克、需要血管活性药物支持 - 肺功能障碍:呼吸困难、需要机械通气 - 肾功能障碍:尿量减少、肌酐升高 - 肝功能障碍:黄疸、ALT/AST升高 - 凝血功能障碍: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血小板减少诊断脓毒血症的早期诊断对于及时干预和治疗至关重要。

以下是常用的诊断方法和工具: 1. 临床评分系统:例如qSOFA评分和SIRS评分,其中qSOFA评分包括收缩压≤100mmHg、呼吸频率≥22次/分、意识状态改变。

qSOFA评分≥2分时,提示可能存在脓毒血症。

2.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动脉血气分析、血培养等。

血培养是最重要的实验室检查,可以帮助确定感染病原体和对抗生素敏感性,但结果需要等待数小时或数天。

3. 影像学检查:例如X光、CT等,可以检查是否存在病灶,评估感染的部位和严重程度。

六大病种急诊服务流程

六大病种急诊服务流程

六大病种急诊服务流程急诊科是医院中最具挑战性、工作压力最大的科室之一,由于急诊科涉及的病种繁多,患者来诊方式多样,对医务工作人员在繁忙环境下处理患者的体验要求高。

其中六大病种,即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代谢疾病、意外外伤和感染疾病,是急诊科最常见的病种之一。

本文将围绕六大病种展开对急诊服务的流程介绍,以期对医务工作人员在急诊服务中有所帮助。

一、心脑血管疾病急诊服务流程1、患者来诊心脑血管疾病是急诊科常见病种之一,常见急性心肌梗塞、脑梗塞、脑出血等疾病。

当这些患者来院就诊时,急诊科医护人员要迅速处理患者的急救和预检查工作,协助患者进行相应检查,如心电图、CT、MRI等,以尽快明确患者的病情并开始相应的治疗。

2、初步护理一旦明确患者患有心脑血管急症,急诊科医护人员需立即对患者进行一系列的初步护理措施,如氧气吸入、静脉注射等,并安排合适的住院科室进行治疗。

3、治疗过程针对心脑血管急症患者,医护人员需掌握常见的急救技能和操作流程,包括静脉输液、氧气吸入、溶栓治疗等,有效地协助医生进行治疗。

4、疾病预防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对心脑血管疾病进行预防指导,包括生活方式改变、合理的饮食和运动等,帮助患者减少发病风险。

二、呼吸系统疾病急诊服务流程1、患者来诊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急性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等,患者来诊时常伴有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症状。

医护人员要及时接诊患者,并根据患者的症状安排相应的检查和治疗。

2、初步护理呼吸系统急症患者首先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初步护理措施,如吸氧、给予支气管舒张剂等,以改善患者的呼吸情况。

3、治疗过程医护人员需掌握呼吸系统急症患者的各项治疗技能,包括气管插管、呼吸机操作等,协助医生进行治疗,并随时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

4、疾病预防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宣教,让患者了解预防呼吸系统疾病的方法,避免病情恶化。

三、消化系统疾病急诊服务流程1、患者来诊消化系统急症患者常见急性胃肠炎、消化道出血、急性胰腺炎等,患者来院时常伴有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

急诊科常见的20种疾病

急诊科常见的20种疾病

急诊科常见的20种疾病1、外伤性疾病:外伤性疾病是指人体表面受到攻击,造成组织损伤和功能失调的疾病。

常见的外伤性疾病包括:撞击、割伤、刺伤、烫伤、腐蚀性中毒、毒蛇咬伤、热源创伤、蚊虫叮咬以及枪支伤等。

2、感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是指由病原体(病毒、细菌等)侵入人体造成的疾病。

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有肺炎、流行性感冒、胃肠炎、麻疹、登革热、疟疾、恶性肿瘤等。

3、精神性疾病:精神性疾病也被称为精神疾患,是指由精神因素(如心理创伤、压力等)所引起精神状况异常,而导致心理障碍形成的疾病。

常见的精神性疾病有抑郁症、强迫症、焦虑症等。

4、消化性疾病:消化性疾病是指涉及消化道系统(如胃肠、肝脏等)的疾病。

常见的消化性疾病有消化性溃疡、胃病、胆结石、消化性溃疡性结肠炎、痢疾、肝炎、肠炎等。

5、神经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是指损坏了人体神经系统,可能导致脑组织、脊髓组织、与其相关的神经细胞上功能受损和结构性变化的疾病。

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有帕金森病、癫痫、瘫痪症、急性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等。

6、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指受损伤的呼吸系统所引起的疾病。

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有肺炎、哮喘、肺结核、支气管炎、肺炎症、支气管扩张、呼吸衰竭等。

7、血液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是指血液系统出现异常所导致的疾病。

常见的血液系统疾病有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单纯性白血病、血友病、急性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8、放射性疾病:放射性疾病是指在放射性污染的情况下,由放射性元素侵入人体而引起的疾病。

常见的放射性疾病有放射性烧伤、慢性放射病、放射性性性质肿瘤、原发性肿瘤及其他放射性疾病等。

9、内分泌疾病:内分泌疾病是指内分泌系统发生异常,从而影响人体尤其是新陈代谢系统中正常功能而引发的疾病。

常见的内分泌疾病有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糖尿病、甲状腺机能减退症、亚急性甲状腺炎等。

10、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是指心血管系统(即心肺循环系统)出现异常,从而影响心血管系统功能而产生疾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降钙素原(PCT)急诊临床应用的专家共识感染性疾病是急诊科常见的疾病之一,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是脓毒症最根本的病理生理学改变。

由于全身炎症反应的复杂性,至今尚无理想的诊断、分层、预后工具和效果显著的治疗方案。

已有不少研究证实,脓毒症早期的病理生理改变是功能性的、可逆的。

因此,早期准确地诊断脓毒症并监测是改善预后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与感染和脓毒症的相关性很好,经过近20年的研究和实践,已经被推荐用于细菌感染性脓毒症的诊断、分层、治疗监测和预后评估。

1 PCT简介1.1 PCT主要的生物学效应PCT的生物学效应目前尚无明确的结论,主要的生物学效应有:次级炎症因子的作用、趋化因子的作用、抗炎和保护作用。

1.2 PCT的检测方法和稳定性目前PCT可通过半定量和定量方法检测。

半定量方法有胶体金标志检验,定量方法包括放射免疫分析法、免疫荧光法、双抗夹心免疫化学发光法、酶免法等。

PCT在血样中非常稳定,采血后在室温下放置24h,PCT质量浓度仅下降12%左右,如果在4℃保存仅下降6%。

冰冻、抗凝剂、血清或者血浆、动脉血或者静脉血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均微乎其微。

如果需要长时问存放后检测,则需要低温或者冰冻保存血样。

1.3 PCT的正常值及参考范围健康人的血浆PCT质量浓度低于0.05ng/ml。

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以及不足10%的健康人血浆PCT质量浓度高于0.05ng/ml,最高可达0.1ng/ml,但一般不超过0.3ng/ml。

脓毒症患者PCT的诊断界值为超过0.5ng/ml,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PCT质量浓度波动在5~500ng/ml之间。

极少数严重感染患者血浆PCT水平超过1000ng/ml。

PCT质量浓度的临床意义和处置建议见表1。

2 PCT水平监测在急诊常见感染性疾病的临床应用建议2.1 细菌感染2.1.1 呼吸系统感染引起肺炎的病原微生物种类较多,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和不典型病原体。

因此PCT水平在肺炎患者中呈现多样性,主要与病原体的类型、肺炎的严重程度以及全身炎症反应的严重程度有关。

细菌性肺炎患者的PCT水平高于病毒、不典型病原体(军团菌除外)和结核菌导致的肺炎。

但不是所有的细菌性肺炎患者PCT水平都增高,约50%的细菌性肺炎患者PCT<0.5ng/ml。

28%的细菌性肺炎患者PCT<0.1ng/ml,因此PCT 正常或轻度增高不能排除细菌性肺炎。

PCT水平与肺炎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低水平PCT(<0.1ng/m1)提示可能是肺炎较轻、预后较好,或是病毒性肺炎、非典型病原体导致的肺炎,是不使用或停用抗生素的参考指标。

监测PCT的变化趋势可以作为抗生素治疗效果的评估手段,PCT持续升高或者不降是治疗无效的表现。

2.1.2 细菌性心内膜炎细菌性心内膜炎初期症状没有特异性,但是PCT水平可能增高。

对于存在相关危险因素(如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后、免疫力低下、静脉吸毒等)并出现非特异性感染症状的患者,如果PCT水平增高,需要考虑细菌性心内膜炎的可能。

如果超声心动图(包括经食道超声TEE)结果正常,应在短期内复查PCT。

PCT 诊断心内膜炎的最适临界值为 2 -3 ng/ml ,而排除界值为0.1-0.25ng/ml。

2.1.3 急性细菌性脑膜炎细菌性脑膜炎的PCT通常高于0.5ng/ml。

病毒性脑膜炎和局灶性感染PCT 一般不升高。

如果以PCT>5ng/ml作为诊断界值,诊断细菌性脑膜炎的敏感度为94%,特异性为100%。

如果临床疑似脑膜炎并且PCT水平增高,建议开始抗生素治疗。

如果PCT 阴性,而其他的证据支持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断,也应开始抗生素治疗。

如果连续监测PCT持续阴性,并且其他支持细菌性脑膜炎的证据不足,可考虑停用抗生素。

2.1.4 细菌性腹膜炎研究发现细菌性腹膜炎的血浆PCT水平显著增高,局限性腹膜炎(阑尾炎、胆囊炎等)的血浆PCT水平仅中度增高或不增高。

肝硬化腹水不合并感染的患者PCT水平正常,合并感染后血浆和腹水PCT水平都明显增高。

2.2 病毒感染病毒性疾病时PCT不增高或仅轻度增高,一般不会超过1-2ng/ml。

PCT鉴别病毒性疾病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均高于传统标记物(如c反应蛋白、白细胞,红细胞沉降率等)。

近期的一项研究比较了多种生物标记物对于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的鉴别能力,包括PCT、IL-1B、IL-6、IL-8、IL-10、IL-12、TNF-α、IFN-γ、sCD14等,结果发现PCT对于细菌感染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最佳,诊断细菌感染的ROC 曲线下面积达0.952,此研究中细菌感染的PCT中位数为1.84ng/ml,而病毒感染的PCT中位数为0.05ng/ml。

建议对患者检测PCT来协助判断病原体是细菌性抑或病毒感染,从而使初始的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2.3 真菌感染PCT的质量浓度依真菌感染的类型而异:侵袭性真菌感染时PCT可以增高,局灶性真菌感染PCT很少增高,尤其免疫抑制及中性粒细胞减少合并真菌感染时患者的PCT不升高。

因此PCT对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有限。

已经确诊的真菌感染患者,PCT的变化趋势可以作为治疗监测的指标。

长时间抗生素治疗后PCT不能回复到正常范围的感染患者需要考虑合并真菌感染的可能。

3 PCT水平监测在脓毒症中的应用3.1 用于脓毒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脓毒症患者的PCT水平明显高于非脓毒症患者,细菌性脓毒症患者的PCT 水平显著高于非细菌性脓毒症。

且PCT升高对细菌感染导致的脓毒症特异性很高,因此可作为诊断脓毒症和鉴别严重细菌感染的生物标记物。

如果怀疑脓毒症,建议立刻检查PCT。

目前PCT诊断脓毒症的临界值水平为>0.5ng/ml。

PCT<0.05ng/ml的患者患高风险细菌性感染的可能性非常小,也几乎不会发生血流感染。

极少数病例因脓毒症起病太快而未达到可检测PCT的时间窗(一般为起病3-6h),因此对于有急性症状而PCT水平不高的患者,建议6-12h后复查PCT。

3.2 PCT与血培养阳性率的关系血培养阳性患者的PCT水平较阴性患者高。

PCT>0.1ng/ml 对于入院第1天血培养阳性的预测敏感度100%,特异性80%。

PCT在0.1-0.5ng/ml时排除血流感染的阴性预测值在87%-99%。

PCT水平高的患者血培养更易获得病原学结果。

有研究证实,社区获得性肺炎的(CAP)患者中,当PCT>0.25ng/ml,血培养阳性的可能性更大。

3.3 评估脓毒症严重程度和病情进展情况PCT在SIRS、脓毒症、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的质量浓度依次增高,并且具有统计学差异,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PCT质量浓度从0.5ng/ml上升超过2ng/ml时,严重细菌感染或脓毒症的发生率增高。

但是存在严重肝。

肾功能障碍或手术/外伤后的最初几天,PCT在0.5-2ng/ml可视为正常范围。

PCT水平超过2ng/ml甚至大于10ng/ml时,脓毒症、严重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的可能性非常大(超过90%)。

高水平的PCT表明全身炎症反应非常严重,死亡风险很高,应立即开始抗生素及其他针对性治疗。

因为PCT与脓毒症的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所以动态监测PCT水平的变化趋势可以判断病情进展情况。

PCT持续升高提示感染加重或治疗失败,PCT降低可以视为感染好转和治疗成功。

建议对下列患者监测PCT趋势以评估抗生素治疗以及并发细菌感染的情况:(1)监测和评估抗生素治疗效果①所有接受抗生素治疗的患者;②需要暂停或者终止抗生素治疗的患者(建议每天检测);③需要治疗或监测感染灶的患者(监控治疗成败和是否合并感染,例如软组织伤、腹膜炎、肺炎等)。

(2)监测并发细菌感染的情况①脓毒症或严重感染风险较高的患者(例如,制动、免疫功能缺陷、外伤、手术等)(建议每天检测);②长期机械通气患者(具有肺炎和其他院内感染风险);③置入任何类型的静脉或动脉导管(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风险);④免疫抑制的患者(肿瘤、器官移植、化疗、中性粒细胞减少);⑤手术或创伤后的患者,如果有任何增加感染风险或怀疑脓毒症的情况;⑥有二重感染风险的患者(烧伤、病毒感染);⑦有非特异性诊断或诊断不明的患者。

3.4 脓毒症预后判断治疗后PCT水平迅速下降通常提示预后良好,而PCT维持原水平或升高则提示预后不良。

初始PCT水平绝对值的预后意义有限,即使初始的PCT水平非常高,经过正确的治疗后PCT迅速下降,预后也较好。

因而PCT的变化趋势对于预后的判断更为重要。

3.5 指导抗生素的使用和监测治疗效果不同的研究证实,PCT结合临床信息能够进一步明确抗生素治疗的必要性和优化抗生素疗程。

通过每日监测PCT作为使用抗生素的指征可使抗生素治疗的疗程缩短,从而减少了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使耐药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

①作为开始抗生素治疗的指征:PCT<0.1ng/ml不建议使用抗生素(取决于临床的实际情况,甚至可低于0.25ng/ml);PCT>0.5ng/ml提示存在严重细菌感染或脓毒症,排除其他导致PCT 增高的原因,则需要开始抗生素治疗;在急诊,PCT>0.25ng/ml也可能意味着感染,如果有其他支持感染的证据则可以开始抗生素治疗。

②作为抗生素疗效判断的标准:如果PCT在治疗开始的72 h内每天较前一天下降30%以上,认为治疗有效,可继续使用原抗生素方案;如果治疗最初几天内PCT水平不降,提示该治疗方案效果不佳,应结合临床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③根据PCT水平确定抗生素疗程:一个抗生素治疗方案持续1周左右就应该考虑其有效性,延长疗程应慎重权衡。

对某些疾病(如肺炎、尿路感染)或成功去除感染灶后(感染导管拔除)的患者,经3~5 d的抗生素治疗后应用PCT进行评估。

如果PCT水平较初始值下降90%以上,建议停止抗生素治疗。

4 影响PCT水平的非感染性疾病除了细菌感染之外,还有很多疾病会导致PCT水平增高,见表2。

4.1 外科手术和创伤外科手术和创伤后PCT可升高,一般在术后第1、2天达峰值,峰值可达2ng/ml。

高水平PCT持续时间较短。

小型于术和轻微创伤的PCT质量浓度一般低于0.5ng/ml。

术后或创伤后PCT增高也可能是并发感染或脓毒症所致,连续检测PCT的变化趋势更能与脓毒症进行鉴别。

术后PCT>5ng/ml是出现并发症的预测因素。

4.2 器官移植器官移植后的急性排异反应与感染的临床表现类似,研究发现急性排异反应时CRP和白细胞计数增高,而PCT水平正常。

使用免疫抑制剂不会明显抑制PCT 的产生。

①肝脏移植:肝移植后几乎总是有PCT增高,由于术后合并感染和脓毒症会导致病死率显著增高,所以建议术后第1天就开始监测PCT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