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总结(最新版)

合集下载

学习医学心理学的心得体会范文(二篇)

学习医学心理学的心得体会范文(二篇)

学习医学心理学的心得体会范文医学心理学是研究人在医疗和健康管理过程中心理活动的学科,它有助于医学专业人员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提高医疗质量。

在学习医学心理学课程的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知识和体会,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医学心理学的学习让我深入了解了患者的心理需求。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往往关注患者的生理病情,但忽视了他们的心理状态。

通过学习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我明白了患者在面临疾病的时候会产生焦虑、恐惧、抑郁等负面情绪,同时也会对治疗和康复产生影响。

因此,在对待患者时,我们需要更加关注他们的心理需求,积极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理态度,提高治疗效果。

其次,医学心理学的学习让我认识到心理因素对疾病预防和治疗的重要性。

在课堂上,我们学习了心理治疗的方法和效果,了解了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心理因素不仅可以导致疾病的发生,也可以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进程。

因此,在医疗过程中,我们不能仅仅关注病理学和生理学特征,还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帮助患者从心理上克服困难,提高治疗效果。

再次,医学心理学的学习对我的职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作为一名医学专业人员,学习医学心理学可以为我提供更全面的医疗服务。

通过学习心理学的知识和技巧,我可以更好地与患者沟通、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增强患者的信任感和合作意愿。

同时,心理学的学习也为我提供了更广泛的职业发展机会,比如可以积极参与医疗团队的心理咨询工作,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医疗服务。

最后,学习医学心理学让我认识到自身的心理健康也是十分重要的。

在学习过程中,我不仅了解了患者的心理需求,也意识到自身的心理状态对工作和生活有着重要影响。

医生作为一个医学团队的核心成员,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因此,我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也注重自身的心理健康。

通过学习心理自助的方法和技巧,我能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医学心理学心得体会范文

医学心理学心得体会范文

医学心理学心得体会范文医学心理学是一门综合了医学和心理学的学科,通过了解人体生理和心理的关系,研究人类的心理健康问题,从而为医学提供心理支持和干预。

在我学习医学心理学的过程中,我有了一些深刻的体会和收获。

下面我将分享给大家。

首先,医学心理学告诉我人体的健康不仅仅取决于身体的健康,心理的健康同样重要。

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身体的健康是最重要的目标,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心理健康对治疗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以促进身体的康复和治愈。

因此,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和应用对于整个医学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医学心理学告诉我每个人都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可能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和困难,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我们的心理健康。

对于医生来说,了解和判断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积极干预和支持患者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普通人来说,了解自己的心理问题,并及时寻求帮助也是非常重要的。

再次,医学心理学教会我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关系。

在医学工作中,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沟通和关系非常重要。

良好的沟通和关系可以促进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信任和理解,从而更好地提供医学服务。

医学心理学教会我如何有效地倾听和表达,如何理解和体验他人的感受,这对于我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非常有帮助。

最后,医学心理学教会我如何应对挫折和压力。

在医学工作中,我们可能会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而有效地应对和调节这些压力是非常重要的。

医学心理学教会我如何管理我的情绪,如何应对困境和挑战,如何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这些技巧对于我个人的生活和工作都非常有帮助。

总之,医学心理学给我提供了很多有益的知识和技能,对我的学习和生活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不断运用医学心理学的知识和技能,为他人的健康和幸福做出贡献。

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人了解和重视心理健康,关注和支持医学心理学的发展。

只有关注心理健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整体健康的目标。

医学心理学重点总结

医学心理学重点总结

医学心理学重点总结医学心理学是研究身体疾病与心理因素相互作用的学科,它与临床医学、心理学密切相关。

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身体疾病的心理危险因素、心理干预措施、心理社会因素对疾病的影响等。

在临床实践中,医学心理学的应用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治疗效果。

以下是医学心理学的重点总结:1.心理危险因素心理危险因素是指那些可能导致身体疾病发生、发展或者复发的心理因素。

其中,疾病的发生与负性情绪如焦虑、抑郁、愤怒等密切相关;疾病的发展与应对能力、社会支持等因素有关。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了解其心理危险因素,从而制定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

2.心理干预措施心理干预是指通过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手段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其身体健康水平。

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疗法、家庭治疗等。

药物治疗包括抗抑郁药、抗焦虑药等。

在选择心理干预措施时,医生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3.心理社会因素心理社会因素是指那些与患者的社会环境、家庭、工作、人际关系等密切相关的因素。

这些因素对患者的身心健康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工作压力、家庭矛盾等都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情绪问题,进而影响身体健康。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对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进行评估,从而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4.疾病的心理影响身体疾病不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还可能对患者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例如,癌症、糖尿病等严重疾病会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进而影响其身体健康。

因此,在治疗身体疾病的同时,医生还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

医学心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了解其心理危险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2024年学习医学心理学的心得体会模版(2篇)

2024年学习医学心理学的心得体会模版(2篇)

2024年学习医学心理学的心得体会模版这个学期学习了医学心理学这门课,老师讲了很多东西,这门课其实讲的东西也很多,但是课时所限只能初略讲一讲,我也浏览了一下网上的课件,稍微讲讲我对这门课的心得。

先是常规的,关于医学心理学包含的部分等。

第一是基础知识部分。

其中普通心理学知识是学习任何一门应用心理学包括医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

与医学有关的理论也很多,但行为理论、精神分析理论、心理生物理论、认知理论等能较全面解释医学中的问题。

第二是临床基础部分。

指发病、诊断、治疗中的医学心理学知识和技术,主要有心理应激、心理评估和心理干预等章节。

这部分是对心身相关知识和理论在疾病发生发展、诊断、治疗中的作用做纵向的描述。

是医学心理学在临床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部分。

第三是临床应用部分。

指医学心理学知识和技术直接应用于临床的实施。

包括心身疾病、病人心理、医患关系、睡眠和疼痛心理,以及专业的心理咨询等章节内容。

那我们先说说为什么要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疾病增多。

如神经病。

心身疾病多了。

医学样式的形成要求要懂得医学心理学。

心理学为医学作出了贡献:心理咨询门诊的诞生为心理疾病患者提供了场所。

心理测验已被越来越多的医院所应用。

心理治疗—临床医生认识。

心理生常识的宣传,对预防心理疾病起到了积极作用。

当生活中过久过强的应激事件发生时。

为什么有人患冠心病,有人患消化性溃疡,有人患支气管哮喘等,研究表面就是每个人的个性不同造成的,同时它也影响着疾病的康复。

为什么要学习心理学之后,再讲讲基础心理学的部分,他几乎包括了基础心理学的全部内容,比如认知的形成啊,怎么会形成记忆啊,注意,思维,感知啦,兴趣还有我们一直看重的气质啦。

甚至是马斯洛的精神需求理论。

在没有学习这门课之前我一直觉得马斯洛先生的这套理论很神秘,学后也觉得很有意思。

然后是临床基础部分,我觉得这对于一个医学生来说是很有价值的一部分,而且这也是专业医学心理学生的基础部分。

最后是临川应用部分。

2024年医学心理学心得体会范例(2篇)

2024年医学心理学心得体会范例(2篇)

2024年医学心理学心得体会范例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医学和心理学交叉领域的学科,通过探讨人体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患者的心理问题,在临床实践中提供更全面的医疗服务。

在学习和研究医学心理学的过程中,我获得了许多宝贵的体会和心得。

首先,医学心理学的学习使我深刻认识到心理健康对整体健康的重要性。

过去,人们更多关注身体健康,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相对较少。

然而,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许多患者的身体问题与心理问题密切相关,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学习医学心理学使我认识到,正确认识、预防和治疗心理问题对于维护整体健康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医学心理学的学习提高了我的沟通和倾听能力。

作为医务人员,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学习医学心理学,我了解到不同的患者可能有不同的心理需求和反应,需要我们善于细心倾听和理解。

在与患者交流中,我学会了关注非言语语言,如身体语言和情绪表达,这有助于我更好地理解患者的内心需求,并能够提供更有效的支持和帮助。

第三,医学心理学的学习让我认识到心理治疗对于改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在过去,心理治疗被认为是心理疾病患者的选择,而对于一般的身体疾病患者,心理治疗并没有被充分重视。

然而,通过学习医学心理学,我了解到许多身体疾病的患者常常伴随着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

心理治疗能够帮助患者通过改变不良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减轻病情和提高生活质量。

因此,医务人员应该积极推广心理治疗,将其作为整体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医学心理学的学习提高了我对于心理卫生工作的重视。

通过学习医学心理学,我了解到心理卫生工作在社会健康中的重要性。

心理卫生不仅仅是心理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更重要的是心理健康的促进和保护。

在医学心理学的框架下,我理解到心理健康问题的庞大影响范围,不仅局限于个人层面,还涉及到家庭、社区和整个社会。

作为医务人员,我们应该重视心理卫生工作,通过心理教育、心理援助等手段,提升整体社会的心理健康水平。

医学心理学个人工作总结

医学心理学个人工作总结

医学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因素与健康和疾病之间关系的学科,它在医疗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作为一名医学心理学专业人员,参与了多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此,我对过去一年的工作进行总结,以期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借鉴和改进的方向。

首先,我参与了临床心理评估和干预工作。

在这方面的实践中,我运用心理学知识和技巧,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识别其心理问题和心理需求。

针对评估结果,我与患者和家属共同制定个体化的心理干预计划,通过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等方式,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提高心理素质,从而促进疾病康复。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医学心理学在临床疾病治疗中的重要性,也感受到心理干预对患者康复的积极影响。

其次,我参与了医学心理咨询工作。

在这方面的实践中,我接待了大量前来咨询的患者和家属,他们面临着各种心理问题和困惑。

我耐心倾听他们的诉求,运用心理学知识和技巧,帮助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提供心理支持。

同时,我还积极参与医学心理门诊,为患者提供专业的心理治疗服务。

通过这些工作,我不仅帮助患者解决了心理问题,还提高了自己的心理咨询和治疗能力。

此外,我还参与了医学心理科研工作。

在这方面的实践中,我参与了一项关于心理干预对慢性疾病患者康复影响的研究。

我负责收集和整理数据,分析患者心理状况与康复进程之间的关系。

通过这项研究,我们发现心理干预对慢性疾病患者的康复具有显著效果,为指导临床实践提供了依据。

同时,我也参与了医学心理学教材的编写工作,为提高医学心理学教育质量做出了贡献。

在医学心理学工作中,我还注重自我提升和团队建设。

我积极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和培训,了解国内外医学心理学发展动态,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同时,我注重与同事的沟通交流,分享经验和心得,共同提高医学心理学团队的整体实力。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认识到医学心理学在医疗服务中的重要作用。

作为一名医学心理学专业人员,我将继续努力,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学心理服务。

医学心理学总结(最新版)

医学心理学总结(最新版)

医学心理学医学模式:对疾病和健康总的特点和本质概括,反映了一定时期医学研究对象的对象、方法和范围。

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一元论、朴素唯物论、政理论)生物医学模式(二元论、药物、手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现代医学模式:心身统一,恩格尔1977)研究心理咨询、心理诊断:临床心理学。

研究脑和行为关系:神经心理学。

促进心身疾病康复和预防:健康心理学医学心理学理论:行为学习理论(华生):华生思想理论基础: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心理动力理论(精神分析心理学):佛洛依德精神分析学派将人心理活动(心理结构)分为:意识、前意识、潜意识。

人格结构:本我(遵循快乐原则)、自我(遵循现实原则)、超我(遵循理想原则(至善、道德原则))心理生理理论人本主义理论:马斯洛、罗杰斯。

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认为人的本性和价值实在自然界演化过程中形成。

主要观点:性善论、自我实现论、教育论、患者中心论。

科学心理学诞生:1879 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心理学基础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注意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受性变化规律:适应(明适应、暗适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感觉对比;感觉的相互作用(音乐镇痛);联觉(暖色、冷色);补偿(失明——触觉敏感)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比感觉更有概括性)知觉基本特征: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恒常性分类: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错觉(特定条件下对事物必然产生的固有倾向歪曲认识)、痛知觉。

记忆:瞬时记忆(感觉记忆):保持时间:图像1秒,听觉不超过4秒;记忆容量:9个字母;编码形式:感觉后象。

短时记忆:保持时间:20秒,不超过1分钟;记忆容量:(7+-2个组块)。

编码形式:语音、表象、意义编码。

长时记忆(永久性记忆):保持时间:永久;记忆容量:可以无限;编码形式:意义编码为主,含语义、表象。

学习医学心理学的心得体会范文5篇

学习医学心理学的心得体会范文5篇

学习医学心理学的心得体会范文5篇篇一:学习医学心理学,让我对心理结构及其机理有了深入的了解。

这门学科是学习心理机制及心理病理的根本,熟悉心理疾病的发病机制,为诊治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这门课程使我明白,心理疾病的发生不仅仅受身体状况和应激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到生理、心理和社会环境发展过程中整体变化的影响。

此外,我也从学习内容中知道,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也是治疗心理疾病的重要手段,它们可以帮助患者改善个人的情绪和行为,调整自尊心,促进职业发展,消除精神阴影,改善家庭环境等方面。

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技巧不容忽视。

篇二:学习医学心理学,让我对心理疾病的发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我们知道通过研究医学心理学,可以看到病因、病理和治疗等核心问题。

该学科涵盖了从细胞水平到整体概念,从心理病理特征到心理疾病的治疗等方面的知识,并提供了一个深入的认识,使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的行为关系以及其情绪变化。

这些知识对于护理人员,以及心理咨询者和治疗者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他们有能力帮助人们充分了解心理机制,从而增强治疗效果,改善和总结心理病发病原因。

篇三:学习医学心理学,让我更好地理解人类心理状态及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心理学不是单纯的一种学习心理机制而是一门研究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学科。

从这本课本中,我收获许多,了解了认知、情感和行为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关联,以及如何改善和抑制心理症状。

此外,本课程还重点介绍了心理福利理论、心理咨询策略和心理治疗等重要概念,让我有机会学习到更加细节的心理病理学知识,加深了我们对心理病发病机制研究的认识。

篇四:学习医学心理学,让我了解了心理问题的诊断、治疗及其应用,学会了一些基本的心理疾病治疗原则,如诊断评估、心理测量、心理学认知、精神训练等,这些知识对积极地参与心理治疗,有着莫大的帮助。

本课程最鲜明的特点是注重实践和实践,做到心理知识的贯彻落实,并有计划性地完成各项任务。

课程丰富多样,涵盖了精神分析、催眠治疗、行为矫正等各种理论,全面介绍了各个领域的心理治疗方法、技巧及其应用,使我更加熟悉心理治疗的理论,加深了对心理治疗的认识,为做好心理治疗工作奠定了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心理学医学模式:对疾病和健康总的特点和本质概括,反映了一定时期医学研究对象的对象、方法和范围。

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一元论、朴素唯物论、政理论)生物医学模式(二元论、药物、手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现代医学模式:心身统一,恩格尔1977)研究心理咨询、心理诊断:临床心理学。

研究脑和行为关系:神经心理学。

促进心身疾病康复和预防:健康心理学医学心理学理论:行为学习理论(华生):华生思想理论基础: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心理动力理论(精神分析心理学):佛洛依德精神分析学派将人心理活动(心理结构)分为:意识、前意识、潜意识。

人格结构:本我(遵循快乐原则)、自我(遵循现实原则)、超我(遵循理想原则(至善、道德原则))心理生理理论人本主义理论:马斯洛、罗杰斯。

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认为人的本性和价值实在自然界演化过程中形成。

主要观点:性善论、自我实现论、教育论、患者中心论。

科学心理学诞生:1879 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心理学基础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注意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受性变化规律:适应(明适应、暗适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感觉对比;感觉的相互作用(音乐镇痛);联觉(暖色、冷色);补偿(失明——触觉敏感)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比感觉更有概括性)知觉基本特征: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恒常性分类: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错觉(特定条件下对事物必然产生的固有倾向歪曲认识)、痛知觉。

记忆:瞬时记忆(感觉记忆):保持时间:图像1秒,听觉不超过4秒;记忆容量:9个字母;编码形式:感觉后象。

短时记忆:保持时间:20秒,不超过1分钟;记忆容量:(7+-2个组块)。

编码形式:语音、表象、意义编码。

长时记忆(永久性记忆):保持时间:永久;记忆容量:可以无限;编码形式:意义编码为主,含语义、表象。

记忆过程:识记(以往最快在第一天)、保持、回忆、再认。

保持曲线:遗忘发展规律:从时间上看先快后慢,从数量上看先多后少。

(德.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思维:求同(聚合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一题多解,一事多写。

想象:表象:当事物不在眼前时,人们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想象:以表象为基础发展新的形象。

注意: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或集中。

(指向性、集中性)注意品质: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情感过程:情感通过情绪表达,情绪总是体现着复杂情感。

情感对于情绪来说有稳定而深刻地特点。

爱国心:集体感个性(人格):一个人整体行李面貌,是个体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个性倾向性:人进行活动的基础动力,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

个性心理特征:一个人身上正常的、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

需要和动机:动机以需要为基础,需要+诱因=动机。

需要:行为的根本动因;动机:行为的直接动因。

动机冲突:双趋型冲突(都想要,只能选一);双避型冲突(都不想要,必须选一);避趋型冲突(又爱又恨);多重趋避型冲突(多个时间,都各有利弊)能力:与活动效率直接相关的心理品质。

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气质: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心理特征。

气质稳定性: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和气质表性格:个人在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性格是人格的核心。

在先天气质基础上后天塑造。

心理应激适应综合征:每一种疾病或有害刺激都有相同的、特征性的和涉及全身的生理生化反应。

警戒、阻抗、衰竭。

应激的心理反应核心影响因素:认知因素。

生活事件属于社会性应激源。

心身疾病心身疾病(心理生理疾患):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的躯体器质性疾病。

特点:(1)与心理社会应激和情绪反应有关 (2)以躯体症状为主 (3)通常发生在自主神经所支配的组织或器官(4)区别于神经症和精神病。

(5)大多数病人不了解心理社会因素在自身发病中的作用。

致病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心理因素(通过情绪为中介实现,人格特征、行为类型)、生理因素。

诊断原则:心身疾病诊断要考察躯体、心理、社会三个方便。

治疗原则:心身同治。

药物缓解症状、自我心理调节、矫正不良习惯、心理护理(无不间断发泄)临床典型心身疾病:消化性溃疡:溃疡性人格最重要特征:易焦虑。

长期心理紧张、不良情绪反应(焦虑)、不良个性(被动、顺从、依赖性强、过分关注自己等);重大生活事件。

原发性高血压:心理因素:A型行为(争强好胜、雄心勃勃、急躁易怒、敌对倾向);社会因素:人口、环境。

冠心病: A型行为与冠心病高相关。

支气管哮喘:过度依赖、敏感、被动型人格特征偏头痛:内向、倔强、敏感、易怒的性格。

恶性肿瘤:C型行为(内向、情绪不稳定、过度合作、服从、克制、无攻击性、谨慎、孤独、抑郁)睡眠障碍问题:入睡困难:遇到重大生活事件的人或神经症患者睡眠困难:有紧张个性特征的人或神经衰弱患者早醒型:抑郁质患者心理障碍心理障碍:异常心理、异常情绪、异常行为统称。

特征:个体无法有效适应日常生活要求。

心理障碍理论模型:医学模型:归因于躯体或生物因素心理动力学模型:归因于心理动力因素,认为被压抑在潜意识中的心理冲突是心理障碍的动力性原因。

行为模型:归因于社会环境。

所有行为是经后天学习获得的。

治疗目的:帮助人们改变或消除不需要的行为。

社会文化模型:归因于社会文化差异。

心理障碍分类(知情意行):认知过程障碍、情感过程障碍(心境障碍)、意志障碍、行为障碍神经症:病人察觉到持久的心理冲突并因之而感到痛苦并妨碍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

临床特征:焦虑情绪(主观体验)、防御性行为、人际关系失调、躯体不适感。

类型:焦虑性神经症(焦虑症)、抑郁性神经症(神经性抑郁)、强迫性神经症(强迫症)恐怖性神经症(恐怖症):伴自主神经症状。

神经衰弱(精神易疲劳、心情紧张、烦恼、易激惹,伴肌紧张性疼痛和睡眠障碍)癔症(歇斯底里):心理障碍变换成了身体障碍(如不想参军——突然瘫痪)心理障碍大多为幼年压抑的潜意识冲突而引起——精神分析学派。

(精神分析治疗常用:自由联想方法。

)心理障碍患者躯体症状产生是是由于心理必须通过生理的中介才能产生——坎农心理评估依据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对个人的心理品质及水平做出鉴定。

心理品质:心理过程、人格特征。

一种毅力测量的工具称为:心理测验。

一个测验所测得分数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反映了测验的可靠程度——信度(一个测验工具中对于对象可测量到程度)测验的准确性或真实性成功度,代表心理测验结果是否能反应索要测量心里特质或功能——效度世界上第一套智力测验量表——比奈-西蒙智力量表。

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特曼智商公式:IQ=MA/CA*100)智商是智龄(智力测验得分)与实龄(实际年龄)比值——比率智商。

洛夏测验:投射法。

IQ高于平常指其分数为:100-109 IQ=15(X-M)/S+100称为离差智商。

用16中人格因素测验量表(16PF)测验某人人格特征依据:卡特尔人格理论。

受试者根据自己理解和感受对意义不明图像、墨迹作出回答,借以诱导出受试者经验、情绪、内心冲突—投射测验心理测验工作遵守原则:客观、保密、标准化。

心理评估方法:调查法、实验法、会谈法、心理测验法心理治疗与临床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精神疗法)行为疗法:系统脱敏法(交互抑制法、缓慢暴露疗法):学习放松训练、设计等级脱敏表、系统脱敏训练(恐怖、焦虑症)厌恶疗法(厌恶制约法、惩罚法):戒烟酒、药瘾、性变态、强迫症、恐怖症条件操作法(奖励法、正强化法、代币法)自我调整法:模仿法(示范法)人本主义疗法:倾听,不做任何指令性知道。

认知疗法(理论基础:人的情感和行为主要由其认知过程决定)情绪ABC理论:基本观点:一切错误的思维方式或不合理信念是情绪和行为问题或心理障碍产生的根本原因。

A诱发事件;B个人信念;C情绪和行为结果。

A不是导致C出现的原因,B对A的理解和解释才是C产生的根本原因。

因此解决心理障碍、情绪、行为问题焦点是“非理性信念”,即错误的思维方式。

治疗目的:以理性观念取代非理性观念(改变求助者不合理信念)。

治疗方式:主动指导性教育。

临床心理咨询机理:宣泄、领悟、强化自我控制、增强自信心。

咨询关系中因素:共情;积极关注;尊重和温情;真诚坦率。

Eg.心理咨询离不离婚:中立原则心理健康标准:智力正常;正确评价自己;积极和谐人际关系;能面对现实、把握现实;健全情感生活;优良意志品质;健全人格;心理行为符合年龄与性别特征。

病人心理与医患关系最好的医患关系模式: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在医患交往的非技术因素中,医患间沟通很重要。

学习:通过练习而促使自己行为发生相对持久变化的过程。

术前病人心理反应主要是焦虑病人角色适应不良类型:角色行为阙如:未进入角色,未意识到或不愿承认。

角色冲突:病人角色与其病前的其他社会角色发生心理冲突。

角色行为减退:进入病人角色后,各种原因导致个体由病人回到原来社会角色中。

角色行为强化:康复后不能转化为正常社会角色。

角色行为异常:病人无法承受患病压力,对病人角色厌倦、绝望导致行为异常(自杀)医患关系:主动-被动型:特殊病人如意识严重障碍等指导-合作型:急性病人,如阑尾炎术后共同参与型:慢性疾病并有一定文化水平病人。

如糖尿病、溃疡、神经症、心理治疗。

Eg.刚入学的小学生看到别的孩子打扫卫生得到老师的表扬,也主动打打扫卫生,在受到老师的表扬后,他经常自动打扫卫生。

其行为过程结果最全面合理的理论解释:社会学习和操作性条件反射 (行为主义学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