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语文干货大全
高三语文教辅高考知识点

高三语文教辅高考知识点高三语文教辅内容:一、古代文化知识点1. 古代文学:孔子学说、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等。
2. 古代戏剧:元杂剧、京剧等。
3. 古代散文:《封神演义》、《醒世恒言》等。
二、现代文学知识点1. 《红楼梦》:人物与故事梗概、意象与象征、唯美叙事风格。
2. 《老人与海》:主题与意境、象征与寓意、海洋意象的运用。
3. 《骆驼祥子》:社会背景与人物形象、乡土与现代文化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三、修辞与写作技巧知识点1. 比喻与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增加作品的形象感召力。
2. 对偶与对仗:诗歌写作技巧,加强诗意与韵律。
3. 排比与倒装:散文写作技巧,增强表达的逻辑性和语感。
四、阅读与解析知识点1. 阅读理解:文学作品中的隐喻、象征、意象的理解。
2. 写作指导:议论文写作结构与方法、写作技巧的运用。
3. 阅读策略:快速阅读与深度阅读的技巧与方法。
五、批判性思维与文本解读知识点1. 批判性思维:对文本中观点、论证、结构进行评价与分析。
2. 文本解读:对典籍、名篇的深度解读与诠释,包括对文本背后的思想和文化价值的理解。
六、文言文综合应用知识点1. 文言文阅读:文言文篇章鉴赏与理解,古代文化背景的理解。
2. 文言文表达:应用文言文进行写作与表达,提升文言文写作能力。
七、作文写作技巧知识点1. 文章结构与段落衔接的要求。
2. 修辞手法的运用:比喻、夸张、排比等。
3. 内容扩展与论据举例的技巧。
以上是高三语文教辅中的一些高考知识点,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将能够提升语文学习的成绩和语文素养,为高考取得好成绩提供有力的支持。
祝您学习进步!。
2024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大全

1.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等。
高考作文常常
需要运用修辞手法来丰富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2.修辞格:包括对偶、倒装、拟声、拟态、叠词等。
修辞格常常用于
文学作品,能够增强作品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3.古代文学常识:了解古代文学史、古代文学作品和古代文学家的生
平以及其代表作品,对于高考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题目的解答有辅助作用。
6.文学常识: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外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
熟悉文学经典,能够进行文学鉴赏和作品比较。
7.修辞语言:熟悉常见的修辞语言,如比喻、夸张、排比、反问等,
能够理解和运用。
8.现代汉语规范:理解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和用法,包括词汇、短语、句子结构等。
10.写作技巧:包括写作结构、写作方法和修辞手法等,能够写出清晰、连贯、有逻辑性的文章。
高考必备语文知识点大全

高考必备语文知识点大全作为语文科目的核心,语文知识的掌握对于考生来说至关重要。
在高考中,语文的得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考生的综合素质评价。
为了帮助考生备战高考,下面将为大家整理一份高考必备的语文知识点大全。
一、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是语文考试中的重点内容,要想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考生首先要掌握以下几个知识点:1. 主旨大意:阅读文章时,要通过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抓住文章的核心观点。
2. 词义猜测:遇到不认识的生词,要善于通过上下文的暗示猜测词义。
3. 推理判断:通过阅读文章中的事实细节和线索,进行推理判断,找出正确答案。
4. 修辞手法:了解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比等,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图。
二、作文写作作文写作是语文考试的重头戏,高考作文一般要求考生根据材料进行议论文或应用文的写作。
以下是几个提高作文写作水平的关键知识点:1. 文章结构:一篇好的文章应该有明确的开头、过渡性的段落以及总结性的结尾。
2. 论点表达:在写作时,要明确自己的观点,并通过有力的论据进行支撑和论证。
3. 语言运用:要有准确、得体的用词和句式,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和修辞格,使文章更加生动有力。
4. 衔接过渡:各段之间要有良好的过渡,可以通过运用一些连词和过渡词,使文章更加连贯流畅。
三、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是考生较为薄弱的一个环节,需要考生对古代汉语有一定的理解和掌握。
以下是几个文言文阅读的关键知识点:1. 注释辨析:在阅读文言文时,要通过注释理解生僻字、句子结构和文意。
2. 修辞手法: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夸张、对比、排比等,要能够理解其含义和作用。
3. 语法词序:文言文的语法和词序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要善于分析句子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4. 阅读策略:在阅读文言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提前预测文章的内容,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
四、古诗词欣赏古诗词欣赏是语文考试中的重要部分,要想在考试中得高分,考生需要熟悉一些经典诗词和古代文化知识。
高考语文全部知识点归纳大全

高考语文全部知识点归纳大全高考语文是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全面考察,涉及多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古诗词鉴赏、作文等。
以下是对高考语文知识点的全面归纳:一、文言文阅读1. 文言文词汇:掌握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2. 句式结构:理解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
3. 翻译技巧:学会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保留原文的意境和风格。
4. 文化背景:了解文言文中所反映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
二、现代文阅读1. 文章结构:识别文章的开头、发展、转折和结尾。
2. 主题思想: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3. 语言特点:分析文章的语言风格、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4. 深层含义:探究文章的隐含意义和象征意义。
三、古诗词鉴赏1. 诗词形式:了解不同诗词的格律、韵律和对仗。
2. 意象分析:识别并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和象征。
3. 情感表达: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和内心世界。
4. 文化背景:了解诗词创作的时代背景和文化环境。
四、作文1. 审题立意:准确理解题目要求,明确写作方向和主题。
2. 结构布局:合理安排文章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
3. 语言表达:使用准确、生动、有感染力的语言。
4. 创新思维:在写作中展现独到的见解和创新思维。
五、文学常识1. 文学流派:了解不同文学流派的特点和代表作家。
2. 文学体裁:掌握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特点。
3. 重要作品:熟悉中外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及其作者。
六、语言文字运用1. 词语辨析:区分近义词、反义词,正确使用词语。
2. 成语运用:正确理解和运用成语,避免望文生义。
3. 标点符号:掌握标点符号的用法,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
结束语高考语文的知识点非常广泛,需要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断积累和巩固。
通过系统地学习和练习,相信每位同学都能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希望以上的知识点归纳能够对同学们的复习有所帮助。
高考语文全册复习知识点doc

高考语文全册复习知识点doc导语:高考语文是每个高中生都需要面对的一道难题。
它涵盖了丰富的知识点和考试要求,而复习这些知识点时,学生们常常陷入迷茫。
本文将为大家梳理高考语文全册的复习知识点,希望对同学们的备考有所帮助。
一、古代文学知识点1. 古代文学概述:包括古代文学的起源、特点、分类等。
2. 文言文阅读:重点复习历史人物传记、哲学思想、诗词赏析等方面的文言文阅读。
3. 文言文基本知识:包括文言词法、句法、修辞手法等。
二、现代文学知识点1. 现代文学概述:包括现代文学的特点、主题、风格等。
2. 现代散文:重点复习散文的特点、文体、题材等。
3. 现代诗歌:重点复习现代诗歌的特点、体裁、韵律等。
4. 现代小说:重点复习现代小说的发展历程、代表作品及其风格。
5. 现代戏剧:重点复习现代戏剧的特点、主题、艺术手法等。
三、古代文言实词知识点1. 实词的概念和分类: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的概念和常见实词的分类。
2. 古代文言实词的用法和意义:重点复习古代文言实词的常见用法、常见意义及其在古代文学中的运用。
四、修辞手法知识点1. 修辞手法的分类和特点:包括比喻、夸张、拟人、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分类和特点。
2. 修辞手法的运用:重点复习修辞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如何理解和分析修辞手法的作用等。
五、写作知识点1. 写作的基本要求:包括立意、结构、修辞、语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2. 写作常见问题及改进方法:重点复习写作中常见的问题,如主题不突出、结构松散、选材不当等,以及相应的改进方法。
六、阅读理解知识点1. 阅读理解的基本要求:包括理解文章的主旨、理解作者的观点、掌握文章的结构等。
2. 阅读常见问题及解题方法:重点复习阅读中常见的问题,如理解困难、选项混淆等,以及相应的解题方法。
七、写作鉴赏知识点1. 名篇赏析:重点复习名篇的写作特点、主题、艺术手法等。
2. 名家评点:重点复习文学大家对名篇的评点和评析,了解名家对文章的看法和评价标准。
语文高考知识点归纳总结【5篇】

语文高考知识点归纳总结【5篇】语文高考知识点总结1语文基本要素1.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2.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3.比喻三要素:本体喻体喻词4.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何地何人何因何过何果5.律诗四条件:八句四联偶尾同韵中联对偶平声合调6.五种表达方式:叙述议论抒情说明描写7.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总分总结构总分结构分总结构9.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按时间顺序按空间顺序按逻辑顺序10.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11.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举例法对比法喻证法归谬法12.八种主要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反复对偶13.四种人物描写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14.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介宾短语的字短语15.六种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16.十二词类:名动形数量代副介连助叹拟17.三种记叙方法:顺叙倒叙插叙18.三种省略号作用:表引文内容省略表列举事项省略表说话中断延长19.四种波折号作用:表解释说明前文表后文跳跃转折表声音中断延长表时地数起止20.四种引号作用:表引用实际内容表讽刺反语表特定谓语语文高考知识点总结2一鉴赏形象1人物形象(1)问:人物形象有什么特征(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答:①概括形象特征:本诗塑造了一位的身份形象。
②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抓关键点手法)③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作用):寄寓的情感蕴含的哲理。
(2)人物描写手法(怎样塑造刻画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怎样表现人物情绪的) 正面描写:外貌描写动作神态心理语言细节描写(依附于其他描写手法存在)等侧面描写:环境烘托他人正衬对比反衬等借助修辞:比喻象征等2事物形象(咏物诗)(托物言志之物,象征人物品格理想情操)问:描写(刻画)了什么样的形象?答:①概括物象特征②结合诗句分析(点手法)③作用:象征什么样的品格,寄托什么样的情感常见形象:兰花菊花梅花松柏竹蝉马等(分析总结象征内涵)常用手法:比喻拟人借代对比反衬等(描写物)象征借物抒怀托物言志(抒发情)3景物形象:(1)意象:(蕴含诗人情感(意)的景物形象,在诗词中设有几个意象名词。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复习材料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复习材料高考语文是每位高中生必须考虑到的问题,尤其是语文基础较弱的同学。
通过系统化的复习,可以帮助同学们提升语文得分。
以下是一些语文基础知识的复习材料供同学们参考。
一、语文基础知识1.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是高考语文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这个题型需要考生通过阅读文章后进行答题。
这个类别考试占高考总分的30% - 35%。
以下是一些阅读理解的技巧:•首先,阅读文章应该多读几遍,以确保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
每个单词或短语的含义应该被明确理解。
•其次,应该将题目与文章内容对应,并圈出文章的重点。
这样可以减少做题时的阅读时间。
•最后,确定答案时,应该再次确认问题,以确保答案的准确性。
2. 写作技巧写作技巧是高考语文考试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这个部分的得分会根据字数、内容、语言表达方式、语法、结构等来评分。
以下是写作技巧的一些技巧:•良好的开头和结尾是非常重要的。
介绍文章主题时应该显得生动有趣,并引导读者思考文章内容。
结尾应该让读者感到思想的。
•文章的主体应该根据主题来完成。
文章主旨应该和题目一致,意思应该深入浅出。
•文章的语言应该保持准确,不要使用生僻的单词或短语。
使用有力的动词可以让读者感到你的意思更加清晰。
3. 词汇词汇是高考语文考试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一些建议:•首先,要记住所有的重要词汇。
这个可以通过复习和词汇书等方式来实现。
•其次,在使用词汇时,应该尽量使用高级语言,以避免单词和短语的重复使用。
•最后,同学们可以通过相关书籍、课程等遵循复习计划的方式来扩大自己的词汇量。
4. 语法语法是高考语文考试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一些相关技巧:•首先要确保自己已经掌握语法规则。
该做练习题计划来检验自己的掌握程度。
•其次,在做题过程中,应该遵循“分步骤”的方法,以确保进行正确的语法分析。
•最后,尽可能用简单明了的语法规则而非复杂的复句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二、推荐复习材料以下是一些推荐的复习材料:•《语文必修一、二、三》:基于中学生语文学习的视角,全面而透彻地介绍了中学语文所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语文高考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语文高考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一、古代文学1. 文言文基础知识1.1 词性1.2 基本句式1.3 修辞手法1.4 文言文阅读技巧2. 古代诗歌2.1 五言绝句2.2 七言绝句2.3 音律格律2.4 诗歌鉴赏3. 古代散文3.1 隋唐散文3.2 宋代散文3.3 元明清散文3.4 散文鉴赏4. 小说与戏剧4.1 四大名著4.2 明清小说4.3 传统戏曲4.4 剧目鉴赏二、现代文学1. 白话文基础知识1.1 词性和句法1.2 清新文风与新感觉派1.3 先锋派与后现代派1.4 文学流派与代表作品2. 新时期文学2.1 新时期小说2.2 新时期散文2.3 新诗与新长诗2.4 新时期剧本3. 先锋作家与作品3.1 鲁迅与《狂人日记》3.2 茅盾与《子夜》3.3 丁玲与《叶落风》3.4 钱钟书与《围城》4. 现代戏剧与电影4.1 现代戏剧派别4.2 电影与文学之间的关系4.3 现代电影鉴赏三、修辞与修辞手法1. 名词与动词修辞1.1 比喻1.2 拟人1.3 夸张1.4 比拟2. 形容词与副词修辞2.1 夸张与象征2.2 拟声与拟态2.3 顺畅与凝滞2.4 温柔与尖刻3. 句子修辞3.1 反问与排比3.2 双关与隐喻3.3 倒装与省略3.4 讽刺与幽默四、阅读理解与应用1. 阅读技巧1.1 主旨概括1.2 段落写作意图1.3 推理判断1.4 引用理解2. 文学鉴赏2.1 作品分析与解读2.2 语言风格把握2.3 艺术特点理解2.4 审美价值评析3. 写作与应用能力3.1 文章结构与段落拟定3.2 信息整合与论证3.3 题材选择与文风固定3.4 内容魅力与文采展示五、文言文阅读与分析1. 古代诗词欣赏1.1 选读古体诗1.2 名句背诵与解读1.3 诗歌创作与仿写1.4 诗词意象与音律感悟2. 古文阅读2.1 文言文选读2.2 句式结构解析2.3 古文名篇赏析2.4 古文名句默写3. 古代散文鉴赏3.1 隋唐文选读3.2 汉魏六朝散文3.3 元明清散文作品3.4 散文名篇赏析六、写作规范与技巧1. 写作基础知识1.1 作文思路构建1.2 文体选择与运用1.3 开篇与结尾写作1.4 段落过渡与衔接2. 议论文写作技巧2.1 议题确定与立意2.2 论证方式与方法2.3 举例与引用运用2.4 总结与观点表达3. 说明文写作技巧3.1 定义分类与分析3.2 过程与方法阐述3.3 事物特点与比较3.4 结构合理与语言准确4. 故事与描写写作4.1 细节描写与场景刻画4.2 人物塑造与形象描绘4.3 情节安排与节奏掌控4.4 修辞手法与语言运用总结:以上是语文高考必考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包括古代文学、现代文学、修辞与修辞手法、阅读理解与应用、文言文阅读与分析以及写作规范与技巧等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敬辞钧座--指尊长或上级的位置。
钧:用于有关对方的事物或行为,针对尊长或上级使用。
钧裁--请尊长或上级裁决事情。
钧签--请尊长或上级鉴别。
钧启--请尊长或上级开启。
光顾--称客人来到,商家多用来欢迎顾客。
惠顾--多用于商店对顾客。
惠: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动。
如:家具展销,敬请惠顾。
惠赠--指对方赠予(财物)。
惠存--请别人保存自己的相片、书籍等纪念品。
惠允--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
惠临--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
莅临--称贵宾来到。
光临--称顾客来到。
驾临--称对方到来。
驾:指车辆,借用为敬辞,称对方。
如:敬备菲酌,恭候驾临。
璧还--用于归还原物或辞谢赠品。
璧谢--退还原物,并且表示感谢(多用于辞谢赠品)。
雅教--称对方的指教。
雅:用于称对方的情意、举动。
雅意--称对方的情意或意见。
雅正--指把自己的诗文书画等送给人时,表示请对方指教。
斧正--用于请人改文章。
也作斧政。
呈正--把自己的作品送请别人批评改正。
也作呈政。
垂讯、垂问--表示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询问。
垂念--长辈、上级挂念自己。
如:承蒙垂念,不胜感激。
垂爱--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爱护(多用于书信)。
拜辞--向别人告别。
拜读--读别人的文章。
拜访--访问别人。
拜服--对别人佩服。
拜贺--向别人祝贺。
拜托--托人办事。
奉送、奉赠--赠送。
奉:用于自己的举动涉及对方。
奉达--告诉、表达(多用于书信)。
奉复--回复(多用于书信)。
奉告--告诉别人。
奉托--拜托。
奉陪--陪伴、陪同做某事。
高足--称呼别人的学生。
高就--指人离开原来的职位任较高的职位。
高见--高明的见解(用于称赞对方)。
高寿--用于问老人的年纪。
高堂--尊称别人的父母。
台端--旧时称对方(多用于机关、团体发给个人的函件)。
如:谨聘台端为本社戏剧指导。
台甫--旧时用于别人的表字。
台驾--旧时称对方。
如:敬侯台驾光临。
台鉴--旧式书信套语,用在开头的称呼之后,表示请对方看信。
令尊、尊公、尊大人--称对方的父亲。
令:用于对方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
令堂、太君--称对方的母亲。
令亲--称对方的亲属。
令爱(令媛)、千斤、玉女--称对方的女儿。
令嗣、令郎、哲嗣--称对方的儿子。
令正、令阃(kǔn)--称对方的妻子。
令坦--称对方的女婿。
昆仲、昆弟、昆季--称对方的兄弟。
长为昆,幼为季。
冰翁、泰山--旧时称妻之父。
孺人--旧时称大夫之妻。
少君、公子--旧时对别人儿子的尊称。
丈人--旧时对年长人的尊称。
令兄--称别人的兄长。
令妹--称别人的妹妹。
贵庚--问别人的年龄。
可用于中、青年人。
贵体--称别人身体。
贵姓--问别人的姓氏。
贵恙--询问别人的疾病。
贵干--询问别人要做什么。
俯就--用于请对方同意担任职务。
如:经理一职,尚祈俯就。
俯念--称对方或上级体念。
如:俯念群情。
俯允--称对方或上级允许。
府第--称对方之家。
府上--称对方的家或老家。
贤契--对弟子或朋友子侄辈的敬称(多用于书面)。
借重--指借用其他的(力量)。
如:敝公司以后借重您的地方还很多,还要常来麻烦您。
法书--称对方写的字。
足下--尊称对方。
敬请--请求别人做事。
千秋--称人寿辰。
明教--高明的指教(多用于书信)。
享年--称死去的人活的岁数(多指老人)。
大作--称对方的著作。
大驾--称对方。
宽衣--用于请对方脱衣。
屈驾--委屈大驾(多用于邀请人)。
仁兄--对朋友的敬称。
陛下、大王、王、上、君、天子、万乘、圣主、圣上、元首、九重天--古代对帝王的不同称呼。
可汗、单于--古代少数民族最高统治者的称号二、谦辞家父、家严--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家母、家慈--对人称自己的母亲。
家兄--对人称自己的哥哥。
家姐--对人称自己的姐姐。
拙见--称自己的文字或书画。
拙著、拙作--称自己的文章。
不才--称自己没有才能。
不敢当--表示承当不起(对方的招待、夸奖等)。
不佞--没有才能,旧时用来谦称自己。
不敏--不聪明,常用来表示自谦。
寒舍--对人称自己的家。
寒门--指自己出身低微。
愚兄--指比自己年龄大的人称自己。
愚弟--指比自己年龄小的人称自己。
愚见--称自己的见解。
鄙意--称自己的意见。
鄙薄--浅陋微薄(多用做谦辞)。
鄙人、敝人--对人谦称自己。
涂鸦--说自己的字写得很坏。
绵薄--谦称自己薄弱的能力。
承乏--表示所在职位因一时没有适当人选,只好暂由自己充任。
见笑--被别人耻笑。
舍间、舍下--谦称自己的家。
舍亲--谦称自己的亲戚。
窃以为、窃为--谦称自己的意见。
后进、后学、晚生、晚辈--对长者称自己。
过奖、过誉--过分地表扬或夸奖(用于对方赞扬自己时)。
孤、寡人、朕、不谷--古代君王谦虚的自称。
臣、仆、愚、蒙、不肖、在下、下走、下官、区区、牛马走、小人、小可、后学、晚生、侍生--指古代一般人的自称。
拙荆、贱内、内人、山荆、荆屋、山妻--古代对他人称自己的妻子。
小儿、犬子、息男--古代称自己的儿子。
息女、小女--古代称自己的女儿。
蓬荜增辉:谦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
抛砖引玉--谦辞,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
三、婉辞作古、归天、归西、魂游地府、永眠、长眠、含笑九泉、无常、仙逝--指人死。
挂花、挂彩--指人受了枪伤。
升遐--帝王之死的委婉说法。
坐化、圆寂、涅盘--指僧尼之死。
气骸骨--古代官吏自请退职,意谓使骸骨得归葬故乡。
见背--相背,离开了我。
指父母或长辈去世。
顿首--叩头、头叩地而拜。
用于书信、表奏的首尾。
千古--哀悼死者,表示永别。
冤家--称似恨而实爱,给自己带来苦恼而又舍不得的人(旧时戏曲或民歌中多用来称情人)。
弃养--指父母双亡。
四、客套语劳驾--麻烦别人。
高攀--希望跟别人一块做事或联姻。
包涵--请别人原谅。
借光--用于请别人给自己方便或向人询问。
见教、赐教--请别人指教。
教正--请别人指教改正。
屈尊--降低身份俯就。
屈就--用于请人担任职务。
久违了--指好久不见。
久仰--仰慕已久。
叨(tāo)光--沾光(受到好处,表示感谢)。
叨教--领教(受到指教,表示感谢)。
叨扰--打扰(受到款待,表示感谢)。
托福--是依赖别人的福气,使自己幸运(多用于回答别人的问候)。
不情之请--不合情理的请求(向人求助时称自己的请求)。
不吝指教--不吝惜自己的经验来教诲。
请即赐复--要求别人回信的客套话。
恕不远送--表示不再继续送。
恕:请对方不要计较。
洗耳恭听--专心地听(请人讲话时说的客气话)。
不足挂齿--说自己的事不值得提起。
借花献佛--拿别人的东西做人情五、第一二三人称写作好处第一人称写作的好处一是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让人读起来更加有兴趣,将自己和主角进行人物交换。
而且作者也会有一种成就感吧,而且也比较好写。
二是小说情境显得更为真切,作者与读者的距离缩小了三是可以让文章行文通顺,娓娓道来,口语化,给人以一种亲切、可读的感觉第二人称写作的好处使用第二人称,能够更加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同时如同和别人对话,显得更加亲切。
第三人称写作的好处首先,第三人称比第一人称更客观,是对事实的客观描述,更直白,更真实,更具有说服力;其次,用第三人称叙述可以更好的展开文章的叙述,使文章娓娓道来,不做作,不矫情;最后,以第三人称叙述可以更加突显文章的中心,使读者产生共鸣六、小说答题规范(1)情节的作用①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②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③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④照应前文。
⑤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⑥刻画人物性格。
⑦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2)情节的特点A. 情节安排评价: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
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
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如《祝福》,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地的。
作用是制造悬念。
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
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式、喜剧式等。
⑤贯穿情节的线索,可作线索的有:事、物、人、情、时间、空间,如《药》中的“人血馒头”、《乌米》中的“我”等。
B. 情节安排基本技巧:①顺叙:按时间(空间) 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②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③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④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补充叙述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⑤平叙: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解题方法(1)常见设问模式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或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或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
②分析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
③理解情节的高潮或结尾的作用。
④分析叙述故事情节过程中顺叙、倒叙、插叙等方法的作用。
⑤哪一个情节最吸引你。
⑥情节的合理性探究等。
(2)解题思路①找出情节线索,理清情节的来龙去脉。
②由事及人,看情节发展如何为塑造人物服务。
③见微知著,从场面和细节描写中分析情节对表现主题的意义。
④赏析技巧,注意发现作者组织情节的艺术匠心。
二、揣摩人物形象描写人物的技法及其作用①外貌描写:包括人物的容貌、身材、表情、衣着、姿态等的描写。
作用: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透露人物的内心活动,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显示人物性格变化等。
②心理描写:对人物的心理活动(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 或思想变化进行具体刻画。
作用:可以直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交代人物的思想基础、行动的内在依据。
心理描写,有时可直接由作者来进行描绘,或由人物的独白、梦幻来进行披露,有时也可间接地通过景物及人物动作、所处环境及遭遇来进行折射。
③语言描写:包括对话描写、独白描写等。
作用:表现人物性格,同时也能反映人物的内心活动,显示人物的身份、地位,间接地表现其它人物和景物,交代事情原委、推动或预示故事情节的发展,展示作品的时代背景,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等。
④行动描写:对人物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动作的描写。
作用:刻画人物性格。
⑤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
如场景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等。
作用:刻画人物性格,深化主题,推动情节的发展,营造一种氛围,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
⑥塑造次要人物:小说中有一个人物自始至终出现在故事中,是故事的见证者。
作用:①穿针引线,推动情节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