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训练及甘肃高原训练基地分析
我国体育训练基地的分类及其规则-2019年精选文档

我国体育训练基地的分类及其规则一、前言管理工作的前提就是明确管理对象,通过对不同的管理对象实施不同的管理政策,从而促进其不同程度的发展,以求得最大的管理效果。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体育训练基地的发展规模较快,数量逐年提升,总体而言,全国的体育训练基地大约有300 多个,其中包括我国的高原训练基地、冬季训练基地、单项体育训练基地等。
如果管理这些数量众多的体育训练基地,首要的是做到分类管理。
正所谓分类是管理的第一步工作,分类的前提之一是标准明确。
现在,对训练基地的研究大都只是在理论层次上进行探索和讨论,对训练基地现状的实践研究不够深入,定性较多,定量和实证较少。
因此,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电子查阅法对我国体育训练基地进行了大量的文献搜索,结合逻辑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数据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同时综合考虑地理气候条件、基地利用率、环境等因素进行分析,深入全面地了解我国体育训练基地的分类状况,为实现体育训练基地的合理布局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更为详实的依据。
二、我国体育训练基地的总体分类训练基地是为运动训练提供后勤保障,为了提供运动训练的根本的保证。
体育训练基地把运动员、教练员联系在一起,可以加深彼此了解,有利于教练员及时掌握运动员训练、实施训练调控与训练计划的调整。
我国体育训练基地体系按照不同的标准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一)依我国行政区域划分按行政区域可划分为国家级训练基地,省、市、训练基地和地、市级训练基地。
国家级训练基地是指由国家体育总局直属或国家体育总局与省市、地市XX局共同投资兴建管理的体育训练基地;省级体育训练基地是指由各省XX局或者各省XX局与地方XX局共同投资兴建管理的体育训练基地;地市级训练基地是指由地方XX局投资或与企业公司共同兴建的体育训练基地。
一般而言,高层次的训练基地比低层次的训练基地的规模要大,训练基础设施要好,管理要严,后勤保障更到位。
(二)依基地包含运动项目划分按基地包含运动项目可分为单项运动一训练基地和综合训练基地;单项训练基地只为各单项运动训练服务,具有独特性。
甘肃体育资源评价及产业化趋向研究

在许多发达 国家 , 体育产业 规模 迅速扩 大 , 甚 至作为 主 导 产业 在 国民经济 发展 中发挥着 重要作 用 。我 国体 育产 业 发 展相对 比较落后 , 体育资源 开发的潜力巨大 。进入新世 纪 以来 , 随着 国家经济社会 发展水 平 的不断提 高 , 竞技 性体 育 运 动发展和大众化休 闲健身需求 日益增长 , 促进了体育 资源 开发和体育产业 的迅速 发展 。适应 体育 资源 开发 和产业 化
相关研 究提供借鉴 。
一
资源开发利用方式 的不 同, 本研究将体育产业划分为原生性
体育产业和萌生性体 育产业 [ 3 ] 。原生性 体育产 业是指 以成 因和分布具有相对稳定的体育资源为依托而形成的产业 , 主 要包括竞技体育观赏业 、 运 动训练服务业、 体育健身娱 乐业 、
体育科技 信息服务业和职业体育业等 ; 萌生性 体育产业是指 以成因和分布具有 明显 变化特 征的体 育资源 为依托 而形成
、
甘 肃 省体 育 资源 开发概 况
甘肃省体育资源较为 丰富 , 体育资 源产业 化的发展不 仅
的产业 , 主要包 括 体育 器械 制造 业 、 体 育服 装业 、 体育 饮 品 业、 体育 彩票业 、 体育旅游业 、 体育传媒及广 告业 等。
有 利于启动市场 、 促进 区域经济增长 、 调整产业结构 、 拉动 投
丝绸之路体育健身旅 游景观 长廊 ; “ 建设 三大 基地 ” , 即榆 中 亚高原训练基地 、 刘家峡水 上训练 基地 和嘉 峪关 滑翔基 地 ; “ 举 办四大赛 事” , 即 中国 ・ 兰州 国际黄河 漂流节 、 嘉 峪关 国 际滑翔节 、 嘉 峪关 国际铁人 三项积 分赛 、 河西走 廊汽 车摩托 车越野赛 。这些举措的实施 , 有力促进了本省体育资源开发 和体育产业的发展 , 并对经 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产生 了
浅谈高原训练

练, 因此得 出 了高原 训练对 竞 技能 力提 高有 效果, 从而 便 出现 了全球 性 的高原 训练潮 。 高原训 练初 始主 要应 用于 中长 跑的 训练 , 后经 过 5 多 年 的发展 , 而 0 高 原训练 已经 扩展 到 自行 车 、赛艇 、皮艇 、划艇 、水球 、排球 、篮球 、足 球 、乒 乓 球 、 曲棍球 、 垒球 、冰球 、速度 滑 冰 、冬季 两项 ( 雪 、射击 ) 滑 、摔 跤 、柔
34 高原 训练 的个 体差 异性 研究 表 明, 动员 对 高原 缺氧 在适 应 能力上 存 在着 很大 的个 体差 异 。有 运 的运 动员 高原 训练 适应 快, 的慢 , 的训 练效 果 明显 , 有 有 有的不 明显, 更有 甚者 高 原训练 后 成绩 出现 了下滑 。 20 年 国家游 泳 队冬训 的运 动员 是否 需要上 如 07
3 6 下 高原 的时 闻 . 般 在 大赛前 安排 一次 大刺 激 的高原 训练, 然后 下 高原进行 适应 训练 , 使
一
机体 达到最 佳 的状态 参 加 比赛 , 以取 得好 的成 绩 。那 么何 时下 高原 , 显得 尤 就 为重 要 。 下高 原 的时 间与高 原训 练 的海 拔 高度, 高原训 练 的持续 时 间、 同运 不 动项 目以及运 动 员个 体情 况 等 因素有 密 切关 系 。回到 平 原后, 经过 适宜 的训 练 , 出现两 个竞 技 高峰, 以在 竞争 高峰 出现 时参 加 比赛 。一般 情况 下长距 会 可 离项 目可 以晚 下高 原 ( 比赛 前 7 l ) 短项 目宜早 下高 原 ( 一 0天 , 比赛前 1 0— 1 7 天) 进行 一段 时间 的平 原训练 后 再参加 比赛 。 周 以后 , , 三 失去高 原环 境条件 后
青海甘肃旅游注意事项

青海甘肃旅游注意事项
青海和甘肃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两个重要旅游目的地。
在你进行青海甘肃旅游之前,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1. 高原环境适应:青海和甘肃大部分地区都位于高原地带,海拔较高。
如果你
来自低海拔地区,建议提前做好高原适应训练,以免出现高原反应,比如头晕、恶心等症状。
2. 季节选择:青海和甘肃气候干燥,冬季寒冷,夏季凉爽宜人。
最佳旅游季节
是春秋两季,气候适宜,景色优美。
如果你想看到青海湖草原的壮丽景色,可以选择夏季。
3. 穿着建议:由于青海和甘肃地区气温较大,白天和晚上温差较大,所以在穿
着上要做好调整。
建议携带夹克、羊毛衫等保暖衣物,同时也要准备一些轻便的夏季服装。
4. 饮食问题:青海和甘肃的特色美食很多,比如青海的羊肉串、甘肃的牛羊肉
面等。
但是对于胃部比较敏感的人来说,要注意选择饮食,避免食物过油腻或过辛辣。
5. 文化尊重:青海和甘肃地区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尊重当地风俗习惯非常重要。
在拍照时,尽量不要拍摄当地居民未经同意的照片,遵守当地社会公德。
6. 安全问题:旅游时要注意人身和财产安全。
保管好个人贵重物品,不要随意
接受陌生人的招揽,避免上当受骗。
同时在户外活动中要注意安全,遵守导游的安排和指示。
高原训练的理论与实践

1500 1793 1245 1840 1890 1987 1958
水上 田径 水上 综合、赛艇 综合、游泳 田径 小综合
三、高原训练的研究特点
高原训练的研究可分为两个阶段:实验室研究
阶段和实际应用研究阶段。实验室研究阶段主 要是在低压氧舱内进行模拟高原训练,对此种 情况下人体生理机能的变化进行了解。实际应 用研究阶段主要是对运动员高原训练后机体的 机能变化所进行的研究,目的是评定训练效果, 以提高运动成绩。也有将它分为理论研究、基 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三个阶段的。无论怎样划分, 高原训练的研究均经历了由实验性研究(如日 本60年代初率先进行的低压舱的模拟训练)到 应用研究阶段。目前主要是应用研究多,在方 面的研究成果很多。对于高原训练的研究特点, 可以通过其研究领域、研究目的、研究热点几 个方面进行了解。
七、耐力项目运动员高原训练计 划的制定
训练计划的制订是高原训练成功的关键,对于
耐力项目选手来说,高原训练计划制订的原则 如下: 1.多年训练过程中高原训练的安排 在一个优秀运动员的多年训练过程中,每年参 加高原训练的次数应取决于多年计划的安排。 据帕特胡斯/赫帕纳,1991年的研究表明,生活 在平原的世界优秀自行车、跑步、竞走和游泳 运动员每年进行高原训练的时间最长可以达到 120天,即高原训练的时间在年度训练时间
•(三)时间的长短。高原训练时间的安排,一般认为 4~6周较为适宜。
•(四)下平原参赛的间隔。长跑、马拉松项目4~5天, 中长距离项目10~14天,短距离项目20~26天,中国 游泳项目5~6周。 •高原训练研究,虽然经过了近40年的历程,但进展相 当缓慢。目前只从训练学角度提出了海拔高度一般为 2500~1900米,“高原效应”形成的时间约为4~6周, 下高原参赛时竞技高峰一般在18~32天内的结论。并 且,有关高原训练的争论从未停止过。这是由于“高 原训练能提高成绩”的研究不易核实。比如,组织一 个阵容庞大的受试组或合适的对照组非常困难;环境 适应
【游泳高原训练中几点问题的认识】游泳高原训练伤害

【游泳高原训练中几点问题的认识】游泳高原训练伤害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已经注意到在高原环境中人体能够对低压缺氧的刺激产生适应,而且通过对运动训练也能够使运动员在此环境中获得更好的竞技能力。
后来通过长期研究和大量实践证明,这种使呼吸、循环等系统的功能得到增强的做法,的确对有氧代谢能力的提高有所裨益。
尤其是1968年在墨西哥举行的第19届奥运会之后,高原训练一度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热潮。
因此,我希望能通过本文对其中某些问题的分析和论述,使大家对这种训练方法能有一个更为科学的认识,以帮助大家更好地运用高原训练服务比赛。
一、高原训练简介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将运动员组织到具有适宜海拔高度的地区,在教练员的指导下,进行有针对性的缺氧训练。
在高原低压缺氧的环境下,通过高原缺氧和负荷缺氧的双重刺激,使运动员机体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调动体内的机能潜力,使机体产生一系列的抗缺氧的重适应变化。
二、高原训练中选择适宜高度和纬度的问题(一)选择适宜高度时应注意的问题近年来对高原训练中海拔的选择随着各国对高原训练的研究多样化起来。
从理论上以及有关实践研究的资料来看,1760m是最低高度,在这种海拔同度上,红细胞(Rc)、血红蛋白(Hb)等生化指标开始明显升高。
但当运动员从2366m进入3200m时,训练强度降低,生理反应明显加大,表现为最高心率不高,感觉走不动,头痛,乏力。
尤其是来自平原的运动员在3200m的第3天,其训练强度继续降低,头痛无力,高原反应强烈;而来自高原的运动员此时训练强度已经可以提高,最大心率也有所回升,心率恢复得也较快,机体不良反应已经逐渐消除。
这说明高原运动员的适应能力要强于平原运动员。
但无论怎样,我们必须认识到,在3000m以上的高原训练确实有着不少不利影响,因为大量关于高原训练中海拔的研究文献里都承认一点,即高度越高,能进行的训练的量和强度就会越小。
并且,国际运动医学会在1974年墨尔本举行的第12届运动医学会议上通过决议指出:“对超过2286m的高度的训练要给予密切注意,并禁止在3048m以上高度的地区举行比赛”。
有关高原训练中强度训练问题的探讨

我 国备 战 2 o 年奥运会 目标 任务 的完成 。笔 者通 过多 年高原 o8 训 练理 论的研究 和实践的探索 , 认为高原 环境 中完全可 以进行
强度训 练 , 达到 和平原相应 的训 练强度 , 取得 良好 的训 练效 果 。
摘
要: 以我 国体能类项 目存在 的问题 为切入 点 , 出在 高原训 练 中加强 高速持续跑能力和 冲刺跑 能力训练 的客 观依据 , 高原训 提 使
练平原化 , 从训练理念上纠f N高原 P 2降低 带来的训练强度难 以达 到平原训 练相似 强度 的观 念 , f - 0 并在 实践的基础 上提 出高原训 练“ 耐力是基础 , 速度是 关键 , 素质是保证 ” 的总体思路 。
Ab ta t T i p p rfc s d o e po lm fp y ia s r v n , r p  ̄ t o s e gh n s e d u a ien n a d s r t g sr c : hs a e o u e n t r b e o h s l p t e e t p o h c o s o t n te p e yd r t l p ii t r v n n n
关 键 词 : 能 项 目; 体 高原 训 练 ; 度 训 练 强 中 图分 类 号 :88 1 G 0 .2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6—27 {080 —37 —0 10 06 20 )2 1 3 3 0
Ex e sv r i i g is e n a tt de t ani t n i e t an n s u s i li u r i n g
训 练的发展来 看 , 这一认识严重 地制约着 教练 员对高 原训 练的 认识 和投人程度 , 约着 我 国体能类 项 目运 动水 平 的提 高 , 制 影 响着我 国高 原训 练朝 着更 深人 、 更持 久 的方 向发 展 , 影响着 也
马拉松的优势条件几点建议1

兰州国际马拉松赛优势条件分析及几点建议1兰州国际马拉松赛优势条件分析1.1兰州国际马拉松比赛路线赛道的选择设计是一座城市向外界展示的窗口,也是马拉松运动员取得好成绩的主要因素之一,国内外举办国际马拉松赛的城市在路线上都选择能体现和宣传城市文化底蕴的线路和起点。
从兰州国际马拉松比赛路线看:全程比赛是沿黄河百里风情线进行,黄河两岸建成的百里黄河风情线,路面宽阔、平坦,两旁花坛苗圃,星罗棋布,被誉为绿色长廊,另外,黄河风情线沿途有黄河母亲雕塑、水车博览园、百年中山桥、白塔山、古老的皮筏摆渡等多处兰州市著名景点和名胜古迹,可以让参赛运动员及观众领略兰州市“黄河之都”的迷人风采,感受丝路文化、黄河文化的无限魅力。
比赛起点设在市中的东方红广场,是兰州市的标志性文化广场,比赛的出发点占地面积大,路面宽阔。
综合各方面因素分析,兰州国际马拉松赛道是全国马拉松赛最佳赛道之一。
1.2天气和气候条件天气和气候条件对马拉松比赛具有很大影响,尤其在亚高原环境下,气温、降水、湿度、风力、太阳辐射等气候条件直接影响着马拉松运动员的体能消耗和比赛成绩。
具气象专家研究,当气温在14-16℃,湿度在30-60%之间,气压在1015-1023hPa,风速在2-5米/秒时,最有利于运动员发挥水平,创造好成绩。
兰州马拉松气候资料采用1981-2010年30年气候段和2001-2010年10年气候段进行分析,每年6-9月份,为兰州市的黄金气候季节,平均气温17.85℃,黄河的日蒸发量最大,沿黄河边进行比赛,空气相对湿润,对运动员的体能消耗较小,在这个季节比赛,将会使运动员发挥最好水平,提高比赛成绩。
根据气象资料分析,兰州马拉松选择6月10日上午8时开始,此时日出后不久,紫外线强度为中等,气温18℃左右,相对湿度55%,较为舒适,同时从气象条件考虑,对于避开中午前后炎热和防御高温天气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在马拉松发令枪响后,在2-3小时的比赛时间里,气温大致在18℃-23℃之间,相对湿度在55%-40%间变化,从兰州气候资料分析看,在上午开赛时段里基本上不会出现雷雨、大风等极端天气影响,气象条件有利于运动员竞技水平的正常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