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环境教育教案
五年级上册环境教育教案

五年级上册环境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现状,提高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3. 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二、教学内容:1. 环境问题的现状:水污染、空气污染、土壤污染等。
2. 环保知识:垃圾分类、节约用水、减少碳排放等。
3. 环保行动:植树造林、保护野生动物、减少塑料使用等。
三、教学重点:1. 环境问题的现状及影响。
2. 环保知识和行动的重要性。
四、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理解并关注环境问题。
2. 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践行环保行动。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环境问题的现状、环保知识和行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环保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环保的重要性。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环保想法和做法。
4.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实践,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
六、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环境问题资料和案例。
2. 准备环保知识和行动的教学素材。
3. 准备教学PPT或黑板,用于展示和讲解。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环境问题的案例,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环境问题的现状,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3. 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环保知识和行动,互相学习和借鉴。
4. 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环保想法和做法,并分享给全班同学。
5. 实践:让学生动手实践,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感受环保的重要性。
八、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环保知识的兴趣和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实践操作:观察学生在实践环节中的表现,了解他们是否能将所学的环保知识和行动付诸实践。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加环保活动,如植树造林、清洁河流等。
2. 引导学生开展环保主题的课外研究,如调查当地的环保情况、了解环保法规等。
五年级环境教育全册教案山东科学技术版

教案:五年级环境教育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树立环保意识;2.了解环境污染的种类和影响;3.了解环保行动的具体内容和方法;4.培养学生的环保习惯和意识。
二、教学内容:《五年级环境教育全册》第一单元至第四单元。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五年级环境教育全册》山东科学技术版;2.教具:多媒体设备、图片、实物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1)通过观看图片,学生描述图片中的环境污染情况,引发学生思考;(2)教师简要介绍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2.学习:(1)学习《五年级环境教育全册》第一单元,了解环保意识的培养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2)学习《五年级环境教育全册》第二单元,了解环境污染的种类和影响;(3)学习《五年级环境教育全册》第三单元,了解环保行动的具体内容和方法;(4)学习《五年级环境教育全册》第四单元,培养学生的环保习惯和意识。
3.展示与讨论:(1)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展示环境问题和环保行动的成果,引起学生的讨论和思考;(2)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有关环保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4.实践与体验:(1)组织学生进行环保实践活动,如清理校园垃圾等;(2)带领学生参观环保设施,如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等。
5.反思与总结:(1)学生进行环境教育主题班会,分享自己的环保经验和体会;(2)教师组织学生总结本次环境教育内容,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拓展:1.组织学生进行环保宣传活动,如在校园或社区里张贴环保宣传海报;2.组织学生参与环保志愿者活动,如清理城市垃圾等;3.鼓励学生制作环保实用工具,如环保购物袋、环保文具盒等。
七、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合作程度;2.通过学生的学习反馈、作品展示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3.学生之间的互评与自评。
八、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培养,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习惯和意识。
同时,注重情感体验和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五年级环境教育全册教案

五年级环境教育全册教案一、第一章:了解我们的地球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球的结构、自然资源等。
b. 培养学生爱护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2. 教学内容:a. 地球的结构:地球的表面、地球的内部等。
b. 地球的自然资源:水、土地、空气、植物、动物等。
3. 教学活动:a. 图片展示:展示地球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外观。
b. 故事分享:分享一个关于地球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地球的重要性。
c.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保护地球,鼓励他们提出具体的建议。
二、第二章:环境污染及其危害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定义、种类和危害。
b. 培养学生关注环境问题,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2. 教学内容:a. 环境污染的定义:环境污染的概念和特点。
b. 环境污染的种类: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c. 环境污染的危害:对人类、动植物和地球的影响。
3. 教学活动:a. 视频播放:播放一个关于环境污染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环境污染的情况。
b.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环境污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具体危害。
c.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减少环境污染,提出解决方案。
三、第三章:环保行动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了解环保行动的定义和意义。
b.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环保行动,提高环保意识。
2. 教学内容:a. 环保行动的定义:环保行动的概念和特点。
b. 环保行动的意义:环保行动对环境和人类的重要性。
c. 环保行动的例子:国内外成功的环保行动案例。
3. 教学活动:a. 图片展示:展示一些环保行动的图片,让学生了解环保行动的具体内容。
b. 故事分享:分享一些环保行动的故事,让学生了解环保行动的意义。
c.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参与环保行动,提出具体的建议。
四、第四章:绿色生活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了解绿色生活的定义和意义。
b. 培养学生实践绿色生活,提高环保意识。
2. 教学内容:a. 绿色生活的定义:绿色生活的概念和特点。
五年级环境教育全册教案(山东科学技术版)

五年级环境教育全册教案(山东科学技术版)第一章:认识环境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环境的定义和分类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初步意识1.2 教学内容环境的定义与分类环境问题的现状与影响1.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讨论生活中的环境问题讲解环境的定义与分类分享环境问题的现状与影响小组讨论:如何保护环境1.4 作业与评价完成相关填空题和选择题第二章:水资源保护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习惯2.2 教学内容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节约用水的方法与重要性2.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讨论水资源的利用与浪费讲解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分享节约用水的方法与重要性小组活动:设计一个节水宣传海报2.4 作业与评价完成相关填空题和选择题设计一个节水宣传海报第三章:空气质量与污染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空气质量的指标和影响因素培养学生关注空气质量的意识3.2 教学内容空气质量的指标和影响因素空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3.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讨论空气污染的现象讲解空气质量的指标和影响因素分享空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小组讨论:如何改善空气质量3.4 作业与评价完成相关填空题和选择题第四章:生物多样性与保护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价值培养学生关注生物多样性的意识4.2 教学内容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价值生物多样性的威胁与保护措施4.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讨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讲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价值分享生物多样性的威胁与保护措施小组活动:设计一个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海报4.4 作业与评价完成相关填空题和选择题设计一个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海报第五章:生活中的环保行动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环保行动培养学生养成环保习惯5.2 教学内容日常生活中的环保行动环保习惯的养成方法5.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讨论环保行动的重要性讲解日常生活中的环保行动分享环保习惯的养成方法小组活动:设计一个环保行动计划5.4 作业与评价完成相关填空题和选择题设计一个环保行动计划第六章:环保法律法规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环保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遵守环保法律法规的意识6.2 教学内容环保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环保法律法规的作用和意义6.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讨论环保法律法规的重要性讲解环保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分享环保法律法规的作用和意义小组讨论:如何遵守环保法律法规6.4 作业与评价完成相关填空题和选择题第七章:环保科技与创新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环保科技的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环保科技的意识7.2 教学内容环保科技的原理和应用环保创新的案例和启示7.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讨论环保科技的应用讲解环保科技的原理和应用分享环保创新的案例和启示小组活动:设计一个环保科技小项目7.4 作业与评价完成相关填空题和选择题设计一个环保科技小项目第八章:环境伦理与可持续发展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环境伦理的基本原则培养学生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意识8.2 教学内容环境伦理的基本原则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实践引入话题:讨论环境伦理的重要性讲解环境伦理的基本原则分享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实践小组讨论: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8.4 作业与评价完成相关填空题和选择题第九章:环境教育实践活动9.1 教学目标让学生参与环境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将环保理念付诸实践的能力9.2 教学内容环境教育实践活动的类型和意义组织与环境教育实践活动9.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讨论环境教育实践活动的意义讲解环境教育实践活动的类型和意义组织学生参与一项环境教育实践活动小组分享:实践活动中的收获和感悟9.4 作业与评价完成相关填空题和选择题第十章:总结与展望让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巩固环保知识培养学生持续关注环保、为美好环境努力的意识10.2 教学内容回顾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展望未来环保事业的挑战与机遇10.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讨论环保知识的应用回顾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分享未来环保事业的挑战与机遇小组活动:制定个人环保行动计划10.4 作业与评价完成相关填空题和选择题制定个人环保行动计划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环境问题的现状与影响解析:环境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它们对人类和地球的潜在影响是教学中的重点。
五年级上环境教育教案

五年级上环境教育教案第一章:认识我们的地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球的结构、资源等。
2. 培养学生对地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地球的结构:地壳、地幔、地核。
2. 地球的资源:自然资源的种类、分布和利用。
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通过展示地球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外观。
2. 地球模型制作:学生分组制作地球模型,了解地球的结构。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地球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分享各自的观点。
第二章:环境污染及其危害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来源、种类和危害。
2. 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内容:1. 环境污染的来源:工业污染、生活污染等。
2. 环境污染的种类: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3. 环境污染的危害:对人体、动植物和生态系统的危害。
教学活动:1. 视频观看:观看环境污染的相关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环境污染的现状。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环境污染的来源和危害,并提出解决方案。
3. 宣传海报制作:学生分组制作宣传海报,呼吁大家关注环境保护。
第三章:垃圾分类与回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方法及其意义。
2. 培养学生垃圾分类和回收的习惯。
教学内容:1. 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减少垃圾数量、提高资源利用率。
2. 垃圾分类的方法: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等。
3. 垃圾分类的意义: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教学活动:1. 垃圾分类小游戏:通过游戏让学生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
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垃圾处理场,了解垃圾处理的过程。
3. 垃圾分类宣传:学生分组制作垃圾分类宣传手册,向全校师生宣传垃圾分类知识。
第四章:绿色出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绿色出行的概念、意义及其好处。
2. 培养学生绿色出行的意识,减少污染。
1. 绿色出行的概念:步行、骑自行车、乘坐公共交通等。
2. 绿色出行的意义: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缓解交通压力。
3. 绿色出行的好处:保护环境、锻炼身体、节约能源。
小学五年级环保主题班会教案

小学五年级环保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了解环境问题并发现自身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可能会造成的环境污染。
2.通过环保活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锻炼学生的环保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
3.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责任心和感恩心,树立珍惜生态环境的观念。
二、教学过程1. 环保常识寻宝游戏活动描述:该活动意在宣传环保常识,增进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知,通过环保知识寻宝游戏而培养学生对环保常识的掌握。
活动步骤:(1)把班级分成 5 组,给每一组发放“寻宝宝藏物品清单”和地图。
(2)在地图上标出 6 个站,每个站放有与环保相关的物品,每个小组的任务就是到地图上指定位置找到这些物品。
(3)物品需要拍照留念,并在物品下面标出物品的名称及作用。
所有物品集齐之后,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将宝藏物品按用途在黑板上进行分类贴纸展示。
2. 珍惜食物教育活动活动描述:该活动旨在让学生认识到每一粒米饭都来之不易,并通过国内、国外的食物浪费现象的报道来引导学生珍惜粮食。
活动步骤:(1)播放食物浪费视频并提出问题:你觉得每天有多少食物被浪费掉?(2)让学生小组合作,要求班里每个小组想出一些绿色、健康、节约的午餐菜肴。
(3)通过菜单让学生认识到节约粮食的重要性,是珍惜耕作结果的表现。
3. 废品再利用制作玩具比赛活动描述:该活动意在让学生了解废物的再利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并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活动步骤:(1)让学生们带来一些自己家里的废纸盒、塑料袋等废物。
(2)分成几组,每个小组需要将所带来的废物,设计或制作一个美观、创意性较强的玩具。
(3)比赛分为三轮:每个小组在规定时间内要进行环保意识知识竞赛,接着小组之间比拼手工制作,小组成员向全校介绍玩具设计理念。
(4)评分标准:直接输出劳动成果,结合环保意识知识竞赛答题情况进行加分、扣分。
三、课后延伸1.布置社区义工任务,让学生下班后留在教室或学校,收集废品,分装分类,贴标签。
2.通过广播、学生平台等宣传栏播放新闻、文章等有关环保的公益广告,教育学生守护环境的意识。
五年级环境教育全册教案(山东科学技术版)

五年级环境教育全册教案(山东科学技术版)第一章:我们的地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球的结构、地球上的生物和资源等。
2. 培养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内容:1. 地球的结构:地壳、地幔、地核。
2. 地球上的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
3. 地球的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
教学活动:1. 观看地球图片,让学生描述地球的特点。
2. 小组讨论:地球上的生物和资源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 学生制作手抄报,展示对地球的了解。
作业:1. 绘制地球结构图。
2. 写一篇关于地球生物和资源的文章。
第二章:环境问题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当前我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 培养学生关注环境问题,提高环保意识。
教学内容:1. 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2. 环境问题对人类和地球的影响。
教学活动:1. 观看环境问题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感受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2. 小组讨论: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对策。
3. 学生制作手抄报,展示对环境问题的了解。
作业:1. 调查身边的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建议。
2. 写一篇关于环境问题的文章。
第三章:环保行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保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2. 培养学生从自身做起,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教学内容:1. 环保的基本知识: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绿色出行等。
2. 环保的方法:种树、绿化、志愿者服务等。
教学活动:1. 学习环保知识和方法,进行实践活动(如垃圾分类游戏)。
2. 小组讨论:如何将环保行动融入日常生活。
3. 学生制作手抄报,展示对环保行动的了解。
作业:1. 制定个人环保计划,践行环保行动。
2. 写一篇关于环保行动的文章。
第四章:保护我们的家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内容:1. 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生态环境恶化对人类和地球的影响。
2. 保护环境的方法:减少污染、节约资源、保护动植物等。
五年级环境教育教案

1 《枫叶红了》教学目的:1、通过认识植物的变化,唤起学生对日益遭受破坏的地球环境的清醒认识,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2、激发学生爱环境的情感,理解“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深刻内涵。
能分辨什么样的行为是保护环境,什么样的行为是破坏环境。
3、让学生从自我做起,爱护环境,在生活中能养成环保的习惯,具备环保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唤起学生对日益遭受破坏的地球环境的清醒认识,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空气,离不开矿藏。
离不开海洋,离不开江河。
离不开山岗,离不开森林。
离不开草原,离不开土地。
环境是一切自然资源宝库,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二、学习新课1、学习《生活在线》学生自学课文讨论:你获得什么知识?小结2、学习《追根求源》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分小组讨论:枫叶为什么红了?小结。
3、自学《二十四节气》三、环保在行动1、调查小麦、美化、玉米、大豆、白菜播种后时间、和收获时间。
2、调查借助自然气候应当干旱、霜冻等恶劣天气的措施。
3、考察一种作物的耕作时令并亲自种植。
四、总结2 《大雁南飞》教学目的:1、通过认识动物的变化,唤起学生对日益遭受破坏的地球环境的清醒认识,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2、激发学生爱环境的情感,理解“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深刻内涵。
能分辨什么样的行为是保护环境,什么样的行为是破坏环境;3、让学生从自我做起,爱护环境,在生活中能养成环保的习惯,具备环保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唤起学生对日益遭受破坏的地球环境的清醒认识,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了。
这是你发现动物有什么变化?二、学习新课1、学习《生活在线》学生自学课文讨论:你获得什么知识?小结:大雁南飞,队伍成一字形,飞行68—90千米。
2、学习《追根求源》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分小组讨论:动物为什么离开自己的家园?小结:(1)雁南飞(2)逆流而上的鲑鱼(3)白鹭南飞三、环保在行动为动物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园四、总结3、疯长的水葫芦教学目的:1、意识到生物入侵对生态平衡的破坏作用,能为防止生物入侵贡献自己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来凤小学五年级上环境教育教案第一课植物------你真的认识它们吗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从日常用品中认识人类生活与植物的紧密关系2.帮助学生从全新的视角来认识一棵普通的植物3.帮助学生从不同领域的眼光认识到植物的特性和意义4.帮助学生认识一些重庆本地的珍稀濒危保护植物。
教学重点:1.主要说明植物的进化过程和分类的基础知识2.植物与动物的不同,植物的群落教学准备:一棵完整的植物教学过程:一、引入二、新课教学(一)、.做游戏发现身边“隐藏的植物”1.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先自己判断甚至猜测以下物品中哪些含有植物原料或成分。
2.公布正确答案3.答案的公布过程,可能有学生提出异议,这时候应对他们的认真的观察和质疑的精神表示肯定。
并解释你给出的答案是根据通常情况来说的。
4.向学生解释没有画圈的物品是什么成分。
(二)介绍各种人物眼中的植物1.植物学家眼中的植物主要说明植物进化过程和分类的基础知识2.动物学家眼中的植物(1)简单介绍光合作用的过程(2)植物与动物的不同,植物的群落3.童话家眼中的植物(1)教师出示提前准备好的一棵完整的植物,引导学生观察。
从下向上,顺着叶子生长的顺序,把植物的叶子摘下来。
按图所示的形状排列在白纸上。
让学生观察,从最下面的叶子到最上面的叶子,它们的形状、颜色、大小、、衰老或新鲜程度的变化。
提示学生这个过程就象人的一生。
(2)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有关小草生长的童话故事4.诗人眼中的植物(1)帮助学生从新的角度观察植物,学习象诗人一样带着情感和想象去体会植物的状态,它的周围环境,它的感受等等。
(2)念古今中外的与植物有关的诗词5.农学家眼中的植物6.重庆人眼中的植物(1)你去过重庆植物园吗?你对那里的植物有什么印象?(2)介绍重庆珍稀植物水杉(石柱县)桫椤、银杉(南川金佛山,石柱县)珙桐(武陵山黔江县)你以前听说过它们吗?(2)重庆的生态环境和地理环境是特别的,是特殊的,才能使这些珍稀植物选择重庆作为它们的家园。
我们要对这种能留住珍稀植物的家乡环境感到自豪三、测一测四、课外阅读1.你认为植物是否有感情?2.你是否愿意把植物当作有感情的植物来对待?五、课后延伸1.靠椅考一考你的父母,看他们是否认识今天课堂上提到的这些植物?2.在校园或你家附近观察一棵树或其他植物,看看你是否能发现它的独特之处?第二课动物---你真的认识它们吗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从全新的角度来认识动物2.帮助学生了解一些不同于传统的看待动物的态度。
3. 帮助学生认识一些生活在重庆的野生动物。
教学重点:能识别珍稀野生动物的名称和基本形状,能识别它们的图片教学准备:动物图案大头针胶水剪刀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二、新课教学(一)、游戏“猜猜我是谁”1.教师拿出提前准备好的图像,大头针2.请一位志愿者到讲台上,背对全班同学,将其中一张图像贴在同学背后,让其他同学看清图像后,请志愿者同学转身面对大家3.让志愿者同学开始以“我是吗?”的提问方式猜测身后的动物。
其他同学以是或不是回答,直到猜中为止。
4.老师按动物的特征和习性给以提醒。
(二)游戏“动物坐标”1.让学生将书页边沿印有各种动物的纸条剪下来2.向学生解释“动物坐标”,横轴越往右越代表你喜欢的动物,纵轴越往上代表你对某种动物的喜欢或不喜欢是无条件的。
3.请学生把先前剪下来的动物按照自己的真实感受把它们贴在坐标相应的位置。
4.粘贴完毕后,邀请几位同学向大家展示它们的坐标5.鼓励学生今后多学习有关动物的知识第三课美丽的三峡丰富的三峡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三峡的自然美、文化美;2.帮助学生了解三峡植物、动物、水资源和水能源的丰富性;3.帮助学生了解三峡丰富厚重的人文、历史价值;4.帮助学生了解三峡水利作为能源供给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了解三峡的自然美、文化美;体会三峡丰富厚重的人文和历史价值。
教法和学法:谈话法、讨论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准备:学生搜集三峡美景图片、三峡有关的诗文和绘画作品、图画的工具教学过程:一、欣赏三峡风光,谈话导入1.欣赏三峡风光,教师介绍三峡。
2.学生谈观后感受。
3.教师导入:这就是美丽的三峡风光,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欣赏它,了解它,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二、感受三峡的美1.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我眼中的三峡2. 推荐几名学生全班交流。
(1)自然风光优美(2)各类资源丰富(3)三峡水利给人们带来的好处3. 教师小结:三峡风光优美,资源丰富,引来不少文人墨客写下许多佳作留传至今。
三、感受三峡的文化美1.学生展示有关三峡的诗文和绘画作品。
2.学生积累下优美的诗句。
四、拓展延伸1.根据诗句和绘画作品,创作一幅心目中的“水墨三峡”画。
2.小组内展示交流。
3.教师课堂小结。
第四课从重庆到上海从上游到下游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河流是从上游到下游一直贯通的,每一条河流都是有生命的,要懂得珍惜河流的这种自然特性;2.帮助学生理解同在一条河的上游居民的生活对下游的居民生活有影响和联系,让他们树立主动担当上游者责任的意识;3。
帮助学生了解河流是重要的生态资源,我们必须懂得珍惜。
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了解河流重要的生态资源,树立环保意识。
教法与学法:谈话法、讨论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4.谈话导入1.教师简短谈话,问:同学们对长江的了解有多少。
2.学生交流。
3.教师小结并板书:在黑板上画一条长江的示意图,标出包括长江的发源地和出海口,以及长江流绿的一些大城市的位置,如唐古拉山、宜宾、重庆、南京、上海等。
二、游戏:上游下游1.教师简介游戏规则:每一纵列小组作为一个游戏团队,代表一条长江。
从教室最后一位同学到教室最前一位同学,分别代表“唐古拉山”、“宜宾”、“重庆”、“南京”、“上海”。
从“唐古拉山”开始,把手里的东西向各小组的前一位同学传递,而前一位同学接到后面传过来的东西后,要把它们和自己的东西一起再传给前一位同学,直到付给最前面的“上海”。
最后请“上海”接到所有的传递物后,把东西捧在手中。
2.学生分小组游戏三、交流谈感受1.采访游戏中的“上海”:你感觉怎样?(学生回答)2.采访游戏中的其他城市:(1)东西往你手上传递时,什么感觉?麻不麻烦?(2)你把东西往下传的时候有什么想法?有没有设想过最前面的同学的感受?(学生回答)3.小组讨论:这个游戏让我们懂得什么道理。
4.全班交流。
四.课堂小结第五课认识自然认识灾害教学目标:5.帮助学生了解基本的自然灾害知识;6.帮助学生了解与重庆有关的自然灾害知识;7.帮助学生掌握在自然灾害中的一些基本的逃生与自救知识;8.帮助学生树立“尊重自然,认识自然规律”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了解与重庆有关的自然灾害知识,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教法与学法:谈话法、讨论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5.课前活动:5.12汶川大地震中的我们4.学生手拉手,为在汶川地震中受灾的所有人祝福。
5.学生交流:在地震发生前的几分钟,自己在干什么,发生地震前几秒钟,自己又在做什么;地震发生时,自己的反应和感受;学校和老师的反应。
6.老师小结导入。
6.认识自然灾害三、老师讲解有关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
四、老师介绍最近几年重庆发生过的主要自然灾害。
五、学生谈感受。
三.自然灾害中的逃生与自救1.学生谈自己了解的自然灾害中的逃生与自救方法。
2.老师和同学视机指正。
四、课堂小结:自然灾害客观存在,人们没有必要害怕它,更不应该因此而讨厌自然。
通过改善自己的行为,减少和避免人为因素对自然灾害的引发和加剧;人也可以通过预报和预防,减少自然灾害对我们的伤害。
我们应该认真学习与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掌握与自己灾害相关的逃生方法保护自己。
第六课谁是身边积极的环保行动者教学目标:六、帮助学生认识一些重庆市的政府环保机构和他们的工作;七、帮助学生认识一些在重庆本土的民间环保组织和他们的工作,并在适当的情况下,帮助学生参与这些组织中与小学生有关的活动。
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认识一些重庆市的政府环保机构和他们的工作,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法和学法:谈话法、讨论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9.谈话导入老师谈话导入:环境保护靠大家,在我们身边,还有一群环保工作者每天默默地工作着,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他们,去了解一下这一群人吧!10.认识重庆市的环保机构7.重庆市环境保护局8.重庆市林业局9.重庆市绿色志愿者联合会10.绿土地新农人部落三、了解环保机构的工作1.学生交流:以前听说过这些机构吗?了解的工作吗?你认为这些机构的工作与你有关吗?2.学生讨论:除了课本中列举的,你认为还有哪些事情是可以找这些机构帮忙的?3.学生反馈:如果在环境问题上的疑问,你会问哪些机构求助,你会问什么样的问题呢?四、课堂延伸课后活动:做环保志愿者,争当环境小卫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