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环境—组成、分层、热力作用(2017)
大气组成\热力状况

2.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
•纬度因素: 纬度越低,太阳高度角越大,穿过大气的路程越短 纬度越低,太阳高度角越大,同量的太阳辐射越集中
•下垫面因素:不同性质的地面反射太阳辐射不同,从而 导致地面辐射差异,进而影响气温
•气象因素:影响日照时数
“春天孩儿面,一日三朝变”。请参阅今年3月1日至17日上海 地区气温曲线图,回答9-13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9.图中最低气温出现的日期是17天中的(A ) A.7日 B.10日 C.12日 D.17日 10.下列4天中,气温日较差最大的一天是( D) A.3日 B.6日 C.11日 D.16日 11.从3月17日起,再过10天,下列城市中白天最长的是( D) A.上海 B.北京 C.广州 D.哈尔滨
1.①图表示的气温降低速率在(B ) A.3000米以下低于垂直递减率 B.3000~6000米高于垂直递减率 C.6000米以下等于垂直递减率 D.6000米以下均低于垂直递减率 2.飞机可以在5000米高度平稳飞行的是( D) A.① B.② C.③ D.④
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各时段中,气温变化幅度最大的是 A.1880—1900 B.1920—1940 C.1958—1978 D.1978—1998 4.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 (B ) A.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B.全球平均海平面升高,山地永久积雪的下界上升 C.全球平均降水量持续增加 D.南极地区降水量增加,大陆冰川面积扩大
二、大气的热力状况
1.大气的热力作用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2)大气的保温效应
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的概念
相对于太阳辐射而言,地面和 大气辐射均以红外线为主,故 称为长波辐射。
大气的组成、结构与受热

B 高
低
北半球近地面
C 北半球近地面
比较风速
A
B
1000百帕 1008百帕 1016百 帕
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 梯度力越大,风力也越大 水平气压梯度力相同时,近地面 与高空、海面与陆地的风速?
练习:图中是北半球近地面,画出A、B两地的风向
1004 1002 A 甲 1000
B
1006 1008 1010 乙
第二节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一、大气的组成与结构
1、大气圈的组成以及大气各成分的作用 干洁空气、水汽、固体杂质
大气各成分的作用
大气组成 主要 干 成分 氧 洁 空 CO2 气 次要 成分 O3 水 汽 氮 主 要 作 用 生物体(蛋白质)的基本成分 维持生物活动的必要物质 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对地面保温 吸收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 物免遭过量紫外线的伤害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对地面保温
2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 风向垂直等压线
风向
(hPa)
1010 1020 1030
2、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hPa)
——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468 476 484 492
500
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风向
4、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 力的影响 (hPa) ——风向与等压线有一夹角 1000
地面 B A C
取暖机和空调的安装位置有何不同?为什么?
壁式空调
暖风片
一、热力环流的原理
低
高空
1020hpa
高
低
1060hpa
1100hpa
地面 高
低
受热 冷却
A C 注意:气压高低我们说的是“同一水平面” B
大气环境

思考: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理想的地区,原因是什么? 四川盆地是我国年太阳辐射最少的地区原因是什么? 据台湾地形分析台湾太阳辐射的分布特点及成因?
青藏高原地势高大气层薄而清洁,透明度好,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 四川盆地雨多、雾多,晴天较少,大气透明度低, 日照时间短,地势低. 台湾太阳辐射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多.因为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东部位于中央山脉 的迎风坡,云层厚降水多对太阳辐射削弱多.对流层的特点。 阅读大气垂直分层图,说一 说:
C
1.图中字母代表的大气层 的名称. 2.读图,字母A代表的大 气层的特点。
B
D
A
大气对流运动图
对 流 层 高 度 因 纬 度 变 化
电离层(80千米-500千米)
二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副 温度、辐射强弱、波长之间的关系 :温度越高的物体辐射
越强,辐射的波长越短。
思考:太阳、地球、大气三者那个辐射最强,那个辐射波长最短?
太阳辐射最强,所以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 辐射为长波辐射。
对流层大气中的CO2、H2O主要吸收的是红外线长波辐射,
所以大气主要靠吸收地面辐射而增温,对太阳辐射吸收的却很少。 因此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热源。
云的反射最强,云层越厚反射越强
太阳高度角越小,大气厚度越厚,太阳光线通过大气的路径越长,被削弱得越多 总结:影响某地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 记下来
2.2大气的热力状况
太阳
大气反射 大气上界 大气吸收
大气散射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散射作用
有选择性
空气分子和微小尘埃可散射太阳光 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更易被散射
大气的垂直分层和热力作用

要点探究 :逆温现象和类型
含义:一般情况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出现气温随
高度增加而递增的现象,这种气温逆转的现象就是逆
温现象。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地面的长波
辐射。离地面越远,气温越低,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 递减,平均垂直递减率为-0.6℃/100米。如果出现气
温随高度增加垂直递减率小于-0.6℃/100米或者气温 上升都可以看作是逆温现象。
二、等温线专题
1、有关知识点 ⑵等温线的弯曲 如果等温线向低纬弯曲 →该地气温较同一纬度低
气 温 低
二、等温线专题
1、有关知识点 ⑵等温线的弯曲 如果等温线向低纬弯曲 →该地气温较同一纬度低 →
冬季大陆
冬季大陆
气 温 低
-4℃ -2℃
0℃
海洋
二、等温线专题
1、有关知识点 ⑵等温线的弯曲 如果等温线向低纬弯曲 →该地气温较同一纬度低 →
大气的热力作用
太 阳 辐 射 太 阳 辐 射
反射和散射
大气吸收
大 气 辐 射
射向宇宙空 间 大气上界
地面增温
大 气 逆 辐 射 地面
大 气 吸 收
“太阳暖大地”
大气还地面
“大地暖大气”
太阳辐射: 短波辐射
地面辐射是对流 层大气的主要直 接热源
地面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
被对流层的CO2、H2O吸收
大气增温
0° 30° 60° 90°S纬度
地表气温差异导致 对流强度不同。
对流层的厚度为什么存在时空差异?
近些年来,生活在伍拉斯顿群岛的许多动物视力严重退化,羊患上了 白内障,野兔和鸟类几乎双目失明,渔民捕到的鱼大多数是盲鱼。当 地居民外出时暴露的皮肤很快就被晒得通红,眼睛也有痒痛感。这 种情况是由于大气层中臭氧层被破坏而造成的。读图2-1-2并 回答1-4题: 1.造成当地环境问题臭氧层空 洞出现在 A.北极上空 B.南极上空 C. 赤道上空 D.北大西洋上空 2.臭氧层位于 A.对流层顶部 B.对流层与平波层的交界处 C.平流层中 D.高层大气中
高一地理必修一大气环境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一大气环境知识点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大气的垂直分层高度温度大气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高层大气2000-3000千米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平流层50-55千米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平流运动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有利于高空飞行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对流运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二、大气热力作用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①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由于大气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差,但是对于地面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所以地面辐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气吸收②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种,方向朝向地面,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3大气的热力作用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影响因素: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则风力越大在单一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风向垂直等压线,指向低压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在三个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方向.三、全球性的大气环流1三圈环流①在地表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南北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夏季向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②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3季风环流地区东亚南亚,东南亚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风向冬季西北风亚洲大陆东北风亚洲大陆夏季东南风太平洋西南风印度洋四、常见的天气系统1锋面系统—冷锋和暖锋冷锋暖锋概念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天气特征过境前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单一气团控制,低温晴朗过境时阴天、雨雪、刮风、降温连续性降水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下降,天气晴朗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好降水的分布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后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前大气举例北方夏季暴雨,冬春季大风,寒潮,沙尘暴2低压、高压系统—气旋和反气旋以北半球为例气旋反气旋气压低气压中心低,四周高高气压中心高,四周低水平运动四周向中心辐合北逆南顺中心向四周辐散北顺南逆垂直运动上升下沉天气多阴雨天气多晴朗、干燥天气举例台风长江流域的伏旱,北方“秋高气爽”天气五、大气环境保护1全球变暖原因:二氧化碳的增多而使气温升高二氧化碳增多的原因:①大量燃烧矿物燃料,②毁林危害:①海平面上升,淹没陆地②改变各地降水状况和干湿状况,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保护措施:①提高能源的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益,采用新能源②努力加强国际合作2臭氧层的破坏与保护原因:除了自然原因以外,主要是人类使用制冷设备排放的氟氯烃危害:①危害人体健康,②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保护措施: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物质的排放,加强国际合作3酸雨概念:人们一般把PH值小于5.6的雨水称为酸雨成因:燃烧矿物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危害:河湖水酸化,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和文物古迹等防治措施:防治酸雨最根本的措施是减少人为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的排放,我国已经采取了发展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等措施来控制酸雨1.诗句“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反映的是A.平流层大气的逆温现象B.对流层大气垂直方向上气温变化C.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越少D.海拔越高,气压越高,到达的地面辐射越少【解析】“高处不胜寒”是关键词,体现了对流层大气垂直方向上气温递减的现象。
湘教版必修《大气环境》精品PPT课件

对流层
0
50 100 温度/℃
(3)高层大气 A.中间层 (高空对流层) 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迅速降低
原因:中间层的热量绝大部分直接来自平流层顶
②对流运动显著
高度 /km
外层
2000~3000 500
120
100
热层
高层
85
大气
80
中间层(高空对流层)
60
50~55
40
20
0
-100 -50
平流层
高度 /km
120
100
80
60
40
20
0
-100 -50
2000~3000
高层 大气
50~55
平流层
22~27
臭氧层
对流层
0
50 100 温度/℃
高度 /km
120 100 80 60
外层
2000~3000 500
热层 中间层
85 50~55
高层 大气
40
20
0
-100 -50
平流层
22~27
(2)方向:向上
(3)地面辐射是红外线长波辐射
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大量吸收地面红 外线长波辐射,地面放出的热量绝大部分保存在大 气中。
二、大气的热力作用 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㈡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太
地面 大气 反射 反射
阳 辐 射
大气 地
散射
面 吸
大气吸收
收
射向宇宙空间
大气上界
大 气 吸 收
地面
4. 影响削弱作用的因素:
(1)太阳高度 (纬度因素) (2)下垫面: (3)海拔 (4)天气状况:
大气组成、分层、热力作用

大气(大气中的水汽、二氧化 碳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依 靠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增温
地面辐射是低层大气的 主要直接的能量来源 大气通过大气逆辐射实 现了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画一画
大气的受热过程我们可以简单的 概括为“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 气”、“大气还大地”三个过程,你 能用最简单的图形来说明其过程吗?
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
(2)各层特征比较
垂直分 高度(KM) 层
A____ 层
气温特点
大气运 动状况
与人类关系
平均厚度 随高度增加而 ________ ________ 随高度增加而 ________
最为密切,合飞机飞行 为主 有_______, 能反射短波无 线电波
思考: 在“大气的 垂直分层” 图中,对流 层的气温为 什么会随海 拔的升高而 降低。
太 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 阳 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 辐 哪个部分? 射 集中在可见光区 光 谱 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 示 意 图 物体温度越高,辐射的波长越短;
物体温度越低,辐射的波长越长。
思考
1、大气主要吸收太阳 辐射中的哪些波段的 能量? 2、大气增温是不是依 靠大气直接吸收太阳 辐射增温的? 3、低层大气主要直接 的能量来源是什么? 4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 作用主要是通过什么 途径实现的?
臭氧:1.14×10
-6
1、大气圈(低层大气)的组成成分及其作用
组成 作用 地球生物体内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干 洁 空 气
氮 氧
CO2
O3
水汽
绿色植物进行
5.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层和热力状况doc

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布和热力状况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1、地球外部的四大圈层: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大气圈的作用:保护作用;使水循环;雕塑地表形态;对生物界和人类影响更为深刻。
2、大气的组成:氮:含量最多(78%)是生物体的基本成分干洁 氧:含量第二(21%)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空气 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对地面有保温作用组成 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使生物免遭伤害,少量紫外线有杀菌作用 水汽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雨后的空气是清新的。
固体杂质全球变暖的原因:①人类活动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排放大量的CO 2,使大气中的CO 2增加;②植被的破坏,光合作用吸收的CO 2减少。
全球变暖影响:①引起海平面上升(海水膨胀及极冰融化),对沿海低地国家和地区构成威胁②世界各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3、垂直分层①依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在垂直方向上的差异大气温度随高度变化曲线:逆温现象: ①海拔上升,气温升高;②海拔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幅度小于6°C 。
这就是逆温现象。
逆温现象往往出现在近地面气温较低的时候,如冬季的早晨。
逆温现象使空气对流运动减弱,大气中的污染物不易扩散,大气环境较差。
二、大气的热力状况1、大气的热力作用(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反射作用最强,吸收作用最弱吸收:有选择性。
反射:无选择性,云的反射作用最为显著。
散射:有选择性。
蓝、紫色光最容易被散射。
(2)大气的保温效应温度高低与波长长短关系:温度高,辐射最强部分波长短。
大气把地面辐射的绝大部分吸收(长波辐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
大气以逆辐射的形式把能量返还地面,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
练习下图中甲、乙两地的纬度相同,读图完成1~2题。
1.a处气温比近地面气温低的主要原因是A.地面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B.太阳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C.a处大气的散射作用比近地面强D.a处的太阳辐射比近地面弱2.b处气温比同纬度平原地区低的主要原因是①到达b处的太阳辐射少②b处的地面辐射弱③b处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④b处大气的保温效益差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④6.(2004年荆州高三质量检查)同一季节,下列城市上空对流层高度从高到低正确的是①新加坡②北京③漠河④摩尔曼斯克A.①③②④B.②③①④C.①②④③D.①②③④7.下图中四地位于同一纬度,昼夜温差最小的是读“我国某地等值线示意图”,其数值表示多年平均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河流在山麓地带形成地貌名称是 _冲__积_扇___此地按 干湿状况划分属于__半__干_旱____区。
(2) 描述图示地区城镇的分布特点, 分析该地区大量种植番茄的社会经济因素
分布特点:沿河流、沿交通线分布。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需求大,交通便利,国家西 部大开发政策支持,土地租金便宜及有廉价的劳 动力
1、逆温概念
高度m
高度m
正常现象
温度℃
温度℃
逆温现象
高度m
逆温层
温度℃
逆温现象
2、逆温形成的因素:
有自然原因、人为原因。
(1)辐射逆温:经常发生在晴朗无云的夜间,由于地面有效辐射 很强,近地面层气温迅速下降,而高处气层降温较少,从而出现上 暖下冷的逆温现象。这种逆温黎明前最强,日出后自下而上消失。 辐射逆温的形成过程,如下图:
读下图和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逆温层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地面辐射冷却;二是 空气平流冷却;三是空气下沉增温;四是锋面上形成的逆温。此地冬季 往往形成明显的逆温层结。逆温产生于10月,消失于翌年4月。以1月 份的层结为最大,达3000米左右。
材料2: 此地降水冬春季节较多,最多 年份可达1000mm以上,平均降水在 500mm以上。 材料3:此地大量出产番茄,是我国著名 的番茄产地,出产番茄以有机质含量高 而出名。有多家饮料公司在此设厂。 (1)该地区种植番茄的主要限制性因素
两大过程
2.大气的增温(即“大地暖大气”):地面长以波辐射 的形式向 大气传递热量,大气吸收地面红外线长波辐射而增温。
二、大气的热力作用
(二)大气的热力作用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作用 参与作用的 波长段 形式 大气成分
臭氧
紫外线
(平流层) 吸
收 水汽、
CO2 (对流层)
红外线
作用特点
吸收强烈, 有选择性, 对可见光 吸收的很 少
时空变化: 作用1: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作用2: 强烈吸收地面红外线长波辐射,也能放 射长波辐射,在水的相态变化中不断放 出或吸收热量,故对地面和空气的温度 影响很大。
水汽的输送:风带、季风、海风、湖风
固体杂质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时空变化
(一)大气的组成
2、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
CO2增多: 原因: 影响: 措施:
(3) 分析此地冬季山麓逆温的成因及 冬春多降水的原因?
逆温成因:冬季来自西北的冷 空气遇地形阻挡,暖空气被抬 升到海拔较高处,形成下冷上 热的逆温现象。
降水:西风气流携带来自大西 洋的水汽(或北冰洋)遇山脉 阻挡爬升而形成地形雨,因此 在冬春季节降雨较多。
例题7.在风速大致相同,而气温垂直分布的A、B、C、D四 种情况中,最有利于某工厂68米高的烟囱灰尘扩散的是 ()
(一)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两大过程
1.地面的增温(即“太阳暖大地”):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 大气射到地面,使 地面 增温,形成地面辐射。
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
(1)纬度因素:纬度不同,年平均 正午太阳高度 不同。
(2)下垫面因素:下垫面状况不同,吸收和反射的太阳辐射 比例也不同。 (3)气象因素:大气状况不同,影响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同。
D.150米
(3)下列各时段中PM2.5值可能会最高的时段是:( B )
A.15—16时
B,19—20时 C.24—1时
D.10—11时
海拔越高,大气
吸收的地面辐射越少。
大气 运动
特点: 对流运动显著
成因: 该层下部热上部冷,近地面空气受热易 膨胀上升,有利于空气的对流运动。
注意对流层的高度有时空差异
同一地区,夏季强,冬季弱,夏季厚,冬季薄; 对流层厚度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赤道地区17:km---18km, 中纬度地区:10---12千米, 高纬度地区:8km---9km
(4)锋面逆温
对流层中,暖空气平移到冷空气之上,形成冷暖相交的锋面. 在 冷暖气团之间的过渡带上,若锋面上下冷、暖空气的温差较大,便 形成逆温。逆温只能在冷空气所控制的地区内观察到,在冬半年有 时会形成冻雨一些恶劣性天气。
例3、高空的冰晶、雪花下降到距地面2000~3000米时,因周围温
度升高而融化成为低于0°C的过冷却水滴,当这些过冷却水滴接触
例题6. 读南京城郊秋季某日垂直温度梯度(0C/100米)时空变化 图。完成下列三题:
(1)该日此地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时段是( C )
A.8时-16时30分 B.17时-23时 C.16时30分-7时 D.23时-5时
(2)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最大高度约为( C )
A.500米
B.100米
C.350米
臭氧减少:原因: 影响: 措施: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1、分层的依据; 温度的垂直变化、大气的密度、 大气运动状况等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1、分层的依据: 2、各层大气的特点:
(气温、气流、天气、与人类关系)
(1)对流层
特点: 随高度增加而
递减,每上升
气
100米下降0.6℃
温
成因: 地面是对流层
大气的直接热源,
(2)弊:
空气对流运动被抑制,
(1)对环境影响:
加重大气污染
(2)对天气影响:
易产生大雾天气 阴雨天气(锋面逆温) 冻雨天气
(3)对交通影响: 能见度降低,地面湿滑
例6.下图为山东丘陵某区域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
优质苹果树多种植在山腰而少在山谷,原因是山腰果树开花
早。下图中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是 D
天气变化:
特点: 成因:
该层集中了大气中几乎全部的水汽和固体杂质; 空气对流显著,空气在上升过程中随气温降低,容易成云致雨;
和人类关系:
(2)平流层
气温:
该层大气主要靠臭氧层 吸收大量太阳紫外线增温
大气运动:
天气变化:
和人类关系:
(3)高层大气
气温: 大气运动:
天气变化:
和人类关系: 电离层
(三)逆温
例1、读某工业区不同时段气温垂直分布图,完成12~13题。
(1)该地当日大气污染加剧的主要原因是( D )
A.地面辐射减弱
B.大气逆辐射减弱
C.空气水平运动减弱
D.空气对流运动减弱
(2)下列时段空气质量最好的是 ( D )
A.19∶00~22∶00 B.04∶00~07∶00
C.07∶00~10∶00 D.13∶00~16∶00
例2、读某城某日清晨低层大气剖面图,回答:
(1)图中出现逆温现象的是①、②、③中的 ② ,
判断理由是
此处气温随海拔的增加而升高。
。
(原人地2因)为形是该原原什城因因么市::?工工商业厂业高排居度放民集煤 区中烟地,、处当粉洼天尘地发,,生空不了气利重污于大染气烟。流雾扩事散件、,自这净事,件的
加剧污染
气象原因:下冷上热,不利于气流的对流与扩散,加重了
大气污染。
(3)平流逆温
由于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却的地面、水面或气层之 上时,底层空气因受下垫面的影响迅速降温,上层空气 因距离较远,降温较少,于是产生逆温。
逆温的强弱,主要由暖空气和冷地表的温差决定, 温差大,逆温越强。
冬半年,在中纬度沿海地区,因为那里海陆温差显 著,当海上暖空气流到大陆上时,形成逆温。
3、逆温的利与弊
(1)利:
①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因为沙尘暴发生的条件是大 风、沙尘、强对流运动。 ②逆温出现在高空,对飞机的飞行极为有利。因为飞机 在飞行中不会有大的颠簸,飞行平稳。同时,万里晴空提 高了能见度,使飞行更加安全。
③作为气候资源利用:逆温的下部光热条件适中,一般以 发展喜温凉的作物和蔬菜为主;逆温带的中部逆温现象强 烈,冬暖夏凉,一般以发展果树和冬季蔬菜基地为主;逆 温带上部降水充裕,以发展林、草和药材为宜。
(2)地形逆温
常发生在山地、盆地和谷地中。由于山坡散热快,山坡上的 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较暖的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 升,从而出现温度的倒置现象。这样的逆温主要是在一定的地形 条件下形成的,所以称为地形逆温。如美国的洛杉矶因周围三面 环山,每年有两百多天出现逆温现象。
山坡冷气流向谷°C的地面或物体时,就会迅速冻结成晶莹透明的冰壳,
即形成冻雨现象。读下图,回答(1)~(2)题。
(1)冻雨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图中的
A
A.①处
B.②
C.③处
D.④处
(2)当某地区出现冻雨现象时,该地区 C
A.处在单一气团的控制下 B.正值春秋季节
C.上空有逆温现象存
D .地下潜水迅速上升
例4:我国某特大城市上空2000年7月8日、7月9 日等温面分布示意图
夏季多云的 白天,气温 不会太高 (偏低)
晴朗的 天空呈蔚蓝色 太阳下山了天 还没黑
阴天的天 空灰蒙蒙 的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即“大气返大地”)
大气逆辐射 把热量还给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 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保温作用强弱的影响因素 水汽、CO2的含量;云层的多。少
A.偏东风 B.偏西风 C.偏南风 D.偏北风
(2)关于①②③④地天气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①处气温、气压高于② B.④处气温日较差大于③ C.②处附近可能出现沙尘暴天气 D.③处可能出现阴雨天气 (3)图4中甲、乙、丙、丁四种气温垂直分布状况,与④处最为
接近的是: D
A.甲
B.乙 C.丙
D.丁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 出,该城市上空逆__温____ 现象,大气扩散条件 ___变__差____。
(3)由于连日天气明朗,太阳辐射强烈,空气中的 NOX在紫外线的作用下,易产生__光__化__学____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