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海西建设背景下泉州港口的发展(定稿)

浅谈海西建设背景下泉州港口的发展(定稿)
浅谈海西建设背景下泉州港口的发展(定稿)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201 届毕业论文浅谈海西建设背景下泉州港口的发展

学生姓名:学生学号:

年级:专业:国际商务指导教师:胡秀珠职称:副教授

2011年05月

毕业论文原创性声明

兹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本人在毕业论文写作中参考的其他个人或集体的研究成果,均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依法享有和承担由此论文产生的权利和责任。

声明人:

2011年5月

浅谈海西建设背景下泉州港口的发展【内容摘要】:“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提出给泉州港口的发展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在海西建设的大背景下,泉州港口稳步发展,货物吞吐量不断提高,周边经济区相继形成。但是,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全面提速,泉州港口的不足之处日益明显。如何改善泉州港口在福州、厦门的夹击下的发展成为摆在眼前的难题,同时如何进一步加强与海峡西岸的经济交流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泉州港口应该积极扩展经济腹地,提高企业管理经营水平,充分发挥泉州在两岸交流与合作中的积极作用,为泉州港口开辟了更广阔的科学发展空间,提供了更强大的发展动力。港口作为我国对外贸易的窗口,加快泉州港口的发展,有利于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现代化工业的发展,促进两岸交流与合作。

【关键词】:海西建设港口经济区合作

浅谈海西建设背景下泉州港口的发展

一、泉州港口发展的优势

(一)港口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

福建省大陆海岸线长 3324千米,居全国第二位,天然的港口是发展港口经济的基础。泉州港主要分布在湄洲湾、泉州湾、深沪湾和围头湾,泉州湾是泉州港区中心所在。泉州港海岸线长427KM,占全省的14%,其中深水岸线37.6,航道的水深平均深于15M 以上。且泉州港位于福建中部,处在台湾海峡西岸,距离台湾最近。因此,在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中担任重要角色。

(二)港口区经济发达,产业多样化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泉州市的经济迅速发展。近年来,陆续形成了以纺织鞋服、建筑建材、工艺制品等为主的一大批优势企业,其经济产量居福建省首位。再加上,泉州外商投资型企业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港口货物生成量大,且有良好的经济腹地作为货源,对泉州港口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港口吞吐量稳步提高,对台优势显著

随着港口基础设施条件的逐步改善和腹地经济的快速发展,福建港口吞吐量迅速增长,港口已成为福建省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据统计,2008年,全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2.74亿吨,比上年增长14.8%;完成集装箱吞吐量742.52万,比上年增长8.2%。2009年,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迅速显现,2009年1-2月甚至出现负增长的现象,随后,国家政策的实施,吞吐量缓慢回升。至2010年,泉州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8450万吨,集装箱136万标箱,年均增长率为15.86%和16.64%。十一五期间,泉州港后渚、石井两个作业区陆续开展对金门货物直航,货物量占全省对金、马、澎的75%,有力地促进了海西经济区的发展。

二、泉州港口发展的劣势

(一)港口物流意识不强,人才流失

在海峡西岸三个主要港口中,厦门港、福州港是我国沿海主枢纽港,但是与厦门港,福州港相比,泉州港在港口物流方面处于劣势。由于区位优势不同,使得泉州港口物流发展不如厦门与福州,并受到厦门与福州的挤压。厦门是经济特区,福州是省会城市,

在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使得泉州港口将近70%的货物流向厦门,福州等地。

(二)港口结构不合理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推动下,全球海运船舶的大型化、专业化日益加强。然而,福建省多数港口航道不适应国际航运船舶大型化、专业化的要求,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中、小型码头、通用型码头泊位数量偏多,而万吨级以上深水专用码头特别是大型集装箱码头泊位却严重不足,全省 88.3%的泊位为万吨级以下。

福建海港口岸除了厦门港为国际集装箱干线港外,其余的包括泉州港在内均为支线港口,未形成大、中、小码头相互配套衔接,干线港、支线港相互协调发展的现代化集装箱运输系统。

(三)港口货物信息化水平低

目前,泉州绝大部分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还处在初级水平,真正实现集成化管理的企业很少。由于信息化程度落后,导致物流服务配套设施不健全,造成信息沟通的障碍,使得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的信息不能联通,信息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共享,制约了港口的发展。

(四)基础设施落后,多式联运尚未形成

港口的基础设施是发展港口物流的物质基础,目前福建省港口总的来说港口基础设施较落后、通过能力与仓储能力较低。虽然经过多年的建设,福建省的交通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泉州市的铁路,公路也有了较大发展,但是还未形成一个快捷、有效的综合运输网络,多式联运体系尚未形成,使得制约了港口经济的发展。

三、海西建设背景下泉州港口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

1.国家政策的支持

海峡西岸经济区写入中央文件后,国家有关部委从规划布局、项目安排、资金支持、政策措施等方面明确了对福建的大力支持,周边地区在产业、交通、市场、口岸通关等方面主动融入与密切协作,“海西”效应正在日益扩大。2009年5月6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直接涉及到港口、航运、物流、口岸等方面,是福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必将为有力促进海西经济区建设和港口的繁荣提供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2.拓展两岸的合作领域

在对台合作方面,泉州港的发展形式十分喜人。2002年7月,泉州与澎湖进行了首次海上客运直航;同年开通泉金货运航线,是福建对金门货运通航运量最多、航次最频、增幅最快的一条航线;2006年6月开通的泉金航线,已成为两岸往来最直接、高效的“黄金水道”;2007年5月,石井作业区还实现了与澎湖货运直航的常态化。与台湾的经贸合作交流进入了一个健康快速发展的时期,泉州港口的作用充分得到表现。

3.港口投资呈现多元化

为改变港口投融资结构,扩大融资渠道,解决港口建设资金问题,泉州港口采取了鼓励外资及其他资金进入港口建设与经营,形成了投资来源多渠道、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新机制。目前,世界著名的港航集团如香港和记黄埔、新加坡港务集团、马士基、中远太平洋都已涉足海峡西岸各港口,纷纷投入巨资合资兴建码头,这对海西经济的发展又是一个全新的篇章。

(二)挑战

1.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全世界港口发展都面临十分严峻的国际经济环境。2008年全球经济增长3.7%,比2007年下降1.3%;国际货物贸易增长4.6%,同比下降1.7%,在此环境下,全世界港口都出现增速减缓、支撑力减弱、经济效益下降的现象。我国一些港口增长速度也明显放缓,未达到预期水平。特别是一些中小港口企业经济效益下降,资金流动不畅,应收账款难以追回,面临资金断链和亏损停业的风险,这严重阻碍了港口的发展,使得泉州港口在货物吞吐量,集装箱数量等方面增长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的现象。

2.港口辐射能力有限

腹地是港口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腹地的大小可由港口的集输运方式及其所到达的区域确定。目前,泉州港口的辐射能力有限,在福建省,又受到厦门港,福州港的挤压。泉州港只能讲眼光投向省外,将江西作为泉州港扩展的腹地。但“三纵八横”的高速公路网以及“二纵三横”高速铁路网等交通网络尚在建设中,拓展经济腹地的成效还不是很明显,对江西、安徽、湖南等内地经济的辐射力仍然十分有限。而且,江西、湖南等地区原是珠三角、长三角港口的货源地,未来的外部竞争将更为激烈。

3.协调区域内港口的关系

目前,从港口等级规模来看,福建形成以福州为核心港的北部港群和以厦门为核心港的南部港群。整个港口地域空间分布呈“双核”结构造成泉州港口在竞争中优势并不

明显。并且由于各港口距离较近,加上现代公路发达,造成各港货源重叠,竞争激烈,货源分流风险增加,不利于福建省各港口的发展。只有协调好泉州、厦门、福州港口的关系,建立新型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才能及时形成规模效应,凸显泉州港的优势,真正促使海西经济的发展。

四、海西建设背景下泉州港口发展的建议

(一)抓住机遇,凸显在海西建设中的带头作用

海西经济区的发展发展要扬长避短走差异化发展之路。泉州港口要突出不同于其他经济港口的优势,发挥对台优势,做好闽台产业对接、经贸合作,凸显泉州港口在海西建设中的带头作用。

(二)转变临港工业

港口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港口资源与区域的整合。就现状而言,例如:加快泉州港区、湄洲湾港区的整合。港口整合已成为海峡西岸港口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一步。港口资源的整合,将有力促进港口建设规划和可持续发展,充分合理利用岸线资源,实现港口资源优化配臵,加快临港企业的转变,能够提供充足的货源,进一步推动泉州港口的发展。

(三)发挥两岸的合作优势,促进港口的发展

无论从区位条件、港口综合条件、人文环境等来看,还是政府的重视程度,泉州港口在两岸直航中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泉州港口要充分利用闽台间的“五缘”优势以及两岸海上试点直航、小三通、两岸三地的通航经验,利用邻近台湾的区位优势,充分挖掘内陆省份的对台物流业务,例如:一年一度的“台湾“商品交易会”、“海峡两岸产品交易会”、“海峡两岸商品博览会”等重大经贸交流盛会,建立起了闽台通商贸易渠道。泉州要充分利用这一系列的贸易交流会,突出其在两岸合作的优势,争取把泉州港口建设成为大陆与台湾货物运输的转运基地。

(四)加强港口西岸的环境建设,提高整体竞争力

2004 年,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措施的决定为海西区港口物流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港口建设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延伸的桥梁,而福建省又属于外向型经济,是外贸大省,泉州港口由于独特的地位位臵和人文环境,泉州港口理所当然成为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的前沿基地,加快泉州港口建设,不仅仅是周边腹地的经济发展,还包括内陆铁路、公路的发展、腹地的延伸,以突破资源环境承载制约的瓶颈。并且泉州港口要

加强人才的引进、物流平台的搭建、促进航运金融、船运保险、等高端现代航运服务业的发展,提升航运地位和港口的综合竞争力。

(五)协调港口与内陆市场的发展

泉州港口地处福建中部,由于辐射范围有限,加强与内陆地区的发展,有利于整个港口的建设。泉州港口要重点依托海峡西岸高速公路网、高速铁路网的建设,抓住西部大崛起的发展机遇,积极主动地加强与江西,湖南等临近省份的协调与合作,在内陆主要工业城市设立无水港,扩展新的货源。并且,鼓励有实力的港口企业要实施西进战略,做大港口物流,将港口企业的业务延伸至中西部内陆地区,充分发挥港口企业在中西部的优势。

(六)加快港口信息化建设

为了提高泉州港口的运作效率,应该加快临港企业与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程度,构建物流信息管理平台,提高港口的物流运作效率。同时,加大对物流的基础设施投入,对现有基础设施进行整合,达到资源共享,提高对基础设施的利用率。科学技术的运用,有利于提高竞争力的信息系统装备,扩大港口的增值服务,增强港口的整体竞争力。

(七)加强合作,构建海西港口群

泉州港口位于台湾海峡西岸,而台湾海峡两岸拥有十分丰富的港口资源,东岸有台湾的高雄、基隆、台中三大港口。当今世界海洋运输出现了大型化、深水化、专业化的发展趋势,这种趋势对港口建设不仅要求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而且必须有统一的规划、合理布局、分工协调、系统开发等。若单纯地站在局部地区或个别港口的利益来考虑港口的发展和利用,不利于港口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因而,加强合作不仅仅是加强泉州港口与东岸台湾港口的合作,更是加强泉州港口与厦门、福州港口的联系交流。积极构建海西港口群,深入扩展两岸港口多层次的合作机制,整合海峡地区各港口的资源优势,发挥其港口生产的规模经济,提高整体运输能力,使海峡两岸港口群成为亚太地区交通联系的重要一环,为亚太地区的国际贸易提供良好的航运服务。

五、结束语

通过对海峡西岸港口发展现状的分析,以“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为契机,泉州港口应该好好把握机会,顺势而上,积极发展港口物流业,凸显在海西建设背景下的优势。这揭示了泉州港口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对泉州市的发展,乃至全省的发展都是一个新的开始。中西部地区可以作为港口的物流网,同时也带动了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最终实现海峡先经济区。可以预见,在未来,依托大型港湾等一批港口为依托,以炼化一

体化项目为龙头的石化、汽车、造船、电力、建材等港口产业集群,正在泉州港区域悄然兴起。“我国东南沿海大型修造船基地”、“东南沿海地区重要汽车、工程机械零配件生产基地”、“国际石材加工中心和贸易中心”等头衔,未来都将郑重戴在泉州头上,在港兴城兴战略中,帮助泉州港实现千年古港复兴的梦想。

[参考文献]:

1、姜爱林.海峡西岸城市群的规划形成与发展对策研究[J].珠江现代建设, 2010,04

2、蔡志纯.泉州港加速物流中心建设的优势、问题及对策[J].集装箱化,2001

3、卞智平.后危机时代海西经济发展若干问题研究[J].海峡科学,2010,11

4、江瑞明.浅谈福建省高速公路交通量发展趋势[J].海峡科学,2010,11

5、王书华.海峡西岸经济区科技支撑现状与战略思考[J].中国科技论坛,2011,02

6、张向前;刘璇璇;刘林峰.闽台产业经济合作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0,01

7、郑荫立.福建创设对台离岸金融中心刍论[J].亚太经济,2010,01,

8、叶少珍.增加教育投入,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培养人才[J].政协天地,2006,01

9、黄家正;孙红英.发挥“海西”前沿作用,做好侨台工作[J].政协天地,2006,01

10、徐金伟.港口物流发展研究[J].世界海运,2004,02

浅析生态港口建设

关于生态港口建设的认识与思考 港口对环境的影响长期以来未引起世人的关注,港口的建设、运行、发展都会对环境有所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港口的规模越来越大,港口对港区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也就越来越大、越来越深入。影响环境的因素有:船舶操作的影响;港口运行期间的粉尘、噪音、气体和污水;海岸沿线情势的变化;疏浚弃土以及港区里的生活垃圾等。 环境与港口是一个相互影响的共同体:环境的改变会对港口的规划和运行产生影响;港口的日常营运的一切活动都对环境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绿色生态港口就是充分地考虑到这两者的相互影响,在这两者之间寻找一个总体的平衡,即港口对环境的利用在港区生态承载力允许范围之内。 一、生态港口概述 生态港口,即在环境影响和经济利益之间获得良好平衡的可持续发展港口,港口开发营运在环境承载能力范围之内,港区的生态环境系统能自动恢复。这个可以接受的平衡一定是基于对环境影响和经济利益的基础之上。在谋求港口良性发展的规划中,应积极稳妥地平衡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二者之间的统一关系,在注重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保护港口的土地资源、水域、空气、动物、植物和人类自身。 在《上海生态港建设与对策研究》中对生态港的定义为:“生态港建设旨在实现港口资源综合利用、环境和谐、经济高效、促进港区以自然-经济-社会和谐的模式持续发展”,该定义明确了

生态港的建设目的及其主要标准。 二、国内外港口环保发展 目前,我国生态港口建设主要表现为:对生态港口的认识不明确;不能按生态的要求限制公路、水运等相关行业的行为;公众的参与还很少;港口规划虽然有环境影响评价审查会,但审查的规划、组织、实施等目前还缺少定量的指标体系,在日常的运营过程中,企业过分看重自身利益致使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在港口应用不多。 西方发达国家港口的绿色生态建设已经进入实质性阶段。在美国,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的环保机构,必须对港口的环境保护作出明确的可以量化指标的改善目标并强制执行相关措施。港口方面为达到相应的环保目标,对日常的营运管理作了非常严格、细致的规定,以尽可能消除一切废物。环保因素纳入了港口几乎所有设施的设计、施工过程中。 三、生态港口的内涵 生态港口就是各项环境有害因素对港区环境的影响尽量减少,使其对环境的影响控制在生态承载力范围之内。生态港口建设主要包括绿色设计、绿色生产、绿色采购、绿色物流等。 绿色设计是以绿色即环境友善性为目的的设计,所以又称面向环境的设计、生态设计,充分考虑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环境友善性,优化所有设计因素,实现最少的资源消耗和最高的环境友善性。港口绿色设计不仅包括港口运行设计的绿色化,即考虑到港口运行过程中资源消耗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还

浅谈企业生态文明建设

浅谈企业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概念和意义 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全面战略部署,其中最显著的亮点有三个:一是确立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地位,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二是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就是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三是指明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现实路径,其中包括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等途径。这是党执政兴国理念的重要升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整体布局顶层的科学完善,意义重大而深远。 二、企业生态文明建设的使命 企业建设生态文明,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到企业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的和谐发展,也是企业发展由追究社会经济指标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或者说绿色企业转变的需求。 企业既要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增强社会责任意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考量,更要把发展循环经济、绿色低碳经济作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自觉意识和市场意识,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表率,做以人为本、构建人与自然和谐企业的表率。

三、企业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 (一)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企业的文化。在企业文化上,强化绿色财富观、绿色幸福观、绿色管理观、生态人格的培育,从而提升企业全体员工的环保意识,为构建环境友好型企业提供良好的生态文化氛围和环境伦理基础。集团企业文化提出的“强基精管”管理观和“创新发展”的工作方针契合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方向。 (二)做好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大力推广节能、环保、高效的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和新理念,做好高耗能技术设备的升级改造,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污染排放,在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社会效益的提升,切实做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三)做好企业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首先要做好资源的优化利用。通过技术更新改造替代传统工艺和落后产能,节约有限的城市土地、能源,最大限度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其次,创建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氛围。通过政策时势导向、企业文化渲染、职工群众向好意愿,倡导和创造科学发展、绿色健康的发展理念和工作环境,实现企业与社会、人与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发展。再者,形成企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长效机制,加强制度方面建设与完善,保持和延续企业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生命力。 (四)做好企业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建立领导和运行机制,结合企业发展实际,加强企业生态文明建设管理,形成包含节能减排、绿色环保、创新技术等企业经济、环境管理和绩效评价考核制度,做好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入。 (五)做好企业生态文明建设宣传工作。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宣传工作,通过形势分析、决策诠释、动态报道、典型宣传、深度报道等形式,普及生态文明知识,提高企业员工生态环境的忧患意识和主体

海西物流的发展问题及前景探析

海西物流的发展问题探析 引言 “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经济发展”,这是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同志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所作的报告中明确提出的,“海西”这两个沉甸甸的字眼首次写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 对于海西经济区这个概念还较为陌生,海峡西岸经济区即是以福建为主体,面对台湾,邻近港澳,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西连内陆,涵盖周边,具有自身特点、独特优势、客观存在的经济区域。具体范围涵及台湾海峡西岸,包括福建全省,浙江南部温州、衢州、丽水,江西东部上饶、鹰潭、抚州,江西南部赣州,广东东部梅州、揭阳、潮州、汕头等地区。在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建设,海峡西岸将形成规模产业群、港口群、城市群,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发达区域,成为服务祖国统一大业的前沿平台。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总的目标是,通过10年到15年的努力,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海峡西岸产业群、港口群、城市群发展壮大,速度、质量、效益进一步协调,人口、资源、环境进一步协调,民主法制进一步健全,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经济社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成为服务祖国统一大业的前沿平台。 海西基础设施的完善和进出口通关服务的延伸,高速公路和快速铁路贯通长三角与珠三角、直达中西部省区,区域之间产业、市场、交通、口岸等领域的合作不断加强,一条服务中西部发展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正在加快形成。海西的建设得到海内外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呼应,特别是闽港合作八大平台持续拓展,闽澳四项合作逐步深化,港澳已经成为福建最大的境外投资伙伴,闽港、闽澳关系在新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提升,尤其是福建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取得了令人赞叹的巨大成绩。海西的效应已然开始发挥作用了。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经济的腾飞将带动物流产业的高速发展。海峡西岸由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人文条件等,对物流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几年,海西工农业和商业的快速发展为区域物流业带来了市场需求和发展动力,福建周边地区,包括浙南地区(温州、衢州、金华、丽水)、粤东地区(梅州、潮州、揭阳、汕头)、江西和湖南等省市巨大的经济总量,也将带来较大规模的物流市场需求。 同时,当前台湾局势发生了积极变化,也将在近期产生一些对物流业十分有利的效应。首先是两岸直接三通,两岸原来通过第三地、第三方的物流服务,可以由两岸的物流业直接完成;两岸的物流成本降低,将大幅度增加往来产品的种类和数量。 随着海西区域经济建设加快步伐,两岸关系迎来新局面,政策环境逐步改善,

港口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 调研报告 题目:中国港口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2013年5月2号 中国港口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摘要】:<正>通过去广州港实训后,了解到的中国港口。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港口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最多、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中国的港口特别是大型集装箱港口在促进经济发展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1》 港口规模加速扩容,我国港口经过60年的发展,成绩显著,港口基础设施规模扩大,生产能力增强,港口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近年来,我国港口发展对外开放在逐步扩大,先后实施了区港联动、启动保税物流园区和保税港区,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港口发展速度和建设脚步加快,港口密度骤然增大,未来中国港口将会进一步扩大开放。 【作者单位】:广州航海学院 【关键词】:港口含义与格局港口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面临挑战应对措施市场竞争中国港口行业格局 港口是具有水陆联运设备和条件,供船舶安全进出和停泊的运输枢纽,是水陆交通的集结点和枢纽,工农产品和外贸进出口物资的集散地,船舶停泊,装卸货物,上下旅客,补充给养的场所。由于港口是联系内陆腹地和海洋运输的一

个天然界面。因此,人们也把港口作为国际物流的一个特殊特点。《4》 目前,我国沿海已形成五大港口群,分别是环渤海地区港口群体、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群体、东南沿海地区港口群体、珠江三角洲地区港口群体、西南沿海地区港口群体,港口群的形成及港口资源的整合,使港口群内部和港口群之间实现了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相互协作、竞争有序,增强了为腹地经济服务的能力。一些大型港口已经发展成为区域性国际航运物流中心,成为在港口群中起重要作用的综合性主体地位的枢纽港。《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港口业以锐不可挡之势,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一路飙升,成为世界上港口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最多、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中国港口行业在取得骄人成绩的同时日趋发展成熟。然而,在当前全球经济及航运市场低迷的环境下,国际贸易大幅下降,我国港口行业发展面临严重挑战,港际竞争日趋白热化。 港口作为对经济波动较为敏感的行业,受国内外宏观形势的影响,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2012年4月9日,在南京召开的中国港口协会七届二次理事会议上,专家指出,可以预见,中国大部分港口不但要承受货运量减少导致主营业务收入的减少,而且会因人工、燃物料价格上涨引起成本大幅上升,还将受到来自船公司、货主要求降低港口作业费用的双重挤压,港口业为吸引货源而引发的价格竞争态势也将逐步显现。未来,中国港口业将何去何从? 港口发展现状 (一)中国港口发展快,吞吐量大,承担了中国大宗物资装卸和中转,但是港口物流基础设施薄弱,物流技术水平低。 (二)港口物流中心地位未形成。由于我国港口布局网络不够合理,枢纽港,喂给港体系还未确立,信息化水平较低,物流企业的发展不尽如人意。 (三)港口物流的信息化系统利用率不高,大部分处于封闭状态。经过多年努力,尽管我国沿海港口和内陆大型港口的信息化投入较大,信息化建设已初见成效,但信息化服务水平较低,港口物流信息化系统没有形成统一标准,还不能适应发展要求,导致一些单一和部分之间建立的信息数据库不能相互沟通,形成信息“孤岛”。 (四)港口大发展拉动了区域经济发展,但是专业化物流服务方式任有限。我国港口物流量大多处于利润理念阶段,服务意识薄弱,客户需求不能得到很好的满意。我国港口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中国港口协会副秘书长杜麒栋指出,“总体上我国港口处于‘后危机’时代,与本世纪初期我国港口的高速发展时期有着很大差别”。我国的人口红利和产能红利已经利用得差不多,给港口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从港口发展的角度来说,正是处于“无边界”时代,受到无边界浪潮的冲击。 港口区域的范围正被打破,港口的''围墙''已容纳不下港口发展。传统港口企业正在走出去,非港口企业正在走进来;同时,港口功能的''樊篱''被冲破,已

绿色生态港口建设初探

绿色生态港口建设初探 发表时间:2019-08-15T10:31:25.203Z 来源:《建筑模拟》2019年第27期作者:黄春景 [导读] 本文对绿色生态港口进行简述,指出绿色生态港口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 黄春景 广西西江现代国际物流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南宁 530000 摘要:对外贸易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对外贸易又离不开港口的支撑作用。随着绿色观念的提出,港口建设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建设绿色生态港口值得人们深思。本文对绿色生态港口进行简述,指出绿色生态港口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绿色港口;生态港口;建设 港口的发展推动着世界经济的增长,但在港口的发展过程中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在现代化港口的建设中,应坚持绿色生态观念,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绿色生态港口建设经验,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加强对港口周边环境的保护。 1 绿色生态港口概述 绿色生态港口顾名思义就是要确保港口及其周围环境的环保型,使港口能够持续地创造经济效益,获得更长远的发展。在绿色生态港口的建设中,最重要的是要做到两点,一是打造港口良好的生态环境,二是要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这就要求港口既要满足现代物流的需求,交通要比较便利,还要能够带动港口周边经济的发展,具备较强的综合服务能力。因此,对港口进行保护十分必要,以免港口环境遭到破坏。同时,要对港口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提升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在开展港口作业时,应尽量对能耗进行控制,减少资源浪费现象。从源头上对污染物质进行控制,在完成港口经济目标的同时,为港口持续、健康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 绿色生态港口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港口建设中的绿色生态理念不强 港口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无可厚非的,但在港口的建设过程中,相关单位往往只考虑其经济效益,且比较注重当前的利益,不愿意将过多的物力和精力用于港口环保建设。并且,港口工作人员的节能意识薄弱,港口管理单位的节能激励机制不足,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港口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也很多。例如,城市的发展使得大量的海岸资源被占用,由于绿色生态意识的淡薄,导致沿海的许多资源没有得到良好的规划,甚至被恶意地侵占,这不仅会使大量的资源被浪费,还会对港口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严重危害着港口环境的健康。 2.2 绿色生态港口实践方面不足 港口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消耗大量能源,建立完善的科学评价体系,对能耗进行控制,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港口能源消耗。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现行的评价体系并不完善。例如,在进行绿色生态港口建设时,基本将重点放在提高能源效率,降低污染物质排放量方面。对于水质的维护、噪音污染的控制、港口及周边土壤环境的保护等的关注度相对交底。在这样的情况下,虽然港口自身建设比较好,但与船舶公司的协调性比较差,要提高港口的绿色生态性十分困难。另外,在我国的绿色生态港口建设缺乏完善的系统,只是在某些方面已经取得相对较好的成就,建筑评价体系还有很大的完善空间。国外的绿色生态港口建设比较重视实践,而我国更偏向于对相关理论的研究,实践性不足,对绿色生态港口的认识比较片面。此外,绿色生态港口建设需要相应的监督,监督不足也是造成我国绿色生态港口建设成效不明显的重要原因。 3 绿色生态港口建设策略 3.1 强化绿色生态观念 绿色生态港口建设要取得一定的成就,首先应强化相关部门的绿色生态观念。港口与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只有让员工树立起强烈的绿色生态意识,才能够实现港口的生态文明建设。企业与管理人员应将绿色生态理念融入港口运行的每个环节,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港口的能源消耗,使其能够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例如,企业应对员工进行积极地引导,使员工形成绿色生态理念。在企业的文化建设中,应将港口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其中的一项重点建设内容。尤其是新员工的培训,更应该让其在一开始就学习有关港口环境保护的内容,了解港口生态文明建设有关的法律法规,这样才能在绿色生态港口建设中取得更好的效果[1]。动员所有员工参与到绿色生态港口建设中,既能形成更好的工作氛围,又能实现港口价值的最大化。 3.2 积极拓展港口发展模式 目前,我国的绿色生态港口建设还处于初始阶段,层次比较低,港口建设重点还放在对污染源的治理方面,节能减排是最主要的工作内容。许多企业都没有意识到港口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紧密关系,港城一体化只是口号。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要积极地拓展港口发展模式。例如,根据绿色生态港口的发展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港口发展模式。如在对污染物进行处理时,尽量选择无害化处理方式,以免对港口环境形成二次污染。在建设港口的同时,还要对港口进行保护,要坚持发展循环经济。与此同时,港口的发展应与经济腹地的发展结合起来,使港口能够向着更深的层次发展。不断扩大绿色生态港口建设面,加强港口与港口之间的联系、港口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加大低碳环保技术的研发力度,使港口在节能的同时,能够更加高效率地运作[2]。此外,信息化建设也不能滞后,建立信息化的港口管理系统,能更好地对港口作业进行监管,使港口作业更加高效。 3.3 建立完善的港口评价体系 绿色生态港口建设应有相应的评价体系,我国的港口建设在这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因此,在制定评价体系时,可参考国外优秀的经验,再结合我国绿色生态港口建设的实际情况,使评价体系更具针对性。港口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港口的操作程序完成相关作业,自觉遵守相关的操作规范,将港口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促进港口的可持续发展。国家在对港口进行监督管理时,则要形成对应的环保主线,在港口、船舶、工作人员与环境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系[3]。如果其中的一个环节出现差错,绿色环保港口建设就会面临不少的风险。所以,需要对这些因素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建立完善的绿色港口评价体系非常必要。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港口建设中应遵循绿色环保观念,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首先需要强化绿色生态观念,根据港口实际情况,结合港口发展相关因素,积极拓展港口发展的新模式,并建立完善的港口评价体系,从而实现港口的生态化发展。

【发展战略】在海西战略发展中

在海西战略实施中 对汕头竞技跳水的思考 马李光 一年之春总是意味着生机勃发、希望无限。 今年之春全国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宣布《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已获国务院正式批复,给海峡西岸经济区送来创新、发展的春风。 《海西发展规划》首次明确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地域范围,包括福建省全境以及浙江省温州市、衢州市、丽水市;广东省汕头市、梅州市、潮州市、揭阳市;江西省上饶市、鹰潭市、抚州市、赣州市,陆域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 这标志着海西战略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对此,广东省委省政府明确表示“支持汕头参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扩大对台经贸合作,汕台深化交流合作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在推进闽粤赣区域协作发展中,汕头主动出击,大有可为。”。 面对利好形势,汕头市委市政府正以《海西发展规划》、

《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和汕头纳入国家主体功能区重点开发区及海西经济区区域中心城市为契机,对照《海西发展规划》提出的支持汕头、粤东沿海发展区的相关政策、产业、项目进行认真研究,提出具体实施方案,落实部门工作责任,整体推进,争取在对台经贸、投资、航运、交通、旅游、科技、文化、教育、金融等方面先行先试。 四月二十七日,在汕头市召开的迎接经济特区扩大范围正式实施干部大会上,汕头市市长蔡宗泽宣读的《国务院关于扩大汕头经济特区范围的批复》,为汕头打开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创造了极为难得的发展机遇,是汕头新一轮创新发展的双喜临门。 在此历史背景和发展机遇面前,对我市竞技体育的跳水项目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跳水事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创新思路,融入海西,加快发展的问题进行研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谨表述对此课题的初步思考。 一、加强交流互动、逐步以场馆设施和品牌融入市场 2009年5月,《国务院海西意见》第六条指出“建设两岸文

港口行业基本情况及发展趋势

港口行业基本情况及发展趋势 一、港口业的基本情况 (一)行业基本情况 全球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一体化是推动世界贸易持续快速增长的根本因素。由于航空、铁路、公路、管道等运输方式的局限性和海运运载量大、费用低、对货物的适应性强等特点,世界贸易主要通过海运完成。港口尤其是沿海港口作为国际海运贸易的重要枢纽,随着全球经济和世界贸易的发展而快速成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对外贸易实现了快速增长。近十年,我国GDP 实现了快速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同时,由于我国外贸业务发展迅速,进出口总额也呈现急剧增长的态势,虽然期间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总体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得益于我国经济与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水上运输发展迅速。至2014年水运方式实现货物运输周转量92,774.56万亿吨公里,2005-2014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19%。 2005-2014年我国水运货物周转量情况(亿吨公里) 资料来源:WIND 中国经济、对外贸易及水上运输的快速发展,带动港口吞吐量迅速提升。2014年,全国主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24.52亿吨,2005-2014年年均复合增长率

为11.04%。2008年-2009年,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港口吞吐量增长速度下滑,但随着全球经济随后逐渐企稳回升,吞吐量增速逐渐恢复并稳步提升。 2005-2014年我国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情况(亿吨) 资料来源:WIND (二)我国对行业的监管 我国港口码头行业集装箱/货物装卸及其相关业务经营受我国法律法规监管,并受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国土资源部、国家海洋局、环境保护部、建设部及商务部等国家监管机构的监管及审查。港口业务经营行为涉及范围广泛,其中包括港口及相关规划、项目投资建设、港口码头经营、海洋生态、安全、环保、运输及代理、报关、报检、保险、理货等范围。 1、我国有关港口行业的法律法规及政策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2001年10月27日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并于2002年1月1日起施行。海域属于国家所有,个人或单位使用海域,必须向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提交申请并取得海域使用权。该法中的“海域”是指中国内水、领海的水面、水体、海床和底土。国家实行海域有偿使用制度,单位和个人使用海域应当取得海域使用许可并按照有关规定缴纳海域使用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于2003年6月28日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 《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对港口的规划、员会颁布并于2004年1月1日起生效。 建设、维护、经营、管理及相关活动进行了全面的规范。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

对中国生态港口建设的几点建议

对中国的生态港口建设的几点建议 [摘要] 港口的快速发展已经在中国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随着近年来保护文化的推广,港口发展的全新模式的提出,即生态港口。定义和生态港口概念模型,本文首先讨论。基于对环境的保护和建设经验的分析比较。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英国的先进生态港口,面对生态港口发展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主要涉及生态港规划,环境保护政策,指标体系的发展,港口功能和产业结构的转型,为中国生态港口发展模式。 [关键词] 生态港口;环境保护政策;环境管理;指标体系;发展模式 引言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港口生产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根据2007年对公路水路运输统计,在2007年,港口货物吞吐量持续快速增长,在中国港口生产泊位35947个;2007年港口货物吞吐量641万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14万标箱,两者均居世界第一。港口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起着重要的作用将越来越大,港口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基础设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交通枢纽,以及对外开放的窗口。在某种程度上,在港的建设和开发活动将不可避免地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为:利用水域,海岸线,和土地资源对沿岸过程的影响。为港口发展复垦可以改变鸟类,鱼类和海洋生物的栖息地。货物处理会产生粉尘污染。石油和化学品泄漏也会产生一定的环境风险。 目前,港口发展在陆地与海洋之间的重要枢纽和物流通道和节点,港口功能不断升级。从第四代港口的概念在1999年被提出,对于港口发展的趋势,

并引起了广泛的讨论,第四代港口的概念已经更加广泛了。第四代港口应该是绿色技术的港口,港口-港口物流供应链协同竞争,港口-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港口。它必须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对节能和发展的同时,资源节约的重点,注重环境保护,以环保措施和调整当地产业结构,建立合理的产业布局规划,保证港口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因此,提出了生态港口的概念,强调将环境问题纳入港口的发展,港口功能升级的全过程。 生态港口的定义 生态港口,也被称为绿色港口,是既满足环保要求,但也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港口。港口的核心问题是要找到的环境影响和经济利益之间的平衡点。也就是说,港口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应超过自然系统的承载能力。合理的平衡点是基于环境的消费和经济利益的正确的判断,并满足环境的变化不会发生可逆要求。毫无疑问,生态港口将是未来港口发展的一个方向。其主要目的是实现港口的良好的生态环境和高经济效益,构建一个高生态港口,并确保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社会经济环境复合生态系统在港口建设,并建立港口的领先地位现代的交通运输,物流,港口服务和完整的工业体系。 生态港口建设是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源头的一种有效途径,并保护水资源和港口的生态环境。它可以实现科学发展和生态文明观,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生态环境的概念,主张之间的端口和谐的人际关系,人与自然,对生态港口建设的一个重要的角色。它应综合考虑所有的港口建设和业务相关的活动,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环境管理水平,提高港口区环境质量。如绿色物流的各种措施,清洁生产,生态监测和保护系统,生态安全管理系统已经被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港口,其特点是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良好的增长模式,强大的规模效应。生态港口建设的概念可以帮助实现全面升级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的中国港口。

浅析中国企业生态文明建设

浅析中国企业生态文明建设 摘要:建设生态文明是当前严峻生态形势的客观需要,也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生态文明的建设离不开企业的参与和支持,同时,在当今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企业也应当积极探索新的发展契机,承担生态文明建设责任的同时也通过生态文明来赢得使本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竞争力。生态文明建设在当今的企业管理的思想中也应当有所反映,本文就从企业生态文明的内涵,企业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企业生态文明的方法三个方面展开。关键词:生态文明中国企业生态文明建设 一、企业文明建设内涵 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从广义上讲,生态文明是人类发展的新阶段,即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新型人类文明,从狭义上讲,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的一个方面,即人类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的时候所要达到的文明程度。 十七大第一次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明确提了出来。这次会议上,胡锦涛同志描述了生态文明的主要目标,即“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因此,如何构建生态文明与企业展怎样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变得息息相关,企业成为建设生态文明的当然主体,生态文明建设成为社会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生态文明建设指向的经济领域要求企业各种经济行为都要生态化,包括第一、二、三产业和其他一切经济活动的绿色化、无害化,尤其要加强生态工业、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建设,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如此一来,企业生态文明建设就可以划分为两个密切相关而有紧密相连的两个方面,即建立生态产业和产业的生态化。建立生态产业要求企业根究市场需求、国家支持和社会期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或开拓新的生态友好型业务,产业的生态化要求企业朝着有好的方向改造,升级原有的企业业务,包括树立生态理念、进行绿色采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发展循环经济,开展生态培训、进行绿色营销,加强生态管理等。 企业建设生态文明,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到企业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的和谐发展,也是企业发展由追究社会经济指标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或者说绿色企业转变的需求。 企业要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增强社会责任意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考量,更要把发展循环经济、绿色低碳经济作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自觉意识和市场意识,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表率,做以人为本、构建人与自然和谐企业的表率。 二、企业生态文明建设现状 我国我国企业生态文明建设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存在着许多问题。 1. 大多数企业仍未确立生态文明理念 我国很多企业对环境保护和社会长远利益考虑得很少,对消费者绿色需求导致的消费需求的变化、问题引起企业竞争能力的差异、环境问题所开拓的新的市场机会等缺乏应有认识。一些企业也没有真正理解生态文明的内涵,仅仅看到绿色是一个很好的卖点,借生态文明之名、行刺激消费之实。

中国港口发展历史

中国港口发展历史 中国水运发展的历史源远流长,从新石器时代,到封建王朝,再到新中国成立,中国港口建设有着自己的历史脉络。 早在新石器时代,先人已在天然河流上广泛使用独木舟和排筏。从浙江河姆渡出土的木桨,证明在距今2 000多年前,中国东南沿海的渔民已使用桨出海渔猎。 春秋战国时期,水上运输已十分频繁,港口应运而生,当时已有渤海沿岸的碣石港(今秦皇岛港)。 汉代的广州港以及徐闻、合浦港,已与国外有频繁的海上通商活动。长江沿岸的扬州港,兼有海港与河港的特征,到唐朝已是相当发达的国际贸易港。广州、泉州、杭州、明州(今宁波)是宋代四大海港。 鸦片战争后,列强用炮舰强行打开中国国门,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沿海海关和港口完全被外国人所控制,内河航行权丧失殆尽。港口长期受制于外来势力,成为帝国主义侵略掠夺我国资源财富的桥头堡。新中国成立前,中国港口几乎处于瘫痪状态,全国(除台湾省)仅有万吨级泊位60个,码头岸线总长仅2万多m,年总吞吐量只有500多万吨,多数港口处于原始状态,装卸靠人抬肩扛。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水运和港口开始获得新生,先后经历了五个不同的发展时期。 中国港口建设的第一个发展时期是建国初期的20世纪50~70年代初: 由于帝国主义的海上封锁,加上经济发展以内地为主,交通运输主要依靠铁路,海运事业发展缓慢。这一阶段港口的发展主要是以技术改造、恢复利用为主。在这一时期,沿海港口平均每年只增加一个多深水泊位,其中大多系小型泊位改造而成。 中国港口建设的第二个发展时期是20世纪70年代: 随着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对外贸易迅速扩大,外贸海运量猛增,沿海港口货物通过能力不足,船舶压港、压货、压车情况日趋严重,周恩来总理于1973年初发出了“三年改变我国港口面貌”的号召,开

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论文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与生态港口建设论文

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论文|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与生态港口 建设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港口逐渐在经济领域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尤其在 海南省,港口建设已然成为我国海洋经济区的重点发展对象之一。然而,怎样在海域生态 环境保护的前提下开展生态港口建设,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重点。本文由此围绕海南省生 态港口建设的现状展开分析,论述如何加大对相关法规制度和技术的运用,针对性地提出 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海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生态港口;建设研究 随着我国规划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后,海南省生态港口建设开始成为一个热点。然而,港口建设难免要对海南海域的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加之目前我国在港口生态环 境保护方面的研究还不够多,使得海南省港口建设伴随而来的海域生态环境问题越显突出。 一、海南省海域生态开发与保护现状 (一)港口资源开发现状。海南港口众多,全省沿海港口泊位已超140个,其中万吨 级以上深水泊位33个。随着“区域经济合作示范区”和“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启动, 海南省的海口和洋浦两大港口在2021年初签署了港口资源整合协议。预计到2021年,海 南将完善以洋浦港、海口港为双核的枢纽港,以八所、三亚、清澜港为重要港口的布局, 港口服务能力将辐射东南亚。港口众多当然是优势,是发展海上物流的基础强项;但在全 省经济尚不发达、货源紧张情况下,众多的港口集中分布在一个3.54万平方公里的海岛上,若协调不当反而可能带来一定负面效果。由此看来,在加强海洋海域生态保护的前提 下开展生态港口建设是当下的重点,应谨遵海洋法规定要求,加大对污染事故检测与装备 建设的力度,完善对环境风险的应急机制,加强对当地大气、固体等带来的水污染的治理 措施。 (二)渔业资源开发现状。海南省浅海区渔业资源丰富,且鱼类生物种类繁多,为当 地海洋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优势。从海南浅海区渔业分布和数量资源变化的数据来看,当 地在2021年到2021年间捕鱼种类就多达数十种,其中冷温种3种,占据所有捕量的8.3%,温暖种15种,占所有捕量的38.9%,温水种19种,占所有捕量的52.8%。除此之外,在 一些蚌、螺类生物种,捕量同样非常客观。但是,这些渔业资源在促进海南海洋经济发展 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尤其近几年,由于当地加大了对鱼类的捕捞力度, 导致鱼量逐年下降。根据笔者对相关数据的调查发现:2021年间,海南当地的经济鱼类减少了5种,在整体产量数值方面比往年下降了2.3%。针对这一情况,海南当地监督管理部门已然采取了一些监管措施,并发挥了一定成效;但是整体来看,依然需要在制度和法规 方面采取进一步的完善措施,确保其有效可行。 二、海南省海域生态保护为依托的港口建设的措施 (一)制度措施

浅谈城市规划与生态建设

浅谈城市规划与生态建设 摘要:当今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的规划与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也同时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也带来了许多不利因素,如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化、交通拥挤、居民生活质量下降等等问题。生态城市是人与自然交流的整体协调,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又能实现自身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模式,就城市生态规划在城市生态建设中的重点和注意事项,提出个人看法。 关键词:生态城市;城市规划;生态建设;生态系统;环保理念 一、引言 城市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是人类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生产、积累和传播的中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也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干预最强烈、自然环境变化最大的地方。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化也进入了一个空前发展的阶段,城市化一方面对社会经济、交通、生产以及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城市人口的持续增长和高度集中,消耗水平的不断增长,城市特有的代谢功能正在对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产生重大的影响和冲击,并对人类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城市规划存在的问题 城市的规划、设计、建设是百年大计,关系到城市的未来,联系着社会的方方面面,与每个人、每个家庭息息相关,不合理的规划设计,既浪费大量资金,又占居了大量土地面积,妨碍居民生活,给后人留下极大的缺憾。个别城市的规划、设计方面与现代化城市生态建设极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城市用地结构不合理、用地效率低。多数城市更注重经济的增长、而忽视城市环境质量的提高,表现在工业用地比例偏高,公共绿地及公共配套设施用

地比例偏低,用地结构不合理。 2、城市发展目标的盲目性。改革开放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机遇,增加了城市发展的期望值,但同时也出现了不顾客观条件,热衷于城市发展的泡沫现象,盲 目照搬别国的布局模式和建筑风格,结果搞得乌七八糟、不伦不类,脱离了本城市自身的实际,抹杀了本身的发展潜力。 3、城市环境不断恶化。一些地方乱占耕地、违法批地,造成耕地面积减少,土地资源流失;过度采用地下水,水资源面临污染和枯竭。 三、对城市规划的几点认识: 经过20 多年的改革开放,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人们从过 去追求温饱转向追求高素质的生活。人们当前最大的愿望就是拥有便利的交通、清新的空气、良好的秩序、整洁优美的市容市貌,具有时代特色的、以人为本的、高品位的城市艺术,在更好的环境下生活和工作,保持健康的身体素质和饱满的精神状态。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制定好切实符合有本城市特点的规划设计思路和方法; 城市规划用地起到引导和控制作用,达到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一是城市规划与土地政策衔接,以繁荣土地市场和土地交易,创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土地出让制度为目标;二是在城市规划的编制上,要综合考虑土地供给和土地需求,要重视市场经济下来自土地需求方面的拉力, 避免城市规划受到市场的扭曲和破坏;三是要将城市规划作为城市土地利用的一种调节控制手段,作为调节土地市场的政策杠杆,强化城市规划对城市土地利用的导向性。 2、抓好高标准规划的制定,严格按照规划分步建设,注重质量。城市规划的重要性、权威性、长远性决定了在制定规划过程中对建设大业、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高标准、高起点、克服只顾眼前利益的短期行为。要确保城市规划落到实处,严格按规划办事,以规划大局为重。

浅谈港口物流系统现状与发展

浅谈港口物流系统现状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高,相应地,港口物流发展也同样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经过对港口物流系统的客观现状的深入分析与探究,找出当前物流系统发展的缺陷与不足,对症下药探讨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促进港口物流稳健地发展,提高港口物流系统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从而推动我国对外贸易繁荣稳定发展,发挥港口物流系统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有力推动作用。 标签:港口物流系统客观现状措施 一、港口物流系統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1.港口物流系统的概念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发的不断深入发展,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已经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中。对外贸易已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港口作为连接各国贸易发展的桥梁,推动内外贸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港口物流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港口的功能从单一的货物运输发展到现在的综合性物流运输汇集,从传统货物运输发展成为如今集货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于一身的综合性大流通,运输方式也从古老的人工装卸搬运转换为当今的以国际集装箱门到门多式联运,从单一的车船交换装运转变为现今多样的多式联运和联合经营为主要特点的现代运输方式。港口作为现代商品流通的中心,在对外贸易和货物运输系统中的地位越来越高,逐渐形成具备自身特色的港口物流系统。 关于港口物流系统的概念,一般有两种说法。第一种,王玲等学者把港口物流系统定义为是国际和地区之间综合性物流服务链条中的重点环节,以满足客户的需要为最终目标。以对港口有关的物流活动和相关的物流信息进行有效的计划、实施和控制为主要手段,从而使货物在港口能够达到高效率、高效益的装卸、集疏,最终实现物流服务增值。第二种,有的学者认为港口物流系统是指由码头设备、运输工具、搬运工具和设施、仓储设备、港口工作人员以及监督管理人员、集疏运输条件、通讯网络设备及其信息系统等互相作用、互相牵制的各种要素形成的具备物流作用的有机体。 2.港口物流系统的重要性 由于港口的地理优势,港口成为货物集疏的中心枢纽,港口物流系统随着当代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发展,在各大企业中的作用和地位与日剧增,成为各企业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占领海内外市场的极其重要的手段。由于港口物流系统的不断完善和发展,通过这一国际经济发展的桥梁,加强与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往来,开拓海内外市场,从而对推进经济繁荣发展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浅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浅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摘要: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因此,生态文明建设一直是我国的重要工作内容。近年来,虽我国一直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但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的生态环境依然遭到严重的破坏,特针对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一系列问题作分析,并提出一些措施,以期能改善当前的生态环境。关键词: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措施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s the well-being of the people, the nation's long-term future plans. Therefore,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has been an important work of our country. In recent years, although our country has been implementing the strateg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ut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growth.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our country was still serious damage, in view of the shortage of resources, seriou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ecosystem degradation of a series of problems analysis, and puts forward some measur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Key words:Ecological civiliza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easures 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生态文明,是以生态意识强、生态产业发达、生态环境良好为主要内容的文明形态。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实践,将有力地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将以全新的形式,迎来国际中国社会的绿色希望。因此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我们要从中国

浅谈港口与航道工程施工的生态影响及对策

浅谈港口与航道工程施工的生态影响及对策 摘要港口与航道工程施工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其中一个关键问题就是港口与航道工程施工对生态造成的不良影响,因此,为了更好地保护周边的生态环境,必须要提出更加科学的施工对策,加强对环境的保护。 关键词港口与航道;工程施工;生态影响;对策 1 港口施工的生态影响 1.1 对潮间带与近岸水域生态环境及渔业资源的影响 (1)对浮游动、植物的影响。局部水域悬浮物浓度增大,会影响水体透明度,进而阻碍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对浮游植物生长起到抑制作用,且悬沙中析出的污染物也可能对浮游植物生长产生影响。同时,以浮游植物为食的浮游动物(轮虫、枝角类等)的丰度也可能随之受到影响,靠光线强弱而进行垂直迁移的某些浮游动物的生活规律被打破,间接影响蚤状幼体和大眼幼体的摄食率,最终影响其发育和变态。但这并不至于会对整个近岸水域的浮游植物与浮游动物的物种组成、总生物量和群落结构产生显著影响;同时,上述影响是暂时、局部、可逆的,区域生物资源会随着施工结束而逐渐恢复。 (2)对渔业资源的影响。挖泥和倾倒施工过程中,悬浮泥沙将在一定范围内形成高浓度扩散场。悬浮物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分为致死效应、亚致死效应及行为影响,主要表现为直接杀死生物个体;降低其生长率及对疾病的抵抗力;干扰其产卵,降低卵孵化率和仔、幼体生长率与成活率;改变洄游习性;降低饵料生物丰度;降低捕食效率等。一般说来,成体在浑浊水域一般会迅速逃离施工区域,但卵及仔、幼体则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1.2 对陆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工程建设前,陆域征地范围内涉及的现状土地利用类型为住宅用地、农业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交通运输用地、绿化用地、水域和其他土地等。陆域清基过程中需要清除耕植土、建、构筑物(含建筑垃圾)、废弃泥浆、基坑弃土、鱼塘淤泥、河浜淤泥、沟口淤泥、树根等,从而原有的土地利用类型和生态环境将被彻底改变。另外,施工料场、施工营地等占地将控制在工程征地范围内,但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占用部分现有绿化等用地,由于运输车辆的碾压、建筑材料散落后的不及时清理,可能会导致施工期结束后,植物在短期内无法正常生长。因此,施工料场、施工营地、施工便道等的设置应合理选址;同时应当注意对原有表层耕植土的收集、对绿化的保护和对弃土(淤泥、建筑垃圾等)的处置问题。 工程区域所涉及的国家保护动物种类稀少,且由于生境的特点、周边多已被开发利用为港区用地,并不是迁徙鸟类最适宜的栖息地。但工程东北侧18km外有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部分迁徙鸟类可能经过此地;且水域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