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杯纺纱工艺设计
新型纺纱与环锭纺新技术—转杯纺工艺设计

(省去粗纱和络筒工序)
⑥对原料的要求低 ⑦适纺中、低支纱
转杯纺属于自由端纺纱
转杯纺的原料
转杯纺纱
①天然纤维:棉、亚麻 ②再生纤维素纤维:粘胶、莫代尔、天丝 ③合成纤维(短纤维):涤纶、腈纶、维纶等 ④棉纺厂再用棉:精梳落棉、清花落棉、梳棉落棉
各种短纤维原料
适纺纱支范围
国内:10~36英支,国际:6~50英支
纺纱工艺设计与实施
4 新型纺纱与新型纱线 4.1 转杯纺特点
转杯纺纱机是什么? 转杯纺纱机
转杯纺纱
牵伸、加捻、 卷绕成形…..
制成筒子
并条机加
工好的熟条 转杯纺纱机,可以等同环锭纺的粗纱、细纱、络筒的工作
环锭纺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特点:
①加捻和卷绕不分 (同时由锭子、钢领、钢丝圈完成) ②成纱结构紧密,强度较高。 ③适纺不同线密度的纱线(细纱机牵伸范围大). 存在的问题: ①受钢丝圈和纱线张力的制约 ②气圈稳定性的影响。 ③产量很难大幅度提高。
纺纱器 纺纱器
纺纱器元件
纺纱器
分梳辊 转杯
转杯纺纱机工艺
转杯纺纱机工艺
1、喂入条子定量
根据所纺原料品种、纤维线密度和长度以及纺纱线密 度来决定。
2、转杯规格和速度
转杯规格:转杯直径、转杯形式、凝聚槽形状
(1)转杯直径:28mm~66mm (2)转杯速度:40000~150000r/min ▪速度高时配置小直径转杯,速度低时配置大直径转杯。 ▪纤维长度长时,采用大直径转杯,纤维长度短时,采用小直 径转杯。
①喂给喇叭口作用:使棉条在进入握持机构之前受到必要的 整理和压缩。
②喂给罗拉、喂给板作用:握持并积极向前输送纤维条。
纺纱器的重要组成--分梳辊
转杯纺纱的前纺工艺与设备(谈春梅)

转杯纺纱的前纺工艺与设备前言转杯纺纱可直接由条子纺成纱,制条是转杯纺纱的前纺准备工程。
就制条的工艺原理及工程实际过程而言,转杯纺与环锭纺纱相比,并无原则上的区别。
但因转杯纺纱机在纺纱工艺、机构及它们对成纱品质的关系等方面与环锭纺纱机有很大的差别,因而转杯纺纱对前纺条子的需求也与环锭纺纱不一样。
实践证明,前纺工艺与配置适当,能更好地发挥转杯纺纱的优势,包括:充分利用各种原料(含下脚料)降低原料成本;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断头率,减少清杯次数);降低劳动者的劳动强度;改善纱的品质(如条干、结杂数、强力);降低生产成本(如用电、机件消耗等)。
从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1.转杯纺纱前纺工程的特点在工艺技术方面有如下特点。
(1)一般正牌纯棉纱常用普梳工艺纺中号及粗号纱(28tex以上),不用精梳条。
(2)可以利用各种天然纤维纯纺或与化纤混纺,制造混纺熟条。
(3)所用原料的纤维长度较环锭纺纱的纤维短,级别低,可混用大量落棉(落麻、短羊毛、绢纺落绵)。
但要求尽可能去除杂质、微尘。
应该特别强调的是,生条的含杂率、含微尘量对转杯纺纱的生产稳定与成纱品质关系极为密切,按实践经验,一般要求如下:①优质纱:生条含杂率O.07%-O.08%;正牌纱:生条含杂率专纺纱:生条含杂率<0.20%;个别场合:生条含杂率>O.5%。
②短绒率(16mm以下)在优质纱、正牌纱品种中,棉卷短绒率<1%(对比原棉);生条短绒率<4%(对比棉卷)。
可见,转杯纺纱对前纺工程的工艺要求主要是:降低生条中的含杂率和微尘量(目前一般厂缺乏微尘量测试手段,常用纺杯积尘量间接表示),能适应处理各种级别的原料,包括长度较短、长度整齐度差的原料,及适应多品种的纤维原料。
在实践中,工艺与设备还涉及经营与管理方面,应力求提高经济效益。
如:①若环锭纺棉纺厂内配备少量机台转杯纺纱机,此时前纺可利用原有前纺设备。
②应减少转杯纺纱厂(车间)的投资费用,节约前纺投资额(包括机台数,占地面积等)。
转杯纺纺低捻纱工艺

转杯纺纺低捻纱工艺
转杯纺纺低捻纱工艺是一种纺纱工艺,主要用于生产低捻纱线。
这种工艺中,首先将纤维原料进行预整理和梳理处理,然后通过转杯纺机进行纺纱。
转杯纺纱工艺的主要步骤包括:
1. 纤维预整理:将纤维原料进行清洗、开松等处理,使纤维更加柔软和整齐。
2. 梳理处理:将预整理后的纤维送入梳机,通过梳理的过程使得纤维更加平行排列,并且去除其中的杂质和短纤维。
3. 转杯纺机纺纱:经过梳理的纤维进入转杯纺机,转杯纺机通过快速旋转的转杯将纤维拉伸并加以撕断,使其纤维变细,并同时添加适量的卡梳液或者润滑剂,使纤维更加柔软光滑。
4. 捻纱处理:将纺出的纱线通过捻纱机进行捻合,使得纱线有一定的紧密程度,增加其强度和耐磨性。
转杯纺纺低捻纱工艺相比传统的纺纱工艺,具有纺纱效率高、纤维细度均匀、纱线质量好等优点。
同时,由于添加润滑剂,纺织品的手感更加柔软舒适。
因此,转杯纺纺低捻纱工艺广泛应用于棉纺、毛纺、化纤等纺织行业。
大豆蛋白纤维转杯纺纱工艺的设计

关键 词 : 大豆蛋 白纤维 ; 能 ; 性 转杯 纺 ; 工艺 ; 量 质
.
中图分类 号 :S0.1 文献标 识码 : T125 2 B
文章 编号 : 0- 1(070-4- 1 14520 )4 08 3 0 7 0 0
P o e sn sg fS y e n P o en F b r Ro o p n i g r c s i g De i n o o b a r t i i e t r S i n n
2 转杯纺纱的工艺分析
2 1 分梳辊速 度 的选 择 .
断 裂 强 度 ( 态 ) . N de , 裂 伸 长 率 干 4 5c/t 断 x 1.% , 7 5 断裂 强度 ( 态 ) . N de, 裂 伸 长 湿 3 6c /tx 断
率 1.% , 8 6 质量比电阻 2 7 1 ・/c 回 .4X 0 Q g m , 潮率 6 8 , .% 摩擦因数 02 8 .9 。 纺纱条件 : 采用 B 2O N型转杯 纺纱机 , D0S 选 用 直径 6 / 大 纺 杯 , K. 6ll nl O 3 7型锯 齿 分 梳 辊 , 直
重新 粘合 的几率 , 使纱 线强 力下 降 。 随着分 梳辊 速 度 的提 高 , 线 断裂 伸 长 率 先 纱
.
Ja g Liu M ioAMo g /n y n a n ( atn n esy N nogU i ri ) v t
Ab ta t T i u sr a o a l r c si g o o b a rti o o p n ig y m ,man p o e sn a a tr f sr c o d s s e s n b e p o e sn fs y e n p o en rt rs i n n a c i r c si g p r mee s o s y e n p oe n f e oo p n i gwee d s n d,y r u l y W St s d o b a r ti b rr trs in n r e i e i g an q ai a e t .T e r s l s o a e o a l rc s i g t e h e ut h wst tr a n e p o e s h S b n p a ee s o pn i g s y e r ti oo an a et it a t r 6 r trs e d 3 0 mi c mb n p e 8 0 r r am tr fs i nn o b a p oen r try r s fc o 0, oo p e 8 0 0 r n, o ig s e d 7 0 / n r w 3 /
转杯纺纱的工艺流程

转杯纺纱的工艺流程转杯纺纱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纺织工艺之一,它是将棉花等纺织原料转化为纱线的关键工序。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一下转杯纺纱的工艺流程。
首先,转杯纺纱的第一步是原料的准备。
通常,纺织原料首先需要经过净化处理,去除其中的杂质和不纯物质,以确保纺纱的质量。
然后,原料会被粉碎成纤维,以便后续的纺纱工序。
接下来,原料的纤维会被输送到一个大的储存装置中,等待被选取并送往纺纱机。
在纺纱机制作纱线的过程中,原料将会通过一系列的工艺操作。
首先,选棉机会把纤维进行一次细致的处理,包括打开棉纤维束、梳理以及排列。
这样做的目的是使纤维更加均匀地分布,并减少纺纱过程中的纺织物缺陷。
随后,纤维会被送到预并机中。
预并机的主要作用是将纤维排列在同一方向上,并对其进行初步平整和牵伸。
这样可以使纤维更加均匀地进入后续工序。
在预并机后,纤维会被送到细纱机(也被称为粗纺机)。
细纱机会将纤维进一步进行细化,通过细纱机锭子的旋转和拉伸,纤维将逐渐形成较细的纱线。
在这个过程中,纤维还会通过一系列的着纱装置,用以增加纱线的质量和力度。
完成细纱机的操作后,纤维将进入精纱机。
精纱机的作用是使纤维更加细软和均匀,并进一步拉伸纤维,以形成更细和更强的纱线。
最后,纤维将进入细纺机(也被称为细成纱机)。
细纺机会将纤维进行磨光处理,进一步拉伸和细化纤维,并形成最细、最均匀和最有强度的纱线。
这个过程也需要通过一系列的着纱装置来完成。
当纤维经过所有的纺纱工序后,最终形成的纱线会被捻合或绞合,并收集到纱锭上。
之后,纱锭会被放置在纱锭架上,等待进一步的处理和使用。
总的来说,转杯纺纱工艺流程涵盖了棉花纤维的处理、细致的纤维分布和牵伸,以及纤维的细化和拉伸直至形成纱线。
这个过程的关键在于每个工序的精确控制,确保纺纱的质量和纱线的强度。
这种工艺流程在纺织工业中具有重要地位,并被广泛应用于纺纱厂和纺织企业中。
智能化高速转杯纺研发生产方案(一)

智能化高速转杯纺研发生产方案一、实施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人们对纺织品品质要求的提升,传统纺织技术已经面临挑战。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提升纺织产业的竞争力,我们计划研发智能化高速转杯纺,以实现生产效率的提升、产品质量的优化以及成本的降低。
二、工作原理智能化高速转杯纺是一种先进的纺纱技术,其工作原理主要基于气流纺纱技术。
具体步骤如下:1.纤维原料:首先,纤维原料通过输送装置进入纺纱杯。
2.纤维凝聚:在纺纱杯内,纤维原料受到强大的气流作用,纤维被拉伸并凝聚成束。
3.纤维加捻:随后,气流旋转纤维束,对其进行加捻。
4.输出纱线:加捻后的纤维束通过输出装置形成纱线。
5.智能化控制:整个过程由智能控制系统进行监控和调整,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和产品的质量。
三、实施计划步骤1.研发团队建设:组织机械工程、纺织工程、自动化控制等领域的专家,组建研发团队。
2.市场调研与需求分析:对目标市场进行深入调研,明确客户需求和期望。
3.技术研究与方案设计:对高速转杯纺的关键技术进行深入研究,设计智能化控制系统和生产流程。
4.设备选型与采购:根据技术方案,选择合适的机械部件和器材,进行采购。
5.系统集成与调试:将各个系统集成在一起,进行调试和优化。
6.试点生产与验证:在确保技术成熟后,选择试点工厂进行生产验证,收集反馈并优化方案。
7.全面推广与培训:在试点成功后,进行全面推广,并对员工进行培训。
四、适用范围此方案适用于各种纺织企业,特别是对生产效率、产品质量有较高要求的企业。
此外,对于传统纺织企业进行技术升级和改造,或者新建工厂而言,都是非常合适的方案。
五、创新要点1.智能化控制:通过引入先进的传感器和算法,实现了对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和自动调整,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2.高速转杯纺技术:结合气流纺纱技术,实现了高速、高效的纺纱,降低了生产成本。
3.一体化设计:将机械、电气、控制等系统整合在一起,减少了设备占地面积,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第一章第七节转杯纺

可根据产品说明书,结合上机观察选择。
10
㈣捻系数和捻度 确定原则:原料、用途、生产效率等。 可根据设备产品说明书、产品用途、上机实验确 定。 P68表1-60可供参考。
11
捻度计算与捻度损失 转杯纺加捻过程中,捻度损失较大,在工艺设
㈢分梳辊形式、规格和速度 分梳辊形式与规格:P67表1-59及图1-5
8
选择原则: 纯棉或棉比例高时,针布工作角要小,一般为
650左右。 化纤工作角略大,以防纤维缠绕分梳辊,一般
为800-850。 此外,齿密也是影响梳理强度的重要因素,选
择时也要适当考虑。
9
分梳辊速度 分梳辊针布规格与速度共同构成了梳理强度,
17
三、纱疵成因及解决措施
㈠波纹纱 ㈡黑灰纱 ㈢细节 ㈣粗节 ㈤接头粗节 ㈥棉球纱 ㈦弱捻纱 ㈧个别筒子纱偏细
18
思考题
1. 试分析精梳纺纱厂气流纺车间与专业气流纺纱厂 在气流纺纱工艺设计上的区别。
19
6
槽形 形状 形状特点 纱线特点 适纺支数
G U T、K S V
圆弧平底 下宽
尖角平底 上宽槽 反底圆弧
中粗支,结构紧 小于
于U型。
100tex
粗支,结构松, 常用于牛仔布
大于35tex
纱线结构最紧, 与环锭纱最接近。
中低支
结构稍松,原料 适应性强(再
生)。
中低支
结构松,适合蓬 松度高的原料
中支
7
13
㈥N杯 T 10
N杯-转杯的转速 T-捻度(捻/10cm)
14
㈦牵伸倍数
牵伸系数与纺纱落棉率、纤维损失、捻缩、 卷绕张力、牵伸倍数有关。
转杯纺纱工艺流程

《转杯纺纱工艺流程》
同学们,今天咱们来了解一下转杯纺纱的工艺流程。
转杯纺纱啊,简单来说,就是把棉花或者其他纤维变成纱线的一个过程。
一开始呢,要准备好原材料,就是那些棉花或者纤维。
这些原材料就像我们做蛋糕需要的面粉一样。
然后,把这些原材料进行梳理。
就好像我们梳头一样,把它们整理得顺顺的,整整齐齐的。
接下来,就是关键的一步啦,把整理好的纤维送到转杯里。
这个转杯就像一个小魔法盒,能把纤维变成纱线。
给大家讲个小故事。
有个工厂的叔叔,他每天都负责操作转杯纺纱的机器。
他特别认真,就像照顾自己的宝贝一样照顾着机器。
在转杯里,纤维快速地旋转、缠绕,慢慢地就变成了细细的纱线。
纱线出来后,还得进行一些整理和检查,看看是不是够结实,有没有什么问题。
比如说,如果纱线有粗细不均匀的地方,就像我们写字笔画有粗有细不好看一样,这可不行,得调整。
最后,把合格的纱线卷绕起来,就像把我们的作业本整理好一样,方便存放和使用。
同学们想想,从一堆棉花变成漂亮的纱线,是不是很神奇呀?
其实,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步骤都很重要,就像我们学习的每一个科目,都不能马虎。
好啦,关于转杯纺纱工艺流程咱们就讲到这儿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
杯
纺
工
艺
流
程
班级:纺织****班
姓名:********
学号:****0051****
日期:20**/**/**
牛仔布转杯纱36.4tex设计过程
以产品要求为基础,配置转杯纺纱的工艺设计,36.4tex纯棉转杯纺纱,设计捻系数选定361,成纱质量中档,但毛羽要少些,配棉成分中档,相关工艺计算如下:
1、转杯转速、引纱线速度、设计捻度:根据机型、纱线密度、纱的用途可选择转杯凝聚槽型、直径和转速,分别为T形槽、直径40mm、转杯转速78000r/min,也可选择选择设计捻系数为361。
由此计算:
设计捻度(捻/10cm)=线密度制捻系数/√Tt
=361/√36.4
= 59.8捻/10cm 修正为60捻/10cm
引纱线速度(m/min)=转杯转速/设计捻度(捻/10cm)×10
=78000÷600
=130(m/min)
2、分梳辊及其转速的选择:36.4tex纯棉纱,根据棉纺手册(第三版)中的表3-2-16和所选转杯纺纱机型,可以选择OB20或OK40齿形、直径为65mm的分梳辊,根据表3-2-19,可以选择分梳辊转速为7500r/min。
3、假捻盘与阻捻器的选择:用途要求毛羽较少、捻度适中,可选择适合40mm 转杯直径的光面KN4型的假捻盘和光面阻捻器。
假如在设定捻系数条件下,断头较多,可改用沟槽少的假捻盘。
4、输纤通道和隔离盘:根据所选机型和转杯直径40mm,选择整体式输纤通道和相应的隔离盘。
5、条子定量、牵伸倍数、喂给罗拉线速度:根据机型、纱线密度48.6tex转杯纱可选择18.5g/5m 的条子定量,然后计算:
实际牵伸倍数= 条子的定量(g/5m)×200/纱的标准定量(g/1000m)
=18.5×200÷48.6
= 101.6
机械牵伸倍数= 实际牵伸倍数÷牵伸系数
=101.6÷1.02
= 99.7
牵伸系数根据转杯纺落棉率、纤维损失、埝缩、卷绕张力、牵伸倍数等综合因素而定,一般在1.02~1.05之间。
在本工艺设计中选择1.02 。
喂给罗拉线速度= 引纱线速度÷机械牵伸倍数
= 130÷99.7
= 1.30(m/min)
6、卷绕张力牵伸倍数、卷绕角和纱筒直径:根据机型和纱线密度,卷绕张力牵伸倍数选择1.00 ,卷绕角一般选择33°。
纱筒直径一般选择250mm或300mm 。
7、给棉板及引纱皮辊加压:根据机型给棉板和引纱皮辊加压选择30N 和18N 。
29tex针织用转杯纱工艺设计如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