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纱工艺设计
纺纱工艺设计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纺纱工艺设计二、授课对象:纺织工程专业学生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纺纱工艺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不同类型纱线的工艺设计要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进行纺纱工艺设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五、教学内容:1. 纺纱工艺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不同类型纱线的工艺设计要点3. 纺纱工艺设计的基本步骤4. 纺纱工艺设计中的质量控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什么是纺纱工艺设计?2. 回答:纺纱工艺设计是指在纺纱过程中,根据产品要求、原料特性和设备条件,合理选择和调整工艺参数,以达到生产出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
二、纺纱工艺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 讲解纺纱工艺设计的基本概念,包括工艺流程、工艺参数、工艺计算等。
2. 分析纺纱工艺设计的基本原理,如纤维的流动、纤维的牵伸、纤维的加捻等。
三、不同类型纱线的工艺设计要点1. 讲解普梳纱、精梳纱、混纺纱、新型纺纱和新型纱线的工艺设计要点。
2. 分析各类纱线在工艺设计上的差异和特点。
四、纺纱工艺设计的基本步骤1. 讲解纺纱工艺设计的基本步骤,包括原料选择、工艺参数确定、工艺计算、质量控制等。
2. 分析各步骤在实际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第二课时一、纺纱工艺设计中的质量控制1. 讲解纺纱工艺设计中的质量控制方法,如质量检测、质量分析、质量改进等。
2. 分析影响纺纱质量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
二、案例分析1. 提供一个实际纺纱工艺设计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工艺设计要点和问题。
2. 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案例中的经验教训。
三、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进行纺纱工艺设计实践操作,根据所给原料和产品要求,完成纺纱工艺设计。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总结与评价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纺纱工艺设计的重要性。
(完整word版)纺纱工艺设计与质量控制

纺纱工艺设计与质量控制第一章棉纺工艺设计一、棉纺基本概念1、棉纺产品:用棉纺设备将多种纤维加工成的纱线制品。
2、棉纺特点:工艺流程短,速度高,设备完善,对纤维适应性广,加工成本低。
棉纺产品品种繁多,风格各异。
3、棉纺设备可加工:传统的棉花、各种棉型化纤、中长化纤、长丝、以及其它天然纤维的纯纺和混纺。
4、棉纺规模:以细纱锭子数和转杯纺头数来表示棉纺厂的规模大小。
5、棉纺产品开发设计包括:棉纺新原料的开发、混纺纱不同混纺比的设计、新原料和新品种的工艺设计、多种花式纱的设计与加工方法。
三、棉纺工艺设计▪纺纱工艺是纺纱加工中的流程和各机件的参数设置的总称。
在纺纱工艺设计时,既要考虑到设备及其状态,更要考虑到所加工的纤维原料的性能和最终产品(纱、线)的要求。
1.纺纱系统:普梳、精梳、混纺纱、新型纺、中长化纤、废纺,后加工新型纺纱开清棉梳棉→并条(2道)→新型纺纱。
中长纺中长专用开清棉设备→M 型梳棉机→并条(2-3 道)→粗纱→细纱。
废纺系统:利用下脚纺制棉毯等。
开清→梳棉→粗纱→细纱。
后加工2.原料:(1)棉籽棉轧棉→皮棉→打包→送到纺织厂锯齿棉皮辊棉打包国产棉包规格:100×42×60cm,V=0.25m܁,密度300~360kg/m܁,G=75~90kg。
标注唛头、产地、规格等。
棉花品级及参考指标:中国按成熟度、色泽、轧棉质量分级。
纺织部颁发:细绒棉分七级,长绒棉分五级,三级为标准级。
美国按色泽、强力、长度、细度及成熟度(马克隆值)等分级。
采用大容量快速仪HVI检验原棉所有指标。
(2)化纤品种:粘胶(人造棉)、莫代尔、丽赛、天丝、竹纤维涤纶(聚酯)腈纶(丙烯腈)锦纶(聚酰胺、尼龙)维纶(聚乙烯醇、维尼纶)丙纶(聚丙烯)芳纶(芳族聚酰胺)氨纶聚乳酸化纤分等及质量指标分等按内在质量和外观疵点分:内在质量: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细度偏差、长度偏差以及超长纤维、倍长纤维等。
外观疵点:粗丝、并丝、异状丝、油污纤维。
纺纱工艺设计

精梳工序:并合数、总牵伸倍数、牵伸分配、前
罗拉转速、罗拉握持距、罗拉加压、罗拉直径、精梳锡林转速、来自梳落棉、隔距(钳板-分离罗拉、
钳板-锡林、钳板-上给棉罗拉、钳板-下给棉罗拉、
顶梳-分离皮辊)。
并条工序:包括预并、混并等 总牵伸倍数、牵伸分配、并合数、罗拉隔距、罗拉加压、
输出罗拉线速度、喇叭口径。
第十章 纺纱工艺设计
纺纱工艺设计步骤
• 原料选配:依据纱线品种、最终产品用途及风格选配 • 工艺流程确定 • 各工序工艺参数选择或计算 • 上机试纺及各工序半制品指标测试
• 前后道所用机台产量平衡
关于产品
• 纯棉纱、涤/棉混纺纱、涤/粘混纺纱
• 环锭纱、非环锭纱
• 单纱、股线
• 精梳纱、普梳纱
• 机织纱、针织纱
艺流程及机器型号。
工艺参数
(1)各工序半制品干定量;
(2)各工序主要工艺参数 清棉工序:转速(罗拉、打手)、隔距(给棉 罗拉与尘棒间、尘棒间、打手与尘棒间)。 梳棉工序:给棉板工作面长度,速度(刺辊、 锡林、盖板、道夫),隔距。
条并卷工序:并合数、总牵伸倍数、牵伸分配、
前罗拉转速、罗拉握持距、罗拉加压、罗拉直径。
粗纱工序:总牵伸倍数、后区牵伸倍数、罗拉隔距、钳口
隔距、罗拉加压、锭速、捻系数、捻度、轴向卷绕密度、
前罗拉与锭子转速、压掌绕纱。 细纱工序:总牵伸倍数、牵伸分配、罗拉隔距、罗拉加压、 锭子与前罗拉速度、捻系数、捻度、皮圈钳口、钢领、钢 丝圈型号、集棉器口径。
• 经纱、纬纱
关于原料
• 原料选配要综合考虑产品规格、用途及原料成本。
• 在满足产品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选用成本低廉、
来源广泛的原料。
纺纱工艺设计与计算学案

纺纱工艺设计与计算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纺纱的工艺流程和计算方法。
2.掌握纺纱工艺设计的基本原则。
3.能够进行常见纺纱工艺的计算和分析。
二、学习内容1.纺纱的定义和分类。
2.纺纱工艺流程和常用设备。
3.纺纱工艺设计的基本原则。
4.纺纱工艺计算方法和分析。
三、学习过程1.纺纱的定义和分类纺纱是指将纤维或纱线通过拉伸、弯曲和摩擦等力学作用,使其形成连续线状结构的过程。
根据原料的不同,纺纱可分为植物纤维纺纱、动物纤维纺纱和化学纤维纺纱等。
2.纺纱工艺流程和常用设备纺纱的工艺流程一般包括纤维预处理、梳理、并条、粗纺、细纺、整理等环节。
常用设备有梳棉机、并条机、粗纺机和细纺机等。
3.纺纱工艺设计的基本原则(1)根据原料特性选择合适的工艺流程和设备。
(2)确定合理的纺纱工艺参数,如纺纱粗细、捻度和纺纱张力等。
(3)保证纺纱质量,控制各工序的工艺参数和设备状态。
(4)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产量和成本的估算,进行经济性评价。
4.纺纱工艺计算方法和分析(1)纺纱粗细和纺纱强力的计算:纺纱粗细=预期线密度(纱支)/预期线密度(刺密)纺纱强力=原料强度×破损率×整理损耗(2)纺纱捻度的计算:K=30×纱支捻度=(旅速/纱支)×K(3)纱线产品的经济性分析:纺纱成本=原料成本+劳动成本+能源成本+设备折旧+设备维修费四、学习态度和方法1.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与同学共同学习。
2.注重实际操作,通过实践提高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
3.多思考,积极思考如何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五、课后作业1.分析一种纤维的纺纱工艺流程和设备。
2.计算一种纤维的纺纱粗细、纺纱强力和纺纱捻度。
3.进行一种纱线产品的经济性分析。
六、学习反思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纺纱工艺设计与计算的基本内容,通过学习,我进一步了解了纺纱的工艺流程和计算方法。
通过参与课堂讨论和完成课后作业,我对纺纱工艺设计和计算方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针织外套纺纱工艺设计报告

针织外套纺纱工艺设计报告一、引言针织外套作为时尚界的一大热门单品,其纺纱工艺设计成为了制作出高质量、时尚个性的外套的关键。
本报告将对针织外套纺纱工艺设计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为设计师和制造商提供指导和参考。
二、工艺流程针织外套的纺纱工艺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选材针织外套的选材对于最终产品的质量和手感有着重要的影响。
常用的针织材料有羊毛、棉、丝等,而不同纤维材料的选择会导致纺纱后的面料质地和触感不同。
因此,在工艺设计之前,要仔细选择合适的纱线材料。
2. 纱线编织针织外套的编织工艺决定了其图案和质量。
在编织过程中,可以通过调整纱线的密度、编织针的种类和编织方式来达到不同的效果。
例如,使用针织针编织可以制作出更为柔软的外套,而较为紧密的编织可以增加外套的保暖性。
3. 染色和印花针织外套的染色和印花可以为产品增添独特的个性和时尚感。
在染色方面,可以采用传统的染色技术如固色染、反应染等,也可以采用现代的数码染色技术。
印花方面,可以选择传统的印花工艺如丝网印花、热转印等,也可以采用数码印花技术。
染色和印花的选择要与外套的款式和设计风格相匹配,以营造出和谐统一的整体效果。
4. 后整理针织外套的后整理过程包括水洗、烘干、整烫等环节,旨在消除外套在制作过程中产生的缩水、起皱等现象,使外套更加平整、柔软且具有舒适的手感。
三、纺纱工艺设计的关键要素1. 设计风格纺纱工艺设计的魅力在于能够通过纱线的选择和编织方式的变化来呈现出不同的设计风格。
从经典款到时尚潮流,从简约精致到个性张扬,都可以通过纺纱工艺的设计来体现。
2. 纱线选择纱线的选择是纺纱工艺设计中的关键一步。
不同的纱线材料、纤维含量和纺纱方式会直接影响到外套的质地和手感。
例如,选用羊毛纱线可以增加外套的保暖性,选用棉质纱线可以增加外套的透气性。
此外,纱线的颜色也是影响外套外观的重要因素,要与商品的整体风格相匹配。
3. 编织技术在纺纱工艺设计中,选择适合的编织技术对于最终产品的质量和外观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纺纱工艺设计教案模板及范文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纺纱工艺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流程。
2. 掌握纺纱工艺设计的关键因素和影响因素。
3. 学会根据不同需求进行纺纱工艺设计。
4.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纺纱工艺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流程。
2. 纺纱工艺设计的关键因素和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1. 根据不同需求进行纺纱工艺设计。
2. 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纺纱工艺设计相关书籍3. 实际案例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介绍纺纱工艺设计的重要性。
2. 简述纺纱工艺设计的基本概念。
二、纺纱工艺设计的基本流程1. 原料选择:介绍不同原料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2. 纺纱设备选择:介绍不同纺纱设备的性能和适用范围。
3. 工艺参数设置:介绍捻系数、转速、牵伸倍数等参数的设置方法。
4. 质量控制:介绍质量检测方法和标准。
三、纺纱工艺设计的关键因素1. 原料质量:介绍原料质量对纺纱工艺设计的影响。
2. 设备性能:介绍设备性能对纺纱工艺设计的影响。
3. 工艺参数:介绍捻系数、转速、牵伸倍数等参数对纺纱工艺设计的影响。
四、案例分析1. 介绍实际案例,分析纺纱工艺设计的过程和结果。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纺纱工艺设计。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1. 复习纺纱工艺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流程。
2. 复习纺纱工艺设计的关键因素。
二、学生分组讨论1. 分组讨论如何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纺纱工艺设计。
2. 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三、教师点评与总结1. 对学生汇报的内容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2. 总结纺纱工艺设计的关键点和注意事项。
四、课后作业1.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新型纺纱技术。
2. 分析一种新型纺纱技术的优缺点,并撰写报告。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分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纺纱工艺设计的基本概念、流程、关键因素和影响因素。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纺纱工艺设计课程设计

纺纱工艺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纺纱工艺设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践技能,使学生掌握纺纱工艺的基本概念、流程及设计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掌握纺纱工艺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
2.了解纺纱原料的性质及选用原则。
3.熟悉纺纱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4.掌握纺纱工艺参数的调整和优化方法。
5.了解纺纱工艺发展趋势和新技术。
6.能够独立完成纺纱工艺流程的设计和优化。
7.具备对纺纱设备进行操作和维护的能力。
8.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纺纱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纺纱行业的热爱和敬业精神。
2.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环保的责任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纺纱工艺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
2.纺纱原料的性质及选用原则。
3.纺纱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4.纺纱工艺参数的调整和优化方法。
5.纺纱工艺流程的设计和实施。
6.纺纱工艺发展趋势和新技术。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用于传授纺纱工艺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纺纱工艺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3.实验法:学生进行纺纱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4.讨论法: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纺纱工艺设计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纺纱工艺设计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教学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准备纺纱实验所需的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5.在线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信息。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全过程的方式进行,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纺纱工艺设计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纺纱工艺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2)掌握纺纱工艺参数的确定及计算方法;(3)熟悉不同纺纱工艺对纱线质量的影响。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纺纱工艺问题的能力;(2)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纺纱工艺设计的兴趣,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2)培养学生关注纺织行业发展趋势,关注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纺纱工艺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2. 纺纱工艺参数的确定及计算方法;3. 不同纺纱工艺对纱线质量的影响;4. 纺纱工艺设计实例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纺纱工艺设计在纺织行业中的重要性;(2)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 讲授新课(1)纺纱工艺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2)纺纱工艺参数的确定及计算方法;(3)不同纺纱工艺对纱线质量的影响;(4)纺纱工艺设计实例分析。
3. 案例分析(1)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纺纱工艺设计案例;(2)分析案例中的设计思路、参数选择及效果;(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所学知识。
4. 实践操作(1)分组进行纺纱工艺设计练习;(2)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套纺纱工艺方案;(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总结与评价(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2)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四、教学资源1. 教材:《纺纱工艺设计》2. 教学课件3. 实验设备:纺纱设备、纱线样品等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有价值的问题;2. 实践操作:设计出合理的纺纱工艺方案;3. 课后作业:完成指定的纺纱工艺设计任务。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纺纱工艺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LOREM IPSUM DOLOR
3、原料搭配的方法
散毛混和(搭配):各组分在和毛中混和,用于毛条制造和粗 梳毛纺。
毛条混条:各组分通过混条机实现比例搭配。用于前纺混合及 条染混合。
12
LOREM IPSUM DOLOR
4、配毛计算
混料的性能指标,需要通过对各组份相关指标进行 加权平均计算后得到。如长度、细度(线密度)、含油、 回潮率、含杂等等。 ⑴计算方法:加权平均。 ⑵产品中组分含量的计算: 需要考虑各组份在生产过程中的制成率。 P106,例。
羊毛含水量=10000×9.1%=910公斤(加油前)
16
LOREM IPSUM DOLOR
②加油后含水率= (100×25)÷(100+25)
=20%
加油后混料含水量 = 20%×(10000-910)÷(1-20%) =2273公斤。
③加水量=2273-910-70×3
=1153公斤
第二章 毛纺工艺设计 第二节 毛条制造工艺设计
1
本节知识点
羊毛纺纱系统的分类
精梳毛纺毛条制造的工艺作用 毛条制造工艺流程 毛条制造工艺设计要点
2
一、羊毛纺纱系统的分类
㈠羊毛纺纱系统的分类
羊毛纺纱系统
粗梳毛纺系统
精梳毛纺系统
本色精梳系统
条染复精梳系统
3
㈡羊毛纺纱系统的解析 ⑴精梳毛纺系统 原毛初加工
7
三、配毛与和毛加油
㈠配毛
1、配毛目的 通过长短、粗细,有时色泽、品质、产地的搭配,可 实现以下目的。
改善毛纱质量; 原料性能互补; 改善产品效果; 降低产品成本; 原料多元化。
8
LOREM IPSUM DOLOR
2、原料搭配的原则
以一或两个品质相近的毛构成主体毛,选择在品质 或其它方面可弥补或改善主体毛的羊毛作为配合毛。 主体毛在混料中的比例在65%以上,配合毛不高于 35%。
毛条制造
条染复精梳 前纺 后纺
4
⑵毛纺系统与棉纺系统的比较 配料 粗梳理 精梳理 生条 熟化 制条 牵伸
毛纺 系统
棉纺 系统 抓棉
和毛
梳毛
前纺及 后纺
清花
梳棉
并、精、 粗纱、 并 细纱
5
二、毛条制造工艺设计要点
㈠毛条制造工艺流程的选择
以国产68型设备为例,工艺流程如下: 和毛→梳毛→头针→二针→三针→精梳→四针→末针→ 打包。 注:四针后,有增加复洗工艺的工艺配置类型,其流程 如下: 和毛→梳毛→头针→二针→三针→精梳→四针→复洗→ 末针→混条→检验→打包。
6
LOREM IPSUM DOLOR
㈡设计要点
以成品毛条国标要求为基准,严格控制毛条质量,降 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配毛,注意原料搭配,各组份取长补短;
加油,合理选择、均匀加入、充分吸收; 梳毛,合理配置梳理工艺,严控毛粒;
理条,重点关注牵伸梳理和弯钩梳理;
精梳,严控杂质及毛粒; 整条,重点关注条干质量。
9
LOREM IPSUM DOLOR
搭配原则:
长度互补:如短主体+长配合,以实现低成本下改善纱线质量。 如,长主体+短配合,可降低产品成本。
细度互补:如,细主体+粗配合,改善产品弹性及身骨。
如,粗主体+细配合,改善LOR
其他搭配:如混色搭配、性能搭配等。
17
LOREM IPSUM DOLOR
⑶加和毛油量和加水量
加和毛油量=4×70=280公斤 加水量=1153公斤
备280公斤和毛油,加入1153公斤水,配成乳化液, 在和毛过程中均匀加入混料中。
18
LOREM IPSUM DOLOR
㈢混合毛质量指标
1、混合度 2、梳毛上机回潮率 3、油水均匀度 4、色泽均匀度 极差在10%以内
误差在±2%以内
19
和毛工艺设计小结
根据产品要求,结合库存原料,设计原料组成;
各种原料依次喂入; 和毛油乳化液合理均匀加入; 充分闷毛。
20
加油率,根据和毛油产品说明书要求,并结合洗净毛本身含油 率,计算得到加油量。可参考P108表2-11。
加水率,根据原料本身回潮,并扣除和毛油含水,使加入后原 料达到梳毛上机回潮要求。
(梳毛上机回潮一般掌握在20%左右) 将计算好的和毛油和水在专用设备上配成乳化液。 加油时,注意将油水加在吸湿性好的组份上。
15
LOREM IPSUM DOLOR
例,投料羊毛10000公斤,实际回潮率为10%,含油 0.5%。要求加油率1.2%,上机回潮率为25%,和毛油 油水比为1:3。求加油、水量。
解:⑴加油量=10000×(1.2%-0.5%) =70公斤; ⑵加水量计算: =9.1%
①羊毛实际含水率=(100×10)÷(100+10)
13
LOREM IPSUM DOLOR
㈡和毛加油
和毛加油的目的是改善羊毛表面物理性能,降低梳理 牵伸中的纤维损伤,消除静电,保持纤维回潮。 1、开松混和应注意的问题
小比例成份,考虑使用假和工艺; 根据混料性质,决定混和工艺,减少纤维损伤。
14
LOREM IPSUM DOLOR
2、加油注意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