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德育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四/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具有统一性和多端性

1)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而学生的品德是由思想、政治、法纪、道德方面的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等因素构成的;

2)知,即道德认识,是指人们对一定社会道德关系及其理论、规范、意义和理解和认识,包括人们通过认识形成的各种道德的观念;情,即道德情感,是

人们对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意即道德意志,是指人们为为实现一定的

道德目的和道德行为所作出的自觉的坚持不懈的努力。行,即道德行为,是

指人们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情感、意志的支配和调节下,在行动上对他人、

社会、自然作出的反应。

3)在德育过程中,知、情、意、行四个要素既是相对独立的,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

4)在德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品德一般可以按照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和培养道德行为为习惯的顺序进行。

●德育过程是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接受多方面影响的过程,具有社会性和实践性

1)活动和交往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和源泉。首先,人的思想品德如何不是先天遗传的,也是不人脑固有的,而后天环境、学校教育影响作用

的结果。其次,知、情、意、行作为思想品德的心理构成要素,它的形成与

发展和人的其他一切心理现象一样,离不开人类社会的实践活动。最后,受

教育者作为社会的人,有活动和交往的需要,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活动和

交往的范围也必然随着扩大,教育的责任在于创设活动情境,正确指导交往,

没有活动就没有交往。

2)德育过程中的活动与交往是教育者的目的、有计划地按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来组织和指导的,是一种教育性活动与交往活动.这种教育性,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德育过程的活动与交往是在教育者的指导

下展开的,是服从并服务于德育目标的,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与组织性,;第二、

德育过程中的活动与交往的内容与形式主要是德育实践中的活动与交往,有

其特定的范围。第三,学校德育过程中的活动与交往是依据学生品德形成与

发展的规律和教育学、心理学原理组织起来的,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3)德育过程具有社会性和实践性。一是德育过程必须适应社会实践的客观状况和客观要求;二是德育过程中必须引导学生实际地履行一定的社会道德义务;

三是学生是否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衡量和检验。

●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具有主动性和自觉性

1)德育过程就是以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内部矛盾不断地向教育者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过程,是教育者的教育和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相互作用、矛盾统一的过

程。

2)事实上,学生思想品德的达成过程是内外部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内部矛盾主要是教育者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思想道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受教育

者思想品德上的矛盾有不同的类型。其中,首要的、最主要的矛盾是个体品

德发展需要与原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其次,还有知与不知的矛盾,最后

是正确与错误的矛盾。

3)德育过程中,分清不同的矛盾对德育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德育工作中,要针对不同的矛盾,采取不同的措施,做到德育措施的有的放矢。

4)学生品德正是在为断产生与解决其主体品德内部矛盾与斗争中逐步形成与发

展起来的,因此要推动学生思想矛盾运动向着德育目标的方向发展,就必须

发挥道德成长主体——学生自身的积极主动性。

5)在德育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能动地进行道德活动,培养自觉教育能力,培养他们的知、情、意、行,都有赖于培养和发挥学生个人的自觉能动性和自

我教育能力。

德育过程是长期有不断提高的过程,具有反复性和渐进性

1)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和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而长期反复教育的结果。

2)学生任何一种优良品德的养成或不良品德的矫正者是期、反复、不断深化的培养、教育或矫正、训练的结果。

3)德育过程是一个不断反复、螺旋式逐步提高的过程。因此德育过程必须反复抓,抓反复。

十五/我国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

一、说理教育法

说理教育法是借助语言和事实,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提高其思想道德认识。它主要包括讲授法、谈话法以及讨论法等形式。

(一)讲授法

讲授法是以教师的语言作为主要媒介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表达情感和价值观念的教育方法。讲授法的主要形式有三种,讲述、讲解和讲演。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第一,注意内容的组织。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逻辑性,做到知识性、思想性与趣味性的统一,系统全面和重点突出的统一。

第二,注意学生的发动。特别注意启发式教学原则的运用。应当适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并努力使教师的解释、分析和推论成为学生的接受、分析与推演的同步过程。

第三,注意语言艺术。讲授既以语言为主要媒介,所以教师应特别注意语言美的创造,力求清晰、准确、简练、形象生动、条理清楚。

(二)谈话法

谈话法是以师生交谈的方式进行知识教学和价值辅导的教育方法。谈话法的基本类型有两种,一是提问,二是对话。

提问法的基本要求是:①所提问题应当指称明确、难易得当,有针对性和启发性;②所提的问题和针对的对象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因为提问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往往要求通过个别学生的提问达到教育全体的功效;③谈话要有—定的计划和步骤,同时要掌握好讨论进行的时间;④结束提问时应引导学生作出适当的总结。

对话法是直接来源于人文主义心理学、教育学思想的一种较为现代的教育方法。道德教育过程中除了在课堂教学上使用谈话法之外,还在对学生的个别教育中广泛采用。

(三)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用讨论与辩论等方式就某一道德问题各抒己见、澄清思想、寻求结论的教育方法。

运用讨论法的基本要求:

第一,讨论的主题要切合学生道德发展和实际生活的实际,具有智力上的挑战性。第二,除了指导学生作好思维和材料上的准备之外,需要启发和鼓励学生解放思想、畅所欲言。教师应当做到循循善诱、“导而弗迁”。第三,讨论法作为一种训练道德思维的方法,其目标主要在于通过论辩或思考的过程求得问题的澄清与解决,教师的注意力应当放在过程而不是结论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