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土地评价 20190519
土地评价与土地管理7课件

土地使用管制
通过土地使用管制措施,限制 不合理的用地行为,保护土地 资源,维护生态平衡。
土地市场调控
通过调整土地供应、规范土地 交易等措施,调控土地市场价 格,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
05
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与实施
规划编制
根据国家政策和地方发展需求,制定 土地利用规划方案,明确土地利用的 目标、任务和措施。
土地评价的指标评分标准
标准化处理
评分赋值
将各指标的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统一量纲和范围。
根据各项指标的实际值对照评分标准 进行赋值。
确定评分标准
根据各项指标的重要性和实际情况, 制定合理的评分标准。
04
土地管理概述
土地管理的定义与目的
土地管理的定义
土地管理是指政府或相关机构对土地资源进行规划、组织、 协调、控制和监督的一系列活动,旨在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 续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土地的利用方式
包括农业用地、建设用地 、自然保护区等,需根据 土地的特点和价值进行合 理规划和管理。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01
02
03
04
保护生态环境
在利用土地资源时,应注重保 护生态环境,防止土地退化和
资源枯竭。
合理规划与配置
根据土地资源的类型、特点和 价值,进行合理规划与配置, 实现土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农村土地评价与管理的案例分析
农村土地评价
评估农村土地的生产能力、生态价值 和景观美学价值等,为农村土地的合 理利用提供依据。
农村土地管理
通过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土地流转 等方式,提高农村土地的利用效率,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案例分析
土地估价课件

提交审核
将评估报告提交给相关部 门或机构进行审核,确保 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 性。
04 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评估结果偏离市场价值问题分析
01
总结词
评估结果偏离市场价值
02
详细描述
在土地估价过程中,评估结果可能因各种原因偏离市场价值。这可能是
由于市场环境变化、评估方法选择不当、数据不准确等原因导致的。
。
土地估价基本原则
合法原则
土地估价必须以合法性 为基础,评估结果必须 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
策规定。
公正原则
土地估价必须公正、客 观,不受任何利益关系
的影响。
科学原则
土地估价必须采用科学 的方法和技术手段,确 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
可靠性。
谨慎原则
土地估价必须谨慎处理 各种不确定因素,充分 考虑各种风险和未来发
实践操作演示
展示如何使用估价软件进行特殊用地估价,包括输入相关 参数、选择合适的估价方法等。同时,结合实际案例,讲 解特殊用地估价的注意事项和技巧。
THANKS
展趋势。
02 土地估价基础知识
土地分类与特点
土地分类
根据土地的用途、地理位置、地质条 件等因素进行分类,如住宅用地、商 业用地、工业用地等。
土地特点
每块土地的地理位置、地质条件、周 围环境等都有所不同,因此具有独特 性。
土地估价方法分类
01
02
03
04
市场比较法
通过比较类似土地的市场价格 来评估待估土地的价值。
土地估价发展历程
古代土地估价
在古代,土地估价主要依靠经验 和主观判断,缺乏科学依据。
近代土地估价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土 地估价逐渐成为一项专业性工作 ,出现了专门的估价机构和估价
第七章土地评价与管理(4)

土地评价的原则 比较原则
(1)比较土地利用的需求和土地质量
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或利用方式对土地质量具 有不同的要求。必须根据实际制定评价的根据和 诊断指标。
(2)比较土地的投入和产出效益
土地只有利用,只有投入才能显示出它的价值 和生产潜力,评价过程中必须对其投入产出进行 分析。
土地评价的原则
针对性原则
土地评价发展时期的特点
(3)评价工作强调综合性。如加拿大奎尔夫 大学提出的《综合土地评价》,就构建了新的 土地评价工作程序,将立地条件、土地现状属 性、土地利用目的、土地效益等综合考虑;
(4)工作手段更加先进,获取信息更加便捷。 航空影像和航天信息逐步应用到土地评价工作 中。 (5)目的多样化:土地生态治理、土地赋税、 土地管理等。
某地限制因素计划分标准
潜 坡度 力 (° ) 级 土层 障碍 土壤 厚度 层深 质地 (cm) (cm) pH 值 侵蚀 地下 排水 水源 程度 水深 状况 保证 (cm)
1 2
<5
3
4
>10 0 5-15 10060 15-25 6025 >25 <25
>50 中 壤 50- 轻 40 壤 40- 砂 30 壤 <30 粗 砾
第7章 土地评价
7.1 土地评价概述 7.2 土地评价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7.3 土地潜力评价 7.4 土地适宜性评价 7.5 土宜评价
7.1 土地评价概述
1. 土地评价的概念及特点
2. 土地评价的类型 3. 土地评价的目的和作用 4. 土地评价的任务 5. 土地评价的历史回顾与发展趋势
6. 土地评价的原则
(2)1976年FAO《土地评价纲要》;
(3)1976年前苏联《权苏土地评价方法》;
土地评价与管理土地适宜性评价讲课文档

第1页,共109页。
2008-1-30
第6章 土地适宜性评价
土地适宜性(suitability) 中国又称为土宜,针对一定的土地利用方式
“凡草木之适,各有谷造” ——《管子•地员篇》 “对土地不能简单地按从‘最好’至‘最差’的尺度进行分 类,而不考虑到它的利用方式”。
——F.R.吉本斯(1961年) 2类: 宜农、宜林、宜牧、宜渔业等 适宜、较适宜、勉强适宜、不适宜等
不适宜纲:土地质量显示土地不能按所考虑的用途进 行持久利用。
9
Land Evaluation and Manage第m7页e,n共t109页。
2008-1-30
第6章 土地适宜性评价
(2)土地适宜级(class) 反映适宜性的程度 按照纲内适宜性程度递减的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级的数目不作规定,最多约可分为5级 一般分为三级:S1、S2、S3。
永久不适宜类(N2): 土地的限制性相当严重,以致在一般条件下根本不可
能利用。通常是陡坡、岩石裸露区或干旱沙漠区。
15
Land Evaluation and Manage第m13页e,n共t109页。
2008-1-30
第 6 章 土地适宜性评价
(3)土地适宜亚级(subclass) 反映土地限制性类别的差异。 如,水分亏缺、侵蚀危害等。 表示:用小写字母附在适宜级符号之后。 如,S 2m ,S 2n 等。
4
Land Evaluation and Manage第m2页e,n共t109页。
2008-1-30
第6章 土地适宜性评价
土地适宜性评价
Land Suitability Evaluation 某块土地针对这类特定利用方式是否适宜,如果适 宜,其适宜程度如何,作出等级的评定。
土地评价与管理课件

土地资源的生产能力评估、土地适宜性评估、土地利用限制因素评估等。
土地评价的分类
按评价对象可分为
农用地评价、建设用地评价、未利用地评价等。
按评价目的可分为
定级评价、潜力评价、适宜性评价等。
按评价范围可分为
区域评价、地块评价等。
土地评价的目的与意义
目的
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 规划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促进 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
定量分析
运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技术,对土地进行评价和预测,如土地适宜 性评价、土地生产力评估等。
综合分析
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结果进行综合,得出对土地的综合评价结 果,为土地的合理利用和管理提供依据。
土地评价的完成阶段
编写评价报告
根据分析阶段的结果,编写土地评价 报告,对土地进行评价和总结。
成果应用
制定土地利用目标和计划,包括土地资源的调查、评价、规划、实施和监测等环节,以 确保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土地利用计划管理
通过制定土地利用计划,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进行统筹安排,以实现土地资 源的优化配置。
土地权属管理
土地权属确认
明确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经营权等权 属关系,保障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土地管理的目的
土地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说,土地管 理的目的是保护耕地、维护土地权益、规范土地市场、保障民生用地等。
土地管理的法律制度
土地管理法律法规体系 土地管理法律法规体系是保障土地管理有效实施的重要保 障,包括宪法、土地管理法、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
土地评价还可以评估土地利用的效率, 为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参考。
土地资源评价-具体内容

第五章土地资源评价1 土地资源评价的概念土地资源评价又可称土地评价:是在土地资源调查、土地类型划分完成以后,在对土地各构成因素及综合体特征认识的基础上,以土地合理利用为目标,根据特定的目的或针对一定的土地用途来对土地的属性进行质量鉴定和数量统计,从而阐明土地的适宜性程度、生产潜力、经济效益和对环境有利或不利的后果,确定土地价值的过程。
基本特征:是比较土地利用的要求和土地质量的水平。
实质:农业用地对土地生产力高低的鉴定、城镇用地对土地使用价值大小的鉴定定义:土地评价是对土地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要素的综合鉴定,将土地按质量差异划分为若干相对等级,以表明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待评土地对于某种特定用途的生产能力和价值的大小。
2 土地评价的特点必须有特定的目的必须针对一定的土地用途评价必须针对一定的时期评价的结果应该能直接用于生产实践评价要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要进行多因素分析3 土地评价的作用与任务土地利用规划土地交易土地税收土地补偿土地分等定级与估价土地管理估计土地利用评判经营好坏4.土地评价的基本原理多样性原理:不同的地区具有各自独特的自然和社会条件,土地质量和土地用途都会存在很大的差别;随时间的发展、社会的变化,同一地区的土地质量和土地用途也会发生变化。
综合性原理:构成土地质量的土地性状有很多种,如气候、土壤、植被等等,而这些性状也是由许多因素构成的,如气候又包括光照、气温、降水等;土壤又包括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质地、土壤酸碱度、土壤水分、土壤养分、碳酸钙含量等等。
同时,土地的不同性状或不同因素间又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因此土地质量是一个多样因素影响的统一体。
所以,在分析土地质量和土地用途的要求时,一定要全面地考虑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采用综合、全面分析的方法。
系统分析原理:一个系统是由各种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集合,具有一定的边界和结构,这就决定了系统的功能,即决定了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土地评价的主要对象是土地利用系统,包括两个要素;土地和土地利用,如图。
土地评价概论土地评价单元

土地评价概论土地评价单元
三、土地利用类型划分
2.我国的土地利用类型划分方案
(1)耕地: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 新开荒地、休闲地、轮歇地、草田轮作 地;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间有零星果树、 桑树或其它树木的土地;耕种三年以上 的滩涂。
土地评价概论土地评价单元
三、土地利用类型划分
2.我国的土地利用类型划分方案
土地评价概论土地评价单元
土地类型小结
土地类型研究对于土地 评价单元划分的意义?
•大致相同的自然生产能力; • 相同的利用适宜性; •相似的保护、改造措施
土地评价概论土地评价单元
土地类型小结
武汉建设用地质量评价的土地类型划分: 依据地貌和地表组成物质差异
1滩地
11细沙土江心洲滩地(海拔高度18~25米)
土地类型实例
内蒙古地区沙化土地类型
1 流动沙地(丘) 2 半固定沙地(丘) 3 固定沙地(丘) 4 风蚀劣地 5 戈壁 6 闯田 7 潜在沙化土地 8 其他土地
土地评价概论土地评价单元
土地评价概论土地评价单元
土地评价概论土地评价单元
土地评价概论土地评价单元
土地类型实例
晋西土地类型分类系统(片段)
交通用地
建筑业临时用地
水、电、燃气、热力、蒸气等的生产和供应业用地
采矿业地 制造业土用地地评价概论土地评价单元
一级类型
混合 功能 用地
生态 用地
小 知 识
二级类型
第一产业主导型混合功能用地 第三产业主导型混合功能用地
生态主导型混合功能用地
人工型生态用地
三级类型
耕地 园地 放牧草地 旅游景点和室外娱乐场所用地 经济型林地 经济型水域 人工草地
(3)相同的土地类型具有大致相同的 自然生产能力,一定程度上也具有相同 的利用适宜性,要求相似的保护、改造 措施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技术指南(试行)(2019年7月版)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技术指南(试行)自然资源部2019年7月前言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要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前提和基础。
为指导各地开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工作,保证评价成果的规范性、科学性和有效性,编制本技术指南。
本技术指南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清华大学、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自然资源部经济管理科学研究所、同济大学、自然资源部城乡规划管理中心、国家气候中心。
目录1适用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2)4评价目标 (2)5评价原则 (3)6技术流程 (3)7成果形式 (8)8成果应用 (8)附录A数据准备要求 (10)附录B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方法 (14)附录C农业生产适宜性评价方法 (20)附录D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方法 (25)附录E承载规模评价方法 (33)附录F成果编制要求 (36)1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省级(区域)、市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工作。
开展其他相关工作需进行评价的,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指南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指南。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指南。
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20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8306-2015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T12343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编绘规范GB/T13923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20481-2017气象干旱等级GB/T21010-201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986农业气候影响评价GB/T50095-2014水文基本术语和符号标准GB/T50331-2002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DZ/T0286-2015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TD/T1055-2019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规程DD2019-08地质灾害调查技术要求(1:50000)国海预字〔2015〕585号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技术导则环办生态〔2017〕48号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指南(试行)环办环评〔2017〕99号“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3术语和定义3.1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基于一定发展阶段、经济技术水平和生产生活方式,一定地域范围内资源环境要素能够支撑的农业生产、城镇建设等人类活动的最大规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3.1 FAO的土地评价纲要
—— 小范围内(县级)的单宜评价
1. 适宜等级
FAO《土地评价纲要》评级系统
(1) 适宜纲 —— 适宜性
适宜(S): 在土地上按所考虑的用途进行持久利用能 产生足以抵偿投入的收益,而且没有破坏土地资源的危 害 不适宜(N): 土地质量显示土地不能按所考虑的用 途进行持久利用。可能原因如,裸岩上耕种,陡坡上耕 作,投资收益小……
潜力单元
潜力亚级的续分。一个潜力单元(一组土地),有相似的植 物适宜性和经营管理技术,即同一个潜力单元土地的特点:
(1)在相同经营管理条件下,可生产相同的农作物、牧草或 林木;
(2)在种类相同的植被条件下,要求相同的水土保持措施和 经营管理方法;
(3)具有相近的生产潜力,同一潜力单元内各土地平均产量 的变率不超过25%。
3. 按评价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3种: 定性评价 定量评价 半定量评价
4. 按评价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2种: 农用土地评价 非农用土地评价(城镇用地评价、旅游用地评价、
交通用 地评价等)
7.1.2 土地评价的原则
土地的适宜性与限制型原则 效益与投入相比较的原则 对多适宜性土地的多用途比较及综 合评价原则
但,一般尽量少用,只在下列情况下才用:
① 不满足某些条件,土地要划归不适宜或最低的适宜级,如 砾石地;
② 不满足某些条件,土地适宜性很高(至少1、2级中等适 宜);如滩涂地
③ 这种有条件的土地只占整个调查区总面积很少的比例。
2. 评价规则
评价深度:评价至那一适宜级别
参评因素
定性与定量评价
适宜性评价种类
美国农业部土地潜力评价系统
级
Ⅰ
耕地
Ⅱ
Ⅲ
Ⅳ
Ⅴ
非耕地
Ⅵ
Ⅶ
Ⅷ
亚级
Ⅱw(过湿) Ⅱe(侵蚀) Ⅱs(土壤厚度) Ⅱes
单元
Ⅱe1 Ⅱe2 Ⅱe3
2. 评价规则
• 有本级与低一级的利用潜力 • 土地利用的永久限制、限制因素 • 只考虑自然因素和一般性投入产出 • 仅假定中等经营管理水平
土地潜力级的土地利用范围
1.0 - 0.9(x - O2)/(U - O2)
x L,x U L x O1 O来自 x O2 O2 x U式中,x为评价指标实测值,U、L、O1、O2分别为各肥力指标的上 限、下限、最优上限、最优下限
土地适宜性评价单元:30m×30m 栅格 土地适宜性指数计算与等级划分
高度适宜区 中等适宜区 勉强适宜区 不适宜区
• 负向因素指标 • 适度因子,a为某一因素适度指标值
按“植茶土 地适宜性评 价指标分值 表” 进行 修正
• 定性指标:岩性、土壤质地、土壤类型采用专家赋
值法,分值体系[0-1]
植 茶 土 地 适 宜 性 评 价 指 标 分 值 表
(4)量化数据带入模糊判断矩阵,得到模糊 标准化判断矩阵:
(5)评价指标权重(AHP)
目前适宜性评价与潜在适宜性评价
确定土地利用种类和明确土地利用要求 土地利用与土地属性的比较
7.3.2 中国土地适宜性评价案例
土地 适宜 性评 价的 基本 程序
✓ 定性确定土地利用种类 ✓ 明确土地利用要求 ✓ 选择评价因子与评价方法 ✓ 划分评价单元 ✓ 计算综合指数 ✓ 划分适宜性评价等级
案例:余卓亚. 贵州山区茶叶种植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 基于GIS的土地适宜性
植茶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的综合评价概念模型
(1)建立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层次结构模型
(2)构建模糊判断矩阵:先利用层次分析法,即指
标两两相比较构造判断矩阵,再利用三角 Fuzzy数(f= (l, m, u))进行模糊化,构建模糊判断矩阵。
(3)评价指标量化
• 正向因素指标
评价——以石阡县为例为例. 贵阳: 贵州师范大学, 2014
植茶土地适宜性等级
植 茶 土 地 适 宜 性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 土壤肥力质量:已有资料
• 土壤环境质量:由Cd、Hg、As、Pb、Cr、Cu 6 种对茶
叶生长危害较大的重金属元素的实测值,利用内梅罗指数法 计算得到,计算方法如下:
水文因素:排水状况、地下水埋深、有无泉水、洪
涝频率
土壤性质:质地、土层深度、土壤结构、有机质含
量、pH、NPK养分、微量元素、盐分、有效水等
区位:相对于城市、道路、市场等的位置
§7.2 土地潜力评价
土地潜力指土地利用的潜在能力,土地潜力 评价主要依据土地的自然性质及其对各种土 地利用的影响,就土地的潜在能力作出等级 划分。
可持续利用原则 因地制宜原则 多科学性原则
7.1.3 土地评价的方法体系
评价层次 全国、省、县、乡
评价单元
• 土地评价单元是具有专门特征的土地单 位作用于制图的区域。 • 从国内外的实践来看,土地评价单元的选 择大致有:
• 以土地类型(或土地资源)单元为评价 单元,以土壤—地貌—植被—利用现状的 相对一致性作为划分依据;
7.2.1美国农业部的土地潜力等级系统
✓ 世界上最早的的潜力评价,是美国农业部土壤保持局在 20世纪30年代提出来的,当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控制土 壤侵蚀,因此潜力评价成为控制土壤侵蚀研究项目的一 个有机组成部分。
✓ 根据土地对农作物生长的自然限制性因素的强弱程度, 将土地分成若干个顺序的类别。
✓ 该潜力评价系统包括三个等级单位: 潜力级(capability class) 潜力亚级(capability subclass) 潜力单元(capability unit)
综合指数法(累加法)
评
层次分析法
价
定量方法
回归分析法
方
先聚类后判别的多元分析法:分类
法
模糊数学法
两段法与平行法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如,蒲玉琳, 谢德体, 倪九派, 魏朝富.紫色土区坡耕地植物篱
模式综合生态效益评价.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4, 22(1): 44-51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生态效益评价
(4) 适宜单元
亚级内所有的单元具有相同适宜性程度和相似 限制性种类; 单元与单元之间的生产特点或经营条件,有细 微差别,也可以说是限制性细节的差别; 表示: 连接号“-”+阿拉伯数字,列于亚级符号 后,如:S2m-2
注意:在某些场合下增加“有条件的适宜性”,在纲与
级间用C表示,如:Sc2有条件适宜2,需要的话;有条件的适宜再 细分成级。
7.2.2 中国土地潜力评价案例
案例1:黄顺安,戴军. 广东省土地潜力评价初探.华南农
业大学学报, 1997,18(4):76-82 ——以土壤类型为依据的定性评价土地资源的农业
生产潜力 评价单元:土种 土地潜力级:适宜农、林、牧业生产潜力的高低 Ⅰ-Ⅲ、Ⅳ、Ⅴ、Ⅵ等 Ⅰ-Ⅲ土地潜力级:影响土壤肥力因素的差异
P
1 2
(1/
n
n i 1
Pi)2
P
2 i
m a x
式中,P 为综合污染指数;n为指标个数;Pi 为土壤中 i 污染物的污 染分指数, Pi =Ci/Si, Ci污染物的实测含量,S 为 i 污染物的评价标准 (本案例中采用二级标准);Pimax为土壤污染物中污染指数的最大值。
土壤环境质量单项指标评价标准 mg/kg
高程等级 分等标准 分级赋值
一等
<100m
10
二等 100-200m
8
三等 200-300m
5
四等 300-500m
4
五等
>500m
1
Ⅰ Ⅱ Ⅲ Ⅳ Ⅴ
1:30万
§7.3 土地适宜性评价
土地适宜性评价针对某种土地利用,判断土地 对某种利用方式是否适宜以及适宜程度如何, 从而作出等级评定。
依据:土地的适宜性与限制性种类
• 土地经济评价——采用经济的可比指标,从人们对土地的“投
入”与“产出”的经济效益角度来评定土地的质量等级。
• 土地生态评价 • 土地利用持续性评价
2. 按评价目标的综合性程度分为2种: 单项土地评价——按某一种具体目的,发展某项生产, 或某种作物的特定要求来评价土地。如:水稻、橡胶。 单宜——考虑适宜性和限制性更具体,针对性很强。 综合土地评价——多宜——多目标的,如按农、林、 牧各业生产的综合要求进行。
评
• 以土壤分类单位(我国采用土类、土属、
价
土种,英国、美国采用土系),划分的依据
单
是土壤分类体系。
元
• 以土地利用类型单元为评价单元,划分
的
依据是土地利用分类体系;
选
择
• 以生产地段或地块(我国的承包地、国外
的大型农场或大农场的作业地块)作为评价
单元;
• 以行政区划单位(如乡、村)为评价单元。
定性方法
土地评价方法:基于AHP-熵权法的多因素综合评价法
k
km
A Bl l ( x 'i j j ) l
l 1
l 1 j1
评价因素:
评价步骤 : 详见论文
土地评价的两段法与平行法 (据傅伯杰,1990)
7.1.4土地评价因子
地形:海拔、坡度与坡长、坡向、地貌部位
气象气候:温度、降水量、蒸发量、灾害天气等
植茶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标权重
(6)土地适宜性评价模型
• 准则层的模糊综合指数Bi
• 目标层——适宜性综合指数综合指数LSI
可以用AHP、“隶属度”计算
隶属度计算方法
• S型隶属函数:
1.0 f(x)0.1 0.(9 x - L)/(U - L)
0.1
• 抛物线型隶属函数:
xU LxU xL
0.1 f(x)10..01 0.9(x - L)/(O1 -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