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江苏为例

二 、 苏城 市 经济 发 展现 状 分 析 江
江苏经济在全 国经济发展 中具 有举 足轻重 的作用 , 为仅 成 变。知识将 成为知识 经济时代城市经济 发展 的重要资 源 , 在促 全面协调可持续 的 进 城市 经济的可持续 发展 中发挥越来越重要 的作用 。 知识经 济 次 于广东的经济第 二大省 。坚持 以人为本 , 可以提升城市劳 动就 业人 员的知识结构水平 , 提高 城市 内各产 科学 发展观 , 已成为全省上 下保持社会经 济全面发展 的重要 指 经济发展保持 持 业 的科技含量 。发展 知识 经济对促进城市发 展是至关重要 的 , 导方针 。但是在 当前 全省经济总 的形势 良好 , 在经 济可持续发展方 面还存在着产业 结 尤其是对于资金 、 人才 、 技术相 对密集的大城 市来 讲 . 应充分 续快速 的势头 的同时 , 更 利用好 城市资源 , 以科 技创新 为本 , 使 大城市经 济的快 速增 构失衡 、 促 劳动生产 率低 、 高新 技术 产业 缺乏核 心竞 争力 和可持 长 , 而带 动整个国 民经济的提升 。 从 ( ) 息经济是城市经济 可持续发展 的必要支持 三 信 信息经 济是指信 息产业 的经济 ,它 以信 息技术 为物质 基 续发展能力不强等 问题 。 . ( ) 业结构失衡 制约城市经济水 平的提高 一 产 江苏省产业 结构 中就业结 构和产值结 构仍 处于不 同步 、 不
基于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以江苏省为例

I .柯布 一道格拉斯生产 函数
12 9 8年美 国 数学 家 C al o b和经 济 学 家 P u hr sC b e al
D ul 提 出了以资本 、 ag s a 劳动和技术 为促进 经济增 长 的主 要 因素 的生产 函数模 型, 后改进为 c— D生 产函数 , 其一
() 2
() 3
为估算 O和 B, ( ) f . 对 1 式进行对 数变换得线性方程 : 将 () 2 式代人 ( ) 3 可得 :
来经济 增长主要依 赖于 要素 积 累的贡献 , 而技术 进步 对
经济 增 长 的 贡 献 率 几 乎 接 近 与 零 。
L l。m a丫 n n +t lK 羊:A +“
表达式如下 :
作为理论 模 型 , 以 1 0 20 并 9 - 09年 的数 据 进 行 实证 研 9
究, 找出 目前江苏省经济 增长 的重要 因素和制约 条件 , 并 以此依据 , 出促进 江苏省经济 发展 的对策 性建议。 提
二 、 证 分 析 实
一 ~
=
+
+ T pAL
[ 中图分 类号 ]F2 17
引言
[ 文献标 识码]B
[ 文章编 号]10 - 80 2 1)7 08 一 3 02 28 (010 - 06 o
( ) 型 的 设 定 一 模
一
、
改革开放 以来 , 江苏 省经 济一直 保持 着高速 增长 的 态势 , 济社 会发展取得 了令人 瞩 目的成就 , 经 经济总 量和 增长速度均 处于全 国前 列 。一般 认 为 , 经济增 长 由劳动 力、 资本 、 广义科 技进步推动 。对江苏省经 济增长 的源泉 进行测算 和分析 , 仅具有很高 的理论价值 , 可以在实 不 也
我国金融产业集群发展影响因素研究——以江苏省南京市为例

现代经济信息我国金融产业集群发展影响因素研究——以江苏省南京市为例连紫含 江南大学商学院摘要:金融产业集聚作为现代金融产业组织的基本表现形式,有利于集合优质金融资源,促进地区金融发展。
本文将聚焦江苏省南京市,在分析南京市金融产业集聚区位优势和劣势的基础上,对南京市2000-2016年影响金融产业集聚的重要因素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最后,通过分析和总结,提出针对南京市的合理政策建议。
关键词:金融产业集聚;南京市;实证分析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16-0496-02一、引言所谓金融集聚指的是金融与地域的相互作用:协调、组合、配置而形成金融地域密集系统的过程。
[1]从全球范围看,主要有纽约、东京和伦敦这三大知名国际金融产业集聚区。
就中国而言,金融产业的集聚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如北京的金融街、上海的陆家嘴和深圳已经成为国内较为成熟的金融产业集聚地,在这些集聚地集合了众多优质的金融机构与企业和一大批优秀的高素质人才。
国内外的实践经验表明,金融产业集聚,可以促使外部辐射效应的产生,推动金融中心成为经济中心,而后带动周围经济的发展。
同时,金融产业集聚还可以减少因信息不对称、无效竞争带来的资源浪费,有利于金融企业之间的合作共赢。
江苏省作为泛长三角区域的重要省份,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着力打造泛长三角区域金融中心,大力发展金融产业。
同时,为了充分发挥省会城市南京的积极示范作用,江苏省和南京市以河西金融聚集区为重点,按照高质量的发展要求,推进金融市场建设稳健发展。
本文将通过探讨南京市金融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促进整个区域朝着更加均衡、稳定的方向发展。
二、南京市建设金融产业集聚区优劣势分析(一)区位优势1.南京的综合经济实力较强2016年南京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503亿元,是长江沿线城市中的核心城市经济体,其中金融业产值约为22269亿元。
苏南地区县级市城市化与服务业协调发展分析——以江苏省太仓市为例

籍人 口 算, 计 两者 的城市 化水平差距 较大 , 这也意 味着 当前 高城 市化率很 大一 部分是 由外来人 口推动的 。其 五 , 城市化 质量 仍有待提 高。中心城市功能不够 强。与苏州 、 上海等核 心城市 之间 的紧密联 系 , 导致太仓本 地消 费力 的“ 流” 这 外 ,
Vo. 5 No2 1 2 .
F b2 1 e .0 2
苏南地 区县级 市城 市化与服务 业协 调发展 分析
— —
以江 苏省太仓市为例
宣春 霞
( 健雄 职业技 术学院 ,江苏太仓 ,2 5 1 ) 1 4 1 [ 摘 要 ] 城 市化和服 务业的兴旺发达都是现பைடு நூலகம்经济 的重要特征。城市化水平 与服务 业水平 呈高度 的正相关性。保 持服务
2 .2 63
2 .2 62 2 .3 61
749 94
7 9 05 0 7 81 97
2 9正 00 21 0 0正
注: 本数据来源于太仓市统计局历 年统计 公报。
注: 资料来源 于太仓统计年鉴 。
从太 仓城 市化水 平和 人均 G DP发展状 况来看 , 太仓 己 步人城 市化发 展 的后 期阶段 , 即稳态 型城市化 阶段 , 同时 但 也存 在着许多 问题 。
随着 城市规模 日益 扩大 , 但在 基础设施 、 服务功能不 断强化 、 人居 环境 等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 ) 二 太仓市服务业发展现状
表 2 太仓市 三次产业增加 值情 况
年份 常住人 户籍人 城 市化 农业人 非农业
口
21 00 2 0 09 6 .3 93 6 6 8.8
是 太仓 中心城 市功能难 以提 升的重要 因素之 一 。同时虽然
中心城市发展的制约因素与现实路径——以江苏省盐城市为例

第6卷第1期 经济与社会发展 V OL.6.No.1 2008年1月 ECO N OM I C AN D S O C I AL DEVELO P M ENT JAN.2008中心城市发展的制约因素与现实路径———以江苏省盐城市为例戴宴清[摘 要]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不断上升,将有3亿以上的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
在此背景下,加快城市化步伐,特别是做大做强中心城市成为关键。
因此,充分认识中心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及其制约因素,并据此作出科学决策成为我们探究的议题。
[关键词]中心城市;制约因素;现实路径;盐城市[作者简介]戴宴清,中共盐城市委党校经济管理教研室讲师,江苏盐城224002[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8)01-0183-03 一、做大做强中心城市的战略意义1.做大做强中心城市是增强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途径。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无论是国家之间的竞争,还是区域之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演变成为城市特别是中心城市综合实力的竞争,加快中心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已经成为经济发达国家和国内经济发达省份的普遍共识和战略选择。
如何快速推进城市化,从世界上来讲有几种不同的模式。
欧洲有德国模式,它侧重于发展中小城市;而日本的模式是大力发展中心城市和特大城市。
根据经济发展的规律,欠发达国家一般是实施发展中心城市的城市化发展道路。
由于欠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城市规模比较小,生产要素及各种资源的集聚程度也比较低,因此更需要通过做大中心城市来带动整个国家的城市化进程。
2.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是历史赋予的重任。
这是由我们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所决定的。
建国后,我国城市人口增长速度十分缓慢,城市化水平不高。
进入新世纪后我国城市化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以江苏省盐城市为例,城市化率每年平均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
根据世界城市发展和经济发展的规律,一是当人均GD P在1000美元左右时,城市化就会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时期。
基于VAR模型的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的动态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系 ,指 出产业结 构转 换是 经 济发展 的表 现形 式 ,经 济持续 发 展是城 镇化 的前 提 ,而城 镇化 是经 济增 长
的必然 结果 。
有 关 城镇 化 与 经 济增 长研 究在 国外早 已展 开 , L a m p a r d( 1 9 5 6 ) 研究 指 出 ,美 国城 市 发 展 与 经 济 增长 之 间呈现 一种 非常 显著 的正 相关 ,两 者之 间有
第3 6卷
第 6期
石家 庄经 济学 院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S h i j i a z h u a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E c o n o mi c s
V01 . 3 6 No . 6 De c .2 Ol 3
很大 的一 致 性 ;B e r r y( 1 9 6 5 )选 用 9 5个 国 家 的
现 有研 究 大部分 是基 于城 镇化 与经 济发 展 之 间 可能存 在 的一种 先 验的 因果关 系 为基 础 ,但 是 相关
c r o s s —s e c t i o n数 据进 行 主成分 分析 ,研究 表 明城 市 化 与经 济发 展 水 平存 在 相 关 性 ;V e r n o n H e n d e r s o n ( 2 0 0 0 )计 算 出世 界 各 国 的城 镇 化 率 与 人 均 G D P
增 长对城 镇 化的 贡献却 不是很 大 ;经济增 长主要 受上期 经济 水 平 以及 上 上期 城 镇 化 水 平的 影 响 ,
当前城镇 化发 展 水平 滞后 于经 济增 长 。 因此 ,应 甩掉 G D P经 济指 挥棒 ,推进 城 镇 化健 康 有 序 发 展 ,改革和 完善 土地 制度 ,调 集更 多的 资源 用于城 镇化发 展 ,走城 镇 化优 先发展 并依 靠城 镇化 带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绿地—经济发展模型的综合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May.2021No.3(TotM 168)2021年5月中国林业经济第3期(总第168期)・研究报告・CHINA FORESTRY ECONOMICS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绿地一经济发展模型的综合研究——以江苏省为例吕蕊汐】,吕忠全打王惜凡2,于祯朦】,吕欣晔彳(1.南京林业大学 理学院,南京210037; 2.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京210037;3.南京市第九中学南京210018)摘 要: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对绿地经济发展状况进行研究,以江苏省为例,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爛权法计算各区域绿地-经济发展模型的综合分数,利用K-Means 方法进行空间聚类,最后基于空间计量分析进一步探究综合分 数在空间和时间上的滯后效应和相关性,研究表明:①人均GDP 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的增大能够提升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且三者能够显著拉升绿地经济发展模型的综合分数;②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对综合分数的贡献度很低,江苏 省主要通过传统重工业来提高民生经济,这不利于绿地建设;③绿地经济建设发展具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滞后性,前者 主要来自以核心城市为中心的产业圈辐射时间差,后者则由苏南到苏北在发展程度逐渐降低、边际向内部逐渐降低的滞后效应。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绿地-经济发展模型;爛权法;K-Means 聚类;空间计量中图分类号:F1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5919(2021 )03-0036-05DOI : 10.13691/23-1539/f.2021.03.009A Comprehensive Study of Green-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l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Urbanization-------Take Jiangsu Province as an exampleLV Rui-xi 1, LV Zhong-quan 1, WANG Xi-fan 2, YU Zhen-meng 1, LV Xin-ye 3(1.College of Science,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Nanjing 210037, China; 2.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Nanjing 210037, China; 3.Nanjing No.9 Middle School, Nanjing210018, China)Abstract : This paper studied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y econom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urbaniza tion. Taking Jiangsu Province as an example, it designed indexes and used Entropy method to calculate thetotal score of each area. It used Means method to make spatial clustering and calculate the lag effect and correlation of comprehensive scores on spatial econometric analysis. It got the conclusions as follows: 1. With the increasing of per capita GDP and per capita park green area, the tertiary industry in GDP devel oped, and the third industry could increase green-economic score. 2.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disposable in come of urban residents was low. Jiangsu Province mainly used traditional heavy industry to improve the收稿日期:2020-10-09基金项目:南京林业大学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基于数据 分析下新型城镇化对人均平均公园面积的影响:以江苏省为 例”(201910298026Z)第一作者简介:吕蕊汐(2000-),女,内蒙古自治区呼 伦贝尔市人,本科生。
当代产业空间布局研究——以江苏省为例的开题报告

当代产业空间布局研究——以江苏省为例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江苏省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大省,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和“苏南现代制造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江苏省从传统的农业、轻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逐步转型为以制造业、服务业为主的现代产业结构。
随着江苏省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产业空间布局成为影响经济和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
本研究旨在深入研究江苏省的产业空间布局及其影响因素,探讨江苏省在未来产业发展中的合理空间布局策略,以促进江苏省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江苏省产业空间布局的现状分析、影响江苏省产业空间布局的因素分析、江苏省未来产业空间布局的策略研究等。
研究方法包括:文献资料分析、统计数据分析、GIS空间分析等。
三、预期成果
本研究将充分挖掘江苏省产业布局的现状和问题,探索江苏省未来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策略,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同时,研究结果可为江苏省政府在产业空间规划和城市化进程中提供参考。
四、研究时间安排
研究时间为6个月,具体安排如下:
第1-2个月:文献资料收集和分析;
第3-4个月:统计数据分析和GIS空间分析;
第5个月:江苏省产业空间布局策略研究;
第6个月:论文撰写和整理。
五、研究团队和资金来源
研究团队由1名硕士研究生组成,指导教师为江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一名教授。
研究资金包括学校补助和指导教师提供的经费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研究——以江苏省为例朱金平,傅兆君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京 (211189)E-mail :Zhujinping5000@摘 要:本文从经济学的视角出发,采用计量经济模型,运用中国的数据对在城市化进程中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希望能够为“加快发展城市化”的政策提供深层次的理论依据。
另外,针对中国情况的实证分析和计量检验有助于找出滞后型城市化制约经济增长的真正原因所在,从而采取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使我国的城市化更好地为经济增长服务。
关键词:城市化;经济增长;影响机制1. 问题提出从经济学角度看,城市化是在空间体系下的一种经济转换过程。
人口和经济之所以向城市集中是集聚经济和规模经济作用的结果。
经济增长必然带来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无疑又加速经济增长。
关于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许多学者从二十世纪中期开始就作过实证研究。
1965年,美国地理学家贝里选用了95个国家的资料进行分析,显示出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
我国学者也对该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了相同的结论。
周一星(1995)对1977年世界157个国家和地区的资料进行分析,发现二者是一种十分明显的对数关系。
许学强、朱剑如(1988)和成德宁(2004)等人也做过类似的研究,结果大致相同,相关系数都在0.8以上。
由此可见,在宏观水平上,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一般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国家或地区,其工业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也较高。
但是,城市化并不是一种生产要素,它对经济增长产生作用必定要有一个作用渠道,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取决于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
Henderson (2002)研究发现: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城市化程度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任何直接的关系。
因此,城市化对经济增长产生促进作用的方式是什么?城市化的增长效应究竟有多大?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在中国的运行情况如何?就中国的城市化现状而言,是否能够发挥理论上的作用?本文将通过对处于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的中国江苏省地级市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以考察这种影响机制在中国的作用情况。
2 计量模型的设定、数据来源和计量方法的选择2.1计量模型的设定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公式为: αα−=1H AK Y (1),其中Y 是产出,K 是物质资本存量,H 是人力资本存量,[]1,0∈α ,A 表示技术、制度等因素,很明显,这个函数描述的是一个对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呈现出不变规模报酬的情形。
本文认为城市化通过产业结构的升级促进经济增长,即城市化促使一国第二、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上升,而结构主义学派认为结构变革能够加速经济增长,因而在本文的模型中应该加入产业结构这一因素。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建立下列计量模型: γβαSTR H AK Y =(2),即:总产出是物质资本K 、人力资本H 、产业结构STR以及A 中的制度、技术、文化、结构等其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将式(2)改写成人均形式,并求自然对数得到: tt t STR c h c k c c y µ++++=3210ln ln ln (3),其中人均产出L Y y =,人均物质资本L K k = ,人均人力资本L H h = ,t 为时间下标, 0c 是常数项, t µ是随机干扰项,表示受随机因素影响而未能观察到的偶然因素。
1c 、2c 、3c 、分别表示k ln 、h ln 、STR 的变化对GDP 增长的贡献程度。
具体的变量解释依次为:y ln :历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自然对数值,代表江苏省每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在模型中是被解释变量,其余均是解释变量。
k ln :历年人均资本的自然对数值。
从理论分析上看,该变量应该和人均产出呈正相关关系,表明物质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会产生正的影响作用。
鉴于数据的可得性,这里采用人均固定资产投资表示。
h ln :历年人均人力资本的自然对数值。
本文用高校在校学生数来表示人力资本,这种方法已在不少文献中应用。
STR :产业结构因素,表示产业结构高级化的程度,根据结构主义学派的理论,该指标应该和人均产出呈正相关关系,一般用二、三产业的总产值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表示。
考虑这个指标在估算时会出现产出与产业结构的多重共线性,本文采用第二三产业的从业人员占总从业人员的比重来代替。
该模型不再考虑文化、制度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即使有影响,其影响会在残差项中综合体现出来。
此外,为研究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本文又建立以下计量经济模型:t t URB k 110ln εαα++= (4),t t URB h 210ln εγγ++= (5), tURB STR 310εϕϕ++=(6),t t URB 410εδδµ++= (7)。
其中,URB 表示历年的城市化水平,用每年的非农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该变量。
依据前文的分析可知,城市化应该与人力资本、产业结构和物质资本呈正相关关系。
2.2数据来源和计量方法的选择本文的数据主要来源于江苏省统计年鉴2001-2005(电子版)和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1-2005(电子版)。
在计量方法的选择上,目前国内的研究文献大多采用简单的时间序列或某一特定时点的截面数据,并运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预算,估计各变量的系数,为了避免时间序列数据的缺陷,本文采取面板数据来进行分析检验。
这种截面时序模型的优点在于大大扩充了数据量,为从技术上克服多重共线性的影响,更好地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可能,同时时间因素的引入使得我们得以分析模型的动态性质。
由于面板数据既包括时间序列数据又包括横截面数据,可能产生异方差性和序列相关性问题,从而使普通最小二乘法失效,因而在数据可得的基础上,本文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进行检验,以消除异方差性和序列相关性的影响。
3 计量分析及其结果本文首先对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总体上的分析,然后对(3)-(7)式进行估计,以确立对人均产出有显著影响的因素,以及城市化是如何通过影响这些因素最终作用于经济增长的,最后对检验结果进行解释。
为了考察城市化对人均产出的影响,本文首先采用调整后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对数 对城市化率URB 进行回归,回归结果见表1。
表1经济增长与城市化关系的总体分析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C 8.043634 0.156011 51.55818 0.0000 URB? 0.040330 0.004664 8.646744 0.0000 R-squared0.994421 Mean dependent var 12.74588 Adjusted R-squared0.993948 S.D. dependent var 5.648048 S.E. of regression0.439397 Sum squared resid 11.39113 F-statistic 2103.109 Durbin-Watson stat0.406172 Prob(F-statistic) 0.000000备注:这里的URB?对应模型中的URB 。
从表1可以看出,城市化的系数为0.04033,回归系数显著,因此说明城市化和人均产出显著呈正相关,与理论预期相吻合。
但是,上面的分析中并没有指出江苏省的城市化与人均产出之间是通过什么途径产生正相关关系的,接下来本文将对人均产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本文利用分析的各变量的数据,对人均产出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估计,并检验每一个变量的显著性,以此来最终确定回归方程。
对k ln 、h ln 和STR 的回归结果表明,拟合优度R2依次为0.997904、0.999458和0.995881,并且通过了变量的显著性检验。
对于面板数据的常用分析方法,本文通过对变量k ln 、h ln 和STR 进行总体回归,最终确定了最适合的模型是固定影响变截距模型,为了减少由于截面数据造成的异方差的影响,本文选用cross section weights ,表示先用相同的权数做出初步的回归权数估计,然后用估计出的权数做加权最小二乘法,得出的结果如表2所示:表2 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分析Dependent Variable: Y?Method: Pooled EGLS (Cross-section weights)Date: 07/20/07 Time: 19:50Sample: 2000 2004Included observations: 5Cross-sections included: 13Total pool (balanced) observations: 65Linear estimation after one-step weighting matrix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t-Statistic Prob. C -30.92704 4.516242-6.8479590.0000 STR? 7.732223 1.0179017.5962460.0000 H? 0.0581370.0314111.8508170.0694 K? 0.5992740.0673988.8916230.0000 Fixed Effects (Period)2000--C 0.231688 2001--C -0.2004702002--C 0.0902412003--C -0.0636792004--C -0.040048 Weighted StatisticsR-squared0.998513 Mean dependent var 13.13043Adjusted R-squared 0.998331 S.D. dependent var 6.730564S.E. of regression 0.274999 Sum squared resid 4.310600F-statistic 5468.595 Durbin-Watson stat 0.601154Prob(F-statistic) 0.000000Unweighted StatisticsR-squared 0.828501 Mean dependent var 9.514801Durbin-Watson stat 0.748587 Sum squared resid 4.909668备注:这里的Y?、STR?、H?、K?分别对应模型中的lny、str、lnh、lnk。
通过对江苏省13个地级市情况的实证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城市化能够通过物质资本、µ来人力资本、知识资本和产业结构这四条途径来影响经济增长,此外被忽略的因素则全用t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