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便有泡沫尿常规正常是怎么回事呢

小便有泡沫尿常规正常是怎么回事呢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小便有泡沫尿常规正常是怎么回事呢

导语:小便是我们每个人一天当中都会做好多次的事情,在进行小便的时候一般正常的小便都是透明的样子,如果出现了小便有泡沫的情况我们就要引起重

小便是我们每个人一天当中都会做好多次的事情,在进行小便的时候一般正常的小便都是透明的样子,如果出现了小便有泡沫的情况我们就要引起重视了,一般有的朋友到医院进行检查会发现尿常规正常的正常,这让好多的朋友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现在我们就通过下面的介绍来具体的了解一下是什么样的原因。

尿常规检查正常可以排除慢性肾炎。

引起泡沫尿原因有:

1.肝肾疾病时,尿液中胆红素或蛋白质含量增多,尿液表面张力增大,在排尿时可产生较多气泡;

2.膀胱疾病如膀胱炎、膀胱癌等,或其他泌尿系感染,使尿液的成分容易发生改变而产生气泡;

3.糖尿病时,尿液中尿糖或尿酮体含量升高,尿液的酸碱度发生改变,尿液表面张力增高;

4.泌尿道中有产气菌存在时,尿液中可产生气泡;

5.夫妻长期分居,停止性生活时间过长;经常性兴奋者,由于尿道球腺分泌的黏液增多,尿液表面张力增高,也会出现尿中多气泡。另外,尿急时,排尿压力加大,尿速增快,使尿液表面张力增大,也可见气泡增多。

通过上述的介绍,我们知道了小便有泡沫尿常规正常的原因有很多,如果几次就没事了便不用担心,如果泡沫比较的大,而且还持续的时间比较的长,我们就可能得了某种疾病,这样的情况就需要到医院进

生活常识分享

尿常规检查项目及正常值 尿常规参考值

尿常规检查项目及正常值尿常规参考值 尿常规在临床上是不可忽视的一项初步检查,那么尿常规检查有哪些项目?尿常规正常值范围是多少?尿常规检查参考值又是多少呢?下面为您介绍。 尿常规在临床上是不可忽视的一项初步检查,不少肾脏病变早期就可以出现蛋白尿或者尿沉渣中有形成分。一旦发现尿异常,常是肾脏或尿路疾病的第一个指征,亦常是提供病理过程本质的重要线索。近年来有不少人强调,负责医生应自己动手做患者尿常规检查,是有利于医生发现肾脏疾病的一般诊断方法。尿常规检查内容包括尿的颜色、透明度、酸碱度、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蛋白质、比重及尿糖定性。尿常规检查是诊断肾炎早期的敏感指标,当尿常规异常尤其是蛋白尿、潜血呈阳性时,则高度怀疑肾炎的发生。尿常规的检查意义在于对泌尿道感染、结石、胆道阻塞、急慢性肾炎、糖尿病、肾病变症状群等疾病有预报性作用。 尿常规检查项目尿常规检查内容包括尿的颜色、透明度、酸碱度、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蛋白质、比重及尿糖定性。 (1)尿色:正常尿液的色泽,主要由尿色素所致,其每日的排泄量大体是恒定的,故尿色的深浅随尿量而改变。正常尿呈草黄色,异常的尿色可因食物、药物、色素、血液等因素而变化。

(2)透明度:正常新鲜尿液,除女性的尿可见稍混浊外,多数是清晰透明的,若放置过久则出现轻度混浊,这是由于尿液的酸碱度改变,尿内的粘液蛋白、核蛋白等逐渐析出之故。 (3)酸碱度:正常尿为弱酸性,也可为中性或弱碱性,尿的酸碱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饮食种类、服用的药物及疾病类型。 (4)细胞:在临床上尿中有重要意义的细胞为红细胞、白细胞及小圆上皮细胞。①红细胞。正常人尿中可偶见红细胞,离心沉淀后每高倍镜视野不超过3个。若尿中出现多量红细胞,则可能由于肾脏出血、尿路出血、肾充血等原因所致。剧烈运动及血液循环障碍等,也可导致肾小球通透性增加,而在尿中出现蛋白质和红细胞。②白细胞。正常人尿中有少数白细胞存在,离心尿每高倍镜视野不超过5个。异常时,尿中含有大量白细胞,表示泌尿道有化脓性病变,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及尿道炎等。③小圆形上皮细胞。正常尿液中,有时可发现少数脂肪变性的小圆形上皮细胞。若肾小球肾炎时,尿中上皮细胞增多。若肾小管有病变时,可出现许多小圆形上皮细胞。 (5)管型:正常尿液中仅含有极微量的白蛋白,没有管型,或偶见少数透明管型。若尿中出现1个管型,可以反映至少1个肾单位的情况,是肾脏疾病的一个信号,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6)蛋白质:一般认为正常人每日排出蛋白质量为40~80毫克,最多100~150毫克,常规定性检测为阴性。病理性蛋白尿见于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急性肾功能衰竭、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妊娠中毒症、狼疮性肾炎、放射性肾炎及肾内其它炎症病变、中毒、

哪些因素会影响您的尿液检查结果

哪些因素会影响您的尿液检查结果? 尿液检查的项目比较多,涵盖了物理、化学和微生物三大方面。 一、尿常规的影响因素 “三大”常规(血常规、大便常规和尿常规)检查能够发现或提示60-70%的疾病,因此,临床医生和患者应重视这些检查。尿常规即可以反映泌尿生殖系统的疾患,也可以反映其它系统的疾病状态。 1.采集时间: (1)晨尿:因为尿液停滞时间较长,因此,晨尿对于尿液内有形成分(细胞、管型、粘液丝、结晶等)的检出非常有利。晨尿适合于能够做到 的绝大部分患者,尤其是肾病患者。 (2)随机尿:患者不方便时可以采用,但是干扰因素比较多。 (3)午后尿:有利于尿胆原的检出,因为14-16点是其排出高峰期。 (4)24h尿:主要用于蛋白质和某些激素如皮质醇的定量测定,因为这些物质的排出短时间内波动比较大。 2.采集方式: (1)中段尿:适合于大部分患者。 (2)导尿:适用于不能自主排尿者。 (3)穿刺尿: 3.注意事项: (1)月经:女性经期尿中会出现大量红细胞,影响检验结果。 (2)大量饮水:可致尿液严重稀释,不能反映真实状况。 (3)白带、精液和前列腺液:可导致尿液蛋白质阳性。 (4)送检时间:尿液排出后应在1h内送检,否则可能导致结果不准确。 二、尿液培养的影响因素 对于有尿频、尿急、尿痛症状的患者,宜行尿液培养检查,以明确感染菌种及其相应的药敏结果。 1.采集时间:晨尿为主,不方便的患者可以考虑随机尿。 2.采集方式:同“尿常规”。 3.注意事项: (1)应在用药前采集,主要是抗菌素。 (2)排尿前应先进行尿道口或外阴的清洗,以排除污染的风险。 (3)尿液应放在“无菌杯”中送检。 (4)送检时间:尿液排出后应在1h内送检,否则可能导致结果不准确。 三、尿液蛋白 1.24h尿蛋白:24h尿、防腐剂(二甲苯、甲苯)、含量5-20% 2.尿微量白蛋白:24h尿、随机尿或晨尿 3.尿β2-微球蛋白:理想的标本是清晨排尿后,引用300-500ml水后收集1h的全部尿液或随机尿。如确需用24h尿,应叮嘱患者在收集标本前一天服用碳酸氢钠等碱性药物,使得尿液PH>6.0。 4.尿α1-微球蛋白:尿标本可以采用24 h尿、晨尿或者随机尿。 5.尿转铁蛋白、尿免疫球蛋白G:晨尿或者随机尿,1h内送检。 四、尿液其它检查: 1.尿液电解质(血钾、钠、钙、磷):24h尿、防腐剂(浓盐酸)、含量1% 2.尿17-羟、17-酮、肾上腺素、儿茶酚胺:24h尿、防腐剂(浓盐酸)、含量1%

正常的尿常规报告单.doc

正常的尿常规报告单 一样平常环境下正常成人一昼夜(24小时)排尿0.8~2.0升。但饮水量、活动、出汗、气温皆可影响尿量; 一昼夜尿量2500毫升为多尿,400毫升为少尿,100毫升或12小时内完全内完全无尿为尿闭,如夜尿量500毫升,尿比重1.018为夜尿量增多。 尿色(Col) 正常尿液为淡黄色至黄褐色,常受饮食、运动、出汗等影响尿崩症、糖尿病等患者多尿时几乎无色;肝细胞性黄疽、阻塞性黄疸时见桔黄色或深黄色,即胆红素尿,但如服用核黄素、复合维生紊B、呋喃类药物亦可呈深黄色,应与上述胆红素尿区别;泌尿系统肿瘤、结石、结核或外伤及急性炎症时(如急性膀胱炎)出现血尿,外观呈红色,显微镜下可见大量红细胞,尿中出现大量白细胞、微生物、上皮细胞或有大量非晶形磷酸盐及尿酸盐时呈乳向色。此外还可见酱油色、红葡萄酒色、黑褐色等颜色尿,除外药物影响后,建议去医院进一步检查. 比重(SG) 尿液的比重 正常人24小时尿的比重在1.015左右.常在1.010~1.025间颠簸,因受饮食、活动、出汗等影响,随意尿比重波动范围为1.005~1.030; 24小时尿比重升高多见于高热性脱水、急性肾小球肾炎、心功能不全,蛋白尿及糖尿病人尿比重亦增高。24小时尿比重下降见于尿崩症、慢性肾炎等肾脏浓缩功能减退。测定一次随意尿,尿中无蛋白及葡萄糖时,比重1.025,表现肾脏浓缩功能正常,比重1.005表现肾脏稀释功能正常,如牢固在1.010左右,称等张尿.为肾实质受损,肾脏浓缩及稀释功能下降所致。 透明度(Clr)

正常尿清澈透明无沉淀。放置一段时间后,可出现絮状沉淀,尤其女性尿液; 尿液排挤时即浑浊,多由白细胞、上皮细胞、粘液、微生物等引起,需作显微镜检查予以辨别,少数病人尿中非晶形磷酸盐等析出,亦使尿浑浊,则无临床意义; 尿白细胞(LEU) 泌尿体系细菌性感染的指标; 定性试验:阴性 阳性提示有尿路感染的可能性; 酸碱度(pH) 正常尿多为弱酸性,pH值6.0左右,因受食物影响,pH 常波动在5.0~8.0之间; 在热性病、大量出汗、蛋白质分解旺盛时,特别在酸中毒时,尿液酸性增强呈强酸性,pH值下降。服用氯化铵、氯化钙、稀盐酸等药物时,尿亦呈酸性。碱中毒时,尿中混有大量脓、血时,服用苏达等碱性药物时,尿液呈碱性,pH值上升; 尿蛋白定性(PRO) 尿蛋白是肾脏疾病诊断、治疗、预后观察的指标; 定性试验:阴性 各种肾炎、肾病、泌尿系感染、结石、恶性肿瘤、肾小管酸中毒、重金属中毒、肾移植排挤应声等等环境下,皆可使尿蛋白排出增高,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亦可使尿蛋白排出增高;因此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应定期做尿蛋白检查或尿蛋白定量,观察有无肾脏受损。但正常人剧烈活动后、寒冷或发热等情况下,亦可出现蛋白质一过性增高。 尿亚硝酸盐(NIT)

泌尿系感染诊断治疗指南

泌尿系感染诊断治疗指南 目录 第一篇指南制定的背景、目的与方法 1指南的目的与必要性 2指南制定的方法 3说明 第二篇总论 1基本定义 2分类 3流行病学 4致病菌与发病机制 5细菌耐药性 6诊断 7鉴别诊断 8治疗 9预后 第三篇个论第一部分单纯 性尿路感染 第二部分复杂性尿路感染第三 部分导管相关的尿路感染第四 部分泌尿外科脓毒血症 第四篇泌尿外科抗菌药物应用相关指南第 一部分特殊情况下的抗菌药物应用 第二部分泌尿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 第五篇泌尿系感染的随访、预防和患者教育

第一篇指南制定的背景、目的与方法 一、指南的目的与必要性 目前国内泌尿外科医师在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及抗菌药物应用方面研究较少,在临床抗菌药物使用方面缺乏明确的指导,同时由于泌尿外科各类导管的普遍使用、内腔镜操作的增加等,使得相关的感染性疾病发生率增加,而在治疗方面却存在诸多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制定相关指南以提高泌尿外科医师对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疗水平,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发展并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和有效,以期达到中国泌尿外科医师对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疗和抗菌药物应用规范化的目的。 二、指南制定的方法 由于泌尿系感染几乎涵盖临床各个科室,而且涉及到抗菌药物使用问题,所以我们在制定过程中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与方法,检索了国内外大量文献(以近五年的文献为主),经过反复讨论,并与相关学科的专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以确保指南的准确性。 在我们的文献评判过程中,根据以下标准判断具体文献的可信 度:I Meta 分析和随机对照研究 II 非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或实验 性研究 Ⅲ 非实验性研究:比较研究、相关调查和病例报告 Ⅳ 专家委员会报告或临床权威人士的经验推荐意见 的定义: 推荐已经被临床验证,并且得到广泛认可的内容可 选择在部分患者得到了临床验证不推荐尚未得到临 床验证 三、说明 本指南的适用范围为成人的泌尿系统非特异性感染性疾病。在指南的制定中,我们没有包括泌尿系结核、泌尿系统特异性感染(寄生虫、真菌感染等)、性传播疾病、生殖系统感染、肾移植相关的感染、小儿泌尿系感染。

尿常规正常为何还有尿道刺激症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616632602.html, 尿常规正常为何还有尿道刺激症状 作者:王建华 来源:《保健与生活》2020年第05期 刘女士今年五十多岁,有十几年的2 型糖尿病史,绝经也有两三年了。近1年来,刘女士反复发生泌尿系感染,发作时尿频、尿急、尿痛、外阴瘙痒,有时还有血尿,服用消炎药后复查尿常规,检验结果已正常,但症状还有,只是比服药前减轻了一些而已。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许多女性绝经后有与刘女士类似的经历,反复出现尿路感染,经服用消炎药治疗,尽管尿常规检验结果恢复正常了,但不适症状改善不明显。临床上这种情况,很可能是同时合并萎缩性尿道炎所致。 我们知道,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发生泌尿系感染是由女性的生理特点造成的,如果同时患糖尿病,则女性泌尿系感染的患病率更高,因为高血糖状态不仅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还可降低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削弱机体对细菌感染的抵抗力。另外,有些糖尿病患者由于并发神经源性膀胱炎,导致膀胱残余尿增加及尿潴留,这也是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尿路感染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是,尿道刺激症状并非都是尿路感染所致,还有一些其他的原因,如绝经后老年萎缩性尿道炎、老年性阴道炎等。 什么是老年萎缩性尿道炎 本病是由于绝经后内分泌失调引起尿路远端萎缩性变化所致。患者可表现为反反复复发作的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等尿路刺激症状,常被误诊为“尿路感染”,但尿常规及检查正常,抗生素治疗效果欠佳。体格检查可以发现患者尿道口外翻、黏膜萎缩,严重者可有尿道口狭窄。 萎缩性尿道炎常与尿路感染并存 雌激素对膀胱和尿道黏膜生长具有重要作用。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不仅会导致膀胱及尿道黏膜萎缩、变薄,还可削弱黏膜的屏障作用以及上皮抵抗力,因此,女性绝经后比绝经前更容易发生尿路感染。此外,雌激素减少还会导致膀胱张力降低、排空能力下降,膀胱残余尿增加,容易发生感染。因此,临床上,萎缩性尿道炎常与尿路感染并存。 像刘女士这种情况该怎么治

泌尿系感染诊疗指南

泌尿系感染诊断治疗指南-中华泌尿外科学会诊疗指南系列(转载) 发表者:江伟凡710人已访问 目录 第一节指南制定的背景、目的与方法 一、指南的目的与必要性 二、指南制定的方法 三、说明 第二节总论 一、基本定义 二、分类 三、流行病学 四、致病菌与发病机制 五、细菌耐药性 六、诊断 七、鉴别诊断 八、治疗 九、预后 第三节各论

一、单纯性尿路感染 二、复杂性尿路感染 三、导管相关的尿路感染 四、泌尿外科脓毒血症 第四节泌尿外科抗菌药物应用相关指南 一、特殊情况下的抗菌药物应用 二、泌尿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 第五节泌尿系感染的随访、预防和患者教育 一、尿路感染的随访 二、尿路感染的预防 三、尿路感染患者教育 附录常用抗菌药物名称中英文对照 第一节指南制定的背景、目的与方法 一、指南的目的与必要性 目前国内泌尿外科医师在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及抗菌药物应用方面研究较少,在临床抗菌药物使用方面缺乏明确的指导,同时由于泌尿外科各类导管的普遍使用、内腔镜操作的增加等,使得相关的感染性疾病发生率增加,而在治疗方面却存在诸多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制定相关指南以提高泌尿外科医师对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疗水平,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发展并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和有效,以期达到中国泌尿外科医师对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疗和抗菌药物应用规范化的目的。 二、指南制定的方法

由于泌尿系感染几乎涵盖临床各个科室,而且涉及抗菌药物使用问题,所以我们在制定过程中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与方法,检索了国内外大量文献(以近五年的文献为主),经过反复讨论,并与相关学科的专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以确保指南的准确性。 在我们的文献评判过程中,根据以下标准判断具体文献的可信度: Ⅰ度 Meta分析和随机对照研究 Ⅱ度非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或实验性研究 Ⅲ度非实验性研究:比较研究、相关调查和病例报告 Ⅳ度专家委员会报告或临床权威人士的经验 推荐意见的定义: 推荐已经被临床验证,并且得到广泛认可的内容 可选择在部分患者得到了临床验证 不推荐尚未得到临床验证 三、说明 本指南的适用范围为成人的泌尿系统非特异性感染性疾病。在指南的制定中,我们没有包括泌尿系结核、泌尿系统特异性感染(寄生虫、真菌感染等)、性传播疾病、生殖系统感染、肾移植相关的感染、小儿泌尿系感染。 第二节总论 一、基本定义 泌尿系感染又称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是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泌尿系统各个部位感染的总称。 1. 尿路感染尿路上皮对细菌侵入的炎症反应,通常伴随有细菌尿和脓尿[1]。 2. 细菌尿正常尿液是无菌的,如尿中有细菌出现,称为细菌尿[1]。细菌尿定义本身包括了污染。因此,应用“有意义的细菌尿”来表示尿路感染。 3. 无症状菌尿患者无尿路感染症状,但中段尿培养连续两次(同一菌株),尿细菌数>105菌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 units,CFU)/ml [2]。

尿常规的临床意义

尿常规的临床意义 健力宝发表于2010年05月27日 19:47 阅读(4) 评论(0) 分类:个人日记 举报 尿液成分 体检的尿液成分 爱迪氏计数[ Back Top ] 英文名称:Addis Count 化验介绍:计算病人12小时尿液沉淀中细胞(包括上皮细胞)、红细胞、管型的数量,用于帮助临床诊断观察治疗效果。参考值:红细胞<50万/12h(小时) 白细胞<100万/12h(小时) 临床意义: (1)各种类型的肾炎病人尿液中细胞和管型数量,可以轻度、中度或显著增高。 (2)肾盂肾炎、下尿路感染、前列腺炎病人,尿液中白细胞增高更显著。 (3)某些肾盂肾炎病人,尿常规检查阴性,但爱迪氏计数白细胞增高。 本-周氏蛋白 [ Back Top ] 英文名称:B-JprO 化验介绍:浆细胞病如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时,尿液中出现一种蛋白质,40~60℃时可以发生凝固,90~100℃时又可以溶解,称为本-周氏蛋白或凝溶蛋白。参考值:对甲苯磺酸法、免疫学法:阴性临床意义:正常人尿液中无本-周氏蛋白。约50%的多发性骨髓瘤病人尿B-J蛋白出现阳性反应;约20%的巨球蛋白症病人尿中出现B-J蛋白。 酚红排泄试验 [ Back Top ] 英文名称:化验介绍:酚红是一种对人无害的染料,静脉注射后,20%为肝脏清除,80%由肾脏排出。酚红排泄试验是检查近曲小管分泌功能的指标。但有些因素如心功不全、休克、水肿都可使酚红排出减少。参考值:临床上以15分钟排泌量在25%以上;2小时总排泌量在55%以上作为成人的正常界限。总排出量为63%~84%(平均70%)。儿童排泌量较成人稍高,老年人稍低。临床意义: (1)降低:见于慢性肾盂肾炎、慢性肾炎、肾动脉硬化等,并与病变发展程度平行。尿毒症晚期酚红排泌可降到0。尿路梗阻或膀胱功能障碍时,因排尿困难,酚红排出减慢,可出现1~2小时酚红排泌量反高于15分钟排泌量的现象。 (2)增高:肝胆病变时,肝脏排泄酚红障碍,尿中排泄量增多。甲亢病人血液循环加快,排泄量增加。 生肌酐清除率 [ Back Top ] 英文名称:CCr 化验介绍:生肌酐为体肌酸代产生,血中浓度很稳定。肾脏在一定时间,把若干毫升血浆中的生肌酐全部清除出去,称为生肌酐清除率(CCr)。它反映了肾小球滤过功能。参考值:80~100ml/min(分) 临床意义: (1)作为早期判断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指标。当肾小球功能轻度损害时,血肌酐、尿素氮可

2019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设计》:泌尿系统感染诊断治疗

实用 2019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泌尿 系统感染诊断治疗 201 4 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 泌尿系统感染诊断治疗总论一、基本定义泌尿系感染又称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是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泌尿系统各个部位感染的总称。 1 .尿路感染尿路上皮对细菌侵入的炎症反应,通常伴随有细菌尿和脓尿。 2.细菌尿正常尿液是无菌的,如尿中有细菌出现,称为细菌尿。 细菌尿可以是有症状的,也可以是无症状的。 细菌尿定义本身包括了污染,临床根据标本采集方式不同而应用不同的有意义的细菌尿计数来表示尿路感染。 3.脓尿尿中存在白细胞(WBCs),通常表示感染和尿路上皮对细菌入侵的炎症应答。 二、分类尿路感染按感染部位可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 依据两次感染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孤立或散发感染( isolated or sporadiec infection) 和反复发作性感染(recurrent infeetion),反复发作性感染可以进一步分为再感染(reinfection) 和细菌持续存在(bacterial persistence),细菌持续存在也称为复发( relapse) 按感染发生时的尿路状态分类: 文案

-单纯性尿路感染(单纯下尿路感染和单纯上尿路感染) -复杂性尿路感染(包括导管相关的感染等) -尿脓毒血症 -男性生殖系统感染: 前列腺炎、附睾炎、睾丸炎、精囊炎等(不在本指南中)三、尿路感染的诊断 1 .症状对尿路感染有诊断意义的症状和体征为尿频、尿急、尿痛、血尿、背部疼痛和肋脊角压痛,如果女性患者同时存在尿痛和尿频,则尿路感染的可能性为 90%。 2.体检急性膀胱炎患者可有耻骨上区压痛,但缺乏特异性。 发热、心动过速、肋脊角压痛对肾盂肾炎的诊断特异性高。 3.实验室检查 (1 ) 尿常规检查: 包括尿液物理学检查、尿生化检查和尿沉渣检查。 应用最普遍的是尿液的干化学分析仪检查和尿沉渣人工镜检。 1 ) 尿生化检查: 其中与尿路感染相关的常用指标包括: 亚硝酸盐( nitrite, NIT ): 阳性见于大肠埃希菌等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尿路感染,尿液中细菌数1 0 5/ml 时多数呈阳性反应,阳性反应程度与尿液中细菌数成正比。 白细胞酯酶 (leukocyte esterase, LEU): 正常值为阴性,尿路感染时为阳性。 2) 尿沉渣显微镜检: 有症状的女性患者尿沉渣显微镜检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性60%~1 00%,特异性 49%-1 00%。

如何通过尿常规知道自己是否患有哪些疾病

如何通过尿常规知道自己是否患有哪些疾病 发表时间:2019-09-05T17:20:19.410Z 来源:《健康世界》2019年第08期作者:白天 [导读] 尿液是从人体排出的一种毒素和代谢废物,一般为黄色或无色,属于人体的正常代谢产物, 成都市金牛区人民医院 610036 尿液是从人体排出的一种毒素和代谢废物,一般为黄色或无色,属于人体的正常代谢产物,尿液异常可提示机体的健康状况,尿常规是评价身体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尿常规是医学上常规的三大检查项目之一,它对于一些全身性病变及其他病变引起尿液改变的疾病有重要的诊断意义和参考价值,同时,尿常规也可以反映临床上一些疾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一般的尿常规检验包括尿液颜色、透明度、比重、尿PH值、尿中白细胞、亚硝酸盐、蛋白质、葡萄糖、尿酮体、尿胆原、尿血红素等内容。那么如何通过尿常规知道自己患有哪些疾病呢,下面就来为你具体介绍。 尿液的颜色,尿液正常颜色为淡黄色或无色,尿液的颜色也会随着饮水量、饮食改变、活动等原因略微发生改变,常见的异常尿色主要有淡茶色尿、红色尿、啤酒样至酱油色尿、乳白色尿、乳糜尿、脓尿等,淡茶色尿多见于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等疾病;红色尿一般提示血尿,常见于泌尿系统结石、感染、肾小球肾炎、肿瘤等疾病,有一些药物也会引起红色尿,如苯妥英钠、利福平、氨基比林等,所有当发现血尿时,一定要排除药物因素的影响;啤酒样至酱油色尿即血红蛋白尿,见于蚕豆病等;乳白色尿、乳糜尿、脓尿等常见于丝虫病,或可能也是因为尿内含有大量的无机盐类结晶。 尿液的透明度,尿液正常下是清亮透明的,尿液混浊常见于尿酸盐结晶、脓尿、乳糜尿、血尿等,除此之外,尿液放置过久也可导致透明度发生变化,女性的尿液略混浊。尿液的酸碱度,也就是PH值,正常范围下是4.6~8.0,尿的酸碱度一般于饮食种类、服用的药物以及疾病类型有关,PH值偏低常见于饥饿、严重腹泻、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糖尿病性酸中毒等),PH值偏高常见于呼气过度、尿路感染、剧烈呕吐等。 尿比重,正常范围下尿比重为1.005~1.030,尿比重受饮水量、出汗及年龄的影响,婴幼儿的尿比重偏低,尿比重的高低取决于肾脏的浓缩功能,尿比重增高常见于高热、心功能不全、急性肾炎等,尿比重降低常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尿崩症、肾功能不全和大量饮水等。 白细胞,正常尿液显微镜高倍视野下白细胞男性为0-3个,女性为0-5个,若出现大量白细胞则有发生感染的可能,但也要注意影响尿液中白细胞的因素还是较多的,判断是否发生尿路感染时,还应结合亚硝酸盐结果进行判断。红细胞,正常尿液显微镜高倍视野下红细胞男性为0个,女性为0-2个,若出现较多红细胞,则应考虑可能是由肾脏、尿路出血所导致的红细胞,但也有可能是血液循环障碍所致的,应综合判断。亚硝酸盐,正常情况下尿液亚硝酸盐为阴性,阳性常见于大肠埃希菌引起的肾盂肾炎、膀胱炎、菌尿症及尿路感染等,尿液亚硝酸盐的诊断特异性较高,基本可初步判定泌尿系感染。 尿蛋白,正常尿液中偶尔会出现少量蛋白,多数情况下尿蛋白是阴性的。尿酮体,正常人尿酮体实验为阴性,尿酮体阳性时常与营养不良、妊娠、糖尿病以及一些慢性疾病有关,也可能与呕吐、严重腹泻、饥饿、磷中毒以及服用双胍类降糖药有关。尿胆红素、尿胆素、尿胆原等可提示黄疸性疾病。管型尿,正常尿液中是没有管型的,偶见少数透明管型,尿液出现管型,尤其是细胞管型、颗粒管型等都是肾脏实质性病变的标志,透明管型常见于肾脏的实质性病变,红细胞管型常见于急性肾小管坏死、急性肾小球肾炎、肾出血等,白细胞管型见于间质性肾炎、急性肾盂肾炎等,颗粒管型常见于慢性肾炎以及药物中毒引起的肾小管损伤等,蜡样管型常见于慢性肾炎晚期、重症肾小球肾炎等,脂肪管型常见于脂性肾病和慢性肾炎等。 通过以上介绍,相信你应该已经了解怎样通过尿常规检查来判断身体有无疾病了,平时发现尿液异常时,应及时到医院进行诊治,做到早期预防和治疗。

2019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的指南》_泌尿系统感染诊断治疗

2019 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 泌尿系 统感染诊断治疗 201 4 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泌尿系统感染诊断治疗总论一、基本定义泌尿系感染又称尿路感染(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 ,是肾脏、输尿管、膀 胱和尿道等泌尿系统各个部位感染的总称。 1 .尿路感染尿路上皮对细菌侵入的炎症反应,通常伴随有细菌尿和脓尿。 2 .细菌尿正常尿液是无菌的,如尿中有细菌出现,称为细菌尿。 细菌尿可以是有症状的,也可以是无症状的。细菌尿定义本身包括了污染,临床根据标本采集方式不同而应用不同的有意义的细菌尿计数来表示尿路感染。 3 .脓尿尿中存在白细胞(WBCs),通常表示感染和尿路上皮对细菌入侵的炎症应答。 二、分类尿路感染按感染部位可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 依据两次感染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孤立或散发感染( isolated or sporadiec infection) 和反复发作性感染 ( recurrent infeetion ) ,反复发作性感染可以进一步分为再感染(reinfection) 和细菌持续存在(bacterial persistence) ,细菌持续存在也称为复发( relapse) 按感染发生时的尿路状态分类: - 单纯性尿路感染(单纯下尿路感染和单纯上尿路感染) - 复杂性尿路感染专业技术资料

(包括导管相关的感染等) - 尿脓毒血症- 男性生殖系统感染: 前列腺炎、附睾炎、睾丸炎、精囊炎等(不在本指南中) 三、尿路感染的诊断1 .症状对尿路感染有诊断意义的症状和体征为尿频、尿急、 尿痛、血尿、背部疼痛和肋脊角压痛,如果女性患者同时存在尿痛和尿频,则尿路感染的可能性为90%。 2 .体检急性膀胱炎患者可有耻骨上区压痛,但缺乏特异性。发热、 心动过速、肋脊角压痛对肾盂肾炎的诊断特异性高。 3 .实验室检查(1 ) 尿常规检查:包括尿液物理学检查、尿生化检查和 尿沉渣检查。应用最普遍的是尿液的干化学分析仪检查和尿沉渣人工镜检。 1 ) 尿生化检查:其中与尿路感染相关的常用指标包括:亚硝酸盐 ( nitrite ,NIT ): 阳性见于大肠埃希菌等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尿路感染,尿液中细菌数1 0 5/ml 时多数呈阳性反应,阳性反应程度与尿液中细菌数成正比。 白细胞酯酶(leukocyte esterase ,LEU): 正常值为阴性,尿路感染时为阳性。 2) 尿沉渣显微镜检:有症状的女性患者尿沉渣显微镜检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性60%~1 00%,特异性49%-1 00%。 应注意,尿检没有WBC不能除外上尿路感染,同时尿WBC也可见于非感染性肾疾病。 (2) 尿培养:治疗前的中段尿标本培养是诊断尿路感染最可靠的指标。 1 ) 尿标本收集排尿标本:

尿常规检验参考值、临床意义

尿常规临床检验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尿液常规检查包括一般性状检查,化学检查和显微镜检查三个方面。 一、一般性状检查 一般性状检查包括尿量、尿色、尿的气味及尿的比重、酸碱度的检查。 (一)尿量 正常人每日的尿量约为1000-2000亳升。 尿量异常的几种情况—— 1、多尿 每日的尿量在2500毫升以上称为多尿。多见于下列疾病 (1)内分泌疾病:如糖尿病、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及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 (2)肾脏疾病:如慢性肾盂肾炎、高血压肾病、慢性肾小管功能衰竭等。 (3)精神性多尿:多因精神因素引起,如紧张、工作压力太大等。 2、少尿或无尿 每日尿量在400毫升以下称为少尿,而每日尿量在100毫升以下称为无尿。常见于以下疾病: (1)肾脏疾病: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急性发作,急性肾功能衰竭等。 (2)各种原因所引起的休克、严重脱水或电解质紊乱,或各种原因所引起的的尿路梗阻。 (二)颜色 正常新鲜的尿液为淡黄色透明的液体。放置一段时间后可见微量絮状沉淀。尿色的深浅常与食物、药物及尿量多少有关。 常见的颜色异常的尿液有以下几种—— 1、红色 尿液内含有一定量的红细胞时尿液呈红色,医学上称为血尿。常见于肾结核、肾肿瘤、肾或泌尿道结石、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膀胱炎等。也可见于出血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等。 注意:当服用色素、药物等也会造成红色的尿液,需认真鉴别。 2、酱油或浓茶色 常见于蚕豆病、黑尿热、急性肝炎、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及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等。 3、乳白色 常见于丝虫病、结核、肿瘤、胸腹部创伤或某些原因引起肾周围淋巴循环受阻。 此外,当患者患有泌尿系统感染疾病时,如膀胱炎、肾盂肾炎等,尿液放置后可见白色云絮状沉淀。 注意:正常尿中,如含多量磷酸盐时,尿液也可呈乳白色,尤其是在冬季气温低时最为多见。 4、黄色 常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这是因为尿内含有大量的结合胆红素而造成的。 也可见于在服用某些药物后,如核黄素、黄连素、灭滴灵等。 5、蓝绿色 多见于使用美蓝、消炎痛、氨苯喋啶等药物后。 (三)比重 正常人尿比重多在1.015-1.025之间。尿比重的高低多与尿量的多少有关,一般情况下,尿量越多,尿比重就越低。 1、尿比重增高:多见于急性肾炎、糖尿病、休克或脱水患者。 2、尿比重减低:多见于慢性肾炎、尿崩症患者。 (四)酸碱度 正常尿液一般为弱酸性,其PH范围为5.4-8.4。其改变可受疾病、用药及饮食的影响。尿液久置后,因细菌分解尿素,可使酸性尿变为碱性尿。 1、强酸性的新鲜尿 常见于糖尿病、痛风、白血病或服用某些药物(如氯化铵)等。

尿常规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尿常规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WBC镜检(白细胞镜检) RBC镜检(红细胞镜检) 鳞状上皮(鳞状上皮细胞【镜检】) SG(尿比重) PH(尿酸碱度) LEU(白细胞【生化】) NIT(亚硝酸盐) PRO(尿蛋白) GLU(尿糖) KET(尿酮体) UBG(尿胆原) BIL(胆红素) ERY(尿红细胞【生化】) 尿常规在临床上是不可忽视的一项初步检查,不少肾脏病变早期就可以出现蛋白尿或者尿沉渣中有形成分。一旦发现尿异常,常是肾脏或尿路疾病的第一个指征,亦常是提供病理过程本质的重要线索。近年来有不少人强调,负责医生应自己动手做患者尿常规检查,是有利于医生发现肾脏疾病的一般诊断方法。 尿常规检查内容包括尿的颜色、透明度、酸碱度、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蛋白质、比重及尿糖定性。 (1)尿色:正常尿液的色泽,主要由尿色素所致,其每日的排泄量大体是恒定的,故尿色的深浅随尿量而改变。正常尿呈草黄色,异常的尿色可因食物、药物、色素、血液等因素而变化。 (2)透明度:正常新鲜尿液,除女性的尿可见稍混浊外,多数是清晰透明的,若放置过久则出现轻度混浊,这是由于尿液的酸碱度改变,尿内的粘液蛋白、核蛋白等逐渐析出之故。 (3)酸碱度:正常尿为弱酸性,也可为中性或弱碱性,尿的酸碱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饮食种类、服用的药物及疾病类型。 (4)细胞:在临床上尿中有重要意义的细胞为红细胞、白细胞及小圆上皮细胞。①红细胞。正常人尿中可偶见红细胞,离心沉淀后每高倍镜视野不超过3个。若尿中出现多量红细胞,则可能由于肾脏出血、尿路出血、肾充血等原因所致。剧烈运动及血液循环障碍等,也可导致肾小球通透性增加,而在尿中出现蛋白质和红细胞。②白细胞。正常人尿中有少数白细胞存在,离心尿每高倍镜视野不超过5个。异常时,尿中含有大量白细胞,表示泌尿道有化脓性病变,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及尿道炎等。③小圆形上皮细胞。正常尿液中,有时可发现少数脂肪变性的小圆形上皮细胞。若肾小球肾炎时,尿中上皮细胞增多。若肾小管有病变时,可出现许多小圆形上皮细胞。 (5)管型:正常尿液中仅含有极微量的白蛋白,没有管型,或偶见少数透明管型。若尿中出现1个管型,可以反映至少1个肾单位的情况,是肾脏疾病的一个信号,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6)蛋白质:一般认为正常人每日排出蛋白质量为40~80毫克,最多100~150毫克,常规定性检测为阴性。病理性蛋白尿见于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急性肾功能衰竭、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妊娠中毒症、狼疮性肾炎、放射性肾炎及肾内其它炎症病变、中毒、肿瘤等。

2014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

2014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精粹之二: 泌尿系统感染诊断治疗(各论) 时间:2014-02-12 单纯尿路感染 定义 单纯性尿路感染是指发生于泌尿系统解剖结构功能正常而又无糖尿病或免疫功能低下等合并症的患者的尿路感染,短期抗菌药物治疗即可治愈,通常不会对肾脏功能造成影响。 临床表现 1.急性单纯性膀胱炎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耻骨上膀胱区或会阴部不适、尿道烧灼’感。常见终末血尿,体温正常或仅有低热。 2.急性单纯性肾盂肾炎患者同时具有尿路刺激征、患侧或双侧腰部胀痛等泌尿系统症状和全身症状。 诊断 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获得诊断。 治疗 1.绝经前非妊娠妇女急性单纯性膀胱炎的治疗 (l)短程疗法:可选择采用磷霉素氨丁三醇、匹美西林、呋喃妥因、喹诺酮类、第二代或第三代头孢菌素抗菌药物。绝大多数急性单纯性膀胱炎患者经单剂疗法或3日疗法治疗后,尿菌可转阴。 (2)对症治疗。 2.绝经后女性急性单纯性膀胱炎的治疗治疗方案同绝经期前非妊娠妇女的急性单纯性膀胱炎。可在妇科医师的指导下应用雌激素替代疗法。 3.非妊娠妇女急性单纯性肾盂肾炎的治疗对仅有轻度发热和(或)肋脊角叩痛的肾盂肾炎,或3日疗法治疗失败的下尿路感染患者,应口服有效抗菌药物14日。如果用药后48-72小时仍未见效,则应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有效药物治疗。 治疗后应追踪复查,如用药14日后仍有菌尿,则应根据药敏试验改药,再治疗6周。 对发热超过38.5℃、肋脊角压痛、血白细胞升高等或出现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怀疑有菌血症者,首先应予以胃肠外给药(静脉滴注或肌内注射),在退热72小时后,再改用口服抗菌药物(喹诺酮类、第二代或第j三代头孢菌素类等)完成2周疗程。 药物选择:①第3代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等;②半合成广谱青考霉素,如哌拉西林、磺苄西林等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效;③第三代头孢菌素类,如头孢他啶、头孢哌酮等对铜绿假单胞菌有较好的疗效;④对社区高氟喹诺酮i时药和ESBs阳性的大肠杆菌的地区,初次用药必须使用8一内酰胺酶复合制剂、氨基糖苷类或碳青霹烯类药物治疗;⑤氨基糖苷类抗菡药物,但应严格注意其副作用。 4.无症状菌尿(ASB)的治疗推荐筛查和治疗孕妇或准备接受可能导致尿道黏膜出血的侵 入性操作的ASB患者。不推荐对绝经前非妊娠妇女、老年人、留置导尿管、肾造瘘管或输尿管导管、脊髓损伤等患者的ASB进行治疗。 5.复发性单纯性尿路感染的治疗①再感染:可考虑用低剂量长疗程抑菌疗法作预防性治疗。在每晚睡前或性交排尿后,口服以下药物之一:如SMZ-TMP半片或一片、TMP 50mg、呋喃妥因50mg(为防止肾功能损害,在长期使用以上药物时应适当增加液体摄入量)或左氧氟沙星100mg等,此外,亦可采用每7-10天口服一次磷霉素氨丁三醇方法。对已绝经女性,可加用雌激素以减少复发。本疗法通常使用半年,如停药后仍反复再发,则再给予此疗法l~

(完整版)尿常规检验试题

1. 形成管型必须具备几个条件( B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2.离心尿液RBC、WBC的参考值为( B ) A、0-1/HPF 0-6/HPF B、0-3/HPF 0-5/HPF C、0-3/HPF 0-6/HPF D、0-5/HPF 0-6/HPF 3.成人24小时的尿量低于多少毫升为无尿?(B ) A、400 B、100 C、2500 D、1000 4.成人24小时的尿量低于多少毫升为少尿?( A ) A、400 B、100 C、2500 D、1000 5.成人24小时的尿量低于多少毫升为多尿?( C ) A、400 B、100 C、2500 D、1000 6. 正常尿液的PH范围是多少?( A ) A、4.5-8.0 B、7.0-7.5 C、8.0-9.0 D、5.0-8.5 7. 检查管型最适宜标本为( D ) A空腹尿标本B餐后尿标本C随机尿标本D首次晨尿标 8. Addis计数所需尿标本为( B ) A 3小时尿标本 B 12小时尿标本 C 24小时尿标本 D 晨尿标本 9. 培养用尿标本常采用( A ) A中段尿标本B导尿标本 C耻骨上膀胱穿刺标本D晨尿标本 10.为保存尿液中化学成分,最好的防腐剂是( C ) A.400g/L甲醛 B.麝香草酚 C.甲苯 D.叠氮钠 11.尿糖检查最佳防腐剂是( A ) A甲苯(二甲苯) B甲醛C麝香草酚D浓盐酸 12.不适于尿糖等化学成分检查的防腐剂是( B ) A甲苯(二甲苯) B甲醛C麝香草醛D三氯甲烷 13.甲苯可阻止细菌生长,每百毫升尿液最多加入甲苯约( B ) A 1ml B 2ml C 5ml D 10ml 14.冷藏可抑制微生物生长,维持尿液pH值恒定,保持尿内有形成分的形态基本不变,但冷藏时间不得超过( B ) A 4小时 B 8小时 C 6小时 D 10小时 15. 人两侧肾脏24小时原尿量约为( C ) A 240L B 220 L C 180L D 160L 16. 原尿中不被重吸收的物质是( D ) A葡萄糖B肌酸C尿酸D肌酐 17. 正常人的肾小球滤过率(GFR)为( A ) A 125ml/分 B 100ml/分 C 140ml/分 D 80ml/分 18. 肾小球滤过作用主要决定于( C ) 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B囊内压 C有效滤过压D胶体渗透压 19. 肾单位不包括( D ) A肾小球B肾小囊C肾小管D集合小管 20. 肾小管的分泌不包括( C )

泌尿系感染诊断治疗指南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儿童常见肾脏疾病诊治循证指南(试行)(七):泌尿系感染诊断 治疗指南 作者: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病学组, The Subspecialty Group of Immunology, The Society of Pediatrics,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作者单位: 刊名: 中华儿科杂志 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PEDIATRICS 年,卷(期):2010,48(11) 被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13条) 1.Shaikh N.Morone NE.Bost JE Prealence of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in childhood:a meta-analysis 2008 2.Marild S.Jodal U Incidence rate of first-time symptomatic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in children under 6 years age 1998 3.上海市儿科学会肾脏学组.上海市小儿外科学会泌尿学组儿童尿路感染及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临床诊治的专家共识(2007上海) 2008 4.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病学组儿童常见肾脏疾病诊治循证指南(试行)(七):泌尿系感染诊断治疗指南 2010 5.Whiting P.Westwood M.Bojke L Clinical and costeffectiveness of tests for the diagnosis and evaluation of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UTI) in children:a systematic review and economic model 2006 6.National collaborating centre for women's and children's health.Urinary tract infection in children:diagnosis,treatment and longterm management 2007 7.Practice parameter:the diagnosis,treatment,and evaluation of the initial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in febrile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American Academy of https://www.360docs.net/doc/6616632602.html,mittee on Quality Improvement.Subcommittee on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1999 8.Jodal U.Lindberg U 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children with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and vesico-ureteric reflux.Recommendations from a Swedish state-of-the-art conference 1999 9.UTI Guideline Team Cincinnati Children's Hospital Medical Center.Evidence-based care guideline for medical management of first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in children 12 years of age or less 2006 10.Gordon I.Barkovics M.Pindoria S Primary vesicoureteric reflux as a predictor of renal damage in children hospitalized with urinary tract infection: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2003 11.Hodson EM.Willis NS.Craig JC Antibiotics for acute pyelonephritis in children 2007 12.Michael M.Hodson EM.Craig JC Short versus standard duration oral antibiotic therapy for acute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in children 2003 13.Williams GJ.Wei L.Lee A Long-term antibiotics for preventing recurrent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in children 2006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6616632602.html,/Periodical_zhek201011005.aspx 授权使用:南通大学(ntdx),授权号:dd60d530-ab9f-4cf6-8d39-9ea6015aed63 下载时间:2011年3月14日

2019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泌尿系统感染诊断治疗

2019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泌尿 系统感染诊断治疗 201 4 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 : 泌尿系统感染诊断治疗总论一、基本定义泌尿系感染又称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 , 就是肾脏、输尿管、膀胱与尿道等泌尿系统各个部位感染的总称。 1 . 尿路感染尿路上皮对细菌侵入的炎症反应, 通常伴随有细菌尿与脓尿。 2. 细菌尿正常尿液就是无菌的, 如尿中有细菌出现, 称为细菌尿。 细菌尿可以就是有症状的, 也可以就是无症状的。 细菌尿定义本身包括了污染, 临床根据标本采集方式不同而应用不同的有意义的细菌尿计数来表示尿路感染。 3. 脓尿尿中存在白细胞(WBCs), 通常表示感染与尿路上皮对细菌入侵的炎症应答。 二、分类尿路感染按感染部位可分为上尿路感染与下尿路感染。 依据两次感染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孤立或散发感染( isolated or sporadiec infection) 与反复发作性感染(recurrent infeetion) , 反复发作性感染可以进一步分为再感染(reinfection) 与细菌持续存在(bacterial persistence), 细菌持续存在也称为复发( relapse) 按感染发生时的尿路状态分类:

-单纯性尿路感染(单纯下尿路感染与单纯上尿路感染) -复杂性尿路感染(包括导管相关的感染等) -尿脓毒血症 -男性生殖系统感染: 前列腺炎、附睾炎、睾丸炎、精囊炎等(不在本指南中) 三、尿路感染的诊断 1 . 症状对尿路感染有诊断意义的症状与体征为尿频、尿急、尿痛、血尿、背部疼痛与肋脊角压痛, 如果女性患者同时存在尿痛与尿频, 则尿路感染的可能性为 90%。 2. 体检急性膀胱炎患者可有耻骨上区压痛, 但缺乏特异性。 发热、心动过速、肋脊角压痛对肾盂肾炎的诊断特异性高。 3. 实验室检查 (1 ) 尿常规检查: 包括尿液物理学检查、尿生化检查与尿沉渣检查。 应用最普遍的就是尿液的干化学分析仪检查与尿沉渣人工镜检。 1 ) 尿生化检查: 其中与尿路感染相关的常用指标包括: 亚硝酸盐( nitrite, NIT ): 阳性见于大肠埃希菌等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尿路感染, 尿液中细菌数1 0 5/ml 时多数呈阳性反应, 阳性反应程度与尿液中细菌数成正比。 白细胞酯酶 (leukocyte esterase, LEU): 正常值为阴性, 尿路感染时为阳性。 2) 尿沉渣显微镜检: 有症状的女性患者尿沉渣显微镜检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