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21章 第2节 生物的进化(第2课时)教案 北师大版
北师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21章教案

第21章生命的发生和发展第1节生命的起源本章“生命的演化”应该从“生命的起源”开始。
因此本节课的内容既是生物进化的历史起点,也是本章学习内容的起点。
谈到生物的进化,自然要先探讨有关地球上的生命起源,可以说本节课是本章的重点。
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但本节的内容与传统的教科书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具有一定开放性和伸缩性,这无疑加大了教学的难度。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紧扣课程标准,抓住重点,突破难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通过一定的资料向学生提出生命起源的几种不同观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帮助学生顺利理解教学内容,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比较区别神创论,自然发生论,生生论,宇宙生命论和化学进化论等有关生命起源的几种主要观点;了解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
2、描述多数学者公认的化学进化论的大体过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1、简单评述科学家通过实验否定各种学说的过程。
2、通过对“多媒体”展示给学生形象的纪录材料更直观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和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人类起源的教学,达到对学生的无神论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增强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描述“化学进化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关注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
【教学难点】描述“化学进化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短片来引入教学情境,即原始地球的想象图。
从而引导学生去探究,在原始地球的环境下,生命是怎样产生的?进而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中寻求答案。
神创论:曾有一个学说,称为“神创论”,认为: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是上帝创造的。
上帝最初创造了多少种生物,地球上现在就有多少种生物;而且生物之间没有任何亲缘关系。
但是,我们是否能接受这一观点。
如果生物是由上帝创造的,上帝又是谁创造的?如果生物不是上帝创造的,地球上的生物又是从哪里来的?——古代的人们认为:生物可以从非生命物质直接转变而来。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7单元第21章 《第2节 生物的进化》课程教学设计

1min 二、确定学习目标【多媒体展示目标和思考问题】1.生物进化的研究证据和趋势2.了解地球生命史3.能阐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问题一:生物进化的研究证据和趋势?问题二:地球生命史?问题三;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阅读书本思考三个问题演示技能:通过ppt演示知识目标,确立需要解决的问题思维训练技能: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考5min 三、合作探究,讨论展示【任务展示】结合学习目标、导学案及课本进行讨论及展示演示技能:老师任务的演示,把控全班的气氛,进一步让学生自主学习5min 四、学生展示,教师强化理解任务一学生展示:【教师供图1】【教师供图2】教师补充1展示小组结合书本图片以及PPT图片进行展示质疑环节,产生知识碰撞小组演示技能与强化技能:观看图片,化抽象微观的知识到形象直观,强化学生对化石以及生物进化证据的理解5min 任务二学生展示:【教师供图3】教师补充2学生积极思考与生活相联系的东西展示小组结合书本图片以及PPT图片进行展示质疑环节,产生知识碰撞学生积极思考与生活相联系的东西小组演示技能与强化技能:观看图片,化抽象微观的知识到形象直观,强化学生对地球生物进化史的理解5min10min任务三学生展示:【教师供图4】活动:捕食桦尺蛾的游戏五、图文结合,渗透原理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自然选择学说灵感:人工选择金鱼、家鸡形成知识联系寻找桦尺蛾结合图片,进行总结和理解学生积极思考与生活相联系的东西演示技能:引导学习兴趣高潮,调节学习气氛演示技能与强化技能:观看图片,化抽象微观的知识到形象直观,强化学生对自然选择学说的理解2min 3min 自然选择学说内容自然选择学说——实例解释提问任务四学生展示:导学案练习巩固讲解六、视频总结,情感态度视频《大海》保护生物就是保护人类本身书写笔记学生积极思考与生活相联系的东西思考并回答共同思考,质疑情感升华演示技能与强化技能:观看图片,化抽象微观的知识到形象直观,强化学生对自然选择实例的理解提问技能:引起学生对知识点的思考,对知识进行细化结束技能:总结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北师大版8下生物 21.2生物的进化 教案设计

出示达尔文对长颈鹿进化的解释,引入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2.出示图片,举例说明自然选择的四个主要内容:过度繁殖、生存竞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3.分析自然选择学说对生物进化的解释
出示幻灯片,分别找出:选择材料、内在因素、外在因素、进化动力、进化结果。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要求培养现代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营造积极互动的课堂生活。我一直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自学水平。让学生阅读,小组讨论、表达,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互助学习的能力。课堂中,我认真组织活动,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尽量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不管是基于哪种猜测,都是由于当时(环境)的改变引起的。
中生代晚期,恐龙逐渐的灭绝了,但是和恐龙同时期生活的其他爬行动物却依然存活,例如鳄鱼、乌龟的祖先。为什么恐龙灭绝了,而有的爬行动物却存活下来了呢?
观看恐龙图片
自由发挥,充分探讨恐龙灭绝的原因。
初步提出恐龙灭绝是不适应环境的改变引起的。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较充实,课堂任务较大,今后我还要适当调整,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完成达标检测。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还要进一步提升自己指导技巧和评价的学生“语言艺术”,以取得更好的鼓励作用和教学效果。
三、探究活动:
分组完成导学案中的事例分析:两种颜色桦尺蛾数量变化的原因。
分析导学案中“桦尺蛾”事例。
充分讨论后分组进行展示,其他同学进行补充评价。
通过桦尺蛾事例可以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四来自归纳总结1.通过前面两个事例分析,尝试完成导学案第五大题问题1。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设计 生物的进化北师大

《生物的进化》本节内容是北师大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第7单元第21章第二节《生物的进化》,教材旨在让学生了解,原始生命起源一样,生物进化的历程也是极其漫长的过程。
现在地球上的丰富多彩的生物界是经过漫长的历程逐渐进化形成的。
科学家是如何了解进化的历程的?科学家又是怎样知道地球是曾经生活过什么类型的生物?生物化石可以作为研究地球曾经生活过的生物的材料,通过化石了解生物进化的历程。
【知识与能力目标】1.列举古生物学化石方面的证据说明生物是进化的;2.简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3.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材料分析,培养自学、交流能力和分析、比较、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思考生物的进化,学习解释生物进化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点】生物化石的形成过程和化石记录的生物进化趋势;地球上各类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出现的先后顺序。
【教学难点】达尔文提出自然选择学说的过程和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及挂图2、学生准备:教材。
【导入新课】教师:原始生命是简单的。
原始生命又是怎样发展为复杂的丰富多彩的生物界的?学生:思考通过生物进化。
【讲授新课】教师:现在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是怎样来的?引导学生了解神创论。
学生:思考讨论神创论,回答自己是否认可。
教师:现在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是怎样来的?引导学生了解进化论。
学生:思考讨论进化论,现在地球上的各种生物不是神创造的,而是由共同祖先经过漫长的时间逐渐演变而来的,因此各种生物之间有着或远或近的亲缘关系,回答自己是否认可。
教师:生物进化的证据有那些呢?教师:讲述生物进化的证据很多,如:古生物学方面、胚胎学方面、比较解剖学方面、生理学方面、生物化学方面、遗传学方面、生物地理学方面……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了解古生物学上的证据古生物学上的主要证据是化石,是生物进化最可靠的证据之一。
化石,就是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迹或遗物。
它在地质层中的分布有何规律?学生:思考理解,在越早形成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在越晚形成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
第21章--第2节---生物的进化-精品课件(北师大版八年级下)

三叶虫类无脊椎动物化石占寒武纪海洋动 物化石群的60%以上,成为相应地层的标志性 化石,因此寒武纪又被称为“三叶虫时代” 。
早寒武纪
中寒武纪
三叶虫
晚寒武纪
➢古生代的中期,海洋中有许多种鱼类,由于造 山运动使陆地增多,局部气候干燥,生物开始由 水中向陆地发展,首次出现陆生的裸蕨类植物。 ➢古生代的后期,出现由石松类、蕨类植物等构 成的沼泽森林。这些森林在地质运动中被埋在地 下,称为现在的煤层之一。与此同时,出现了能 够登陆生活的两栖类和有翅的昆虫。古生物学家 认为,两栖类的四肢是由鱼的胸鳍和腹鳍演化来 的。
化石是指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 遗物和遗迹,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
太古代34亿年前古细胞化石
琥 珀
思考与交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化石证 据说明生物进化的趋势是怎样的?
科学家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发现
➢在形成早的古老地层中,化石生物 种类少,结构越简单而低等; ➢在形成晚的古老地层中,化石生物 种类多,结构越复杂而高等。
1950年,曼彻斯特已经变成了一个工业城市。这里工厂 林立,烟雾弥漫,工厂排出的煤烟杀死了地衣,结果使树 皮裸露并被熏成黑褐色。这时候,又有一些生物学家到这 里考察,使他们惊讶的是,这里的深色华尺蠖变成了常见 类型,而浅色的华尺蠖却成了少数。
【思考】
在某个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有许多无翅或
残翅的昆虫,请分析,这个海岛上,为什么无翅或
残翅的昆虫特别多?
残
自 然
翅
选
择
的
结
果
无翅
• 感谢阅读
感谢阅读
• 感谢阅读
• 感谢阅读
1.中生代陆地上繁盛的动、植物分别是( B )
八年级生物下册21.2生物的进化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第2节生物的进化一、教学目标:1、列举古生物学化石方面的证据说明生物是进化的;2、简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3、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4、生物化石的形成过程和化石记录的生物进化趋势;5、地球上各类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出现的先后顺序;6、达尔文提出自然选择学说的过程和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三、教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结合阅读指导法、谈话法、讨论法,进行启发式教学。
四、学法:1、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归纳教材。
2、不断设疑,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3、利用挂图、投影等进行直观教具形象讲解。
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课前小测:1、原始大气中的()、()和()在()、()和()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
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最终汇集到()中,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逐步形成了()。
2、1976年,我国吉林发生了陨石雨,在陨石上发现了某些有机小分子物质,此事实为()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答案:氨、氢、水蒸气、紫外线、宇宙射线、雷电、原始海洋、原始生命形式宇宙生命论。
七、新课学习知识点一:生物进化的化石记录1、化石是指在地层中古代生物的()、()和()。
2、化石记录显示:形成()的古老地层中,化石生物种类少,结构简单而低等;形成()的地层中,化石生物种类多,结构复杂而高等。
化石反映和体现了生物是不断进化的,其总体进化趋势是(),(),()。
答案:1、遗体、遗物、遗迹。
2、早、晚、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知识点二:地球上的生命史1、地球约有46亿年的历史。
地质学家把地球的发展史划分为若干地质年代,主要包括()、()、()、()和()等。
2、各种地质年代的生物种类及进化的特征:(1)前寒武纪:地球上出现了()、()等原核生物,之后出现原始海洋多细胞生物,最早的原生动物出现在大约6亿年前;(2)古生代:地球上出现大量的()动物和高等()植物类群,被称为“寒武纪生物大爆发”,其中“三叶虫”化石是标志性化石,因此,寒武纪也称为“三叶虫”时代“;(3)中生代:()植物是主要的陆生植物,早期出现的()动物是主要的陆生脊椎动物,是恐龙繁盛和绝灭的时代;(4)新生代:被子植物与动物中的鸟类和哺乳动物繁盛的时代,其中,大约400-600万年前,灵长类动物的一支进化成()。
生物八年级下北师大版7-21-2生物的进化教案-2

植物:(真核)藻类→裸厥类→厥类
动物: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有翅的昆虫
(3)中生代时期(始于2.45亿年前):
裸子植物和爬行动物繁盛,哺乳动物和鸟类开始出现
(4)新生代时期(始于6640万年前):被子植物和哺乳类、鸟类占优势
说明:约400~600万年前,灵长类动物的一支进化成人类。
【讨论】:达尔文是怎样提出科学的进化理论的?(根据学生读过的阅读材料进行讨论)
(1)从小热爱自然,喜欢观察并不断地提出问题。
(2)科学考察,发现许多与“上帝造物论”不一致的问题。
《二》提出生物进化理论
达尔文根据自己在环球日记中的材料、动植物标本和化石标本,先后写出了几卷地质学著作和一些有关生物进化的论文,并于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提出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理论。
我们来做一个游戏:
请同学们仔细的阅读教材中的内容,注意每段文字当中描述的动、植物贺当时所处的环境年代有什么相适应的地方。
【学生活动】:贴纸图
根据“地质年代和生物进化历程表”把画的简笔画贴在相适应的地质年代当中。
《二》简介地球上的生命史——生物进化的历程
(1)前寒武纪时期(始于约35亿年前):原核单细胞→真核多细胞
【教师活动】:设问
(1)繁殖和变异在生物物种的进化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2)在生存斗争的过程中,必须有一部分生物个体被淘汰,那么,哪些个体会被淘汰?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并讨论
【导出】:自然选择理论
【教师总结】:达尔文看到,生物具有巨大的繁殖能力,而能提供给它们的食物和生存空间却有一定的限度,每种生物为了争夺有限的生活条件,以维持自身的生存和繁衍后代,就必须与周围的生存条件作斗争,这就是达尔文所说的生存竞争。达尔文还看到,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他从生物的变异和生存竞争的关系中发现:生物的变异有的对生存有利,这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能在生存竞争中获胜,那些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便会在生存竞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适者生存。这种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自然选择。
八年级生物21-2第1.、2课时教案北师大版

第二节生物的进化(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了解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了解化石。
通过对化石及化石挂图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通过生物进化的教学,对学生进行无神论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结合我国出土的化石的事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化石的概念和作用。
教学难点:化石的种类教学准备1.始祖鸟化石、古代蕨类叶的化石。
2.化石标本可每桌(或每人)一块。
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节课我们讨论了生命的起源,这节课我们要讨论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是哪里来的。
(二)新课请学生看教材第106页生物进化论这一小节内容。
提问:关于生物是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的回答有哪两种观点?分别称为什么?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论证了什么?有什么意义?请学生看教材第109页阅读材料《达尔文》。
提问:达尔文对生物进化论用什么学说解释的?这个学说可归纳为哪十个字?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指:现存生物是原始生命诞生以后,经过长达数十亿年的演变而成的,不是神创造的;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通过毕生的研究,例举大量事实,用自然选择学说(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论证了现代生物是由古代生物进化而来的,各种生物有着或近或远的亲经缘关系。
提问:达尔文萌发“地球上生物进化”的思想受什么启发?学生能答出是化石。
从而引出化石的概念。
设问:什么叫化石?出示化石标本并分给学生们看,问学生看到了什么?再出示始祖鸟化石挂图等。
请学生看书第106页化石这一段内容。
提问:什么叫化石?化石有哪三类?分类的关键依据是什么?你手上的化石是什么化石?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三)小结可对照板书由学生来小结这节课所学的内容。
板书设计第二节生物的进化(一)(一)、生物进化论1.古代生物现代生物2.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3.现代生物间有亲缘关系(二)、化石1.概念遗体化石2.种类遗物化石遗迹化石习题与解析1.随堂练习(1)下例论点中不属于进化论的是( )(A)现在世界上的各种生物不是神创造的(B)生物的种是发展变化的(C)现代生物都是由共同祖先进化而来的化石(D)现代生物之间不一定有亲缘关系(2)恐龙蛋化石属于( )(A)遗体化石(B)遗物化石(C)遗迹化石(D)活化石2.课后练习(3)恩格斯是一位伟大的唯物主义者,为什么达尔文的进化论会被恩格斯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4)达尔文对生物进化论用学说即来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家通过对古生物化石和现存生物的研究,对生物进化的过程是怎样进行推测的呢?
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命可能是生活在原始海洋里的没有细胞结构的原始生命(无细胞结构),经过漫长的岁月,原始生命进化为没有细胞核的单细胞生物(与现在的细菌和蓝藻近似)。有些生物后来进化为有细胞核的单细胞生物,以后这些单细胞生物的营养方式越来越复杂,一部分进化为含有叶绿素的原始藻类,另一部分进化为原始的原生动物。
张贴裸蕨:植物
到了古生代后期,地球环境发生了哪些变化?出现了哪些生物类型
地球上温暖潮湿的地方出现了由蕨类植物构成的沼泽森林,出现体型巨大的古蜻蜓和能够登陆生活的两栖类,鱼头螈
张贴蕨类植物
动物
古生物学家认为:原始两栖类的四肢是由鱼的胸鳍和腹鳍演化而来
小结:古生代的生物由水生向陆地发展,低等植物和两栖动物形成
由于地球演化和气候剧变,生物在其进化历程中发生过数次大变动,呈现出大灭绝和大爆发相互更替的特征。几次地质年代的交替都伴有生物大灭绝,在生物大灭绝后,往往又会有适应新环境的生物迅速繁衍和发展。这个模拟活动让我们感受到了地球上生命进化的历史,下面我们对生物进化的历程进行总结
从原始地球诞生走到现在,感受生命的演化过程
小结:裸子植物和爬行类动物盛行
张贴出现的生物类型
到了新生代,哺乳类和鸟类成为占优势的陆地脊椎动物,被子植物成为占优势的陆地植物,在600万年到400万年前,灵长类动物的一支进化成人类。
小结:被子植物和哺乳类、鸟类动物盛行
简述环境变化,张贴出现的生物类型
感受地球生命的演化过程。生物进化的速度是怎样的?
植物的进化历程是怎样的?
请同学们观察:这些植物的类群你们还记得吗?有藻类、苔藓植物、蕨类植物以及被子植物,它们在地球上出现的顺序是怎样的?
尝试说出植物的进化历程
最先出现的是水中生活的藻类,依次是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苔藓植物是由一些藻类进化形成的,被子植物是高等的植物类群。
识别植物类群的亲缘关系
板书设计:
二、生物进化的历程
(一)植物的进化历程:
(二)动物的进化历程
(三)进化趋势:
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观察图片,了解澄江化石群的地理位置
视频:澄江生物化石群
观看视频,学习科学家研究化石的方法
古生物学家们根据化石推测并想象出这个时期的生物类型的。化石记录包括了现在地球上几乎所有动物的门类
利用想象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抚仙湖虫被认为是昆虫的远祖;
与现代生物建立联系
如:奇虾是已知最庞大的寒武纪动物;
与现代生物建立联系
在不同的地质年代中又有哪些生命类型呢?我们再继续完成一个模拟活动
想象原始生命的进化过程,学习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
模拟地球的生命史,课前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任务单,请同学们在纸上画出不同地质年代中出现的生命类型或生物大事件,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稍作准备,然后尝试着将它们贴在时间轴的相应位置上
看书,结合P11、P12~13内容找到所画生物出现的大致时间,准备粘贴在时间轴上
张贴动物
到了中生代地球环境的特点是怎样的?生物类型有哪些?
地壳平静而气候温暖,裸子植物是主要的陆地植物,被称为是裸子植物时代
简述:环境特点及出现的生物类型
说到中生代,你一定会想到各种各样的恐龙,爬行动物繁盛,中生代曾被称为爬行类时代;鸟类、哺乳类开始出现。它们是由古爬行动物进化而成
中生代末期,地球曾发生了某种事件,导致恐龙和其他许多物种灭绝,灭绝的原因到现在仍然是个谜
第21章第2节生物的进化(第2课时)
课题名称:第21章第2节生物的进化(第2课时)
教师姓名:
教学目标
1.描述植物和脊椎动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2.尝试归纳生物进化的大致趋势;
3.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地球上各类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出现的先后顺序;生物进化趋势。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这个模拟建立时间轴的活动吗?现在这个模拟的时间轴就张贴在我们教室的墙壁上。在46亿年,前原始地球形成,在38前到35亿年前,原始生命出现。原始生命诞生以后,经历了怎样的一个进化过程,才呈现出现在地球上这些形形色色的生物呢?化石记录了地球上生物进化的历史。在地球的演化过程中,生物又是如何进化的呢?
如:云南虫被认为是所有爬行动物,哺乳动物的祖先,是人类的始祖
与现代生物建立联系
请同学们张贴
到了古生代中期,地球环境发生了哪些变化?出现的生物类型是什么?
最古老的脊椎动物鱼类开始在水域中出现被称为“鱼类的时代”
简述:环境特点及出现的生物类型
由于造山运动使陆地增多,局部气候干燥,生物开始由水中向陆地发展,首次出现陆生的裸蕨类植物。(无根无叶,结构简单,能摆脱对水的依赖)
古生代早期的环境特点是怎样的?
地壳平静,浅海扩大,气候温和,真核藻类,无脊椎动物大量出现;三叶虫繁盛,也称“三叶虫时代”。古生物学家称之为寒武纪的“生物大爆发”
简述其环境特点
图片:这是我国云南澄江抚仙湖,我国云南澄江生物化石群,记录了这段特殊时期生物群的全貌,成为迄今地球上发现的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整、种类最丰富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例证。寒武纪早期,种类繁多的多细胞动物突然在海洋里大量出现。下面,我们通过观看一段视频,进一步了解这一时期的生物多样性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板书:生物进化的历程
观察模拟时间轴,思考并想象生物进化的历程
科学家通过对一系列岩石年代的测定和排序逐渐排出了地球的历史年表,这就是地质年代表。主要包括: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每代再划分为若干纪。如古生代的寒武纪、中生代的侏罗纪等。科学家还把寒武纪之前的时期称为前寒武纪时期。
请同学们观察P11:动物的进化历程分为哪两个阶段?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个阶段。最原始的祖先是哪一类动物呢?当然是单细胞的原生动物。无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是比较复杂的,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是怎样的?地球上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是哪一个类群呢?
尝试说出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
地球上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是原始的鱼类,某些原始的鱼类经过漫长的时间进化为原始的两栖类。某些原始的两栖类又进化为爬行类,爬行类成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从原始的爬行类分为两支,一支进化为原始的哺乳类,另一支进化为原始的鸟类
前寒武纪时期生命类型有哪些呢?环境特点怎样?时间很长,但生物类型不多,说明了什么?
原始地球形成后的10亿年,细菌、蓝藻等原核生物出现;之后又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出现最早单细胞真核生物;前寒武纪末期,海洋中出现多细胞真核生物。
小结:原核单细胞到真核多细胞
事件:46亿年前原始地球形成
细菌、蓝藻出现
最早的单细胞真核生物、多细胞真核生物
识别脊椎动物类群的亲缘关系
我们看,无论是植物还是动物,都是从原始生命演变而来的,你能从生物体的结构变化、生活环境变化以及地位的变化等方面归纳一下生物进化的总趋势吗?生物进化的总趋势呈现出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纳和小结
生物为什么会进化呢?生物进化的原因是怎样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