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干预
静滴复方甘露醇注射液致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

中图分 类 号 : 429 R 7.
文献 标 识码 : B
文 章编 号 :0 6 07 (00 1— 150 10— 99 2 1 )8 04 — 2 管, 有计划 地使用病 人的血 管 , 不能 在 同一 条静脉 连续 用药 , 选择粗 直, 有弹性 , 固定 , 易 血液 通畅 的大血 管进 行穿刺 , 如桡侧腕部 及手背 等。尽量做到一针穿刺成功 , 固定牢靠 , 防止针头滑 出血管外。 2 严 格执 行无 菌操 作 。 . 2 2 做 好药 物加 温 溶解 。在使 用 复方 甘露 醇 溶液 时 , 温过 低 , . 3 气 可 产生 结 晶 , 以在 使 用本 品前 应用 8℃开水加 温溶 解 。 所 0 2 . 4静滴 前后 使用 其 他液 体 缓 冲 ,以缩 短 复方 甘露 醇在血 液 中的 存 留时 间 , 轻其 对 血管 的损 害 , 减轻 局 部 的刺激 症状 , 减 可 减少 静 脉 炎 的发生 。 2 . 5在滴 注过 程 中要 注 意保 暖 , 床边 备热 水袋 。 2 静 脉用 药 过程 中护士 应 随 时观察 病 人输 液 部位并 询 问病人 的 . 6 感 受 , 有 疼痛 、 肿 和 药 物外 漏 , 须 及时 处 理 , 效 降低 静 如 红 必 可有 脉 炎 的发 生 , 而保 证病 人 的用 药疗 效 。 从 3 发 生静 脉炎 的处 理 首 先 停止 继 续使 用 该 血 管输 液 , 高患 肢 , 后 根据 静脉 炎 抬 然 发生 的程度 , 不 同 的治 疗 方法 。单 纯 的红 肿痛 使用 温水 毛 巾 采取 热敷 或热水 袋 热敷 5 1 ~ 0分钟 ,一 日 2 3 ,大部 分患 者红 肿 消 -次 退 , 痛减 轻 , 状 消失 。对 于 药 物外 渗 引起 的静 脉炎 , 疼 症 临床 常用 5%硫酸 镁湿 敷或 普鲁 卡 因局 部封 闭 , 0 可阻 断局 部传导 。 在 临床 静滴 复方 甘露醇 过程 中,注意积 极预 防和处理 不 良反 应 。 减少 静脉 炎 的发生 , 更 多 的病 人受 益 , 会 使 同时针对 病人 的心 理状况 , 医务 人员应 用 和蔼 的态 度 , 和的语 言和娴 熟的操 作技术 温 赢得患者 的信 任 , 减轻病 人 的焦虑 , 其配合 治疗 , 使 争取早 日康复 。
静脉滴注20%甘露醇引起静脉炎一例报告

静脉滴注20%甘露醇引起静脉炎一例报告摘要:20%的甘露醇,临床应用相当广泛,在使用时根据情况有时需加热,但是加热不当也会出现负作用,引起静脉炎。
本文通过一个体案例,对静滴20%甘露醇时因加热不当引起静脉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避免出现负作用的有效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静脉滴注;甘露醇;静脉炎20%的甘露醇,临床应用相当广泛,特别是脑血管意外病人,应用20%甘露醇可以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预防脑栓形成。
但20%甘露醇在静脉滴注时,由于药物高渗和微粒等因素会出现局部静脉疼痛、管壁变硬、弹性消失、管腔闭塞、不充盈等现象,但是根据有关资料及经过临床实践表明,将20%甘露醇加热至37°时对减少静脉刺激、减轻静脉损伤和提高血管的使用率有明显的效果。
但如果加热温度过高,超过了人体的正常温度,在应用加了热的甘露醇静滴后,又紧接着应用低温的液体,使静脉在热刺激下扩张又经冷刺激后血管收缩,局部静脉出现条索状红印、静脉变硬、肢体疼痛等症状。
现将一例应用20%甘露醇因加热超过正常体温引起静脉炎的原因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患者57岁,男,因突然发生右侧肢体偏瘫,语言不清,门诊以脑血管意外收住我科,入院时T36.20c,P72次/分,R22次/分,BP150/90mmHg,患者神志清楚,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射存在,入院后经CT扫描检查为脑出血,治疗时给吸氧,用20%甘露醇125ml,Q8h静脉滴注,经一星期治疗后患者语言清楚,血压稳定,生命体征平稳,双上肢静脉充盈、弹性好,医嘱改用20%甘露醇为125mlQ12h静滴,当天在静滴20 %的甘露醇时由于有结晶,因此护士把20%甘露醇加热冷却后静滴,静滴过程中家属及病人都感到加热后的甘露醇静滴时较通畅,局部血管无疼痛感,因此,当晚21pm静滴甘露醇时家属要求加热静滴,护士没有阻止,以后2天的甘露醇都经过加热后静滴,第三天早上患者诉左上肢疼痛,检查局部无异常发现,值班护士以为是甘露醇本身的原因,故告诉家属用热毛巾热敷局部,次日患者局部静脉出现条索状红印,左患肢疼痛厉害,局部静脉变硬、弹性减弱。
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护理

5  ̄ 热敷穿刺局部 , 张局部血 管 , 0C) 扩 加速 血流 速度 , 增加
甘露醇 的温度 , 减少微粒数量 。
处放射者为中度刺激症 ; 局部 症状较 重且 伴有烦燥 不安 、 出 汁、 心率加快 、 情绪波动者视为重度刺激症 。
2 原 因分 析
3 5 局部 湿敷 : . 临床常用硫酸 镁温敷 。硫酸镁 具有 镇静 和 改善毛细血管和 小动脉 的痉挛 , “ 可 激活 细胞 的蛋 白激 Mg
镁可消除局部肿 胀 , 使药物在 局部形成 较高浓 度 , 利于 组 有
织对药物的吸收。地 塞米 松可阻止 致炎 、 致痛 、 敏物质 的 致
2 % 的甘露醇注前 不加热 ( 0 与室温 相 同) 当室温降 低时, , 就 会有大量的微粒 在短 时间 内进入 静 脉 , 从而有 可 以引起 血
・
8 ・ 6
哈尔滨 医药 2 1 0 0年第 3 O卷第 3期
甘 露醇 所 致静脉 炎 的 护理
尹 军花
( 南省 普洱市 人 民医院 , 南 普洱 650 ) 云 云 600
[ 中图分类号] R 7 . 4 35
文 章编 码 :0 l 8 3 (0 0 0 0 8 0 10 一 11 2 1 )3~ 0 6— 2
3 2 血管的选 择 : . 神经外科病人多伴有躁动不安 , 宜选择粗 直、 弹性好 、 血流丰富 、 易于固定 , 避开关节和静脉瓣 , 防止病 人烦躁 时发生药物渗漏。
选药 , 由于其不易从 毛细血管 渗入组 织 , 能迅速 提高血浆 渗 透压 , 使组织间液水 分向血浆 转移 而产生 组织脱水 作用 , 从 而减轻组织水肿 , 降低颅 内压 和脑脊 液容量 及其压 力 , 防止 脑疝 , 从而成为神经外科 病人 常规用 药 , 用甘露 醇 的病 人 使
护理干预对甘露醇注射液致静脉炎发生率的影响观察

0 . 0 5 ) , 具有统计学意义。
关键词 : 甘露醇注射 液; 静脉炎 ; 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 9 6 9 . 4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1 0 0 6 - 3 7 6 5 ( 2 0 t 5 ) . 1 2 — 1 2 2 9 - 0 2 0 2 - 0 2
作为脱水利 尿高渗性的药物 , 甘露醇在 临床上能起 到减 轻腰椎 问盘 突出症患者 双下肢或一侧 下肢疼痛等症状 , 允许
高, 进而使得血管更 加畅通无 阻。
1 . 3 观察 指标 每次完成输液 3 0 m i n 后, 对患者局部静 脉疼
痛与否及损伤情况进行 评估 , 并严格记 录留置针置管时 间和
直接造成血管 内皮细胞 的凋 亡; 且甘露醇快速输注时 , 在微粒 碰撞作用下 , 将 引起血小板减少局部 出血 , 让静脉损伤更加严 重, 最终 引发输液性静脉炎 。 通常来说 , 静脉炎关键在于预防 , 通过对实验组患者采取
输液前 以生理盐水为 引针 进行穿刺 , 同时静 脉穿刺成功后连 接甘露醇注射液 , 但 注意确保甘 露醇注射液使 用应于室温 之 中, 并将热水袋放置 到输液近端局部 , 以保证甘露醇 在输液 管 照组患者 , P< 0 . 0 5 , 具 有统计学 意义 , 由此可 见, 护理干预的
确有利 于降低甘露醇注 射液 至静脉炎 的发生 率, 并大大延长 留置针 留置使用时间。而作 为高渗透性 药液 , 甘露醇 不仅可
例, 女性患者 9 2例 , 年龄 2 8— 8 O岁 , 平均 ( 5 0± 5 ) 岁。本次研 3 讨 论 究患者均为腰椎 间盘 突出症患者 , 皆符合 我国对腰 椎间盘 突 由于 2 0 % 甘露 醇属 高渗性溶液范畴 , 一旦室温低于 1 0 ℃ 出症诊断标准 , 将其 随机 分为 实验组 和对 照组 , 两组患 者各 即低温环境下 , 甘露醇极易结晶 , 2 0 %甘露醇进行静脉快速 滴 1 4 0例。 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 , 即性别 、 病情 、 年 龄、 用药剂 量等方面均显差异 , P> 0 . 0 5 , 可进行 实验对 比。 1 .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 实施常规 护理 。实 验组患者 实施护 理干预 , 采取行 之有效 的防护措施 。①一般 防护 : 采用热敷方 法在输液前 3 0 a r i n充盈 局部血管 防止血 管痉 挛 ; 穿 刺时尽 可 注, 则会在短时 间内导致 大量微粒进 入静脉 , 引发血栓 , 促 使 局部发生组织 缺氧或供血不 足现象 , 并且 在微粒碰撞作用下 , 还会使得血小板 减少 , 造成 局部 出血 和炎症 。而根据甘 露醇
甘露醇的毒副作用及护理干预

甘露醇的毒副作用及护理干预作者:邹玉兰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5期【摘要】目的:观察20%甘露醇对患者产生的毒副作用,外渗原因及护理干预。
方法:观察患者使用20%甘露醇静脉滴注后患者主诉.生化检测及穿刺部位局部反应。
结论:患者滴注20%甘露醇时,应严密监测心肾功能,查电解质,同时,选择前臂或较粗大的静脉穿刺,且避免在同一根血管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可有效控制静脉炎和输液外渗。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316-0220%甘露醇在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因其不易透入组织,能迅速提高血浆渗透压,可把组织内.脑脊液或房水中过多的水吸至血液中而起脱水.降眼压.渗透性利尿,具有价廉.疗效好,临床上不可代替。
该类药一般具备如下特点:1.静脉注射后不易通过毛细血管进入组织;2.易经肾小球滤过;3.不易被肾小管再吸收。
但20%甘露醇作为一种高渗液体,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多种不良反应,注射过快时可引起一过性头痛.眩晕.畏寒和视力模糊。
因可增加循环血量而增加心脏负荷,故慢性心功能不全者禁用。
另外,活动性颅内出血者禁用。
现将本科使用20%甘露醇治疗患者毒副作用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干预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所使用20%甘露醇患者为轻.中.重型高血压脑出血等,发生于50~70岁,男性略多,冬舂季易发。
2 结果所使用20%甘露醇病人中,出现电解质紊乱5例,肾功能损害2例,静脉炎20例,药物外渗现象13例3 观察及护理干预3.1 电解质紊乱 20%甘露醇静脉注射后,不易从毛细血管渗入组织,能迅速提高血浆渗透压,使组织间液向血浆转移而产生组织脱水作用,因其静脉快速滴注最易引起电解质紊乱,主要表现为精神差、一过性头痛、眩晕、胃寒、视力模糊、表情淡漠.嗜睡.不善言谈等。
因此,在病人入院后立即监测电解质1次,以后隔日查1次,直到停止使用20%甘露醇。
3.2 肾损害主要表现为腰痛.血尿.蛋白尿.少尿.无尿,甚至全身水肿致肾衰竭。
护理干预对留置针输入甘露醇致静脉炎的影响

[ ] 姚 宝菊 . 腺 癌 病 人 术 后 心 理 压 力 分 析 及 护 理 对 策 E] 全科 护 理 , 3 乳 J.
2 2 1 2 O1 , 0( A) 3 0—3 1 :3 3 .
甘露醇所致 的静脉炎的发生率 , 轻病人的痛苦 。 减
1 资 料 与 方 法
11 临床资料 .
选择 2 1 0 0年 4月一 2 1 O O年 1 2月 在 我 院神 经
外 科 经 留 置针 连续 输 人 甘 露 醇 的 病 人 1 3例 。入 选 标 准 : 浅 0 ①
静 脉 血 管 评 级 0 或 1级 ; 每 日甘 露 醇输 注 频 次 2次 或 3次 ; 级 ② ③ 连 续 输 注 甘 露 醇 3 d以 上 且 补 液 总 量 在 1 0 0 mL~ 1 5 0 0 0 mL 。排 除标 准 : 外 拔 管 。所 有 研 究 对 象 均 签 署 知 情 同 意 书 。 意
能的恢复及减 轻水肿有 很大帮 助 , 以提 倡早 活动 , 序 渐进 , 所 循
经 常 坚持 。
26 心理护理 .
乳 腺 癌 根 治 术 不 同 于 其 他 癌 症 手 术 病 人 , 据 根
病 人 的接 受 能 力 , 要 讲 清 病 情 , 要 注 意 方 式 方 法 , 何 帮 助 既 又 如
快 。肩 部 外 展 动 作 应 限 制 在 4 。 内 ( 上 肢 与 躯 干 的 夹 角 )肩 O以 指 , 部 内旋 和 外旋 动 作 ( 立 位 上 肢 自然 下 垂 时 手 心 的 方 向 从 向 内 站 转 为 向后 或 向 前 ) 握 拳 及 屈 伸 肘 部 。术 后 早 期 运 动 对 上 肢 功 , ]
甘露醇引起静脉炎的防治

五、静脉炎的诊断标准:
Ⅰ级:输液部位发红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Ⅱ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水肿。 Ⅲ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水肿,条样物形成。 Ⅳ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水肿,条样物形成,可触及
而局部血小板聚集并释放前列素E1、E2,使静脉通透性增加,白细胞浸 润并发生炎症改变,使静脉收缩变硬,发生无菌性静脉炎。同时甘露醇 PH为5~7,PH值偏低的液体刺激血管内膜可引起静脉炎。
四、甘露醇起静脉炎的原因:
(1)穿刺静脉的损伤:甘露醇通过刺激炎性递质和分裂素—活 化蛋白酶直接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凋亡。 (2)穿刺频率过多:连续使用一条静脉8次以上,静脉炎发生率 达45%,静脉滴注20%甘露醇4~8次,血管壁增厚或破损,内皮 细胞破坏,血管内淤血,纤维组织增生,周围组织发生炎性及水 肿。
静脉滴注20%甘露醇引起 静脉炎的防治
一、概述:
20%甘露醇是临床纠正脑水肿和治疗其他 组织水肿的一种常用药物。由于甘露醇的高 渗性和微粒成分,快速静滴时局部浓度较高, 可造成血管壁细胞脱水、变性,从而影响细 胞功能,导致血管变硬,甚至出现局部皮肤 红、肿、痛等静脉炎症状,增加了患者的痛 苦,造成再输液困难。
(三)穿刺局部加温:穿刺前30min选好静脉,输液肢体局部可
e 热敷,不但可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而且可使血管扩张,通透
性增加,防止大分子物质沉积于血管壁,有利于减轻静脉刺激
症状及血管壁的损伤。
@WPS官方微博
@kingsoftwps
(四)输液前甘露醇加温: 研究发现,加温后甘露
醇中的结晶颗粒可显著减少, 对血管内皮细胞的直接损害降 低。甘露醇的温度加热至35~37℃, 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温度过高易引起输液反应。
中医药防治静脉输注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进展

百色 5 30 30 0 右 江 民族 医 学 院 附属 医 院 中 医康 复 科 ,广西
【 关键 词】 中医药 ;甘露醇;静脉炎 【 中图分类号 】R 7 42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 — 57 (0 1 7 01 0 07 81 21)1 — 08— 2
天 南 星 、生 草 乌 、皂 荚 、冰 片 等 药 调 配 而 成 ,具 有 活 血 化 淤 、清热解毒 、消肿止痛等作用 。杨 晶晶等u 在给病人输
管 内皮细胞造成损害 ,可激 活炎症介 质和丝 分裂素 一活化 蛋 白激酶 ,直接引发血管 内皮细胞凋亡 。 ( )祖 国医学认 3 为静脉炎属于黄鳅痈范畴 ,系热毒之邪外侵 ,致气滞血淤 , 不通则痛 ;气血不 畅 ,凝 聚肌 肤 ,津 液输 布 受 阻则 肿胀 ;
淤 血 内蕴 ,蕴久 化 热 ,则 局 部 发热 ;血 热 内蕴 则 局 部发 红 。 2 静脉炎判断标准
入甘露 醇 前 5 i m n将 止 痛 消 炎 膏 涂 在 纱 布 上 厚 约 0 4— . 0 5 m敷 于静脉 留置针前端 ,直径 6 m,覆 盖纱 布固定好 , .m c 8—1 2小时更换 一次 ,观察 3天 ,结果 3 O例 发生静 脉炎 5 例 ,其 中 I 4例 、 Ⅱ度 1 ,发 生率 1% ,对照组 不作 度 例 7 任何处理 ,结果 3 0发 生静 脉炎 2 8例 ,其 中 I 6例 、 Ⅱ 度 度 l ,Ⅲ度 3例 ,发生率 9 %。两组静脉炎发生率 比效 9例 3 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如意 金 黄膏 由 50 0 g凡 士林 加 热成 液 状 ,加入如意金黄散 ( 方药由天花 粉、黄柏 、大 黄、姜黄 、 白花 、苍术 、天南星等组成 ) lO O g搅匀后 冷却 而成 ,具 有 清热除湿、散淤通络 、消肿止痛等 功效 。何 红霞等 副在 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干预
【关键词】甘露醇静脉炎干预
静脉炎是血管壁内膜的炎症,是一种进行性并发症,快速静脉输注20%甘露醇可降低颅内压,是神经内科常用的脱水药。
甘露醇的渗透压为1098mosm/L,有资料显示,渗透压大于600mosm/L在24小时之内即发生化学性静脉炎[1],当静脉输注20%甘露醇时,血浆渗透压升高,血管壁内皮细胞脱水,进而局部的血小板聚集,并释放前列腺素酶,静脉壁通透性增强,白细胞浸润产生炎症改变,同时释放组织胺,使静脉变硬、收缩而导致静脉炎,发生率高达81.76%。
1预防措施
1.1血管的选择根据治疗方案选择的静脉能容纳输液量的传输及提供必需的血液稀释。
选择柔软、直、弹性好的血管,有完整的皮肤支持。
静脉壁外膜的弹性纤维及疏松组织起支持和保护作用,脆性大,失去弹性的静脉会影响穿刺成功率。
中膜的弹性纤维、平滑肌、神经有维持静脉的张力功能。
外界温度的变化、物理刺激、激动会导致痉挛,热敷可以使静脉舒张,增加血流流速。
内膜由平滑肌的单层弹力内皮细胞组成,在光滑内膜的下层是粗糙的表面,允许血小板聚集。
内皮细胞层损伤或异物的入侵,将产生炎症反应。
正常情况下,血管的血流率外周小静脉1ml/分,此时血液稀释药物的能力下降,甚至为零,导致渗出进而发生化学性静脉炎,不易选择手足背部的小静脉。
1.2输液器具的选择良好的开端是输液成功的关键,根据美国静脉输液协会(INS)的标准,在满足治疗需要的情况下尽量选择最细最
短的导管,在外周浅静脉输液的情况下选择套管针,外套柔软而且表面光滑,组织相溶性好,在血管内对血管壁刺激性小,不会刺破血管,可保证输液治疗的安全性,避免了对病人造成医源性伤害。
付喜秀等研究的两种型号静脉留置针发生置管并发症比较表明[2],采用24G 静脉留置针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反复静脉穿刺给病人造成的痛苦。
而且由于24G静脉留置针直径19mm,小于22G静脉留置针(直径为25mm),前者进入肌体血管后,漂浮在血管中可减少机械摩擦及血管内壁的损伤,从而降低静脉炎,同时24G静脉留置针输注流速最快能达到95滴/分,完全可以满足病人用药需要。
1.320%甘露醇温度是预防静脉炎的基本条件,适宜的温度是25℃—36℃。
因体表温度为36℃—37.2℃,血管内温度是37.8℃,静脉溶液温度在35℃时对组织刺激性小,发生静脉炎发生率最低[3],根据血液流变学的规律,液体的粘稠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粘稠度下降,血流相对流速快,药物进入肌体后很快稀释。
另外,加热后的甘露醇溶液中小于25ug的微粒明显低于常温状态时溶液中的结晶微粒,因此应将20%的甘露醇放置在30—35℃的恒温箱内。
1.4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护士穿刺技术不熟练或手法过于粗暴,使血管内膜受损,把促发凝血的内皮下细胞外基质裸露发生静脉炎。
静脉的损伤与静脉炎发生成正比,同一条静脉连续使用最好少于4次,两次穿刺点距离尽可能远。
2静脉炎的处理与治疗
2.1停止在此外渗处输液,抬高患肢,在24小时内冷敷,24小时
后给予湿热敷。
2.2马铃薯片贴敷外渗处,将马铃薯切成0.2—0.3cm的薄片,贴敷患处。
马铃薯含有大量淀粉,具有高渗作用,而且还有各种盐、维生素,所含的龙葵树具有缓解痉挛、减少渗出、抗组织胺的作用,能消炎抗过敏,维生素B、钙、磷等无机盐参与蛋白质及脂肪的代谢,可保护皮肤免受炎症侵害,维生素B12为细胞合成核酸的重要辅酶,对黏膜上皮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具有修复再生功能。
维生素C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止痒、消炎止痛的功能。
2.3芦荟的作用将芦荟汁涂抹于患处,1日3次,直至消肿,红斑消退。
芦荟属于百合科草木植物,含有140多种成分,包括微量元素、游离氨基酸、有机酸、维生素等,有抗菌、杀菌增加肌体抵抗力,促进血液循环,软化动脉,降低胆固醇,扩张毛细血管,促进伤口愈合复原以及镇痛作用。
使用注意事项:芦荟有过敏现象,首次使用应先做皮肤试验,将芦荟叶汁涂于耳下或肘部内侧,观察10分钟到20分钟,局部皮肤无异常即可进行使用。
2.4中医认为静脉炎是穿刺伤及局部脉络,血行不畅,导致血脉淤阻,津液输布不畅,“不通则痛”,病机为气血淤滞,属于“脉痹”范畴。
2.4.1使用红花醇(红花100mg,浸于75%的乙醇500ml中)外敷4小时,每天2次,2天为1个疗程,特别对红肿型、硬结型有效率达100%[4]。
2.4.2活血通络膏大黄10g、乳香10g、没药10g、血蝎10g、冰片10g、苦参20g、透骨草20g、伸筋草15g研制成粉末,混合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