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47应用心理学专业硕士考试大纲
南开大学心理学专硕347大纲

347《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本科目考试是我校应用心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入学资格考试之专业课考试。
我校将根据考生本科目的考试成绩与另外两门公共课考试成绩的总分来选择参加第二轮即复试的考生。
二、考试的性质与范围本科目考试是我校应用心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的专业课考试。
考试范围包括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等大学本科阶段的基础课程。
三、考试基本要求要求考生系统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与实际问题。
四、考试形式本考试命题遵循客观题与主观题相结合,单项知识与综合能力考查相结合的方针。
考试采取闭卷笔试形式,各语种考生统一用汉语答题,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五、考试内容试卷题型主要有名词解释、简答、论述等。
其中,名词解释部分包括12小题,每题5分,共60分;简答部分包括8道简答题,每题15分,共120分;论述部分包括3道论述题,每题40分,共120分。
卷面总分为300分。
各部分内容的分值分布如下:普通心理学约80分;社会心理学约60分;发展心理学约40分;咨询心理学约40分;管理心理学约40分;心理测量学约40分。
各部分内容的考试要求如下:I 普通心理学该部分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和基本理论,理解重要的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和个性的一般规律,了解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前沿和发展趋势,能够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II 社会心理学该部分要求考生掌握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理解和掌握社会心理学各领域的重要理论和经典研究,能够运用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III 咨询心理学该部分要求考生了解和掌握咨询心理学的基础概念和基本理论,理解和掌握心理学咨询的主要原则和方法,能够运用心理咨询的相关理论和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IV 发展心理学该部分要求考生掌握发展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和基本方法,理解和掌握认知、语言、社会性等领域发展的年龄特征、相关理论和经典研究,能够运用发展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011年北京大学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1年北京大学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460998db5acfa1c7aa00cce9.png)
2011年北京大学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一、判断题(共40题,每题1分)1.行为理论和心理分析理论的共同点是认为人不是自己命运的主宰。
【答案】错误【解析】行为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刺激-反应,强调人的行为通过强化塑造、消退,由此观点可看出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人是自己命运的主宰。
心理分析理论的基本理论之一是无意识理论,其基本概念:作为一切意识行为基础的是一种无意识的心理活动,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大部分受人的潜意识支配,由此观点可看出心理分析理论认为人不是自己命运的主宰。
2.对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观点的共同批评是,它们都过分强调早期经验的影响。
【答案】错误【解析】精神分析认为早期生活经历,尤其是创伤性对个性形成的影响,并可能成为成年后心理变态的根源;而人本主义强调积极向上、发展的潜在能量和价值。
3.研究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存在关系的明确程度成为研究的统计推论效度。
【答案】正确4.有指导性的、正式的、事先决定了问题项目和反应可能性的访谈形式称为标准化访谈。
【答案】正确【解析】标准化访谈又称结构式访谈,是一种对访谈过程高度控制的访问。
这种访谈的访问物件必须按照统一的标准和方法选取,一般采用机率抽样。
访问的过程也是高度标准化的,即对所有被访问者提出的问题,提问的次序和方式,以及对被访者回答的记录方式等是完全统一的。
5.治疗后改变并不马上出现,却随着实践的推移而逐渐出现或增加,这种现象在临床心理学称作延迟效应。
【答案】正确6.艾里克森人格发展的第四阶段是亲密-孤独。
【答案】错误【解析】艾里克森第四阶段为学龄期,从7岁到l2岁。
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
7.罗杰斯认为,心理顺应不良的原因在于发展危机未能得到积极的解决。
【答案】错误【解析】罗杰斯认为当意识中的自我与实际经验产生分歧时,选择性知觉可能拒绝或歪曲某些对正常成长有指导作用的经验,从而引起自我与经验个体经历不协调状态,不协调的后果就是适应不良,个体变得焦虑和恐惧,自我实现就受到了阻碍。
应用心理硕士考研大纲及命题要求

应用心理硕士考研大纲及命题要求店铺考研网为大家提供应用心理硕士考研大纲及命题要求,更多考研大纲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应用心理硕士考研大纲及命题要求考试大纲及命题要求第一考试科目(单元):思想政治理论(代码101)全国统考,100分第二考试科目(单元):外国语,英语一(代码201)或英语二(代码204)或俄语(代码202)或日语(代码203),统考外国语以外的其他语种,由单位自命题,100分第三考试科目(单元):心理学专业综合(代码347),全国统考,300分应用心理硕士学科代码:0454学位论文/授予一、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心理专门人才的迫切需求,完善应用心理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应用心理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应用心理人才培养质量,特设置应用心理硕士专业学位。
[1]二、应用心理硕士专业学位的英文名称为“Master of Applied Psychology”,英文缩写为MAP。
三、应用心理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掌握良好心理学基础知识,具有将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应用于某一相关领域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适应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医疗、国防、体育等某一特定职业领域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心理学专门人才。
四、应用心理硕士的课程设置要充分反映应用心理职业领域对专门人才的知识与素质要求,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重视运用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
五、应用心理硕士的培养过程须突出应用心理实践导向,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时间不少于半年。
六、应用心理硕士专任教师须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
重视吸收来自应用心理实践领域的专业人员承担专业课程教学,构建“双师型”的师资结构。
七、学位论文须与实践紧密结合,体现学生运用应用心理及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工程应用心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论文类型可是应用心理学相关的理论研究、实务研究、政策研究、项目设计与评估、调查分析报告、个案研究等多种形式。
精科目347应用心理硕士考试大纲解析预览版

347应用心理学专业硕士考试大纲解析《心理学导论》一、心理学概述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主要是指认得心理现象。
传统的心理学一般认为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也称个性心理)两部分。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认识过程又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过程。
个性心理分为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等;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随着心理学的发展,尤其是认知心理学的发展,人们对心理现象的分类与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认知心理学倾向于把具有动机作用的情绪、情感和动机放在一起,而把个性概括为能力和人格。
不管如何分类,它们都是心理现象的不同组成部分,是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
不同的心理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互相依存的。
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一、构造主义心理学构造主义的学派的奠基人是冯特,铁钦纳是其著名的代表人物。
这一学派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状态三种元素。
其他所有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有这些元素构成的,知觉是由感觉、观念是由意象、情绪是由激情构成的。
在研究方法上强调内省法,强调被试自己对自己经验的观察和描述。
二、机能主义心理学这一学派的创始人是美国的詹姆斯、杜威、安吉尔。
其基本主张是心理学的目的是研究个体适应环境时的心理或意识的功能,而不是像构造主义那样,只求分析意识之元素。
机能主义认为意识不是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而是川流不息的过程,意识的作用就是使有机体适应环境。
三、行为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学派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于1913年创立。
行为主义不但反对构造主义的心理结构与意识元素的观念,而且根本就不同意构造主义与机能主义将意识作为心理学研究的主题。
行为主义学派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可以观察的行为。
在研究方法上主张实验法,反对内省法。
四、格式塔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由德国心理学家魏特海默与1912年在法兰克福大学创立,其代表人物还有柯勒和考夫卡。
2011年347应用心理学专业硕士考试大纲

347应用心理学专业硕士考试大纲2011年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科目命题指导意见一、考试性质《心理学专业综合》是2011 年应用心理硕士(MAP)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
《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要力求反映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培养从事某一特定职业所必需的心理学技能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以解决都市压力、公共安全、灾害救助、危机防御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二、考试要求测试考生对于心理学专业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三、考试内容第一章心理学导论第一节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学研究对象(二)心理学主要流派第二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实验法1. 变量与控制2. 实验的信度和效度3. 反应时法4. 心理物理学方法(二)观察法(三)个案法(四)心理测量1. 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2. 心理测验的信效度3. 心理测验的标准化4. 人格测验5. 智力测验6. 常用临床心理测验7. 心理测验的合理使用策略(五)心理统计1. 描述统计2. 推论统计(六)研究中的道德和伦理问题第三节感觉(一)感觉的含义(二)颜色视觉(三)声音的心理维度第四节知觉(一)知觉的含义和特性(二)知觉组织1. 知觉组织原则2. 形状知觉3. 深度知觉4. 运动知觉(三)错觉第五节意识和注意(一)意识与无意识1. 意识的含义2. 意识的功能3. 睡眠与梦(二)注意过程1. 注意的含义2. 注意的特征3. 选择性注意第六节学习和记忆(一)学习的含义(二)学习理论1. 经典性条件作用说2. 操作性条件作用说3. 观察学习(三)记忆的含义(四)记忆的种类1. 感觉记忆2. 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3. 长时记忆(五)遗忘1. 遗忘曲线2. 影响遗忘的因素第七节思维(一)思维的含义及种类(二)概念的含义及其形成(三)问题解决1. 问题解决的过程2.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四)推理1. 演绎推理2. 归纳推理(五)判断和决策1. 启发法和判断2. 决策框架3. 决策规避第八节智力(一)智力的含义(二)智力的测量1. 智力测验的编制2. 常用智力测验(三)智力理论1. 智力的心理测量学理论2. 智力三因素理论3. 多元智力理论第九节情绪(一)情绪的含义和功能(二)表情1. 非语言交流2. 文化与表情3. 面部表情(三)情绪理论1. 詹姆斯——兰格理论2. 坎农——巴德理论3. 情绪的认知评价理论第十节动机(一)动机的含义(二)生理动机(三)个人成就动机1. 成就需要2. 成功与失败的归因(四)学习动机1. 学习动机强化理论2. 学习动机的人本理论3. 学习动机的社会认知理论4.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发展(五)需要层次理论第二章人格心理学第一节人格的含义第二节人格心理学的流派与应用(一)精神分析流派(二)行为主义流派(三)认知流派(四)人本主义流派(五)特质流派(六)生物学流派第三节人格测量(一)客观测验(二)投射测验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第一节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横断设计(二)纵向设计(三)聚合交叉设计(四)双生子设计第二节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理论(一)精神分析论的心理发展观(二)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三)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观(四)生态系统理论第三节生理发展(一)孕期和童年期的生理发展(二)青春期的生理发展(三)成年期的生理变化第四节认知发展(一)皮亚杰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二)婴幼儿的认知发展(三)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四)成人期的认知发展(五)认知老化第五节语言获得(一)婴幼儿言语发展(二)童年期言语发展第六节社会性发展(一)艾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阶段(二)儿童期的社会性发展(三)青春期的社会性发展(四)成年期的社会性发展第七节性别发展(一)生理的性别与社会的性别(二)性别角色的获得第八节道德发展(一)柯尔伯格的道德推理阶段(二)道德推理的性别的文化观点第四章临床与咨询心理学第一节临床与咨询心理学的概念与历史第二节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的概念及异同第三节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中治疗关系的特征及影响因素第四节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第五节临床与咨询心理学研究方法(一)研究设计和研究报告(二)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三)基本的统计及数据分析方法第五章变态心理学第一节正常与异常的界定及标准、重性精神病的界定第二节焦虑障碍(一)恐怖症(二)强迫症(三)惊恐障碍(四)广泛性焦虑障碍(五)创伤后应激障碍第三节心境障碍(一)单相情感障碍(二)双相情感障碍第四节进食障碍第五节人格障碍第六节物质依赖第七节儿童心理障碍(一)孤独症(二)多动症第五章社会心理学第一节社会思维(一)自我概念(二)自尊(三)行为归因(四)自我知觉第二节社会影响(一)从众(二)说服(三)群体影响第三节社会关系(一)偏见(二)攻击(三)利他主义与亲社会行为(四)冲突第六章管理心理学第一节管理哲学(一)经济人假设(X 理论)(二)自我实现人假设(Y 理论)(三)社会人假设(四)复杂人假设(超Y 理论)(五)文化人假设(Z 理论)(六)决策人假设(七)学习人假设第二节组织激励(一)三重需要理论(二)ERG 理论(三)行为矫正理论(四)期望理论(五)公平理论(六)目标设置理论(七)工作特征理论(八)工作再设计第三节领导理论(一)领导特质理论(二)领导行为风格理论(三)领导权变理论(四)领导情景理论第四节组织理论(一)组织结构(二)组织文化(三)组织变革与发展四、考试方式与分值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由各招生单位根据应用心理专业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提出的指导性考试大纲自行命制,全国统一考试,考试时间为180 分钟,满分为300 分。
首都师范大学347心理专业综合历年真题(2011-2022)完整版

2011年首都师范大学(MAP)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一、解释概念(每小题5分,共50分)1.认知过程2.绝对感受性3.知觉恒常性4.依恋5.液体智力6.意志7.应激8.面部表情9.区间估计10.区分度二、简答(每小题30分,共150分)1.简述影响遗忘的因素2.简述注意的认知资源理论3.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4.简述方差分析的功能及应满足的条件5.为什么说测验”可靠不一定有效"三、论述(任选2题;每小题50分,共100分)1.试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并举例说明2.试述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及各自的作用3.参照常模的分数解释有几种?请分析各自的优缺点一、解释概念(每小题5分,共60分)1.感觉2.思维3.从众4.情绪5.人格6.社会化7.横断研究8.标准分数9.双侧检验10.I型错误11.内容效度12.能力倾向测验二、简答题(每小题20分,共120分)1.简述知觉的特性及含义2.简述注意的概念及类型3.简述概念的含义以及人工概念的形成过程4.简述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5.简述影响测量信度的主要因素6.简述假设检验的步骤三、论述题(每小题40分,共120分)1.试述遗忘规律及影响遗忘的因素2.试述成就动机的含义、作用及其影响因素3.举例说明人格测量中的自陈量表法和投射测验的优点和缺点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60分)1.心理测验法2.神经系统3.内隐记忆4.语言理解5.知觉6.气质7.动机8.学习9.心境10.标准误11.系统误差12.效标二、简答题(每小题20分,共120分)1.简述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的概念及其关系2.简述随意注意的概念并分析其特点3.简述情绪的主要功能4.联结主义学习理论的两个主要派别是什么?二者的异同是什么?5.简述编制心理测验的一般程序6.简述区间估计和假设检验的关系三、论述题(每小题40分,共120分)1.结合实例论述思维的过程2.联系实际论述人格的本质特征3.举例说明什么样的心理测验才是一个好的测验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60分)1.知觉2.神经回路3.绝对感觉阀限4.记忆5.创造性6.常模7.情绪调节8.自我效能感9.技能迁移10.投射测验11.语言理解12.表面效度二、简答题(每小题20分,共120分)1.简述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取向2.分析随意后注意的特征3.简述韦纳的动机归因理论4.简述斯金纳根据强化进程的安排,对强化的分类及其含义5.请指出各种信度系数所对应的误差来源6.简述计算积差相关、等级相关、点二列相关时应满足的条件三、论述题(每小题40分,共120分)1.试述能力发展的个别差异及影响因素2.结合实例分析思维的特征与过程3.举例说明确立测验的构思效度的基本步骤一、解释概念(每小题5分,共60分)1.个体心理2.神经元3.语言加工4.知觉理解性5.能力6.感觉7.基本情绪8.诱因9.依恋10.整群抽样11.因素分析12.构想效度二、简答题(每小题20分,共120分)1.简述注意的认知资源理论2.简述想象的概念及其基本特点3.简述情绪外周理论的主要观点4.简述元认知的结构5.简述标准分数的优缺点6.某5点评分的态度量表共8题,100个被试在各题上得分的方差分别是0.81,0.82,0.86,0.79,0.83,0.85,0.76,0.77,测验总分的方差为14.00,请计算该测验的同质性信度三、论述题(每小题40分,共120分)1.结合事例论述遗忘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2.试述人格的结构及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3.举例说明心理测量误差的类型、来源及提高测验效度的方法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40分)1.心理测验法2.感觉编码3.动作电位4.兴趣5.横断研究6.形式运算7.语言表征8.项目鉴别力指数二、简答题(每小题20分,共120分)1.将少部分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剩下的部分作为知觉的背景,称为知觉选择性。
2011年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1年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dc5df64cb8f67c1cfbd6b85e.png)
2011年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一、名词解释1.感觉剥夺答:感觉剥夺实验指求被试安静地躺在实验室的一张舒适的床上,室内非常安静,听不到一点声音;一片漆黑,看不见任何东西;两只手戴上手套,并用纸卡卡住。
被试的吃喝都由主试事先安排好,不用被试移动手脚。
即对被试而言,来自外界的刺激几乎都被“剥夺”了。
2.离差智商答:离差智商是一种以年龄组为样本计算而得来的标准分数,韦克斯勒将离差智商的平均数定为100,标准差定义为15。
3.视崖实验答:吉布森和沃尔克设计了一种实验仪器—视崖。
为一张高4英尺的桌子,表面是一整块厚玻璃,半边的玻璃是不透明的,紧贴玻璃下方有一块红白格子的布,此为“浅滩”,而另半边的玻璃是透明的,不过在相距4英尺远的地面上同样放着红白格子的布,此为“视崖”,如果被试具有深度知觉,那么他们会感觉到两边红白格子布的深度是不同的。
由于有着厚玻璃的阻隔,这一仪器可以防止被试从悬崖上掉下去。
视崖可以用来研究儿童和动物的深度视觉,从而为知觉直接性和间接性问题提供实验证据。
4.去中心化答:去中心化是皮亚杰提出,指儿童能区分并协调自我内部之间、自我与外在环境之间关系的过程,即儿童能站在他人的观点立场看实物,并区分自己和别人观点的不同之处。
5.最近发展区答:维果茨基认为,在确定个体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可能性的实际关系时,应考虑到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第一种水平是儿童到目前为止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第二种水平是儿童目前正在形成和刚刚发展的能力水平。
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区域,被他称为“最近发展区”。
6.皮格马利翁效应答:皮革马利翁效应也称教师期望效应,是罗森塔尔针对小学教学提出。
他随机挑选几十名学生名单跟科任教师讲明这些学生将来会做出突出成就。
一年后发现,这些学生比过去的成绩都很突出优秀。
即教师对学生的期待,使学生产生了努力改变自我、完善自我的进步动力。
这种企盼将美好的愿望变成现实的心理,在心理学上就是皮格马利翁期待效应。
2011年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1年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5aa99446a76e58fafab003ac.png)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2011 年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347 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 详解
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120 分) 1.科学心理学内涵最妥当的表述是( )。 A.对潜意识的实证揭示 B.对人类行为的实证探讨 C.对个体行为和心理活动的研究 D.对社会事件与社会活动资料的搜集 【答案】B 【解析】心理学有时也称为研究行为的科学,即通过对行为的客观记录、分析和测量来 揭示人的心理现象的规律性。
1 /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塔心理学代表人物韦特海默、柯勒、考夫卡,强调心理是一个整体。
3.王琴某年高考得了高分,在大学学习中,各科成绩也很好,表明当年的高考试题具 有( )。
A.信度 B.效度 C.自变量 D.因变量 【答案】B 【解析】实证效度是指一个测验对处于特定情境中的个体的行为进行估计的有效性。被 估计的行为是检验测验效度的标准,简称为效标。根据效标资料搜集的时间差异,实证效度 可以分成同时效度和预测效度两种。同时效度主要用于诊断现状,用更简单、更省时、更廉 价和更有效的测验分数来取代不易搜集的效标资料。预测效度的作用在于预测某个个体将来 的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47应用心理学专业硕士考试大纲
2011年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
《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科目命题指导意见
一、考试性质
《心理学专业综合》是2011 年应用心理硕士(MAP)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
考试的科目之一。
《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要力求反映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培养从事某一特定职业所必需的心理学技能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以解决都市压力、公共安全、灾害救助、危机防御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二、考试要求
测试考生对于心理学专业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三、考试内容
第一章心理学导论
第一节心理学概述
(一)心理学研究对象
(二)心理学主要流派
第二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实验法
1. 变量与控制
2. 实验的信度和效度
3. 反应时法
4. 心理物理学方法
(二)观察法
(三)个案法
(四)心理测量
1. 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
2. 心理测验的信效度
3. 心理测验的标准化
4. 人格测验
5. 智力测验
6. 常用临床心理测验
7. 心理测验的合理使用策略
(五)心理统计
1. 描述统计
2. 推论统计
(六)研究中的道德和伦理问题
第三节感觉
(一)感觉的含义
(二)颜色视觉
(三)声音的心理维度
第四节知觉
(一)知觉的含义和特性
(二)知觉组织
1. 知觉组织原则
2. 形状知觉
3. 深度知觉
4. 运动知觉
(三)错觉
第五节意识和注意
(一)意识与无意识
1. 意识的含义
2. 意识的功能
3. 睡眠与梦
(二)注意过程
1. 注意的含义
2. 注意的特征
3. 选择性注意
第六节学习和记忆
(一)学习的含义
(二)学习理论
1. 经典性条件作用说
2. 操作性条件作用说
3. 观察学习
(三)记忆的含义
(四)记忆的种类
1. 感觉记忆
2. 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
3. 长时记忆
(五)遗忘
1. 遗忘曲线
2. 影响遗忘的因素
第七节思维
(一)思维的含义及种类(二)概念的含义及其形成(三)问题解决
1. 问题解决的过程
2.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四)推理
1. 演绎推理
2. 归纳推理
(五)判断和决策
1. 启发法和判断
2. 决策框架
3. 决策规避
第八节智力
(一)智力的含义
(二)智力的测量
1. 智力测验的编制
2. 常用智力测验
(三)智力理论
1. 智力的心理测量学理论
2. 智力三因素理论
3. 多元智力理论
第九节情绪
(一)情绪的含义和功能(二)表情
1. 非语言交流
2. 文化与表情
3. 面部表情
(三)情绪理论
1. 詹姆斯——兰格理论
2. 坎农——巴德理论
3. 情绪的认知评价理论
第十节动机
(一)动机的含义
(二)生理动机
(三)个人成就动机
1. 成就需要
2. 成功与失败的归因
(四)学习动机
1. 学习动机强化理论
2. 学习动机的人本理论
3. 学习动机的社会认知理论
4.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发展
(五)需要层次理论
第二章人格心理学
第一节人格的含义
第二节人格心理学的流派与应用
(一)精神分析流派
(二)行为主义流派
(三)认知流派
(四)人本主义流派
(五)特质流派
(六)生物学流派
第三节人格测量
(一)客观测验
(二)投射测验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
第一节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横断设计
(二)纵向设计
(三)聚合交叉设计
(四)双生子设计
第二节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一)精神分析论的心理发展观(二)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
(三)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观(四)生态系统理论
第三节生理发展
(一)孕期和童年期的生理发展(二)青春期的生理发展
(三)成年期的生理变化
第四节认知发展
(一)皮亚杰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二)婴幼儿的认知发展
(三)青春期的认知发展
(四)成人期的认知发展
(五)认知老化
第五节语言获得
(一)婴幼儿言语发展
(二)童年期言语发展
第六节社会性发展
(一)艾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阶段
(二)儿童期的社会性发展
(三)青春期的社会性发展
(四)成年期的社会性发展
第七节性别发展
(一)生理的性别与社会的性别
(二)性别角色的获得
第八节道德发展
(一)柯尔伯格的道德推理阶段
(二)道德推理的性别的文化观点
第四章临床与咨询心理学
第一节临床与咨询心理学的概念与历史
第二节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的概念及异同
第三节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中治疗关系的特征及影响因素第四节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
第五节临床与咨询心理学研究方法
(一)研究设计和研究报告
(二)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
(三)基本的统计及数据分析方法
第五章变态心理学
第一节正常与异常的界定及标准、重性精神病的界定
第二节焦虑障碍
(一)恐怖症
(二)强迫症
(三)惊恐障碍
(四)广泛性焦虑障碍
(五)创伤后应激障碍
第三节心境障碍
(一)单相情感障碍
(二)双相情感障碍
第四节进食障碍
第五节人格障碍
第六节物质依赖
第七节儿童心理障碍
(一)孤独症
(二)多动症
第五章社会心理学
第一节社会思维
(一)自我概念
(二)自尊
(三)行为归因
(四)自我知觉
第二节社会影响
(一)从众
(二)说服
(三)群体影响
第三节社会关系
(一)偏见
(二)攻击
(三)利他主义与亲社会行为
(四)冲突
第六章管理心理学
第一节管理哲学
(一)经济人假设(X 理论)
(二)自我实现人假设(Y 理论)
(三)社会人假设
(四)复杂人假设(超Y 理论)
(五)文化人假设(Z 理论)
(六)决策人假设
(七)学习人假设
第二节组织激励
(一)三重需要理论
(二)ERG 理论
(三)行为矫正理论
(四)期望理论
(五)公平理论
(六)目标设置理论
(七)工作特征理论
(八)工作再设计
第三节领导理论
(一)领导特质理论
(二)领导行为风格理论
(三)领导权变理论
(四)领导情景理论
第四节组织理论
(一)组织结构
(二)组织文化
(三)组织变革与发展
四、考试方式与分值
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由各招生单位根据应用心理专业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提出的指导性考试大纲自行命制,全国统一考试,考试时间为180 分钟,满分为30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