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语文课件
合集下载
2024统招专升本《大学语文》知识考点汇总课件

专升本 大学语文重点重点重点难点难点提分点提分点【综述】考查类型1.2.3.备考策略造成错别字的原因有如下几种情况:1.形近致误造成错别字的原因有如下几种情况:2.音近致误例题实战【正确答案:C】例题实战【正确答案:A】解题锦囊辨析近义词的细微差别,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入手。
1.从意义方面辨析。
辨析近义词的细微差别,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入手。
1.从意义方面辨析。
辨析近义词的细微差别,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入手。
1.从意义方面辨析。
辨析近义词的细微差别,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入手。
2.从色彩方面辨析辨析近义词的细微差别,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入手。
2.从色彩方面辨析辨析近义词的细微差别,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入手。
3.从用法方面辨析辨析近义词的细微差别,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入手。
3.从用法方面辨析例题实战例题实战【正确答案:B】例题实战例题实战【正确答案:D】例题实战【正确答案: 聘请】例题实战【正确答案: 遵照】解题锦囊-关联词总结解题锦囊-关联词总结解题锦囊-关联词总结解题锦囊-关联词总结考查类型成语误用主要有以下九个方面:1.望文生义成语误用主要有以下九个方面:2.指代错位成语误用主要有以下九个方面:3.褒贬误用成语误用主要有以下九个方面:4.不合逻辑成语误用主要有以下九个方面:5.重复累赘成语误用主要有以下九个方面:6.轻重失度成语误用主要有以下九个方面:7.搭配不当成语误用主要有以下九个方面:8.不够得体成语误用主要有以下九个方面:9.忽视语境例题实战例题实战【正确答案:D】例题实战例题实战【正确答案:B】解题锦囊备考策略常见病句有以下六大类★★(单选)1.语序不当常见病句有以下六大类★★(单选)1.语序不当常见病句有以下六大类★★(单选)2.搭配不当。
5 湖南省专升本大学语文精读背诵篇目《劝学》精讲课件

探究思考
1、如何理解“学不可以已”? 一是说学习非常重要,所以不能停止; 二是说对待学习应该采取的态度和方法, 那就是学习不能停止。
2、作者是如何提出自己的观点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文章开门见山,点出中心论点。 这对后文有统摄的作用,同时也使中心论点突出鲜明, 加强了整篇文章的论证气势。
第2段
疏通文意
译:即使又晒干,不会再挺直的原因,是(用火烤)使它弯曲,使它这
样的。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验(查)反省, 就智慧(见识)
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3、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
博见也。
译:我曾经整天地思考,不如片刻的学习(收获多);我曾经抬起脚跟
第4段小结
学习方法 和态度
积累坚持专心
探究思考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
正面设喻 反面设喻
学习要积累 (对比)
学习要坚持 (对比)第3段小结 Nhomakorabea探究思考
跂而望 登高招
比 顺风呼 喻 论 证 假舆马
假舟楫
登高博见 见者远 闻者彰
陆 致千里 水 绝江河
善假于物
弥补不足
推论
一般人
通过学习
借
助
学
习
善假于物
达到目标 弥
推论
补 不
君子
善假学习
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要靠后天学习
专升本入学考试《大学语文》演示课件.ppt

,,
(六)作文 作文主要是考核应考者的写作能力,也是对应考者
知识阅历、思想修养、认识能力和语文水平的综合 检验。 作文考核的重点是议论文、记叙文写作的能力。 作文考核的基本要求是:思想健康,内容充实,中 心明确,条理清楚,结构完整,语言通顺,表达准 确,标点恰当,书写工整,格式规范。
,,
样题:填空
1.《诗经》在形式上以四言为主,多用重章叠字和 ______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
2.柳宗元《驳复仇议》中驳斥的错误观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鲁迅1918年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篇白话 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
,,
(二)作家作品知识
作家作品知识侧重于考核作者的姓名、生活年代、 生平事迹、思想主张、文学流派、主要成就、历史 地位和影响等方面内容。
(三)文小说和戏
剧的文体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四)写作知识 写作知识侧重于立意与选材、构思与布局、文体与
,,
二、考试内容和要求
大学语文课程的考试内容,包括语言知识、 作家作品知识、文体知识、写作知识、作品 阅读分析和作文六部分。其具体内容和要求 如下
,,
(一)语言知识 语言知识侧重于文言实词、虚词、句式。文言实词
考核,要求考生能解释文言文中常用实词的意义, 特别要注意那些古今意义有所不同的词语,掌握实 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如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 词作状语、名词用作动词等);文言虚词考核,要 求考生能辩识“之、其、者、所、以、于、而、乃、 则、焉”等常见的文言虚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 同含义或作用;文言句式考核,要求考生能够分辨 和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倒序句等特殊句式的用法。
(六)作文 作文主要是考核应考者的写作能力,也是对应考者
知识阅历、思想修养、认识能力和语文水平的综合 检验。 作文考核的重点是议论文、记叙文写作的能力。 作文考核的基本要求是:思想健康,内容充实,中 心明确,条理清楚,结构完整,语言通顺,表达准 确,标点恰当,书写工整,格式规范。
,,
样题:填空
1.《诗经》在形式上以四言为主,多用重章叠字和 ______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
2.柳宗元《驳复仇议》中驳斥的错误观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鲁迅1918年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篇白话 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
,,
(二)作家作品知识
作家作品知识侧重于考核作者的姓名、生活年代、 生平事迹、思想主张、文学流派、主要成就、历史 地位和影响等方面内容。
(三)文小说和戏
剧的文体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四)写作知识 写作知识侧重于立意与选材、构思与布局、文体与
,,
二、考试内容和要求
大学语文课程的考试内容,包括语言知识、 作家作品知识、文体知识、写作知识、作品 阅读分析和作文六部分。其具体内容和要求 如下
,,
(一)语言知识 语言知识侧重于文言实词、虚词、句式。文言实词
考核,要求考生能解释文言文中常用实词的意义, 特别要注意那些古今意义有所不同的词语,掌握实 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如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 词作状语、名词用作动词等);文言虚词考核,要 求考生能辩识“之、其、者、所、以、于、而、乃、 则、焉”等常见的文言虚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 同含义或作用;文言句式考核,要求考生能够分辨 和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倒序句等特殊句式的用法。
《专升本》PPT课件-2024鲜版

考试形式
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进行,部分地 区或专业可能还包括面试或实践操作 等环节。
8
考试难度与通过率
考试难度
相对于高考而言,专升本考试难度适中,但竞争较为激烈。考试内容侧重于基 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的考查。
通过率
不同地区、不同专业的通过率存在一定差异。一般来说,通过率在30%~50% 之间。
2024/3/27
2024/3/27
24
压力来源及应对策略
学业压力
专升本考试涉及大量知识点,需要考生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复习。应对策略包括制定合 理的学习计划,分阶段完成学习目标,避免拖延和压力积累。
竞争压力
专升本考试竞争激烈,考生需要面对来自同龄人的竞争压力。应对策略包括保持积极心态, 专注于自己的学习和进步,不过度关注他人表现。
教育背景
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专升本成为 提升学历和职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4
专升本的意义
学历提升
获得本科学历,提高个人学历水平。
知识拓展
职业发展
增强就业竞争力,有利于职位晋升和 薪酬增长。
深入学习专业领域知识,拓宽知识面。
2024/3/27
5
专升本的途径
普通专升本
参加全省统一考试,录取后进入本科阶段学 习。
9
历年真题解析
真题来源
可以从官方网站、教育机构等渠道获取历年真题。
真题解析
通过对历年真题的深入研究,可以了解考试趋势、题型分布和难易程度,为备考提供有力支持。同时,还可以针 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
2024/3/27
10
03
专升本备考策略
2024/3/27
11
制定复习计划
2024/3/27
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进行,部分地 区或专业可能还包括面试或实践操作 等环节。
8
考试难度与通过率
考试难度
相对于高考而言,专升本考试难度适中,但竞争较为激烈。考试内容侧重于基 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的考查。
通过率
不同地区、不同专业的通过率存在一定差异。一般来说,通过率在30%~50% 之间。
2024/3/27
2024/3/27
24
压力来源及应对策略
学业压力
专升本考试涉及大量知识点,需要考生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复习。应对策略包括制定合 理的学习计划,分阶段完成学习目标,避免拖延和压力积累。
竞争压力
专升本考试竞争激烈,考生需要面对来自同龄人的竞争压力。应对策略包括保持积极心态, 专注于自己的学习和进步,不过度关注他人表现。
教育背景
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专升本成为 提升学历和职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4
专升本的意义
学历提升
获得本科学历,提高个人学历水平。
知识拓展
职业发展
增强就业竞争力,有利于职位晋升和 薪酬增长。
深入学习专业领域知识,拓宽知识面。
2024/3/27
5
专升本的途径
普通专升本
参加全省统一考试,录取后进入本科阶段学 习。
9
历年真题解析
真题来源
可以从官方网站、教育机构等渠道获取历年真题。
真题解析
通过对历年真题的深入研究,可以了解考试趋势、题型分布和难易程度,为备考提供有力支持。同时,还可以针 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
2024/3/27
10
03
专升本备考策略
2024/3/27
11
制定复习计划
2024/3/27
专升本语文精品课件.

大学语文
2011专升本考前辅导班
大纲理解:一、考试的基本要求:
• 大学语文的考试范围和基本内容,限于本考试大纲规定的 28篇精读课文,但泛读课文可用作阅读理解的例题材料, 具体考试内容包括: • 1、语言知识考核文言文课文中常见的文言虚词、实词和句 式,现代文不考语言知识。 • 2、文体知识考核文言文课文所涉及的古代文体分类及其 主要形式特征,现代文不考文体知识。 • 3、作家作品知识考核与精读课文相关的古代与现代作家 作品基本知识。 • 4、课文阅读分析考核精读课文的主要观点、思想内容、 写作特点、语言修辞等,要求既能从整体上领会掌握课文, 又能结合课文的有关段落进行分析论述。 • 5、文字表达考一篇800字左右的作文,不限文体但诗歌除 外。
• A、修辞手法· 比喻: • 用树木繁茂须固其根本、水流远长须浚其泉源来比喻国君要想国 家安定就必须积其德义; • 用伐根以求树茂、塞源以求流长来比喻国君不居安思危、戒奢以 俭而求国家长治久安之荒谬; • 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比喻民众能安国也能覆国; • 用“江海下百川”比喻人君须谦和虚心。 • 这些比喻,都具有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的作用,从而使 文章的说理显得生动可感。 • B、修辞手法· 排比: • 整个第三段,除了最后四句外,都由排比句组成。在第一、第二 段中,也有不少排比句。大量采用排比句,使文章句式显得整齐 而有气势。 • C、修辞手法· 对偶: •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 “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等。 • 这些对偶句,语义相反相成,加强了语言的表现力。而对偶句与 排比句的连用,造成了全文语言骈散相间、朗朗上口的特点。
二、28篇精读课文的考核要求 课文阅读分析的总体考核要点:
2011专升本考前辅导班
大纲理解:一、考试的基本要求:
• 大学语文的考试范围和基本内容,限于本考试大纲规定的 28篇精读课文,但泛读课文可用作阅读理解的例题材料, 具体考试内容包括: • 1、语言知识考核文言文课文中常见的文言虚词、实词和句 式,现代文不考语言知识。 • 2、文体知识考核文言文课文所涉及的古代文体分类及其 主要形式特征,现代文不考文体知识。 • 3、作家作品知识考核与精读课文相关的古代与现代作家 作品基本知识。 • 4、课文阅读分析考核精读课文的主要观点、思想内容、 写作特点、语言修辞等,要求既能从整体上领会掌握课文, 又能结合课文的有关段落进行分析论述。 • 5、文字表达考一篇800字左右的作文,不限文体但诗歌除 外。
• A、修辞手法· 比喻: • 用树木繁茂须固其根本、水流远长须浚其泉源来比喻国君要想国 家安定就必须积其德义; • 用伐根以求树茂、塞源以求流长来比喻国君不居安思危、戒奢以 俭而求国家长治久安之荒谬; • 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比喻民众能安国也能覆国; • 用“江海下百川”比喻人君须谦和虚心。 • 这些比喻,都具有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的作用,从而使 文章的说理显得生动可感。 • B、修辞手法· 排比: • 整个第三段,除了最后四句外,都由排比句组成。在第一、第二 段中,也有不少排比句。大量采用排比句,使文章句式显得整齐 而有气势。 • C、修辞手法· 对偶: •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 “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等。 • 这些对偶句,语义相反相成,加强了语言的表现力。而对偶句与 排比句的连用,造成了全文语言骈散相间、朗朗上口的特点。
二、28篇精读课文的考核要求 课文阅读分析的总体考核要点:
专升本语文课件

学生需要了解现代汉语中常见的 词汇,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 等,能够理解并正确使用这些词 语。
古代汉语词汇:理解并掌握常见 古代汉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03
文学常识
学生需要了解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作品 及流派,如唐诗、宋词、元曲等,能够掌握中
国文学的发展脉络。
学生需要了解外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作品及流派 ,如莎士比亚、托尔斯泰等,能够掌握外国文学的发
总结词
理解文章主旨、理清文章结构 、分析表达手法、把握作者情 感
理清文章结构
分析文章的段落和层次,理解 作者的写作思路和逻辑关系。
把握作者情感
通过分析文章的语言和表达方 式,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 值取向。
字形:熟悉常见汉字的笔画和 结构。
学生需要了解汉字的基本笔画 和结构特点,能够正确书写汉 字,避免出现错别字或书写不 规范的情况。
词语解释
学生需要了解古代汉语中常见的 词汇,如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 等,能够理解并正确使用这些词 语。
04
01
现代汉语词汇:理解并掌握常见 现代汉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02
展脉络。
中国文学史:了解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 作品及流派。
外国文学史:了解外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作 品及流派。
02
CATALOGUE
阅读理解
现代文阅读
理解文章主旨
通过阅读全文,把握文章的中 心思想,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 观点或情感。
分析表达手法
识别并分析文章中使用的修辞 手法、表现手法等,理解其作 用和效果。
专升本语文课件
汇报人: 202X-01-05
目Hale Waihona Puke 录• 语文基础知识 • 阅读理解 • 写作技巧 • 专升本语文考试题型解析 • 专升本语文考试备考策略 • 专升本语文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专升本大学语文复习专题一 PPT

孔子晚年主要从事教育与经典整理工作,这十则语 录是其经验和学识的结晶,充满真知灼见,极富哲 理,对指导我们今天学习知识、增进修养,仍然有 积极意义。
尤其是他所说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这对领导者、管理者来说,意义十分 重大。
4、写作特点
(1)通俗生动。孔子的这十则语录相当口语化,词语通俗 而口吻自然,贴近生活,使我们可以感受到孔子在说话时的 口气,甚至可以窥视到他当时的神态和心情,而其中所包含 的道理也易于被人们所感知,接受。 (2)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如“学而时习之”一则的排比; “学而不思则罔”一则的对偶;“松柏之后凋也”句的比喻; “何有于我哉”句的反诘等。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说理 更为生动,也便于人们记诵。
3:反问、排比。
谏逐客书
1、作者简介 李斯(?—前208年),楚上蔡(今河南上 蔡西南)人。是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和书法家。 他年轻时,起初在乡村做管理文书的小官, 后来,随荀卿学习,当任廷尉。在秦始皇统 治期间,李斯以杰出的政治远见和卓越才能, 被任命为丞相。
作家作品: 1.李斯,秦代著名的政治家,又是秦代散 文的代表作家。法家代表人物。
6. 如果当初这四位君主拒绝客卿而不肯容纳他们, 疏远有才能的人而不重用……。
7.使心意欢娱的事物,使耳目愉悦的声色。
8.这不是统治天下、制服诸侯的方略呀!
9.因为泰山不嫌弃一块块土壤,所以才能成就它的 高大;河海不舍弃一条条细流,所以才能成就它的 深广。
10.做国君的人不拒绝众多的老百姓,所以才能使他 的功德昭著。
孔子 , 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 子是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 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 《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 记·孔子世家》。
尤其是他所说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这对领导者、管理者来说,意义十分 重大。
4、写作特点
(1)通俗生动。孔子的这十则语录相当口语化,词语通俗 而口吻自然,贴近生活,使我们可以感受到孔子在说话时的 口气,甚至可以窥视到他当时的神态和心情,而其中所包含 的道理也易于被人们所感知,接受。 (2)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如“学而时习之”一则的排比; “学而不思则罔”一则的对偶;“松柏之后凋也”句的比喻; “何有于我哉”句的反诘等。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说理 更为生动,也便于人们记诵。
3:反问、排比。
谏逐客书
1、作者简介 李斯(?—前208年),楚上蔡(今河南上 蔡西南)人。是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和书法家。 他年轻时,起初在乡村做管理文书的小官, 后来,随荀卿学习,当任廷尉。在秦始皇统 治期间,李斯以杰出的政治远见和卓越才能, 被任命为丞相。
作家作品: 1.李斯,秦代著名的政治家,又是秦代散 文的代表作家。法家代表人物。
6. 如果当初这四位君主拒绝客卿而不肯容纳他们, 疏远有才能的人而不重用……。
7.使心意欢娱的事物,使耳目愉悦的声色。
8.这不是统治天下、制服诸侯的方略呀!
9.因为泰山不嫌弃一块块土壤,所以才能成就它的 高大;河海不舍弃一条条细流,所以才能成就它的 深广。
10.做国君的人不拒绝众多的老百姓,所以才能使他 的功德昭著。
孔子 , 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 子是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 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 《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 记·孔子世家》。
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学习课件

感谢观看
掌握常用文言虚词之、其、者、所、诸、焉、则、而、于、以、且、
贰 乃等的用法,识别同一个文言虚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
叁
理解文言文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语法现象和句式,如使动用法、意动 用法、名词作状语、名词用作动词、宾语前置、判断句、被动句等, 并能正确地译成现代汉语。
理解古今作品中比喻、比拟、对偶、排比、夸张、层递、反复、设问、
C、陆游《关山月》(和戎诏下十五年) D、杜甫《蜀相》
“赋”作为一种文体,成熟于( B
)
A、战国时代
B、汉代
C、唐代
D、宋代
样题讲解
《大学语文》科目考试样题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21~29小题,共30分。
阅读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试题。 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 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 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 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21、在这段文字中,王安石揭露了士大夫怎样的嘴脸?(4分) 答案:不关心国事,附和流俗,以讨众人欢心为能事。
叁
样题讲解
样题讲解
《大学语文》科目考试样题分析
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 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 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出自(
B
)
A、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B、李白《行路难》(其一)
(3)试卷内容结构 文学常识 作品阅读分析 写作
约27% 约40% 约3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28篇精读课文 讲评
? 扣紧大纲要求 ? 突破难点,把握重点 ? 关照课后练习及考点 ? 围绕文本,适当延伸,增强记忆
001养生主
? 1、庄子,名周,战国时期道家 学派代表,主张顺任自然、反对 人为。 2、庄子》一书共33篇,多采用寓 言,有?寓言十九?之称,行文 想象丰富,辞藻瑰丽,极富浪漫 主义色彩。 3、?养生主?即养生之道。主: 君主、木主 根本、要旨、精 神
大学语文
2011专升本考前辅导班
大纲理解:一、考试的基本要求:
? 大学语文的考试范围和基本内容,限于本考试大纲规定的 28篇精读课文,但泛读课文可用作阅读理解的例题材料, 具体考试内容包括:
? 1、语言知识考核文言文课文中常见的文言虚词、实词和句 式,现代文不考语言知识。
? 2、文体知识考核文言文课文所涉及的古代文体分类及其 主要形式特征,现代文不考文体知识。
出具有一定旋律的音乐节奏。 ?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判断句,道,术也,方法、规律。进,
前也,超越。 ? 官知止而神欲行: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
? 批大郤,道大窾:批,击也,道,導(导)也。
? 技经(筋脉经络 )肯(会意。小篆字形从肉,从冎(guǎ)省。本 义:着骨之肉)本作肎,骨间肉肎肎着也。──《说文》。俗字误作 肯。)綮(筋骨结合处)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覆舟?等 , 也是正反对举。这些正反对举 , 构成一系列对比 关系, 使是非、得失相得益彰 , 因而本文的说理显得非常透彻、 鲜明.
◆比喻论证。如 : 文章开篇三句,一二句先设喻,第三句担揭
示正意。)
考点
? A、修辞手法·比喻:
? 用树木繁茂须固其根本、水流远长须浚其泉源来比喻国君要想国 家安定就必须积其德义;
踌躇满志等成语的含义。
文本结构
? (1 ):庖丁解牛的场面及高超的技术。 (事实铺垫)
? (2、3):庖丁技术之所以高超的原因。 (对比、类比)
? (4):文惠君得出养生之道。(结论: 主旨)
启示: 世上的事物错综复杂,但只要掌握了事物的规律,
顺任事物的自然之理,就能把事情办好。
词语、句子
? 文言虚词:为、乎、然、于 ? 文言实词:神遇:精神感知。 族:聚也,众也-普通。 ? 句子: ? 乃中《经首》之会:中[zhòng,符合],会,各种乐器聚合而发
? 良庖岁更刀,割也;判断句,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是因 为)用刀割断筋肉(刀因此受损);
1、有?寓言十九?之称的作品是
练习
A《诗经》、B《庄子》、C《战国策》、D《孟子》
2、在先秦诸子散文中,最富有浪漫色彩和文学特色的是
A《孟子》、B《庄子》、C《老子》、D《荀子》
3、先秦诸子中,文风以想象丰富、辞藻瑰丽、汪洋恣肆而著 称的是——
? 1、把握并归纳课文的主旨,理解其思想认识意义。 ? 2、领会课文的主要写作特点或艺术表现手法,如议论文
的论证方法,说明文的说明方法,记叙文、小说中的叙事 方法、景物和人物描写方法,诗文作品的情景交融、比兴 象征等抒情方法,要求能联系课文有关段落进行具体分析。 ? 3、熟记课文中的关键词或富于艺术表现力的精彩词句, 对其含义及其表达作用给出简要说明。 ? 4、识记并理解课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比拟、 对偶、排比、夸张、反语、用典、借代、暗示、层递、设 问、反诘等,并能具体说明其表达作用
载舟覆舟的对应关系。(十思之论,强调居安思危,重视
载舟覆舟的道理,认识到人民力量的伟大,强调君王的道德 修养对治国安邦的意义)
? 3、理解本文喻证法和对比法相结合的论证特点(
? ◆ 正反对比论证。如 : 在第一段中 , “固本?与?伐根? , “浚
源?与?塞源? , “积其德义?与?德不厚? , 国家安定与不 安定等 , 就是正反对举;又如第二段中 , “善始者实繁?与 ?克终者盖寡? , “取之易?与?守之难? , “竭诚待下?与 ?纵情傲物? , “吴越为一体?与?骨肉为行路? , “载舟?与
《庄子》、《史记》、《孟子》、《离骚》
002 《谏太宗十思疏》
? 魏征(580-643)
? 唐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以敢 于直谏著称于史,史称“诤臣”。言论见 于《贞观政要》
◇著作有《隋书》绪论,《梁书》《陈书》 《齐书》总论,主编《群书治要》
◇疏:奏议的一种,封建时代臣子向国君陈 述意见的一种文体。
延伸
本文主要掌握内容
? 1、中心论点:掌握规律、顺任自然。“臣之 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 2、论证方法: 比较法 ? A、对比(解牛之熟练过程类比掌握自然
规律以应对错综复杂之事物 -养生亦然) ? 3、使用论据:事实论据
大纲要求: 理解本文中心观点所具有的普遍意义,识记本文以寓言故事为论据 的喻证法的论证特点,分析本文所能概括出的庖丁解牛、游刃有余、
? 3、作家作品知识考核与精读课文相关的古代与现代作家 作品基本知识。
? 4、课文阅读分析考核精读课文的主要观点、思想内容、 写作特点、语言修辞等,要求既能从整体上领会掌握课文, 又能结合课文的有关段落进行分析论述。
? 5、文字表达考一篇800字左右的作文,不限文体但诗歌除 外。
二、28篇精读课文的考核要求 课文阅读分析的总体考核要点:
? 奏议,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统称, 包括奏、议、疏、表、对策。
写作 背景
? 1、理解本文三个论证层次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 (一、
提出论点、论述君王积德义对治国安邦的意义;二、分析君 王不能居安思危的原因危害;三告诫君王厉行?十思?,弘 扬德义。提出观点 —分析原因 —解决问题)
? 2、分析“十思”之论中所包含的君应自戒自谦,民可
A孟子、B庄子、C韩非子、D墨子
4、?踌躇满志? 这个成语出自——
A《庄子·养生主》、 B《谏太宗十思疏》、 C《徐 文长传》、 D《国殇》
5、庄子在诸子百家中所代表的是 ——学派。
A道家、B儒家、C法家、D墨家
6、庖丁解牛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
归纳法、演绎法、比较法中的类比法、比较法中的对比法
7、 ?肯綮?一词出自 ——
? 用伐根以求树茂、塞源以求流长来比喻国君不居安思危、戒奢以 俭而求国家长治久安之荒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