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大爱心_做小事情
怀大爱心做小事情主旨

怀大爱心做小事情一、引言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大家常常陷入了自己的琐事中,忽略了身边的人与事。
然而,一个温暖的举动可能会带给他人无尽的感动和幸福。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做一些小事情,展现自己的关爱与关心,在细微之处传递大爱心。
二、小事情的力量2.1 行善的好处• 1.1.1 拥有快乐:当我们帮助他人时,会感受到一种满足感和快乐,从而提升自己的幸福感。
• 1.1.2 传递正能量:一个小小的行动,可以传递给他人积极的信念和态度,激励他们积极面对生活。
• 1.1.3 增强社区凝聚力:通过参与小事情,我们能够拉近与他人的距离,加强社区的凝聚力,创造一个友善和融洽的社会环境。
2.2 小事情的形式• 2.2.1 帮助他人:例如帮助老人过马路,帮助别人拾起掉落的物品等等。
• 2.2.2 爱心义卖:通过义卖的方式筹集善款,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群。
• 2.2.3 志愿者活动:参与志愿者活动,为社区、学校等单位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 2.2.4 支持公益项目:无论是捐款、捐物还是参与志愿者活动,都能为公益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三、怀大爱心的实践3.1 个人行为• 3.1.1 尊敬长辈:关心家人、尊敬长辈,是怀大爱心的最基本表现。
• 3.1.2 爱护环境:从小事做起,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保护环境也是一种行善。
• 3.1.3 关爱弱势群体:关注并帮助残障人士、贫困儿童等弱势群体,给他们带去关爱与希望。
3.2 社区活动• 3.2.1 参与环保活动:组织或参与社区的环保活动,如清洁河流、植树等,为环境保护出一份力。
• 3.2.2 捐赠物品:通过爱心义卖、捐赠闲置物品等方式,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群。
• 3.2.3 悉心照顾邻居:关心邻居的生活,提供帮助,增进社区邻里间的友谊。
3.3 学校活动• 3.3.1 参与志愿者活动:参加学校举办的志愿者活动,服务学校和周边社区。
• 3.3.2 成立爱心社团:组织学生自发成立爱心社团,开展一系列公益活动,培养学生关爱社会的意识。
怀大爱心做小事情课文读后感

怀大爱心做小事情课文读后感
文章里传达的那种理念,就像是在我们忙碌又有点麻木的生活里,突然点亮了一盏小橘灯。
咱平常啊,总是想着要干一番大事业,要做那种惊天动地的大事才算是成功。
可是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大爱心就藏在小事情里。
就好比说,我们走在路上,看到有个小石子可能会绊倒人,顺手把它挪开,这就是小事情,但这背后其实就是一份爱心在驱使呀。
我突然就想到了身边那些默默做着小事的人。
像小区门口的保安大叔,每天就是帮着收发个快递,给进进出出的人开个门,看起来都是芝麻大的小事。
可是呢,大叔每次都是笑眯眯的,特别认真地做着这些事。
在寒冷的冬天,他还会提醒小朋友们系好围巾,小心着凉。
这就是在怀着大爱心做小事情啊,他的爱心让整个小区都变得温馨起来。
还有我们的老师,每天就是讲讲题、管管纪律,看起来平平无奇。
但是你想啊,他们用心地批改每一个同学的作业,耐心地解答那些看起来很幼稚的问题,这不就是把对学生的爱融入到这些日常的小事里了吗?他们这是在培育祖国的花朵呢,虽然不是那种拯救世界的壮举,但这种爱心的力量却能影响很多人的未来。
这篇文章让我明白,咱不用老是眼高手低,瞅着那些够不着的大事。
其实生活中的每一个小细节,每一次小小的善意举动,都像是一颗小小的爱心种子。
只要我们怀着大爱心去做这些小事情,这些种子就会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把爱的树荫洒向更多的人。
我觉得从现在起,我也要做这样的人,从身边的小事情做起,说不定哪天,这些小事情汇聚起来就能变成改变世界的大力量呢!这就像是一群小蚂蚁,单个看没什么,但是团结起来就能搬走比自己大好多倍的食物,小事情里的大爱心也是这个道理。
怀大爱心做小事情主旨

怀大爱心做小事情主旨怀大爱心,做小事情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人们往往会被琐碎的生活所迷失,忽略了对他人的关怀和爱心。
然而,正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情,却能够给人们带来温暖和希望。
怀着大爱心,去做小事情,不仅可以改变他人的命运,也会让自己的内心变得更加充实和满足。
爱心是一种情感,它不分年龄、性别、身份和地位。
让我们先从身边的小事情开始,例如,遇到老人过马路时,我们可以主动伸出援手,帮助他们安全地过马路;当我们看到有人需要帮助时,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给予他们帮助。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情,却能够让他人感受到我们的关怀和爱心。
怀大爱心,做小事情,还可以从自己身上找到更多的机会。
例如,我们可以主动关心身边的同学、朋友和亲人,询问他们的近况,关心他们的疾苦和困扰。
也许,只是一个简单的问候,就能让他们感到温暖和关心。
此外,我们还可以主动帮助他人解决问题,无论是学习上的困难还是生活上的困难,只要我们能够帮得上忙,就应该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
怀大爱心,做小事情,不仅是对他人的关怀和爱心,也是对自己的一种修身养性。
通过这些小事情的积累,我们会发现自己的心灵变得更加宽广和宽容,也会让自己感到更加充实和满足。
当我们看到他人因为我们的小事情而感到开心和感激时,我们也会感到一种莫大的满足和喜悦。
怀大爱心,做小事情,不仅是一种心灵的寄托,也是一种社会责任。
在我们的社会中,有很多需要帮助的人,我们应该主动承担起这种责任,去关心他们,去帮助他们。
例如,我们可以参加一些公益活动,为贫困地区的孩子捐赠书籍和学习用品;我们也可以定期去养老院和福利院,陪伴那些孤独和需要关怀的老人和孩子。
这些小事情虽然看似微不足道,却能够给他人带来希望和温暖。
怀大爱心,做小事情,不仅是一种情感的表达,也是一种价值观的传递。
通过我们的行动,我们可以向他人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让他们感受到人间的温暖和美好。
当我们怀着一颗大爱心去做小事情时,我们不仅能够改变他人的命运,也能够改变自己的人生。
怀大爱心做小事情读后感

《怀大爱心做小事情读后感》小朋友们,今天我读了《怀大爱心做小事情》这本书,感受可多啦!书里讲了好多人的故事,他们虽然做的都是小小的事情,但是都充满了爱心。
比如说,有个小朋友看到一位老爷爷过马路很困难,就主动去扶老爷爷。
这虽然是一件小事,但是却让老爷爷感到很温暖。
还有一个大姐姐,在路上看到一只流浪猫,就把自己的零食分给小猫吃,还找了个盒子给小猫做了个小窝。
老师给你们讲个我身边的小故事。
有一次,我们班的小红看到教室的地上有废纸,她主动捡起来扔到垃圾桶里。
虽然只是小小的一个举动,但是让我们的教室变得更干净、更整洁了。
小朋友们,这些小小的事情是不是也很有意义呀?《怀大爱心做小事情读后感》小朋友们,咱们接着聊聊《怀大爱心做小事情》这本书哟!这本书让我明白了,爱心不分大小。
就像有个叔叔,每天都会在小区门口帮助大家开门,不管是早上还是晚上,他总是笑着迎接每一个人。
还有一个小朋友,把自己的玩具分享给了其他没有玩具的小伙伴,大家一起玩得可开心啦。
我给你们讲个例子。
有一回,我在公园里摔倒了,膝盖破了皮。
一个陌生的哥哥跑过来,把我扶起来,还帮我吹了吹伤口,问我疼不疼。
那一刻,我觉得心里暖暖的。
小朋友们,我们也可以像书里的人一样,用小小的爱心行动,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哟!《怀大爱心做小事情读后感》小朋友们,今天咱们再来讲讲《怀大爱心做小事情》这本书哈!读了这本书,我发现生活中有好多可以做的小事情呢。
比如说,给辛苦工作的爸爸妈妈倒杯水,帮奶奶捶捶背。
有一次,我看到一位小朋友在哭,原来是他的风筝挂在了树上。
我和小伙伴们一起想办法,把风筝拿了下来,小朋友马上就不哭了,还对我们说谢谢。
老师给你们说个事儿。
我们学校有个同学,经常在课间主动打扫教室的卫生,大家都很喜欢他。
小朋友们,让我们都怀着大大的爱心,去做那些小小的事情吧!。
怀大爱心,做小事情

怀大爱心,做小事情
“把工作中的一件件小事做好,一件件小事汇集起来,无数的小事汇聚起来就能成就大事。
”8月10日下午,汀祖镇举办了主题为“敬业奉献志愿服务”道德讲堂活动。
本次道德讲堂有向德鞠躬、诵读一段经典、唱一首歌曲、看一部短片、听一个故事等多个环节,并特邀请了省劳动模范、残疾人的知心大姐苏柳英到现场宣讲。
苏柳英同志是鄂州市残联的一名党员干部,自1980年参加工作以来,她始终保持着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公仆本色,恪尽职守、务实进取的良好作风,无私奉献、淡泊名利,怀着一份对工作的热爱、珍惜和敬重,长期热心为残疾人提供服务。
她先后扶持1200余名残疾人创业或就业,帮助60多名残疾学生步入大学校园,牵线搭桥让30多位残疾人喜结连理,先后8次带队参加全省残疾人运动会、夺得63枚金牌,接待残疾人信访3700多人,有力地维护了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38年来,她将残疾人视作自己的亲人,将他们的每一件小事当做大事放在心上去帮助他们解决,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同时,帮助残疾人实现了愿望,践行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
听完她的故事,在场的人无不为之感动。
大家纷纷表示要向模范学习,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充分发挥志愿者的引领作用,让文明引导社会全面进步,为共创共建全国文明城市和文明镇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加本次活动的有鄂城区纪委、该镇政府全体干部、各文明单位、各村(居)书记、妇联主席、镇直机关各单位女干部代表等150余人。
《何光沪-怀大爱心做小事情》

《怀大爱心做小事情》作者:何光沪她创建的组织有四亿多的资产,世界上最有钱的公司都乐意捐款给她;她的手下有七千多名正式成员,还有数不清的追随者和义务工作者分布在一百多个国家;她认识众多的总统、国王、传媒巨头和企业巨子,并受到他们的仰慕和爱戴……可是,她住的地方,唯一的电器是一部电话;她穿的衣服,一共只有三套,而且自己洗换;她只穿凉鞋没有袜子……她把一切都献给了穷人、病人、孤儿、孤独者、无家可归者和垂死临终者;她从12岁起,直到87岁去世,从来不为自己、而只为受苦受难的人活着……在这个世界上,古往今来有不少富豪,对穷苦人慷慨解囊,有不少慈善家,开办了不少孤儿院养老院……然而,她不是富豪,因为她没有留给自己一分钱,甚至她不去挣钱,不去募款;她也不是一般的慈善家,因为她的目的,不是仅仅为穷人和鳏寡孤独者提供衣食住处,不是仅仅为病人和遭灾遭难者提供医疗服务,而是要在这一切之中,这一切之外,给这些人带去爱心,让他们感到自己有尊严、感到自己被人爱!为此,她愿意向这些人下跪;她立志要服侍穷人,所以先变成了穷人;她放弃了安适的修女和教师生活,穿上穷人的衣服,一头扎进贫民窟、难民营和各种各样的传染病人之中,五十年如一日;她的追随者们为了让服侍的对象觉得有尊严,也仿效她的榜样,过着穷人的生活,以便成为穷人的朋友。
这种远远超过一般慈善事业的宗旨,体现在她的这句话中:“除了贫穷和饥饿,世界上最大的问题是孤独和冷漠……孤独也是一种饥饿,是期待温暖爱心的饥饿。
”所以,她的一生,用她自己的话来说,是“怀大爱心,做小事情”。
她,就是被称为“贫民窟的圣人”的特蕾莎(亦译德肋撒或特雷莎修女)。
她也被世人亲切地称为“特蕾莎嬷嬷”。
1979年,诺贝尔委员会从包括促成埃以和谈的美国总统卡特在内的56位候选人中,选出了她,把诺贝尔和平奖这项殊荣授予了这位除了爱一无所有的修女。
授奖公报说:“她的事业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尊重人的个性、尊重人的天赋价值。
何光沪《怀大爱心·做小事情》全文赏析

怀大爱心,做小事情何光沪何光沪(1950- ),贵阳人。
哲学博士。
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宗教学系教授。
主要从事宗教学、宗教哲学、基督教神学等领域的研究。
著有《天人之际》和《百川归海--走向全球宗教哲学》等。
她创建的组织有四亿多的资产,世界上最有钱的公司都乐意捐款给她;她的手下有七千多名正式成员,还有数不清的追随者和义务工作者分布在一百多个国家;她认识众多的总统、国王、传媒巨头和企业巨子,并受到他们的仰慕和爱戴……可是,她住的地方,唯一的电器是一部电话;她穿的衣服,一共只有三套,而且自己洗换;她只穿凉鞋没有袜子……她把一切都献给了穷人、病人、孤儿、孤独者、无家可归者和垂死临终者;她从12岁起,直到87岁去世,从来不为自己、而只为受苦受难的人活着……在这个世界上,古往今来有不少富豪,对穷苦人慷慨解囊,有不少慈善家,开办了不少孤儿院养老院……然而,她不是富豪,因为她没有留给自己一分钱,甚至她不去挣钱,不去募款;她也不是一般的慈善家,因为她的目的,不是仅仅为穷人和鳏寡孤独者提供衣食住处,不是仅仅为病人和遭灾遭难者提供医疗服务,而是要在这一切之中,这一切之外,给这些人带去爱心,让他们感到自己有尊严、感到自己被人爱!为此,她愿意向这些人下跪;她立志要服侍穷人,所以先变成了穷人;她放弃了安适的修女和教师生活,穿上穷人的衣服,一头扎进贫民窟、难民营和各种各样的传染病人之中,五十年如一日;她的追随者们为了让服侍的对象觉得有尊严,也仿效她的榜样,过着穷人的生活,以便成为穷人的朋友。
这种远远超过一般慈善事业的宗旨,体现在她的这句话中:“除了贫穷和饥饿,世界上最大的问题是孤独和冷漠……孤独也是一种饥饿,是期待温暖爱心的饥饿。
”所以,她的一生,用她自己的话来说,是“怀大爱心,做小事情”。
她,就是被称为“贫民窟的圣人”的特蕾莎(亦译德肋撒或特雷莎修女)。
她也被世人亲切地称为“特蕾莎嬷嬷”。
1979年,诺贝尔委员会从包括促成埃以和谈的美国总统卡特在内的56位候选人中,选出了她,把诺贝尔和平奖这项殊荣授予了这位除了爱一无所有的修女。
怀大爱心做小事情课文读后感

怀大爱心做小事情课文读后感《〈怀大爱心,做小事情〉课文读后感》读了《怀大爱心,做小事情》这篇课文,我心里就像有只小兔子在蹦跶,可激动啦。
在课文里,那些主人公做的小事情就像一颗颗小星星,看着不起眼,可凑在一起就组成了一片璀璨的星空。
就好比我们平常看到的蚂蚁,一只蚂蚁那么小,感觉啥也干不了,可是一群蚂蚁呢?它们能把比自己身体大好多好多倍的食物搬回家,这多神奇啊。
那些做小事情的人,不就像蚂蚁一样吗?虽然每一件事都小小的,但是积攒起来的力量可不得了。
我就想起我们班上的事情。
有个同学叫小李,他每天都会早早地到教室,然后把黑板擦得干干净净。
这事儿小吧?刚开始的时候,我们都没太在意,觉得不就是擦个黑板嘛。
可是有一天,小李生病没来上学,那天黑板擦得不干净,我们老师写字的时候就很不方便,字写得歪歪扭扭的。
这时候我们才发现,原来小李每天做的这件小事情是多么的重要啊。
这就像课文里说的,不要小看任何一件小事情,它可能会对很多人产生很大的影响呢。
我还想到社区里的张奶奶。
张奶奶年纪大了,但是她每天都会在小区里捡垃圾。
那些乱丢的小纸片啊,小塑料瓶啊,在张奶奶眼里就像一个个调皮捣蛋的小坏蛋,她一定要把它们都收拾好。
有一次,我就问张奶奶:“张奶奶,您为啥每天都这么辛苦地捡这些小垃圾呀?”张奶奶笑着说:“孩子呀,这小区就像咱们的家一样,家里脏了能不管吗?这些小垃圾看着小,多了就把咱们的家弄脏了。
”张奶奶做的这件事多小啊,可是小区因为有了她,变得干净整洁多了。
这难道不是怀大爱心做小事情的体现吗?课文里讲的那些人,他们怀着大大的爱心,去做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情。
这让我不禁想到我自己。
我有时候就会觉得,只有做大事才是了不起的。
读了这篇课文后,我才知道我错得有多离谱。
就像我们盖房子,那些小小的砖头,一块一块的,看着不怎么起眼,可是少了一块砖头,这房子可能就不牢固了。
小事情就像这些砖头,是构建我们美好世界的重要部分。
我又想到有一次在公园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了解特雷莎的主要动人事迹,能 对其精神品质作评论。 2 本文在选材、构思、语言等方面 的艺术特点。
返回
3.
背景简介
背景简介
《怀大爱心,做小事情》一文是何光沪 为特雷莎修女写的《活着就是爱》一书的 中译本所作的序言。
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 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
——特蕾莎修女Biblioteka 返回第一单元 第6课
怀大爱心,做小事情
特 蕾 莎 修 女
要点 > 链 接
教学目的
教学重 难点 背景简介
作者简介 人物简介
内容述评
艺术赏析
思考练习
资料链接
1.
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
•
1.感悟特雷莎修女的动人事迹,学习 她怀大爱心,做小事情的高尚品 2.体会本文的艺术特色。
返回
2.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
人物简介
链接 视频:传奇历史再现: 《特蕾莎修女与仁爱传教修女会》
返回
6.
内容述评
内容述评
全文展示了特蕾莎修女令人感动的人生事 迹,从而诠释了特蕾莎修女大爱的真正内涵。
文章主要从三个层面展开。特蕾莎修女的 精神:特雷莎修女的大爱是饱含真诚尊重的大 爱;特雷莎修女的一生历程:特雷莎修女的一 生是为穷苦人奉献爱心的一生,即使是做小事 情,也能见大爱心;特蕾莎修女精神的影响: 特蕾莎修女的真爱无私值得人们感动、深思。
三、 本文既为特蕾莎修女《活着就是爱》一书的 中译本所作的序言,介绍特蕾莎一生事迹,自 然是题中应有之义,但作为一篇书序,难免又 有许多议论、感言要发。作者是如何巧妙地把 两者有机融为一体的? 请你对此略加阐析。
本文主要是以特蕾莎修女大爱无边的内涵: 真诚的尊重、本真的爱心的阐释为纽带将介绍 特蕾莎修女一生的事迹与面对特蕾莎修女的精 神品质,人类开始对自己渺小自私行为的反思 等内容巧妙结合在一起,有机融合为一体。
本课完
以下是补充资料
9、资料链接
人物介绍 人物轶事 人物语录 扩展阅读 相关图片
返回
人物介绍
1901年特蕾莎修女出生于前南斯拉夫。她很少提到童年生活,但她 曾说12岁加入一个天主教的儿童慈善会时,就感觉自己未来的职业是要 帮助贫寒。
18岁那年,特蕾萨加入洛雷托修女会。1928年,她被安排到加尔各 答的教会学校教书。1946年,特蕾萨乘火车前往印度大吉岭。沿途那些 骨瘦如柴、衣衫褴褛的穷人使她震惊。因此她决心离开与世隔绝的教会 学校,去帮助社会上那些饥寒交迫的人们。
返回
一 、特蕾莎修女的去世,全世界曾为之震动,你 认为她一生中最感人之处在哪里?作者以为面 对特蕾莎的动人事迹,我们不能不感到羞愧, 这又是什么道理? 特蕾莎修女一生中最感人之处在于她的克己 无私,大爱无边,对世上穷苦人的真诚关爱与 人类尊严的尊重。我们面对特蕾莎的动人事迹 ,当然会为自己的渺小与自私,对人类尊严的 漠视而羞愧。
尊敬和爱戴。
3
特蕾莎修女克己无私、大爱无边的精神,值得每一个人在感动 之余都应该不断反思自己、反思生命。
返回
7.
艺术赏析
艺术赏析
善于选材,构思巧妙
•
作者善于选择德蕾莎修女一生中最精彩
的环节去打动读者,如面对诺贝尔和平奖的
殊荣,德蕾莎修女朴素动人的答辞及取消授
奖宴会的请求都让人无比感动。文章在结构
二、 特蕾莎的事业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慈善事业 ,你认为其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 诺贝尔和平 奖的授奖公报说她的成功“弥合了富国与穷国 之间的鸿沟”,“在两者之间建设了一座桥梁 ”。这该作怎样的解读? 特蕾莎的事业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慈善事业 ,其主要的特点是尊重人的个性、尊重人的天 赋价值,尊重人类尊严。特蕾莎的成功确实让 所有人包括富国穷国的人们感受到尊重人的尊 严、个性、价值的重要性,从而开始做为人的 沟通与了解。
上没有平铺直叙,而是巧妙地先铺排特蕾莎
的主要动人事迹,然后再从头叙述她的生平
,最后诠释德蕾莎修女的生命故事给人的启
迪,顺势导引,切合读者阅读兴趣。
艺术赏析
• 叙事、抒情、议论的有机融合
•
文章将特蕾莎修女一生的故事叙述与对特蕾
莎修女大爱无边精神的高度赞美及引发世人的反
思等内容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 语言富有哲理性,引人深思
二、 特蕾莎的事业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慈善事业,你认为其最主要 的特点是什么? 诺贝尔和平奖的授奖公报说她的成功“弥合了 富国与穷国之间的鸿沟”,“在两者之间建设了一座桥梁”。 这该作怎样的解读?
三、 本文既为特蕾莎修女《活着就是爱》一书的中译本所作的序言, 介绍特蕾莎一生事迹,自然是题中应有之义,但作为一篇书序, 难免又有许多议论、感言要发。作者是如何巧妙地把两者有机 融为一体的? 请你对此略加阐析。
•
文章中有不少富有哲思性的话语。如所引用
的特蕾莎的话语和作者对特蕾莎修女精神的高度
赞美、诠释时都运用了不少富有哲理性的语言,
相当出彩,引入深思。
返回
8.
思考练习
思考练习
一 、特蕾莎修女的去世,全世界曾为之震动,你认为她一生中最感 人之处在哪里?作者以为面对特蕾莎的动人事迹,我们不能不 感到羞愧,这又是什么道理?
内容述评
在一切财富、荣誉、奖项、利益面前,特雷莎修女选择了奉献,
1 把它们都献给了世界上的穷人、病人、孤独的人,以博大无私的爱
心,给需要帮助的人带来了尊严、关爱,人的价值。
从少年立志到弥留之际,特蕾莎修女以本真的爱心、自我牺牲
2 的精神一直为穷苦人们奔波操劳,从最微小的事情做起,给他们带
来帮助关爱。特蕾莎修女的一生是伟大奉献的一生,得到了世人的
4.
作者简介
何光沪
何光沪(1950- ),贵阳人。哲学博士。 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宗教学系教授。主要从事 宗教学、宗教哲学、基督教神学等领域的研 究。著有《天人之际》和《百川归海--走 向全球宗教哲学》等。
何光沪 返回
5.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特蕾莎修女(Mother Teresa of Calcutta) 1910年8月27日—1997年9月5日,又称做德兰修女、 特里莎修女、泰瑞莎修女),是世界著名的天主教 慈善工作者,主要替印度加尔各答的穷人服务。12岁 时,她立志当修女。19岁时她进入修道院,被命名为 德蕾莎修女。后来她被派往印度。1946 年9月10日, 她决心为穷人中的穷人服务,并在几年内建立了仁爱 传教修女会。1952 年夏,为穷人找到爱与尊严,在 印度加尔各答建立“垂死者之家”。因其一生奉献给 解除贫困,而于1979年得到诺贝尔和平奖。 1997年 因病逝世,印度人为德蕾莎举行了国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