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的比较

合集下载

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对剖宫产产妇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比较

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对剖宫产产妇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比较

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对剖宫产产妇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比较郭德生【摘要】目的比较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对剖宫产产妇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剖宫产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硬膜外麻醉,观察组实施腰硬联合麻醉,比较2组麻醉前后凝血功能[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bg)与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水平及麻醉前,麻醉后切皮前、胎儿娩出、手术结束、术后24 h D-二聚体水平变化情况.结果麻醉前2组凝血功能各项指标与D-二聚体水平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24 h观察组凝血功能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麻醉后各个时段D-二聚体水平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2种麻醉方式均适用于剖宫产手术,但腰硬联合麻醉更有助于改善产妇的凝血功能,防止出现血液高凝情况,可作为剖宫产术中首选麻醉方式.【期刊名称】《实用临床医学》【年(卷),期】2017(018)012【总页数】3页(P46-47,65)【关键词】腰硬联合麻醉;硬膜外麻醉;剖宫产;凝血功能;D-二聚体水平【作者】郭德生【作者单位】宝丰县人民医院麻醉科,河南宝丰467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14当前临床剖宫产术中将硬膜外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作为最常用的麻醉方法,2种方法在剖宫产术应用中均取得了较好的成果,能够有效阻断手术伤害刺激向中枢方向的传导[1]。

众所周知,手术创伤会引发机体出现应激反应,造成患者凝血功能异常,且不同的麻醉方式对患者镇痛效果、抗凝血功能等的影响也存在差异[2-3]。

鉴于此,本研究进一步比较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对剖宫产产妇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择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在宝丰县人民医院进行剖宫产的1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50例,年龄22~35岁,平均(27.57±2.69)岁,体质量53~82 kg,平均(62.46±6.79)kg;对照组50例,年龄23~37岁,平均(28.36±2.84)岁,体质量52~82 kg,平均(63.37±7.14)kg,2组产妇年龄、体质量等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单纯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效果的比较

单纯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效果的比较

单纯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效果的比较摘要目的观察单纯硬膜外麻醉及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的效果。

方法64例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随机分为Ⅰ组32例行单纯硬膜外麻醉,Ⅱ组32例行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的麻醉前与麻醉15 min时血压变化、麻醉效果、不良反应、镇痛率。

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血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15 min时,Ⅱ组明显低于Ⅰ组(P<0.05)。

Ⅰ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高于Ⅱ组(P<0.05),麻醉维持时间明显低于Ⅱ组(P<0.05)。

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Ⅰ组术中辅助镇痛率高于Ⅱ组(P<0.05)。

结论采用腰硬联合麻醉为产妇进行剖宫产,虽可造成血压降低,但起效快,镇痛效果好,较为安全。

关键词剖宫产;硬膜外麻醉;腰硬联合麻醉;效果行剖宫产手术时麻醉必须达到起效快、肌松良好、镇痛完全、牵拉反应低、母婴安全几个目标,因此,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案极为必要[1]。

本院此次以腰硬联合麻醉、单纯硬膜外麻醉两种方案为64例行剖宫产者实施麻醉,比较其麻醉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中64例剖宫产产妇均为本院2013年9月~2014年10月收治,全部为足月妊娠产妇,排除心肺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合并症。

年龄21~35岁,平均年龄(25.2±3.1)岁;体重52.3~78.5kg,平均体重(62.5±3.4)kg。

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Ⅰ组和Ⅱ组,各32例。

两组患者年龄、体重、妊娠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①麻醉前准备:入室后,常规吸氧监测血压(BP)、心率(HR)及心电图(ECG)等指标,建立上肢静脉通道,给予300~500 ml的林格氏液。

②麻醉:患者取左侧卧位,Ⅰ组给予单纯硬膜外麻醉,Ⅱ组给予腰硬联合麻醉。

Ⅰ组在L2~3椎间隙进行穿刺置管,置入深度定为3 cm;注入3 ml试验剂量的2%利多卡因,仔细观察5 min,查看脊椎麻醉征象;给予8~10 ml 2%利多卡因,术中,适当增加4~5 ml。

利多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的临床比较

利多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的临床比较
快 ,但血流 动力学不 稳定。提高麻醉 效果 ,保证母 体和胎儿 的安全 , 减少手术创 伤和术后 并发症是产科麻 醉的原则 。腰硬 联合麻有 阻滞完 善 、起 效快 的优 点 ,但术 中低 血压 发生 率高 ,术后 头痛 、 恶心 、呕 吐、尿潴 留的并发症较高 ;麻醉平面难 于控制 ,麻醉 平面过高 时一方 面出现低血压 ,产妇感觉 呼吸困难 ,另一方面母体低 血压 会增加 胎儿
2 1 年8 01 月第9 第2 期 卷 2
・临床研究 ・ 9 1
利多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的临床比较
温 清娴 刘建 华 周 冠同 陈丽青 黄 梅英 李金 波 谢 友娣
( 英德市人 民医院 ,广东 英德 530 ) 100
【 摘要】 目的 在剖宫产术中应用利 多卡 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麻 醉及腰硬联合麻醉相比较的优缺点。方法 剖宫产 6 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
阻滞平 面。 于麻 醉 穿刺 、切 皮和 娩 出胎 儿 时记 录 V 评 分和 血 压 ,计算 低 血压 发生率 。 记 录不 良反应 如 呼吸 困难、 恶心 呕吐 、术后 头痛 AS
发生例数。记录新生儿 1 n p a 评分。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麻醉效果相当,V S评分无显著差异 miA gr A
<0 O . . 1 <0 0 .5
新 生儿 A gr pa 评分 观察组 为 (. -0 5 。对 照组为 (.0 99 4 . ) 3- 2 9 士 9
氧。1ri 0 n内输入平衡液 20 ,同时行无创血压 ,心率,脉搏血氧 a 0mL
饱和度监测。观察组左侧卧位经 L : 椎间隙硬膜外穿刺 ,向头侧置管 3c . m,注入 2 5 %利多卡因 3 L 0 5 g : m + . m  ̄太尼,观察5 i,确认无腰麻 0 mn 征象后在硬膜外注入首剂量2 %利多卡因5 L,以后每间隔3 i间断注 m mn

腰麻硬膜外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腰麻硬膜外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纳入标准: (1)均是单胎足月妊娠。 (2)均拟行剖宫产开展分娩。 (3)均取得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有关 书面说明。 (4)得到院内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 (1)顺产、早产或者过期产产妇。 (2)存在妊高症、胎盘早剥或前置胎
盘者。 (3)肝肾心等重要脏器存在严重疾病
者。 (4)对麻醉方法存在禁忌症者。
【关键词】剖宫产;硬膜外麻醉;腰硬联合麻醉;麻醉效果
麻醉属于剖宫产手术中的一项重要环 节,对产妇开展麻醉时需要同时兼顾到麻 醉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有研究表明 [1],硬 膜外麻醉(EA)和腰麻硬膜外麻醉(CSEA) 是剖宫产术中两种主要的麻醉方法,前者 具有较高安性,且麻醉效果显著,但存在 局部用药量较大和诱导缓慢等较多问题, 因此需要探索出更优的麻醉方法,以确保 剖宫产术顺利开展。CSEA 是近几年来剖 宫产术中应用较多的一类麻醉方式,具有 起效速度较快、局部用药量较小以及术后 更易恢复等多种优点,受到临床的广泛肯 定。 本 文 就 剖 宫 产 中 分 别 应 用 CSEA 与 EA 的效果进行探讨,具体阐述如下:
t P
运动阻滞恢复时间
132.56±14.98 176.89±18.25
12.683 <0.05
感觉阻滞恢复时间
162.54±25.18 198.69±14.65
7.336 <0.05
最高麻醉平面时间
14.31±4.26 22.68±6.98
27.195 <0.05
表 3:对比两组术中的不良反应情况 n(%)]
组别
观察组(n=70) 对照组(n=30)
X2 P
寒战 2 2
头痛 0 1
恶心呕吐 0 1
低血压 1 1
合计
3(4.29) 5(16.67)

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官产手术效果的比较

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官产手术效果的比较

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官产手术效果的比较摘要】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CEA)和腰硬联合麻醉(CSEA)用于剖宫产手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随机选150例无麻醉禁忌的行剖宫产手术患者分为两组,每组75例。

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

观察两组麻醉时间、麻醉效果、血压变化等指标。

结果:两组麻醉起效时间具有显著差异,观察组阻滞效果明显优于硬膜外麻醉组(p<0.05);观察组患者低血压、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在娩出时间、健康情况上差异不明显(P>0.05)。

结论:在剖宫产手术中,腰硬联合麻醉(CSEA)在麻醉效果上优于硬膜外麻醉,对孕妇、胎儿的影响也较小,是比较理想的剖宫产手术麻醉方法。

【关键词】硬膜外麻醉;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手术【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2-0166-02剖宫产术成败直接关系到母婴的生命安危。

腰-硬联合麻醉(CSEA)是一种新型麻醉方法,具有腰麻(SA)和硬膜外麻醉(EA)的双重优点,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本研究选择150例无麻醉禁忌的行剖宫产手术患者,探讨硬膜外麻醉(CEA)和腰硬联合麻醉(CSEA)用于剖宫产手术的临床效果。

现将麻醉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150例无麻醉禁忌的行剖宫产手术患者分为两组,每组75例。

全部患者均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肺疾病等。

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

对照组年龄:25~38岁,平均年龄:28.5岁,观察组年龄:26~37岁,平均年龄:28.9岁。

两组患者在年龄、体重、身高等方面差异不明显。

观察患者的麻醉时间、麻醉效果,检测其血压变化、在术中的各项情况,并对新生儿的健康情况进行评估。

1.2方法入室后建立静脉通道,取平卧位,测BP、HR、SpO2作为基础值,常规鼻导管吸氧。

用18~20G贝朗留置针、输血管、林格液,选择开放静脉上肢通路,麻醉前输入300~500mL。

剖腹产采用腰硬联合与硬膜外麻醉术后镇痛效果比较分析

剖腹产采用腰硬联合与硬膜外麻醉术后镇痛效果比较分析

剖腹产采用腰硬联合与硬膜外麻醉术后镇痛效果比较分析【摘要】剖腹产是一种常见的生产方式,术后镇痛对患者的恢复十分重要。

本研究旨在比较剖腹产术后采用腰硬联合与硬膜外麻醉的镇痛效果。

研究方法采用对照试验,通过记录镇痛效果指标来比较两种麻醉方式的效果。

研究结果显示,腰硬联合麻醉在镇痛效果上明显优于硬膜外麻醉。

讨论部分分析了两种麻醉方式的优缺点及可能的机制。

临床应用方面建议在剖腹产术中优先选择腰硬联合麻醉。

风险评估部分探讨了可能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

本研究结论是腰硬联合麻醉在剖腹产术后镇痛中具有更好的效果,未来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该麻醉方式的应用。

总结指出了本研究的重要性及局限性。

通过本研究对两种麻醉方式的比较,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好的临床决策依据。

【关键词】剖腹产、腰硬联合麻醉、硬膜外麻醉、镇痛效果、比较分析、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讨论、临床应用、风险评估、本研究结论、展望、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剖腹产是目前常见的一种产科手术方式,对于一些产妇来说是必需的选择。

在剖腹产手术过程中,术后的镇痛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可以有效减轻产妇的疼痛感,提高手术后恢复的舒适度。

目前在剖腹产的术后镇痛中,腰硬联合和硬膜外麻醉是两种常见的镇痛方式。

腰硬联合通过在腰椎间隙注射麻醉药物,可以有效阻断神经传导,达到止痛的效果。

而硬膜外麻醉则是通过在硬膜外腔内注入麻醉药物,达到镇痛的目的。

目前对于剖腹产术后镇痛效果采用腰硬联合和硬膜外麻醉这两种方式的比较研究还比较有限,因此有必要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本研究旨在比较剖腹产术后采用腰硬联合和硬膜外麻醉的镇痛效果,为临床提供更为科学的参考依据,为产妇提供更好的术后镇痛管理方案。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剖腹产术后采用腰硬联合和硬膜外麻醉的镇痛效果。

通过对两种麻醉方式在镇痛效果上的比较分析,探讨哪种方式更适合在剖腹产手术中使用,以提高术后镇痛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

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术效果的比较

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术效果的比较

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术效果的比较目的:对硬膜外麻醉(EA)和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用于剖宫产术效果进行比较,为剖宫产手术的麻醉方法提供选择和依据,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将60例剖宫产孕妇随机分为两组,单独的硬膜外麻醉(EA组)和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组)各30例,分别观察两组的麻醉效果,并进行比较。

结果:根据两组结果的比较显示,硬膜外麻醉(EA)组麻醉效果和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的麻醉效果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而两组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剖宫产手术中,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明显低于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

标签::硬膜外麻醉、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手术、麻醉效果剖宫产手术是现在麻醉工作中最常见的妇产科手术之一,随着麻醉学、输血、输液、水电平衡知识与手术方式、手术缝合材料的改进和控制感染等措施的进步,使剖宫产手术助娩的时间越来越短,安全性也越来越高。

最常用的麻醉方式是腰麻和硬膜外麻醉,但是腰麻(SA)通常会对血流动力学产生较大的影响并且会引发恶心、呕吐及头痛等一系列的并发症。

硬膜外麻醉(EA)是将局麻药注入硬膜外腔,阻滞脊神经根,暂时使其支配区域产生麻痹的麻醉方法。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是将脊麻(SA)与连续硬膜外麻醉(CEA)融为一体的麻醉方法[1]。

本文主要对硬膜外麻醉(EA)和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用于剖宫产术的麻醉效果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本院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行剖宫产的产妇60例,随机分为两组,单独的硬膜外麻醉(EA组)和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组)各30例,所有的病例均排除糖尿病、心脏病、子痫前期和其他妊娠合并症,均无椎管内麻醉禁忌证。

年龄均在20~35岁,平均(24±3.2)岁,体重57~83kg,平均(73±7.8)kg,两组一般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

医学论文:腰硬联合麻醉和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瘢痕子宫剖宫产术的效果分析

医学论文:腰硬联合麻醉和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瘢痕子宫剖宫产术的效果分析

腰硬联合麻醉和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瘢痕子宫剖宫产术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比较分析腰硬联合麻醉(csea)和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cea)在瘢痕子宫剖宫产术中的麻醉效果。

方法:选择200例瘢痕子宫剖宫产孕妇,asa ⅰ~ⅱ级,年龄25~40岁。

采用双盲法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0例。

分别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和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

观察两组麻醉至手术开始时间、麻醉效果、术中产妇血流动力学改变,胎儿取出后1~5 min apgar评分。

结果:腰硬联合麻醉组比连续硬膜外阻滞组起效时间快,麻醉效果好,镇痛完善,患者和术者满意度高。

结论:腰硬联合麻醉用于瘢痕子宫剖宫产术,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腰硬联合麻醉;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瘢痕子宫;剖宫产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1.028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手术产科情况复杂,手术粘连多,硬膜外间隙慢性炎症,组织增生和局部粘连,甚或形成隔膜使局麻药扩散受阻,少数出现斑状阻滞、单侧阻滞和阻滞范围较窄或平面不稳定。

腰硬联合麻醉集合了腰麻作用迅速、肌松完全的优点,连硬外可持续加药,以应付手术时间长的问题,值得临床推广。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笔者所在医院瘢痕子宫行剖宫产的孕妇200例。

asa ⅰ~ⅱ级,孕周36~42周,年龄25~40岁,体重50~90kg,产科情况良好,无心血管病变、前置胎盘等情况。

随机分成csea 组和cea组,每组100例。

两组年龄、身高、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麻醉方法所有孕妇入院后行术前常规检查,术前30 min肌注阿托品针0.5 mg,苯巴比妥针0.1 g,入室后开放静脉通道,麻醉前滴注300~500 ml复方氯化钠溶液。

监测ecg、hr、nibp、map、spo2。

穿刺部位均为l2~3间隙。

csea组(腰硬联合组)药物配方为:布比卡因10 mg混合10%葡萄糖重比重腰麻液2 ml,回抽脑脊液引流通畅,以0.2 ml/s的速度推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的比较
【摘要】目的观察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用于急诊剖宫产手术的麻醉效果。

方法剖宫产妇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50例。

A组使用腰麻-硬膜
外联合麻醉;B组为单纯硬膜外麻醉。

两组穿刺点均为L2~3。

结果结果
CSEA最高阻滞平面及达到时间比EA组短,从麻醉开始到胎儿娩出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SEA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EA组,术中麻黄素的使用CSEA组多于EA组,两组均无术后头痛。

结论CSEA是急诊剖宫产手术的良好麻醉选择。

【关键词】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效果比较
近年来,由于低毒性长效局麻药罗哌卡因的出现、消毒灭菌方法的改进、细针制造和技巧的提高,使腰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特别是1992年,Lifschitz [1]发明带“背孔”的Tuohy针后,现代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技术在临床上得到广泛认同和迅速普及。

本文采用CSEA技术用于急诊剖宫产手术50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急诊剖宫产妇100例,ASA I~Ⅱ级,随机分为A、B 两组,各50例。

两组产妇的年龄、体重、身高、产次、手术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均相似,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孕产妇人手术室后予以监测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静脉输入平衡液500 ml。

右侧卧位,取L间隙穿刺。

A组孕产妇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硬膜外穿刺成功后退出针芯插入腰穿针,通过硬脊膜入蛛网膜下腔注入0.75%布比卡因重比重注射液0.8~1 ml+25%葡萄糖液lml的混合液共2 ml,行腰麻(sA)退出腰穿针后,迅速向头侧硬膜外腔置管3~4era,恢复平卧位,随即左倾手术台约15°,同时面罩吸氧3~4 L/min。

B组采用单纯硬膜外穿刺,成功后向硬膜外腔置入导管3~4 cm,注人试验量利多卡因2~3 ml。

固定导管后恢复平卧位,观察5 min,无全脊麻征象后注入全量利多卡因13~20 ml。

1.3 观察指标
①蛛网膜下腔注药时麻醉起效时问。

②注药后的收缩压(SBP)、舒张压
(DB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③新生儿出生后1、5、10 min Apgar
评分隋况;④术中恶心、呕吐、寒战等不良反应情况和术后头痛情况。

麻醉效果评定标准:优:患者无痛,肌松良好,未加任何辅助药物;良:基本无痛,肌松可,有牵拉反应;中:牵拉痛,肌松欠佳;需加用辅助药物方可完成手术;差:疼痛,牵拉反应重,肌松差,需加用局麻药[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CSEA最高阻滞平面及达到时间比EA组短,从麻醉开始到胎儿娩出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SEA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EA组,术中麻黄素的使用CSEA组多于EA组,两组均无术后头痛。

3 讨论
子宫体的交感运动神经来自于T5~T10 脊神经,而感觉纤维沿T10-L1。

脊神经后根进入脊髓,宫颈神经支配来源于s2-s4脊神经根汇聚成的阴部神经,盆腔腹膜覆盖于子宫前壁,其上行越过子宫底之后转向后并下行覆盖子宫和阴道后壁,继而沿直肠前壁反折上行。

剖宫产手术麻醉除了要满足手术操作的需要,也要考虑到胎儿的安全。

传统单纯硬膜外麻醉对血压影响较小、并发症少、可用于术后镇痛。

但由于孕妇椎管内静脉丛怒张,硬膜外间隙变窄和蛛网膜下腔压力增高,增加了局麻药阻滞范围过广和硬膜外穿刺误人血管的危险。

且EA阻滞平面出现较慢,局麻药用量大,会增加了胎儿分娩的不安全因素。

Choi等[3]报道剖宫产单纯硬膜外麻醉有25%~38%的产妇有不适感或疼痛,肌松满意率44%。

应用CSEA可充分发挥腰麻和硬膜外的优势,避免其缺点。

首先,CSEA起效快,注药5~10 min即可开始手术,镇痛、肌松完全,临床满意度几达100%,因此加快了胎儿娩出时间,仅为2~6 min,且无需辅助药物。

其次,阻滞平面可控性强,通过调整注药速度,控制平面高低,不足时由硬膜外麻醉补充。

第三,局麻药用量少,0.5%布比卡因1.8 ml即可满足大部分手术的需要,降低了局麻药中毒的危险。

第四,CSEA后低血压经有效预防和及时处理常使其发生率降低、发生时间缩短及降低其严重程度,如给予输液、控制腰麻注药速度、限制局麻药量、控制麻醉平面在最低有效平面以及解除子宫对下肢静脉的压迫等方法均能达到有效预防效果。

参考文献
[1]Lifschitz R,Jedeikein R.Spinal epidural anaesthesia.A new combination system.Anaesthesia,1992,47(6):503-506.
[2]刘俊杰,赵俊.现代麻醉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808-809.
[3]Choi DH,KIM JA,Chung parison of combined spinal epidural anesthesia and epidural anesthesia forcesarean section.Acta anaesthesiol Scand,2000,44(2):214-2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