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课程设计报告

合集下载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报告题目基于cv的人脸识别匹配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级: XXX班姓名:王XXX学号: 202415612546报告内容(1)课程设计要求要求:(1)设计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人脸识别技术作为一种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具有高安全性、便捷性和实用性等特点,已逐渐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提高人脸识别的准确性和实时性,本设计要求基于计算机视觉库(OpenCV)开发一套人脸识别匹配系统。

(2)对采集到的人脸图像进行预处理;(3)提取人脸特征;(4)进行人脸识别匹配;(5)输出识别结果;(6)训练自己的识别图集;(2)相关人工智能方法阐述和数据集(1)利用OpenCV库中的Haar级联分类器,通过加载预训练模型来快速且有效地检测图像中的正面人脸。

在人脸识别的应用中,OpenCV库提供了一系列强大的工具和算法。

我首先采用了Haar级联分类器来检测图像中的面部区域。

这种方法通过加载预训练的Haar级联模型,能够有效地识别图像中的正面人脸。

Haar级联分类器是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它通过训练大量的正面和负面图像来创建一个能够识别特定目标的模型。

这个模型是一系列级联的弱分类器,每个分类器都基于图像的Haar特征,即图像中相邻区域的亮度差异。

级联设计允许快速排除非面部区域,从而提高检测效率。

(2)我们使用OpenCV库对灰度图像进行多尺度扫描,通过缩放和进行像素分析,以适应不同尺寸和距离的面部,从而提高人脸识别的准确性。

我运用OpenCV库中的函数对灰度图像进行多尺度扫描,以检测不同大小的面部。

这种多尺度扫描方法通过对图像进行缩放和像素扫描,来查找可能的面部区域。

一旦找到潜在的匹配,它就会使用更复杂的分类器来确定是否真的是一个面部。

这种方法能够适应不同距离和不同尺寸的面部,从而提高识别的准确性。

(3)在人脸识别过程中,提取面部ROI并转换为灰度图像是为了减少计算量,集中处理与人脸相关的关键信息,并加速识别过程。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2015 -- 2016 学年第一学期)课程名称:软件工程课程设计题目:学生宿舍管理系统院系: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班级:组号:组长:组员:指导教师:设计周数:两周小组成绩:日期:2016 年1月8日《软件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一、目的、要求通过软件开发的实践训练,进一步掌握软件工程的方法和技术,提高软件开发的实际能力,培养工程设计能力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如下:1.学习和实践在分析和设计计算机应用系统所需要的知识,包括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与设计,编码和测试方面的知识;2.熟悉自动化的软件开发工具Rational Rose,并将其运用于软件开发的全过程;3.进一步加强和提高软件工程文档的编写能力;4.培养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二、主要内容1.运用面向对象方法进行校园宿舍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与设计;2.建模语言采用UML,以Rational Rose为建模工具,进行系统的静态建模和动态建模;3.利用对象模型自动生成数据模型,自动建立数据库;4.使用hibernate技术以面向对象的方式编程管理数据库,前端使用html+css结合javaScript 进行设计,后台逻辑采用java来实现,整个系统采用了ssh框架来实现,使得各个模块低耦合,分层明确,提高了代码的重用以及二次开发;5.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三、任务分配四、进度计划序号设计内容名称完成时间备注1 分组及确定题目1个工作日2 初步的需求分析与设计建模, 确定实2个工作日现平台,并搭建环境3 详细的需求分析与设计建模2个工作日进行中期检查4 关键模块的实现与测试3个工作日5 编写课程设计报告1个工作日6 验收检查及评定成绩1个工作日五、设计成果要求1.建立系统分析模型与设计模型;2.初步建立系统原型,实现关键的功能;3.编写课程设计报告。

六、考核方式1.系统演示及讲解占50%。

2.设计报告占50%。

指导教师:日期:2015 年12 月25 日《软件工程》课程设计成绩评定一、指导教师评语二、成绩学号姓名成绩备注指导教师:日期:2015 年 1 月8 日摘要:学生宿舍管理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使用计算机技术来管理学生宿舍,不但可以节省时间、人力和资源,更能全面有效地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及时获取最新的准确资料和信息,加强对来访人员的管理,优化宿舍内部信息的公示,提高报修物品的处理效率,督促学生提高宿舍的卫生质量,重点监控学生缺寝情况,为同学们营造一个良好、舒适、安全的宿舍环境,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软件需求课程设计报告

软件需求课程设计报告

软件需求分析报告网上选课管理系统目录一项目前景文档 (1)1.业务需求 (1)1.1业务背景、机会和客户需求 (1)1.2业务目标(Business Objective,BO)和成功标准(Success Crite,SC) (2)1.3业务风险(Risk,RI) (2)2.解决方案的前景 (2)2.1前景陈述 (2)2.2主要系统特性(Features,FE) (3)2.3假设(ASsumption)和依赖(DEpendency) (3)3.项目范围和限制 (3)3.1初始版本和后续版本的范围 (3)3.2限制和排除条件(LImitation,LI) (4)4业务环境 (4)4.1涉众档案 (4)4.2项目优先级 (5)4.3运行环境(Operating Environment,OE) (5)二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7)1 引言 (7)1.1概述 (7)1.2背景 (7)1.3定义 (8)1.4参考资料 (9)2任务概述 (9)2.1目标 (9)2.2运行环境(Operating Environment,OE) (9)2.3假定(Assumption)和约束(Constraint) (11)3需求规定 (11)3.1对功能的规定 (11)3.1.1用户需求 (11)3.1.2系统需求 (26)3.2非功能性需求 (46)3.2.1性能需求(Performance) (46)3.2.2安全设施需求(Safety) (47)3.2.3安全性需求(Security) (47)3.2.4软件质量属性 (47)3.3外部接口需求 (48)3.3.1用户界面(User Interfaces,UI) (48)3.3.2软件接口(Software Interfaces,SI) (48)3.3.3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s Interfaces,CI) (48)一项目前景文档1.业务需求1.1业务背景、机会和客户需求随着在校大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教务系统的数据量也不断的上涨。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报告.doc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报告.doc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报告.doc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理解软件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目标和任务。

2. 使学生了解软件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等环节的相关知识。

3. 帮助学生掌握软件项目管理的方法和技巧,了解软件质量保证与评价标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软件工程方法进行问题分析、设计和实现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撰写规范的技术文档。

3. 培养学生运用软件工具进行项目管理和开发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

2. 激发学生对软件工程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操作。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具备持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素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必修课,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软件工程的理论体系,培养实际软件开发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编程基础,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但缺乏实际项目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中小型软件项目的开发。

二、教学内容1. 软件工程基本概念:软件、软件工程、软件生命周期、软件过程模型等。

2. 需求分析:需求获取、需求分析、需求规格说明书编写。

3. 软件设计:总体设计、详细设计、设计模式、UML建模。

4. 编码与实现:编程规范、编码技巧、版本控制、调试方法。

5. 软件测试:测试基础、测试策略、测试级别、自动化测试。

6. 软件维护:维护类型、维护策略、软件演化。

7. 软件项目管理:项目管理概念、进度控制、风险管理、团队协作。

8. 软件质量保证:质量标准、质量保证方法、评审与审计。

9. 实践环节: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个中小型软件项目的开发。

教学大纲安排:第1周:软件工程基本概念第2周:需求分析第3周:软件设计第4周:编码与实现第5周:软件测试第6周:软件维护第7周:软件项目管理第8周:软件质量保证第9-16周:实践环节教学内容关联教材章节:第1章:软件工程概述第2章:需求分析第3章:软件设计第4章:编码与实现第5章:软件测试第6章:软件维护与演化第7章:软件项目管理第8章:软件质量保证与评价实践环节:结合全书内容,进行实际项目操作。

《工程软件应用》课程设计报告

《工程软件应用》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报告:工程软件应用一、引言随着科技的进步,工程软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程设计报告将介绍如何应用工程软件进行实际项目的设计与开发。

二、工程软件介绍本课程设计所使用的工程软件为AutoCAD和SolidWorks。

AutoCAD是一款广泛应用于二维绘图和三维建模的工程软件,而SolidWorks则是一款功能强大的三维CAD软件,适用于进行复杂的机械设计和仿真。

三、项目设计流程1. 需求分析:首先对项目需求进行详细分析,明确设计目标,为后续的设计工作打下基础。

2. 方案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设计出满足要求的方案。

3. 详细设计:使用AutoCAD进行二维图纸设计,使用SolidWorks进行三维建模。

4. 仿真分析:使用SolidWorks的仿真功能对设计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确保设计的有效性。

5. 优化改进:根据仿真结果对设计进行优化改进,提高设计的性能。

6. 文档编写:编写详细的技术文档,记录设计的详细过程和结果。

四、具体实施步骤1. 需求分析:明确项目需求,确定设计目标,制定设计方案。

2. 方案设计:使用AutoCAD和SolidWorks进行初步方案设计。

3. 详细设计:使用AutoCAD绘制二维图纸,使用SolidWorks 建立三维模型。

4. 仿真分析:使用SolidWorks的仿真功能对设计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

5. 优化改进:根据仿真结果对设计进行优化改进。

6. 文档编写:编写详细的技术文档,记录设计的详细过程和结果。

五、结论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我们深入了解了工程软件在项目设计和开发中的应用,掌握了AutoCAD和SolidWorks的使用方法,并成功完成了项目的设计与开发。

工程软件的应用对于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是未来工程设计和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软件课程设计实验报告(3篇)

软件课程设计实验报告(3篇)

软件课程设计实验报告(3篇)【导语】软件课程设计试验报告怎么写出亮点?整理了3篇优秀的《软件课程设计试验报告》通用版范文,有规范的开头结尾写法和标准的书写格式。

是您写出深受大家欢迎的综合报告抱负参考模板,盼望对您有所关心。

【第1篇】软件课程设计试验报告一、目的、要求通过该课程设计要使同学树立起剧烈的工程化意识,用工程化思想和方法开发软件。

切实体会出用软件工程的方法开发系统与一般程序设计方法的不同之处,同学在对所开发的系统进行软件方案、需求分析、设计的基础上,实现并测试实际开发的系统。

通过一系列规范化软件文档的编写和系统实现,使同学具备实际软件项目分析、设计、实现和测试的基本力量。

二、主要内容要求同学把握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原理,为将来从事软件的研发和管理奠定基础。

每个同学选择一个小型软件项目(内容参照《计算机综合实践指导》,宋雨等编著,清华高校出版社出版),根据软件工程的生命周期,完成软件方案、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编码实现、软件测试及软件维护等软件工程工作,并按要求编写出相应的`文档。

详细的方法可以选用传统的软件工程方法或者面对对象的方法,开发环境和工具不限。

三、进度方案略四、设计成果要求1.至少提交4个文档,包括软件方案、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软件设计说明书、软件测试方案,要求文档格式规范、规律性强(可参考《计算机综合实践指导》中给出的要求及格式)、图表规范;2.独自实现了系统的某些功能,基本达到了要求的性能,经过了测试,基本能运行。

五、考核方式(1)提交的文档规范,工作量大,文档规律性强、正确,按《计算机综合实践指导》标准考核(附《软件工程课程设计》试验报告评分表)占60%(2)系统验收、讲解、答辩占25% (3)考勤占15%软件课程设计试验报告【第2篇】应用软件课程设计报告计算机是一门技术性、工程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进展战略讨论报告中也指出: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应当被分为科学型、工程型、应用型三类,而绝大多数应当是工程型和应用型的。

软件安全课程设计报告

软件安全课程设计报告

软件安全课程设计报告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软件安全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提高他们对软件安全的认识和防范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软件安全的概念、重要性及其与信息安全的关联;–掌握软件安全的基本原理,包括加密、认证、访问控制等;–了解常见软件安全漏洞的类型及其防范方法;–熟悉软件安全测试和评估的方法和技术。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基本的安全编程技术和最佳实践;–具备分析和解决简单软件安全问题的能力;–掌握使用常用的软件安全工具和软件安全测试方法;–能够撰写简单的软件安全测试报告。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和软件安全意识;–使学生理解软件安全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软件安全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软件安全基本概念:介绍软件安全的定义、特点、目标和重要性。

2.软件安全原理:讲解加密、认证、访问控制等基本原理及其在软件安全中的应用。

3.软件安全漏洞:分析常见软件安全漏洞的类型、成因和防范方法。

4.软件安全测试与评估:介绍软件安全测试的方法、工具和技术,以及软件安全评估的流程和方法。

5.安全编程实践:讲解安全编程的原则和技术,以及如何避免常见的安全漏洞。

6.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的软件安全事件,让学生了解软件安全问题的严重性和影响。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用于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软件安全问题的实际情况。

3.实验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软件安全测试和评估的方法和技术。

4.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学习资料。

建模软件课程设计报告

建模软件课程设计报告

建模软件课程设计报告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建模软件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能够运用建模软件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建模软件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常用的建模方法;技能目标包括能够熟练操作建模软件,进行模型的建立、编辑和优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建模软件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建模软件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常用的建模方法。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建模软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建模软件的定义、功能、特点和基本原理;2. 建模软件的常用建模方法,如几何建模、参数化建模和仿真建模等;3. 建模软件的操作技巧,如模型建立、编辑和优化的基本操作和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操作演示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讨论法等。

通过这些教学方法,我们将引导学生从理论到实践,逐步掌握建模软件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具体来说,我们将通过讲授法向学生介绍建模软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通过操作演示法向学生展示建模软件的操作方法和技巧,通过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学习和应用建模软件,通过小组讨论法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交流。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的实施和教学方法的运用,我们将准备多种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具体来说,我们将选择合适的教材和参考书,以提供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案例;我们将准备多媒体资料,以生动形象地展示建模软件的操作方法和技巧;我们将准备实验设备,以让学生进行实际的建模操作和实验。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

平时表现主要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和小组讨论的表现,占总评的20%。

作业包括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主要评估学生对建模软件操作的掌握程度,占总评的30%。

考试包括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主要评估学生对建模软件基本原理和建模方法的掌握程度,占总评的5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软件课程设计报告自动化0904 张諝0909012281.目的通过本课程设计实习,使学生在下列方面有所了解和提高:1、掌握Visual Basic进行程序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2、能利用Visual Basic编程实现简单的任务3、结合控制系统理论用VB进行计算机控制仿真2.设计内容1、对一阶系统实现PID算法控制并进行仿真,具体功能如下:1)基本要求:实现PID算法和一阶系统差分方程仿真,PID算法中的四个参数和一阶系统的参数都可以通过菜单进行设定,系统对阶越函数的响应以图形方式实时显示在窗口中。

2)附加功能:将系统的时间响应数据保存到数据库中,具体应包括下列属性:时间,输出值。

将系统的历史响应重现。

使用Teechart控件作为显示输出。

3.要求1、上机实习期间严格教学次序,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缺席。

2、严格遵守机房规章制度。

3、上机前做好预习,提高上机效率。

4、完成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书写整洁,条理清楚。

4. 计划进度整个课程设计总共一周,时间分配如下:1、熟悉了解Visual Basic,主要包括VB语言、界面设计、绘图功能、数据库访问技术、ActiveX控件的注册和使用。

2、回顾控制系统原理中的PID算法及PID算法的数字化。

3、实现PID算法对一阶系统的控制并显示系统的时间响应。

4、将系统的时间响应数据存储到数据库中,然后重现整个响应。

五.实验基本思想与数学实现1、数字PID 及其算法在模拟系统中,PID 算法的表达式为])()(1)([)(⎰++=dtt de T dt t e T t e K t P D I P (1) 式中 P(t):调节器的输出信号e(t):调节器的偏差信号,等于测量值与给定值之差P K :调节器的比例系数I T :调节器的积分时间D T :调节器的微分时间由于计算机控制是一种采样控制,只能根据采样时刻的偏差来计算控制量。

因此,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必须对式(1)进行离散化处理,用数字形式的差分方程代替连续系统的微分方程,此时积分项和微分项可用求和及增量式表示:∑⎰∑===∆=nj nn j j E T t j E dt t e 000)()()( (2) Tk E k E t k E k E dt t de )1()()1()()(--=∆--≈ (3) 将式(2)、(3)代入式(1),则可得到离散的PID 表达式:})]1()([)()({)(0∑=--++=k j D I P k E k E TT j E T T k E K k P (4) 式中T t =∆:采样周期,必须使T 足够小,才能保证系统有一定的精度;)(k E :第k 次采样时的偏差值;)1(-k E :第(k -1)次采样时的偏差值;k :采样序号,,...2,1,0=k )(k P :第k 次采样时调节器的输出由于(4)的输出值与阀门开度的位置一一对应,因此,通常把(4)称为位置型PID 的位置控制算式。

由(4)可以看出,要想计算)(k P ,不仅需要本次与上次的偏差信号)(k E 和)1(-k E ,而且还要在积分项中把历次的偏差信号)(j E 进行相加,即∑=kj j E 0)(,这样,不仅计算繁琐,而且为保存)(j E 还要占用很多内存。

为此,作如下改动。

根据递推原理,可写出(k-1)次的PID 输出表达式:)]}2()1([)()1({)(10---++-=∑-=k E k E TT j E T T k E K k P D k j IP (5) 用式(5)减去(4),可得: )]2()1(2)([)()]1()([)1()(-+--++--+-=k E k E k E K k E K k E k E K k P k P D I P (6) 式中 IP I T T K K =:积分系数 T T K K D PD =:微分系数 式(6)称为增量式PID 控制算式。

增量型PID 算法的算式为:)]2()1(2)([)()]1()([)(-+--++--=∆k E k E k E K k E K k E k E K k P D I P (7)设)]1()([)(--=∆k E k E K k P P P)()(k E K k P I I =∆)]2()1(2)([)(-+--=∆k E k E k E K k P D D所以:)()()()(k P k P k P k P D I P ∆+∆+∆=∆ (8)2、 离散控制系统的数学描述设系统为一阶惯性环节,系统的传递函数为:11)()()(1+==s T s X s Y s G 其微分方程为: )()()(1t x t y t y dtd T =+ (9) 差分方程和微分方程在形式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设时间间隔T 足够小,当nT t =时,可有:TnT y T n y dt t dy )(])1[()(-+≈ 于是式(9)可写成:)()()(])1[(1nT x nT y TnT y T n y T =+-+经整理后,得:)()()1(])1[(11nT x T T nT y T T T n y =-++ (10) 在T 足够小的条件下,微分方程(9)可以近似成差分方程(10),T 值越小,则近似得越好。

六.实验具体实现(本实验基于VB6.0平台)1.对象窗口2.代码窗口Private Declare Function timeGetTime Lib "winmm.dll" () As Long1).Command1按钮所对应事件代码: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On Error Resume NextDim x As IntegerDim p1, p2, y, t, t2, e1, e2, e3 As Double Dim kp, ti, td, ki, kd, y1 As DoubleDim f1, f2 As Booleanf1 = Truef2 = Truex = Text1.Texty = 0kp = Text2.Textti = Text3.Texttd = Text4.Textt = Text5.Textp1 = p2 = 0e3 = e2 = e1 = 0Form1.Data1.Visible = FalseForm1.Data1.RecordsetType = 1Form1.Data1.RecordSource = "zx"With TChart1.Series(0).ClearForm1.Data1.Recordset.MoveFirstFor i = 1 To 60 / tForm1.Data1.Recordset.DeleteForm1.Data1.Recordset.MoveNext Next iForm1.Data1.RefreshFor i = 1 To 60 / tki = kp * t / tikd = kp * td / te3 = e2e2 = e1e1 = 1 - yy1 = yp1 = p2 + kp * (e1 - e2) + ki * e1 + kd * (e1 - 2 * e2 + e3) / /PID环节输出y = t / x * p1 + (1 - t / x) * y / /系统输出yp2 = p1t2 = t * i.Series(0).Add y, t2, clTeeColor / /PID具体实现代码段If f1 ThenIf y >= 1 ThenText6.Text = t2f1 = FalseEnd IfEnd IfIf y > 1 ThenIf f2 ThenIf y < y1 ThenText7.Text = t2Text8.Text = Format(y - 1, "0.0%")f2 = FalseEnd IfEnd IfEnd IfForm1.Data1.Recordset.AddNewForm1.Data1.Recordset.Fields("time") = t2Form1.Data1.Recordset.Fields("output") = yForm1.Data1.Recordset.Update / /数据录入数据库代码delay (10)Next iEnd WithEnd SubPrivate Sub Command2_Click()With TChart1.Series(0).ClearEnd WithEnd SubPublic Function delay(hm As Double)Dim t1t1 = timeGetTimeWhile (timeGetTime - t1) < hmDoEventsWendEnd Function2).Command2按钮所对应代码Private Sub Command2_Click()With TChart1.Series(0).ClearEnd WithEnd Sub3).Data1控件所对应代码Private Sub Data1_Validate(Action As Integer, Save As Integer) End Sub3.程序运行时窗口说明:在T1上打入一阶系统的参数,在时间间隔内打入所需要的时间间隔,之后分别输入PID控制的3个参数,按下Command1键,系统将经过PID控制之后的系统响应输出,并且在tr,tp,p.o%三个窗口内分别计算出上升时间,峰值时间和超调量。

按下Command2按钮后,可以清楚响应图像以便重新作图。

4.Access数据库新建表名称为myj具体表:在表中记录了time和output两项数据,都是由程序进行计算后传送到数据库中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