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1944历史遥感影像(二)

沈阳1944历史遥感影像(二)
沈阳1944历史遥感影像(二)

奉天承运,盛京之约---沈阳1944(二)上期我们借助1944和1966年历史遥感影像对沈阳的中山广场、沈阳站、辽宁总站及周边重点古迹进行了介绍。详细内容请访问:奉天承运,盛京之约---沈阳1944(一)。

本期我们继续借助1944和1966年历史遥感影像对沈阳进行介绍。

张氏帅府

沈阳故宫

沈阳故宫-1944和1966年历史遥感影像

盛京八门-沈阳的城墙与城门:德盛门(大南门)

德盛门(大南门)-1944和1966年历史遥感影像

东北讲*堂

东北讲*堂-1944和1966年历史遥感影像

满洲医科大学

满洲医科大学-1944和1966年历史遥感影像中山公园

东北育才实验学校

东北育才实验学校-1944年06月历史遥感影像

东北育才实验学校-1966年07月历史遥感影像

冯庸大学

冯庸大学-1944年06月历史遥感影像①

1927年冯庸大学校区平面图

冯庸大学-1944年06月历史遥感影像

冯庸大学-1966年07月历史遥感影像

2019年沈阳铁西滑翔居住区历史遥感影像

下期,我们继续借助1944和1966年珍贵历史遥感影像,对沈阳进行最后一期介绍。北大营

遥感数据特征

常用遥感数据特征总结 按照遥感平台类型,遥感技术可以分为航宇遥感、航天遥感、航空遥感、地面遥感四类。其中航天遥感平台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很据航天遥感平台的服务内容,可以将其分为气象卫星系列、陆地卫星系列和海洋卫星系列。不同的卫星系列所获得的遥感数据有着不同的特征,常常应用于不同的应用领域,在进行检测研究时,常常根据不同的卫星资料特点,选择不同的遥感数据。下文简单总结了几种常用的航天遥感数据特征。 1 气象卫星系列 气象卫星是最早发张起来的环境卫星。从1960年美国发射第一颗实验性气象卫星(TIROS)以来,已经有多种实验性或者业务性气象卫星进入不同轨道。气象卫星资料已经在气象预报、气象研究、资源调查海洋研究等方面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气象卫星主要有以下几种系列:60年代——TIROS系列、ESSA系列、Nimus 系列;70年代——ITOS系列、NOAA系列、SMS系列、GOES系列、MeteopII、GMS、Meteosat;80年代后,主要以NOAA系列为代表。我国的气象卫星发展比较晚,FY-1是我国发射的第一颗1988年9月7日发射成功。气象卫星主要有以下特征。 (1)轨道。气象卫星轨道可以分为两种,低轨和高轨。低轨是近极低太阳同步轨道,简称极地轨道,轨道高度800~1600km,南北向绕地球运转。对东西宽约2800km的带状地域进行观测,由于与太阳同步,使卫星每天在固定的时间经过每个地方的上空,资料获得时具有相同的照明条件。高轨是指地球同步轨道,轨道高度36000km左右,相对于地球静止,能够观测地球1/4的面积,有3—4颗卫星形成观测网,对某一固定地区,每隔20~30min获取一次资料,由于它相对于地球静止,可以作为通讯中继站,用于传送各种天气资料。 (2)短周期重复观测。地球同步卫星观测周期为0.5小时一次,极轨卫星为约为0.5~1天/次,时间分辨率较高。有助于对地面快速变化的动态检测。 (3)成像面积大,有助于获得宏观同步信息,减少数据处理容量。 (4)资源来源连续、实时性强、成本低 NOAA系列。 NOAA-11卫星:发射日期1988年9月24日,正式运行日期1988年11月8日,轨道高度841公里,轨道倾角98.9度,轨道周期:101.8分。 NOAA-12卫星:发射日期1991年5月14日,正式运行日期1991年9月17日轨道高度804公里,轨道倾角98.6度,轨道周期101.1分。 NOAA-14卫星:发射日期1994年12月30日,正式运行日期1985年4月10日,轨道高度845公里,轨道倾角99.1度,轨道周期101.9分。 NOAA-15卫星:发射日期1998年5月13日,正式运行日期1998年12月15日轨道高度808公里,轨道倾角98.6度,轨道周期101.2分。 NOAA-16卫星:发射日期2000年9月12日,正式运行日期2001年3月20日,轨道高度850公里,轨道倾角98.9度,轨道周期102.1分。

中国近现代重要历史事件)

中国近现代重要历史事件 一、洋务运动 1. 概念: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初,为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曾国藩等,主张引进、仿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创办近代企业,兴办洋务的运动。 2. 内容: (1)兴办近代企业(2)建立新式海军(3)创办新式学堂 3. 历史作用: (1)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 (2)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带来了新的认识,使人们的眼界变得开阔。 (3)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 4. 失败的原因:(1)具有封建性。(2)对外国具有依赖性。(3)管理具有腐朽性。 二、戊戌维新运动 概念:十九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的发展,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为了挣脱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以康有为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一场变法维新的政治运动。 百日维新(戊戌变法) 1. 概念: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了“明定国是”谕旨,宣布开始变法,在此后的103天内,接连发布了一系列推行新政的政令。 2. 意义: (1)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2)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 (3)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3. 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原因 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局限性的表现: (1)不敢否定封建主义。(2)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3)惧怕人民群众。 教训 (1)暴露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周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 (2)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三、辛亥革命 1. 历史条件: (1)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2)清末“新政”破产。(3)资产阶级革命派阶级基础形成,骨干力量出现。 2. 政治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概括为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年3月,临时参议院颁布的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3. 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族革命。 (1)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乱了阵脚。 (2)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

历史卫星影像图购买选择-1960年至今

购买卫星影像-选择北京揽宇方圆北京揽宇方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随着遥感卫星技术的普及与开放,各种遥感影像在城市和区域研究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北京揽宇方圆国家遥感行业的高新技术企业,帮助我们低成本获取高质量卫星影像图提供了一条捷径。 选择卫星数据源 一、卫星类型 (1)光学卫星:worldview1、worldview2、worldview3、worldview4、quickbird、geoeye、ikonos、pleiades、deimos、spot1、kompsat系例、spot2、spot3、spot4、spot5、spot6、spot7、landsat5(tm)、Sentinel-卫星、landsat(etm)、rapideye、alos、kompsat系例卫星、planet卫星、北京二号、高景一号、资源三号、高分一号、高分二号、高分六号、环境卫星。 (2)雷达卫星:terrasar-x、radarsat-2、alos雷达卫星、高分三号卫星、哨兵卫星 (3)侦查卫星:美国锁眼卫星全系例(1960-1980) (4)高光谱类卫星:高分五号、环境小卫星、ASTER卫星、EO-1卫星 二、卫星分辨率 (1)0.3米:worldview3、worldview4 (2)0.4米:worldview3、worldview2、geoeye、kompsat-3A

(3)0.5米:worldview3、worldview2、geoeye、worldview1、pleiades、高景一号 (4)0.6米:quickbird、锁眼卫星 (5)1米:ikonos、高分二号、kompsat、deimos、北京二号 (6)1.5米:spot6、spot7、锁眼卫星 (7)2.5米:spot5、alos、资源三号、高分一号(4颗)、高分六号、锁眼卫星 (8)5米:spot5、rapideye、锁眼卫星、planet卫星4米 (9)10米:spot5、spot4、spot3、spot2、spot1、Sentinel-卫星 (10)15米:landsat5(tm)、landsat(etm)、landsat8、高分一号16米 三、卫星国籍 (1)美国:worldview1、worldview2、worldview3、quickbird、geoeye、ikonos、landsat5(tm)、landsat(etm)、锁眼卫星、planet卫星 (2)法国:pleiades、spot1、spot2、spot3、spot4、spot5、spot6 (3)中国:资源三号、高分一号、高分二号、高分六号、高景卫星、北京二号等 (4)德国:terrasar-x、rapideye (5)加拿大:radarsat-2 四、卫星发射年份 (1)1960-1980年:锁眼卫星(0.6米分辨率至10米) (2)1980-1990年:landsat5(tm)、spot1

沈阳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办法

沈阳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沈阳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继承优秀历史文化遗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辽宁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及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暂行办法》、《沈阳市城乡规划条例》、《沈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沈阳市行政区域内经国家、省、市依法批准的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确定及其保护管理。历史建筑依法确定为文物的,按照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应当遵循“尊重历史、统一规划、有效保护、合理利用”的原则,维护历史遗存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维持社会生活的延续性,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第四条市人民政府对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负有保护和监督责任。区、县(市)人民政府作为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的主体,负责各自行政区域内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日常保护管理工作,并提供必要的政策保

障和经费支持。区、县(市)人民政府应责成具体部门或组建相应的管理机构负责实施本办法。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的规划管理工作; 文物行政部门负责历史文化街区内文物保护工作,参与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管理的相关工作; 房产、城乡建设、行政执法、消防、财政、旅游、宗教事务、民政等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实施本办法。 第五条市、区、县(市)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安排保护资金,专项用于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和管理,其来源包括: (一)市和区、县(市)财政预算安排的资金; (二)上级财政专项补助的资金; (三)境内外单位、个人和其他组织的捐赠; (四)国有历史建筑转让、出租的收益; (五)其他依法筹集的资金。 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资金由市、区、县(市)人民政府分别设立专门账户,专款专用,并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 第六条历史建筑的所有权人、使用人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承担历史建筑的保护责任。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义务,对危害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行为有权进行劝

遥感影像变化检测在地形图更新维护中的应用初探

遥感影像变化检测在地形图更新维护中的应用初探 付树林,吴正鹏 (天津市测绘院,天津 300381) 摘要: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使测绘资料现势性差、地形图更新手段落后的问题变得日益突出。本文首先概略介绍了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技术,然后结合天津市测绘院组织的滨海新区1:2000地形图变化检测项目,从技术流程、作业周期及变化检测效率影响因素等几个方面对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技术在地形图更新维护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展望。 关键词:遥感地形图变化检测 SPOT5 1.引言 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市变化日新月异,基础比例尺地形图的更新成为困扰城市测绘部门和规划管理部门的重要问题之一。由于资金缺乏、更新机制不健全等因素,致使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更新速度和周期远远满足不了城市规划、管理工作需要,给规划、管理决策造成困难。因此,如何快速、有效、准确地获取地形、地物变化信息,并及时准确地反映在基础比例尺地形图上就成为我们当前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为了给国民经济建设各部门做好测绘保障和服务工作,及时提供测绘技术支持,解决测绘资料现势性差、地形图更新手段落后的问题,天津市测绘院于2007年专门组建课题组对遥感影像变化检测在地形图更新维护中的应用展开研究。2007年底,第一版遥感影像变化检测程序开发工作完成,2008年天津市测绘院遥感工程院利用该程序先后完成了天津市区、环外环及滨海新区1:2000地形图变化检测工作,经过外业核实,该程序在准确率等方面还存在问题。因此,2009年初遥感工程院开始实施该程序的升级工作,于2009年11月完成。 2.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概述 遥感图像变化检测是一门根据遥感图像和参考数据不同时相的观测来提取、描述感兴趣物体或现象随时间变化的特征,并定量分析、确定其变化的理论和方法。 遥感影像变化检测的基本原理是依据地物在遥感影像中所反映出的灰度信息和边缘特征的个性差异,给定同一地区的多个时相的单波段或多波段遥感图像(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可以配备一定的辅助数据以提高检测精度),采用图像处理和分析的方法,检测出该地区的地物或目标有无变化,并对变化做出定性或定量的分析。随着地球信息科学的发展和应用需求的多样化,遥感影像变化检测的研究内容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参考数据不再局限于遥感图像,也可以是GIS 数据、地形图以及其它地球空间信息产品。 变化检测技术的特点具体体现在:参考数据必须要能够表现、描述待研究地物或现象的时态特征,也就是说参考数据的信息约束着变化检测结果;地物或现象的时态特征的变化必须能够从其他干扰因素中分离出来。这些干扰因素包括:大气、物候、日照以及传感器等变化引起的图像灰度值的变化。 根据变化检测技术的原理、特点将其应用于地形图更新维护中以计算机视觉代替人眼观测,自动判读出地物地貌发生变化的区域,减少人工判读工作量,是值得研究的一种新的地形图更新维护方法。

6-遥感图像特征和解译标志

上次课主要内容 4.4简单自然地物可识别性分析 4.5复杂地物识别概率(重点理解) ①要素t 的价值②要素总和(t 1,t 2,…,t m )t 的价值 K -K E ∑ = ③复杂地物识别概率的计算理解p70~71例子

第五章遥感图像特征和解译标志 5.1 解译标志的定义和分类 5.2 遥感图像特征与解译标志的关系 5.3 遥感图像的时空特性 5.4 遥感图像中的独立变量 5.5 地物统计特征的构造

第五章遥感图像特征和解译标志 地物特征 电磁波特性 影像特征 遥感图像记录过程 n 图像解译就是建立在研究地物性质、电磁波性质 及影像特征三者的关系之上 n 图像要素或特征,分“色”和“形”两大类:?色:色调、颜色、阴影、反差; ?形:形状、大小、空间分布、纹理等。“形”只有依靠“色”来解译才有意义。

第五章遥感图像特征和解译标志 5.1 解译标志的定义和分类 n两个定义: ?解译标志定义:遥感图像光谱、辐射、空间和时间特征决定 图像的视觉效果、表现形式和计算特点,并导致物体在图像上 的差别。 l给出了区分遥感图像中物体或现象的可能性; l解译标志包括:色调与色彩、形状、尺寸、阴影、细部(图 案)、以及结构(纹理)等; l解译标志是以遥感图像的形式传递的揭示标志; ?揭示标志定义:在目视观察时借以将物体彼此分开的被感知 对象的典型特征。 l揭示标志包括:形状、尺寸、细部、光谱辐射特性、物体的阴 影、位置、相互关系和人类活动的痕迹; l揭示标志的等级决定于物体的性质、他们的相对位置及与周围 环境的相互作用等;

第五章遥感图像特征和解译标志 5.1 解译标志的定义和分类 n解译标志和揭示标志的关系: ?解译标志是以遥感图像的形式传递的揭示标志; ?虽然我们是通过遥感图像识别地物目标的,但是大多数情况 下,基于遥感图像识别地物并作出决定时,似乎并不是利用解 译标志,而是利用揭示标志。 例如,很多解译人员刚看到图像就差不多在脑海中形成地物的形象, 然后仅仅分析这个形象就能作出一定的决定。实际上,有经验的解译人 员,在研究图像的解译标志并估计到传递信息的传感系统的影响以后, 思想中就建立起地物的揭示标志,并在这些标志的基础上识别被感知物 体。解译人员在实地或图像上都没见过的地物或现象是例外。 n解译标志和揭示标志可以按两种方式进行划分:?直接标志和间接标志; ?永久标志和临时标志;

中国近现代史重大历史事件(整理)

中国近现代史重大历史事件 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英军从广州转攻厦门,攻陷定海,北犯天津。 1841年三元里人民进行抗英斗争。9月,定海再次陷落,三总兵抗敌牺牲。 1842年8月英舰到达南京江面,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第一个不平等中英《南京条约》。 1843年7月和10月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 1844年7月中美《望厦条约》 1844年10月中法《黄埔条约》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9月,在永安州城建制封王。 1853年3月太平军占领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1856年秋“天京事变”发生。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1858年英法联军占领天津。俄、英、法、美强迫清政府分别签订《天津条约》。 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天津、北京。中英、中法、中俄《北京条约》签订。 1861年 11月那拉氏发动政变(史称“辛酉政变”或“北京政变”)。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曾国藩创设安庆军械所。它是洋务派办的第一个军事工业。 1864年 7月天京陷落,太平天国失败。 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设立轮船招商局。它是洋务派办的第一个与民用有关的工业。广东南海商办的继昌隆缫丝厂创立。 1877年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第一条有线电报 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成立兴中会。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1895年签订中日《马关条约》 1898年(戊戌变法) 6月,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任康有为为总理衙门章京。接着又派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等人参与变法。 9月,那拉氏(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杀害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等六人(即戊戌六君子)。史称“戊戌政变”。戊戌变法失败。义和团运动爆发 1900年夏在京津地区义和团运动的影响下,其他各地也爆发了义和团运动,全国掀起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浪潮。 6月八国联军侵略中国。义和团在廊坊、老龙头车站、紫竹林租界等地抗击八国联军,围攻北京东交民巷使馆和西什库教堂,在北仑配合清军阻击八国联军。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 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提出政治纲领,选举孙中山为总理,创办了《民报》。中国拍摄了第一部电影——京剧《定军山》 1909年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革命首先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在南京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接着成立临时参议院,不久,颁布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月,清帝退位。孙中山辞职,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接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宋教仁等准备组织责任内阁,以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将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 1913年3月袁世凯派人在上海火车站杀害了宋教仁。7月,爆发“二次革命”。“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他为正式大总统,权力进一步扩大。 1915年1月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12月袁世凯当上了中华帝国皇帝,改年号为“洪宪”。蔡锷在云南起义,组织护国军,讨伐袁世凯。 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掀起新文化运动。 1917年段祺瑞下令对德宣战,宣布不再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孙中山在广州发动护法运动。 1918年鲁迅发表《狂人日记》,号召人民起来推翻吃人的旧社会。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热情歌颂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2年7月中共“二大”召开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遥感发展史

遥感发展史 遥感作为一种空间探测技术,至今已经经历了地面用感、航空遥感和航天遥感三个阶段。广义的讲,遥感技术是从19世纪初期(1839年)出现摄影术开始的。19世纪中叶(1858年),就有人使用气球从空中对地面进行摄影。1903年飞机问世以后,便开始了可称为航空遥感受的第一次试验,从空中对地面进行摄影,并将航空像应用于地形和地图制图等方面。可以说这揭开了当今遥感技术的序幕。 随着窨技术、无线电电子技术、光学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20世纪中期,遥感技术有了很在发展。遥感器从第一代的航空摄影机,第二代的多光谱摄影机、扫描仪,很快发展到第三代固体扫描仪(CCD);遥感器的运载工具,从收音机很快发展到卫星、宇宙飞船和航天飞机,遥感谱从可风炮发展中国家到红外和微波,遥感信息的记录和传输从图像的直接传发展到非图像的无线电传输;而图像元也从地面80m*80m,30m*30m,20*20m,10m *10m,6m*6m。 在这期间,我国遥感技术的发展也十分迅速,我们不仅可以直接接收、处理和提供和卫星的遥感信息,而且具有航空航天遥感信息采集的能力,能够自行设计制造像航空摄影机、全景摄影机、红外线扫描仪、多炮谱扫描仪、合成孔径侧视雷达等多种用途的航空航天遥感受仪器和用于地物波谱测定的仪器。而且,进行过多次规模较大的航空遥感受试验。 近十几年来,我国还自行设计制造了多种遥感信息处理系统。如假彩色合成仪,密度分割仪,TJ-82图像计算机处理系统,微机图像处理系统等。 1 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 1.1 信息获取技术的发展 信息获取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各种类型遥感平台和传感器的出现 现已发展起来的遥感平台有地球同步轨道卫星(3500km)和太阳同步卫星(600~1000km)。传感器有框幅式光学仪器,缝隙,全景相机,光机扫描仪,光电扫描仪,CCD线阵,面阵扫描仪,微波散射计,雷达测高仪,激光扫描仪和合成孔径雷达等。它们几乎覆盖了可透过大气窗口的所有电磁波段,而且有些遥感平台还可以多角度成像,如三行CCD阵列可以同时得到3个角度的扫描成像;EOS Terra卫星上的MISR可同时从9个角度对地成像。 (2)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时间分辨率不断提高 仅从陆地卫星系列来看,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发射的陆地卫星有4个波段(MSS),其平均光谱分辨率为150nm,空间分辨率为80米,重复覆盖周期为16-18天;80年代的T M增加到7个波段,在可见光到近红外范围的平均光谱分辨率为137nm,空间分辨率增加到30米;2000年后,出现增强型TM(ETM),其全色波段空间分辨率可达15米。法国S POT4卫星多光谱波段的平均光谱分辨率为87nm,空间分辨率为20米,重复周期为26天;SPOT5空间分辨率最高可达2.5米,重复覆盖周期提高到1-5天。1999年发射的中巴资源卫

沈阳建筑近代史

沈阳近代城市及近代建筑的发展过程及特点 姓名:季俊男 班级:景观1202 学号:1201050216 时间:2015.6.7

近代建筑沈阳(1860-1949) 1.西?方宗教建筑(1838-1861) 2.两?大势?力强势抗衡(1860-1931)[本?土&外来] ??日俄势?力进?入(1905-1906)[?日俄战争] ??日本胜利后的强势发展(排挤西?方势?力,?大量西?方建筑) ?本?土势?力的作?用(张作霖时期中西结合)[仅注重外形的堆积,外?立?面多种结合] 3.沦陷后的沈阳(1931-1945) ?战争促动下的?工业建筑与?工业(装备,制造,军?工业) ?现代主义设计理念进?入(功能主义) 4.建设停滞,战后恢复(1945-1949)

近代沈阳?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中国近代历史形态,城市的历史变迁很典型、很有代表。 近代沈阳的历史主要沿着两条基本的脉络发展: ①由封建社会向半封建社会转化 ②由?一座独?立的封建都城变为半殖民地城市,这是外国资本主义强加给这个城市的,是城市政治地位的变化。 沈阳的近代城市建设也相应表现出两条主要的脉络: ①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城市向资本主义开放的、多?方位的城市形式进化; ②外国建设模式的直接进?入,与①既独?立又相联。 营??口(?牛庄)开放后,伴随着列强的侵略、洋教洋货的冲击、?日俄的争夺、?日本殖民机构的建?立,盛京古城屡遭洗劫,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同时殖民者也将西?方物质?文明带?入了沈阳,推动沈阳近代化,?日本为把奉天满铁附属地建成?日本侵略东北的前沿阵地,在此投?入?大量资?金,给沈阳这座古城带来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市政管理?手段和西?方的科技?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转向和发展,加快了附属地空间和结构近代化进程,成为当时东北地区较为先进的现代化城市。 ?自?辛亥?革命?至九?一?八事变,奉系军阀统治时期,?日本通过经济和军事控制奉天,张作霖与之对抗,同时也扩张城市空间、建?立市政、完善市政建设,发展经济、教育、交通、卫?生等。 伪满时期,沈阳城市建设存在问题。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为把沈阳变成战略物资供应基地,建?立侵华后?方供给城,发展铁西?工业区,并制定了《奉天都?邑计划》,推?行殖民统治服务的教育,和为战争进?行经济建设,这时期沈阳?人民的?生活有了很?大变化。由于对沈阳城市发展没有长远考虑,致使城市格局、经济?比重失衡,对今天沈阳向更?高层次迈进,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遥感影像数据下载

1.MODIS L1B 1km: https://www.360docs.net/doc/6618627908.html,/data/d ... _Level_1/index.html 免费注册,免费下载,daily data 2.https://www.360docs.net/doc/6618627908.html,/pub/imswelcome/ 3. https://www.360docs.net/doc/6618627908.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6618627908.html,ndsat etm+ and tm images for free https://www.360docs.net/doc/6618627908.html,/ortho/index.htm 5.EarthEtc ER MAPPER公司示范网站 https://www.360docs.net/doc/6618627908.html,/imagery.aspx该网站上可以欣赏世界各地的高清晰度卫星照片,以及覆盖全球的1990年版LANDSAT卫星拼图(NASA命名为Circa 1990)。该网站不提供文件下载,只能通过浏览器观看。 6.NASA已经将中国地区的卫星图像发表在其网站上,免费供公众下载。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6618627908.html,/mrsid/mrsid.pl 7.ENVISAT ASAR数据 https://www.360docs.net/doc/6618627908.html,或者https://www.360docs.net/doc/6618627908.html, ENVISAT卫星是欧空局迄今为止研制的最大的环境监测卫星,其高级合成孔径雷达(ASAR)在C波段具有多极化、可变观测角度、宽幅成像等特性。其数据可以广泛应用于自然灾害监测、资源环境调查、雷达遥感教学与科研等领域。 8.美国航天飞机SRTM 高程数据 SRTM高程数据由NASA航天飞机上的雷达在2000年2月搜集,覆盖南纬56度到北纬60度之间的陆地区域。该数据分辨率为30米,但NASA出于“安全性”考虑将美国以外的地区缩减为90米分辨率。数据格式为HGT格式,采用ZIP压缩,文件名以经纬度网格的左上角点命名。该系列数据是“未完成”数据,里面有很多地方有数据空洞存在。 ftp://https://www.360docs.net/doc/6618627908.html,/srtm/Eurasia/ https://www.360docs.net/doc/6618627908.html,gs,gov/data/obtainingdata.html(“unfinished”Grade) https://www.360docs.net/doc/6618627908.html,gs,gov/products/elevation.html(“finished”Grade) Easy Download Site—GLCF ftp://https://www.360docs.net/doc/6618627908.html,/gl ... 0/SRTM_u03_n040e116 上述数据覆盖范围1*1度n040—北纬40度e116—东经116度 9.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全国1:400万数据库

天津市塘沽区1970年-2010年历史遥感影像海岸线动态监测

天津市塘沽区1970年-2010年海岸线动态监测 1 历史遥感影像 目前,全球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市场被GeoEye、IKONOS、QuickBird、WorldView等主流卫星所占据,在为用户提供丰富空间信息的同时,也不断推动遥感卫星的进步与行业发展。正如大家所了解,IKONOS是第一颗亚米级分辨率的商业卫星,发射时间为1999年。那么在此之前乃至更老的历史时期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应该如何获取呢?直到“锁眼”(KeyHole)、“资源-F”(Resurs-F)、“彗星”(Kometa)等一系列历史解密影像陆续进入中国才填补了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市场的上述空白。经过几年的应用情况来看,目前规划、海洋、科研、国土、环境、考古等行业用户已经充分掌握了如何利用历史解密影像为自己的工作提供帮助。解密影像拥有较高的分辨率,丰富的时相以及波段光谱信息,这意味着可以更好的满足不同传统用户以及更多的非行业用户的需求。 目前“锁眼”(KeyHole)系列(表1)可以提供的是1960-1980年之间的KH-1-4(CORONA)、KH-5 (ARGON)、KH-6 (LANYARD)、KH-7 (GAMBIT)和KH-9 (HEXAGON)共930000张单景图片。 表1 KeyHole系列卫星影像参数

实际中用户主要使用的大多是KH-4A和KH-4B存档影像,时相集中在1966-1972之间。这个阶段Corona系列卫星共发射32次,经过长期调试已经可以把卫星轨道降到166公里的水平上,从而使分辨率达到了1.8米,回访周期1天,并可以提供立体相对。这个期间用户完全可以选择到理想的存档数据。 值得推荐的是KH-7存档影像,时相集中在1963年7月到1967年6月。分辨率最初为1.2米,到1966年提高到0.6米,拍摄的目标主要集中在战略目标、核目标以及导弹防御和弹道导弹系统。除了将近100幅以色列的单景影像仍然处于保密状态之外,KH-7拍摄的19000幅单景影像全部得到了解密。 可以作为重要时相补充的还有KH-9存档影像,被认为是KH-1-4存档影像的替代品。KH-9获取了全球大面积分辨率6米的影像,除以色列领土外,29000幅影像已经解密。 KeyHole 系列在历史解密影像的资源整合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是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以及制图精度等方面都拥有出色的表现,即便这样仍然受时相和波段的约束。而“资源-F”(Resurs-F)的出现得到了国内众多用户的高度关注,Resurs-F卫星大家也许不是很熟悉,但提起同属于Resurs系列至今仍在服役的Resurs-DK1卫星大家应该并不陌生。该计划始于上世纪70年代,资源系列解密的卫星影像包括:F1、F2和F3,解密影像自2007年开始商业化(表2)。 表2 Resurs系列卫星影像参数

沈阳历史建筑与城建史

学号:0901010111 沈阳历史建筑与城建史论文 2011 ~ 2012学年春季学期 学院:建筑与规划学院 专业班级:建筑学09-1班 姓名:李晏 日期:2012年06月01日~06月19日 实习成绩: 评阅教师: 评阅日期:

盛京都城改造规划设计研究 文章提纲: 第一部分:追本溯源,以史为镜。 简单叙述沈阳盛京都城的发展历程,以及历史上各个时期沈阳城城市布局特点。 第二部分:立足当下,去槽存精。简述沈阳方城现状,主要存在的问题,以及可以保留的地方。 第三部分:展望未来,共创美好。表达自己对于方城未来的规划思想。 正文: 沈阳是辽宁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东北最大的城市,全国的工业基地,更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城市,有着浓厚的历史底蕴,也有着自己独特的城市文化特色的文明古城。沈阳可以说是中国东北一枚独特的文化名片。但是现在这张名片上已经经过了许许多多人的涂改,在逐渐丢失自己特色文化,这不得不让人痛心。特色的文化不仅仅是指那些可以留存下来的技术、资料、建筑,更是一些风土人情,一些更为抽象的东西。 而沈阳方城作为沈阳特色中的特色,应该被更好的恢复、珍惜。 第一部分追本溯源,以史为镜 古人云:以史为镜,可以知得失。历史是一个发展历程的记录,在记录中我们可以看到以前是如何做的,那些我们做过的是好的,那些是需要我们改进的,以史为镜,可以让我更加清晰明白的知道接下来的路应该怎样去走,可以让我们的未来更加的美好。 沈阳是一座拥有2300多年历史的城市,拥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盛京都城的整改维修应该是建立在历史文脉的基础上,再加上对环境的和谐共处,以及人文关怀等等一系列共同的出来的结果。缺少其中任何一样,出来的方案都是不彻底的,不完美的。 说到沈阳的历史,沈阳最早出现的时候,有历史考证得出,是在战国时候,公元前300年,沈阳建城。这个时候只是有零星的历史资料可以显示出在华夏这片大地上如今沈阳所在地的地方开始出现了城池。 而更为详实的资料显示,在汉朝的时候沈阳这块地方被设为了侯城,这是沈阳有确切史料记载的沈阳第一次建城,在这个时候,沈阳已经形成了方形的城,有十字形的街道,四道城门,是用土垒起来的城墙。 而汉后,沈阳这块地方在一些地方政权者的眼中成为了一块香喷喷的大肥肉,谁都想上来吃一口,成为高句丽,契丹,渤海海国等争夺的对象。 在辽代,沈阳城市文化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在辽代,沈阳改为“沈州城”,这是既侯城

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纪念日一览表

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纪念日一览表 1月 1日元旦 2日罗盛教牺牲纪念日(1931—1952) 6日陈毅逝世纪念日(1901—1972) 7日皖南事迹烈士殉难纪念日(1941) 8日周恩来逝世纪念日(1898—1976) 9日文天祥殉难日(1236—1283)(参见沈起炜著:《文天祥》,中华书局1962年版) 11日太平天国金田起义纪念日(1851) 12日刘胡兰殉难纪念日(1932—1947) 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遵义会议召开纪念日(1935) 15日向秀丽牺牲纪念日(1932—1959) 21日列宁逝世纪念日(1870—1924) 27日宋庆龄诞辰纪念日(1893—1981) 28日岳飞殉难日(1103—1142)(参见龚延明著:《岳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2月 7日“二七”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纪念日(1923) 左联五烈士(柔石、胡也频、殷夫、李伟森、冯铿)殉难纪念日(1931) 11日美国科学家爱迪生诞生日(1847—1931) 12日杜甫诞生日(712—770)(参见胡建中著;《三百六十六天》,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82年版)英国科学家达尔文诞生日(1809—1882) 15日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诞生日(1564—1642) 17日意大利科学家布鲁言殉难日(1548—1600) 19日波兰科学家哥白尼诞生日(1473—1543) 23日抗日英雄杨靖宇殉难纪念日(1905—1940) 28日台湾省人民“二·八”起义纪念日(1947) 白居易诞生日(772—846)(参见胡建中著;《三百六十六天》,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82年版) 3月 5日周恩来诞辰纪念日(1898—1976) 毛泽东发表“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纪念日(1963) 8日国际劳动妇女节(1910) 12日孙中山逝世纪念日(1866—1925) 植树节(1979) 14日马克思逝世纪念日(1818—1883) 17日科学家詹天佑诞生日(1861—1919) 18日巴黎公社革命纪念日(1871) 20日夏明翰殉难纪念日(1900—1928) 30日蔡和森诞生纪念日(1895—1931)(蔡和森是被秘密杀害的,殉难的日期已无据可考)

古都长安,长治久安-西安1945历史遥感影像

古都长安,长治久安---西安1945(一)西安,名称源于明代,古称长安。陕西省省会,西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古丝绸之路起点,世界历史文化名城。 公元前202年,刘邦取得政权建立西汉王朝,立名“长安”,意即“长治久安”。先后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有着3100多年的建城史和1100多年的建都史。与雅典、罗马、开罗并称世界四大文明古都。 抗战期间,中国的六大古都五座被日军占领。1938年毛泽东同志发出“为保卫潼关及西安而战”的号召,使得西安幸免于难。 从本期开始我们将借助1945年和1967年两期珍贵的历史遥感影像对这座改写中国近代史,乃至改变中国命运的古都进行介绍。 西安-1967年解密遥感影像 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旧址 即七贤庄,位于西安市新城区北新街中段东侧,始建于1934年末,1936年初竣工。由十座外观相同,砖木结构的“工”字型庭院组成,布局精巧,结构严谨。

七贤庄(箭头方向)-1945年解密遥感影像 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

八路军办事处是全国所有的八路军、新四军办事处中成立最早、坚持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办事机构。这期间,中国共产党、八路军的主要领导人曾多次留驻办事处并指导工作,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党和政府十分重视保护这处革命旧址,于1959年在此建立纪念馆。 新城大院 1369年,明朝攻占奉元路,改为西安府,西安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中国历史上。 1378年,秦王府城与西安城几乎同时完工。西安明城区约12平方公里,其中秦王府城占地1.5平方公里,成了西安明城墙城中的"城中之城"。新城大院即是当年的秦王府城所在地。 新城大院(红框区域)-1967年解密遥感影像 1921年冯玉祥督陕,命名此地为“新城”。自此以后,历任的省长、绥靖公署主任、省主席等,都驻此办公。1949年西安解放后,新城先后为陕甘宁边区政府、西北军政委员会、西北行政委员会、陕西省人民委员会、陕西省革命委员会的办公地。 1954年,陕西省人民政府迁驻新城大院。由于归属西安市新城区辖区,故人们习惯称其为"新城大院"。

中考历史 必考的重要事件汇总

中考历史 必考的重要事件汇总 这些标志类、转折类、性质类和最早类的事件,虽然中考不会出个填空题专门考,但是它是做选择题排除和问答题按点得分的重要法宝。 转折类 1.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安史之乱 2.太平天国由盛转衰——天京事变 3.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5.日本由奴隶社会发展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的标志一一大化改新 6.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萨拉托加大捷 7.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推动很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1861年农奴制改革 8.扭转美国内战中北方军队在战场上的被动局面——《(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发表 9.日本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使日本开始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一——明治维新 10.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凡尔登战役 1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开始、开端类 (注:含序幕、兴起等) 1.儒学开始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汉武帝时期 2.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 3.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

4.拉开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公车上书 5.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 6.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 7.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 8.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九一 八事变 9.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10.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11开辟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2.开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3.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从此逐步确立起来——新航路开辟 14.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国际舞台——万隆会议 “之最”类 1.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2.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结构水井——河姆渡遗址木结构水井 3.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司母成鼎 4.我国已发现的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 5.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隋朝大运河 6.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北宋的交子 7.我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朝代——元朝 8.中国近代割地最多的条约——中俄《珲条约》 9.近代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俄国 10.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太平天国起义 11.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 12.我国近代化海军最早建立的时期——洋务运动时期 13. 中国军队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台儿庄战役 14.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申报》

重庆朝天门1945历史遥感影像

山城往事,民国记忆---重庆1945 重庆,简称渝或巴,位于中国西南部,以“山城”扬名。在3000余年的历史中,创造了富有鲜明个性的巴渝文化。二战时期,为中华民国战时首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远东指挥中心。1997年恢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 本期我们借助1945年7月的解密航飞影像,寻找民国时期重庆这座伟大城市的闪亮记忆和历史篇章。 较场口 较场口的来历,稍对重庆历史有了解的人都知道,“较场口”在古代其实叫“校场”,是明清时期的练兵场,分为“大校场”和“小校场”。嘉庆年间,重庆府正式行文同意将两校场地面出租,用来弥补军饷。小校场迅速变成街市,大校场则成为杂货贩卖集散贸易市场。在清朝晚期,这里曾是重庆城的商贸繁华地带。 较场口(红圈位置)-1945年解密遥感影像 重庆大轰炸惨案遗址 从1938年2月至1944年12月,日军飞机对重庆及其周边地区进行了长期的无差别轰炸。重庆成为遭受日本野蛮轰炸规模最大、次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损失最为惨重的中国城市,史称“重庆大轰炸”。重庆也因此在国际上享有“英雄之城”和“不屈之城”的盛誉。 在长达六年的轰炸中,“六·五”较场口大隧道窒息惨案死伤人数最多。为纪念1941年6月5日在大隧道惨案中的遇难者,重庆市人民政府于1987年在较场口建立“重庆大轰炸惨案遗址”纪念地,并决定每年6月5日鸣放警报。

“六·五”较场口大隧道窒息惨案(红圈位置)-1945年解密遥感影像唯一大戏院 唯一大戏院前身为德育电影院,位于渝中区磁器街,现保利电影院位置。1937年2月加以改建并正式营业和首映,座席为1060座。1966年更名为“劳动电影院”。 唯一大戏院(红圈位置)-1945年解密遥感影像

沈阳近代奉系军阀官邸建筑及建筑风格研究

沈阳近代奉系军阀官邸建筑及建筑风格研究 摘要:在殖民势力和本土势力的共同影响下,近代的沈阳社会体现着半封建半殖民的特殊性质。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相互融合,使沈阳建筑也具有复杂多样的特点。奉系军阀大量官邸作为沈阳近代的代表性建筑,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保护价值。本文通过对沈阳城市内的奉系军阀官邸的调查,发现其在沈阳分布的特点,总结归纳其建筑风格。 关键词:近代奉系军阀官邸建筑建筑风格 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已走进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近代历史时期。在东北,殖民者的侵入和奉系军阀的统治,使得沈阳近代城市形态以及建筑风格复杂而多样。在沈阳拥有的大量近代建筑中,军阀官邸作为民国初期军政要人的豪宅,更能体现中国当时城市形态和建筑风格特点。近代军阀官邸是沈阳近代建筑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环节,对沈阳近代建筑史的研究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近代军阀官邸更是一种凝固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脉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1.奉系军阀官邸在沈阳城市内的分布 1.1奉系军阀及其官邸建筑 奉系军阀为北洋军阀派系之一,以张作霖为首,主要将领有吴俊升、张作相、孙烈臣、张景惠、杨宇霆、张宗昌等。东北易帜之后,张作霖之子张学良主掌大权,并促成国共二次合作。奉系利用民国初年的混乱局面,在日本支持下实行地方割据和武力扩张,逐步建立了对东北奉天、吉林、黑龙江、热河四省统治。在其统治期间,不少将领在奉天购买地产建造自己的官邸。现统计出奉系军阀在沈阳的25座官邸。这些官邸主要集中在沈阳城市内的“商埠地”,共有17座。其余8座分布在方城的北面和南面。唯独张作霖大帅府建筑群处于方城之中(图1)。 1.2奉系军阀官邸在沈阳城市内的分布特点 1.2.1 方城内官邸 作为奉系军阀首领的张作霖为了彰显自己的权利和地位,选择在方城内建造自己的“大帅府”。观察“帅府”的位置便可以看出其优越的地理环境:选址故宫之南,与帝王共享风水宝地;许多重要机构设立在官邸周围,例如行政公署、交涉署、各大银行等均靠近“帅府”北侧;位于方城南端且靠近大南门,在危机之时可作为逃脱之路。 1.2.2 分布在方城外老城内的官邸 老城内的官邸主要分布在方城之外北部、东偏南和南部,而西部没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