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骨远端骨折治疗策略与手术入路

桡骨远端骨折治疗策略与手术入路

桡骨远端骨折是一种多发骨折,约占全身骨折发生率的1/6,也是上肢最常见的骨折。

由于现代社会工作及生活节奏的加快,车祸、高处坠落等导致桡骨远端严重骨折的发生率也在升高。目前切开复位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能解决临床上大部分桡骨远端骨折,而外固定支架、经皮穿针术、非手术治疗等方法也有一定的适用范围。

目前无确切的循证医学证据证明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对于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比其他治疗方式更有效。因此,我们应充分了解患者受伤机制、全面把握损伤程度,还需考虑患者对功能康复程度要求的不同,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闭合复位石膏或夹板外固定

对于简单、稳定的关节外骨折及部分关节内骨折,通常手法复位石膏或夹板同定即可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根据骨折类型的不同,复位后需采用不同的体位予以固定:Colles骨折固定于掌屈5°~15°及最大限度尺偏位;Smith骨折固定于前臂旋后和腕关节背伸位。

Barton骨折外固定不容易稳定,在不能采用内固定的情况下;背侧Barton骨折固定于腕关节背伸及前臂旋前位,掌侧Barton骨折固定于腕关节掌屈及前臂旋后位(如石膏固定上述位置固定2周后改成腕关节中立位同定至4周)。

Colles骨折固定于掌屈5°~15°及最大限度尺偏位。

Smith骨折固定于前臂旋后和腕关节背伸位。

Barton骨折外固定不容易稳定,在不能采用内固定的情况下;背侧Barton骨折固定于腕关节背伸及前臂旋前位,掌侧Barton骨折固定于腕关节掌屈及前臂旋后位。

石膏外固定可以控制对位,但不能对抗轴向负荷,60%的复位丢失发生于1周内,因此,应在术后1周开始摄片复查。

在复查随访中除了监测复位情况外,还要注意观察有无其他并发

症发生。常见的并发症有皮肤压疮、骨筋膜室综合征、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骨量丢失加速、关节僵硬等。

外固定器固定

外固定支架治疗骨折的原理称之为“韧带牵拉复位”,即外固定支架通过牵拉骨折段两侧的周围正常软组织如肌腱、支持带、骨膜、韧带等提供的张力和外固定支架所提供的适当牵引力与牢固稳定,使得骨折处组织恢复正常解剖结构。

外固定支架常见并发症:骨穿针松动、针道感染、针部骨折、晚期塌陷及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障碍,最近,还有研究显示外固定支架过度牵引引起骨不连和骨折延迟愈合。

单纯外固定支架治疗,属于微创治疗方法,有其独特的优势,其疗效越来越被认同。

术前

术后

切开复位內固定术

对于骨折类型复杂且对功能要求较高的患者建议用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的原则是对骨折进行解剖复位、对移位的骨块进行支撑固定、对骨缺损区进行植骨、早期进行辅助的主要功能活动,尽早恢复伤前的功能状态。

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的指征有:不稳定骨折;保守治疗失败;陈旧、畸形愈合,不愈合。

入路与暴露

掌侧入路与背侧入路或两者的联合入路是手术进行钢板内固定的常用入路。

掌侧入路需在桡侧腕屈肌肌腱与桡动脉之间显露旋前方肌,通常是切开旋前方肌暴露骨折端,复位固定后再作修复。

背侧入路由桡侧腕短伸肌与拇长伸肌之间进入,需将钢板放在被切开的伸肌支持带下方,而伸肌腱与钢板之间软组织浅薄,术后易发生肌腱炎症黏连甚至断裂,故临床上常选择掌侧入路。

有研究比较掌侧入路与背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

折,结果显示两者均能取得良好的固定效果及相似的腕关节功能改善程度,但掌侧入路发生手术并发症较少。

另外通过桡侧入路进行复位内固定,指出该入路比传统入路更简易地暴露和复位固定骨折块且伴较小的软组织剥离,也方便施行双钢板内固定技术,但术中需小心保护桡神经浅支。

掌尺侧入路由指浅屈肌与尺侧腕屈肌间进入,能较好暴露出尺骨头的掌侧面、下尺桡关节、干骺端以及部分桡骨干,适用于桡骨远端骨折合并下尺桡关节损伤,或月骨周围脱位、尺骨头掌侧面骨折等特殊情况。

手术入路的选择:取决于骨折类型、移位方向和伴随软组织的损伤情况等。

1、掌侧入路

Henry切口的远端部分,从桡侧腕屈肌和桡动脉之间牵开,腕管减压切口的近端延伸。

•优势:

1.桡骨远端掌侧面平坦,有利于金属接骨板的放置。

2.有旋前方肌覆盖,基本不会生肌腱刺激症状。

3.掌侧骨皮质较厚,骨折后多可以找到有利于复位的解剖标志,方便复位。

4.入路简单,可以迅速到达骨折端。

5.避免对背侧软组织的剥离,保留了骨的血供。

6.掌侧入路的最佳适应证是向掌侧移位的桡骨远端,如掌侧Barton骨折和Smith骨折。

2、背侧入路

应用于向背侧移位,背侧干骺端粉碎的关节内和关节外骨折,桡骨茎突骨折等。

•优势:

1.可以显露关节面,直视下解剖复位,并能对背侧移位的骨折施以支撑固定。

2.对月骨关节面塌陷骨折可以直视下复位和固定。

3.同时修复下尺桡损伤。

但背侧入路的缺点明显:背侧移位骨折时,往往背侧皮质非常粉碎,不利于复位;破坏了背侧软组织的连续性,影响血供;对伸肌腱装置的破坏大,容易出现肌腱激惹。因此,在出现背侧双板系统之前,进行背侧入路固定采取慎重态度。

内固定物的种类

1、钢板治疗

桡骨远端掌侧锁定钢板能较好地稳定各骨折块,其操作简单、较少并发症等优点,成为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最常用的选择,即便是治疗向背侧移位的骨折,也有良好的疗效。

对于严重的桡骨远端粉碎骨折,可采用双钢板固定增强稳定性。

根据三柱理论,桡侧柱和中间柱对腕关节稳定和负荷传递至关重要。

腕关节的三柱理论

桡侧柱:由舟状窝和桡骨茎突组成。由于桡骨远端关节片存在尺偏角,手舟骨在关节面上的冲击在桡骨茎突处产生剪切力矩造成桡骨侧方皮质破坏。因此要稳定桡侧柱最好是支撑侧方皮质。

中间柱:由月状窝和桡骨半月切迹组成,可以看作是桡骨的基石。因为它对关节面匹配及桡尺远侧关节功能起关键作用.中间柱破坏是由月骨关节面嵌压所致,伴有背侧粉碎性骨折,直接支撑桡骨尺侧背面能稳定此柱。

尺侧柱:由尺骨茎突组成还应包括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FCC)和腕尺韧带。

应用背侧钢板能直接复位向背侧移位骨折块,方便处理下桡尺关节损伤,但易发生伸肌腱激惹等并发症,生物力学研究,其载荷能力也不及掌侧钢板,目前主要用于联合掌侧钢板,通过板间施压加强对严重关节内骨块的固定。

2、经皮穿针固定术

经皮穿针术属于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微创手术,其操作方法简便,对软组织及骨折端血供的影响较少,同时具备了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

疗的优势,可用于治疗2块或3块骨折块非骨质疏松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

•优势:

1.具有手术简单、取出容易、较少影响肌腱功能等特点。

2.可以作为一种单独的外固定方法,也可以作为石膏外固定和外固定架的有效辅助措施。

3.单独应用时,适用于关节外骨折,闭合复位后早期出现再移位的骨折,以及一些能闭合复位但无法靠外固定维持位置的关节内骨折。

虽然治疗效果满意,但应严格把握其适应证且其手术操作技术要求较高。其较于外固定的好处在于通过减少固定物与骨折的距离增加强度,并有避免针道感染、减少术后护理等优点。

3、髓内钉治疗

对于髓内钉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目前争议较大。虽然髓内钉技术可减少对软组织的损伤、避免与周围肌腱摩擦、保护了骨折断端的血供,并能提供坚强的固定,允许关节早期活动避免发生僵硬。

但其适用范围较局限,主要为关节外骨折以及向背侧移位的骨折,治疗关节内骨折只能用于冠状面的骨折或纵向延伸至关节内的简单关节内骨折,而不能用于矢状面以及粉碎的关节内骨折。

另外该技术易损伤桡神经浅支,存在一定内固定失效的风险,且费用高昂,故目前临床应用较少。

其他腕关节镜技术

腕关节镜辅助复位技术开始在国内开展。此技术有助于准确评估损伤情况,精确诊断和评价预后。

通过镜下探查、清理、修补关节内韧带损伤如舟月韧带、月骨三角骨韧带撕裂,或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等损伤。

尚能针对关节内的骨折块通过镜下复位,并置入克氏针进行简单的内固定,但对于辅助进行钢板固定仍存在一定局限。

尽管关节镜还有其局限性,但把其与AO的内固定原则结合起来,无疑是桡骨远端骨折治疗的新方向。

对于严重的粉碎性桡骨远端骨折或伴有严重的骨质疏松的患者,

都伴有骨缺损,骨或骨替代物的植入可为塌陷提供支撑,促进愈合,减少外固定时间,为尽早开始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创造条件。

骨或骨替代物移植

对于严重的粉碎性桡骨远端骨折或伴有严重的骨质疏松的患者,都伴有骨缺损。

骨或骨替代物的植入可为塌陷提供支撑,促进愈合,减少外固定时间,为尽早开始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创造条件。

骨替代物的开发近年得到较快发展,如骨水泥、陶瓷衍生物、珊瑚性羟基磷灰石及生物活性玻璃等。

其中新型骨水泥不断改进,或者使涂“胶水”治疗骨折成为可能,尤其对恢复关节面平整有重要意义。

分子水平研究显示,磷酸钙能在新生骨周围形成一种支架,随着其逐渐降解并诱导骨小梁的生成,形成了浸入性支架效应,既能防止复位丢失,又能促进骨折端的愈合和重塑。

随着近年3D打印技术在创伤骨科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对于复杂的桡骨远端骨折,不仅可打印出贴合的夹板或外固定器材,还能精准打印出合适的内置物对骨缺损或严重粉碎性骨折进行修复。

总结

•治疗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是否存在潜在的不稳定。

•对于无移位的稳定骨折或有移位复位后可维持稳定的骨折,宜采用闭合复位石膏(夹板)外固定。

•骨折原始移位存在掌倾角向背侧倾斜>20°~25°,骨折端背侧缘粉碎,桡骨缩短5mm或更多,关节内粉碎骨折,关节面移位>2mm 多提示骨折不稳定,应考虑手术治疗。

•若从AO分类角度讲:

1.A型和B1型骨折首选闭合复位石膏或夹板外固定。

2.对B型和C1型骨折在手法复位不满意的情况下首选切开复位斜T形钛板内固定。

3.对C2型和C3型骨折首选切开复位斜T形钛板内固定,干骺端粉碎无法进行钛板内固定时,采用闭合复位外支架固定术,并视术中

情况决定是否使用克氏针内固定。

•对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采用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具体视骨折的骨缺损情况及骨质情况决定是否进行骨移植。

c

桡骨远端骨折治疗策略与手术入路

桡骨远端骨折治疗策略与手术入路 桡骨远端骨折是一种多发骨折,约占全身骨折发生率的1/6,也是上肢最常见的骨折。 由于现代社会工作及生活节奏的加快,车祸、高处坠落等导致桡骨远端严重骨折的发生率也在升高。目前切开复位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能解决临床上大部分桡骨远端骨折,而外固定支架、经皮穿针术、非手术治疗等方法也有一定的适用范围。 目前无确切的循证医学证据证明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对于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比其他治疗方式更有效。因此,我们应充分了解患者受伤机制、全面把握损伤程度,还需考虑患者对功能康复程度要求的不同,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闭合复位石膏或夹板外固定 对于简单、稳定的关节外骨折及部分关节内骨折,通常手法复位石膏或夹板同定即可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根据骨折类型的不同,复位后需采用不同的体位予以固定:Colles骨折固定于掌屈5°~15°及最大限度尺偏位;Smith骨折固定于前臂旋后和腕关节背伸位。 Barton骨折外固定不容易稳定,在不能采用内固定的情况下;背侧Barton骨折固定于腕关节背伸及前臂旋前位,掌侧Barton骨折固定于腕关节掌屈及前臂旋后位(如石膏固定上述位置固定2周后改成腕关节中立位同定至4周)。 Colles骨折固定于掌屈5°~15°及最大限度尺偏位。 Smith骨折固定于前臂旋后和腕关节背伸位。 Barton骨折外固定不容易稳定,在不能采用内固定的情况下;背侧Barton骨折固定于腕关节背伸及前臂旋前位,掌侧Barton骨折固定于腕关节掌屈及前臂旋后位。 石膏外固定可以控制对位,但不能对抗轴向负荷,60%的复位丢失发生于1周内,因此,应在术后1周开始摄片复查。 在复查随访中除了监测复位情况外,还要注意观察有无其他并发

早读一文详解:桡骨远端骨折解剖、分型、入路及治疗!

早读一文详解:桡骨远端骨折解剖、分型、入路及治疗! 桡骨远端骨折是所有年龄中最常见的骨折,占骨科急诊的17%、前臂骨折的75%。如何更好地认识并治疗此类骨折,只有熟悉解剖、掌握发病机理,才能在治疗中做到游刃有余,避免后遗症发生。今天早读就为大家详解桡骨远端骨折的解剖、分型、手术入路及治疗策略,值得学习借鉴! (一)基本概述 •桡骨远端骨折是指距离桡骨远端关节面3cm内的骨折; •发病率约占骨科所有骨折的1/6; •年轻患者多为高能量损伤,老年人多为低能量损伤。 (二)解剖特点 1.桡骨远端功能解剖 1)骨性结构 桡骨远端骨性结构范围为桡骨远端关节面近侧2.5-3cm,扩大到旋前方肌近侧缘以远。其掌侧光滑平坦,背侧凸隆有Lister结节,外

侧粗糙有桡骨茎突,内侧光滑凹陷有尺骨切迹。 2)关节 舟骨窝:桡舟关节 月骨窝:桡月关节 尺骨切迹:下尺桡关节 3)韧带 桡骨远端韧带分为掌侧韧带和背侧韧带,前者厚而强韧,后者相对薄弱。可起到稳定关节限制过度活动,传导应力,协调腕骨运动的作用。 腕骨间掌侧韧带:强度极大,与关节囊融合,其强度不低于骨头。 腕背侧韧带:非常薄,科氏骨折不要打在过度掌屈位,对复位没有太大的意义,轻度或中立位即可,否则可能导致腕管综合征。

4)血管 桡骨远端处血供由桡动脉、尺动脉、前臂骨间动脉、掌深弓组成。 5)角度计算 掌倾角: 桡骨远端关节面掌、背侧最远点连线与桡骨长轴垂直线的夹角,即为掌倾角。桡骨远端骨折后,依据受伤的机制不同,骨折块发生成角移位,掌倾角也随之变大或变小。骨折复位要求恢复掌倾角,掌倾角可以作为术中复位的参考值。

桡骨远端骨折手术入路

桡骨远端骨折手术入路 桡骨远端骨折是常见的撞击性骨折,多见于青少年。此类骨折多为距骨端的内侧折断,外侧可能会出现轻微的断裂,形成内侧偏斜的骨折线。桡骨远端骨折可分为三种类型:简单桡骨骨折、复杂桡骨骨折和软骨下骨折。通常,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是最可靠的治疗方式,包括外固定和内固定两种治疗方法。 桡骨远端骨折手术入路是内固定方法的基础,是内固定手术的成败临界点。桡骨远端骨折可以通过外侧入路和内侧入路中的一种或者两种同时进行。外侧入路是在桡骨外侧通过术中短棘攻击骨折线,在室内留下足够大的桥形内固定介入物,外侧入路应用较多,外固定不可以时,可优先考虑。内侧入路是通过术中短棘穿透桡骨,在骨折线内置入固定介入物,完成内固定。 一般来说,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入路应该选择便于术者操作,不易造成术中潜在并发症,同时保证骨折复位效果较好且内固定技术可行性较高。在桡骨远端骨折及其他骨折治疗中,有许多不同的手术入路可以用于固定。比较常见的手术入路有: 一、外侧入路。外侧入路是去往桡骨外侧,在室内留下足够大的桥形内固定介入物,有时可以在外侧直接矫形,操作简单方便,并且不易造成内关节表面的伤害。 二、内侧入路。内侧入路是去往桡骨内侧,在内部置入内固定介入物,能够更好的保证骨折以及骨碎片的固定,复位效果也更好,但操作稍费事,且有可能造成内关节表面的伤害,或压迫周围

神经等潜在并发症。 三、表皮入路。表皮入路是指从皮肤表层切开直接攻入骨折线,经术中短棘攻击直接进入骨腔,操作容易,但由于穿刺攻击距离较短,而又容易因技术不足,操作不当导致的软骨损伤,因此对操作者的技术要求较高,适应情况有限。 四、关节腔入路。关节腔入路是指利用关节腔内部置入内固定介入物,操作简单,不易造成关节表面损伤,但有可能与内关节神经等遭受压迫,需要术者有较高的技术要求,才能做到安全有效。 通过对上述手术入路的介绍,可以看出,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入路选择和技术操作对术中治疗结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关乎治疗的预后。因此,针对不同的患者,必须根据其特点,选择一个最佳的入路,确保有效的治疗。

桡骨远端骨折:掌侧入路vs背侧入路(根据骨折具体情况选择)

桡骨远端骨折:掌侧入路vs背侧入路(根据骨折具体情况选 择) NO.123 桡骨远端骨折第15篇。终生学习,敬请关注置顶。 掌侧入路与背侧入路锁定钢板固定是目前桡骨远端骨折的主要内固定形式。它们能够保证骨折复位满意和固定的稳定性,允许患者可以早期进行运动康复。但是这两种手术入路和固定形式均有特定的手术适应症和术后并发症,因此,在临床上选择何种入路固定修复桡骨远端骨折还存在争议。 今天,我们先来看一篇日本学者Yoshihiro Abe发表在2017年11月Hand杂志上的一项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对比研究,了解一下背侧入路的适应症选择及疗效结果,然后再来看一下湘雅医院张屹医生发表在2014年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上的Meta分析,看看掌侧入路和背侧入路哪种并发症发生率更高。 日本学者的临床研究 背侧钢板适应症:背侧剪切骨折、背侧Die-punch骨折或通过掌侧入路无法获得间接复位的骨折、合并舟月韧带损伤的骨折、掌侧缘骨折线超过分水岭线合并背侧严重粉碎需要植骨的骨折。 除此之外均选择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 当合并严重干骺端粉碎、舟月韧带损伤、关节面压缩等情况时,可以同时给与外固定和/或植骨处理。他们医院常规在术后8-12月建议患者常规取出内固定。

在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之间共有112例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接受了切开复位内固定,其中背侧入路38例、掌侧入路68例。两组患者在平均年龄、男女比例、随访时间、植骨比例、外固定、优势手方面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 背侧入路钢板固定组屈腕活动度要明显小于掌侧入路钢板固定组。除此之外,两组患者在其他活动度、握力、前臂旋转角度以及快速DASH评分(9.7比9.4)和Gartland-Werley评分(2.7比2.1)方面并无显著差异。所有骨折均获得愈合,没有出现感染、骨不连等严重并发症。在肌腱激惹等并发症方面,两组患者并无显著统计学差异。 因此,日本学者认为对于关节内桡骨远端骨折,背侧入路和掌侧入路锁定钢板固定可以取得同样好的疗效,背侧钢板并无特别突出的并发症。采用背侧入路更容易处理某些特殊骨折。 湘雅医院的Meta分析 该研究是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面对掌背侧手术入路进行比较分析,纳入2012年8月25日之前的桡骨远端钢板内固定的临床对照试验。共纳入12项研究,952例患者。结果发现两种手术入路总体并发症并无显著差别。掌侧入路更易发生神经病变和腕管综合征,背侧入路则更可能出现肌腱刺激。 学习体会 1.一般认为骨折向掌(背)侧移位就选择掌(背)侧入路,优先选择掌侧入路,掌侧入路可以解决大多数的桡骨远端骨折。但背侧入路对于背侧Die-punch骨折等特定骨折的处理具有优势。 2.背侧入路时要将钢板放置于被切开的伸肌支持带下方,减少肌腱刺激或者断裂的可能性。

『8分钟创伤』应用扩展的桡侧腕屈肌入路治疗复杂的桡骨远端骨折

『8分钟创伤』应用扩展的桡侧腕屈肌入路治疗复杂的桡骨远 端骨折 病例简介 患者,男、45岁。因从2m高处坠落致左腕肿胀、疼痛3小时就诊。 X线及CT检查示左桡骨远端骨折C3型粉碎性骨折,骨折掌背侧均涉及,并且关节面中央存在塌陷骨折块。 ▲ 桡骨远端C3型骨折术前X线片 ▲ 桡骨远端C3型骨折术前CT 拟行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治疗,采用何种手术入路为佳? 术前计划 •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手术入路主要有背侧入路、掌侧入路和掌背侧联合入路。 •背侧入路的适应证相对较少,主要适用于背侧Barton 骨折、背侧Die-punch骨折等特殊骨折,并且背侧入路存在肌腱刺激、肌腱断裂、关节囊挛缩以及无法固定掌尺侧骨折块(月骨窝掌侧块)等缺点。 •掌侧入路因为掌侧骨面较平整、肌腱下间隙较大、有旋前方肌保护,同时掌侧接骨板的生物力学更稳定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 •对于复杂的桡骨远端骨折,如桡骨远端C3型骨折或者合并中央压缩骨折块的关节内骨折,以往应用单一入路治疗比较困难,可能需要采用掌背侧联合入路。 •掌背侧联合入路的优点是骨折复位更精确、固定更可靠。 ▲ 桡骨远端C3型骨折采用掌背侧联合入路内固定

•掌背侧联合入路的缺点也很明显,由于掌背侧均被切开,使软组织合页破坏严重,可能影响骨折端的血运及骨折愈合,并且导致关节囊挛缩影响腕关节活动,并且术后发生皮肤切口并发症的概率更高。 ▲ 掌背侧联合入路内固定后软组织情况 •为解决掌背侧联合入路的缺点,我们应用扩展的桡侧腕屈肌入路来治疗复杂的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 手术技巧 •扩展的桡侧腕屈肌入路的皮肤切口位于桡侧腕屈肌表面,在第一腕横纹处向桡侧折拐。 ▲ 扩展的桡侧腕屈肌入路的皮肤切口 •切口长约8cm,切开皮下后找到并保护桡动脉浅支,切开桡侧腕屈肌腱鞘,远端切至舟骨结节,打开肌腱下腕筋膜间隙,显露旋前方肌,L形切开旋前方肌,剥离旋前方肌,切开桡侧第一间室,找到并分离肱桡肌肌腱,Z形切断肱桡肌肌腱,将桡侧及背侧软组织剥离,注意保护尺侧软组织以保护前臂骨间动脉的血液供应。 ▲ 切开桡侧第1间室,找到并分离肱桡肌肌腱 ▲ Z形切断肱桡肌肌腱 •以持骨器将近折端旋前,清理骨折端后可以由近端向远端清楚地看到掌侧骨折块、背侧骨折块中央压缩骨折块以及桡骨茎突骨折块等的具体情况。 ▲ 骨膜下剥离后,将近折端旋前,清理折端后可以清楚地看到关节内骨折块的情况 •再行相应的复位,复位完成后将近折端旋后复位,以掌侧解剖锁定接骨板固定。 •固定完成后分别修复肱桡肌肌腱及旋前方肌,缝合皮肤切口。 治疗优势 •应用扩展的桡侧腕屈肌入路治疗复杂的桡骨远来端关节内骨折能够清楚地看到掌侧骨折块、背侧骨折块、中央压缩骨折块以及桡骨茎突骨折块等的具体情况,再行相应的复位,如此骨折复位更精确。 •采用单一掌侧入路能够避免掌背侧联合入路所带来的血运破坏、

骨科基础桡骨远端骨折分型与掌侧入路

骨科基础桡骨远端骨折分型与掌侧入路 桡骨远端骨折是骨科急诊中较为常见的创伤疾病,约占全身骨折发病率的16%,其中有25%的桡骨远端骨折涉及到桡骨远端关节面。 大多数骨折都是间接暴力所导致,如: •手部撑地后暴力传导至松质骨和密质骨交界区域导致骨折 •交通事故或运动损伤导致骨折。 为什么桡骨远端关节面这么容易发生骨折呢? 1、桡骨远端关节面3cm内的区域是松质骨和密质骨交界的地方,两种骨质的刚度和韧度截然不同,是力学上的弱点,受到暴力时容易在此区域产生骨折。 2 、桡骨远端关节面3cm内骨的横截面呈四边形且骨皮质较为薄弱,暴力作用后容易产生骨折并导致松质骨的塌陷、皮质骨的粉碎和桡骨的短缩。 桡骨远端骨折的好发人群: 老年患者:发病率较高,其中女性多于男性,多为轻微暴力导致,老年患者桡骨远端骨质疏松,骨强度较差,受到轻微暴力就可导致骨折。骨折严重程度各不相同,但由于骨质疏松的存在,手法复位石膏

固定容易导致骨折复位的丢失,肢体的短缩。 青年患者:大多为高能量损伤,巨大暴力所导致,其中男性多于女性,与户外运动及高风险职业相关,骨折程度通常较为严重,常合并韧带和软骨的损伤,大部分患者需要手术治疗。 桡骨远端骨折受伤机制的分型 1.伸直型骨折(Colles骨折) 最为常见,跌倒时手臂伸出,腕关节处于背伸状态,前臂处于旋前位、手掌着地,暴力集中于桡骨远端而引起骨折。骨折远端向背侧及桡侧移位。老年患者由于骨质疏松,轻微外力就可造成骨折且常为粉碎性骨折,骨折端互相嵌插而短缩。骨折严重者可累及关节面或合并尺骨茎突撕脱骨折及下尺桡关节脱位。

2.屈曲型骨折(Smith骨折) 骨折发生机制与伸直型骨折相反,又称为反Colles骨折。跌倒时手背着地,骨折远端向掌侧及尺侧移位。

桡骨远端背测入路

桡骨远端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技巧 2012-01-18 23:11 来源:丁香园作者:hotstone 背侧钢板固定 显露桡骨远端背侧面的手术入路主要取决于骨折的类型,如果骨折存在两个多个关节内骨折块,治疗的目标主要在于同时固定桡侧柱和中柱。术中须切开伸肌支持带,主要有两种方式:在第2和第3伸肌间室纵向切开,骨膜下剥离至第 4 伸肌间室,牵开相应的肌腱;或者在第4和第 5 伸肌间室之间做第二个支持带切口分别显露两柱(图4)。 对骨折进行手法整复,并用无螺纹的克氏针临时固定,拍摄X 线影像确定骨折复位良好。接下来在桡骨背尺侧(中柱) 用2.4mm的“L型或“T型钢板进行稳定的固定。将背尺侧钢板塑形,以确保其在桡骨远端背尺侧面紧密贴附。由于每块 钢板底面的相应位置都有凹槽,在对钢板进行折弯塑形时不会损伤螺钉孔内的螺纹,因此,钢板也可尽量靠近远端的月骨关节面背侧(图5)。 桡侧柱钢板的固定相对较为简单,第 1 和第二伸肌间室之间的骨面相对平坦,可应用塑形妥当的钢板在这一位置进行固定。如果克氏针置入的位置位于桡骨茎突的极远端,由于桡侧柱钢板的远端有一凹槽,正好与克氏针相对应,这样既不妨碍钢板的位置,同时还可维持骨折的复位(图6)

I RG.4C 图4橈骨远端背侧面的显露。从第3伸肌间室打开支持带,牵开拇长伸肌腱。

图5在月骨关节面背侧进行固定时,背侧的“■型或“L型钢板通常都需要进行塑形(图5-A和图5-B )。月骨关节面背侧的钢板固定妥当后,在进行桡侧柱钢板的固定(图5-C至图5-F)。两块钢板相互之间成70度角可提高内固定的稳定性。

图6将桡侧柱钢板塑形妥当后放置在桡侧柱,注意钢板末端的凹槽,可使钢板避开临时固定的克氏针而不影响钢板的位 置 补丿1 J f ■匕

技巧:微创Henry入路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

技巧:微创Henry入路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 由于桡骨掌侧锁定钢板的广泛应用,掌侧Henry 入路也成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金标准。它不仅可以减少骨折不愈合和Ⅰ型复杂性局部疼痛综合征(CRPS)等并发症的发生,还允许患者术后早期进行腕关节的功能锻炼。 但是,切口过大是掌侧Henry 入路的缺点,而且还可由于术中把关节面骨折块从附着的韧带、关节囊或肌肉附着点分离出来,导致不能进行韧带整复(ligamentotaxis)。 因此,Lebailly 等通过经 15mm 微创 Henry 入路掌侧锁定钢板治疗 144 例桡骨远端骨折,来证明微创 Henry 入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可行性,文章最近发表在 Eur J Orthop Surg Traumatal. 上。 研究纳入 2012 年 2 月到 7 月间在该院经 15mm 微创 Henry 入路掌侧锁定钢板治疗的144 名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平均年龄63 岁,16 到 103 岁)。根据 AO 骨折分型,其中 83 例 A 型、2 例 B 型和59 例 C 型骨折。 手术是由同一组的5 名手术医生进行,使用同型号的掌侧钢板。桡骨近端干骺端两枚螺钉和远端中间干骺端的两枚螺钉均采用单轴锁定,而远端尺侧和桡侧的两枚螺钉则使用多轴呈20°角锁定。 手术方法:

图 1:设计切口位置:在桡骨茎突近端 20mm 处,沿着桡侧腕屈肌和桡动脉间 Henry 入路作一长 15mm 的切口。 图2:: 横行切开旋前方肌远端,并逐渐纵行骨膜下向近端分离,先把装备上 4 枚引导针的钢板近端置入旋前方肌底下,再置入远端。

桡骨远端骨折讲义

桡骨远端骨折 定义:桡骨远端骨折是指位于距桡腕关节面2.5~3cm内的松质骨骨折。桡骨干皮质骨向松质骨移行部以远部分,为解剖薄弱处,一旦遭受外力,容易骨折。桡骨远端骨折常见,约占全身骨折总数的1/6。腕关节是人体中结构最复杂的关节,也是全身活动频率最高的重要关节。桡骨远端骨折损伤机制复杂,骨折类型多样,治疗方法灵活。如果治疗不当,容易导致腕关节慢性疼痛和僵硬,严重影响手部的功能,给患者造成不便。 主要症状: (1)外伤史明确 (2)患者伤后出现腕关节疼痛、活动受限。骨折移位明显时,桡骨远端骨折可出现典型的“餐叉手”、“枪刺手”畸形。 (3)检查腕部肿胀,有明显压痛,腕关节活动明显受限,皮下可出现瘀斑,尺桡骨茎突关系异常,则提示桡骨远端骨折。如果腕部有骨擦音、异常活动,不要反复尝试诱发骨擦音,以免引起神经和血管损伤。 (4)腕部神经、血管肌腱损伤发生率不高,但需充分重视。骨折向掌侧移位可能导致正中神经、桡动脉等损伤。骨折向背侧移位可能导致伸肌腱卡压。 (5)注意患者的全身情况及其它合并伤。 临床表现: (1)外伤史明确

(2)患者伤后出现腕关节疼痛、活动受限。骨折移位明显时,桡骨远端骨折可出现典型的“餐叉手”、“枪刺手”畸形。 (3)检查腕部肿胀,有明显压痛,腕关节活动明显受限,皮下可出现瘀斑,尺桡骨茎突关系异常,则提示桡骨远端骨折。如果腕部有骨擦音、异常活动,不要反复尝试诱发骨擦音,以免引起神经和血管损伤。 (4)腕部神经、血管肌腱损伤发生率不高,但需充分重视。骨折向掌侧移位可能导致正中神经、桡动脉等损伤。骨折向背侧移位可能导致伸肌腱卡压。 (5)注意患者的全身情况及其它合并伤。 (1)X线检查 评估桡骨远端损伤的首选检查。多数骨折、脱位、力线不良、静态不稳定等,都很容易从标准的x线检查鉴别。标准的前后位及侧位X线可测量出桡骨远端的掌倾角、尺偏角和桡骨高度等重要参数。 (2)CT检查 CT检查尤其是三维CT检查,可以明确骨折块的移位方向、角度,明确关节面的塌陷程度,发现隐蔽的腕骨骨折,特别是普通X线难以诊断的涉及舟骨窝、月骨窝的桡骨远端骨折,对于桡骨远端骨折的诊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而且CT检查对于桡骨远端三柱理论的应用,尤其是传统X线检查容易疏漏的中间柱损伤,包括月骨关节面损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一文解析桡骨远端骨折的分型及治疗策略

一文解析桡骨远端骨折的分型及治疗策略 桡骨远端骨折是指距桡骨远端关节面3cm以内的骨折,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急诊骨折病人的1/6。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均可造成桡骨远端骨折,但多为间接暴力所致。主要发生在6-10岁和60-75岁两个年龄阶段。 一.解剖概要 •松质骨和密质骨交界处,处于薄弱地带。 •下端关节面向掌侧倾斜10~15°,向尺侧倾斜20~25°。 •桡骨茎突较尺骨茎突低约1-1.5cm。 •桡骨远端骨骺1岁出现,18-20岁闭合。 掌侧倾斜角:桡骨远端与腕骨形成关节面,其背侧边缘长于掌侧,关节面向掌侧倾斜为10~15°。

尺侧倾斜角:桡骨下端外侧的茎突,较内侧长1.5cm,故其关节面向尺侧倾斜20~25°。 二、骨折的分型 骨折有多种分类系统,包括基于解剖的Müller AO分类和基于受伤机制的Femandez分类。其中Eponymic分型综合了以往分型的优点,内容涵盖了骨折的4种基本类型,并且把Maleon 4部分骨折及Chaffer’s骨折也纳入其中,可很好的指导临床工作。 1.Müller AO 分类--部分关节内骨折 AO分类方法很适合桡骨远端骨折,它将骨折分为三种主要类型:A型关节外骨折,B型部分关节内骨折,C型全关节骨折。每一型又根据骨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分成不同的组合亚组。 A型:关节外骨折 A1,尺骨股骨折,桡骨为损伤(A1.1,尺骨茎突骨折;A1.2尺骨干简单骨折;A1.3,尺骨干骺端粉碎性骨折)。

A2,桡骨骨折,简单型,有嵌插(A2.1,桡骨无倾斜;A2.2,桡骨背侧倾斜,即Pouteau-Colles骨折;A2.3,桡骨掌侧倾斜,即Goyrand-Smith骨折)。 A3,桡骨骨折,粉碎型(A3.1,桡骨轴向短缩;A3.2桡骨有楔形骨片;A3.3,桡骨粉碎骨折)。 B型:部分关节骨折 B1,桡骨骨折,矢状面(B1.1,外侧简单型;B1.2,外侧粉碎型;B1.3,内侧型)。 B2,桡骨背侧缘骨折,即Barton骨折(B2.1,简单型;B2.2,合并外侧矢状骨折;B2.3,合并腕关节背侧脱位)。 B3,桡骨掌侧缘骨折,即反Barton骨折,或为Goyrand-smithII 型骨折(B3.1,简单股则,小骨片;B3.2,简单骨折,大骨片;B3.3,粉碎骨折)。 C型:全关节骨折 C1,桡骨骨折,关节面和干骺端都为简单型(C1.1,后内侧关节骨折;C1.2,关节面矢状骨折;C1.3,关节面冠状面骨折)。 C2,桡骨骨折,关节面简单型,干骺端粉碎型(C2.1,关节面矢状骨折;C2.2,关节面冠状骨折;C2.3,关节骨折延伸至桡骨干)。 C3,桡骨骨折,粉碎型(C3.1,干骺端简单型;C3.2,干骺端粉

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治疗要点,这篇帮你整理好了!

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治疗要点,这篇帮你整理好了! 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最常见的骨折之一,分为轻度和重度。对于轻度 没有移位的骨折,可通过简单固定和适当锻炼进行恢复;对于移位较 重的骨折,需通过首发复位、夹板或石膏固定等方法处理;对于关节 面明显破坏的严重骨折,可能需要采取手术治疗。 上海市同济医院李海丰主任,通过这次案例课程的讲解,跟大家分享关于桡骨远端骨折的处理、治疗、手术技巧等方面的知识。希望大家能够熟悉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流程,掌握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治疗的指征、桡骨远端手术入路特点,学会各种技术如何来进行复位等。今天早读我们就将案例课第八期的课程笔记分享给大家,赶紧看起来! 病例介绍 病例信息 基本信息:54岁女性患者。跌倒后右腕肿痛活动受限4小时。诊断:没有手部感觉、血运等方面的障碍。 这位病人是一个平素身体相对健康的女性,从事家务劳动,而且是右手从事主要的劳动,跌倒后右腕肿胀疼痛,没有手部感觉运动血运的障碍,相对来说属于比较简单的腕部损伤。此病人这种低能量造成的腕部肿痛,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合并全身其他部位的损伤,此时除了考虑到手腕骨折的情况,还要考虑到腕部重要血管、神经的损伤情况;局部肿胀的情况;软组织是否有挫伤,甚至是开放等问题。接下来则需进行最初步的辅助检查,即影像学检查。 辅助检查 X-ray:腕关节正位、侧位及斜位

正位片:累及关节面的桡骨远端骨折,干骺端似乎有部分粉碎,尺骨茎突也有骨折。侧位片:可看到关节面向背侧的倾斜。斜位片:下尺桡关节及骨块移位等情况。通过正侧位斜位影像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尺桡骨远端的骨折,且关节面向背侧倾斜。斜位片的重要性需要强调的是,通过斜位相可以发现一些特殊的,传统正侧位可能无法获得的信息。这里分享另外一位病人的斜位片,让大家了解到斜位片的重要性。 通过正位和侧位似乎看到了桡骨远端有不连续的情况,但看似关节面平整,桡骨茎突的高度以及掌倾角度都正常,因此如果仅从正位和侧位片上来看,这是骨折但移位不是很严重,可以采取保守治疗。而斜位相可以看到累及的DRUJ,即下尺桡关节的骨块,同时下尺桡关节间隙增宽......这种情况若采取保守治疗,可能会造成病人后续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 标准"〔ZY/T001.9-94〕进展诊断。 〔1〕有明确外伤史。 〔2〕腕部剧烈疼痛,肿胀明显,常涉及手背及前臂下段;移位严重 者,出现餐叉样畸形或锅铲样畸形。桡骨远端压痛明显,有纵轴挤 压痛,触之有骨擦音。 〔3〕*线摄片检查可确定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 2.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 人民卫生,2009年〕 〔1〕局部疼痛、肿胀、局部皮肤有淤青。 〔2〕需要拍摄腕关节正侧位*线片。正侧位*线片可发现前后及侧方 移位。 〔3〕桡骨远端骨折的分型:1.Colles骨折。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 间接暴力引起,骨折远端向背侧桡侧移位,向掌侧成角。2.Smith骨 折。因其畸形与Colles骨折相反,亦称为反Colles骨折。骨折向 掌侧近侧移位。3.Barton骨折。桡骨远端关节面纵斜向断裂、伴有 腕关节半脱位者称为Barton骨折。4.反Barton骨折。桡骨远端掌 侧缘骨折合并有腕关节半脱位称反Barton骨折 〔二〕骨折分期及证候诊断 1.血瘀气滞期:伤后1周~2周。血离经脉,淤积不散,气血不得宣; 临床表现局部淤肿明显,疼痛较甚。 2.淤血凝滞期:伤后2周~4周。淤血未尽,筋骨未生。 3.肝肾缺乏期:伤后>4周。表现为骨折愈合缓慢,骨痂较少,腰膝 酸软,面色少华,舌淡胖,苔薄白,脉细。 〔三〕分型 〔1〕无移位型:骨折无移位,或可为轻度嵌入骨折,腕关节轻度肿胀,无明显畸形,折端有环行压痛,纵轴挤压痛,前臂旋转功能障碍。 〔2〕伸直型:远端向背侧移位,前臂下端呈"餐叉样〞畸形,腕背侧可扪及骨折远端骨突。 〔3〕屈曲型:远折端向掌侧移位,可伴下尺桡关节脱位,腕关节掌侧可扪及骨折远端骨突,畸形与伸直型相反。 〔4〕半脱位型:桡骨远端背侧或掌侧缘骨折,合并腕关节半脱位,腕关节肿胀,畸形呈半脱位,腕横径增宽。 二、治疗方法 〔一〕手法复位:适用于1.桡骨远端关节外骨折,或虽有关节内骨折但关节面无塌陷。2.新鲜骨折。3.闭合性骨折。 1、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 〔1〕整复方法〔以右侧为例〕:患者取坐位,助手立于患者背后,固定患者躯干及患肢肘部,患肢前伸,前臂放中立位,术者左手反握患部近端,拇指按压骨折近端,右手虎口按压骨折远端桡侧,拇指压住骨折远端背侧,双手对抗**拔伸后,虎口下压以纠正骨折端桡偏 移位,再在牵引下,右拇指推压骨折远端,左拇指推顶骨折近端,右手用劲使患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原则—中医病证诊断疗效原则》(ZY/T001.9-94) 进行诊断。 (1)有明确外伤史。 (2)腕部剧烈疼痛,肿胀明显,常波及手背及前臂下段;移位严重者,浮现餐叉样畸形或 锅铲样畸形。桡骨远端压痛明显,有纵轴挤压痛,触之有骨擦音。 (3)X线摄片检查可拟定骨折类型及移位状况。 2.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断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局部疼痛、肿胀、局部皮肤有淤青。 (2)需要拍摄腕关节正侧位X线片。正侧位X线片可发现前后及侧方移位。 (3)桡骨远端骨折旳分型:1. Colles骨折。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间接暴力引起,骨折 远端向背侧桡侧移位,向掌侧成角。2.Smith骨折。因其畸形与Colles骨折相反,亦称为 反Colles骨折。骨折向掌侧近侧移位。3. Barton骨折。桡骨远端关节面纵斜向断裂、伴 有腕关节半脱位者称为Barton骨折。4. 反Barton骨折。桡骨远端掌侧缘骨折合并有腕关 节半脱位称反Barton骨折 (二)骨折分期及证候诊断 1.血瘀气滞期:伤后1周~2周。血离经脉,淤积不散,气血不得宣;临床体现局部淤肿明 显,疼痛较甚。 2.淤血凝滞期:伤后2周~4周。淤血未尽,筋骨未生。 3.肝肾局限性期:伤后>4周。体现为骨折愈合缓慢,骨痂较少,腰膝酸软,面色少华,舌

淡胖,苔薄白,脉细。 (三)分型 (1)无移位型:骨折无移位,或可为轻度嵌入骨折,腕关节轻度肿胀,无明显畸形,折端有环行压痛,纵轴挤压痛,前臂旋转功能障碍。 (2)伸直型:远端向背侧移位,前臂下端呈“餐叉样”畸形,腕背侧可扪及骨折远端骨突。 (3)屈曲型:远折端向掌侧移位,可伴下尺桡关节脱位,腕关节掌侧可扪及骨折远端骨突,畸形与伸直型相反。 (4)半脱位型:桡骨远端背侧或掌侧缘骨折,合并腕关节半脱位,腕关节肿胀,畸形呈半脱位,腕横径增宽。 二、治疗措施 (一)手法复位:合用于1.桡骨远端关节外骨折,或虽有关节内骨折但关节面无塌陷。2.新鲜骨折。3. 闭合性骨折。 1、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 (1)整复措施(以右侧为例):患者取坐位,助手立于患者背后,固定患者躯干及患肢肘部,患肢前伸,前臂放中立位,术者左手反握患部近端,拇指按压骨折近端,右手虎口按压骨折远端桡侧,拇指压住骨折远端背侧,双手对抗渐渐拔伸后,虎口下压以纠正骨折端桡偏 移位,再在牵引下,右拇指推压骨折远端,左拇指推顶骨折近端,右手用劲使患肢腕关节屈曲,使背侧移位纠正,再以右手食指压位骨折近端,牵引下松开左手,渐渐使患肢旋后,进行固定。 (2)固定措施:骨折复位满意后,腕部外敷金黄散伤膏(本院自制制剂),前臂衬桃花纸,然后在患肢掌、背、尺、桡侧放置杉树皮夹板,夹板近端达肘横纹下二指,桡侧块达第一掌指关节,尺、掌侧块平腕横纹。 夹板间均留有1cm间隙,用橡皮膏胶带螺旋粘贴固定夹板,外用中号绷带包扎固定。使腕关节掌屈150~

桡骨远端骨折诊疗专题方案

桡骨远端骨折诊断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原则: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原则《中医病证诊断疗效原则》(ZY/T001.9-94) (1)有外伤史,多为间接暴力所致。 (2)伤后腕关节周边肿胀,疼痛,前臂下端畸形,压痛明显,腕臂活动功能障碍。 (3)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诊断。 2.西医诊断原则:参照《临床诊断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有跌倒用手掌撑地旳病史;或有腕关节掌屈着地而受伤病史。 (2)伤后有腕部肿胀,并浮现“餐叉”畸形;也可由于骨折远端向掌侧及尺侧移位,腕关节畸形不明显。 (3)伸直型X线片上具有三大特性:①骨折远端向背侧及桡侧移位;②桡骨远端关节面改向背侧倾斜,向尺侧倾斜旳角度也消失;③桡骨长度短缩,桡骨茎突与尺骨茎突处在同一平面。屈曲型桡骨骨折远端向掌侧移位。 (二)骨折分型与分期 1.分型 (1)无移位型:骨折无移位,或可为轻度嵌入骨折,腕关节轻度肿胀,无明显畸形,折端有环行压痛,纵轴挤压痛,前臂旋转功能障碍。 (2)伸直型:远端向背侧移位,前臂下端呈“餐叉样”畸形,腕背侧可扪及骨折远端骨突。 (3)屈曲型:远折端向掌侧移位,可伴下尺桡关节脱位,腕关节掌侧可扪及骨折远端骨突,畸形与伸直型相反。 (4)半脱位型:桡骨远端背侧或掌侧缘骨折,可合并腕关节半脱位,腕关节肿胀,畸

形呈半脱位,腕横径增宽。 2.分期 根据病程,可分为初期、中期、晚期三期。 初期:伤后2周内,可进行手法整复治疗,但初期常肿胀严重,可伴有张力性水泡。 中期:伤后2~4周,肿胀逐渐消退,有明显骨痂生长,骨折断端相对稳定,此时手法复位困难,如需要再次复位,应在麻醉下行折骨复位。 晚期:伤后4周以上。骨折断端成熟骨痂形成,逐渐塑形改造,已相称稳定。此时无法手法复位、调节,如有影响功能旳严重畸形,需手术治疗。 二、治疗方案 (一)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 一般一方面拔伸牵引,解除短缩畸形,恢复骨端长度。再行端提按压手法整复成角或侧方移位。折顶时应根据骨折端移位及成角旳大小,适度灵活运用。根据外固定材料、整复手法差别,参照治疗措施简述如下: 1.杉树皮夹板外固定法 采用非麻醉下或血肿内麻醉下徒手整复。 (1)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 整复措施(以右侧为例):患者取坐位,助手立于患者背后,固定患者躯干及患肢肘部,患肢前伸,前臂置中立位,术者左手反握患部近端,拇指按压骨折近端掌侧,右手虎口区按压骨折远端桡侧,拇指压住骨折远端背侧。双手对抗牵引拔伸后,右手虎口区向尺侧施压以纠正骨折端桡侧移位,再右拇指按压骨折远端,左拇指推顶骨折近端,右手同步屈曲患腕,纠正背侧移位,最后在牵引下,徐徐旋后患肢前臂,进行包扎固定。 固定措施:骨折复位后,腕部外敷金黄散,前臂衬桃花纸,然后在患肢背、掌、桡、尺侧放置杉树皮夹板,夹板近端在肘横纹下二指,远端桡、背侧块达掌指关节,尺、掌侧块平腕横纹。夹板间均留有约1cm间隙,用橡皮膏胶带螺旋粘贴固定,再外用中号绷带包扎固定。使腕关节处掌屈尺偏位,患肢屈肘90°,前臂旋后掌心朝上,用三角巾悬挂于胸前。3周内

桡骨远端骨折诊疗方案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桡骨远端骨折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1)有外伤史,多为间接暴力所致。 (2)伤后腕关节周围肿胀,疼痛,前臂下端畸形,压痛明显,腕臂活动功能障碍。 (3)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有跌倒用手掌撑地的病史;或有腕关节掌屈着地而受伤病史。 (2)伤后有腕部肿胀,并出现“餐叉”畸形;也可由于骨折远端向掌侧及尺侧移位,腕关节畸形不显著。 (3)伸直型X线片上具有三大特征:①骨折远端向背侧及桡侧移位;②桡骨远端关节面改向背侧倾斜,向尺侧倾斜的角度也消失;③桡骨长度短缩,桡骨茎突与尺骨茎突处于同一平面。屈曲型桡骨骨折远端向掌侧移位。 (二)骨折分型与分期 1.分型 (1)无移位型:骨折无移位,或可为轻度嵌入骨折,腕关节轻度肿胀,无明显畸形,折端有环行压痛,纵轴挤压痛,前臂旋转功能障碍。 (2)伸直型:远端向背侧移位,前臂下端呈“餐叉样”畸形,腕背侧可扪及骨折远端骨突。 (3)屈曲型:远折端向掌侧移位,可伴下尺桡关节脱位,腕关节掌侧可扪及骨折远端骨突,畸形与伸直型相反。 (4)半脱位型:桡骨远端背侧或掌侧缘骨折,可合并腕关节半脱位,腕关节肿胀,畸形呈半脱位,腕横径增宽。 2.分期 根据病程,可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三期。 早期:伤后2周内,可进行手法整复治疗,但初期常肿胀严重,可伴有张力性水泡。 中期:伤后2~4周,肿胀逐步消退,有明显骨痂生长,骨折断端相对稳定,此时手法复位困难,如需要再次复位,应在麻醉下行折骨复位。 晚期:伤后4周以上。骨折断端成熟骨痂形成,逐步塑形改造,已相当稳定。此时无法

干货关于桡骨远端骨折,很全很实用!

干货关于桡骨远端骨折,很全很实用! 桡骨远端骨折,是指距桡骨远端关节面3cm以内的骨折。这个部位是松质骨和密质骨交界处,是解剖薄弱的地方,容易发生骨折,其发生率约占急诊骨折病人的17%。今天,从应用解剖到手术技巧,让你系统掌握桡骨远端骨折的实操技巧。 尺、桡骨远端的解剖形态和特点 •尺偏角:经桡骨尺侧乙状切迹的中点与桡骨茎突最高点做连线,同桡骨长轴垂线之间的夹角; •尺骨差异:经尺骨头平面和桡骨尺侧乙状切迹的中点,向桡骨长轴做垂线,测量二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差; •桡骨茎突高度:经桡骨尺侧乙状切迹的中点向桡骨长轴做垂线,测量该垂线与桡骨茎突最高点之间的距离; ▲ 示意图 •掌倾角:在侧位像上,桡骨长轴的垂线和桡骨上下唇连线之间的夹角;

▲ 示意图 •AP距离:在侧位像上,测量桡骨远端掌侧唇与背侧唇之间的距离。 ▲ 示意图 下尺桡关节的稳定结构 •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与下尺桡关节的稳定性: •下尺桡关节的外在稳定结构:尺侧腕伸肌腱(1)及其腱鞘(2)、旋前方肌(3)、骨间膜(4); •下尺桡关节的内在稳定结构: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FCC),包括软骨盘(白色)、浅部纤维(绿色)、深部纤维(蓝色),和两条软骨盘腕骨韧带(软骨盘-月骨,软骨盘-三角骨)

▲ A:下尺桡关节的外在稳定结构;B:下尺桡关节的内在稳定结构 •尺骨茎突骨折与下尺桡关节稳定性

•50%以上的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尺骨茎突骨折,其中39%的尺骨茎突骨折累及尺骨茎突基部,特别是尺骨茎突基底部斜行骨折容易累及TFCC深部韧带在尺骨头窝处的附着点; •当尺骨茎突骨折导致下尺桡关节不稳时,应当手术固定。 ▲根据骨折线位置不同,可将尺骨茎突骨折分为尖部、中部、基底部水平骨折、基底部斜行骨折 •术中下尺桡关节稳定性的判定: •在固定了桡骨远端骨折后,必须检验下尺桡关节的稳定性; •在极度旋前位,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深部韧带的掌侧韧带紧张,起主要稳定作用,此时向背侧推尺骨头,并向掌侧拉桡骨远端,检查下尺桡关节的稳定性; •在极度旋后位,向掌侧推尺骨头,并向背侧推桡骨远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