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选题指引-上海发改委
上海市十四五规划前期课题研究指南

上海市“十四五”规划前期课题研究指南说明:研究内容不限于以下所列要点,具体可由课题承担单位、牵头部门与市发展改革委协商适当调整。
I类1.“十四五”期间国内外环境变化的趋势特点和上海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影响研究研究重点:(1)分析“十四五”时期国外发展环境的主要趋势特点,突出量化研究,着重但不限于中美关系、国际金融、贸易投资、产业分工、资源流动等领域;(2)研究“十四五”时期国家宏观经济走势和政策取向,分析战略机遇期新内涵,从数据、案例等方面分析对比国内其他重要城市的发展现状、目标和趋势,深入研究上海在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区域战略、创新驱动等方面的机遇和挑战;(3)研究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特点,分析人工智能、物联网、5G、区块链等对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分析全球价值链变化趋势;(4)分析以上外部环境变化给上海发展带来的重大机遇和挑战,研究提出上海应对的思路和举措。
2.“十四五”期间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规划主题主线和总体目标研究研究重点:(1)分析上海在全国及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分析上海的战略性优势及不足;(2)分析国际大都市的历史经验,多角度分析梳理“十四五”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主要矛盾变化在上海的具体体现,研究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具体内涵:(3)研究提出“十四五”上海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实现城市发展“新传奇”的总体目标和思路举措;(4)分析比较过往各个五年规划的主题主线,从“两个面向”、“四个放在”出发,研究提出“十四五”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主线。
3.“十四五”期间创新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研究研究重点:(1)对标其它国际大都市战略规划发展目标和指标,对接2035年国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上海基本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战略目标,研究提出“十四五”时期衡量上海现代化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的指标体系框架,并测算主要指标值;(2)把握新时代新特征,从提高社会认可度、民众感受度出发,探索运用大数据等方式,创新指标设定,并测算目标值。
十二五规划题目及答案

“十二五”规划试题一、单选1、中国是以几年为一个时间段来做国家的中短期规划的?DA 2年B 3年C 4年D 5年2、“十二五”规划的起止时间?DA 2010-2014 B2010-2015 C2011-2014 D2011-20153、规划编制工作大体包括前期调研、编制起草、论证衔接、()四个阶段?AA审批发布B审核纠正C审理纠正D 考核纠正4、“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据悉已经开启,中国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杨伟民近日透露了“十二五”规划的5条思路,其中,()为首要目标,社会建设则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A A 结构调整B 经济调整C人员调整D 社会改革5、“十二五”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把保障()作为首要目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BA、保护耕地B、国家粮食安全C、粮食生产能力D、农村基础设施6、十二五计划,也就是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全称是()CA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7、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定于()在北京召开?BA 10月15日至17日B 10月15至18日C 10月16日至18日D 10月16日至17日8、为了做好十二五规划前期研究课题公开选聘研究单位工作,发展改革委按照党的十七大的总体部署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充分讨论和广泛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包含()个领域()个题目的《“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重大指南》A A8 39 B7 39 C8 40 D7 409、“十二五”的核心任务是()?AA转变经济发展方式B改变社会风气C 提高人均收入 D 促进社会和谐10、“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十二五”规划要具有哪些特性?A A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B战略性发展性科学性C科学性发展性前瞻性D指导性发展性科学性11、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
十二五规划基本内容

“十二五”规划(基本内容)中国是从1953年开始制以五年一个时间段来做国家的中短期规划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我们就简称为“一五”,然后以此类推。
“十二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二五”规划的起止时间:2011-2015年。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22)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把大幅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抑制高耗能产业过快增长,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强化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完善节能法规和标准,健全节能市场化机制和对企业的激励与约束,实施重点节能工程,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和产品,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抓好工业、建筑、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节能。
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增加非化石能源比重。
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加蓄积量,增强固碳能力。
加强适应气候变化特别是应对极端气候事件能力建设。
建立完善温室气体排放和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制度,加强气候变化科学研究,加快低碳技术研发和应用,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
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积极开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国际合作。
(23)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以提高资源产出效率为目标,加强规划指导、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完善法律法规,实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
加快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鼓励产业废物循环利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和垃圾分类回收制度,推进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
开发应用源头减量、循环利用、再制造、零排放和产业链接技术,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
(24)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
落实节约优先战略,全面实行资源利用总量控制、供需双向调节、差别化管理。
工信部电信业“十二五”规划前期预研重点研究课题“我国电信业DRM标准与技术研究”中国电信业DRM产业联

一
“
我 国电信业 D M 准 与技术研 究 ’ R标 ’
中国 电信业 D M产业联 盟 R
简报 ( ) 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 0年 2月 8口编 ) 21
2 0 年 7 I 和信 息 化部 通信 发展 司 ( 部逶 函 [09 3 1号) 09 j2 业 一信 2 0] 7 通过 丽 向社 会公 歼 征 懿和 综合 评估 ,确定 了 4 8项 中圈 电倦姚 “ Ⅲ五” 规划 前期 预 熏点 研究 课题 及 承担 单位 , 十 ¨ I 中第 八类政 策 ‘监管 第 4 j 0项 课题 “ 国 电信业 DM标 准 ‘技术 研 究 ”由北 京 邮电大 学承 担 。( 我 R j 详
筹 备会 议现 场
技 术研 究院 、航 天信 息股 份 柏限 公司 和北 京视 翰科 技 何隈公 司 等单位 近 2 ‘ O人参 加 。
会 议 由中 电予 学 会通信 学 分 会合作 部 主任 、通 信 l场 杂 志社 剐 主编 、北 京信 怒产 业协 会 剐 理事 长邝世诚 {持 。酋先 介绍 会代表 ,并 介绍 了此 已经 在 北京 邮 电大学 召 歼的第 次筹 箭会 ! 议的情 况 。, 任希 与会 的 专家氟l 都能 群策 群 力共 嗣把 电信业 DM标准 做好 。 目前各 运 营 主 企业 R 陶也 常关心 电信 业 D M的今 后发 腱情 淡 ,经过 中 圈联通 、中 圈 电信广 州研 究 院等 电信运 营 } R 企业 的 交流 , 邮明确 支持 成 立中 电信 业 D M产 联 瓣。 R 项 目负 责人 北京 邮 电丈学 牛少 彰 教授 项 鞫负责 人 北京 邮 电大学 牛少 彰教 授对 课题 [研 究情 况 做 l介 ,牛少彰 激授 搬 i : 【 1 勺 『 l : 5 业 剥信 息 化部 电信 “ 卜 . 五”规 划前期 预研 题 《 我 电信 业 D 标 准 与技 术研 究 》已经 - 0 9 删 j2 0 i 年 1 月底基 本完 成 ,向 【 1 业矧 信 息化 部通 信发 腱司 提交 r 个报 告,分 别是 《 国 电信 业 D M 我 R 柏 准 技 术研 究一 y 掇 告》 、 《 团 电信业 D M标 准 与技术 研究 标 准草 案 》和 《 幽 电信 业 彳 : 作 我 R 我 DM标准 与技 术氍 究一 投术 规 范 草案》 。2 1 R 坪 0 o年 1月 7日, 【 和信 息 化部通 信 发联 司祝 军 剐矧 业 l 行 专程 剑北 京 1 电大学 嘶敢 了 “ : ”规划 时期预研 谍题 的汇 报 年 建 议。我 翻 电信 业 R 王 { l 【 j 五 l 】 : DM 的笈 艘处 J非 常有 利的 形势 。在 我们 的研 究报 告 r 给 出了我 电信 渡 D M的罐 本标 准草 案 ,讨 R 北 京 信息产 业 协会 秘书 长徐 祖 哲 } 我 电信业 D M应 有 的技术 规 范草案 。 2 = R 下 步 的 l 将 是对我 电信 、 R _ 作 №D M的技 术规 范进 行 兰J 完 善,撬动 《 国 电佑业 D }标准 技 术研究 一 标准 苹案 》成 为 国家 标堆 牛少彰 教授 感 l _ [ 化和 我 RI j
十二五课题研究报告

十二五课题研究报告《十二五课题研究报告》一、研究目的本研究报告旨在探讨中国在十二五规划期间面临的重要课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推动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研究背景中国在过去的五年里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然而,中国仍然面临着许多重要的课题,如环境污染、资源紧缺、人口老龄化等。
因此,本研究报告旨在研究这些课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以促进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环境污染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本研究报告建议采取以下措施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1.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对环境污染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2. 鼓励绿色发展,推动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3. 推动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促进能源的高效利用。
4. 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
四、资源紧缺中国的资源供应面临着严重不足的问题。
本研究报告建议采取以下措施来解决资源紧缺问题:1. 推广节约资源的生产和消费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 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加强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再循环。
3. 发展绿色产业,推动资源节约型经济的发展。
4. 加强国际合作,争取资源的合理分配。
五、人口老龄化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中国面临着养老负担加重、劳动力供给减少的问题。
本研究报告建议采取以下措施来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1. 加大老年人福利保障力度,提高养老金水平,并建立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
2. 支持生育政策的放宽,鼓励年轻人多生育子女,缓解劳动力供给减少压力。
3. 推动就业机会的多元化,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吸引优秀青年才能留在中国发展。
4. 加强老年人教育和培训,提高老年人在社会中的综合素质。
六、研究结论通过对以上课题的深入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环境污染、资源紧缺和人口老龄化是中国面临的重要课题。
2. 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强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和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3. 解决资源紧缺问题的关键在于推广资源节约型生产和消费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加强国际合作。
上海市徐汇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建设)-图文

上海市徐汇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建设)-图文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22年1月12日徐汇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批准)目录第一篇发展基础与环境 (1)第一章发展基础............................................................. .. (1)一、“十一五”发展成就............................................................. .1二、“十一五”发展经验与不足.....................................................4第二章发展环境............................................................. .. (5)一、时代背景............................................................. ...................5二、机遇与挑战............................................................. (5)第二篇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7)第三章指导思想............................................................. .................7第四章发展目标............................................................. .. (8)一、总体目标............................................................. ...................8二、城区布局............................................................. .. (12)第三篇主要任务 (15)第五章全面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15)一、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 (15)二、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17三、提升现代商贸业能级. (19)四、保持房地产业健康发展......................................................19第六章加快推进重点发展区域建设.. (20)一、优化提升区域............................................................. .........20二、转型升级区域............................................................. .........21三、重点建设区域............................................................. .........22四、协调发展区域............................................................. (23)I第七章切实增强区域创新能力 (25)一、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25二、完善区域创新体系............................................................. .26三、优化区域创新服务功能......................................................27第八章推动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27)一、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27二、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29三、继续推进体育事业发展......................................................31四、促进其它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31第九章完善民生保障体系 (3)2一、大力促进就业............................................................. .........32二、全面提升为老服务水平......................................................32三、加快形成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33四、建立健全社会救助保障体制..............................................34第十章提升社会管理水平 (3)5一、加强人口管理............................................................. .........35二、创新社区管理与服务. (35)三、推进社会组织建设............................................................. .36四、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37第十一章加强城市建设与管理. (37)一、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37二、基本完成旧区改造............................................................. .39三、提升城市环境质量............................................................. .39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40五、强化城市安全............................................................. .........41第十二章推进低碳城区建设.. (42)II一、积极推进低碳示范区创建..................................................42二、深入开展节能工作............................................................. .43三、加强生态建设和管理. (44)第十三章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 (44)一、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44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45三、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和开发..................................................46四、推进文明城区建设............................................................. .46第十四章建设人力资源强区.. (47)一、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力度......................................................47二、创新人才使用评价机制......................................................48三、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48第十五章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 (48)一、推进经济领域体制机制创新..............................................48二、深化社会发展领域改革......................................................49三、加强对内对外合作与开放.. (50)第四篇规划实施保障 (52)第十六章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52)一、深入推进依法行政..............................................................52二、完善政府管理体制..............................................................52三、提高政府行政效能..............................................................53第十七章加强规划管理............................................................. (53)一、完善规划的体系化推进机制..............................................53二、加强规划的政策保障机制..................................................54三、建立健全规划的实施监督机制 (54)名词解释 (55)III根据中共上海市徐汇区委《关于上海市徐汇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徐汇区人民政府编制《上海市徐汇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旨在阐明“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发展重点。
“十二五“规划前期研究课题方案

“十二五”规划前期研究课题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书桌上,我的大脑开始飞速运转。
这已经是我第十个年头写作方案了,对于“十二五”规划前期研究课题方案,我有着自己的理解和构思。
一、研究背景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我们需对“十二五”规划进行深入研究。
回顾过去的十年,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要充分认识“十二五”规划的重要性,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研究目标1.深入分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为“十二五”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2.探讨“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
3.结合国际国内形势,提出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三、研究内容1.“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分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明确“十二五”时期的战略目标。
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出“十二五”时期的战略任务。
2.“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深入研究产业结构调整、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战略布局。
分析各领域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协同发展的政策措施。
3.“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体系分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环境,明确政策体系的构成。
提出政策建议,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区域政策等。
4.“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风险与挑战分析国内外形势,识别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在风险和挑战。
提出应对策略,确保“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和持续。
四、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实证分析:收集相关数据,运用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等方法进行实证研究。
3.比较研究:分析国内外成功案例,借鉴经验,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政策建议。
4.战略规划: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十二五”时期的战略目标和政策措施。
五、研究进度安排1.第一阶段(1-3个月):开展文献综述,明确研究框架和方法。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2011年度上海市发展改革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获奖成果名单的通知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2011年度上海市发展改革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获奖成果名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11.06.15•【字号】沪发改法[2011]008号•【施行日期】2011.06.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2011年度上海市发展改革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获奖成果名单的通知(沪发改法[2011]008号)委机关各处室、委系统各单位、各区县发展改革委: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于2011年5月6日公示的2011年度上海市发展改革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获奖成果一等奖10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20项,公示期间未有异议,评定成果和获奖等级已经生效。
现予以公布。
附件:2011年度上海市发展改革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获奖成果名单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一一年六月十五日附件:2011年度上海市发展改革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获奖成果名单一等奖1、成果名称:上海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政策研究申报单位:市发展改革委法规处主要完成人:周波、肖林、陈石燕、张忠伟、马海倩、任福明、齐峰、吴璟桉、叶继涛、李兆杰2、成果名称:上海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研究申报单位:市发展改革院主要完成人:肖林、陆国樑、汪胜洋、马海倩、唐忆文、张利生、陈林、熊世伟、沈露莹、沈杰3、成果名称: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研究申报单位:市发展改革委规划处主要完成人:周波、周亚、李志伟、马梅、张丽、刘光卫、杨宏伟、叶慧4、成果名称: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后续效应研究申报单位:市发展改革院主要完成人:肖林、马海倩、唐忆文、陆国樑、汪胜洋、张利生、张忠伟、郭宇、丁国杰、沈杰5、成果名称:深化本市资源环境价格改革的思路与对策研究申报单位:市发展改革委价格处主要完成人:吴建融、沈念东、李炜、陆云、张仁东、华志雄、林宗皑、刘志雄、严仁德、黄健6、成果名称:上海临港模式与发展战略研究申报单位:市发展改革院主要完成人:肖林、马海倩、张忠伟、丁国杰、韩佳、汪曾涛、孙涛、华夏、徐明霞、余央央7、成果名称:上海市现代服务业发展体制机制瓶颈及有关政策研究申报单位:市发展改革委法规处主要完成人:周波、池洪、肖林、周亚、陈石燕、张忠伟、叶东晖、吴璟桉、叶继涛、陈胜全8、成果名称:世博场馆设施后续利用研究申报单位:市信息中心主要完成人:王思政、唐晓宏、高平、高凤敏、唐丽珠、张伟丽、芮晔平、方闻涛、朱秀慧、张亚兰9、成果名称:上海人口发展战略与人口政策调研申报单位:市发展改革委社会处主要完成人:周波、叶明忠、颜莹舫、张强、郑学宏、曹逸民、李文涛10、成果名称:上海市杨浦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政策支撑体系研究申报单位:杨浦区发展改革委主要完成人:许洪良、肖林、郭宇、曾冰、缪荣斌、马海倩、裘文进、杨雪萍、朱明林、姚荣伟二等奖1、成果名称: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战略研究申报单位:市发展改革委经贸处主要完成人:吴振国、池洪、王思政、李兆杰、戴妍、张俊、郑浩然2、成果名称:上海信息服务水平与国内外先进城市的比较及对策研究申报单位:市信息中心主要完成人:陆小敏、袁伟、丁健、陈杰、何春香、王晓辉、秦鹏3、成果名称:实现战略与体制双重创新,推动上海郊区新一轮发展主要完成人:浦再明、陈霆、唐忆文、朱金海、李志伟、赵义怀、袁燕红4、成果名称:建立上海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评价指数研究申报单位:市发展改革委综合处主要完成人:肖林、郭宇、马海倩、严军、周观君、丁国杰、华夏5、成果名称:上海世博会期间价格监管方案研究申报单位:市发展改革委价督处主要完成人:陆云、罗惠民、崔冠雄、岳华、倪宏星、彭涛、吉树恩6、成果名称:本市推进社会办医的政策思路研究申报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分保处主要完成人:颜莹舫、陆国樑、刘华、宋娟、濮海虹、朱文娟7、成果名称:上海智慧城市建设研究申报单位:市信息中心主要完成人:王思政、池洪、陆小敏、裘文进、陈杰、朱明林、朱晨辉8、成果名称:上海建立离岸国际贸易(金融)示范区研究申报单位:市发展改革院主要完成人:肖林、马海倩、张忠伟、丁国杰、李兆杰、简大年、陈希9、成果名称:上海航运金融发展与创新研究申报单位:市发展改革委财金处主要完成人:王建平、连平、周昆平、吴晓莺、唐建伟、XXX、张为黎10、成果名称:横沙东滩战略功能定位研究申报单位:市发展改革委规划处主要完成人:周亚、周强、唐忆文、杨宏伟、杨光梅、邹健、乐燕鸣11、成果名称:上海创业投资发展研究申报单位:市发展改革委财金处主要完成人:王建平、吴晓莺、XXX、张为黎、杨梅麟、戴思元、余骏12、成果名称:浦东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研究申报单位:浦东新区发展改革委主要完成人:王勇、卢刚、王蕾、刘宇、张昇平、童剑飞、黄彦军13、成果名称:2008年上海市温室气体排放测算方法及清单研究申报单位:市信息中心主要完成人:王思政、倪前龙、徐浩强、朱君奕、刘佳、郭建利、蒋文闻三等奖1、成果名称:上海智能电网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和政策建议研究申报单位:市发展改革委高技处主要完成人:池洪、裘文进、朱明林、刘永千、金扬2、成果名称:上海社会建设状况和发展趋势研判以及“十二五”社会建设的目标与任务申报单位:市发展改革院主要完成人:陆国樑、刘华、宋娟、刘兴、陈怡3、成果名称:上海宏观经济多部门动态模型及其实现研究申报单位:市信息中心主要完成人:王思政、陆小敏、陈杰、丁健、吴维扬4、成果名称: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体制研究申报单位:市发展改革委改革处主要完成人:汤志平、赵义怀、陈霆、孙景华、张志坚5、成果名称:上海推进高技术服务业工作方案研究申报单位:市发展改革委高技处主要完成人:池洪、裘文进、朱明林、翁轶丛、李如心6、成果名称:上海城市宽带战略研究申报单位:市信息中心主要完成人:王思政、陆小敏、陈杰、唐晓宏、袁伟7、成果名称:上海能源环保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申报单位:市发展改革委能源处主要完成人:周亚、张丽虹、唐忆文、刘磊、刘惠萍8、成果名称:推进上海能源结构优化目标、措施和政策研究申报单位:市发展改革院主要完成人:唐忆文、张丽虹、王之祥、邵君、王智强9、成果名称:本市政府投资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及制度设计构想研究申报单位:市发展改革委投资处主要完成人:王建平、陈宇剑、金瑜、张方、陈博10、成果名称:第三代城市:蕴育城市(节地JD)模式新技术革命主要完成人:浦再明11、成果名称:2010年上海世博会经济效应研究申报单位:市信息中心主要完成人:王思政、唐晓宏、高平、唐丽珠、高风敏12、成果名称:上海经济增长的潜力和动力研究申报单位:市发展改革委综合处主要完成人:郭宇、周观君、杨雪萍、张宝春、姚荣伟13、成果名称:上海投融资分工政策研究申报单位:市发展改革委投资处主要完成人:王建平、陈宇剑、金瑜、张方、陈博14、成果名称:公开披露本市价格成本信息研究申报单位:市发展改革委价格处主要完成人:吴建融、沈念东、王思政、李炜、姚东辉15、成果名称:上海市高端医疗落户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重大问题研究申报单位:上海投资咨询公司主要完成人:祝兆松、钟贤宾、王智勇、吕海燕、黄明祝16、成果名称:大浦东产业发展思路与框架研究申报单位:浦东改革发展院主要完成人:姚锡棠、纪慰华、汤建中、杨周彝、崔正德17、成果名称:上海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与相关配套政策研究申报单位:市发展改革委社会处主要完成人:张岚、徐爱华、陈锡琦、章淑萍、张凡18、成果名称:本市节能降耗潜力和措施研究申报单位:市发展改革委环资处主要完成人:周亚、倪前龙、开恳、傅海、龚玲玲19、成果名称:闸北区开展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思路研究申报单位:闸北区发展改革委主要完成人:赵汝青、许兴莉、卢东、陈轶、张云逸20、成果名称:抓住世博机遇,发展服务经济申报单位:卢湾区发展改革委主要完成人:陈永亮、张金元、陈湧、姚恒衡、黄胜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选题指南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9年5月)一、发展背景和发展目标研究专题1、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国际经济变化趋势及对上海的影响和应对措施研究研究重点:(1)分析预测国际金融危机发展趋势,判断受金融危机影响,未来几年特别是“十二五”期间及到2020年世界经济(包括国际产业分工、贸易投资、金融货币体系、重要资源产品等)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分析其对我国特别是对上海经济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分析在这种背景下上海建设“四个中心”将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2)研究分析国际新技术革命的规律和趋势,判断拉动世界经济走出金融危机、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的动力源,以及上海面临的机遇和挑战;(3)研究提出在上述国际环境发生较大变化的背景下,上海妥善应对危机影响、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措施建议。
2、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分析及对上海的影响和举措研究研究重点:(1)研究分析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取向(包括产业、投资、财政、货币、汇率、贸易等),分析这些政策变化和调整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特别是“十二五”时期我国和上海经济发展的可能影响;(2)分析研究我国在把扩大内需作为长期发展战略、主要依靠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背景下,可能采取的政策措施,研究上海面临的机遇和挑战;(3)研究分析我国经济“十二五”及到2020年可能呈现的新特点、新趋势,及对上海发展的影响;(4)研究提出上海如何适应我国宏观经济发展变化和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把握新机遇,加快结构调整,保持上海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加快发展转型的战略举措。
3、从金融危机的影响和上海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看未来发展的战略选择研究重点:(1)回顾总结上海经济社会发展不同时期的国内外环境和自身阶段性特征,分析概括当时为适应这些环境和特征所采取的重大战略的经验得失;(2)分析研究金融危机对“十二五”及更长时间内国内外发展环境的重大影响,分析“十二五”及2020年我国(包括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进入转型期、上海人均GDP将从1万美元进入2万美元可能呈现的新的阶段性特征,分析上述背景下上海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主要优势和薄弱环节;(3)以上述分析研究为基础,从国内要求、城市特点和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出发,提出上海城市发展的目标取向;(4)围绕实现这一目标取向和实现上海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研究提出“十二五”期间及到2020年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指导原则、战略选择和关键举措。
4、推进科学发展的具体目标和指标体系研究研究重点:(1)分析研究在当前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围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国际大都市等目标,结合在保持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中加速发展转型的要求,研究提出“十二五”及到2020年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取向,并在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研究提出具体目标和指标体系(包括硬实力指标和软实力指标),同时要分析“四个率先”、“四个中心”体现在哪些方面、哪些具体指标上;(2)按照上述指标体系,对“十二五”期末及到2020年的目标值进行预测,并对届时这些指标在国内外处于何种水平进行分析预测;(3)研究提出如何适应上述具体目标和指标体系的要求,创新上海的统计方法和统计制度。
二、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推进经济振兴转型研究专题5、突破体制机制和政策障碍,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培育服务业新增长点研究研究重点:(1)研究分析服务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研究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服务业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及其对上海发展服务业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2)研究分析国家宏观政策变化(如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加大教育和医疗领域改革力度等等)对上海发展服务业的新机遇和新要求。
(3)分析上海发展服务业的优势、存在的主要障碍和问题,提出“十二五”及到2020年上海服务业的发展目标、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提出适应国际国内新的发展形势和要求,突破瓶颈、抢抓机遇,加快形成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的对策措施。
(4)对于目前本市已明确的金融、航运、信息以及生产性服务业等重点领域,提出“十二五”具体发展目标和促进其迅速壮大的举措;对于医疗、教育、文化娱乐、旅游、商贸等有利于为国家扩大内需战略服务、并可能成为服务业新增长点的领域,提出“十二五”具体发展目标和推进措施。
(5)研究提出服务业发展空间布局的主要目标。
6、新形势下上海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研究研究重点:(1)研究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国际制造业发展和转移的新趋势、新特点,研究国家实施相关战略(如扩大内需战略、推进重点产业振兴等)对上海发展先进制造业影响;(2)分析上海发展先进制造业比较优势和主要制约因素,以及国内外环境发生重大变化背景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从推进上海经济振兴和发展转型的角度,提出“十二五”期间及到2020年上海制造业发展的总体思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以及推进发展的政策措施。
(3)提出每个重点领域的具体发展目标、主要应突破的瓶颈、推进举措;(4)分析上海制造业布局的特点、趋势和突出问题,提出“十二五”期间及到2020年制造业布局的目标,以及应采取的推进措施。
(5)研究适应上海经济振兴和发展转型的需要,是否需要合理控制例如“两高一资”等行业的发展,提出需要控制的行业、相应的控制目标和具体措施。
7、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为上海经济振兴和发展转型注入新的动力研究研究重点:(1)研究分析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未来国内外高新技术领域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及其对上海的机遇和挑战;(2)分析判断当前上海创新体系的现状、存在的主要瓶颈问题,总结国外发达国家、国内先进省市在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创新能力提升方面的经验和模式,提出与之相比上海的主要特点、存在的差距及主要原因;(3)研究提出“十二五”期间及到2020年上海完善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措施;提出政府发挥各类创新主体的作用、支持培育创新企业发展应采取的措施;(4)研究分析上海加快高技术产业化的突出瓶颈,提出突破上述瓶颈的对策建议;(5)研究提出“十二五”期间及到2020年上海高技术产业发展(包括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分析每个重点领域存在的突出瓶颈,提出相应的推进措施。
三、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研究专题8、上海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研究重点:(1)分析研究上海当前空间发展(包括城镇和人口、产业、生态、基础设施等布局)的现状特点和问题,研究提出其主要成因和发展趋势;(2)在国内外城市比较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上海总体战略定位,从平衡本市经济社会发展客观需要、资源环境承载力以及保持适宜的人居生活环境的角度出发,研究提出上海空间发展到2020年以及2030年的长远战略目标,研究提出“十二五”期间应当达到的目标以及应当采取的战略举措;(3)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按照城市空间结构调整的要求,从平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保持适宜的人居生活环境出发,充分考虑人口分布调整、产业布局导向、土地集约使用、生态环境约束等要素,预测分析“十二五”期间及到2020年上海土地在总量、结构等方面供需平衡关系和突出矛盾,提出“十二五”期间土地总量、结构、布局的目标,提出破解土地瓶颈应采取的控制和引导措施和重大改革措施;(4)研究提出为保障上海空间发展战略实施,应当加快采取的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体制机制等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
9、上海加快新城发展、推进城镇体系建设研究研究重点:(1)分析研究国内外特大型城市新城发展的背景和规律,新城建设对缓解中心城区压力、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的作用,提出可供上海学习借鉴的经验和应当汲取的教训;(2)分析研究上海新城建设的现状特点、主要问题和发展趋势,研究提出其主要障碍及其原因;(3)充分考虑国家城市化战略、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趋势,以及上海总体战略定位和空间发展战略等方面的特点和要求,研究提出“十二五”期间及到2020年上海新城建设的重点,分析其主要优势和制约因素,提出各新城发展的定位、目标和重点任务;(4)研究提出促进新城发展尤其是重点新城发展应当采取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包括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等合理的配套水平以及开发建设模式等;(5)“十二五”及到2020年上海城镇体系建设的目标、重点任务和推进措施。
四、突破资源环境瓶颈研究专题10、上海环境保护目标和措施研究研究重点:(1)从上海城市战略定位、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及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角度出发,提出“十二五”期间及到2020年上海环境保护(重点是水环境、大气环境和废弃物等)的主要目标和具体指标;(2)研究实现上述目标所需要的外部条件(如经济发展规模、产业结构水平、能源消耗和各种污染物的排放总量等),以及政府应采取的对策措施;(3)研究提出“十二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的目标和具体指标,以及实现上述目标和指标的工作思路、主要任务和对策措施。
11、上海能源发展和节能问题研究研究重点:(1)分析国内外能源发展的形势和趋势,以及影响上海能源发展的主要瓶颈;借鉴纽约、东京、香港、新加坡等国际大都市或地区的经验,在分析能源需求总量、结构、特征和供需平衡的基础上,提出“十二五”期间及到2020年上海能源发展的方向、目标(包括总量、结构和能源安全指标体系);提出新形势下上海电力、天然气、可再生能源等能源基础设施的空间布局目标;(2)分析国内外能源科技和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趋势,提出上海能源科技和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以及政府应采取的推进措施;(3)分析上海建设低碳城市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十二五”及到2020年上海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任务以及应采取的推进措施;提出“十二五”期间及到2020年上海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以及应采取的推进措施;(4)研究上海节能降耗的潜力,提出“十二五”期间及到2020年上海节能降耗的目标和相应的对策措施,以及发展节能产业的目标和措施。
12、上海综合交通发展战略研究研究重点:(1)分析上海当前综合交通体系(机场、港口、高速公路、铁路、内河航道、越江工程、市内道路)的现状、特点、不足以及突出瓶颈;(2)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和空间发展战略等角度出发,研究提出上海综合交通到2020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发展的功能定位及发展目标(包括规模、结构和布局),分析预测“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对综合交通的总体需求,在平衡需求与可能的基础上,研究提出“十二五”期间综合交通体系应当达到的发展目标、建设的重大项目和采取的重大措施;(3)研究提出“十二五”期间如何通过超前规划和建设上海综合交通体系,更好地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和有关重点地区发展,特别是要研究提出促进郊区发展应当采取的交通组织方式,从而保障整个城市空间布局实现战略性调整;(4)在上海轨道交通基本网络基本形成的背景下,研究提出“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和改善交通拥堵状况的主要政策措施;(5)分析研究上海货物集疏运体系的现状特点和瓶颈问题,研究提出“十二五”期间上海货物集疏运体系发展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