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常见病害及软土路基防治措施

路基常见病害及软土路基防治措施

摘要:路基是整条道路的基础,更是保证路面质量和稳定的关键。路基在承受土体自重、行车荷载和各种自然因素的作用下,导致各个部位产生变形,引起路基标高和边坡坡度、形状的改变,严重时造成土体位移,危及路基的整体性和稳定性,造成路基的各种破坏。软土路基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路基,经常出现各种病害。则对软土路基的预防与防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键词:公路路基;常见病害;软土路基;防治措施;

0、前言

路基是道路的基础,更是保证路面质量的关键。然而,在现实中,由于需要反复承受各种荷载作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会导致路基的形状、边坡坡度发生改变,严重影响了路面的质量和稳定性。为了保证行车的通畅、迅速、安全、舒适等各方面的要求,就必须采取一定的控制措施保证路基的稳定性。然而在所有类型的路基中,软土地基的病害表现的尤为突出。本文通过讨论路基的常见破坏形式,来重点介绍软土路基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防治措施。

1、路基的常见破坏形式

(1)路基的沉陷。路基沉陷是指路基在垂直方向产生较大的沉落。路基的不均匀下陷,将造成局部路段破坏,影响交通。路基沉陷有如下两种情况:一是路基本身的沉缩;二是由于路基下部天然地面承载能力不足,在路基自重的作用下起沉陷。

路基的沉落:因填料选择不当,填筑方法不合理,压实不足,在荷载和水温综合作用下,堤身可能向下沉陷。

地基的沉陷:原路面为软弱土层,例如泥沼、流沙或垃圾堆积等,填筑时未经换土或压实造成承载力不足,发生侧面剪裂凸起,地基发生下沉,引起路堤下陷。

(2)边坡的坍塌。路基边坡的滑塌是最常见的病害之一,根据边坡土质类别、破坏原因和规模的不同,可分为由于少量土体沿土质边坡向下移动所形成的溜方一和一部分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路堤的某一滑动面滑动而引起的滑坡两种。

(3)不良地质和水文条件造成的路基破坏。公路在不良地质条件(如泥石流、溶洞等)和较大自然灾害(如暴雨)地区,均可能导致路基的破坏,在公路勘测设计过程中应尽可能予以避开。

2、软土路基处理措施

软土一般是指在静水和缓慢流水环境中沉积,以黏粒为主并伴有微生物作用的近代沉积物。软土是一种呈软塑到流塑状态,其外观以灰色为主的细土粒,如淤泥和淤泥质土、泥炭土和沼泽土,以及其他高压缩性饱和黏性土、粉土等。其中淤泥和淤泥质土是软土的主要类型。

在未经处治的天然软土地基单位面积荷重达到天然地基极限承载力时,能够填筑的路堤高度称为极限高度。路堤超过极限高度后,必然发生大量的沉陷、坍滑,必须采取加固措施,才能保证路堤的稳定与正常施工。在软土上修筑路堤后建造人工构造物时,会产生较大的沉降及侧向变形,这种沉降及变形必须控制在容许范围之内。软土上路基的整体稳定性必须等于或大于容许稳定安全系数,而沉降量则要求在路面设计使用年限内的工后沉降必须小于容许工后沉降,否则应进行地基处理。软基的处理方法多种多样,主要的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

2.1、加载预压法

原理是在建造建筑物之前,天然地基在预压荷载作用下压密、固结,地基产生变形,地基土强度提高,卸去预压荷载后再建造建筑物,完工后沉降小,地基承载力也得到提高。堆载预压有时也利用建筑物自重进行。当天然地基土渗透性较小时,为了缩短土体排水固结的排水距离,加速土体固结,在地基中设置竖向排水通道,常用形式有普通砂井、袋装砂井、塑料排水板等。当采用竖向排水通道时,也分别称为袋装井法、袋装砂井法或塑料排水带法等。

2.1.1、塑料排水板

塑料排水板是带有孔道的板状物体,插入土中形成竖向排水通道。因其施工简单、快捷,应用较为广泛。最大有效处理深度18m。

2.1.2、砂井

砂井是利用各种打桩机具击入钢管,或用高压射水、爆破等方法在地基中获得按一定规律的孔眼并灌入中、粗砂形成砂柱。由于这种砂井在饱和软

土中起排水通道的作用,又称排水砂井。砂井顶面应铺设垫层,以构成完整的地基排水系统。砂井适应于软土层厚度大于5m时。最大有效处理深度18m。

2.1.3、袋装砂井

井径对固结时间的影响没有井距那样敏感。但一般砂井如果井径太小,既无法施工,也无法防止因地基变形而断开失效。因此,现在广泛采用网状织物袋装砂井,其直径仅8cm左右比一般沙井要省料很多,造价比一般砂井低廉,且不会一施工操作上的失误或地基发生水平或垂直变形而丧失其连续性。最大有效处理深度18m。

2.1.4、排水砂垫层

砂垫层为设置于路堤填土与软土地基之间的透水性垫层,可起排水的作用,从而保证了填土荷载作用下的地基中空隙水的顺利排出,既加快了地基的固结,还可以保护路堤免受空隙水浸泡。砂垫层多采用中、粗砂,厚度一般为0.6-1.0m,宽度比路堤底宽多0.5-1.0m。设置砂垫层要注意防止被细粒污染而造成排水空隙堵塞,在砂垫层的上下应设反虑层。砂垫层适于施工期限不紧,路堤宽度为极限宽度的2倍以内、砂源丰富、软土地基表面无隔水层的情况。当软土层较薄,或软土垫层又有透水层是,效果更好。砂垫层往往还与处治配合适于,如塑料排水板、袋装砂井,砂井等加固措施配合设置。

2.2、强夯置换法

原理是采用边填碎石强夯的强夯置换法在地基中形成碎石墩体,由碎石墩、墩间土以及碎石垫层形成复合地基,一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适用于人工填土、砂土、粘性土和黄土、淤泥和淤泥土地基。使用的主要材料有碎石、矿渣等。使用的主要机械设备有夯锤、起重设备、脱钩装置及运输装卸机械。

2.3、挤密振密法

挤密振密法是借助于机械、夯锤或爆破产生的夯压或振冲,使土的孔隙比减小,或在地基内打砂桩、碎石桩、土桩或灰土桩、挤密桩间土体而达到处理目的。其中主要有重锤夯实法、强夯法、振冲法以及砂石桩、土桩或灰土桩挤密法等,可用于处理无粘性土、杂填土、非饱和粘性土及湿陷性黄土等地基,但振冲挤密法的适用范围一般只限于砂土和粘粒含量低的粘性土。

在软土地基上修筑路堤,如果工期不紧,可以先填筑一部分或全部,使地基经过一段时间固结沉降,然后再填足和铺筑路面。最大有效处理深度30m。

2.4、灌浆法

灌浆法是靠压力传送或利用电渗原理,把含有胶结物质并能固化的浆液灌入土层。使其渗入土的孔隙或充填土岩中的裂缝和洞穴中,或者把很稠的浆体压入事先打好的钻孔中,借助于浆体传递的压力挤密土体并使其上抬,达到加固处理目的。其适用性于灌浆方法和浆液性能有关,一般可用于处理砂土、砂砾石,湿陷性黄土及饱和粘性土等地基。

2.5、加筋法

采用强度较高、变形较小、老化慢的土工合成材料,如土工积物、塑料格栅等,其受力时伸长率大于4%-5%,抗腐蚀耐久性好,埋设在土层中。加筋法常用于公路路堤的加固,在地基处理中,加筋法可用于处理软弱地基。

3、结论

路基病害的发生是无法避免而要彻底的控制路基病害也是不现实的,基于此在充分认识路基常见病害与病害机理的基础上,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将其产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而本文中对目前软土路基防治措施中所涉及的方法,对于其他类型的路基也可以借鉴与采纳。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也可以将几种方法巧妙的结合起来,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日善,李光熙,申荣国.养护工程路基破坏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J].吉林交通科技.2006,103(2):35-36.

[2] 丁圣明.公路路基病害预防和治理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2).

[3] 陈静曦,刘代全.滑坡段路路基稳定性研究[J].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21(10):1519-1522.

[4] 吴永强.公路路基病害的危害及其防治[J].江西建材.2010,113(4):30-31.

[5] 王磊,马晶.黄土地区公路排水系统病害防治[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03,23(1).15-18.

路基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路基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一、路基外观质量病害及防治 路基因经受各种自然因素的长期影响,承受车辆荷载的重复作用,并且由于路基所经过地区的地形、地质及水文地质等条件的影响,路基在使用过程中常产生各种病害。主要有:路基整体或局部不均匀沉降;路基纵横向裂缝;路基滑动或者边坡滑塌。 二、路基沉陷 1、路基沉陷是指路基在垂直方向产生较大的沉落,从而引起局部路段的破坏,影响车辆通行能力以及行车的舒适性。 2、原因分析:路基沉陷有两种:一是路堤的沉落;另一是地基的沉陷,内容如下: ①路堤的沉落:因填料选择不当,填筑方法不合理,压实不足,在荷载和水、温度综合作用下,堤身向下沉陷。 ②地基的沉陷:原地面为软弱土层,如泥沼、流沙或垃圾堆积等,填筑前未经换土或压实,发生地基下沉,侧面剪裂凸起,引起路堤下陷;软弱土层未进行预压,或预压荷载不足和预压沉降不稳定就开始卸载、路面施工,引起工后沉降。 3、防治方法: ①注意选用良好的材料,分层填筑、分层夯实;严禁用

腐植土或有草根的土块,并及时排除流向路基的地面水或处理好地下水。 ②填石路基从下而上,应用由大到小的石块认真填筑,并用石渣或石屑填空隙。 ③原地面为软弱土层时,路堤高度较低的,应挖除非适用材料换填良好的材料并用加筋体予以加固;路堤高度较高的可采用打碎石桩、水泥搅拌桩、水泥桩等复合地基的形式加固地基,提高地基承载力。 ④应按设计要求,对软弱土层进行等载或超载预压,并直至沉降稳定后,再进行路面施工。 三、路基边坡的塌方 1、路基的塌方是山区常见的路基病害,根据其形成的条件及原因,一般可分为:剥落、碎落、滑坍和崩塌等形式。 2、剥落:是指边坡表土层或风化岩表面,在湿热的作用下,表面发生涨缩的现象,从而引起零碎薄层从边坡上脱落下来。 1)防治方法: ①搞好排水,不使地面或地下水浸蚀路基边坡。 ②加固边坡,如种草、铺草皮或植树。 ③对于风化的软质岩层,可采取TBS绿化防护,或修建干砌、浆砌片石护面墙。 ④整修边坡,及时清除可能滑坍的土石方。

公路路基病害类型及防治措施

公路路基病害类型及防治措施 路基是道路的基础,更是保证路面质量的关键。然而,在现实中,由于需要反复承受各种荷载和自然因素的作用,会导致路基的形状、边坡坡度发生改变,严重影响了路面的质量和稳定性。由于所处地区的差异,产生的路基病害也是多种多样的,最常见有边坡崩塌、滑塌,路基变形等,产生的原因涉及土质、人为的破坏、养护和管理等因素。彻底的控制路基病害的产生是不现实的,因此,只能找出其产生的原因并做好防范,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将其产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程度。 一、不同地区公路路基病害的类型及其危害。 不同的地区,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以及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会造成多种公路路基病害,常见的有以下几类: 1.1黄土地区公路路基病害类型及其危害。黄土土壤中粉粒含量大,且无层理,具有湿陷性和易溶蚀等特征,因而容易产生路基病害。主要类型有:路基边坡面的剥落、冲蚀和整体失稳;填方路基不均匀沉陷;浸水地基承载力不足;沥青面层的裂缝等。这些普遍存在的路基病害,严重影响着公路建设的发展。 1.2盐渍土地区公路路基病害类型及其危害。⑴氯盐渍土。其易溶解,当含盐量多时,会造成湿陷、坍陷等病害。⑵硫酸盐渍土。其

危害主要有:土壤盐分体积的变化会使路基表面疏松,边坡呈蜂窝状;会导致路肩疏松,且盐土粉末容易被除风吹蚀;土壤中硫酸盐含量过高时会造成路面鼓包、破裂。⑶碳酸盐渍土。塑性和黏附性较大,遇水后会导致路面泥泞不堪。 1.3山区公路路基病害的类型及其危害。⑴坍塌。出现坍塌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开挖路堑边坡较徒,导致边坡的支持力减弱,使土壤的抗剪强度降低,导致边坡的稳定性变差。由于坍塌发生时具有冲击力,经常会引起路基的变形,阻碍交通,给养护工作带来了不少麻烦。⑵滑坡。滑坡是堆积层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一种地质现象。滑动的形成条件很多,从地质条件上讲,滑坡多发生在土质松软或软弱岩层上。从地质构造上讲,岩层构造对山坡的稳定性影响较大。从水文条件上讲,由于地下水的作用,会破坏土体的稳定发生滑坡现象往往会导致行车中断,给运输安全带来严重危害。⑶泥石流。泥石流是山区爆发的特殊洪流,往往是在很短的时间内,流出数十万乃至数百万立方米的物质,堵塞江河、催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和道路,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 ⑷崩塌。大多数的崩塌是发生在雨季或暴雨之后,由于水的渗入,对岩石产生软化和润滑作用,降低了岩体强度和摩擦力,造成崩塌;由风化的岩层组成的又高又陡的斜坡,稳定性差,易造成崩塌;其他的因素如地震、爆破及列车震动等,也都可能诱发崩塌。 1.4泥沼、软土地带公路路基病害的类型及其危害。泥沼、软土地带的公路路基,因其地面低洼、地下水位高、降水充足,土壤含水

路基常见病害及软土路基防治措施

路基常见病害及软土路基防治措施 摘要:路基是整条道路的基础,更是保证路面质量和稳定的关键。路基在承受土体自重、行车荷载和各种自然因素的作用下,导致各个部位产生变形,引起路基标高和边坡坡度、形状的改变,严重时造成土体位移,危及路基的整体性和稳定性,造成路基的各种破坏。软土路基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路基,经常出现各种病害。则对软土路基的预防与防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键词:公路路基;常见病害;软土路基;防治措施; 0、前言 路基是道路的基础,更是保证路面质量的关键。然而,在现实中,由于需要反复承受各种荷载作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会导致路基的形状、边坡坡度发生改变,严重影响了路面的质量和稳定性。为了保证行车的通畅、迅速、安全、舒适等各方面的要求,就必须采取一定的控制措施保证路基的稳定性。然而在所有类型的路基中,软土地基的病害表现的尤为突出。本文通过讨论路基的常见破坏形式,来重点介绍软土路基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防治措施。 1、路基的常见破坏形式 (1)路基的沉陷。路基沉陷是指路基在垂直方向产生较大的沉落。路基的不均匀下陷,将造成局部路段破坏,影响交通。路基沉陷有如下两种情况:一是路基本身的沉缩;二是由于路基下部天然地面承载能力不足,在路基自重的作用下起沉陷。 路基的沉落:因填料选择不当,填筑方法不合理,压实不足,在荷载和水温综合作用下,堤身可能向下沉陷。 地基的沉陷:原路面为软弱土层,例如泥沼、流沙或垃圾堆积等,填筑时未经换土或压实造成承载力不足,发生侧面剪裂凸起,地基发生下沉,引起路堤下陷。 (2)边坡的坍塌。路基边坡的滑塌是最常见的病害之一,根据边坡土质类别、破坏原因和规模的不同,可分为由于少量土体沿土质边坡向下移动所形成的溜方一和一部分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路堤的某一滑动面滑动而引起的滑坡两种。 (3)不良地质和水文条件造成的路基破坏。公路在不良地质条件(如泥石流、溶洞等)和较大自然灾害(如暴雨)地区,均可能导致路基的破坏,在公路勘测设计过程中应尽可能予以避开。 2、软土路基处理措施 软土一般是指在静水和缓慢流水环境中沉积,以黏粒为主并伴有微生物作用的近代沉积物。软土是一种呈软塑到流塑状态,其外观以灰色为主的细土粒,如淤泥和淤泥质土、泥炭土和沼泽土,以及其他高压缩性饱和黏性土、粉土等。其中淤泥和淤泥质土是软土的主要类型。 在未经处治的天然软土地基单位面积荷重达到天然地基极限承载力时,能够填筑的路堤高度称为极限高度。路堤超过极限高度后,必然发生大量的沉陷、坍滑,必须采取加固措施,才能保证路堤的稳定与正常施工。在软土上修筑路堤后建造人工构造物时,会产生较大的沉降及侧向变形,这种沉降及变形必须控制在容许范围之内。软土上路基的整体稳定性必须等于或大于容许稳定安全系数,而沉降量则要求在路面设计使用年限内的工后沉降必须小于容许工后沉降,否则应进行地基处理。软基的处理方法多种多样,主要的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 2.1、加载预压法 原理是在建造建筑物之前,天然地基在预压荷载作用下压密、固结,地基产生变形,地基土强度提高,卸去预压荷载后再建造建筑物,完工后沉降小,地基承载力也得到提高。堆载预压有时也利用建筑物自重进行。当天然地基土渗透性较小时,为了缩短土体排水固结的排水距离,加速土体固结,在地基中设置竖向排水通道,常用形式有普通砂井、袋装砂井、塑料排水板等。当采用竖向排水通道时,也分别称为袋装井法、袋装砂井法或塑料排水带法等。 2.1.1、塑料排水板 塑料排水板是带有孔道的板状物体,插入土中形成竖向排水通道。因其施工简单、快捷,应用较为广泛。最大有效处理深度18m。 2.1.2、砂井 砂井是利用各种打桩机具击入钢管,或用高压射水、爆破等方法在地基中获得按一定规律的孔眼并灌入中、粗砂形成砂柱。由于这种砂井在饱和软

路基填筑质量通病及防治要求措施

路基填筑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路基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承受由路面传来的荷载,所以应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路基的强度与稳定性,受水、温度、土质等客观因素影响,同时也受行车荷载的作用,路基设计、施工方法及养护方法是否正确等人为因素制约。 第一章 路基通病特征 1、填方路堤施工后路基整体或局部出现不均匀沉降。 2、路基出现纵向裂缝,严重时裂缝变宽,裂缝向土路肩边缘伸展,裂缝处呈现错台,形成滑裂面。 3 、路基滑动或者边坡滑坍。 施工方面形成原因: 1 、软基处理未达到设计深度。 2 、软土地基路段路堤填土速度过快。 3 、使用不适宜的填料又未采取相应的改良措施或措施不到位。 5、填挖交界或非全宽填筑或分段填筑时交接面未作妥善处置形成的沉降 差。 6 、施工中不注意路基排水,遇雨浸泡路基,后续施工中又未能及时复压。 7 、路堤填料含水量控制不严,填土压实度达不到要求。 8 、分层填土辗压时压实层厚度偏厚,压实质量差。 9、分层填土未经初步找平,压实不均匀。 10 、施工检测取样未按规程操作,实测压实度存在虚假现象。 11 、巨粒土或粗粒土中所含石粒径过大难以压实均匀。 12、高塑性粘性土填筑路堤工序不连续,造成工后压实度下降。 13 、特殊地区的路基施工未按规范操作。 14、工程地质条件不良,原地面比较软弱(如泥沼地段等)若填筑前未经换土或软基处理,易形成压缩下沉或挤压位移。 15、填石路基石料规格不一,性质不匀,乱石中空隙很大,在一定期限(例如雨季)可能产生局部明显下沉。

16、填筑顺序不当,未在全宽范围内分层填筑,填筑厚度不符合规定。 17、路基填筑压实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18、施工人员责任心不强,自检控制不到位。 施工防治措施 1、施工时必须根据交通部有关施工规范、规程、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及建设单位招标文件要求,对施工全过程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和管理,在交工验收时,能提交完整真实的施工原始记录、试验检测数据、分项工程自检数据等质量保证资料。 2 、对于地下水的埋置深度和地面水对填方路基的稳定性及施工影响,施工前应根据设计进行补充调查,并采取相应的隔水,疏水措施。 3、重视原地面的处理,加强地基的压实及加固,对于原地面横坡或纵坡陡于1:0.5时应作成台阶状进行处理,台阶宽度不小于1米,并用小型夯实机加以夯实,填筑应由最底一层台阶填起,并分层夯实。 4、地基处理要点 1)施工顺序:无论何种处理方法,都应按设计要求先开沟排水,再清表整平原地面,做好填前压实,并整出一定的横坡度。沟塘必须在清淤换填分层碾压至相邻地面高程后,方可进行地基处理。 2)所有用于地基处理的材料,都必须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的质量标准。 5、路堤填筑要点 1)路堤填筑与速度控制:地基处理完成后,应适时进行路堤填筑。 2)填筑宽度,应按设计施工坡率超宽碾压要求控制。摊铺厚度,要拉线控制,并经常检查。 3)沉降观测:对于路堤施工的安全稳定,沉降观测很重要。施工时必须按规定埋设位沉降测桩,并坚持正常观测记录。 4)以透水性较小的土填筑于路堤下层,应作成4%的双向横坡。 5)不同性质的土应分别填筑,不得混填,每种填料层累计总厚度不宜小于0.5米。

路基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路基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1. 路基行车带压实度不足的原因及防治 (1)原因分析。 ①压实遍数不够。 ②压实机械与填土土质、填土厚度不匹配。 ③碾压不均匀,局部有漏压现象。 ④含水量偏离最佳含水量,超过有效压实规定值。 ⑤没有对紧前层表面浮土或松软层进行处理。 ⑥土场土质种类多,出现不同类别土混填情况。 ⑦填土颗粒过大(>10cm),颗粒之间空隙过大,或者填料不符合要求,如粉质土、有机土及高塑性指数的黏土等。 (2)预防措施。 ①确保压路机的碾压遍数符合规范要求。 ②选用与填土土质、填土厚度匹配的压实机械。 ③压路机应进退有序,碾压轮迹重叠、铺筑段落搭接超压应符合规范要求。 ④填筑土应在最佳含水量±2%时进行碾压,并保证含水量的均匀。 ⑤当紧前层干燥起尘或因雨松软时,应彻底处置至压实度符合要

求后,再进行当前层的施工。 ⑥不同类别的土应分别填筑,不得混填,每种填料层累计厚度一般不宜小于50cm。 ⑦优先选择级配较好的粗粒土等作为路堤填料,填料的最小强度应符合规范要求。 ⑧填土应水平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压实厚度按试验路的标准进行,最小不得小于10cm。 (3)治理措施。 ①因含水量不适宜未压实时,洒水或翻晒至最佳含水量时再重新进行碾压。 ②因填土土质不适宜未压实时,清除不适宜填料土,换填良性土后重新碾压。 ③对产生“弹簧土”的部位,可将其过湿土翻晒,或掺生石灰粉翻拌,待其含水量适宜后重新碾压;或挖除换填含水量适宜的良性土壤后重新碾压。 2. 路基边缘压实度不足的原因及防治 (1)原因分析。 ①路基填筑宽度不足,未按超宽填筑要求施工。 ②压实机具碾压不到边。

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常见病害及防治对策

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常见病害及防治对策 随着经济的进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大路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这不仅便利了交通运输行业进展,也是对于经济进展有所保障。所以在大路工程施工中对于路基路面的质量要求相应提高,在提升经济投入的同时在管理方面也加大对于路基路面的施工技术要求,制定严格的施工标准,切实避开常见问题的发生。 一、大路路基路面的病害类型 1、边坡滑塌 边坡滑塌是最常见的路基病害,依据边坡土质、破坏缘由和规模不同可分为塌方和滑坡。塌方是由于土质边坡向下移动造成的。主要是由水损坏和施工不当引起的。滑坡使一部分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某一滑动面滑动。主要缘由是由于不良地质条件造成的破环。岩(土)体的力学性质打算了边坡稳定性的丢失方式,如坚硬岩石边坡失稳以倒塌和结构面掌握型失稳为主,而脆弱岩石则以应力掌握型失稳为主。岩(土)体的工程地质性能越好,边坡稳定性越高。边坡太陡、选用不正确的倾斜层次填筑、土太湿、坡脚被水冲刷淘空。 2、路基变形 深填、高填和半填半挖填方,往往在通车一段时间后消失下沉现象,主要有两方面缘由。一方面由于施工时压实掌握不好、分层过厚、施工措施不当以及含水量等缘由,使路基由于密实度不够而简单变形。另一方面往往在于材料因素,如最大干容量及最佳含水量有误、材料压缩系数过大、采纳高塑性指数的粘性土等。消失这种问题,会

使路面变形、开裂和下陷,随着交通运输业的进展,大型超重车辆和超载车辆的增多造成现有大路等级过低无法满意超重车辆的要求而受重压而变形。 3、路基沉陷 在软土地基上修建的路基是最简单沉陷的,软土含水量大、抗碱强度低、承载力量低,由于路基底部患病水侵蚀,会在路面底下形成大面积空间,坡脚又不能进行支撑,在路基自重的作用下,路面就会消失沉降、塌陷等现象。整个问题的造成,有一部分是自然缘由,但也有人为缘由,在大路当时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没有完整考虑施工的路面状况以及一些问题的预防措施,没有结合当地的实际状况,没有保证软土地基路段预压时间,结果造成大路路基沉陷现象的产生。同时我们也看到,路基塌陷会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平安带来很大隐患,尤其在夜间极简单造成车辆损害和人员伤亡事故。 4、面层不平整 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沥青混合料的配比上。沥青混合材料协作不合理,比如油石比较大,就可能导致路面产生鼓包,油石太小,就又会造成路面松散的状况产生。同样假如其它材料使用的不合理也会造成一系列的路面问题。而当沥青混合料在搅拌时消失意外状况,比如含水量大、温度高,造成搅拌不匀称,会致使路面难以铺成,温度过高还会造成沥青老化,不能保证路面的质量。 5、路面早期破损 假如施工不当,在大路工程完工早期简单消失路面破损状况。

路基路面病害问题及处理

路基路面病害问题及处理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路基路面病害问题及其解决方法。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的 病害及其产生原因,以及针对这些病害的处理措施,旨在改善道路质量和交通安全。通过深入研究路基路面病害,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对道路可持续性的影响,并为道路维护和改进提供有益见解。 关键词:路基病害;路面病害;道路维修;路基处理 引言:道路作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对交通运输和经济发展起 着关键作用。然而,由于持续的交通负荷、恶劣的气候条件以及不当的管理,道 路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病害问题。这些病害不仅影响了道路的正常使用,还可能导 致交通事故的发生。因此,理解不同类型病害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对于维护道路的 可靠性至关重要。 一、路基路面病害的常见类型 裂缝是道路表面经常出现的病害,可以分为不同类型,如横向裂缝、纵向裂 缝和斜裂缝等。这些裂缝可能由于材料老化、温度变化或基础沉降引起。坑洼是 道路表面下陷或凹陷的区域,通常由于水分渗透、交通负荷和材料疲劳造成。坑 洼不仅影响行车平稳性,还可能导致车辆损坏和交通事故。鼓包是道路表面隆起 的部分,常见于高温季节。它们可能由于路基材料膨胀、水分蒸发以及不良施工 引起。龟裂是类似于龟壳的小裂缝,通常发生在新铺设的路面上。这可能是由于 路面沥青材料的收缩和扩张引起的。破碎是指路面表面材料的破裂和颗粒分离。 这种病害可能由于车辆碾压、气候因素和材料老化造成。剥落是路面表面材料的 脱落或剥离,可能由于材料不粘合、水分侵入以及机械作用引起。沉陷是指路基 或路面下陷的区域,可能由于路基松散、水分渗透以及基础不稳定引起。沉陷会 导致道路坡度不当和积水问题[1]。 二、路基路面病害的原因

剖析公路施工中软土路基病害成因分析及处理方法

剖析公路施工中软土路基病害成因分析 及处理方法 摘要:由于我国公路施工工程数量不断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软土路基处理技术的发展。为了能够确保公路通过软土路基期间的整体运行安全,相关公路施工人员必须对软土路基施工要点给予高度重视,严格控制技术规范,从而为确保整体公路施工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公路施工;软土路基;病害成因;处理方法 前言:公路路基软土层承载能力不太强,土壤颗粒也不具备较强的固定性,很容易在下雨时发生渗漏,随水流出去使部分土壤出现流失现象。路基软基中缺乏道路施工标准必须的石英,也给公路施工形成了一定的阻碍,因此公路路基存在软基的施工具有很大的难度,而我国一些地区普遍存在软土土质,为了更好地保证公路建设的质量,避免路基软基造成的公路路基病害,这就需要在施工中特别注意处理。 1、市政道路软土路基的划分及成因 滨海潮汐和海浪暗流会产生很大的水动力,会使形成的粗、中、细砂相互作用,泥沙层的沉积交替进行,导致内部结构受到冲击而无法具有均匀性,也使其内部变软,使水更容易渗入其中,从而容易压缩固结;二是湖相沉积软土。湖相软土是现代盆地的沉积物,其中部分混有粉砂。这种淤泥质较软,可分为暗绿色和灰绿色。正常情况下,淤泥的厚度为10-25m,由于厚度较大,所以具有明显的层次感。三是沉积在河滩上的软土。这种软土的形成过程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和地形的影响,所以形成后会有复杂的分层,厚度和分布会呈现出很大的变化。从其内部结构来看,可分为透镜状和带状结构,与沉积物混合。正常情况下,其厚度不会超过10m。此外,由于我国地域形式的多样性,河堤上沉积软土的表现形式千差万别。四是沼泽沉积软土。这种软土又厚又软。从分布情况来看,大部分分

公路路基在施工中常见的病害及处理方法

公路路基在施工中常见的病害及处理方法路基是建于大地表面的线形建筑物,是公路线形的主体,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份,要求具有足够的整体稳定性,足够的强度和足够的水稳定性,它贯穿公路全线并与沿线的桥梁、隧道和涵洞等构造物相连接.路基是路面的基础,它与路面共同承受汽车荷载作用,路面靠路基来支承,路面的使用质量与路基的质量有着很大关系,有些路面上出现的病害,其产生的根源却是路基中的病害所引致,因而,路基施工质量控制相当关键。 一、路基施工中常见的病害 路基病害有很多,其成因也错综复杂,大致归纳为如下几种: 1、路基不均匀沉降; 2、路基起弹簧、表层蠕动、推移、松散、起皮; 3、路基纵向裂缝; 4、雨水作用下,路基边坡发生冲沟、坍塌、坡面变形等,这些都是路基施工过程中的通病,通常由于施工方法不当所导致. 二、路基病害的成因分析及处理工艺 1、路基不均匀沉降 引起路基不均匀沉降的原因很多,主要是路基填料不良,填筑方法不当压实度不足以及软弱下卧层等引起地基承载力不一或不足。路基沉降一般不能完全排除,只有尽最大的努力减小路基沉降的机率,施工中做好每道工序及关键部位的施工工艺: (1) 路基施工前准备工作。进行基底处理,将路基填土范围内的树头、树根、地面表层的种植土、草皮、杂物等全部清理,并将挖树头的土坑填平、夯实,清表土的厚度视土质情况而定,路基填土前应将清理过的路床进行填前压实. (2) 填料选择。路基的填料有很多,一般的土质、砂和石头均可作填料,用石料作填料时,要注意石料的级配问题,因为石与石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空隙,压路机很难压实,应掺入细小的填料填充空隙,分层填筑并压实,其含水量不作考虑;用土质作填料时,就要考虑土的含水量,并取土做试验,计算最佳含水量以保证填筑时达到的压实度。路基填料最好采用水稳性好,透水能力高的土质作为填料. (3) 填筑方式。路基采用水平分层填筑,每层松铺厚度不大于30㎝不小于

铁路路基病害及整治防护措施

铁路路基病害及整治防护措施 一、路基变形整治 路基变形是铁路路基最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是由于填料不良、压实度不够、排水不畅等原因导致的。为了整治路基变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更换填料:对于变形严重的路段,可以采取更换填料的措施,选择具有良好承载力和稳定性的材料进行回填。 2. 加强压实:在填筑过程中,应采用大吨位压路机进行压实,保证填料的密实度,减少变形量。 3. 设置排水设施:在路基两侧设置排水沟或排水管,及时排除雨水和其他水分,防止路基浸泡导致变形。 二、路基裂缝防治 路基裂缝是由于填筑层厚度不均、压实度不够等原因导致的。为了防治路基裂缝,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控制填筑层厚度:在填筑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每层填料的厚度,保证每层填料的压实度。 2. 加强压实:采用大吨位压路机进行压实,保证填料的密实度,减少裂缝的产生。 3. 设置防裂措施:对于容易出现裂缝的路段,可以在路基表面设置防裂网或防裂贴等措施,防止裂缝扩大。 三、路基渗水处理 路基渗水主要是由于地下水或地表水渗透到路基内部导致的。为了处理路基渗水,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设置排水设施:在路基两侧设置排水沟或排水管,及时排除雨水和其他水分,防止路基浸泡导致渗水。 2. 加强防水措施:对于容易渗水的路段,可以在路基表面设置防水层或防水材料,防止水分渗透到路基内部。 四、路基滑坡预防 路基滑坡是由于土体失稳或水流冲刷等原因导致的。为了预防路基滑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强排水:在滑坡易发区设置排水设施,及时排除雨水和其他水分,防止土体失稳导致滑坡。 2. 增加支挡结构:对于容易滑动的土体,可以增加支挡结构如挡土墙、抗滑桩等,提高土体的稳定性。 五、路基冻害防治 路基冻害是由于土体在低温下冻结膨胀导致的。为了防治路基冻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更换填料:对于容易受冻的土体,可以更换不易受冻的填料如砂砾石等。 2. 加强保温措施:在路基表面设置保温层或保温材料,减少土体与外界的温差,防止土体冻结膨胀导致冻害。 六、路基坡面保护 路基坡面是铁路路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容易受到破坏的部分。为了保护路基坡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设置防护措施:在坡面上设置防护网、植被防护等措施,防止坡面受到水流冲刷、风化侵蚀等破坏。 2. 加强排水:在坡脚设置排水沟或排水管,及时排除雨水和其他水分,防止水流冲刷导致坡面破坏。 七、路基排水设施维护 排水设施是铁路路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容易受到破坏的部分。为了维护路基排水设施的正常运行,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定期检查:定期对排水设施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存在的问题。 2. 清理杂物:定期清理排水沟或排水管内的杂物和垃圾,保证排水设施的畅通。

路基常见病害及其治理措施

路基常见病害及其治理措施 以路基常见病害及其治理措施为标题,本文将介绍路基常见病害的种类以及相应的治理措施。路基是道路的基础部分,它承受着车辆和人流的荷载,因此容易出现各种病害。了解这些病害及其治理措施对于保障道路的安全和使用寿命至关重要。 一、路基常见病害种类 1. 翻浆:翻浆是指路基表面出现的凹凸不平的现象。主要原因是路基土质过于松散或者受水分侵蚀,导致土壤流失和沉降。翻浆会严重影响车辆的行驶安全。 2. 塌陷:塌陷是指路基土层由于承载能力不够而发生沉降的现象。主要原因是路基土质不均匀或者在施工过程中未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处理。塌陷会导致路面凹陷,严重影响道路的通行能力。 3. 软弱地基:软弱地基是指路基土层由于土质松软或者含水量过高而导致承载能力不足的情况。主要原因是土壤的物理性质不稳定或者施工过程中未进行合理的地基处理。软弱地基会导致路基沉降和变形,影响道路的平稳性和安全性。 4. 路基滑动:路基滑动是指路基土层在受到外力作用下发生滑动的现象。主要原因是路基土质的稳定性不足,或者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做好路基的排水和加固工作。路基滑动会导致路面的断裂和变形,

严重影响道路的使用寿命。 二、路基常见病害治理措施 1. 加固填筑:对于翻浆和塌陷等病害,可以采取加固填筑的方法。首先需要清理病害部位,然后进行土壤加固和填筑工作。加固可以使用各种材料,如石块、混凝土等,以增强路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2. 排水改造:对于软弱地基和路基滑动等病害,需要进行排水改造。通过修建排水沟、设置护坡和排水管道等措施,将水分迅速排除,以减少土壤的湿度和提高路基的稳定性。 3. 土壤加固:对于软弱地基,可以采用土壤加固的方法。通过注浆、灌浆、碎石加固等方式,提高土壤的密实度和承载能力,使路基更加稳定。 4. 路基加固:对于路基滑动,可以进行路基加固。采用加固网格、钢筋混凝土等材料加固路基,增强路基的抗滑能力,预防路基滑动的发生。 5. 定期检查维护:为了保障路基的正常使用,需要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和修复病害,以防止病害进一步扩大和影响道路的安全性。

路基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路基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常见的路基病害主要有路基沉陷、坡面塌方、冻融破坏、应力疲劳、渗透变形等。这些病害严重影响道路的使用和安全,因此需要及时进行防治。下面将对常见的路基病害及其防治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一、路基沉陷 路基沉陷是指路面下部分或全部沉降,导致路面不平整或整体塌陷的现象。沉陷主要是由于路基的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路基沉陷的主要原因有老化、腐蚀、松软、水分过多等。为了防治路基沉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加固基础:对于老化、腐蚀导致的路基沉陷,可以通过加固基础的方式来修复和预防。可以采用灌注桩等技术进行加固,提高路基的稳定性。 2. 排除积水:对于水分过多导致的路基沉陷,应该及时进行排水处理,确保路基的干燥。 3. 软土加固:对于松软的路基,可以采用加固措施,如加设加固层、挤密等,增强土壤的承载能力。 二、坡面塌方 坡面塌方是指路堤或坡面因土体的失稳而引起的塌陷,严重影响路堤的稳定性和安全。坡面塌方的主要原因有土质松散、分

层不平衡、降雨等。为了防治坡面塌方,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增加坡面抗滑能力:可以在坡面上设置防滑网、挡土墙等结构,增加坡面的抗滑能力,减少塌方的风险。 2. 加固土质:可以采用加固土质的方法,如灌浆、爆破、挤密等,提高土体的稳定性。 3. 排水处理:对于降雨导致的坡面塌方,应该及时进行排水处理,减少土体的饱和度,提高坡面的稳定性。 三、冻融破坏 冻融破坏是指土体在冻结和解冻循环作用下发生的变形和破坏现象。冻融破坏主要是由于土体吸水膨胀和排水收缩引起的。为了防治冻融破坏,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加设防护层:可以在路基表面加设防护层,如新型防冻剂和保温层等,减少土体的吸水膨胀,提高路基的抗冻性。 2. 排水措施:对于土壤吸水膨胀引起的冻融破坏,应该进行排水处理,减少土体的吸水量,降低土壤的膨胀程度。 3. 施工工艺措施:在修筑路基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合理的施工工艺,如预埋管道、减少土体渗透等,提高路基的抗冻性能。 四、应力疲劳

公路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公路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公路作为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连接城市和乡村的重要任务。然而,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公路也会出现各种病害,给交通运输带来不便和安全隐患。本文将介绍常见的公路病害及其防治措施。 一、路面龟裂 路面龟裂是公路常见的病害之一。它的主要表现是路面出现一系列的细小裂缝,给车辆行驶带来颠簸和噪音。造成路面龟裂的原因有很多,如材料质量差、施工不当、车辆超载等。为了防治路面龟裂,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 1. 严格控制材料质量,确保使用优质的路面材料; 2. 加强施工管理,保证施工质量,合理控制施工工艺; 3. 加强对超载车辆的监管,严禁超载行驶。 二、路面坑洞 路面坑洞是公路上常见的病害之一。它的主要表现是路面出现凹陷或坑洞,给车辆行驶带来颠簸和危险。路面坑洞的形成主要是由于路面材料的老化、水泥混凝土路面的龟裂、车辆碾压等原因造成的。为了防治路面坑洞,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 1. 定期检查路面状况,及时修补路面坑洞; 2. 使用高质量的路面材料,提高路面的抗压能力; 3. 加强对重载车辆的管理,减少对路面的损坏。

三、边沟塌方 公路边沟塌方是公路上常见的病害之一。它的主要表现是路边的边沟出现塌方,导致路面侧边松动和塌陷。边沟塌方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水流侵蚀、土壤松软等因素造成的。为了防治边沟塌方,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强边沟的建设和维护,确保边沟排水畅通; 2. 定期对边沟进行巡查,及时清理边沟中的杂物,防止积水; 3. 加强对边沟旁土壤的固结,增加边沟的稳定性。 四、路基沉降 公路路基沉降是公路上常见的病害之一。它的主要表现是路基出现下沉或变形现象,导致路面不平整。路基沉降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土壤松软、水分渗透等因素造成的。为了防治路基沉降,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强路基的加固和加固,提高路基的承载能力; 2. 加强路基的排水系统,防止水分渗透; 3. 加强对路基土壤的稳定性处理,增加路基的抗沉降能力。 五、车辙 公路车辙是公路上常见的病害之一。它的主要表现是路面出现车辙,给车辆行驶带来不便和颠簸。车辙的形成主要是由于车辆行驶造成的,特别是重载车辆。为了防治车辙,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

公路路基及路基病害和防治措施

公路路基及路基病害和防治措施 特殊路基是指位于特殊土(岩)地段、不良地质地段,或受水、气候等自然因素影响强烈的路基。 特殊路基主要有: (1)湿黏土路基、软土地区路基、红黏土地区路基、膨胀土地区路基、黄土地区路基、盐渍土地区路基、风积沙及沙漠地区路基;(2)季节性冻土地区路基、多年冻土地区路基、涎流冰地区、雪害地区路基;(3)滑坡地段路基、崩塌与岩堆地段路基、泥石流地区路基;(4)岩溶地区路基、采空区路基;(5)沿河、沿溪地区路基、水库地区路基、滨海地区路基。 软土地区路基:以饱水的软弱黏性土沉积为主的地区称为软土地区。软土包括饱水的软弱黏性土和淤泥。在软土地基上修建公路时,容易产生路堤失稳或沉降过大等问题。我国沿海、沿湖、沿河地带都有广泛的软土分布。 滑坡地段路基:滑坡是指在一定的地形地质条件下,由于各种自然的和人为的因素影响,山坡的不稳定土(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带)作整体的、缓慢的、间歇性的滑动变形现象。滑坡有时也具有急剧下滑现象。 膨胀土地区路基:膨胀土系指土中含有较多的黏粒及其他亲水性较强的蒙脱石或伊利石等黏土矿物成分,且有遇水膨胀,失水收缩的特点,是一种特殊膨胀结构的教质土。多分布于全国各地二级及二级以上的阶地与山前丘陵地区。 二、路基常见病害 2.1 路基沉陷 路基沉陷是指路基表面在垂直方向产生较大的沉落,而这种沉落是不可恢复的。它是路基最常见的病害之一。路基沉陷产生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有路基本身引起的压缩沉陷和由于地基原因引起的沉陷两种。 (1)路基本身引起的沉陷是因路基填料选择不当、填筑方法不合理、压实度不足、在路基堤身内部形成过湿夹层等因素,在荷载等的综合作用下,引起路基的竖向位移和变形。

路基工程常见的质量通病及与防治措施

路基工程常见的质量通病及与防治措施 1)、填方路堤原地面未进行清表、换填处理就上土施工。 其预防措施: ⑴、做好原地面临时排水设施,并与永久排水设施相结合。 ⑵、路堤修筑范围内,原地面的坑、洞、基穴等,应用原地面的土或砂性土回填,并按规定进行压实。 ⑶、路堤基底为腐植土的,应先清除有机土,种植土,平整后按规定要求压实。 ⑷、路堤基底原状土的强度不符合要求时,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换填。 2)、横向斜坡路堤填筑未挖台阶,出现路基横移,下挡墙挤裂。 其预防措施: ⑴、斜坡路堤,当地面横坡陡于1:5,原地面应挖成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1米,高度不大于300,并用小型夯实机加以夯实,填筑应由最底一层台阶填起,并分层搭接夯实。 ⑵、对半填半挖的问题土(如地下室边缘的回填区域)处理地段路基,不得依原状地貌就地夯实,必须在边坡上从填方底部向上挖成台阶状,台阶宽度不小于1米,高度不大于300,逐层向上夯填。

3)、土工合成材料易破坏。 预防措施: ⑴、铺设材料前,先将场地整好,以免土层表面有坚硬凸出物穿破土工合成材料。 ⑵、填筑碎石垫层时,应采取沿土工合成材料两侧边缘倾斜填料,以免造成其损坏。 ⑶、土工合成材料摊铺好后应立即用土料填盖,防止在烈日下暴晒。 ⑷、施工现场中发现土工合成材料有破损时必须立即修补好。 4、施工中发现土工合成材料出现扭曲、折皱、重叠现象。 预防措施: ⑴、下承层必须平整良好,碾压密实后方可摊铺土工合成材料。 ⑵、摊铺时应拉顺,紧贴下承层。 ⑶、摊铺前应先把一侧固定,然后依次摊铺。 5)、摊铺碎石垫层时,下层土工格栅被翻起、损坏。 预防措施; ⑴、土工格栅上第一层填料摊铺须采用前置式装载机。 ⑵、第一层填料的卸料,摊铺顺序应与土工格栅摊铺方向相反。

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 措施 摘要:在我国逐步增强了对外经济开放力度的形势下,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 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公路运输的安全越发的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并且已经形成了 专门的运输体系。但是很多公路工程项目之中存在诸多的质量问题,所以使得人 们对于公路工程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发展形势下,相关行政部门 逐渐的提升了对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力度。针对工程设计、施工、监督、管 理以及养护工作也制定了专门的工作标准,在促进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的不断提高 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鉴于此,这篇文章主要围绕公路工程路基路面质量问题 展开全面深入的研究分析,希望能够为我国经济建设工作的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公路工程;路基路面;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0 前言 在整个公路工程结构之中,路基路面结构属于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为 了能够为民众出行的安全性加以根本保障,那么还需要重视公路工程路基路面施 工质量的管控。公路工程质量王晚会遭到施工质量和作业质量的影响,所以在实 践中务必要加以重点关注。 1公路路基路面建设中存在的通病 一旦公路工程项目出现任何的质量问题,不但会对国家经济的发展造成一定 的阻碍,并且还会损害到人们的人身安全。所以在实施公路工程施工工作的时候,工作人员应当积极的从各个方面来对公路建设工作加以全面的把控。就当下公路 公路建设工作的实施情况来说,路基路面建设质量问题的发生概率较高,造成上 述问题的主要根源涉及到下面几个方面:首先,公路工程路基结构的深度不足, 对于路基结构的稳定性必然会造成诸多的威胁,并且对于公路工程施工质量也无 法加以根本保障。所以在实施路基建设工作的时候需要严格的按照规定要求来推

路基工程常见质量问题防治措施

常见质量问题防治措施 (一)携带大块填料 1.现象 在填土中带有大砖块、大石块、大混凝土块。 2.原因分析 ①不了解较大块状物掺入对夯实的不利影响,填土中挟带块状物,妨碍颗粒间相互挤压,达不到整体密实效果;另一方面块状物支垫碾轮,产生叠砌现象,使块状物周围留下空隙。日后发生沉陷; ②不愿多运弃土和杂物; ③交底不明确。控制不严格。 3.预防措施 ①在路基填筑交底中要向操作者讲明带块状物回填的危害,使操作者能自觉遵守; ②要严格管理,对填土中的大砖块、大石块、大混凝土块要取出或破碎至符合规范要求。 (二)超厚填筑 1.现象 不按规定的虚铺厚度填筑。 2.原因分析 ①施工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对超厚填筑压实度达不到标准要求所造成的危害不了解或认识不足,不了解施工规范及质量标准要求; ②技术交底不清或质量控制措施不力; ③施工者有意偷工不顾后果。 3.预防措施 ①加强技术培训,使施工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了解分层压实的意义; ②要向操作者作好技术交底,了解规范要求和质量标准,使路基及沟槽回填土的虚铺厚度不超过规定; ③按操作要求,加强质量管理,惩戒有意偷工者。 (三)路基填料携带有机物或过湿土 1.现象

在填土中含有树根、木块、杂草或有机垃圾等杂物或过湿土。 2.原因分析 ①路基填土中不能含有有机物质,本是最基本常识,有机物的腐烂,会形成土体的空洞,主要是施工操作者技术素质过低,管理者控制不严; ②取土土源含水量过大,或备土遇雨,造成土的过湿,又不加处理直接使用;造成路基不均匀沉陷,使路面结构变形。 3.预防措施 ①属于填土路基,在填筑前要清除地面杂草、淤泥等,过湿土及含有有机质的土一律不得使用;属于沟槽回填,应将槽底木料、杂草等杂物清除干净; ②过湿土,要经过晾晒或掺加干石灰粉,降低至接近最佳含水量时再进行摊铺压实。 (四)路基沉陷 1.现象 路基局部路段在垂直方向产生较大的沉降,形成坑洞和裂纹或因地基沉降路基整体下沉。 2.原因分析 ①填筑前对基底没有处理,如:对基底表面的杂草、有机土、种植土及垃圾等没有清理,对耕地和土质松散的基底在填筑前没有压实; ②路基填料选择不当,如采用粉质土或含水过高的粘土等填料,不易压实; ③不同土质的材质没有分层填筑,而采用混合填筑; ④压实机械选择不当或压实方法不对,压实遍数不足等形成压实度不够或压实不均匀; ⑤路基下存在软基,路基填筑前没有对软基进行处理,在路基自重作用下,软基压缩沉降或因承载力不足向两侧挤出,引起路基沉陷; ⑥软基虽经处理,但因工期较紧,自然沉降时间不足。引起工后沉降过大。 3.预防措施 ①填筑前应对基底进行彻底清理,挖除杂草、树根,清除表面有机土、种植土和垃圾,对耕地和土质松散的基底进行压实处理; ②宜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作为填筑材料,当采用细粒土时,如含水量超

路基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路基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作者:陈浩 来源:《决策探索·收藏天下(中旬刊)》 2018年第5期 一、路基压实度不足的原因及防治 路基施工中压实度不能满足质量标准要求,甚至局部出现“弹簧”现象,主要原因是: 第一,压实遍数不合理,压路机质量偏小。 第二,填料选用不合理,不易压实,填土松铺厚度过大。 第三,碾压不均匀,局部有漏压现象。 第四,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特别是超过最佳含水量过多,造成弹簧现象。 第五,没有对上一层表面浮土或松软层进行处治。 第六,土场土质种类多,出现异类土壤混填;尤其是透水性差的土壤包裹透水性好的土壤,形成了水囊,造成弹簧现象。 第七,填土粒径和最小强度不符合规范要求。 治理措施: 第一,清除碾压层下软弱层,换填良性土后重新碾压。 第二,对产生“弹簧”的部位,可将其过湿土翻晒,拌和均匀后重新碾压,或挖除换填含 水量适宜的良性土壤后重新碾压。 第三,对产生“弹簧”且急于赶工的路段,可掺生石灰粉翻拌,待其含水量适宜后重新碾压。 第四,选择水稳性好的填料,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要符合规范要求。 二、高填方路基沉降的防治 (一)高填方路堤的沉降表现为均匀沉降和不均匀沉降原因分析 第一,路基施工前原地面处理不彻底,未设置纵、横向排水系统或排水系统不畅通,长期 积水浸泡路基而使地基和路基土承载力降低,导致沉阵发生。 第二,在高填方路堤施工中,未严格按分层填筑分层碾压工艺施工,路基压实度不足而导 致路基沉降变形。 第三,软土等不良地质路段未予以处理而导致路基沉降变形。 第四,路基纵、横向填挖交界处未按规范要求挖台阶,原状土和填筑土密度不同,衔接不 良而导致路基不均匀沉降。

路基病害整治

1、常见的路基病害包括软土、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和冻土路基病害,路基纵向不均匀沉降以及路基边坡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2、路基工程的建筑要求:①承载能力 ②整体稳定性 ③耐久性 3、路基病害整治方法:(一)换填法 (二)排水固结法 (三)调整路基结构(①反压护道法②路堤加筋法③侧向 约束法) 4、软土的类型: 按土质划分,软土包括:淤泥、淤泥质粘性土、淤泥质粉土等 5、软土和泥沼沉积物,都具有天然含水率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和强度低的特点,在其上修建公路时,容易产生路堤失稳或沉降过大引起路基、路面破坏等问题。 6、判别膨胀土的三要素:①宏观结构特征 ②黏土矿物成分 ③土体特征指标 7、泥石流:泥石流是一种水、泥、石的混合物,它的活动特点是:在一个地段上往往突然爆发,能量巨大,来势凶猛,且历时短暂,复发频繁。 8、爆破挤淤是一种多循环的施工工艺,在抛石挤淤爆破施工过程中应进行每循环的施工质量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及时修正爆破及堆石参数,确保施工质量。 9、判断堤身落底与否,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方法:①体积平衡法 ②钻孔检测法 ③探地雷达法 10、影响土的压实效果的主要因素:①土的含水率 ②土层厚度 ③压实机械 ④压实功能 11、压实度:压缩后的干密度与最大干密度之比。 12、重锤夯实法:用起重机械将夯锤提升到一定高度,自由锤落,以重锤自由下落的冲击能来夯实浅层地机和垫层填土。 13、强夯法:强夯法主要适用于加固砂土和碎石土、低饱和度粉土与黏性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素填土等地基。 14、重锤夯实法和强夯法的区别:①深度不同②重锤夯实法是静力固结,强夯法是动力固结 15、夯击的参数:①有效加固深度计算 ②夯锤和落距 ③最佳夯击能 ④夯击点布置及间距 ⑤夯击击数与遍数 ⑥垫层铺设 ⑦间歇时间 16、砂桩:起挤密作用,分担荷载又叫复合地基,不加承台,与土体共同承担荷载

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

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 1 填土路堤沉降量过大 1. 现象 路堤用细粒土填筑时,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在路基完工后产生较大的沉降,运营后更为严重,出现各种路基病害,如路肩宽度不足、不能保持道床的稳定等,给线路养护维修带来很大的困难,甚至危及行车安全。 2. 原因分析 (1)地基处理不当。路基填土的压密下沉包括填土本身的压密下沉和在填料土体重力作用下地基的压密下沉。地基在路基填筑前,如果没有进行认真的施工调查,没有针对不同地质和水文状况,按照设计文件和规定的要求制定出相应的措施,那么在路基填筑后,地基的沉降将造成路基产生较大的沉降。 (2)路基填料压实密度不足。路基压实密度的平均压实系数达0.9,其工后下沉约0.1%,或者可按经验公式S(mm)=h²。估算工后沉降量,其中h为填土高度,以m计。压实系数为0.85 时,下沉量约为0.5%~1%。但是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方法选择不当、工艺不细、填料的含水量控制不当、压实机械的选择或操作上存在问题,都会造成路基压实密度达不到设计和规范规定的要求。(3)填料的鉴定与选择。施工准备阶段对于取土场的填料进行取样试验时,取样的方法不当,不能真实地反映取土场的实际情况,或者取土的范围超出了取样试验的范围而又未及时补作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及时调整路基填筑施工的工艺参数。 (4)没有根据填料的不同类型选择不同的试验段进行填筑前的摊铺压实工艺试验、确定主要工艺参数,而是用一种填料的摊铺压实工艺参数代替全部,简化了

施工工艺,以致造成填料压实密度不足。 3. 防治措施 (1)路基基床以下及路基基床在填筑前均应选择试验段作摊铺压实试验,确定主要工艺参数,作为指导施工的依据;当填料性质发生变化时,应重新试验。(2)路基摊铺压实应按四区段八流程作业方式作业。碾压时,各区段交接处应重叠压实,纵向搭接长度不得小于2m;纵向行与行之间的轮迹重叠压实不小于0.3m,横向同层接头处重叠压实不小于1m;上下两层填筑接头应错开不小于3m。 (3)严格控制填土厚度。根据试验段得出的最佳填土厚度,按照运输车辆的吨位,计算卸土间距,并设专人指挥,防止卸土量过大或卸车不均,造成填土层过厚。 (4)压实机械的性能应根据填料的性质和试验段的试验结果选用,禁止用拖拉机或推土机作为压实机械。 (5)由于路基施工是在自然环境下实施的,填料的含水量在不断变化,因此,要根据环境的变化定时测定填料的含水量,当其结果与最佳含水量比较超出-3~+2%范围时,应洒水或晾晒,达到标准后再进行碾压。洒水或晾晒要经常翻动填料层。 (6)对取土场应根据取土范围及取土深度确定试验坑的布置,按土层分层取样试验。施工过程中,发现土层性质与试验结果不同时,应重新试验。试验结果未出来以前,不得取土填筑施工。 附录路基用细黏土填筑时的压实标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