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收听频率表

深圳收听频率表
深圳收听频率表

深圳地区FM电台频率表

10个主要的:

87.8 中广.华夏之声

89.8 深圳电台.新闻频率

91.8 广东卫星广播

94.2 深圳电台.生活频率

95.8 中广.中国之声

97.1 深圳电台.音乐频率

101.2 中广.音乐之声

105.7 广东电台.南粤之声

106.2 深圳电台.交通频率

107.1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其他

深圳地区FM电台频率表

87.4 中央三套.音乐之声(广州转,关外效果好)

87.5 珠海交通音乐频道

87.8 华夏之声(深圳梧桐山发射)

88.1 商业一台(香港)

88.3 商业一台(香港)

88.5 中国国际台(市区内无发正常收听,广州转,关外效果好)

88.6 商业一台(香港)

89.0 增城电台

89.3 中央一套.中国之声(广州转,可以在不同方向收听中山音乐台)

89.3 中山音乐台

89.5 商业一台(香港)

89.8 深圳电台.新闻频道

90.1 顺德电台(关外宝安区效果好)

90.3 商业二台(香港)

90.4 广东电台台山台

90.7 商业二台(香港)

91.2 商业二台(香港)

91.4 广东卫星台(广州)

91.8 广东卫星台(深圳梧桐山发射)

92.4 南海电台

92.6 香港电台.第一台(香港)

92.8 斗门电台

92.9 肇庆电台(深圳部分地区可以收到)

93.2 香港电台.第一台(香港)

93.4 香港电台.第一台(香港)

93.6 广东电台.健康频道(关外效果好.广州发射) 93.9 广东电台.音乐频道

94.6 佛山电台(关外效果好)

95.1 珠海电台.城市之声

95.3 香港电台.第二台(香港)

95.6 开平电台(易受95.8影响,市内难以接收)

95.8 中央一套.中国之声(深圳梧桐山发射)

96.2 广州电台(关外效果好)

96.4 香港电台.第二台(香港)

96.7 中山电台

97.1 深圳电台.音乐频道(深圳梧桐山发射) 97.4 珠江经济台(广州发射)

97.8 香港电台.第四台(香港)

98.0 澳门电台.葡萄牙语

98.3 新会电台

98.5 佛山电台

98.7 香港电台.第四台(香港)

99.1 中央一套.中国之声(深圳地区唯一单声道频率)

99.3 广东电台.音乐频道(广州发射)

99.5 惠阳电台

99.7 新城娱乐台(香港)

100.0惠州电台(关外部分地区收到)

100.0新城娱乐台(香港)(深圳市内可听) 100.2江门电台

100.4新城娱乐台(香港)

100.7 澳门电台

100.8 东莞电台

101.2 中央三套.音乐之声

101.7 番禹电台(关外效果好)

102.2 广东卫星台

102.5 新城财经台(香港)

102.7 广州电台(关外效果好)

103.0 珠江经济台

103.5 汕尾电台(深圳东部沿海地区可以收到)

103.6 广东电台.城市之声(关外效果好.广州发射)

103.8 珠江经济台(珠海转)

104.3 宝安电台

104.7 新城财经台(香港)

104.9 华夏之声双语频率(珠海发射)

105.2 广东电台.羊城交通台

105.7 广东电台.南粤之声(深圳梧桐山发射)

106.2 深圳电台.交通频率(深圳梧桐山发射) 106.6 中央二套.经济之声(关外效果好.广州发射)

106.8 香港电台.第五台(香港)(关外收不到) 106.9 东莞电台.音乐频道(市内很难接收) 107.1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107.3 博罗电台(市内很难接收)(市内很难接收)

107.6 广东电台.体育频道(关外效果好.广州发射)

107.9 龙华电台

深圳市智能交通系统的概述及发展期待

深圳市智能交通系统的概述及发展期待 摘要:城市交通的智能化是解决日趋复杂的城市交通问题的一条新路子。本文从深圳市的实际情况出发,简要介绍了其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概况,分析了深圳市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现状,并提出了一些相关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智能交通系统;应用现状;发展期待 0引言 交通不仅是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表现,也是一个城市健康发展的良好体现。深圳市是一个发展很快的城市,人口数量在不断的增加,交通拥挤也成为市民出行极为头痛的事情。如果政府仅靠单纯修建道路设施,或者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来改变交通拥挤的现状,效果是十分有限的。在深圳市举办的大运会期间,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以下简称“深圳交委”)利用智能交通系统为几百万运动员和观众提供了高效通畅的交通服务,使其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简要的分析。 1智能交通系统的概念 智能交通系统(ITS)作为一个明确的概念性名词是在90年代初确定的,起源于日本,后逐渐进入各国的视野,美国、欧洲和日本的学者对其定义各异,虽无一个统一的概念界定,但是其基本含义是一样的。智能交通系统是在较完善的道路设施基础上,将先进的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和系统工程技术集成运用于地面交通管理所建立的一种实时、准确、高效、大范围、全方位发挥作用的交通运输管理系统。[1]它通过运用各种高端的科学技术,特别是电子信息技术,不仅使现有的交通基础设施的基本潜力得以充分发挥,而且还具有保障交通的稳定性、提高交通的运输效率等重要作用。 2智能交通系统在深圳的应用 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大运会,也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市民,深圳交委智能交通处重点建设了深圳市智能交通“一个平台、六大系统”项目,主要包括交通信息交换平台和交通综合监测系统、交通运输管理系统、道路交通整体调控系统、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交通规划与分析仿真决策支持系统、交通运行指挥系统。[2]具体如下: 2.1 一个平台 交通信息交换平台是以完善的信息网络为基础的,它是ITS各相关部门的信息交汇、沟通的枢纽。它包括无线数据/交通信息通道、车载移动电话接收

大数据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

大数据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 第1章绪论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百姓生活的步伐逐渐加速,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交通拥堵现象及交通事故问题将愈加严峻。同时道路基础设施资源有限,而汽车的需求量却将随经济的发展继续增加,因此两者之间的矛盾将愈加尖锐,交通问题就愈加严重。而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将导致人员的伤亡,浪费人们大量的出行时间,致使车辆行驶速度降低,尾气排放加大,光污染、环境污染加剧,城市空气质量降低,不仅浪费了石油资源和人类的出行的等待时间,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不便,还降低了经济的增长速度;与此同时,还给人类带来了生离死别的伤害,危及了人类的健康,因而交通问题严重降低了人类的幸福指数。因此面对如此严峻的社会问题,急需我们及时去解决。因而各国相继对智能交通系统进行开发以便逐渐解决交通问题,并且建设力度逐渐加大。我国的智能交通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虽然发展较晚,近几年的发展也比较迅速,取得了些许相应的技术突破。然而还有很多危及人类幸福感的交通问题未曾解决,和发达国家之间现在依旧还有较大差距,形不很乐观。 交通是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的产业,便捷的交通方式成为了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性条件。道路交通因其可以实现门到门直达交通、交通边际成本低、速度快等优越特点在城市间和城区间被广泛采用于交通客运和物流运输中,成为我国交通的主要方式之一。加快对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将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子通讯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先进技术广泛应用于交通系统中,提升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高道路资源利用效率,降低交通危害对加快交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是道路交通系统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当前国际智能智能交通的发展方向中主要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广泛应用于智能交通热点领域的车路协同系统、车联网、公众出行便捷服务中,随着对先进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可逐渐将大数据应用于智能交通中,通过大数据技术对大数据的加工、处理、分析研判,从而获取有价值的交通数据信息,通过将这些有价值的交通大数据信息应用到智能交通中从而满足各类交通主体对交通信息的需要,提高对交通基础设施资源的使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及能源消耗,减轻甚至是解决交通危

中国城市智能交通

中国城市智能交通中国智能交通系统研究起步较晚,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在国家相关部委的组织下,我国交通运输领域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开始跟踪智能交通系统相关技术,经过20 年左右的发展和积累,在智能交通技术研发、产业化、系统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纵观我国智能交通发展历程,大致可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2000 年之前,中国智能交通基本处于城际智能交通的科技攻关、国家智能交通体系框架和标准的研究等层面,城市道路智能交通系统示范或开工建设的项目不多,主要围绕北京、上海、大连、广州等地展开。 2000~2005 年,城市道路交通信息采集、信号控制与诱导、视频监控等示范工程逐步实施,有力地推动了国内科研机构及企业在技术攻关、产品研发、市场化等方面的发展,由此阶段开始,中国智能交通发展进入实质性建设、应用实验阶段。 2005~2010 年,智能交通进入高速发展期,交通高清视频检测、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等多种主流技术在国内得到应用。国家道路交通安全科技行动计划、国家“863”计划智能交通系统专题等国家级科研项目的设立和执行也都推动了产业发展。 2011年以后,随着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成熟,智能交通产业专业化分工日趋明确,专业性解决方案逐步成熟,增长服务运营成为新的发展目标。 中国城市智能交通系统产业化发展趋势 智能公交系统 “公交都市” 的提出为全国公交事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2012 年以来,乌鲁木齐、银川、连云港、兰州、枣庄、宜昌、武汉等十余个城市正在建设和即将建设BRT工程,继深圳、郑州之后,有20多个城市将“公交都市” 作为激励“公交优先”发展的重要政策之一[4] 。各地大力开展公交都市示范工程,智能公交系统建设呈蓬勃发展之势,预计未来的5 年内,智能公交系统每年的市场容量为50亿元以上。在这些项目的基础上,GPS运营调度、车载视频监控、客流统计、电子站牌、公共交通领域的车载终端、通信系统、智能调度系统等科技手段将会得到全面应用,能够极大地提升公交优先的可实现度。目前,国内涉及智能公交领域的厂家至少超过300家,而随着公交车辆对社会交通分担比例的不断提高,公交智能化需求会愈发旺盛,在产品标准化程度进一步提高,行业运作模式进一步成熟的前提下,智能公交产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交通大数据技术 大数据是继云计算、物联网之后IT 产业的又一次颠覆性革命。智能交通作为计算机、控制、通信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集成应用的产物,其系统建设的核心是数据的采集、存储与计算。数据采集涉及人、车、路、环境等诸多对象,包括基于互联网的公众出行服务数据、基于行业运营企业生产监管数据、基于物联网、车联网的终端设备传感器采集数据、基于交通气象数据的城市交通规划与管理交通出行环境数据等,数据来源广泛、数据形式多样、数据量十分庞大,是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终端等新技术典型的应用环境,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从海量交通数据挖掘潜在有价值的信息,成为智能交通系统充分发挥作用的关键。 目前北京、上海、广东等地都在广泛地研究和应用大数据技术。北京市交通 运行监测调度中心已整合接入行业内外27个应用系统、6000多项静动态数据、6万多路视频,目前静动态数据存储达到20T,每天数据增量达30G左右,为构建人车路和环境协调运行的新一代综合交通运输运行协调体系提供了有力的支撑。2010年12月,深圳市政府投资23亿元正式建成了国内第一个云计算中心,目前中心已经全面开展相关领域的云应用,交通云的构建已经纳入这个体系。广州交通运输信息资源整合与数据分析包括了公

深圳市智能交通指挥系统-警情主导警务+科技引领实战

智能交通指挥系统 一、系统建设背景 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发展为交通管理提供了解决交通问题的新思路和新手段。发达国家交通发展实践表明,采用智能交通管理系统(ITMS)是解决交通拥堵、减少交通事故、防止交通污染提高交通管理水平的最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深圳市交警支队经过十多年的信息化建设,建设使用了一系列业务系统。但由于建设时间、目标的不同,各业务系统处于独立分散的状态。为最大限度的集成现有的业务应用,我支队整合现有资源,研发了智能交通指挥系统。 二、技术实现方式 (一)面向服务架构设计 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SOA)是一个组件模型,它将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称为服务)通过这些服务之间定义良好的接口和契约联系起来。接口是采用中立的方式进行定义的,它应该独立于实现服务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这使得构建在各种这样的系统中的服务可以以一种统一和通用的方式进行交互。这种具有中立的接口定义(没有强制绑定到特定的实现上)的特征称为服务之间的松耦合。

(二)栅格地图服务技术 动态栅格地图服务包括动态栅格技术和栅格地图服务两方面的内容。动态栅格技术是基于地图瓦片金字塔模型的电子地图,对比深圳市交警局现有的矢量电子地图,它具有访问速度、地图刷新快等优点。对于局部城市电子地图的更新,它能动态在原有矢量电子地图的基础上更新局部栅格地图,实现无缝拼接。 (三)技术中立的分布式组件开发模式 智能指挥系统采用技术中立的组建式开发模式,即将交警的业务流程从组件中剥离出来,使每个组件成为一个独立的功能实体,从而使得对单独组件的开发要求转变为对业务流程控制的业务逻辑要求。当改变业务过程流,组件只需要完成公共协议中定义的接口功能。这样可以通过简单的流程定义来改变业务流,而不需要修改应用组件。这样也使应用组件变得可以重新利用,组件的开发变得更容易,灵活性更高。同时,系统框架允许业务流程的定制、改造和优化,从而实现交警业务流程再造。采用基于标准的组件式开发平台,各组件之间不仅可以自由、灵活地重组,而且具有可视化的界面和方便的标准接口。 (四)多源多比例尺异地异构数据无缝集成技术 在应用建设过程中,基础地形图采取多种方式获取,如从国土、规划部门获取、从商业途径购买等,这些不同来源、不同比例尺和质量的电子地图,造成这些电子地图在投影、

深圳市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和展望

深圳市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和展望 朱华君 (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福田笋岗西路3007号市政设计大厦附楼,518029)摘要:本文从我市城市道路交通状况着手,逐步深入,介绍了我市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情况和存在问题,将构思和展望延伸至城市的整个交通生活,并提出了完善智能交通系统、改善城市交通状况、建立智能交通平台、实现多方联动机制的建议。 关键词:智能交通系统;存在问题;资源整合;智能交通平台;发展和展望。 一、引言 1868年12月10日,信号灯家族的第一个成员在伦敦议会大厦的广场上诞生了——由当时英国机械师德·哈特设计、制造的灯柱高7米,身上挂着一盏红、绿两色的煤气提灯,在灯的脚下,一名手持长杆的警察随心所欲地牵动皮带转换提灯的颜色,这就是城市街道的第一盏信号灯。 这个小故事,讲述了交通信号灯的鼻祖和起源,开创了智能交通系统的先河,从此人类也进入智能交通的时代。 二、现代智能交通系统的构成 可以说所有的人和交通工具、设施都是交通生活的参与者,而要让如此庞大的交通参与者有序的组织起来,则是靠交通系统的人、软硬件在交通规则的规定和掌控下运转起来的。智能交通系统是现代交通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交通生活的润滑剂和催化剂,是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现代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而相应发展完善的。 现代智能交通系统的构成至少应包括以下组成部分: ?交通信号控制系统 ?交通数据和信息采集系统 ?交通状况实时监控系统 ?交通信息实时发布系统 ?交通数据综合应用系统 ?交通违章自动记录系统

三、我市智能交通系统的现状 目前,我市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和建设总体上在国内属于比较先进的城市,这和我市的经济发展迅速,道路交通状况不断变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交通状况的复杂、车多路少的矛盾日益突出,驱使交通管理部门不断更新管理方式、不断追求科技进步、应用最新的科技成果和智能交通产品来处理交通矛盾。下面将我市智能交通系统的现状和技术应用程度作简要介绍。 (一)交通信号控制系统 我市交通信号控制目前采用的SMOOTH系统,是在国外先进智能交通系统(如英国的SCOOT系统、意大利的UTOPIA/SPOT系统等)的基础上,结合本地道路交通状况实际而开发出来的,目前日趋成熟和完善。 交通信号控制从简单的定时程序控制逐步更新演变,其发展经历了如下阶段:定时程序控制、分时段定时程序控制、现场感应控制、路段协调控制和区域协调控制。这些控制模式从简单到复杂、从机械化到智能化再到人性化,逐步升级完善,较好的解决了交通信号配时不合理的矛盾、较好的解决了信号控制主次不清的矛盾、较好的解决了某一路段形势不畅的矛盾、较好的解决了单一路口控制不合理导致区域交通混乱的矛盾。 (二)交通数据和信息采集系统 交通数据包括流量、占有率、车流速度、车间时距等交通流特征数据。 我市目前采用了多种车辆检测手段来记录交通流数据,其中在几乎所有路口设置了战略和战术车检设备、在长距离无路口路段设置了断面车辆检测设备、在立交匝道和也设置了车辆检测设备。这些设备采集的交通数据分别传输至交通监控中心、现场的交通信号控制机。交通数据可作为现场感应控制的依据,作为监控中心SMOOTH系统区域协调控制的依据,更加作为交通管理、交通规划建设研究和决策的依据。 此外,随着科技发展,交通卡口系统也被应用到交通管理上来。卡口系统除能采集上述车辆检测数据外,还能进行车牌识别、车辆类型识别、区间测速等应用,更加完善了交通数据和信息的采集,也为交通综合管理、公安综合应用提供了更加丰富和完善的基础资料、现场证据等。我市在多条城市主干道路(如深南大道、北环大道等)和对外联络道路(如深惠公路、东部沿海高速等)上设置了此类交通卡口系统。 (三)交通状况实时监控系统 交通状况实时监控是通过将实时录像传输至控制中心,控制中心能够实时看到当前的交

深圳市智能交通十二五规划

深圳市智能交通系统“十二.五”规划1:深圳市ITS体系结构规划设计 2:深圳市ITS“12.5”期间建设实践 (公示版V1.7) 深圳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 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 深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 2010年9月

前言 2010年,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三十周年。站在历史节点上,回首过去,深圳市以它前所未有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塑造了一个让世人赞叹的城市奇迹;智能交通也经历了由粗放向集约、数量向质量、数据向知识、资源向生态的发展转变历程;我们身处其中,感受到智能交通越发强大的脉搏、更加多元的文化、愈加宜人的体系和无比坚定执着的步伐。喜看今朝,进入而立之年的深圳ITS需要重起步、新定位、再出发;展望未来,深圳市提出“建设全球性物流枢纽城市、打造国际水准的公交都市、构建国际化现代化一体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战略目标,智能交通是实现“物流枢纽、公交都市、现代化综合运输体系”战略的核心支撑。 《深圳市ITS“12.5”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是在深圳市政府、市发展与改革委、市交通运输委、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等关怀与指导下开展编制。在总结深圳市智能交通建设与发展成就的基础上,规划设计出大交通体制下“深圳市ITS体系结构”,通过未来五年科研与建设,构建“城市交通信息服务体系”与“智能交通体系结构”成果;坚持“以人为本、公众服务、行业管理、政府决策”原则,信守“数据说话、信息推理、知识决策、智慧评价”理念,实现“信息中心、平台支撑、决策支持、公众服务”的《规划》技术路线,推进智能交通以人为核心的宗旨,人、车、路、环境协同发展新模式。 《规划》分为两部分,共有八个章节,主要包括深圳市ITS体系结构规划设计,深圳市ITS“12.5”期间建设实践。具体内容如下: 1:深圳市ITS体系结构规划设计 1.1 概述 1.2 深圳市ITS发展历程 1.3 需求分析 1.4 规划思路与发展战略 1.5 深圳市ITS体系结构设计 2:深圳市ITS“12.5”期间建设实践 2.1具体行动计划 2.1.1 启动深圳市新一代ITS “1+6”工程 2.1.2 开展智能公交都市新服务建设 2.1.3 加速交通信息服务体系集成应用 2.1.4 促进深圳市ITS产业化结构转型

中国城市智能交通

中国城市智能交通 中国智能交通系统研究起步较晚,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在国家相关部委的组织下,我国交通运输领域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开始跟踪智能交通系统相关技术,经过20年左右的发展和积累,在智能交通技术研发、产业化、系统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纵观我国智能交通发展历程,大致可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2000年之前,中国智能交通基本处于城际智能交通的科技攻关、国家智能交通体系框架和标准的研究等层面,城市道路智能交通系统示范或开工建设的项目不多,主要围绕北京、上海、大连、广州等地展开。 2000~2005年,城市道路交通信息采集、信号控制与诱导、视频监控等示范工程逐步实施,有力地推动了国内科研机构及企业在技术攻关、产品研发、市场化等方面的发展,由此阶段开始,中国智能交通发展进入实质性建设、应用实验阶段。 2005~2010年,智能交通进入高速发展期,交通高清视频检测、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等多种主流技术在国内得到应用。国家道路交通安全科技行动计划、国家“863”计划智能交通系统专题等国家级科研项目的设立和执行也都推动了产业发展。 2011年以后,随着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成熟,智能交通产业专业化分工日趋明确,专业性解决方案逐步成熟,增长服务运营成为新的发展目标。 中国城市智能交通系统产业化发展趋势 智能公交系统 “公交都市”的提出为全国公交事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2012年以来,乌鲁木齐、银川、连云港、兰州、枣庄、宜昌、武汉等十余个城市正在建设和即将建设BRT工程,继深圳、郑州之后,有20多个城市将“公交都市”作为激励“公交优先”发展的重要政策之一 [4] 。各地大力开展公交都市示范工程,智能公交系统建设呈蓬勃发展之势,预计未来的5年内,智能公交系统每年的市场容量为50亿元以上。在这些项目的基础上,GPS运营调度、车载视频监控、客流统计、电子站牌、公共交通领域的车载终端、通信系统、智能调度系统等科技手段将会得到全面应用,能够极大地提升公交优先的可实现度。目前,国内涉及智能公交领域的厂家至少超过300家,而随着公交车辆对社会交通分担比例的不断提高,公交智能化需求会愈发旺盛,在产品标准化程度进一步提高,行业运作模式进一步成熟的前提下,智能公交产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交通大数据技术 大数据是继云计算、物联网之后IT产业的又一次颠覆性革命。智能交通作为计算机、控制、通信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集成应用的产物,其系统建设的核心是数据的采集、存储与计算。数据采集涉及人、车、路、环境等诸多对象,包括基于互联网的公众出行服务数据、基于行业运营企业生产监管数据、基于物联网、车联网的终端设备传感器采集数据、基于交通气象数据的城市交通规划与管理交通出行环境数据等,数据来源广泛、数据形式多样、数据量十分庞大,是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终端等新技术典型的应用环境,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从海量交通数据挖掘潜在有价值的信息,成为智能交通系统充分发挥作用的关键。 目前北京、上海、广东等地都在广泛地研究和应用大数据技术。北京市交通

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智能交通”宣传册方案

智慧的交通 ——2012年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智能交通”宣传册策 划 方 案 《物联网·智慧城市》杂志社 2012年1月09日

一、策划背景及思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汽车保有量迅速增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毫无例外地承受着不断加剧的交通问题的困扰,智能交通也就成为各国政府部门解决交通环境及城市交通问题的主要帮手。据我国相关专家研究,采用智能交通技术提高道路管理水平后,每年仅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就可减少30% 以上,并能提高交通工具的使用效率50% 以上。为此,世界各发达国家竞相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进行大规模的智能交通技术研究试验。 在“十二五”期间,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加速,以及物联网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都将带动城市智能交通系统迅速发展。同时,推进交通信息化无疑将成为“十二五”期间交通运输领域的重点工作之一,国家在交通信息化领域的直接投资将较“十一五”期间翻两番。并明确要建立更加全面、高效的交通运输运行监测网络,干线公路网重要路段和内河干线航道重要航段监测覆盖率达到70%以上,重点营业性运输装备监测覆盖率达到100%。 此外,如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深圳等国内的一线城市也纷纷提出区域性的智能交通“十二五”规划,积极推进智能交通应用的落地,全面拉开了中国交通规划、建设、管理信息化的序幕。 二、宣传册主要内容 为宣传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二五”期间,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参与国家和深圳市交通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并以发展物联网为基础,以提高智能交通的社会认识度为目的,反映我国及深圳市智能交通的发展情况,展现会深圳市交委科学、公正、严谨、多谋、创新的交通服务成果。2012年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智能交通”宣传册,将以系统工程架构图、实景图片和文字的形式编辑成册,进行集中展示。 本宣传册拟由四部分组成。主要内容包括智能交通系统概述、国内外智能交通的发展情况和体系结构、中国智能交通发展概况、智能交通的“十二五”规划、智能交通应用、国内外智能交通应用案例等。 以下为初步设想内容(具体内容需根据协商确定): 第一章概述 1智能交通 2智能交通系统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