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分段建造

合集下载

分段造船工艺

分段造船工艺

分段造船工艺船舶建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分段造船工艺是关键步骤之一。

分段造船工艺是指将船体分成若干个独立的模块,然后分别进行制造和装配的工艺流程。

这种工艺使船舶建造更加高效、灵活和可控。

下面将详细介绍分段造船工艺的步骤和特点。

一、分段制造步骤1. 设计方案确定:在分段造船工艺开始之前,首先需要确定船体的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包括船舶的结构设计、管道系统设计、电气系统设计等。

这些设计方案将作为分段制造的依据。

2. 分段制造计划编制:根据设计方案,制定分段制造计划。

计划包括分段的数量、尺寸、制造工艺和装配顺序等。

分段制造计划的编制需要考虑到船体的结构强度、制造工艺的可行性以及工期的安排等因素。

3. 材料准备:在分段制造之前,需要准备好所需的材料。

这些材料包括钢板、型钢、焊材、涂料等。

材料的选择需要根据设计要求和船舶的使用环境来确定。

4. 分段制造:根据分段制造计划,将船体分成若干个独立的模块进行制造。

制造过程包括钢板切割、型钢加工、焊接、校直和涂装等。

每个模块的制造过程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工艺规范进行。

5. 分段装配:分段制造完成后,将各个模块进行装配。

装配过程包括模块之间的焊接、螺栓连接、管道安装、设备安装等。

装配的顺序需要根据设计要求和工艺规范来确定,以确保各个模块能够准确无误地连接在一起。

6. 分段试验:在分段装配完成后,需要进行分段试验。

试验内容包括结构强度试验、水密性试验、设备功能试验等。

试验的目的是验证分段制造和装配的质量,以确保船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二、分段造船工艺的特点1. 提高生产效率:分段造船工艺将船体分成若干个模块,不同模块可以同时制造和装配,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同时,分段制造可以将船体制造的风险和难度分散到各个模块中,降低了制造过程中的错误和损失。

2. 灵活性和可控性强:分段造船工艺使船舶建造过程更加灵活和可控。

每个模块都是独立制造和装配的,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

同时,分段制造可以根据工期和资源的限制来安排制造计划,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船舶建造模式,船舶建造流程

船舶建造模式,船舶建造流程

船舶建造模式,船舶建造流程船舶建造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项目,其建造模式和流程是非常复杂和严谨的。

船舶建造模式主要包括传统造船和模块化建造两种,其具体流程也各有特点。

本文将分别介绍这两种船舶建造模式及其流程。

一、传统造船模式传统造船模式是指按照船坞传统的建造方式,通过分段建造、拼装组合,最终完成整艘船舶的建造。

其主要流程如下:1. 设计阶段:根据客户的需求和要求,设计专业工程师进行船舶的设计工作,包括船体结构、船体尺寸等。

2. 材料采购:根据设计要求,采购各种材料,包括钢板、钢管、电气设备等。

3. 船坞建造:根据设计标准,进行船坞的修建和准备工作。

4. 分段建造:将各部分船体分段建造,包括船头、船中、船尾等。

5. 拼装组合:将各个分段(船尾、船中、船头)进行拼装组合,形成整体船体。

6. 安装设备:安装船舶所需的设备和装备,包括发动机、舵机、导航设备等。

7. 调试试航:进行船舶的调试和试航工作,检查船舶各项功能是否正常。

8. 交付使用:完成所有测试和验收工作后,最终交付给客户使用。

二、模块化建造模式模块化建造是指将整艘船舶分为多个模块,分别在不同厂家进行建造,并最终在船坞内进行组装的建造模式。

其主要流程如下:1. 设计阶段:同传统造船模式,进行船体设计工作。

2. 模块分包:将整艘船舶进行分模块包,分别交由不同的厂家进行建造。

3. 模块建造:各个厂家按照设计要求,分别建造各自的模块。

4. 运输运送:将建造好的模块运送至船坞所在地点。

5. 模块组装:在船坞内进行各模块的组装工作。

6. 安装设备:同传统造船模式,进行设备的安装工作。

7. 调试试航:进行船舶的调试和试航工作,检查各项功能是否正常。

8. 交付使用:最终将完成的船舶交付给客户使用。

传统造船模式和模块化建造模式各有优劣,传统造船模式的优点是建造工艺成熟、稳定,但建造周期较长;模块化建造模式的优点是工期短、效率高,但对接质量和运输要求较高。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客户需求、船舶类型等多方面考虑,选择合适的船舶建造模式和流程。

船舶建造分段搭载精度的控制和优化

船舶建造分段搭载精度的控制和优化

船舶建造分段搭载精度的控制和优化摘要:船舶建造分段搭载的传统测量方法效率低下,占用吊机时间较长;需要在现场对余量进行切割,需要对分段进行复位作业;很多分段需要进行二次定位,影响船台周期;传统的测量手段很难对船体分段在船体成型过程中的变化进行有效统计,为反变形的施放及无余量生产提供数据支持。

传统造船业采用的船舶建造测量手段比较落后,明显不适应现代造船对时间、精度的要求。

关键词:船舶建造;分段搭载精度;控制;优化;引言船舶搭载(Shipcarrying),是船舶建造的核心步骤,更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船舶搭载,其自身具有着建筑时间短、劳动力强度低、建筑成本低、便于集中管理、提高狭小空间的质量等功能优势。

在一定程度上,伴随着船舶搭载相关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可谓开启了我国船舶建造业发展的新空间,让我国船舶建造业可以稳步开创新的里程碑。

那么,基于在船舶搭载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分段搭载实际精度的控制。

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船舶搭载的效率及质量,就必须对船舶建造中分段搭载实际精度的控制予以深度分析,制定出较为科学的优化措施,以提升船舶建造中分段搭载实际精度控制的效果,促进我国船舶建造业的进一步发展。

1.重要意义根据相关调研数据,目前大多数中国造船企业非常重视船体建造的精度控制技术。

这些企业以船体分段建造精度为控制目标,通过精度控制技术和适当的建造工艺实现对不同部件的控制。

此外,一部分中国造船企业还会学习国外先进造船技术和精度控制技术,在造船过程中进行更加全面的检查和验证,以保证船舶建造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合理性。

研究精度控制技术,分析船舶建造过程中各钢板的使用误差和热变形,可有效节省造船的物力和财力,降低劳动生产率,提高造船质量。

加强对船舶精密控制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将船舶建造过程中产生的误差控制在要求范围内,确保船舶性能达到预期效果,提高船舶安全性。

将精度控制技术应用于船舶建造,可有效提高船舶的生产质量,减少操作过程中的差错和误差,保证船上旅客和货物的安全,提高船舶运行效率,为船东实现价值,有助于提高我国造船业在国际造船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船舶分段制作及焊接工艺

船舶分段制作及焊接工艺

船舶分段制作及焊接工艺1目的本工艺阐述了分段建造程序、分段精度的控制方法以及分段焊接工艺,旨在保证船舶分段质量满足船东及船级社的要求。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船舶分段建造及焊接全过程。

3职责3.1技术部负责提供分段施工图、施工要领、建造规范、负责分段建造细则工艺的编制,并及时对图纸上存在的错误、遗漏等问题进行修正。

焊接规格表和焊接原则工艺等有关资料。

3.2公司结构部负责分段建造详细计划的编制,负责总体生产计划的下达。

3.3生产管理部负责分段作业计划的安排、产品质量的控制以及生产过程中的调度和协调。

3.4结构部管理人员同时负责对施工人员提出技术要求,并现场进行指导。

3.5安环部负责对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进行监控。

3.6质量部负责对分段制造过程中的精度、制造质量进行检查控制;负责对新材料(包括进口钢材)牵头进行工艺评定,对船体结构焊接质量进行控制和检验。

3.7船厂各相关部门负责做好本工序的自检、互检工作,确保焊接质量。

4分段制作工艺4.1结构部在产品开工之前应先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分段建造规范及有关节点图册的学习。

4.2施工人员在接收到分段图纸后应先熟悉图纸,掌握施工要领以及施工工艺,以确保在施工过程中对图纸不存在模糊感觉。

4.3结构部根据分段作业计划要求于分段开工前填写送料申请单交内业,结构部材料接收人在内业送料结束核对齐全后,在送料通知单存根联上签字,交内业留存备查。

4.4部件预制4.4.1施工过程中应按照图纸核对零件号安装,并且检查此代号是否符合图纸上规定的尺寸要求。

4.4.2施工过程中应检查零部件的材质是否符合图纸要求。

4.4.3施工过程中要按照装配节点图册及焊接规格表进行施工。

4.4.4板列预装及“T”型材预装a、板列预装前应先检查零件上的数控粉线是否准确或重新划出结构安装线,标出理论线位置及折边方向,然后再安装其上面的结构。

b、“T”型直梁采用倒装法,要先在面板上划出腹板安装线再安装腹板,“T”型弯梁采用侧装法安装,装配完工后在腹板上划出辅助检验线,以检验“T”型材经焊接后的型线是否准确,并作为火工矫正线型的依据。

浅谈船舶在上层建造分段中的重要流程

浅谈船舶在上层建造分段中的重要流程

浅谈船舶在上层建造分段中的重要流程摘要:本文详细描述了船舶上层建筑分段建造工艺流程、总组合拢工艺及合拢后整体校正工艺,提出建造船必须规范建造工艺流程,制定各流程质量标准,提高建造精度,才能确保上层建筑分段分道建造,船台整体吊装的质量和周期。

关键词:船舶建造上层建造分段1.上层建筑分段建造储备工艺1.1材料起水、吊运工艺要求(1)材料起水吊运按我司场地起重设备条件,采用磁吸吊进行板材起水吊运;(2)磁吸吊吊运板材要求每次起吊一张钢板。

1.2材料堆放工艺要求(1)板材吊运至钢板堆场后,要求根据板材船级社认证等资料进行分类摆放,摆放时要求每张板材端部的船级社认证、炉批号、规格等信息必须可视,以确保后续板材检验及记录。

(2)板材堆放过程中,板材放落前,要求对下面一张板材表面进行杂质清洁,并沿板材宽度方向垫放3条以上垫木。

1.3材料吊运上线方式及工艺板材上预处理线的吊运方式为磁吸吊,磁吸吊吊运板材要求每次起吊一张钢板。

2.材料预处理工艺要求2.1预处理涂装工艺要求材料预处理工艺要求严格按照《车间底漆质量控制》,对材料外观检验、温度、相对湿度、钢板温度、盐分、清洁度、粗糙度及漆膜厚度等指标进行控制;2.2材料预处理后检验要求(1)双面检查板材是否存在麻点。

(2)材料流出预处理线后,材料吊运方式为磁吸吊吊运,磁吸吊吊运板材要求每次起吊一张钢板。

(3)材料流出预处理线后,要求对材料按批次、船级社认证、炉批号、规格等进行分类堆放,并显示材料端头板材信息,便于后续检验和记录。

3.分段板材和型材下料工艺3.1数控下料(HGG型材流水线)。

技术中心提供数控下料指令,加工作业区使用等离子数控切割机按指令进行下料。

等离子数控下料切割过程精度控制要求:(1)数控切割机参数确定。

上建分段下料阶段加工作业区根据本厂数控切割机自身的切割精度统计数据,按照FPSO上建板材厚度,确定满足下料精度要求的“割缝补偿”参数,确保零件下料尺寸偏差范围为0-2mm。

一种船舶分段建造的指导方法与流程

一种船舶分段建造的指导方法与流程

一种船舶分段建造的指导方法与流程摘要船舶的分段建造是船舶制造的重要工艺环节,对船体的质量和良好的结构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提出了一种船舶分段建造的指导方法与流程,旨在帮助船舶制造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本方法以实践为基础,结合了船舶制造工程的经验和技术,通过详细的流程和步骤,将船舶分段建造过程分解为若干个可控的任务,以提高建造过程的组织性和系统性,实现分段建造的高效率和高质量。

1. 引言船舶制造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工程项目,涉及材料、工艺、设备等多个方面的技术要求。

分段建造是船舶制造中的重要环节,指的是将整个船体分解为若干部分进行独立建造,然后再进行组装。

良好的分段建造方法和流程能够提高船体质量,减少生产周期,降低制造成本,并且有利于质量管理和后续工序的衔接。

本文提出了一种船舶分段建造的指导方法与流程,通过详细的步骤和流程,对船舶分段建造过程进行了合理的规划和组织。

2. 船舶分段建造的指导方法2.1 分段设计分段设计是船舶分段建造的首要步骤。

制定细致的分段方案,合理划分出各个分段单元,对后续的建造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在分段设计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要点:•分段尺寸和形状:根据船舶的设计要求和需要,确定每个分段的尺寸和形状。

•分段的结构类型:根据船舶的用途和设计要求,确定每个分段的结构类型,如船首段、中段、船尾段等。

•分段的拆解和组装性:考虑到后续的拆解和组装工作,对分段进行合理设计,使得分段的拆解和组装过程更加顺利。

2.2 材料准备在船舶分段建造过程中,需要准备各种材料,包括船体板材、焊接材料、涂料等。

在材料准备阶段,需要根据船舶分段的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并进行采购和准备工作。

材料准备的主要步骤包括:•材料选择:根据船舶的设计要求,选择适合的材料,包括船体板材、焊接材料、涂料等。

•材料采购:按照船舶分段的设计需求,进行材料采购,保证材料的质量和供应的及时性。

•材料验收:对采购的材料进行验收,确保材料符合设计和质量要求。

船舶分段制造个人工作总结

船舶分段制造个人工作总结

船舶分段制造个人工作总结
作为船舶分段制造工作人员,我深知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挑战性。

在过去的一
段时间里,我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现在我来总结一下我的个人工作经历。

首先,船舶分段制造是一个需要高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工作。

在这个岗位上,
我需要熟悉船舶设计图纸,了解各种材料的特性和用途,掌握各种焊接、切割、钻孔等工艺技术。

在实际操作中,我需要严格按照工艺要求进行作业,确保每一个分段的制造质量和精度。

其次,船舶分段制造是一个需要团队合作的工作。

在工作中,我需要与设计师、工程师、质检员等多个部门密切合作,共同完成船舶分段的制造任务。

团队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确保船舶分段的质量和进度。

另外,船舶分段制造是一个需要高度责任心和执行力的工作。

在工作中,我时
刻牢记自己的责任,严格按照要求进行作业,确保每一个分段的质量和安全。

同时,我也要有很强的执行力,能够按时完成各项任务,确保船舶制造进度不受影响。

最后,船舶分段制造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的工作。

在工作中,我时刻保
持学习的状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工艺技能,适应船舶制造的新要求和新技术,确保自己始终保持在行业的前沿。

总的来说,船舶分段制造是一项充满挑战的工作,需要我们具备高度的专业知
识和技能,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高度的责任心和执行力,以及不断学习和提升的意识。

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为船舶制造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讲课 14-船舶建造方案及分段划分

讲课 14-船舶建造方案及分段划分
船舶建造方案及分段划分
本节讲述内容 一 船舶建造方案 二 船体分段划分
一 船舶建造方案
{
基本内容
(1)船体建造阶段的具体划分 (2)分(总)段的制造方法 (3)部件和组合件的制作方式 (4)船舶在船台上的建造方法 (5)船舶舾装和涂装的阶段内容和划分 (6)应采取的各项技术组织措施
一 船舶建造方案
分段大接头避开应力集中区域二船体分段划分上层建筑端部舱口角隅双底向单底结构过渡区纵桁末端刚度大的构件与刚度小的构件结合处双底向单底结构过渡区刚度大的构件与刚度小的构件结合处双底向单底结构过渡区刚度大的构件与刚度小的构件结合处双底向单底结构过渡区刚度大的构件与刚度小的构件结合处双底向单底结构过渡区刚度大的构件与刚度小的构件结合处双底向单底结构过渡区刚度大的构件与刚度小的构件结合处舱口角隅双底向单底结构过渡区刚度大的构件与刚度小的构件结合处上层建筑端部舱口角隅双底向单底结构过渡区刚度大的构件与刚度小的构件结合处船体容易产生应力集中的区域二船体分段划分1分段重量和尺寸选择合理性原则
{
择优
1 影响因素 (1)产品特点影响 • 主尺度 • 船型特点 • 批量;等 (2)船厂生产条件 • 船台起重能力 • 船体装焊车间起重能力 • 船台类型 • 分段装焊场地面积;等
一 船舶建造方案
{
择优
2 择优评价指标 (1)可行性 • 船厂生产条件能否满足该方案的要求 • 能否保证该产品年度计划的完成 • 该方案在船舶结构的可靠实现方面是否可行 (2)合理性 • 能否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和场地 • 是否便于组织平行施工 • 生产节奏是否均衡;等 (2)先进性 • 是否具有良好的施工条件 • 是否有利于提高作业机械化、自动化程度 • 降低辅助作业量 • 是否有利于降低材料消耗和缩短造船周期 可行性和 合理性是 建造方案 成立的基 础,先进 性是在方 案可行且 合理的前 提下评价 方案、优 化方案的 手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段施工要领
(一)精度控制要求:
1胎架制造的精度控制
胎架是分段制造的基础,胎架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分段的质量。

因事业部严格规定,胎架制造结束后由检验科验收。

1-1胎架必须有足够的刚性。

1-2胎架制作要有中心线,角尺线,水平线。

双斜切胎架必须有拼板接缝线。

1-3胎架的外型尺寸不能大于分段,如果是通用胎架一定要考虑在分段的两端进行加强,并考虑吊环的位置,做永久设计。

2分段铺板划线。

2-1平直分段铺板后也要与胎架固定,以免变形,纵骨、纵桁利用钢带划线。

2-2有线形的分段铺板尤其是双斜切舷侧分段必须与胎架紧贴,固定后划线,要求划出肋骨检验线,余量线,对合线,并提交精度管理组验收后作好记录并存档。

水线:3M、6M、8M、11M、14M、18M
直剖线:2M、5M、7M、10M(无阶梯平台分段)
3分段完工。

3-1分段完工后必须按图纸要求划出肋骨检验线,水线,中心线,直剖线以及分段对合线。

3-2精度管理组在完工测量时必须认真检查分段的外形尺寸(以立体图作为测量草图)、焊接变形数据,型值必须控制在允许误差范围内,超差一律返工修正,不给后道工序造成隐患,并将数据存档,必要情况下应传达给船台或船坞。

3-3检验工具必须经常校对,修正。

3-4严格执行自由边火工工艺。

4分段制造过程中焊接变形控制。

分段制造过程中的焊接变形一般可以分为两个过程。

4-1在胎架上的变形,分段在胎架上制造时,由于构件间的焊接而产生变形。

此时,由于受胎架的刚性强制固定而显得不很突出,一旦脱离胎架,处于自由状态时就发现了明显的变形。

这种变形是很难控制的。

它是受装配构件时自强与强制情况及间隙大小而影响。

但是,这种变形是局部的,不是大面积的。

4-2分段在胎架上随制造进度而产生变形。

例如,带有转圆的底部分段,(反造)在转圆外
板焊接时就产生变形,这种变形是大面积的,而且造成的影响较大,在胎架制造时加放变形是防范措施之一。

4-3分段脱离胎架后的焊接变形。

分段脱离胎架后进行翻身焊接,此时会产生两种变形情况。

第一是翻身后分段处于自由状态,此时有许多焊接工作量可能同时进行而产生变形,这种变形控制应在分段脱离胎架之前进行适当有效的加强,使之控制在最小范围之内。

加强图纸应由施工技术科负责提供。

第二是分段翻身及随意搁置后,进行大量焊接或火工作业,使分段产生外形型值的变化,可在分段搁置之前将各种工装设置安置固定好,避免不必要的变形麻烦。

5精度控制责任人。

总责任人:区域主管作业长。

(二) 分段施工要领
1 一般施工程序:
拼板焊接修补,部件制造→上胎架铺板、定位,划线、割余量→构件零部件装焊→预舾装→外板安装→吊环及加强安装→翻身施焊→完工测量→结构性验收、预装验收→提交船东、船检验收
2 一般施工要点:
2-1.基面板定位后,加以刚性固定(上胎架分段)。

2-2.施焊人员应均匀分布,严格按图施工。

2-3.CO2焊缝须提交有关部门验收后方可施焊。

2-4.装配结束后须提交有关部门验收后方可施焊。

2-5.分段翻身前做好局部修补工作,以减少工作难度。

2-6.分段提交前必须做好自检、互检工作,确保一次交验。

2-7.完工分段应明显标出各种检验线。

2-8.完工分段须带装船台散装件、快速搭载眼环及托架等。

2-9.分段吊运前必须做好整体加强。

(二)典型剖面及余量加放图、各种参数(见附图)
1典型横剖面(水线、直剖线、各种参数)
水线:3M、6M、8M、11M、14M、18M
直剖线:2M、5M、7M、10M(无阶梯平台分段)
2纵中剖面(肋骨检验线)
四)分段建造方法
1.货舱区域分段
1-1.双层底分段:CB01P/S~CB06P/S、HB01P/S~HB03P/S、HB04~HB09(共计24只)
备注:上流水线分段,外板不能拼接或不能全部拼接的,进行散贴外板。

1-2.舷侧双壳分段:CS11P/S~CS16P/S、CS21P/S~CS26P/S、CS31P/S、CS32P/S 、HS11P/S~HS19P/S、HS21P/S~HS29P/S、HS31P/S~HS37P/S、HS38~HS39 HS43P/S、HS45P/S~HS47P/S、HS48 (共计89只)
1-3.底边分段:CW03P/S~CW06P/S(共计8只)
1-4.横舱壁分段:AT11P/S、AT12、CT11P/S~CT15P/S、CT21PS、HT11P/S~HT14P/S、HT15~HT18(共计28只)
2.机舱区域分段:EB01~EB03、EG11P/S~EG13P/S、EG21P/S~EG23P/S、EG31P/S~EG33P/S、EG31C、ES43P/S、ED11C、ED12C、FR01P/S(共计28只)
3.艉部分段:、
3-1.双层底分段:AB01P/C/S、AB02~AB04、RH(共计7只)
3-2.半立体分段和舷侧分段:AG11P/S~AG12P/S、AG21P/S~AG22P/S、AG23、AG24P/S、AG33~AG34、AS12P/S~AS14P/S(共计19只)
4.艏部分段:FB01、FB02、FG11、FG12、FG21、FG31、RG11P/S、RG12、RG13、FBU1、FBU2P/S、FBU3P/S、FBU4(共计18只)
5.上层建筑分段:PD11 P/S、PD21 P/S~PD71P/S、PD72P/S、PD81、FU(共计18只)
6.舱口围分段:HC01C、HC02P/S~HC26P/S(共计51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