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要求规范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标准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标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标准1. 引言1.1 目的1.2 合用范围1.3 定义2. 施工前准备工作2.1 设计资料审查2.2 材料选用和检验2.2.1 水泥2.2.2 砂2.2.3 石子2.2.4 水2.2.5 外加剂2.2.6 骨料2.3 设备检查和准备2.4 基础处理3. 浇筑施工程序3.1 浇筑方案制定3.2 砼配制3.3 浇筑前准备工作3.3.1 支撑物准备3.3.2 隔离层设置3.3.3 温度和湿度控制 3.4 模板安装和调整3.5 钢筋安装和绑扎3.6 浇筑过程控制3.6.1 浇筑层分层3.6.2 振捣3.6.3 养护3.7 配电系统的安装与接地 3.8 裁切与修整3.9 混凝土养护3.10 渗透试验和抗渗施工质量检验4. 施工验收4.1 施工质量检测4.2 强度检测4.3 表面平整度检测4.4 混凝土裂缝检测4.5 抗渗和密实度检测4.6 抗冻性能检测4.7 施工质量评定5. 安全生产措施5.1 施工现场安全要求5.2 施工人员安全培训5.3 施工现场的消防措施5.4 使用和保养机械设备时的安全措施 5.5 暂时用电安全附件:附件1: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方案附件2: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记录表附件3: 大体积混凝土抗渗试验报告附件4: 大体积混凝土强度检测报告法律名词及注释:1. 混凝土:一种由水泥、骨料和水按一定比例调制而成的建造材料。
2. 砂:一种颗粒细度在0.075mm~4.75mm之间的颗粒状物质。
3. 石子:一种颗粒细度大于4.75mm的骨料。
4. 钢筋:一种用于增强混凝土抗拉强度的金属材料。
2024版年度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

合理利用资源,减少 浪费和污染,推行绿 色施工理念。
2024/2/2
采取有效的降尘、降 噪、减排措施,减少 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26
THANKS
2024/2/2
27
2024/2/2
12
浇筑过程控制要点
分层浇筑
根据混凝土结构特点和施 工条件,合理划分浇筑层, 每层浇筑厚度不宜过大, 以避免出现冷缝。
2024/2/2
浇筑速度控制
保持适当的浇筑速度,避 免过快或过慢导致混凝土 内部产生应力或裂缝。
施工缝处理
在浇筑过程中如需留置施 工缝,应按照规范要求进 行处理,确保接缝处混凝 土质量。
外加剂
应根据工程需要选择适当法
01
设计原则
在满足混凝土强度、耐久性和工 作性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水泥用
量,降低水化热。
2024/2/2
02
设计方法
通过试验确定各原材料的用量比 例,优化混凝土的配合比。
03
配合比调整
根据施工条件和工程要求,对配 合比进行适时调整。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
2024/2/2
1
目录
2024/2/2
• 概述 • 原材料与配合比设计 • 浇筑与振捣工艺控制 • 温度裂缝预防与处理措施 • 质量检查与验收标准 • 安全文明施工要求
2
2024/2/2
01
概述
3
大体积混凝土定义与特点
01
02
定义
特点
大体积混凝土指的是最小断面尺寸大于1m,且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 相应技术措施妥善处理水化热引起的混凝土内外温差,防止裂缝出现 的混凝土块体。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关键信息项:1、混凝土原材料选择与质量要求水泥品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骨料规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掺和料种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外加剂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水胶比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坍落度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砂率设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施工准备工作施工设备清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模板安装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钢筋绑扎规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混凝土浇筑流程浇筑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层厚度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浇筑速度限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混凝土振捣要求振捣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振捣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振捣点布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混凝土养护措施养护开始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养护周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养护温度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温度监测与控制测温点布置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温度控制指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降温速率限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混凝土原材料选择与质量要求111 水泥品种应根据工程特点、环境条件以及混凝土性能要求进行选择。
2024版年度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要求规范

采用降温措施
在混凝土内部预埋水管,通入循环冷却 水,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
2024/2/2
加强施工控制
严格控制混凝土浇筑温度、振捣时间和 养护条件,减少温度裂缝的产生。
实施效果评估
通过对比实施预防措施前后的温度裂缝 情况,评估预防措施的有效性。
31
处理方法选择依据及操作要点
表面修补法
适用于表面较浅的温度裂缝,采用 环氧胶泥、水泥浆等材料进行表面
封闭。
灌浆法
适用于较深层的温度裂缝,采用压 力设备将胶结材料压入裂缝中,达
到封闭裂缝的目的。
2024/2/2
结构加固法
当温度裂缝影响到混凝土结构性能 时,需采用加大截面、增设支点等 加固方法进行处理。
操作要点
根据裂缝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 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施工操作,确保 处理效果。
32
后期监测和维护保养建议
题。
2024/2/2
36
试验方法选择和操作要求
试验方法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 可比性。
操作要求应明确试验人员的资质和技能要求,以及试验设备的校准和维 护保养等事项,确保试验过程的规范性和可靠性。
2024/2/2
对于新型混凝土材料或特殊要求的试验项目,应采用先进的试验方法和 设备进行检测和分析,以提高试验的精准度和科学性。
行检验和验收。
检验项目应包括外观、规格、强 度、安定性、凝结时间、含泥量、
有害物质含量等。
验收标准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 准和规范的要求,确保原材料质
量合格。
2024/2/2
13
03
配合比设计及试配验证
2024/2/2
14
配合比设计原则和方法论述
7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

7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关键信息项:1、施工流程及标准2、质量控制要点3、安全防护措施4、环境保护要求5、施工进度安排6、验收标准及程序11 施工流程及标准111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应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包括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浇筑顺序、振捣方式、养护措施等。
112 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水泥应优先选用低热水泥,骨料应级配良好,含泥量应符合规定。
113 混凝土搅拌应均匀,严格控制搅拌时间和投料顺序,确保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坍落度。
114 混凝土浇筑应分层进行,每层厚度不宜超过 500mm,振捣应密实,避免出现漏振、过振现象。
115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混凝土离析,如设置溜槽、串筒等。
12 质量控制要点121 加强对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检测,每批原材料都应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122 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根据施工条件和设计要求及时调整。
123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随时检测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温度,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124 加强对混凝土的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 14 天,养护期间应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
125 对混凝土进行温度监测,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不超过 25℃,防止混凝土出现裂缝。
13 安全防护措施131 施工人员应佩戴安全帽、安全带等个人防护用品,高处作业应设置防护栏杆和安全网。
132 施工现场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施工区域。
133 机械设备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性能良好,安全可靠。
134 混凝土浇筑时,应安排专人指挥,确保施工安全。
135 加强对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管理,严禁私拉乱接电线。
14 环境保护要求141 施工现场应采取有效的防尘措施,如洒水降尘、设置围挡等。
142 混凝土搅拌站应设置沉淀池,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
143 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应分类存放,及时清理,做到工完场清。
144 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免夜间施工扰民。
15 施工进度安排151 根据工程总体进度要求,制定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进度计划,明确各阶段的施工任务和完成时间。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范本1:正式专业风格】1. 引言该文档规定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标准及要求,旨在确保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
文档内容详细介绍了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材料的选择和检测、具体施工步骤等方面的要求。
2.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2.1 工地布置和设施搭建2.1.1 工地的平整和清理2.1.2 施工设施的搭建2.1.3 安全措施的落实2.2 材料准备和检测2.2.1 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2.2.2 骨料和水泥的质量检测2.2.3 施工材料的储存和保管3. 施工工艺和步骤3.1 模板的安装和调整3.1.1 模板支撑和固定3.1.2 模板的调整和均匀3.2 钢筋的布置和固定3.2.1 钢筋的清理和检查3.2.2 钢筋的加工和预埋3.2.3 钢筋的固定和连接3.3 浇筑工艺和措施3.3.1 混凝土的搅拌和运输3.3.2 浇筑方法和工具的选择3.3.3 后期处理和养护4. 施工质量控制4.1 施工过程的质量检查4.1.1 配合比的调整和检查4.1.2 施工工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检查4.2 施工质量记录和报告4.2.1 施工过程中的记录4.2.2 施工质量报告的编制和提交5. 相关法律名词及注释5.1 国家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5.1.1 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5.1.2 施工现场管理规定5.2 建筑材料质量检测规范5.2.1 骨料和水泥的检测标准5.2.2 混凝土配合比的检测方法【范本2:简洁实用风格】1. 概述该文档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规范范本,旨在规范施工流程,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
文档内容详细介绍了施工前准备、材料选择和检测、具体施工步骤等。
施工质量控制和法律名词及注释也作了简要说明。
2. 施工前准备2.1 工地布置和设施搭建2.2 材料准备和检测3. 施工工艺和步骤3.1 模板安装和调整3.2 钢筋布置和固定3.3 浇筑工艺和措施4. 施工质量控制4.1 施工过程的质量检查4.2 施工质量记录和报告5. 法律名词及注释5.1 国家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5.2 建筑材料质量检测规范【附件】本文档不涉及附件内容。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大体积混凝土:混凝土结构物实体最小尺寸不小于1m得大体量混凝土,或预计会因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水化引起得温度变化与收缩而导致有害裂缝产生得混凝土。
一.基本规定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技术方案。
2、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除应满足设计规范及生产工艺得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⑴大体积混凝土得设计强度等级宜为C25~C40,并可采用混凝土60d或90d得强度作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混凝土强度评定及工程验收得依据;⑵大体积混凝土得结构配筋除应满足结构强度与构造要求外,还应结合大体积混凝土得施工方法配置控制温度与收缩得构造钢筋;⑶大体积混凝土置于岩石类地基上时,宜在混凝土垫层上设置滑动层;⑷设计中宜采取减少大体积混凝土外部约束得技术措施;⑸设计中宜根据工程情况提出温度场与应变得相关测试要求。
3、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前,宜对施工阶段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得温度、温度应力及收缩应力进行试算,并确定施工阶段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得温升峰值、里表温差及降温速率得控制指标、制定相应得温控技术措施。
4、温控指标宜符合下列规定:⑴混凝土浇筑体在入模温度基础上得温升值不宜大于50摄氏度;⑵混凝土浇筑体得里表温差(不含混凝土收缩得当量温度)不宜大于25摄氏度;⑶混凝土浇筑体得降温速率不宜大于2、0摄氏度/d;⑷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宜大于20摄氏度。
5、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应做好各项施工前准备工作,并与当地气象台、站联系,掌握近期气象情况。
必要时,应增添相应得技术措施,在冬期施工时,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混凝土冬期施工得标准。
二.原材料、配合比、制备及运输⑴一般规定1、1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得设计除应符合工程设计所规定得强度等级、耐久性、抗渗性、体积稳定性等要求外,尚应符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特性得要求,并应符合合理使用材料、降低混凝土绝热温升值得要求。
1、2大体积混凝土得制备与运输,除应符合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得要求外,尚应根据预拌混凝土供应运输距离、运输设备、供应能力、材料批次、环境温度等调整预拌混凝土得有关参数。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

4原材料、配合比、制备及运输4.1 一般规定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除应符合工程设计所规定的强度等级、耐久性、抗渗性、体积稳定性等要求外,尚应符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特性的要求,并应符合合理使用材料、降低混凝土绝热温升值的要求。
大体积混凝土的制备和运输,除应符合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的要求外,尚应根据预拌混凝土供应运输距离、运输设备、供应能力、材料批次、环境温度等调整预拌混凝土的有关参数。
4.2原材料配制大体积混凝土所用水泥的选择及其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所用水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 175的有关规定,当采用其他品种时,其性能指标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应选用中、低热硅酸盐水泥或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所用水泥其3d 水化热不宜大于240KJ/ ,7d的不宜大于270KJ/ ;3当混凝土有抗渗指标要求是,所用水泥的铝酸三钙含量不宜大于8% ;4所用水泥在搅拌站的入机温度不应大于60r o水泥进场时应对水泥品种、强度等级、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并对其强度、安定性、凝结时间、水化热等性能指标及其必要的性能进行复查。
4.2. 3骨料的选择,除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细骨料宜采用中砂,其细度模数宜大于2.3含泥量不大于3% ;2粗骨料宜选用粒径5~31.5mm,并应连续级配,含泥量不应大于1% ;3应选用非碱活性的粗骨料;4当采用非泵送施工时,粗骨料的粒径可适当增大。
粉煤灰和粒化高炉矿渣粉,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 1596和《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 18046的有关规定。
所用外加剂的质量及应用技术,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和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
外加剂的选择除应满足本规范第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1外加剂的品种、掺量应根据工程所用胶凝材料经试验确定;2应提供外加剂对硬化混凝土收缩等性能的影响;3耐久性要求较高或寒冷地区的大体积混凝土,宜采用引气剂或引气减水拌和用水的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 63的有关规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大体积混凝土:混凝土结构物实体最小尺寸不小于1m的大体量混凝土,或预计会因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水化引起的温度变化和收缩而导致有害裂缝产生的混凝土。
一.基本规定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技术方案。
2、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除应满足设计规范及生产工艺的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⑴大体积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宜为C25~C40,并可采用混凝土60d或90d的强度作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混凝土强度评定及工程验收的依据;⑵大体积混凝土的结构配筋除应满足结构强度和构造要求外,还应结合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方法配置控制温度和收缩的构造钢筋;⑶大体积混凝土置于岩石类地基上时,宜在混凝土垫层上设置滑动层;⑷设计中宜采取减少大体积混凝土外部约束的技术措施;⑸设计中宜根据工程情况提出温度场和应变的相关测试要求。
3、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前,宜对施工阶段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的温度、温度应力及收缩应力进行试算,并确定施工阶段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的温升峰值、里表温差及降温速率的控制指标、制定相应的温控技术措施。
4、温控指标宜符合下列规定:⑴混凝土浇筑体在入模温度基础上的温升值不宜大于50摄氏度;⑵混凝土浇筑体的里表温差(不含混凝土收缩的当量温度)不宜大于25摄氏度;⑶混凝土浇筑体的降温速率不宜大于2.0摄氏度/d;⑷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宜大于20摄氏度。
5、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应做好各项施工前准备工作,并与当地气象台、站联系,掌握近期气象情况。
必要时,应增添相应的技术措施,在冬期施工时,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混凝土冬期施工的标准。
二.原材料、配合比、制备及运输⑴一般规定1.1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除应符合工程设计所规定的强度等级、耐久性、抗渗性、体积稳定性等要求外,尚应符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特性的要求,并应符合合理使用材料、降低混凝土绝热温升值的要求。
1.2大体积混凝土的制备和运输,除应符合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的要求外,尚应根据预拌混凝土供应运输距离、运输设备、供应能力、材料批次、环境温度等调整预拌混凝土的有关参数。
⑵原材料2.1配置大体积混凝土所用水泥的选择及其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所用水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的有关规定,当采用其他品种时,其性能指标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应选用中、低热硅酸盐水泥或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所用水泥其3d的水化热不宜大于240kj/kg,7d的水化热不宜大于270kj/kg;3、当混凝土有抗渗指标要求时,所用水泥的铝酸三钙含量不宜大于8%;4、所用水泥在搅拌站的入机温度不宜大于60摄氏度。
2.水泥进场时应对水泥品种、强度等级、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并应对其强度、安定性、凝结时间、水化热等性能指标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复验。
3.骨料的选择,除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3.1细骨料宜采用中砂,其细度模数宜大于2.3,含泥量不应大于3%;3.2粗骨料宜选用粒径5~31.5mm,并应连续级配,含泥量不应大于1%;3.3应选用非碱活性的粗骨料;3.4当采用非泵送施工时,粗骨料的粒径可适当增大。
4.粉煤灰和粒化高炉矿渣粉,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1596和《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的有关规定。
5.所用外加剂的质量及应用技术,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和有关环境保护标准的规定。
6.外加剂的选择应满足本规范第4.2.5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6.1外加剂的品种、掺量应根据工程所用胶凝材料经试验确定;6.2应提供外加剂对硬化混凝土收缩等性能的影响;6.3耐久性要求较高或寒冷地区的大体积混凝土,宜采用引气剂或引气减水剂。
7.拌和用水的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的有关规定。
⑶配合比设计1、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除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范》JGJ55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①采用混凝土60d或90d强度作指标时,应将其作为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依据。
②所配制的混凝土拌合物,到浇筑工作面的坍落度不宜大于160mm。
③拌和水用量不宜大于175kg/m3。
④粉煤灰掺量不宜超过胶凝材料用量的40%;矿渣粉的掺量不宜超过胶凝材料用量的50%;粉煤灰和矿渣粉掺合料的总量不宜大于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用量的50%。
⑤水胶比不宜大于0.50。
⑥砂率宜为35%~42%。
2、在混凝土制备前,应进行常规配合比试验,并应进行水化热、泌水率、可泵性等对大体积混凝土控制裂缝所需的技术参数的试验;必要时其配合比设计应当通过试泵送。
3、在确定混凝土配合比时,应根据混凝土的绝热温升、温控施工方案的要求等,提出混凝土制备时粗细骨料和拌和用水及入模温度控制的技术措施。
三.混凝土施工1.一般规定⑴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组织设计,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①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的计算,可按本规范附录B计算;②施工阶段主要抗裂构造措施和温控指标的确定;③原材料优选、配合比设计、制备与运输计划;④混凝土主要施工设备和现场总平面布置;⑤温控监测设备和测试布置图;⑥混凝土浇筑顺序和施工进度计划;⑦混凝土保温和保湿养护方法,其中保温覆盖层的厚度可根据温控指标的要求按本规范附录C计算;⑧主要应急保障措施;⑨特殊部位和特殊气候条件下的施工措施。
⑵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设置水平施工缝时,除应符合设计要求外,尚应根据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温度裂缝控制的要求、混凝土的供应能力、钢筋工程的施工、预埋管件安装等因素确定其位置及间歇时间。
⑶超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选用下列方法控制结构不出现有害裂缝:①留置变形缝:变形缝的设置和施工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②后浇带施工:后浇带的设置和施工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③跳仓法施工:跳仓的最大分块尺寸不宜大于40m,跳仓间隔施工的时间不宜小于7d,跳仓接缝处应按施工缝的要求设置和处理。
⑷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宜规定合理的工期,在不利气候条件下应采取确保工程质量的措施。
2.施工技术准备⑴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应进行图纸会审,提出施工阶段的综合抗裂措施,制定关键部位的施工作业指导书。
⑵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在混凝土的模板和支架、钢筋工程、预埋管件等工作完成并验收合格的基础上进行。
⑶施工现场设施应按施工总平面布置图的要求按时完成,场区内道路应件坚实平坦,必要时,应与市政、交管等部门协调,制定场外交通临时疏导方案。
⑷施工现场的供水、供电应满足混凝土连续施工的需要,当有断电可能时,应有双回路供电或自备电源等措施。
⑸大体积混凝土的供应能力应满足混凝土连续施工的需要,不宜低于单位时间所需量的1.2倍。
⑹用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设备,在浇筑混凝土前应进行全面的检修和试运转,其性能和数量应满足大体积混凝土连续浇筑的需要。
⑺混凝土的测温监控设备宜按本规范的有关规定配置和布设,标定调试应正常,保温用材料应齐备,并应派专人负责测温作业管理。
⑻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应对工人进行专业培训,并应逐级进行技术交底,同时应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和交接班制度。
3.模板工程⑴大体积混凝土的模板和支架系统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验算,同时还应结合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方法进行保温构造设计。
⑵模板和支架系统在安装、使用和拆除过程中,必须采取防倾覆的临时固定措施。
⑶后浇带或跳仓法留置的竖向施工缝,宜用钢板网、铁丝网或小板条拼接支模,也可用快易收口网进行支挡;后浇带的垂直支架系统宜与其他部位分开。
⑷大体积混凝土的拆模时间,应满足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对混凝土的强度要求,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应大于20摄氏度;当模板作为保温养护措施的一部分时,其拆模时间应根据本规范规定的温控要求确定。
⑸大体积混凝土宜适当延迟拆模时间,拆模后,应采取预防寒流袭击、突然降温和剧烈干燥等措施。
4.混凝土浇筑⑴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应符合下列规定:①混凝土浇筑层厚度应根据所用振捣器的作用深度及混凝土的和易性确定,整体连续浇筑时宜为300mm~500mm。
②整体分层连续浇筑或推移式连续浇筑,应缩短间歇时间,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层间最长的间歇时间不应大于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应通过试验确定。
当层间间歇时间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时,层面应按施工缝处理。
③混凝土浇筑宜从低处开始,沿长边方向自一端向另一端进行。
当混凝土供应量有保证时,亦可多点同时浇筑。
④混凝土浇筑宜采用二次振捣工艺。
⑵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采取分层间歇浇筑混凝土时,水平施工缝的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应清除表面的浮浆、松动的石子及软弱混凝土层;②在上层混凝土浇筑前,应用清水冲洗混凝土表面的污物,并应充分润湿,但不得有积水;③混凝土应振捣密实,并应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
⑶大体积混凝土底板与侧墙相连接的施工缝,当有防水要求时,应采取钢板止水带处理措施。
⑷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采取防止受力钢筋、定位筋、预埋件等移位和变形的措施,并应及时清除混凝土表面的泌水。
⑸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面应及时进行二次抹压处理。
5.混凝土养护⑴大体积混凝土应进行保温保湿养护,在每次混凝土浇筑完毕后,除应按普通混凝土进行常规养护外,尚应及时按温控技术措施的要求进行保温养护,并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应专人负责保温养护工作,并应按本规范的有关规定操作,同时应做好测试记录;②保温养护的持续时间不得少于14d,并应经常检查塑料薄膜或养护剂涂层的完整情况,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③保温覆盖层的拆除应分层逐步进行,当混凝土的表面温度与环境最大温差小于20摄氏度时,可全部拆除。
⑵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初凝前,宜立即进行喷雾养护工作。
⑶塑料薄膜、麻袋、阻燃保温被等,可作为保温材料覆盖混凝土和模板,必要时,可搭设挡风保温棚或遮阳降温棚。
在保温养护中,应对混凝土浇筑体的里表温差和降温速率进行现场监测,当实测结果不满足温控指标的要求时,应及时调整保温养护措施。
⑷高层建筑转换层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加强养护,其侧模、底模的保温构造应在支模设计时确定。
⑸大体积混凝土拆模后,地下结构应及时回填土;地上结构应尽早进行装饰,不宜长期暴露在自然环境中。
6.特殊气候条件下的施工⑴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遇炎热、冬期、大风或雨雪天气时,必须采用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的技术措施。
⑵炎热天气浇筑混凝土时,宜采用遮盖、洒水、拌冰屑等降低混凝土原材料温度的措施,混凝土入模温度宜控制在30摄氏度以下。
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进行保湿保温养护;条件许可时,应避开高温时段浇筑混凝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