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学课件
合集下载
第四章 宋代文学 大学语文教学课件(共65张PPT)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于中庭(zhōnɡ tínɡ)。庭下如积 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 两人者耳。
第四十二页,共65页。
• 4、苏轼的词 • 刘辰翁在?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
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tiāndì) 奇观。〞 • 〔1〕题材:①至情深婉类
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
第二十一页,共65页。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zhí shǒu)相看泪眼,竟无语凝 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 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 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 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 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 说?
卜 算 子
沙 洲 冷
肯 栖 ,
。
,
。
往 来 ?
。
,
。
第四十五页,共65页。
• ②超迈(chāo mài)豪放类
第四十六页,共65页。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为报倾城(qīnɡ chénɡ)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射天狼。
• 一、什么是词 • 唐代的时候,词被称为“曲子〞或者
曲子词,曲子词的音乐(yīnyuè)多取 材于唐代流行的小曲 。
第三页,共65页。
• 二、花间词派与婉约(wǎnyuē)词派
• 花间词: • 五代后蜀的赵崇祚收录了晚唐到五代
的十八位词人的作品编成了第一部文人 词集,起名?花间集?。 • 温庭筠被后人称作“花间鼻祖〞了。 • 花间词的内容多抒写闺怨之思,风格 婉丽绮靡 。
第四十二页,共65页。
• 4、苏轼的词 • 刘辰翁在?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
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tiāndì) 奇观。〞 • 〔1〕题材:①至情深婉类
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
第二十一页,共65页。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zhí shǒu)相看泪眼,竟无语凝 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 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 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 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 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 说?
卜 算 子
沙 洲 冷
肯 栖 ,
。
,
。
往 来 ?
。
,
。
第四十五页,共65页。
• ②超迈(chāo mài)豪放类
第四十六页,共65页。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为报倾城(qīnɡ chénɡ)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射天狼。
• 一、什么是词 • 唐代的时候,词被称为“曲子〞或者
曲子词,曲子词的音乐(yīnyuè)多取 材于唐代流行的小曲 。
第三页,共65页。
• 二、花间词派与婉约(wǎnyuē)词派
• 花间词: • 五代后蜀的赵崇祚收录了晚唐到五代
的十八位词人的作品编成了第一部文人 词集,起名?花间集?。 • 温庭筠被后人称作“花间鼻祖〞了。 • 花间词的内容多抒写闺怨之思,风格 婉丽绮靡 。
《宋词发展的历程》课件

演变过程
宋词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风格,如豪放派、婉 约派等,同时也有了更多的题材和表现手法。
代表人物
苏轼、辛弃疾等。
宋词的多元化表现
题材多样
宋词的题材广泛,包括离别、相 思、风景、咏史、怀古等,也有 描写社会现象和人民生活的作品
。
表现手法丰富
宋词在表现手法上也有很大的创 新,如运用比喻、象征、拟人等 修辞手法,以及采用倒装、对仗 等句式变化,使得词的表达更加
市民阶层的兴起对文化艺 术产生了新的需求,促进 了宋词的发展。
文化交流与融合
宋代的对外文化交流促进 了不同文化的融合,为宋 词的创新提供了灵感。
宋词的高峰期
北宋前期
以晏殊、欧阳修为代表的 词人,注重词的意境和情 感表达。
南宋中期
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 豪放派,强调词的意境和 情感表达。
南宋晚期
以李清照、姜夔为代表, 注重词的音韵和格律。
现代学者对宋词的研究不断深入 ,促进了宋词的传承与发展。
音乐演绎
现代音乐人通过演绎宋词,将传统 与现代相结合,赋予了宋词新的生 命力。
文化交流
宋词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在 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 了中华文化的传播。
现代人对宋词的接受与推广
教育普及
现代教育体系中,宋词作为文学经典被广泛引入 教材,提高了人们对宋词的认知度。
文学价值
美学观念
宋词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组成部 分,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的 诗歌、曲艺等产生了深远影响。
宋词所蕴含的美学观念,如婉约、豪 放等,对后世的审美观念产生了影响 。
情感表达
宋词擅长表达情感,尤其是离别、思 念、哀怨等情感,对后世的情感表达 方式产生了影响。
宋词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风格,如豪放派、婉 约派等,同时也有了更多的题材和表现手法。
代表人物
苏轼、辛弃疾等。
宋词的多元化表现
题材多样
宋词的题材广泛,包括离别、相 思、风景、咏史、怀古等,也有 描写社会现象和人民生活的作品
。
表现手法丰富
宋词在表现手法上也有很大的创 新,如运用比喻、象征、拟人等 修辞手法,以及采用倒装、对仗 等句式变化,使得词的表达更加
市民阶层的兴起对文化艺 术产生了新的需求,促进 了宋词的发展。
文化交流与融合
宋代的对外文化交流促进 了不同文化的融合,为宋 词的创新提供了灵感。
宋词的高峰期
北宋前期
以晏殊、欧阳修为代表的 词人,注重词的意境和情 感表达。
南宋中期
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 豪放派,强调词的意境和 情感表达。
南宋晚期
以李清照、姜夔为代表, 注重词的音韵和格律。
现代学者对宋词的研究不断深入 ,促进了宋词的传承与发展。
音乐演绎
现代音乐人通过演绎宋词,将传统 与现代相结合,赋予了宋词新的生 命力。
文化交流
宋词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在 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 了中华文化的传播。
现代人对宋词的接受与推广
教育普及
现代教育体系中,宋词作为文学经典被广泛引入 教材,提高了人们对宋词的认知度。
文学价值
美学观念
宋词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组成部 分,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的 诗歌、曲艺等产生了深远影响。
宋词所蕴含的美学观念,如婉约、豪 放等,对后世的审美观念产生了影响 。
情感表达
宋词擅长表达情感,尤其是离别、思 念、哀怨等情感,对后世的情感表达 方式产生了影响。
中国文学史宋代文学绪论PPT课件

苏轼:“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苏辙 《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
黄庭坚:“平淡而山高水深。”(《与王观 复书》之二)
8
▪ 三、城市的繁荣与词的兴盛
1、城市经济繁荣: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 封)、南宋的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以及建 康、成都都是人口达十万人以上的城市。宋代 还逐渐取消了都市中坊(居住区)和市(商业 区)的界限,不禁夜市。
▪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岳阳楼记》)
5
3、理学思想的盛行与重道轻文的倾向:
宋代理学思想体系的形成,一般认为是从周敦颐 开始,其后主要人物有北宋的张载、程颐、程颢、 邵雍,南宋的朱熹、陆九渊等。
宋代理学是将儒、道、释三教和而为一,提倡格 物致知,诚心正意,处理好天理与人欲的关系。
理学家们的哲学派别各有不同,但在文学上都一 致重道轻文,如:“不务道德而第以文辞为能者, 艺焉而已。”(周敦颐《通书·文辞》)“道者,文 之根本;文者,道之枝叶。唯其根本乎道,所以发 之于文皆道也。”(朱熹《朱子语类》卷一三九) 欧阳修也说:“大抵到圣哲文不难自致也。” (《答吴充秀才书》)过于强调道的表达,可能会 影响作者情感的表达,由于理学盛行,宋代文学说 6
……
代我 们 一 路 走 来 , 由 唐 朝 进 入 宋
1
宋代文学:中国文学发展的又一高峰
2
▪ 一、政治、文化与文学之关系 ▪ 二、作家的性格特征和审美情趣 ▪ 三、城市的繁荣与词的兴盛 ▪ 四、宋代文学概说
3
绪论
▪ 一、政治、文化与文学之关系
1、崇文抑武的政策:
宋太祖立下“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士大夫的优裕生活和人生态度:宋太祖曾鼓 励石守信等“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歌儿 舞女以终天年。”(《宋史·石守信传》)
黄庭坚:“平淡而山高水深。”(《与王观 复书》之二)
8
▪ 三、城市的繁荣与词的兴盛
1、城市经济繁荣: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 封)、南宋的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以及建 康、成都都是人口达十万人以上的城市。宋代 还逐渐取消了都市中坊(居住区)和市(商业 区)的界限,不禁夜市。
▪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岳阳楼记》)
5
3、理学思想的盛行与重道轻文的倾向:
宋代理学思想体系的形成,一般认为是从周敦颐 开始,其后主要人物有北宋的张载、程颐、程颢、 邵雍,南宋的朱熹、陆九渊等。
宋代理学是将儒、道、释三教和而为一,提倡格 物致知,诚心正意,处理好天理与人欲的关系。
理学家们的哲学派别各有不同,但在文学上都一 致重道轻文,如:“不务道德而第以文辞为能者, 艺焉而已。”(周敦颐《通书·文辞》)“道者,文 之根本;文者,道之枝叶。唯其根本乎道,所以发 之于文皆道也。”(朱熹《朱子语类》卷一三九) 欧阳修也说:“大抵到圣哲文不难自致也。” (《答吴充秀才书》)过于强调道的表达,可能会 影响作者情感的表达,由于理学盛行,宋代文学说 6
……
代我 们 一 路 走 来 , 由 唐 朝 进 入 宋
1
宋代文学:中国文学发展的又一高峰
2
▪ 一、政治、文化与文学之关系 ▪ 二、作家的性格特征和审美情趣 ▪ 三、城市的繁荣与词的兴盛 ▪ 四、宋代文学概说
3
绪论
▪ 一、政治、文化与文学之关系
1、崇文抑武的政策:
宋太祖立下“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士大夫的优裕生活和人生态度:宋太祖曾鼓 励石守信等“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歌儿 舞女以终天年。”(《宋史·石守信传》)
宋代文学ppt课件

❖ 4、通俗文学有迅速发展,逐渐形成了以话本 和诸宫调等为代表的通俗叙事文学,从而改 变了中国古代文学长于抒情而短于叙事、重 视正统文学而轻视通俗文学的局面,并为后 来元明清小说、戏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如何赏析诗词
一、推敲词句,读懂大意 ❖ 1、调整词序、语序。在不违背原意的前提下,把具有特殊词序、句序的
宋代社会
(一)经济上,北宋初期,战争平息,国家统一,广大人 民得以安定地从事生产,农业、手工业都得到很大发展,商 业大城市也相继出现。到北宋中期,便出现了社会繁荣局面。 南宋初期,虽只剩下半壁江山,但由于人口大量南迁,富庶 的江南成为南宋王朝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社会也呈现 了繁荣景象。两宋后期,由于朝廷和地主阶级加紧兼并土地, 广大农民纷纷破产,阶级矛盾比较尖锐。
❖ 三、品味语言、明辨技巧
❖
1、品味语言:诗歌是语言的艺术。①清新,其特点是
用语新颖,不落俗套,如王维的诗。②平淡又叫质朴。特点
是选用贴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
真切平淡。如陶渊明的诗。③绚丽,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
彩、奇幻的情思。如李商隐的诗。④明快,评议直接、明朗、
爽快、泼辣,往往斩钉截铁,一语破的。如白居易的诗。⑤
给,至以糜粥继之。”五年的苦读生涯给了他意志的磨炼,有一次宋真
宗驾临应天府。书院的学生们闻信倾巢而出,前往观看,唯独范仲淹仍
在院内读书。有人问他,为何错失良机而不去看看?他却回答:“异日
见之未晚”。第二年他就考中进士,从此走上了政坛。在庆历三年,任
参知政事,推行庆历新政,结果失败。《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
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本篇表现了作者御敌守边、建功立业的气概和 抱负,同时也反映了边地之苦和思乡之情。
《宋代文学史》全套课件 PPT

二、“九僧” 、林逋和晚唐体
1、惠崇等“九僧”专学贾岛、姚合的反复
推敲的苦吟精神,内容多为描绘清邃幽静 的山林景色和枯寂淡泊的隐逸生活,形式 上重五律。间有警句而无佳篇。
九僧:希昼、保暹[xiān]、文兆、行肇、简长、
惟凤、宇昭、怀古、惠崇
2、林逋等隐逸诗人,一方面模仿贾岛
的字斟句酌,另一方面也颇有白体诗平 易流畅的倾向,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 也比“九僧”诗稍微充实一些。
1206年铁木真建立大蒙古国,1234年征服金
国后开始大举入侵南宋,南宋军民拼死抵抗, 直到1276年行在临安被攻占,1279年崖山海 战宋军战败,七岁的宋末帝赵昺随陆秀夫背 着跳海而死,南宋灭亡。
历史起讫
北宋
(960)
南宋
(1127)
南宋亡
(1279)
319年
汉: 426年 ; 明: 276年; 唐: 289年; 清: 295年;
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 陆游等中兴四大诗人
进入 进入 进入 进入 进入 进入
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姜夔、吴文英及宋末词坛 南宋的散文和骈文 南宋后期和辽金的诗歌
绪 论
宋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属于中
古期第二段。与中晚唐文学属于同一 发展阶段。
天祐四年(907年),梁王朱全忠逼唐哀帝
李柷(chù)禅位,改国号梁,是为梁太祖,改 元开平,定都于开封。唐朝灭亡,立国共 289年。随后,中国进入“五代十国”的乱 世。
第五编 :宋代文学
绪论
进入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宋初文学
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 苏 轼
进入 进入 进入
进入 进入 进入
宋代文学概论课件

? 刘子健:
? 中国近八百年来的文化,是以南宋为领导 的模式,以江浙一带为重点。
第一节 宋代文学产生的背景
? 一、宋代政治制度:崇文抑武的国策 ? 二、宋代思想:理学的兴起与三教融通 ? 三、宋代文化艺术:学术艺术的全面繁荣 ? 四、宋代经济:城市经济的发达
一、宋代政治制度:崇文抑武的国策
(一)中央集权高度发达,冗官、冗 兵、冗费弊端严重
达、知识的普及,与欧洲文艺复 兴现象比较, 应该理解为并行和等值的发展。”
? 陈寅恪《论再生缘》:
? “六朝及天水一代思想最为自由,故 文章亦臻于上乘。”
?
(《寒柳堂集》)
? 1、学术
?
(赵昺1279
? 北宋(960-1127) ? 南宋(1127-1279) ? 辽(907—1125) ? 金(1115—1234) ? 西夏(1032—1227)
宋代文化的历史地位
? 明·李贽: ?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
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 人无是非哉?
? 日·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 ? 唐代是中世的结束,宋代是近世的开始
? 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 ? 高宗(赵构,1127-1162)
黄袍加身。
? 孝宗(赵眘,1162-1189,
? 太宗(赵光义,976-998)
太祖七世孙,德芳后)
? 真宗(赵恒,998-1022) ? 光宗(赵惇,1189-1194)
? 仁宗(赵祯,1022-1063) ? 宁宗(赵扩,1194-1224)
寄;略无避隐。至宫禁嬖昵,非外间所应知者, 皆反复极言,而上之人亦不以为罪。今之诗人 不敢尔也。”
(《容斋续笔》卷二)
三、宋代文化艺术:学术艺术全面繁荣
? 中国近八百年来的文化,是以南宋为领导 的模式,以江浙一带为重点。
第一节 宋代文学产生的背景
? 一、宋代政治制度:崇文抑武的国策 ? 二、宋代思想:理学的兴起与三教融通 ? 三、宋代文化艺术:学术艺术的全面繁荣 ? 四、宋代经济:城市经济的发达
一、宋代政治制度:崇文抑武的国策
(一)中央集权高度发达,冗官、冗 兵、冗费弊端严重
达、知识的普及,与欧洲文艺复 兴现象比较, 应该理解为并行和等值的发展。”
? 陈寅恪《论再生缘》:
? “六朝及天水一代思想最为自由,故 文章亦臻于上乘。”
?
(《寒柳堂集》)
? 1、学术
?
(赵昺1279
? 北宋(960-1127) ? 南宋(1127-1279) ? 辽(907—1125) ? 金(1115—1234) ? 西夏(1032—1227)
宋代文化的历史地位
? 明·李贽: ?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
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 人无是非哉?
? 日·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 ? 唐代是中世的结束,宋代是近世的开始
? 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 ? 高宗(赵构,1127-1162)
黄袍加身。
? 孝宗(赵眘,1162-1189,
? 太宗(赵光义,976-998)
太祖七世孙,德芳后)
? 真宗(赵恒,998-1022) ? 光宗(赵惇,1189-1194)
? 仁宗(赵祯,1022-1063) ? 宁宗(赵扩,1194-1224)
寄;略无避隐。至宫禁嬖昵,非外间所应知者, 皆反复极言,而上之人亦不以为罪。今之诗人 不敢尔也。”
(《容斋续笔》卷二)
三、宋代文化艺术:学术艺术全面繁荣
《宋代文学概况》课件

3
欧阳修
政治家和文学家,以文学才华和政策改革而闻名。
宋代文学批评与理论
诗词批评
对诗歌和词的创作技巧和表现 手法进行评论和研究。
绘画理论
对山水画、花鸟画等绘画作品 进行评论和理论研究。
戏曲理论
对元曲和南戏等戏曲形式进行 研究和评论。
宋代文学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1 语言与修辞的影响
宋代文学作品对后世的
2 文学主题与意境的
3 文学题材和创作手法的继承
一些宋代文学的题材和创作手法在后世文学中得到继承和发展。
《宋代文学概况》PPT课 件学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
1 政治与军事
2 科技与经济
3 社会风气与价值观
北宋时期的政治制度, 以及北方与南方、内地 与边疆之间的军事对抗。
宋代的科技发展与对外 贸易,对文学创作产生 的影响。
当时社会的道德观念、 文人雅士的儒家思想、 以及女性文学的兴起。
诗歌
以五言古诗和七言绝句为主, 表达诗人的感慨与情感。
词
以牧词、豪放词和婉约词为 主,表达爱情、自然和社会 思考等。
散文
以随笔、笔记和小品文为主, 多样化的写作风格和题材。
宋代诗歌与词
山水诗
表达对自然山水的赞美和对人 生境界的思考。
咏物诗
以描绘花鸟的细腻和生动刻画 闻名。
爱情词
描绘婉约动人的爱情场景和情 感表达。
宋代文学的特点
1 反映现实与感伤抒怀
2 注重语言审美
通过作品反映时代的社会、政治、经济现 实,以及表达个人的思想与情感。
追求文学作品的音韵、格调,强调用字运 用的韵味和意境。
3 人文主义思想
4 注重题材多元化
注重对人性、伦理和情感的表达与思考。
《宋代文学史》课件

3
吴承恩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神魔小说的代表作,通过 描写唐僧取经的故事,展现了那一时期社会的奇 幻世界。
宋代小说特点及影响
宋代小说的特点在于其情节曲折离奇 ,人物形象鲜明,语言优美生动。
宋代小说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丰富了中国的文学宝库,同 时也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05
02
宋代散文的发展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密 切相关,体现了宋代社会的多元化和繁荣。
03
宋代散文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较大的创新,为后世 的文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宋代散文代表人物及作品
欧阳修
《醉翁亭记》、《秋声赋》等, 他的作品文笔优美,思想深邃, 受到后世文学家和读者的广泛赞 誉。
王安石
《泊船瓜洲》、《登飞来峰》等 ,他的作品简洁明快,寓意深远 ,表现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人生 追求。
宋诗特点
宋诗注重思想性和哲理思考,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 远。
宋诗流派
宋诗主要分为江西诗派、江湖诗派、豪放派等流派, 各具特色。
宋诗代表人物及作品
王安石
《泊船瓜洲》、《登飞来峰》等。
陆游
《示儿》、《游山西村》等。
苏轼
《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散文概述
01
宋代散文是宋代文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继唐诗 之后的重要文学形式。
宋代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
宋代文学与绘画的关系
宋代文学与绘画相互影响,共同发展 。宋代文人画注重文学与艺术的结合 ,许多文人墨客如苏轼、黄庭坚等既 善绘画又通文墨,他们的作品充满了 文学意蕴。同时,宋代绘画也常常以 文学作品为创作题材,如《清明上河 图》等名画即取材于文学作品。
VS
宋代绘画与文学相互融合,丰富了各 自的艺术表现形式。绘画通过文学的 描述和启发,能够更好地表现主题和 意境,而文学则借助绘画的形象和色 彩,更加生动地展现故事情节和人物 形象。这种融合使得宋代文学和绘画 都取得了巨大的艺术成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浣溪沙》写悼惜春残,感伤年华流逝。
“无可奈何花落去”句伤春,留露出惋惜之情; “似曾相识燕归来”
句在淡淡的忧伤中渗透着 一种旷达,无奈之中又有一种圆融的观照。 两句属对工巧、自然浑成。 全词含蕴浑融、闲雅平静。
三、西昆体的衰微及其原因。 西昆体衰微的原因: 诗歌体裁范围狭窄,缺乏时代 气息;徒有模仿,缺乏自立的精 神。 这些缺陷导致它不能担当起开 辟宋代诗歌艺术新境的任务。 返回
第二章 柳永与北宋前期 词风的演变
第一节
对五代词风的因革
一、晏殊词
晏殊(991~1055)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人。 谥元献。 《宋史》:“文章赡丽,应用不穷。尤工诗, 闲雅有情思”。王灼《碧鸡漫志》:晏词 “风流蕴藉, 一时莫及;而温润秀洁,亦无其此。” (1) 擅长词令,尤擅小令。风格婉转,历有“此宗令词 之专精者,首推晏殊”的评价。今存词130余首. (2)《珠玉词》中没有长调慢词,全是小令。 (3)晏殊词少游山玩水或羁旅愁苦如柳永、张先诸人的 作品, 晏殊词多写男女相思爱恋和离愁别恨,但已过滤了花间 词的轻佻艳冶,而显得纯净雅致,温润秀洁。
(三)、宋词
确立在词史上的巅峰地位: 1 、完成词体建设; 2 、在题裁和风格上开拓了领域; 3 、婉约与豪放并存。 (四)辽金诗文的成就
返回
第一章 宋初文学
第一节 宋初的散文 和复古思潮
1、王禹偁是宋初首先提倡古文的作家之一, 不满晚唐五代以来“秉笔多艳冶”的浮靡卑弱 文,推崇韩柳,认为文章是用来“传道而明心” (《答张扶书》)的,应该做到“句之易道, 义之易晓”(《再答张扶书》)。 他的创作实践也较好地体现了他的主张。其散 文,言之有物,清丽疏朗,在宋初文坛上独树 一帜。如《待漏院论》、《唐河店妪传》、 《黄冈竹楼记》等,都是他的名篇。 2、柳开和王禹偁同是宋初倡导古文的作家,柳 开和穆修都在文学理论上提出了鲜明的复古主 张。
二、“九僧” 、林逋和晚唐体
1、惠崇等“九僧”专学贾岛、姚合的反复
推敲的苦吟精神,内容多为描绘清邃幽静 的山林景色和枯寂淡泊的隐逸生活,形式 上重五律。间有警句而无佳篇。 2、林逋等隐逸诗人,一方面模仿贾岛的字 斟句酌,另一方面也颇有白体诗平易流畅 的倾向,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也比“九 僧”诗稍微充实一些。
垛玉,铺排锦绣。是他深婉含蓄、“风流蕴 藉”(王灼《碧鸡漫志》)词风的一首代表 作。 王国维《人间词话》比治学三种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众里寻他千,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 阑珊处。
破阵子· 燕子来时新社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 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 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 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 陆游等中兴四大诗人
进入 进入 进入 进入 进入 进入
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姜夔、吴文英及宋末词坛 南宋的散文和骈文 南宋后期和辽金的诗歌
绪 论
宋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属于中古期第二
段。与中晚唐文学属于同一发展阶段。 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了宋 王朝。此后20年间,宋王朝先后平定了南方的 后蜀、南唐和北方的北汉等割据政权,基本上 实现了中国的统一。 但宋王朝从北宋开国到南宋灭亡,始终处在强 敌的威胁之下,一直积弱不振。公元1127年的 “靖康之变”,宋室南迁,偏安于江南一隅。 公元1279年南宋亡。
在《珠玉词》中,这是一首清新活泼的作品,具有淳朴的 乡间泥土芬芳。描写了古代少女们春天生活的一个小小片段, 展示在读者面前的却是一副情趣盎然的图画。 上片写自然景物。‚燕子‛、‚梨花‛、‚碧苔‛、‚黄 鹂‛、‚飞絮‛,五色杂陈,秀美明丽,写足春色之娇娆媚 人。 下片写人物。撷取烂熳春色中一位年轻村姑之天真形象和幼 稚心态进行表现。‚巧笑‛已闻其声,见其容;‚逢迎‛更 察其色,观其形。‚疑怪‛两句通过观察者心理活动,用虚 笔再现‚女伴‛‚昨宵春梦‛和‚今朝斗草‛的生活细节, 惟妙惟肖,将村姑的天真可爱一笔写足,与上片生气盎然的 春光形成十分和谐的画面美与情韵美。 ‚笑从双脸生‛,特写,绾合换头‚巧笑‛语意,收束全篇 春光无限之旨。 全词浑成优美,音节浏亮,意境清秀,场面轻快,洋溢着诱 人的青春魅力。尤其上下片的构思,景与人对应着写,将春 天的生命写活了。其中巧笑的东邻女伴,仿佛春天的女神, 给人间带来生气、美丽与活力。
第五编 :宋辽金文学
郧阳师专中文系
杨慧
绪论
进入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宋初文学
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 苏 轼
进入 进入 进入
进入 进入 进入
江西诗派与两宋之际的诗歌
第六章
周邦彦和北宋中后期词坛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村行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村行》 “ 数峰无语”句以移情拟人手法写山,构思精妙,山峰本 不能言,以“无语”称之,“立斜阳”更见晚山有情。颈联色彩 明艳美丽,“ 胭脂色”与“白雪香”此红彼白,有色有香;尾 联陡转,以“惆怅”引出作者思乡归隐之意,包含着贬官失意, 异乡漂泊 的沦落之感。风格淡雅,词句明白晓畅,通俗易懂, 深得白居易神韵,也是白体诗的代表作。
二、忧患意识与爱国主题的弘扬
1、民族矛盾激化的历史背景; 2、忧患意识对文学家的影响; 3、诗文中爱国主题的弘扬。
三、作家性格特征和审美情趣 1、儒释道三家思想的有机融合; 2、社会责任感与个性自由的整合; 3、新型的文人生活态度; 4、审美情趣转变—从严于雅俗之辩转向以俗为雅。 宋代文人性格特点: (1)重理智,轻感情,重国家,轻个人。 (2)思想更成熟,情感更含蓄。 (3)审美趋向严谨,稳健,平和,保守。
第二节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宋初白体诗人 和王禹偁
一、白体诗人和王禹偁
1、宋初馆阁唱和之风盛行,多模仿白居易、元
稹、刘禹锡等人互相唱和的近体诗,内容多写留 连风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近清雅。这种诗风仅 仅模仿了白居易诗风的一个方面,而且与五代诗 风一脉相承。 2、王禹偁也学白体,但他更重视白居易的讽谕 诗。写了许多反映现实、充满忧国忧民情怀的诗 篇。总体上王禹偁的诗平易流畅,简雅古淡,在 宋初白体诗中独树一帜,已初步表现出对于平淡 美的追求。他的长篇诗歌叙事简直,议论畅达, 已开宋诗散文化、议论化的风气。
山园小梅
林逋
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山园小梅》 颔联写梅花先抓住梅的倒影,从虚处着笔,渲 染出静寂的气氛:疏淡的梅枝横出斜逸于水上,香气在空中浮 动,极富有画面之感。 “月黄昏”和“暗香”的配合更显朦胧清幽,构成清雅超逸的 意境。将梅花的神清骨秀、高洁端庄的气质写尽写绝。 司马光称其“曲尽梅之神态”(《温公诗话》) 梅花的这种品质也正寄托着作者高雅幽逸、超然物外情趣。苏 轼《书林逋诗后》曰:“先生可是绝伦人,神清骨冷无尘俗。”
宋代文学是宋代文化中最重要的一环。
宋代文学总体风貌
高度繁荣的文化及其对诗文的影响 忧患意识与爱国主题的弘扬 作家的性格特征和审美情趣 城市的繁荣与词的兴盛 市民阶层产生、扩大与俗文学的兴盛
一、高度繁荣文化 、对诗文影响
1、宋朝实行崇文抑武的国策; 2、理学思想对文学的影响; 3、文以载道说的盛行; 4、印刷业和教育的发达与作家学术修养的提高; 5、诗文政治功能与议论成分的加强。
五、独特成就与历史地位
(一)古文: 1、对唐代古文继承发展:文体多样化; 2、古文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整合; 3、古文风格变化; 强烈的政治色彩; 平易自然的文风; 浓厚的文学色彩。 ; 4、古文的普及。
(二)宋诗:
1、宋诗对唐诗的因革; 2、题材向日常生活倾斜; 3、以平淡为美的美学追求; 4、唐诗之外又一美学范式的创建。 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以文字为诗。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词谐不邻俗,婉不嫌弱。明为怀人, 而通体不着一怀人之语,但以景衬情。上片三句,因今思昔。现 时景象,记得与昔时无殊。天气也,亭台也,夕阳也,皆依稀去 年光景。但去年人在,今年人杳,故骤触此景,即引起离索之感。 “无可”两句,属对工整,最为昔人所称。盖既伤花落,又喜燕 归,燕归而人不归,终令人抑郁不欢。小园香径,惟有独自徘徊 而已。余味殊隽永。
四、城市的繁荣与词的兴盛
1、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与城市的繁荣;
2、士大夫的优裕生活与词的兴盛; 3、社会的广泛需求对词人创作热情的刺激。 市民阶层与俗文学的关系 市民阶层的壮大:杭州十万人家
市民文化消费问题:
传统文人与市民文化的接轨:以苏轼为例—
—听说三分 说话职业化与话本小说的关系
蝶恋花
工于词语,炼字精巧,善于将主观感情熔于景物描写之中。 菊愁、兰泣、幕寒、燕飞、树凋、西风、路远、山长、水阔, 这一切景物都充满了凄楚、冷漠、荒远的气氛,从而很好地 表达了离愁别恨的主题。 从词的章法结构来讲,以时间变化为经线,以空间转移为纬 线,层次井然,步步深入。
《宋词名篇赏析》 :
写出了闺中人秋日怀人的气氛,而没有堆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