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学(北宋初期诗词文新) 共72页
《宋代文学史》全套课件 PPT

二、“九僧” 、林逋和晚唐体
1、惠崇等“九僧”专学贾岛、姚合的反复
推敲的苦吟精神,内容多为描绘清邃幽静 的山林景色和枯寂淡泊的隐逸生活,形式 上重五律。间有警句而无佳篇。
九僧:希昼、保暹[xiān]、文兆、行肇、简长、
惟凤、宇昭、怀古、惠崇
2、林逋等隐逸诗人,一方面模仿贾岛
的字斟句酌,另一方面也颇有白体诗平 易流畅的倾向,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 也比“九僧”诗稍微充实一些。
1206年铁木真建立大蒙古国,1234年征服金
国后开始大举入侵南宋,南宋军民拼死抵抗, 直到1276年行在临安被攻占,1279年崖山海 战宋军战败,七岁的宋末帝赵昺随陆秀夫背 着跳海而死,南宋灭亡。
历史起讫
北宋
(960)
南宋
(1127)
南宋亡
(1279)
319年
汉: 426年 ; 明: 276年; 唐: 289年; 清: 295年;
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 陆游等中兴四大诗人
进入 进入 进入 进入 进入 进入
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姜夔、吴文英及宋末词坛 南宋的散文和骈文 南宋后期和辽金的诗歌
绪 论
宋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属于中
古期第二段。与中晚唐文学属于同一 发展阶段。
天祐四年(907年),梁王朱全忠逼唐哀帝
李柷(chù)禅位,改国号梁,是为梁太祖,改 元开平,定都于开封。唐朝灭亡,立国共 289年。随后,中国进入“五代十国”的乱 世。
第五编 :宋代文学
绪论
进入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宋初文学
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 苏 轼
进入 进入 进入
进入 进入 进入
北宋前期诗、文、词

八声甘州(仙吕调)
•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 霜风凄惨,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 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 东流。 •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 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 阑于处,正恁凝愁。
忆帝京(南吕调)
• 薄衾小枕天气。乍觉别离滋味。展转数 寒更。起了还重睡。毕竟不成眠,一夜长 如岁。 • 也拟待、却回征辔。又争奈、已成行计。 万种思量,多方开解,只恁寂寞厌厌地。 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
柳永的词集名《乐章集》,存词200多首, 堪称是宋代第一位专业词人。 他对词史的贡献,就内容而言,主要表现 在: (1)多描写具有现实感情和现实环境中的 女性。 (2)擅长写作描写离别与羁旅之情的词。 (3)描写城市风物的词也颇具特色。
柳永对词的艺术方面的贡献
• (1)发展了慢词,扩大了词的表现力。 • (2)语言上雅俗结合。 • (3)音调优美,格律考究。
• 渔家傲· 秋思 •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 闭。 •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 泪。
晏几道
• 晏几道 字叔原,号小山。其词与父亲晏 殊齐名,并称“二晏”,都属婉约一派。 晏几道的性格为人,黄庭坚在《小山词序》 中概括为“四痴”。其词集初名《乐府补 亡》,后以《小山词》为名行世。晏几道 的词以写爱情为主,在深沉中露出奔放, 在温柔中显示真率。在创作方式上以追忆 为主要特色。
北宋前期诗、文、词
第一讲 宋代文学概说
• 陈寅恪说:“中国文化,造极于赵宋之 世。” • 宋代文学是宋代文化中最重要的一环。
宋代社会的特点
北宋初期文学

▪ 欧阳修:“前世咏梅者多矣,未有此句也。” ▪ 陈与义:“自读西湖处士诗,年年临水看幽姿。
晴窗画出横斜影,绝胜前村夜雪时。”(《和张 矩臣水墨梅》) ▪ 王十朋:“暗香和月人佳句,压尽千古无诗才。” ▪ 辛弃疾《念奴娇》:“未须草草赋梅花,多少骚 人词客。总被西湖林处士,不肯分留风月。” ▪ 姜夔创《暗香》《疏影》,为咏梅的专有名词。
2
第二节 宋初白体诗人和王禹偁
宋初有三体,白体、昆体、晚唐体。
方回《桐江续集》卷32《送罗寿可诗序》: “宋铲五代旧习,诗有白体、昆体、晚唐体。 白体如李文正(昉)、徐常侍昆仲(铉、锴)、 王元之(王禹偁)、王汉谋(奇),昆体则有 杨、刘《西昆集》传世,二宋(宋庠宋祁)、 张乖崖(咏)、钱僖公(钱惟演)、丁崖州 (谓)皆是;晩唐体则九僧最逼真,寇莱公、 鲁三交、林和靖、魏仲先父子(野、闲)、潘 逍遥(阆)、赵清献(抃):凡数十家,深涵 茂育,气极势盛。”
愿得人间皆似我,也应四海少荒田。
畲田鼓笛乐熙熙,空有歌声未有词。
从此商于为故事,满山皆唱舍人诗。
▪ 3、既有现实诗,也有闲适诗、杂律诗。
9
▪ 代表作是描绘绘山水景物、抒情的作品,如 《寒食》《村行》。
▪ 《寒食》 ▪ 今年寒食在商山,山里风光亦可怜。 ▪ 稚子就花拈蛱蝶,人家依树系秋千。 ▪ 郊原晓绿初经雨,巷陌春阴乍禁烟。 ▪ 副使官闲莫惆怅,酒钱犹有撰碑钱。
3
严羽《沧浪诗话·诗辨》:“国初之诗尚 沿袭唐人,王黄州(禹偁)学白乐天,杨文 公(亿)中山(筠)学李商隐,盛文肃(度)学韦 苏州,欧阳公(修)学韩退之古静;梅圣俞 (尧臣)学唐人平淡处。”
4
一、白体诗人
▪ 白体诗人,是宋初效法白居易作诗的一批诗 人,代表作家有李昉、徐铉、王禹偁。其诗 歌主要模仿白居易与元稹、刘禹锡等人互相 唱和的近体诗。内容多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 风格浅切清雅。
第五编——第一章北宋初期文学

第五编——第一章北宋初期文学第01讲北宋初期文学第一节王禹倩与宋初文风和诗风宋初文坛承接晚唐五代文风余绪,盛行骈丽声偶之辞,妍华而不免肤浅,未能自出新意。
柳开、穆修等人倡导复古和坚持写作古文,他们的复古主张和实践,为后来宋代的古文运动开了头。
柳开柳开(947-1000),大名(今河北大名县)人,字仲涂,著有《河东先生集》。
原名肩愈,字绍先。
意为要继承韩愈、柳宗元的事业。
他在宋初自觉地以恢复韩、柳古文的传统为己任,反对五代浮艳之风,标举文统和道统,主张文道合一,有鼓吹复古、倡导质朴文风的隼路蓝缕之功。
宋初柳开的文学主张有()OA.反对五代浮艳文风B.主张文道合一C.鼓吹复古D.倡导质朴文风E.讲究才学和功力r正确答案』ABCDr答案解析」柳开在宋初自觉地以恢复韩、柳古文的传统为己任,反对五代浮艳之风,标举文统和道统,主张文道合一,有鼓吹复古、倡导质朴文风的箪路蓝缕之功。
(方向性思维解题)【考点】王禹倩与宋初文风和诗风穆修穆修(971-1032),字伯长,郛州(今山东东平)人。
他是继柳开之后专力写作古文的作家,其文强调教化作用,力求结构章法的变化,多用散行单句,不务雕琢堆砌,不求华靡艳丽,在宋代古文的发展上具有一定的影响。
宋初诗风概况宋初诗派林立,主要有所谓白体、昆体和晚唐体三派。
白体学自居易,诗风平易晓畅。
王禹他早年与一般文人一样喜爱自居易的诗,但侧重于学白居易的闲适唱和诗;贬官商州以后,他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关心民生疾苦的作品,学习白居易“惟歌生民病”的讽谕诗,更进而学习杜甫,所谓“本以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
白体时代:北宋初期代表人物:李昉、徐铉、王禹储等风格:学习白居易,诗风平易晓畅王禹偶诗歌:早年学白居易,闲适唱和诗。
贬官商州后,反映社会现实,关心民生。
兼擅各体,不乏平淡清远的格调。
文章:倡导古文古雅简淡。
文集《小畜集》。
追求平易自然的文风方面有开创之功,使中唐韩、柳切近现实的平易古文在宋初重现,成为欧阳修改革文风的先声。
第一章 北宋初期文学

第一章北宋初期的诗歌北宋初期文学,指的是自赵宋建国(公元960年)至仁宗天圣年间(1030年,此年欧阳修中举并正式登上文坛,掀开北宋中期文学的序幕)时间段的文学。
这一时期的文学,具有相对独立性。
如苏轼就讲:“宋兴七十余年,民不知兵,富而教之,至天圣、景祐极矣,而斯文终有愧于古。
”(《六一居士集叙》)北宋于公元979年灭南汉后,又经过近十年时间,相继编成了大型类书《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等,刊刻完成了《大藏经》等,成为北宋重建文化的标志性成果。
正是在此阶段,从割据政权入宋的五代文人逐渐凋谢故去,而北宋政权新培养的文士渐次养成。
由此,从雍熙四年(987年,宋太宗年号)至仁宗明道(1023年-1032年)年间,北宋政权培育的文士开始展现其光彩,他们努力探求新的文学范式,形成了新的文学风尚,在诗坛上产生了“宋初三体”即白体、晚唐体与西昆体,在古文方面则有以穆修为代表的文人探索,在骈体文方面又有杨徽之、钱熙、吴淑、许洞等人顺承五代传统而时有出新。
这些努力,为后来者如田锡、王禹偁、杨亿、范仲淹、欧阳修等人所继承和发扬,北宋文学面貌才终于初步形成。
第一节宋初文坛五代时期,政局混乱,各地割据势力飞扬跋扈,视民命如草荠,统治阶层内部篡弑极为频繁,地方官吏往往横为不法。
五代十国时期人们遭受的苦难,已经到了相当悲惨的程度。
北宋建立初年,全国户口从唐末的490多万户下降为330多万户(《文献通考·卷十》)。
苟活于乱世中的士人,多采取“明哲保身”的人生谋略,气节沦落。
仕四朝的“不倒翁”冯道,以毫无政治忠贞为荣:孝于家,忠于国,为子、为弟、为人臣、为师长、为夫、为父,有子、有孙。
时开一卷,时饮一杯,食味、别声、被色,老安于当代,老而自乐,何乐如之”(《新五代史〃卷五十四》)。
类似冯道这种毫无政治品格的官僚,却成为当时士大夫乐于仿效的对象。
欧阳修统计五代时有气节的人物说:全节之士三,死事之人十有五,皆武夫战卒。
北宋诗文

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指的是唐代和宋代在散文 创作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留下了许多脍炙 人口的名篇的八位著名文学家。他们是韩 愈、柳宗元、苏轼、苏辙、苏洵、王安石、 欧阳修 、曾巩。
王安石(1021—1086) 字介甫,晚号半山, 临川(今属江西)人, 庆历二年(1042)进 士。有《临川集》。
王安石的文学主张:
诗歌艺术主张:
答裴送序意
我于诗言岂徒尔, 因事激风成小篇。 辞虽浅陋颇剋苦, 未到二雅未忍捐。 安取唐季二三子, 区区物象磨穷年。
诗歌思想内容:
作为他自己的诗歌主张 的实践,梅尧臣写了不 少反映现实政治问题和 民生疾苦的作品,既欲 以此感悟上层统治者, 又借以表现自己的道德 良心。 陶者
陶尽门前土, 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 鳞鳞居大厦。
生的。它一面顺应着 思想控制强化的时代 文化,一面寻求文学 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的新的立足点和艺术 风格。在这里起着中 枢作用的是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吉水(今属江西) 人,出身于低级官吏家庭,父早亡,幼时家贫。天圣 八年(1030)进士,初仕洛阳,与梅尧臣、尹洙等人 声气相通,提倡文学变革。景祐初入京后,因支持范 仲淹的政治改革主张被贬,庆历年间,再度积极参与 范所主持的“庆历新政”,新政失败后,复又长期贬 外。至和年间入朝,逐渐上升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等权要职位。晚年对王安石新法持反对态度,这是因 为欧阳修虽主张政治改革,但态度比较稳健,以为王 安石激烈变法流弊甚多。有《欧阳文忠公集》。
以近体为主的短 篇之作,常以浅 近自然的语言写 景抒情,意脉完 足,有一种亲切 流畅的风格。
戏答元珍 春风疑不到天涯, 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 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 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 野芳虽晚不须嗟。
北宋前期诗、文、词34页PPT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34
18 宋代文学第二章 诗文

返 回
(一)宋代诗歌
在宋初,产生了三大流派:
白体:以王禹偁为代表。 晚唐体:以林逋为代表。 西昆体:以杨亿为代表。
返 回
北宋中期:
由欧阳修、梅尧臣、苏 舜钦共同发起北宋诗文革新 运动。标举平淡,提倡美刺, 反对西昆体的靡丽诗风,关 注现实生活,语言通俗流畅, 风格古朴,意境清新,情趣 盎然,能深刻地表现个人的 生活经历和内心感受。随后, 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陈 师道等共同掀起了宋诗创作 的 新 高 潮 。 返 回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北宋前期的诗文 北宋前期的词 苏 轼 北宋后期的文学 南宋前期的文学 陆游及并世诗人 辛弃疾及豪放派词人 南宋后期的文学 辽金文学 宋代话本
返 回
第一章
北宋前期的诗文
第一节 宋初的诗文与西昆体 第二节 欧阳修与诗文革新运动
• 苏轼的辞赋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的辞赋继承了 欧阳修的传统,但更多地融入了古文的疏宕萧散之 气,吸收了诗歌的抒情意味,从而青出于蓝而胜于 蓝,创作了《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这样的名篇。 《赤壁赋》沿用赋体主客问答、抑客伸主的传统格 局,抒写了自己的人生哲学,同时也描写了长江月 夜的幽美景色。全文骈散并用,情景兼备,堪称优 美的散文诗。 • 苏轼的散文在宋代与欧阳修、王安石齐名,但如果 单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则苏文无疑是宋文中成就最 高的一家。
第一节 文坛盟主欧阳修
一、欧阳修的生平
字永叔,号六一居 士,庐陵人。出身小官吏 家庭,4岁丧父,生活贫 困。24岁中进士,次年 在洛阳为官,结识梅尧臣 等,后入京,因敢言而被 贬夷陵。庆历间,因新政 失败而被贬滁州等地。 48岁被召回京师。66岁 病逝。
二、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宋词的昌盛气象
宋词的鼎盛表现于下面几个方面 :
一、创作成果繁荣丰硕
首先,表现在作家作品数量空前。现 存宋代有姓氏可考的词人共1493人,词 作共21055首,其中有1569首为姓氏失 传的无名氏之作。
其次,宋代词人别集的大量涌现。
二、作家队伍的整齐壮大
名家辈出,群星灿烂这是宋词繁荣昌盛 的又一个重要标志
2、晚唐体—境界狭仄,语言工巧。魏野、林 逋等隐士为代表,以贾岛、姚合为师,多用 白描手法写隐逸生活,诗风清苦 。
3、西昆体—绵密富丽。以杨亿、刘筠、钱
惟演为代表,以李商隐为师,辞藻华丽,讲 究用典,是白体之后的诗坛主流,因诗集 《西昆酬唱集》得名 ;
第二讲 北宋初中期的词(沿袭期)
第一节 词的产生和演变 一、词的名称
戚氏
晚秋天,一霎微雨洒庭轩。槛菊萧疏,井梧零乱, 惹残烟。凄然望江关,飞云暗淡夕阳闲。当时宋玉 悲感,向此临水与登山。远道迢递,行人凄楚,倦 听陇水潺 。正蝉吟败叶,蛩响衰草,相应喧喧。
孤馆度日如年,风露渐变,悄悄至更阑。长天净, 绛河清浅,皓月婵娟。思绵绵,夜永对景,那堪屈 指暗想从前。未名未禄,绮陌红楼,往往经岁迁延。
1.关于词的起源有各种看法。
①南朝乐府里某些歌辞即其雏形。如梁 武帝萧衍有六首乐府: 《江南弄》、 《龙笛》、《採莲》、《凤笙》、《采 菱》、《游女》、《朝云》。如武帝 《江南弄》云:
众花杂色满上林,舒芳耀绿垂轻阴, 连手躞蹀舞春心。
舞春心,临岁腴。中人望,独踟蹰。
②产生于隋代。王灼《碧鸡漫志》卷一 说:“盖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者渐 兴。”张炎《词源》卷下也说:“粤自 隋唐以来,声诗间为长短句。”如《河 传》和《杨柳枝》两调 。
概述
宋代文学
宋朝政治上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 是权力的高度集中,二是以文官治 国。
从形式上说,宋代文学主要有 词、诗歌、散文、小说等。
三个突出的特点:娱乐性、学 者化和爱国主义。
第一讲 宋初诗文革新运动
宋初诗歌的三大流派 1、白体—浅俗平易。以当时的一些达官贵人如徐
铉、李昉等为代表,以白居易为师,诗风平易浅俗, 是当时的主流诗歌 ;
词是曲子词之简称,即有歌谱的歌词。 清宋翔凤《乐府余论》云:“以文写之 则为词,以声度之则为曲。”
词是一种密切配合音乐用以歌唱的新 兴抒情诗体 。
词的别称:
1.乐府,如苏轼有《东坡乐府》 ;宋人把它 称之为“近体乐府”,如欧阳修词三卷 称为《近体乐府》;也有称之为“寓声 乐府”,如贺铸词集叫《东山寓声乐 府》;也有称之为“新乐府”的,如元 好问有《遗山新乐府》。也有叫“倚 声”,或“歌曲”的,宋姜夔词集叫 《白石道人歌曲》;也有叫“乐章”的, 如柳永词集叫《乐章集》。还有叫“琴 趣”的,如黄山谷有《山谷琴趣外编》。
帝里风光好,当年少日,暮宴朝欢。况有狂朋怪 侣,遇当歌对酒竞留连。别来迅景如梭,旧游假梦, 烟水程何限?念利句、憔悴长萦绊,追往事、空惨 愁颜。漏箭移,稍觉轻寒,渐呜咽、画角数声残。 对闲窗畔,停灯向晓,抱影无眠。
[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 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 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 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挨了浅斟低唱。
3.依词腔押韵,韵位疏密无定。
4.依曲拍为句,句式长短不齐。如“渐霜 风凄紧”(柳永[八声甘州]),“向南 楼一声归雁”(陈亮[水龙吟])等。
5.依唱腔用字,讲究四声。
6.词的篇幅。
① 从节拍(即节奏不同)不同来区分, 有令、引、近、慢。
②从字数而言分小令、中调、长调。 毛先舒《填词名解》中云:“五十八字 以内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 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
③认为产生于唐代。如南宋朱弁《曲洧 旧闻》说:“词起于唐人,而六代已滥 觞矣。”刘大杰认为“词出于乐府与由 唐代近体诗变化而来的一两种说最有 力。”
2.词的产生与音乐有关。
隋唐时期,音乐有三个系统——雅乐、 清乐、宴乐。
无论是《诗经》,还是汉魏六朝乐 府,乃至唐代的五七言绝句,诗与音乐 结合的方式多为“选词以配乐”,而唐 宋词则是“由乐以定词”。
三、宋代词的昌盛气象还体现为词体词调的成 熟完备
词以长短句为主体的形体特征及其由音乐 所陶铸的,以娱乐抒情见长的文学特性也逐 步显露出来 。
词调的繁兴与完备,形体的成熟与 新变,规范的建立与完善,既是宋 词昌盛气象的表现之一,也是宋词 繁荣鼎盛的原因之一。
第三节 宋词繁荣之原因
国家之统一,经济之发展是宋词繁荣的 社会原因,即外部原因 。
2.长短句 ,宋秦观词集叫《淮海居士长短句》
3.诗余 ,宋宁宗庆元间编有《草堂诗余》(传 为胡仔所编,不可信)。
4.语业 ,《碧鸡漫志》卷二说:“陈无己所作 (词)数十首,号曰语业。”杨炎正词集号 曰《西樵语业》。
在之众多名称中,词是正名、通名,是曲子 词、曲子的简称。其它均为别称 。
二、词的起源
3.词的产生与长短句有关。
朱熹《朱子语类》云:“古乐府只是诗中 间添却许多泛声。后来人怕失了那泛声,逐 一声添个实字,逐成长短句,今曲子便是。” 传为曹丕作的《上留行行》《瑟调》就用了 和声:
居世一何不用,上留田。富人食稻与梁, 上留田。贫子食糟与糠,上留田。贫贱一何 伤,上留田。禄命悬在苍天,上留田。今尔 叹惜,将欲谁怨,上留田。
三、词的体制特点
词“依曲拍为句”的独特体制有如下特点:
1.依曲调为词调,不另立题 。每首词都 有词调,每个词调都有相对固定的形式, 在字数、句数、平仄、用韵、分片上有 定规。
2.依乐段分片,片有定式。
“片”即遍,是音乐名词。唐宋时把 乐曲头到尾演奏一次叫一遍;音乐演奏 完毕称为“乐阙”,故一首词又可称一 遍或一阙。
市民阶层的兴起,影响到社会的审美心 理之变化 。 1.从宋人的特殊心态看宋词之繁荣。 2.宋词之繁荣,是文学内部规律所致。 3.宋词的始终没有成为正统雅文学,也 是它长足发展的一个原因。
第四节 北宋初中期的词(沿袭期)
柳永字耆卿,原名 三变,崇安(今属 福建)人,生卒年 不详,大约与晏殊、 张先同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