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洁小说的女性意识及其审美局限
论张洁小说《无字》中的女性意识

论张洁小说《无字》中的女性意识摘要:从《爱,是不能忘记的》到《无字》,张洁一直在寻求一条女性解放的道路。
《无字》被她认可为自己最好的作品,是对自己前面作品的总结。
确实如此,一部三卷80万言的作品处处可见张洁的人生经验和关于人生及女性命运的思考。
本文试图从两性意识、婚恋观念及女性自身的发展等方面探讨张洁作品《无字》中的女性意识。
关键词:张洁《无字》女性意识两性关系婚恋张洁的《无字》是一部描写女作家吴为祖孙四代的成长和婚恋,揭示二十世纪女性成长的历程及女性意识发展的作品。
更以吴为一生的婚恋为主线进而探讨了众多知识女性以及其他女性的婚恋悲剧。
女性的梦想与挣扎,控诉了男权制社会中女性的悲惨命运,探讨了悲剧所存在的原因。
在痛定思痛的同时,张洁还对女性的未来进行了畅想。
这一部三卷80万言的作品处处可见张洁的人生经验和关于人生及女性命运的思考。
本文试图从两性意识、婚恋观念及女性自身的发展等方面探讨张洁作品《无字》中的女性意识。
一、两性意识《无字》对两性意识的探讨,贯穿于整个二十世纪并延伸到二十一世纪,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从墨荷与叶志清到第四代的禅月夫妇,通过她们家族的婚恋描写,作者对整个二十世纪两性意识的发展做了一个完整的梳理。
两性关系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础关系,进入父系社会后,这种关系一直以一种不和谐的姿态出现并长存几千年。
即女性只是作为男性的附属品,作为奴隶和生孩子的工具而存在。
正如恩格斯所说:“母权制的被推翻,乃是女性的具有世界意义的失败。
丈夫在家庭中,也掌握了权柄,而妻子则被贬低,被奴役,变成了丈夫淫欲的奴隶,变成了生孩子的简单工具了。
”【1】基于这种不平等关系,女性不得不奋起反抗而掀起全世界性质的女权运动,其中女性文学作品起到很好的先锋作用。
张洁是一位很负责任的女性主义作家,以写作的方式从不间断地为寻求一条女性解放之路而努力。
《无字》正是这么一部厚实的作品,为寻求一条两性和谐之路而努力探索。
墨荷家族祖孙四代都在寻找自己理想中的好男人。
比较张洁与张欣文学创作中女性意识的表现

比较张洁与张欣文学创作中女性意识的表现
在张洁的作品中体现出来的女性意识主要有女性的反抗精神,强烈的事业心,要求独立、解放。
我们明显可以看到,他的作品中的女性,都是离了婚或是不愿意结婚的女性,而且离了婚的她们也不愿再婚。
她们在一起承受着各种的磨难,追求着自己的事业,无论他们的事业之路有多么的艰辛。
张洁笔下的新时期知识女性远比传统女性幸福,因为随着新时期的到来 ,她们的政治、经济地位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 ,社会生活方面拥有了更多的自主空间 ,因此 ,她们的女性意识的觉醒也就无须从经济物质开始 ,而一下子楔入了精神领域 ,不仅寻找理想爱情 ,且转向女性自我价值的追寻。
张欣选择个人化的叙事立场,立足于城市女性自身的生理经验和心理意识,书写了女性的生存体验和生命存在的本真,在展示城市女性心路历程的同时,也展示了创作主体自身女性意识的转变过程。
张欣笔下的都市女性有着一定的经济独立,对于爱情婚姻的要求较高,可是在物质化世界的挤压下,爱又如何?爱情成了比物质享受更难追求的奢侈品,他们追求、迷惘、挣扎,可是仍然冲不出“围”城,始终处于爱情的迷失。
张欣作品中的现代男性只是光彩照人的都市丽人的烘托而已,当都市女性对爱情婚姻中的男人失望吗,当她们遭遇爱情的伤痛,“姐妹情谊”就成了最温暖的去处。
女性的自觉与局限_张洁小说知识女性形象

”
。
爱 作 为中 国 女 性 解 放 最 初 的 精 神 源 头 和 话 语 源 头
标 志 着 其话 语功 能 的 独 立
,
—
被统
经 济获 得 保 障 的今 天
。
,
由外 求 转 向 内 树
意 味 着 女性精 神本
体 的 自由
“
爱
”
的精 神 性 质
正 由 于 在 这 样 的 高 度 而 具 有崭新 意 义
开 始就 从女 性 本 体 出 发
,
张 洁不 同 于
。
五四
”
女作 家 之 处
, ,
是 她对 女性
,
,
而 不 是 在 女 性 之外
,
珊珊是 一 个 未 完 成 的
却可 以 预 想 的
,
新 的知 识 女 性
她 的情 感 尚 处 于 开放 状 态
。 。
而 她 自觉 的 探 求 爱 的本 质
, ,
对 母亲 灵 魂 的 寻 根
包 括 价值 的
道 德 和 良 知 的种 种 方 面
,
是
,
围 绕爱的 核 心
。
女人 是
什 么 样人“ຫໍສະໝຸດ ”的悬 念 获得 提示
,
在爱
什 么和 怎 么 爱 的具 体 展 开 中
的 思考
,
,
我 们看 到 了张 洁 苦 心 经 营 的 当 代 知 识女 性 人 格构 想
无疑
,
或 者说
张 洁 为 我 们 提供 的女 性 自我形 象设 计
福建 师 范大学学报
哲 学 社会 科 学 版
年第
期
— — —
与其 把 张 洁小说 《 爱
简述张洁作品中女性意识的研究

简述张洁作品中女性意识的研究摘要:张洁是一位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的女作家,随着90年代中期以来女性文学研究地位的不断提升,其作品中的女性意识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者的关注,本文列举并简要分析了研究张洁作品中女性意识的经典性论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可能路径。
关键词:张洁作品女性意识研究两性声音自1978年凭借《森林里来的孩子》初登文坛,张洁的作品就引起了文坛的广泛关注与争议,仅1978到1987十年间国内对张洁的评论文章就达到了160多篇。
这一时期的批评关注点是其作品风格、主题等方面。
随着90年代中后期,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不断输入,更多研究者尝试着以这种新的理论来解读女性作家的创作。
此时,作为新时期女作家旗手的张洁再次受到了研究界的关注,她的创作也在更大程度上被纳入到了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的范畴,考察其作品中女性意识及其发展变化成为了近十年张洁研究的焦点。
一、张洁作品中女性意识研究现状评述张洁创作中的女性意识在其作品中的显现程度不尽相同,在《沉重的翅膀》、《谁生活得更美好》、《条件尚未成熟》这类作品中,女性意识呈现隐匿状态,因此女性批评的研究者们更倾向于选取张洁作品中女性意识相对凸显的作品进行研究。
著名批评家荒林认为张洁前期代表作品《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和《祖母绿》三篇小说“呈现了作家对女性问题思想的连续深入和统一性,表现了作家对女性新的价值确立的强大热情”。
如果说《爱,是不能忘记的》所喧寓的,是一个关于理想爱情与理想男性的神话,那么《方舟》则称得上是一篇预示着理想破灭的“愤世之作”。
80年代中期,张洁作品风格转型之巨,不禁让人哗然,此时的张洁以老辣、尖酸的形象极尽讽刺,理想的爱情神话破灭了,理想的男性偶像倒塌了,对此王绯认为,“张洁的审丑意识有着很强烈的性别色彩,在男/女二项对立中,她故意让他们原形毕露,让他们丑态百出。
”度过这段偏激、锋利的创作时期,张洁的以其特有的女性姿态书写了两部现实主义作品《红蘑菇》和《她吸的是薄荷味儿的烟》,这两部作品既不同于早期的纯情之作,又有别于她前一阶段的狂怒与怨愤,蕴涵深刻的女性觉悟。
张洁女性意识的进步与局限

收稿日期!"##$%#&%&&作者简介!刘栋’&()"*+,女,安徽淮北人,淮北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讲师-张洁女性意识的进步与局限刘栋’淮北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安徽淮北"$.##+摘要!张洁的作品表现出强烈的女性意识-将她笔下的女性形象与现当代文学作品中几位系列女性形象进行对比考察,我们看出,张洁的女性意识是有历史的进步性的-但由于情感过激,同时也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关键词!女性意识/精神独立/自我价值/奋斗/坎坷/反叛/偏执中图分类号!012"文献标识码!3文章编号!&4)&%5").’"##$+#"%##4#%#$67897:;;<=>?@A@B <B @8=8C D E <=9F @:G ;H :A <I :J 8=;K @8L ;=:;;M 0N O P Q RS T ;B 7<K B !U V W X WY ZY Q [W Q Z W\W ]^_W‘P Q Z ‘Y P a Z Q W Z ZY Q [V Wb P X c Zd ef V ^Q R g Y W h i P Q [X ^Z [Y Q R[V W V W X P Y Q W Z ‘X W ^[W cd eV W X b Y [VP [V W X Z Y Q[V W ‘P Q [W ]j P X ^X e [Y ]W Z ,b W ]^e‘P Q ‘_a c W [V ^[f V ^Q R g Y W \W ]^_W ‘P Q Z ‘Y P a Z Q W Z Z Y Z P \V Y Z [P X Y ‘^_j X P R X W Z Z ,b V Y _W P Q[V WP [V W X V ^Q c ,c a W [PV W X W k [X W ]WW %]P [Y P Q ,[V W X W Y Z W l Y c W Q [_Y ]Y [^[Y P Qh m :no87>;!\W ]^_W‘P Q Z ‘Y P a Z Q W Z Z /Z j Y X Y [Y Qc W j W Q c W Q ‘W /Z W _\l ^_a W /Z [X a R R _W /\X a Z [X ^[Y P Q /X W %l P _[/W k [X W ]W d Y R P [X e一p 鲜明的女性意识张洁是新时期文坛女性文学的首创者,她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知识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集中体现了她的女性意识,形成张洁小说世界的一道鲜明的色彩-作家寄托在她笔下女性形象上的既有对今日女性爱情观的表达,又有对未来婚姻的畅想/既有对至今仍阻碍妇女解放的社会因素的犀利批判,又有对妇女本身品格气质的厚望,可以被看作新时期妇女解放的宣言书与沉思录-张洁认为!女性的解放不仅是经济地位与政治地位的解放,更应重视精神的独立与解放-女性不是弱者,不是男性的附庸,是独立的大写的人-女性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在社会上争得自我的价值-张洁的这种女性意识无疑是进步的p 先进的,但由于带有明显的过激情绪,因此它也存在某些局限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又影响了她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二p 可贵的进步把张洁的女性意识放在人类社会意识的大背景下考察,纵向地将其笔下的几位知识女性同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另外几位知识女性加以比较,我们能明显地看出,她们在中国妇女解放的艰难道路上又跃进了一步,表明了张洁女性意识的进步性-鲁迅笔下的子君是位受过良好教育的青年知识女性-在q 五四r 新思潮的冲击下,她接受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对自由的爱情婚姻生活的向往,使她勇敢地喊出了q 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r s &t这一叛逆者的呼声,向专制的封建礼教宣告了自身存在的价值-子君的勇敢,得自于q 五四r 个性解放的大潮,但也正是个性解放的思想局限,使她不可能有更高的奋斗目标和更远大的生活理想-以至于在挣出了封建家庭的大牢笼后,又用情爱为自己编织了一个小牢笼-没有经济政治地位的独立,没有社会的解放,个性解放只能是一句空话-丁玲笔下的莎菲已经是二十年代末期的知识女性,她的自我意识有了进一步的觉醒-她追求真正的爱情和做人的权利-但黑暗的社会给她这种权利吗u 她时时希望又时时幻灭,内心充盈着激动不安,错杂着矛盾冲突-虽然莎菲的觉醒比子君更深了一层,但她却同子君一样没有把自我同社会结合在一起,所以,她最终也难免子君的道路-v#4v 第"卷第"期"##$年4月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w 1Nx y 3M1z{N30|}0~x 1z }!!01y 3M3y OU }i {y 0i 3Mi 1M M }"}#P _h "y P h "$$$$$$$$$$$$$$$$$$$$$$$$$$$$$$$$$$$$$$$$$$$$$$$$$$$$$$$$$$$$$$$$$w a Q W %"##$三十年代末的林道静就比子君和沙菲幸运了!子君的时代"女子大多在经济上不能独立"这使子君不能在走出家庭后走入社会!而林道静的时代"女子已经可以在社会上谋求职业"经济地位有所改善"因此她在走出家庭后有可能走入社会!但子君和莎菲的形象已经证明#个人的独家反抗是冲不出社会的大罗网的!促使林道静命运改变的是革命的洪流"她将对理想爱情的追求转向对民族解放事业的追求"将自我情感融汇到整个民族的情感中!林道静形象的出现"完成了中国女性从自我观念的觉醒到群体观念的形成的过程!从子君$莎菲到林道静"我们看到了一条中国女性从觉醒到反抗"最终争得自己的社会地位的艰难道路!但是"获得了政治$经济地位的解放"取得自己的社会地位的中国女性"将怎样在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怎样真正体现出自我的价值%这就是张洁的小说要告诉我们的了!&爱"是不能忘记的’被许多理论工作者认为是新时期第一篇体现出女性意识的小说!张洁为我们描绘了一位取得了独立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的女作家钟雨的形象!她追求真挚的爱情"怀有超凡的生活理想!在和&公子哥儿似的’()*丈夫离异后"默默地爱着一个与自己灵犀相通的老干部"但这个老干部的妻子的存在"使他们之间隔着&不可逾越的沟壑’()*!内心世界十分丰富的钟雨二十多年中只能在日记中敞开灵魂!但她却执著地追求着++ &她真正地爱过’()*"尽管痛苦"却&没有半点遗憾’()*!钟雨比子君和沙菲的进步性就表现在她对爱情的追求处于更高的层次!莎菲是个典型的个人主义者"她对爱情的追求是为了满足个人的享乐"但她没有得到!因此她痛苦$焦躁!对于钟雨"情爱已不是她生活的全部目的"她严格地分清了社会责任与个人感情的界限!为了他人的幸福"她把爱紧紧地封存于心底!钟雨也不同于林道静!林道静不仅把思想$行动"而且把全部的的感情都奉献给了社会!钟雨却保留了一块个人情感的小天地"只是这个人的情感绝没有侵犯对社会的责任!作为一个作家"她忍受着情感的煎熬"为社会写了许多优美的文章!钟雨的形象表明#在新时期"女性解放已由重人身自由跃上重精神自由的新台阶!今天的中国毕竟是从千百年的封建专制下走出来的"那种认为女性是天生弱者的封建观念还异常深厚!妇女实际地位的低下"不仅表现在婚姻爱情上"还表现在对女性能力的怀疑$行为的限制上!因此"女性文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便是表现她们为事业而奋斗的坎坷路程!张洁的中篇小说,舟-便是以强烈的女性意识去表现三位独身的职业女性在爱情婚姻和事业上的痛苦遭遇及不懈奋斗!主人公之一的梁倩出身于高级干部家庭"但优越的门第却成为她人生历程中的一个阻碍!&不论她做出什么成绩"只要有人说一句.她是谁谁的女儿/"她的一切努力全都白费’(0*!她在为事业奋斗的同时还要为自己被社会承认而奋斗!作为一个事业心极强的女性"她更深刻地体会到事业与生活&是一个永远不可调和的矛盾"你要事业"你就得失去做女人的许多乐趣1你要享受做女人的乐趣"你就别要事业’(0*!尽管如此"她仍不屈服"仍要奋斗"她要驾驭自己的生活"哪怕冒着大雨"顶着雷电!漂逐于洪水之上的方舟中的三位女性"比起子君$莎菲$林道静"&她们所思虑$所悲伤$耗尽心血关注的"早已有了不同的内容’(0*!她们要力争全面的权益#爱情$自由$人格$事业"还有真理2正如梁倩所说#&妇女解放不只意味着政治和经济上的解放"而且应该包括妇女本人以及社会对他们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的正确承认’!张洁一方面清醒地认识到&她们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被社会承认的艰难性"强调改造社会环境的重要性"同时也强调了&女性本人’首先在观念上$认识上解放自我并努力实践的重要性!女性需以充分的自信和自强不息的奋斗来实现它!,祖母绿-中的曾令儿就以她艰辛的一生为此而奋斗着!曾令儿天资聪颖$心地善良!她曾不顾个人丧生的危险"冲进大海的漩涡中将左葳救出1她曾不顾个人染疾"为生病的左葳补课!反右斗争中"她又代其受过!可最后得到的却是左葳的薄情$儿子的丧生!整整二十五年"她戴着沉重的政治枷锁在边陲小镇默默无闻地工作着"靠理智持之以恒地与生活和命运拼搏$较量!二十五年后"她&爱海湾"爱礁石"爱不相干的旅伴"爱记忆"爱逝去的年华"爱自己年轻时爱左葳的那颗心"却偏偏不是爱左葳’(3*!她已从个人的凄凄中走出来"她的灵魂升华了"她拥有容纳百川的博大胸怀!所以当别有用心的卢北河动员她协助左葳完成微码编译工作时"她泰然应允!为什么%++&为了对这个社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3*!曾令儿用她的行为再次证明#女人不是弱者"不是男人的附庸"而是独立的$大写的人2在我们把张洁的这三部重要的女性文学作品的主要形象与现当代文学中这一类型的形象作了历史的纵向对比后"我们不难看出她对于女性解放问题的真知灼见"其女性意识不仅是鲜明的$强烈的"而且是走在时代前面的"是先进的!三$遗憾的偏执尽管我们可喜地看到张洁女性意识中进步的4564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770年第)8 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期一面!但是!由于女作家压抑已久的感情井喷过于猛烈!几至宣泄!以至其作品在情调上往往显得过于偏执!这又暴露出其女性意识中局限的一面"它主要还是一种女性的社会意识!表现出女性对自身在社会生活中应有地位的关注"张洁在强调男女平等#女性独立时!却在把女性世界与男性世界混为一体!忽视了女性世界本身独具的色彩"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大自然创造出女性!不是为了让她与男性相同!恰恰是为了不同"而张洁从其作品中反映出的却是女人变成男人的愿望!被她赞美或同情的女性!大多从外形到个性都显得过于尖刻"为了维护女性的人格尊严!她们象大多着满身尖刺的刺猬!随时准备给对手一击"我们不妨把张洁为她们绘制的画像抽取出来看看$她们大多谈不上美丽!甚至是丑陋的#有缺陷的"钟雨的女儿因为老干部说她长得跟妈妈一样而深深失望!%因为她不漂亮&"梁倩们呢’额头象一块久经风吹日晒的木头!麻杆一样细的腿!瘦瘦的胸!暗黄的没有光泽的脸"而且衣装不整!穿着戴破洞的袜子和从想不起擦油的皮鞋!真是%把她们仍到大马路上!也不必担心有人拣了去!一个个象块风干牛肉&()*"最出格的是+沉重的翅膀,中的叶知秋!竟是个%一千个女人里也难以遇到的一个顶丑的女人"--又短又厚的头发像放射线一样向四外支楞着!远远看去!活像头上戴了一顶士兵的钢盔"浑身上下看不到一点女性的曲线和魅力!肩膀方方正正!就象伐木工人用斧子砍倒的一棵老树的树桩--&(.*在以往的传统文学作品中!正面女性往往都是美丽动人的"那其实是男性中心社会强加于女性的!是一种令人反感的模式"联系到这种把外形美丽作为评价女性价值的主要标准的观念!我们认为!张洁笔下的这些女性的外形描绘!不仅仅具有肖像描写的意义!更显示了女作家对传统女性观的反叛"只是!她在反叛传统时情绪过激!从而又走向了另一极端"张洁在竭力把她们塑造成%非女性&"深入到内部精神世界!张洁的偏执就更为明显了"她在强调%女人不是性而是人&时!似乎在表明%女人是没有性的人&"她笔下的爱情几乎是一种纯精神的爱恋"那些女主人公无一不是有较高的文化素养#独立的经济地位#丰富的精神追求而鄙弃物质生活的人"她们的爱情中不包含生理的内容"钟雨与老干部相爱二十多年!但%一辈子接触的时间累积起来计算!也不会超过二十四个小时&(/*"连手都没有握过一次0而作者却说%他们完完全全地占有着对&(/*!那种精神上的高度契合达到了一种入魔的程度"我简直怀疑这爱是否真的存在!还是钟雨自我压抑产生的心理幻象"方舟中的三女性对性也是冷淡厌恶的!曾令儿也就只%用一个夜晚!完成了一个女人的一生&(1*"仿佛真正的爱情就得是没有肉体接触的灵魂的融合"柏拉图在+会饮篇,中说$%爱欲是一种原始生命力&"保加利亚伦理学家瓦西列夫在+情爱论,中论述道$%爱情把人的自然本质与社会本质联接在一起!它是生物关系和社会关系!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的综合体!是物质和意识多面的#深刻的#有生命力的辩证体"&这种承认人的生物性!又重视人的社会性的爱情观!是符合作为人的的本来面目的"而张洁笔下女主人公对性的漠视!甚至是蔑视!让人感到某种矫情与造作!这是一种无视自然规律的病态的爱情观"张洁的这种局限性同时也影响了她对男性形象的塑造"张洁的小说世界是个女性的世界!主人公多是被生活磨炼成熟的女人!她们有丰富敏感的内心世界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而男人却往往退化成一个性别符号!要么陋于质#寡于情!是个外表漂亮内心苍白的公子哥2要么是个靠敲诈#投机钻营为生的高级无赖2要么是个无休无止的的性机器--他们的鄙俗与浅陋使他们无法与女主人公匹配#对话#沟通!最后女主人公从心理到精神都超越了他们"这与张贤亮笔下的女主角的形象与地位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张贤亮的笔下!女人除了作为男人的超越之物!几乎别无所用"而张洁就是要反叛这种男性中心意识!但在人物形象的处理上未免简单化得有些失真!是作家主观人为地将叛逆之情投射于其上!使男人渺小"这样一来!女人超越他们就成为可能与必然!而这恰恰令我更多地读出了女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无奈与悲哀"当然!张洁笔下还有另一类男人!他们集理想男性的一切优点!又完美得如同神"这与那些鄙劣得如同畜的男性同样有些失真!因而不够生动#丰满"参考文献(3*鲁迅4伤逝(5*4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4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6634(/*张洁4爱!是不能忘记的(7*4北京文艺!3898!:33;4 ()*张洁4方舟(7*4收获!38</4(1*张洁4祖母绿(7*4花城!38<1!:);4(.*张洁4沉重的翅膀(5*4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38<34责任编辑$寓心=/>=刘栋@@@@@@@@@@@@@@@@@@@@@@@@@@@@@@@@@@@@@@@@@@@@@@@@@@@@@@@@@@@@@@@@@张洁女性意识的进步与局限。
张洁小说的女性意识研究

张洁小说的女性意识研究
张洁是20世纪最重要的女性作家之一,她富有才情,内心细腻,是爱的书写者,从《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一直到《无字》,爱是张洁不变的主题,除了男女之间爱情的探索,张洁也不忘描绘对亲人,对国家的爱,只是,张洁笔下的爱,都显得深沉,这源于她爱的深沉。
张洁对女性的关注,从自己的生命体验出发,除了展示出新时期以来女性在社会中所遭遇的问题,更通过对现象的描写深入到问题的本质,揭示构成这种境遇的深层历史原因。
从初期的充满理想的探索到之后在痛苦和犹疑中的挣扎,再到最后显示出来的超脱和平静,展示了张洁不同时期写作风格和女性意识的的转变。
本文从张洁小说女性形象的塑造、张洁小说女性意识的流变以及张洁小说女性意识的价值三个方面进行剖析,把握作者的创作轨迹,梳理出张洁小说女性意识的流变。
张洁小说中的女性意识,充分体现了新时期以来妇女对自身解放的探索,以及她们对仍旧具有强大效力的传统价值观念的妥协,具有启蒙的性质和较高的文学价值。
《爱,是不能忘记的》

作家简介
• 张洁(1937~)当代女作家。原籍辽宁,生于北京,著有 作品集《张洁小说剧本选》,小说散文集《爱是不能忘记 的》、《方舟》。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获第二届茅盾 文学奖,2005年,长篇小说《无字》获第六届茅盾文学奖, 是迄今为止全国唯一获得两次茅盾文学奖的作者。作品中三位Βιβλιοθήκη 识女性的悲剧主要表现 在什么地方:
现实要求她们做一位安于现状的妻子、 母亲和满足于成功的文化人。但是,她们那 种不断追求的精神,却要不断地超越现实, 实现新的自我价值,为此,她们付出了沉重 的代价:牺牲了婚姻、爱情,失去了平静的 生活,包括性欲在内的自我天性也受到了压 抑。她们在获得一个自我的同时又丢失了另 一个自我。在传统道德观念的挤压下,在男 性的觊觎和骚扰你的现实环境中,她们变得 越来越来孤独,越来越歇斯底里,甚至出现 了雄性化和心理变态的特征。在她们的身上, 看不到女性特有的温柔和优美;而在她们的 眼中,男人们又都是那么委琐、卑劣。她们 对男性的鄙视,是对理想的失望,也是对现 实生存环境的愤慨。
艺术分风格:
1 在叙事方式上有新的拓展, 突破了社会决定论的框架,强调了对人的 内在精神的探索,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二 元对立的思维方式; 2 笔法细腻,善于刻画人物的 心理活动和对人物感情波澜的描绘。
《方舟》是怎么表现女性意识的
作者是通过对“强势的女性”的塑造来 体现她的女性意识。 一 在《方舟》中的女性形象与传统的的 女性形象不同,她们是“强势的女性”三位女 性都是知识女性,受过高等的教育。 二 通过对男性的否定来标举她的女性意 识,男性没有像女性们那样紧跟时代并主动完 成自我更新,在时代的洪流中,他们被“强势 的女性”们远远甩在后面。 三 通过构建“姐妹之邦” 三位女性都 陷入了同样的人生困境,在走过了坎坷的人生 道路后,她们住进了同一间公寓,他们相互倾 诉,形成相互相依为命,相互扶持的女性情谊, 她们自我拯救,不靠别人。
张洁小说女性形象分析

目录引言 (3)正文··········································一、“爱,是不能忘记的”——追求纯粹的爱 (5)二、“祖母绿”之无穷思爱,女性为爱做出巨大牺牲,坚持在爱情中保有自己的尊严 (6)三、爱的“方舟”,拒绝无爱婚姻,迎来心灵的自由.7 结论 (9)参考文献 (11)致谢 (12)谈张洁小说中的女性意识——以《爱,是不能忘记的》《祖母绿》《方舟》为例李得良摘要:张洁是我国当代文学中优秀的女作家之一,也是女性文学创作中的先锋者。
本文旨在通过《爱,是不能忘记的》《祖母绿》《方舟》这三部作品,以及理论书籍《第二性》,对张洁笔下的婚姻爱情观进行分析论述。
在汲取已有的对张洁女性意识研究基础上,将研究重点放在婚姻爱情观——“宁缺毋滥,追求纯粹的爱,拒绝无爱婚姻,做真正的女人”这一点上。
关键词:张洁;爱情;女性意识;婚姻爱情观张洁是中国当代文学中不可多得的优秀女作家,尤以擅长用细腻的笔尖描绘女性的本色,对中国的女性文学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她的《爱,是不能忘记的》《祖母绿》《方舟》《无字》等作品更是对女性形象以及女性意识进行了深刻、透彻的阐述。
对张洁笔下女性意识研究的人有很多,多数都是赞扬张洁对女性解放的高歌呐喊,当然也有对张洁女性意识局限性的批判。
关于张洁的《爱,是不能忘记的》《祖母绿》《方舟》这三部作品中所体现的女性意识,笔者认为可以归结为“女性观”和“婚姻爱情观”两个方面,本文将着重对张洁的婚姻爱情观对当代爱情的影响进行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洁小说的女性意识及其审美局限□池永文(湖北民族学院中文系,湖北恩施445000)[摘 要] 在当今社会,女权主义运动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强劲。
张洁高举妇女解放大旗,用自己的心灵和笔触,描绘了一群站在时代前列的知识女性的命运及其对人生价值的追求。
而其审美也不可避免地带有这一女性群体的局限性。
[关键词] 张洁小说;女性意识;审美局限[中图分类号] I2071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5227(2005)02-0119-04 曾有学者认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成就在于发现了“人”自身的存在,从“女性”的角度重新去审视自己,认识自己。
而作为人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女性,也随着这股“人性”的热潮的到来,其主体意识也逐渐觉醒。
虽然这个觉醒的过程相当漫长,但它把在男权神话中沉睡的女性唤醒过来,告诉她们,女人不是天生的男权指挥棒下的物,而是一个人,一个拥有独立意识的活生生的人。
进入新时期,社会的进步,生产的发展,观念的转变,更为新时期的女性踏出门槛、走向社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而在文学创作上,首先觉醒过来的女作家更是以女性特有的视角,用自己的心灵和笔触,参与到这场妇女解放运动大潮中来。
张洁,就是新时期第一批高举妇女解放大旗的当代女作家之一,她通过描绘一群站在女性前沿的知识女性的命运及其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张扬了一种强烈的女性意识,当中体现了作家本人对女性生存状况的关注和忧思。
本文试图从张洁前期产品中阐释这种女性意识。
Ξ一可以说,张洁笔下的新时期知识女性是远比传统女性幸福的。
因为随着新时期的到来,她们的政治、经济地位又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社会生活方面拥有了更多的自主空间,因此,她们的女性意识的觉醒也就无须从经济物质开始,而一下子楔入了精神领域,不仅寻找理想爱情,且转向女性自我价值的追寻。
(一)在情感生活中,追求爱情与婚姻的统一对于传统女性来说,家庭就是她们的天地,也是囚禁她们的牢笼,即使关系到她们的终身幸福问题,她们也无法把它操控在手中。
进入新时期后,女性已经站在一个全新的历史高度上审视自己,获得了人身自由、婚姻自由,自己有能力主宰自己的命运。
诚然,能寻找到一段真爱是每一个女性的梦想,但理想终归是理想,往往与现实有一步之遥。
尽管自由恋爱婚姻观念在新时期已深入人心,但仍存在一种令人担忧的社会现象———婚姻与爱情分离现象,这种分离对广大的女性造成了极大的感情痛苦和精神摧残。
张洁在她的《爱,是不能忘记的》中就首先探讨了这个问题。
作品当中的女作家钟雨,在她年轻的时候因为无知冲动与一位漂亮的公子哥儿式的青年结了婚,但婚后她又无法忍受这段无爱的婚姻,于是毅然把它抛却,独自把女儿抚养成人。
后来,一位老干部走进了她的情感世界,两个深深爱慕着对方,但是钟雨为了不破坏他人的“幸福”家庭生活,二十多年来,把这段刻骨铭心的爱深深地埋藏在心底,并没有把它忘记,而是精神上日日夜夜都和他在一起,就像一对Ξ[收稿日期] 2004-10-06[作者简介] 池永文(1966-),男,湖北洪湖人,文学硕士,湖北民族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05年4月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Apr.2005第26卷第2期 Journal of G u angxi T eachers Education U 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Vol.26No.2恩爱的夫妻。
钟雨的这种婚姻观甚至影响到她的下一代:“让我们耐心等待着,等待着呼唤我们的人,即使等不到也不要糊里糊涂结婚!不要担心这么一来独身生活会成为一种可怕的灾难。
”钟雨的这一段经历堪称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它把爱推进到了理想化的层次,同时,这也反映了知识女性对于理想婚姻的追求,对两性间灵与肉融合的无限向往。
另外,《方舟》中的三位女性梁倩、荆华、柳泉,虽然也渴望拥有一个温暖的家庭,享受有人疼有人爱的幸福滋味,但命运却将她们推向了苦难的婚姻。
同样对于这些无爱婚姻的失望,她们先后离异,冲出不幸的家庭。
促使她们有此大胆举措的就是她们觉得“爱情这东西既不像东瓜,也不像茄子,有一半烂了,把那一半切掉,另外一半还可以吃,爱情只是一种对应,只要一方失去了情感,爱情本身也就不复存在了”。
《沉重的翅膀》中的叶知秋更是一个在爱情婚姻观方面的完美主义者。
在心底里,对于爱情,她是热切渴望的,但现实生活中,她遇不上一个值得她去爱、值得她为爱而付出的知心伴侣,为此她甘心做一个孤独的单身贵族。
在钟雨、叶知秋、梁倩等人的眼中,爱情应是圣洁无瑕的,不应掺杂有世俗的偏见和物欲的污垢,婚姻不仅是两性间的结合,更是两者情感上的高度统一。
假若维系两人间的情感已经消融,那么就应该勇敢地和这一段所谓的婚姻决绝。
张洁作品所表现出来的这种女性意识大胆冲破世俗,体现了一种更高级的精神追求。
(二)自我价值的追寻长期以来,人们就有这样一种固有的观念:男人的生命是事业,女人的生命是爱情。
女人活着就是为了爱情,为了家庭。
鲁迅笔下的子君虽然也曾经为爱挣扎过、反叛过,冲出了“铁屋子”,但之后又该怎么做呢?她显得迷茫困惑。
当涓生收回了对她的爱后,没有了男人的肩膀,失去了爱的依托,子君的生活便一下子失去了重心,再也爬不起来了。
相比之下,张洁笔下的那群从痛苦婚姻中解脱出来的无“家”可归的知识女性就显得坚强得多、理性得多。
她们不再缠绵于爱情与婚姻的窠臼中不能自拔,而是努力从传统的依附身份中挣扎脱离出来,向世人证明,没有了男性的依靠,我们女性还可以活下去,而且活得比以前更好。
她们为疗救婚姻爱情带来的创伤,勇敢地爬起来,重新为自己营造了一个精神归宿———完善自我,实现自我价值。
因为她们已经认识到,婚姻爱情充其量只能作为女性生活中重要的调味剂。
但决不能成为她们最终的精神依托。
“要争得妇女的解放,决不仅仅是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的平等,它要靠妇女的自强不息,靠对自身存在价值的认识与实现(《方舟》)。
”基于这种认识,这些知识女性把她们全部的精力都下注到事业上,虽历尽磨难,但仍对它不舍不弃。
《祖母绿》中的曾令儿作为一个普通的女人,但她所承受的生活的苦痛却是沉甸甸的。
政治上、生活上、情感上的创伤及巨大的丧子之痛都没有将她击垮,她默默承受着,以惊人的毅力投入到科研当中,终于成为同行中的佼佼者,并引起了国际上的关注。
同样是出于对事业的忠诚,曾令儿甘愿摒弃前嫌,搁置怨恨,与负心郎左葳再度携手合作,参与微码编制工作,因为此时她想到的只是:为了这一天的到来,为了把自己奋斗、积蓄了20多年的能量和才智献给社会,她愿为这个社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需要指出的是,张洁笔下的这些知识女性对工作满腔热情,但她们的出发点并不是把它看作一种谋生的手段,纯粹为工作而工作,更多的是把工作看作向社会显示自己存在价值和人格力量之所在,也只有在工作过程中,她们能找寻到迷失的自我。
张洁在作品当中所张扬出来的这种女性意识———自强自立才是女性生存的支柱,应该说,这已经是走到了同时期女性思想的前沿,把女性解放又推进了一个新的高度。
二对于女性解放运动而言,张洁是功不可抹的。
她作为新时期第一批为妇女问题而摇旗呐喊的女作家成员,能真正地从一个当代女性的角度去为她们诉心声,作品中也塑造了不少新一代强悍的女性形象,她们破除了女性不如男性的神话,使自身价值得到真正实现。
但这些作品在张扬女性意识的同时,也过分渲染了一种对于男权社会反叛的色彩,致使作品当中流露出一些不无偏激的对男性中心社会的抗拒。
(一)男性不再是世界的主宰,而是被弱化为一种可怜的动物,甚至把他们描绘得丑陋无比,最终被女性超越、唾弃,成为一种空洞能指可能是出于对女性命运过分关注,目睹太多120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女性悲剧的关系,张洁对于男权社会是痛恨的,甚至乎对于男权社会的统治者———男性,张洁也是无好感的。
她曾经也亲口承认:“对,我是恨死了男人。
”她的这种性别上的爱憎直接影响到她的文学创作,“她把自己变成一个被逼上梁山的女狂人,一个充满女权自觉性的讽谕大师,代替妇女们与现实对话。
她把隐匿在男权世界的种种卑劣与丑陋无情地撕破给人看,故意让其在家庭生活中、政治舞台上、文化变革里丢尽人、出尽丑,以达到内心不可抑制的恨与厌恶的宣传”。
[1]《祖母绿》中的左葳,虽不乏风流倜傥,但实际上是一个空虚无能之人,说白了其实是一个靠吃软饭不要脸的小白脸。
在他人生道路上的每一个关键时刻,他都是依靠身边的女性的扶持与安排才能挺过来的。
他的第二次生命,可以说是曾令儿用自己的生命给他换来的,因为是曾令儿冒着生命危险从大海的漩涡中把他救出的。
他之所以能顺利完成大学时代的各种学业,倚仗的也是曾令儿的聪明和倾心相切。
因为政治原因,左葳一家要面临灭顶之灾时,是曾令儿只身替他承担了下来。
他在事业上之所以能平稳发展,渐入佳景,也是得力于他的两个红颜知己———卢北河与曾令儿。
卢北河为了丈夫事业长进、地位升迁而劳心劳力。
曾令儿的无私大量,又把他的学术事业推向了黄金阶段,担任一个微码编制组负责人职位。
因此,我们有理由说,左葳这个形象已经完全失去了男性应有的光辉,弱化为一种女性臂弯下的可怜小动物。
对于男性的失望甚至贬斥表现得最为淋漓尽致的莫过于《方舟》了。
三女性的丈夫与他们积极进取、自尊自立的知识分子太太们相比之下,他们不是酒囊饭袋的花花公子,或是粗暴残忍的村夫野民,就是唯利是图的高级市侩。
而三个女性在事业上接触到的男性更不是什么好货色。
魏经理好色下流,刀条脸阴险毒辣,铁司机、谢昆生更是等而下之。
总之,张洁有意无意地将这些坚强的女主角们放在那些庸俗、丑陋、猥琐、市侩的男性中间,通过一定的艺术技巧来张扬女性自强自立、实现自我价值的女性意识是可取的,但张洁却走向了一个极端,无休止地贬低男性、谴责男性,把造成女性艰难处境的罪过归咎于男性则是令人难以接受的。
(二)颠覆男性对女性的传统审美标准,故意对性别角色描写规避(1)张洁笔下的女性大多其貌不扬,甚至丑陋无比,没有丝毫女性魅力可言,她们以一种“假男人”的身份闯入男性社会。
在文学作品中,女性如果没有拥有一个姣好的脸蛋是不足为奇的,但张洁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十之八九都是其貌不扬,又老又丑的。
《方舟》中的梁倩是“暗黄的、没有一点光泽的脸”,“瘪的胸、窄小的胯、麻杆一样细的腿”,她的嗓音“没有一点女性的甜润、柔媚,而像京戏里唱老生或黑头的角色,沙沙的听起来很不舒服”。
柳泉则是“仿佛一张没人精心保管的古画,被虫蛀损了的,被温度、湿度、酸碱度都不合适的空气剥蚀得褪了颜色”。
总之,这些女性不修边幅,不会花上一些时间去搽“银耳珍珠霜”,脸上毫无光彩。
头发干枯,胸部扁平,小腿细瘦,脸色灰黄,甚至衣冠不整,穿着破洞的袜子,皮鞋从不上油。
“把她们扔到大马路上,也不必怕人拣了去,一个个像块风干的牛肉”,“又干又硬,像块放久了的点心,还带着变了质的油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