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张爱玲小说集《传奇》中的女性意识
读张爱玲的小说集《传奇》有感——张爱玲笔下(1000字).docx

读张爱玲的小说集《传奇》有感——张爱玲笔下的女性2013年的暑期对我来说是个收获颇多的暑期,更是个有意义的暑期。
因为在这个暑期我有幸拜读了张爱玲的小说集《传奇》,而在我精心反复阅读《传奇》里每篇作品的整个过程中,女性人物的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们的悲惨命运又把我带进了无限的深思之中……《传奇》中的女性往往出身败落的大家庭,有着旧式的文雅修养,旧式的妻道“训练”,但惟独没有自立于这个已经变化了的时代与社会的本领,在时代浪潮的涤荡之下,每个人都在努力抓住一个看似可靠的婚姻,“做‘女结婚员’是她们唯一的出路。
”她们基本处于两种生存状态:一种是千方百计要成为“太太”(甚至包括姨太太、情妇),一种是成为“太太”之后。
尤其前者,更能够表达女性的悲剧。
如《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拿青春和名誉与婚姻赌博;《花凋》中的郑川嫦,《封锁》中的吴翠远,远没有流苏那么“幸运”,她们的婚姻梦要么在肺病中不甘心地撒手,要么干脆只是“做了个不近情理的梦”。
连在爱情游戏中游弋自如的王娇蕊(《红玫瑰与白玫瑰》),突然遇到她自以为的“生命中的男人”,就收敛自己,一心一意要与他厮守,哪里知道她最多只是婚姻外的一颗“朱砂痣”。
另一方面,即使当她们终于如愿以偿,获得“太太”身份后,也依然无法确立自己的主体性,平淡的生活只会更其苍凉罢了。
流苏成为范太太后,“柳原现在从来不跟她闹着玩了。
他把他的俏皮话省下来说给旁的女人听。
那是值得庆幸的好现象,表示他完全把她当做自家人看待——名正言顺的妻。
然而流苏还是有点惆怅。
”《留情》中敦凤寡居多年之后再婚,似乎充满了安定感与优越感,但听算命人说丈夫还有十二年阳寿而“欣欣然,彷佛是意外之喜”,已经暴露了她在意的只是太太身份的维持;《鸿鸾禧》中的玉清,比较顺利地出了嫁,并且小心翼翼地掩饰着高兴的神气。
但事实上她对自己的婚姻仍然是茫然无措,只能使气一样地买东西,“看见什么买什么,来不及地买,心里有一种决撒的,悲凉的感觉”,在更年轻的女孩子眼中,她已经是“银幕上最后映出的雪白耀眼的‘完’字”;《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烟鹂,对丈夫振保在外嫖妓“绝对不疑心到”,因为“她爱他,不为别的,就因为在许多人之中指定了这一个人是她的”。
论张爱玲小说的女性意识

论张爱玲小说的女性意识——曹七巧的形象分析内容摘要:一个时代造就了一类人,而曹七巧的形象就是典型的被黄金枷锁束缚的这一类。
她算不上是一个母亲,黄金填满了她的心。
爱情于她只是骗钱的幌子,亲情也是带有浓厚的铜臭味,在她眼里除了金钱,其他也已荡然无存,其形象震撼了人们的内心,值得深思。
关键词:女性意识多疑奴性金钱影响一、曹七巧女性意识的多疑性格从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物质决定意识”可以看出意识的产生是由物质决定的。
因此,一个人的生存环境必然会受其所处的环境的影响。
张爱玲有很强的女性意识,也正是由于她所处的环境而造就的。
“五四”新文化运动后,中国女性的命运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女性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权利,开始挣脱束缚走向独立自主的生活。
这样的时代背景就为女性提供了可以充分展现了自我、实现自我的历史舞台。
而张爱玲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给我们展示了曹七巧这样的女性形象。
要说曹七巧的性格多疑的塑造要从张爱玲的家庭环境说起,她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官宦世家,祖父张佩纶原是清末的著名大臣,祖母李菊耦是慈禧心腹大臣李鸿章之女。
父亲是遗少型的少爷,母亲则是时髦的新女性[1]。
张爱玲从小就在父亲、姨太太、生母、后母的夹缝中周旋,紧张的人伦关系,纷扰的生活环境,加上亲身经历了香港陷落的炮火和上海的沦落,使她深切感受到世情淡薄和命运的不测,促成了她的敏感与多疑以及对生和死、自我世界、男人和女人的独特理解。
[2]她笔下的曹七巧就是一位敏感的女性,小说中写道,在多年后云泽找到她,当她听云泽说已经把家产败光是为了她时,她的反应是:“不知不觉有点胆寒,走得远远的,倚在炉台上,脸色慢慢的变了。
”[3] 她就是这样生性多疑,一看到云泽来就已经开始怀疑他是来骗她钱的,于是早已在心里设下防线,她对自己曾经心爱的人尚且如此,对亲人也更是那样。
哥嫂来探望她走时,她说:“不来也罢,应酬不起”,这都是她多疑性格造成的,她认为哥嫂都是来骗她的钱的,出言竟是那样的毒辣。
论张爱玲《传奇》的女性意识

张 爱玲 并 不 像 那个 时代 的丁 玲 、萧 红 般 ,描 写 劳 动 女性所 受 到的种种 环 境与人 的摧 残或 是女性 在革命 的冲 击 下经过 一 系列 的磨 难 与反 思,从 而走上 革命 道路 ,但其 实 那 并不 是多 数的 ,所 以相 反 ,她看 到 的是 女 性在 当时虽 已 反 封建反 传统 的情 况 下仍紧紧 依 附他人 的现 象,并 未有 多 大 的改变 。尽 管 已进 入 了近代 ,生 活方式 发生 了 巨大 的变 化 ,女性 们 虽也经 受 了这 新时 代 的洗 礼 ,穿洋 装 ,坐 小汽 车 ,听 无 线 电,到 舞 厅 跳 舞 ,从 表 面 上看 , 她们 是进 步 了,然而 从深层 次 的方面 看呢 ,到底 她们 的骨子 里仍 然是 传统 女子 的思 想,她 们逃 不 出传 统 的束缚 ,一方 面是 社会 环 境所 致 ,另一 方面 则是 女性 自 己困住 自己,甘愿 自我 封 闭 ,一辈子 依靠 家庭 。因此 ,张 爱玲笔 下 的那些 女性们 无 例外 ,全落 了个 悲剧凄 凉收场 。 尽 管 当时 “ 男女 平 等 ”等 诸如 此 类 的 口号此 起 彼 伏, 但 是 以男权社 会为 主导 的环 境仍是 根深 蒂 固地存在 。正 如 《 花 凋 》里所 描写 的:“ 为 门第所 限 ,郑家 的女 儿不 能当 女 店 员 ,女打字 员 ,做 ‘ 女结 婚员 ’是 她们惟 一 的 出路 。 ” 在 当时 ,女人们 如果 出去 找工 作 ,抛 头露 面 ,在 人们 看来 是减 低身 价 的行为 ,失 了家庭 的面子 不说 ,更有 可 能给 自 己的终身 大事 带来麻 烦 ,所 以,从小在 家 安安静 静地 无忧 无虑 地生 活,为 以后 的嫁人 做着 准备 ,长大 后挑 一桩 门当 户对 的亲 事,然 后在 另一个 家重 复过 与之前 相差 无几 的生 活直 至终 老,这 就是 当时 女子们 唯一 的 出路 。是 啊 ,在 男 人 当家的 时代 ,女人们 想要 做事 确实 是特别 困难 ,更何 况 没什 么特殊 的技 能,这 只能 注定 前进之 路 的异常艰 辛 。可 见,社会环境所 造成女性 意识 的止步 不前 ,张 爱玲 又 说 了:“ 女人 当初 之所 以被 征服 ,成 为 父系 宗法社 会 的奴隶 ,是 因为体 力 比不上 男子 。但 是 男 人 的体 力也 比不上 豺狼虎 豹 ,何 以在 物 竞天择 的过 程 中不 曾为 禽 兽所 屈 伏 呢 ?可 见得 单 怪 别 人是 不 行 的 。 ”④ 所以 说 ,在张 爱玲 眼里 ,造成 女性 悲剧 的其实 是女性 自身 甘愿 为奴 的结 果 。几千年 来 的传 统社 会 中,从来 除 了之前 的母 系 氏族社会 ,从 来都 是男人 占据 主导权 ,女 人被视 为是 他 们 的 附庸 ,所 以,延 续 到现 在 ,她们 已经 习惯 了麻 木 了 , 并可 能也 乐在其 中 了。张爱 玲正 是看 到 了这 一现 象 ,颇 有 些哀 其 不 幸 ,怒 其 不 争 的 意 味。 于是 , 她 只 能用 手 中 的 笔, 以手 写我 心 ,让 人 们 见 识 这种 悲 哀 ,唤 起 人 们 的 思 考 ,更 重要 的是激 起女 性的反 思 ,让女性 们意 识到 自己的 思想与行 为 ,从 而为 女性解 放献 出 自己的一份 力。 首 先 ,为 了物 质 ,为 了安 稳 的 生活 ,估 计这 是 大 岁 数 女性紧 紧依 附于 男性 的原 因。“ 以美好 的身体 取悦 于人 , 是世 界最 古老 的职业 ,也 是极普 通 的妇女 职业 ,为 了谋生 而结 婚的 女人全 可 以归 在这 一项 下。 ” 这 一最好 的例 证便 是 自流 苏 。而 另 一种 依 附 则 是在 精 神层 面 的 ,《 沉香屑 第一 炉香 》中 的葛薇龙 便将 爱 当成 了生 命 中唯一 的追求 与 寄托 。另外 一些 女性 ,其实 也不清 楚她 们到底 依 附的是 什 么,她 们似 乎没有 思想 没有 要求 ,就这样 按部 就班 ,麻木 不 仁 的活着 ,当一 天和 尚撞 一天钟 ,毫无 意义 可言 ,没有 点生 活情趣 与质 量 ,仅 仅是 活着 ,就 如 《 自玫瑰 与红玫 瑰 》的孟烟 鹂 。 张 爱玲 说过 :“ 电车 上 的女 人使 我 悲怆 , 女人 一 辈子 讲 的 是 男人 ,念 的是 男人 ,怨 的是 男人 ,永 远 永远 。 ”@ 在这 里 ,张爱玲 用 了那种极 其无 奈 的 口吻 讲述 了女性 的悲 哀 ,她 们一 辈子 活在 男人 的世界 里 ,活 在束 缚里 ,没有 出 头之 日,甚 至也 不 想着 出 头 。《 传 奇 》 中 的女性 们 ,有 着 不 同的身份 地位 ,不 同的行 为举止 ,却 毫不例 外落 了个 凄 凉 悲剧 收场 ,其在 于共 同的 内在原 因一一 甘愿 为奴依 附于 男人 ,这一 思想行 为 ,尽 管革 命怎样 风 云变幻 ,仍深 深存 在 女性 心里 。于是 ,张 爱玲毫 不 留情 地指 出这 一点 ,让那 些 女性意 识到 这点是 重要 的 ,然而要 真正 做到 改变才 是张 爱玲 的真 正 目的,她 希望那 些 女子们 能够摆 脱卑 微为 奴的 心理 ,真 正地 意识到 男女 平等 ,懂 得 男人 并不是 自己生活 中的唯一 ,而 只是一 部分 ,在她们 的生命 中,其 实有 很多 有意 义有意 思 的事等着 她们 去做 ,她们应 去 真正感 受生 命 的美好 ,让 自己的人 生活 的精彩 有意义 。 注释 : ① 张爱 玲: 《 张爱玲 散 文全编》 , 浙江文 艺 出版 社, 1 9 9 2 ,
张爱玲后期小说的女性意识

张爱玲后期小说的女性意识【摘要】张爱玲后期小说中的女性意识在当时的文学界引起了广泛的探讨和关注。
在她的作品中,张爱玲对女性心理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揭示了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内心矛盾和挣扎。
女性角色在小说中的定位也展现出了复杂的人物关系和社会现实。
而女性在小说中面临的命运抉择则是张爱玲作品的一大亮点,她通过这些命运抉择展现了女性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观和生存状态。
小说中女性的情感世界和自我身份认知也是张爱玲关注的重点,她描绘了女性们在复杂情感纠葛中的独特韵味和内心挣扎。
张爱玲后期小说中的女性意识对当代女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启示了女性对自我认知和解放的重要性,呼唤着女性在现代社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和尊严。
【关键词】女性意识、张爱玲、后期小说、心理剖析、角色定位、命运抉择、情感世界、自我身份认知、影响、启示、女性解放、呼唤1. 引言1.1 张爱玲后期小说的女性意识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备受推崇的女作家,她的后期小说作品中,展现了丰富而独特的女性意识。
在这些小说中,张爱玲深刻剖析了女性的内心世界,揭示了她们面对生活、爱情、家庭等各种挑战时的独特情感体验和思考方式。
通过对女性心理的深入描绘,张爱玲为读者呈现了更为真实和细腻的人物形象,使得她笔下的女性角色更加鲜活和立体。
张爱玲后期小说中的女性角色定位多样且丰富,她们或坚强果断,或柔弱婉约,或独立自主,或传统温柔,展现了不同类型的女性形象。
这些角色在小说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彰显了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不同定位和作用。
张爱玲通过她们的故事,呈现了女性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引发了对女性境遇的深刻反思。
在张爱玲的后期小说中,女性的命运抉择成为了一个重要主题。
女性在面临各种选择时往往需要权衡利弊,做出艰难抉择。
张爱玲通过描绘女性在这些抉择中所展现出的坚韧和智慧,展现了她对女性勇敢面对生活的敬佩和赞美。
张爱玲后期小说中呈现的女性意识具有独特的现实意义和文学价值,对当代女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启示和反思。
张爱玲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张爱玲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张爱玲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摘要在中国现代文学领域中,女作家张爱玲的文学作品有着明显的自我风格,我们在她的诸多作品中能够品味到较为强烈的女性意识。
张爱玲在文学创作过程中,会经常以女性的视野去展现女性群体的内心世界,以女性心理来审视内心世界与外部环境。
张爱玲所创作的文学作品在描绘女性群体自身悲惨命运的过程中,也将其内心的苦痛挣扎展现于读者面前。
而本文就以张爱玲文学作品出发,对其创作中所凸显出来的女性意识进行深入剖与研究。
关键词:张爱玲女性意识文学创作内心世界苦痛挣扎引言在中国20世纪的文坛中,张爱玲以只有三十岁不到的年轻女性的身份,凭借着小说集《传奇》与散文集《流言》一跃成为了国内文坛中的巅峰人物。
曾经中国著名汉学家夏志清称赞了小说《金锁记》是中国从古至今最伟大的中篇小说,这样的评价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张爱玲的创作实力。
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后,诸多海内外研究学者对张爱玲的文学创作多数持推崇的态度,另一方面由于张爱玲自身作品的魅力属性,使得这个女性作家再次进入到读者群体中,可以说在逐渐“经典化”趋势的中国现代文学领域中,张爱玲是一个真正值得被时间与读者考验的作家之一。
张爱玲的文学创作中多数是以女性视野来剖女性群体内心深处的苦痛,以及甘愿从属于父权制度的心态与行为,并且也在作品中对母爱的自私性、窥探性有着深刻的抨击,进而揭示出封建传统思想对母性的异化作用。
作品中各处都能够凸显出张爱玲明显的女性主义思想,具有强烈且深刻的女权观念。
一张爱玲文学创作中产生女性意识的原因1社会因素由于张爱玲通常是在上海家中从事文学创作工作,而这个城市的特殊社会环境让张爱玲文学创作内容中凸显出过多的女性意识。
张爱玲不惜世界浮华,却拥有着冷静理智的分能力,这一时期的上海社会中也逐渐对女性群体有着开明的态度,因此为其文学创作构建出轻松、明朗的环境氛围。
2家庭因素通过资料记载,张爱玲出身于一个贵族家庭,父亲和母亲都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这优质的生活环境使得张爱玲为后期文学创作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意识引言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女作家,其小说深刻地揭示了现代社会的矛盾和女性的处境,刻画了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
本文将就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意识展开探讨。
女性在张爱玲小说中的形象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丰富多彩,既有清纯可爱的女孩儿,也有沉醉于荒淫生活的女人;既有受尽折磨却坚强自立的女性,也有被爱情瑟缩的女子。
女性形象鲜明生动,风格独特,表现出了张爱玲作为一位女作家的独特视角和深刻洞察力。
女性处于社会角色的矛盾在张爱玲小说中,女性的处境经常是比较不利的。
与传统观念相比,现代社会更加重视女性的自主和地位,但是张爱玲的小说中却常常强调女性处于社会角色的矛盾,既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男尊女卑的影响,又受到了西方社会文化的反传统影响。
她们内心深处的矛盾不断地影响着她们的日常生活,这种矛盾和冲突是张爱玲小说中重要的主题之一。
女性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张爱玲的小说中,女性对爱情的执着追求经常是女性形象的突出特点之一。
她们在爱情中得到了自我实现和自我价值的彰显,罔顾一切地追求爱情。
但是,爱情也常常成为了女性的枷锁,使她们处于弱势和被动状态。
张爱玲小说中,女性被爱情所束缚,也因此承受着爱情所带来的种种痛苦。
女性独立自主的追求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也常常表现出对独立自主的追求。
她们希望摆脱传统社会中缺乏独立自主的女性角色模式,表达出一种破除束缚的冲动和独立自主的精神,追求自我实现和自我价值的通途。
因此,张爱玲小说中一些女性经常具有一种表现出女性个性和独立性的倾向。
结语张爱玲的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其塑造的女性形象丰富多彩,深刻揭示了现代女性的处境和矛盾。
女性意识是张爱玲小说中重要的主题之一,引起了深刻的反思和讨论。
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女性意识在张爱玲小说中的表现,并在此基础上深刻探讨现代女性自我实现和价值的探索。
四十年前的月亮——张爱玲《传奇》对现代女性文学的贡献

甲 扔另 女 文 的汗 死梦生
毫 无疑 问
她 在 作品 中流 露
、
梦生 的 生 活
。
她不 仅 与 了
、
上流
”
社 会男 男 传奇
”
,
出 的 她 对 妇 女 的恋 度 是 同情 侧 悲悯
l ,
但史多 的是
,
女 女 间 说不 清
,
道 不 尽 的 纠葛 与
,
“
是 痛惜
,
而 决 非某 些 评 论 文 章所 拓 责
”
(
《 ) 倾 城 之恋 》
源 于这 诸多 的感 触
张 爱 玲 的笔 毅 然伸 入 犷
,
上 层 社 会妇 女 的 内 心 世界
开 始 了一 慕 幕
。
、
这反 思 形 成 了
《 传 奇》
,
中强
,
一 曲 曲哀 婉 动 人
、
苍 凉 凄清 的传 奇
。
作 为一 个 女 性 作 家
张爱 玲
从对 女 性 传 统 意 识 心 态 的 挖 掘 中 来 探 索 女子 不 幸的 根 源 是 张 爱 玲 独 有 的 视 角
“ ”
,
有史以来
,
这 使 她 能 够 站 在 一 个 史 高 的层 次 上 以 其
,
女 性 就 承 担 了 包 括 抚 养子 女 的 全 部 劳 动 在 内 的
特 有 的 女 性 的 敏 感 与 细 腻 来 观 照 世 态 人生
白身 生 产
“
的重 任
而 日后
”
, ,
妇 女传 统
从 女性 深 层 的 传 统 意 识
其人 物 凝
,
面
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意识20世纪30和40年代是张爱玲的主要创作时期,这一个时期恰是“五四”运动后女性意识觉醒的时候,在同一时期的女性作家还有丁玲、庐隐等人,她们笔下的女性沐浴着“五四”个性解放的春雨,毅然走出旧的封建家族,以乔装的面目出现,被塑造成独立自主、个性解放、极度叛逆的新女性。
张爱玲没有盲目追随时代潮流,以女性特有的视角和细腻冷峻的笔锋,站在主流社会的边缘对女性的现实处境进行着独特的描摹,展示给人们的是一份最真实的女性体验。
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多是关于老上海的阁楼中的小姐们,她们深居于洋房的阁楼里,不关乎历史,却演绎着一场场倾国倾城的故事。
在张爱玲的笔下的女性是拼了命的想留住满清末年遥远的空气。
在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在恋爱、婚姻、家庭上变着法儿与男性算计着、妥协着、纠缠着,只为得到一份生存的物质基础。
一、对男性权威的遗弃和蔑视张爱玲的作品中主要描写的是在旧上海背景下的闺阁中的女性,她们与男性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纠缠。
她对男性的描写确实对男权的削弱,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对男性经常采用的三种书写方式:一种是将男性隐匿在文本中,构成男性家长缺席的局面;另一种是把男性家长写进去,但是肢残无力;还有一种男性描写则是精神残疾。
她用这种对男权意识的反抗和嘲弄来表现她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一)男性家长的缺席在张爱玲的许多小说中,“父亲”几乎一直是被放逐的。
由于男性家长的缺席,使女性摆脱了传统的束缚,甚至取代男性家长的地位,形成了女性当家作主的家庭模式。
“父权”在她的作品中严重被削弱。
在《倾城之恋》中,由于白氏老太爷的缺席,流苏的母亲虽然话不多,却总是在关键的时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家中各房的争斗、宝络的婚事都得由老太太做主。
白流苏离婚回家之后,得知前夫死讯,兄嫂嫌她在家吃穿用度白花钱,排挤她让她回前夫家守寡,流苏也是去寻求老太太的保护。
《金锁记》中代表着姜家权威的不是姜老太爷,而是耳朵有点背,甚至有些糊涂的姜老太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张爱玲小说集《传奇》中的女性意识摘要:张爱玲是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一株奇葩,她的小说和散文历来备受关注,尤其是她的小说集《传奇》一直是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热点。
《传奇》中大致存在的三类女性形象:无母爱的扭曲者形象;有自我意识的反抗者形象;无自我意识的顺从者形象。
每一类女性,她们的女性意识觉醒程度深浅不一,但是都折射出作者明确的女性意识。
她在批判男权社会予以女性的苦难的同时,更多的将审视的目光投向了她所关注的女性自身,去挖掘女性自身的“劣根性”和“奴性意识”,对男权社会的荒淫腐败进行嘲弄和贬抑。
这些都体现出张爱玲警示女性和消解男性权威、解构男权社会的女性主义意识。
关键词:张爱玲;《传奇》;女性意识
中图分类号:i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4-0005-02
张爱玲是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一株奇葩,她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和她一生的杰作《传奇》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留下了光辉绚丽的一页。
张爱玲小说所迸发的才情,她那独特的写作视角,以及她与文学潮汐的暗合,都使得张爱玲倍受世人关注,尤其是她的小说集《传奇》一直是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热点。
《传奇》这本小说结集收有张爱玲写于1943年至1945年的《金锁记》、《倾城之恋》、《茉莉香片》、《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琉璃瓦》、
《年青的时候》、《花凋》、《封锁》、《留情》、《鸿鸾禧》、《红玫瑰与白玫瑰》、《桂花蒸阿小悲秋》、《中国的日夜》等,共五十万字。
所收作品大多通过爱情婚姻生活的描写,展现了洋场社会里旧式家庭被历史埋葬的进程,同时以男女之间说不清道不完的纠葛,揭示了人性受到污染以及“爱的死亡,美的毁灭”的悲剧。
正如周溶泉所说“张爱玲仗着女性的直感和她善悟的聪颖,在‘奇’字上下功夫,写出了由男性作导演的女性生存状态,并从她们的缺乏独立意识及卑弱的表现,来形象的说明这些可悲的女子陷入用金钱编织的罗网而不能自拔的命运的无可避免,让人们通过‘传奇’性的故事情节,看到了世间的苍凉。
”《传奇》集中反映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传统意识在女性身上的沉淀,同时冲击着新时期女性解放意识的慢慢觉醒。
在女性文学崛起的二十世纪,张爱玲的女性文学绽放着与同时期女作家的女性文学不同的光彩,她从女性自身的性格悲剧和人性堕落出发,挖掘出女性的落后意识进而再挖掘出她们不幸的根源,使女性文学突破了女性创作的屏障,达到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下面对《传奇》中大体塑造的三类女性形象的女性意识分别进行探讨。
一、扭曲的女性形象
《倾城之恋》中的白老太太面对儿子儿媳嫌弃女儿白流苏,想把流苏赶回前夫家做寡妇一事,也没有表现出做母亲的怜悯,她甚至给女儿指明了出路——回去领养个孩子熬个十几年,做个一家之主。
掌握家庭财产大权是白老太太一生的追求,相比较白流苏的不
幸来说,她更加倾向于维护封建家族所谓的“门面”,面对白流苏的进退两难,她表现出的是漠然的置身事外的局外人态度。
《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梁太太也是这一类形象。
梁太太当年不顾家人反对下嫁了粤东富商梁季腾做第四房姨太太,被认为是自甘下贱,败坏门风,与兄弟闹翻。
梁太太做小,与几房太太共同拥有一个丈夫,她从为人之妻一开始就具有不完全的妻性。
而她嫁给富商又无子嗣,她的母性只能集中体现在侄女薇龙的身上,在她发泄完心中怨气收留接纳薇龙时,不能不说她对侄女没有一点姑母的情分可言。
《金锁记》中的曹七巧是这类女性形象的典型代表,也无疑是《传奇》中最为恐怖变态的母亲形象。
“女人在此父权社会里,其作用被充当成交易的媒介,在自身的作用被剥夺之后,女人最终变成贡品被牺牲掉。
张爱玲笔下的曹七巧就是在这种被充当为交易媒介的历史中,被传统社会压榨成血淋淋的一堆碎尸,彻底而近于疯狂。
”
二、张爱玲的女性意识
五四新思潮的蓬勃发展带来了妇女解放和女性寻求自身发展的潮流,从此,女性开始有了关注自身命运和自身价值的意识和可能,从此,男女平等、妇女解放等思潮风起云涌。
与此同时,文学界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女性作家,她们以自己的主体身份叙说着女性形象、女性心理与女性命运,成为了当时女性和妇女解放运动的代言
人。
她们大都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具有独特的对于女性命运的关注和思考视角,为女性解放思潮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philip koch 在《孤独》一书中所定义的孤独是:(一)独处;(二)意识中没有别人的涉入;(三)带有反省性。
张爱玲所处的社会环境造就她的性格也造就了她的文学成就。
“张爱玲的叛逃,对她的生命有几项意义,她逃出父权社会中作为女儿的位置,在心灵上杀父,也摆脱了社会规定的一个女儿的身份。
这一点她和萧红的经验相似,最后都把自身的伤害化为人性集体潜意识的邪恶描写。
”由此,张爱玲从特殊视角出发通过对旧文化背景下女性绝望苍凉的不幸命运和殖民文化背景下尴尬失落的生存状态的书写,形成了她独特的女性意识。
张爱玲以自己的直觉观察与生活体验,理性思考了处于传统旧思想与现代新观念夹缝中的女性,首开先河地批判女性自身,对女性进行了反书写,并对男权中心主义进行解构,从而展现了作家鲜明的女性意识。
(一)如实消解“母性”
张爱玲对女性进行自审的最重要内容,是对母性的自审。
20世纪“人的觉醒”的过程中,代际冲突主要体现为父子冲突,子女的反叛往往是针对封建家长制的体现者父亲,母亲则是温柔慈善、富有爱心和牺牲精神的形象。
这一特点在冰心、丁玲的作品中均有体现。
可能由于自身常年没得到母爱的缘故,在张爱玲的笔下,几乎
没有对传统母亲的那种温柔善良,更没有对母性的讴歌。
完全可以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张爱玲是对母性进行自审的第一人。
(二)展示女奴意识
张爱玲所构筑的文学世界,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以日常生活为主体的世界,在剔除了流行的政治话语的浓墨重彩后,她刻意展现的是人生超越时空的限制的基本体验形式,对女性自身传统意识的深刻反思和批判。
这体现了她对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怀,也体现了她的超越之处。
(三)“反闺秀”书写
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大多都出身于名门望族,如白流苏和葛薇龙。
处于如此环境中,按理应该有大家闺秀或是小家碧玉那样的风范,可是张爱玲的小说中,通篇没有这样的“女性气质”和大家闺秀的形象。
她笔下的女性无不是迫于生活的压迫为自己的将来卑微的奔波。
使传统文化观念中的美好的高尚的爱情婚姻变得庸俗,传统文化里附在爱情上的柔情,以及体现在古典文学中的“女性气质”,也就消失不见。
三、结语
总之,张爱玲抛弃了五四以来对男女平等的神话描述,抛弃了南辕北辙的女权主义追求,转而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女性位置。
她抛弃了五四时期男权中心的文化传统,她的女性意识不同于冰心的博爱,不同于丁玲的冷峻,强调了一种否定精神,即对男性权威的否
定,对女性生存状态的否定。
她有非同一般的勇气和敢于直面人生的自审意识。
她深深渴望女性能够挣脱历史的、文化的、生理的、心理的诸般枷锁,成为自在的女性优美地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