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标测量角度及方位角计算
工程测量中坐标方位角计算公式

工程测量中如何计算坐标方位角?
工程测量中坐标方位角计算是测量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它不仅能够精确测算点位之间的距离和方向,还能够在工程项目中起
到指导作用。
那么,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应该如何计算坐标方位角呢?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测量点位的基准点和目标点,并使用仪器进
行测量。
在取得测量数据之后,我们可以利用以下公式进行坐标方位
角的计算:
tanθ = (E2 - E1) / (N2 - N1),其中E1和E2为基准点和目标
点的东坐标,N1和N2为基准点和目标点的北坐标。
在进行计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计算中的角度应该以北为0度,逆时针旋转为正向。
2.坐标位置的表示需要考虑到坐标系的不同,因此应根据不同的
坐标系进行转换。
3.在测量时,应该尽可能使用高精度的仪器,减小误差的产生。
通过以上几点的注意事项,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进行坐标方位角
的计算,为工程项目的实施提供可靠的测量数据和指导意见。
测量坐标方位角计算汇总

测量坐标方位角计算汇总在现代测量仪器和技术的支持下,测量坐标方位角变得更加准确和方便。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测量坐标方位角的方法和技术,以及相关的计算方法和公式。
一、方位角的定义和表示方式方位角是指从参考方向(通常是北方向)开始,按照顺时针方向旋转到目标物体的方向所需要的角度。
在地理坐标系统中,通常使用度数来表示方位角。
例如,0度表示正北方向,90度表示正东方向,180度表示正南方向,270度表示正西方向。
方位角通常用数字表示,也可以用度分秒来表示。
度分秒是一种用时分秒来度量角度的表示方法。
例如,45度可以表示为45°,也可以表示为45°00’00’’。
二、测量坐标方位角的方法1.罗盘法:罗盘法是一种使用磁罗盘测量方位角的方法。
该方法利用地球的磁场方向作为参考,通过测量磁罗盘的指针指向来确定目标物体的方位角。
罗盘法的精度通常受到地球磁场的影响,需要进行磁偏角的校正。
2.GPS测量法:全球定位系统(GPS)是一种使用卫星信号测量位置和方向的技术。
通过接收多个卫星信号并计算其相对位置,可以确定接收器的位置和方位角。
GPS测量法具有高精度和实时性的优势,广泛应用于地理测量和导航领域。
3.光电测量法:光电测量法利用光线来测量目标物体的方位角。
该方法通过测量光线从光源到目标物体的传播方向和角度来确定方位角。
光电测量法通常需要专用的测量仪器和设备,如光电传感器和激光测距仪。
三、测量坐标方位角的计算方法和公式1.方位角的计算可以根据物体在地理坐标系统中的坐标值进行计算。
假设目标物体的坐标为(X1,Y1),参考点的坐标为(X0,Y0)。
方位角的计算公式如下:方位角 = atan2(Y1 - Y0, X1 - X0)其中,atan2函数是反正切函数,可以通过计算两点之间的纬度差和经度差得到方位角。
2.方位角的计算还可以根据目标物体在地图上的距离和方向进行计算。
假设目标物体与参考点的距离为D,目标物体相对于参考点的方向为A。
计算坐标与坐标方位角的基本公式

二 计算坐标与坐标方位角的基本公式控制测量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测量和计算求出控制点的坐标,控制点的坐标是根据边长及方位角计算出来的.下面介绍计算坐标与坐标方位角的基本公式,这些公式是矿山测量工中最基本最常用的公式.一、坐标正算和坐标反算公式1.坐标正算根据已知点的坐标和已知点到待定点的坐标方位角、边长计算待定点的坐标,这种计算在测量中称为坐标正算。
如图5—5所示,已知A 点的坐标为A x 、A y ,A 到B 的边长和坐标方位角分别为AB S 和AB α,则待定点B 的坐标为AB A B ABA B y y y x x x ∆+=∆+= }(5—1) 式中 AB x ∆ 、AB y ∆——坐标增量。
由图5—5可知AB AB AB AB AB AB S y S x ααsin cos =∆=∆ }(5—2)式中 AB S ——水平边长; AB α-—坐标方位角.将式(5-2)代入式(5—1),则有AB AB A B ABAB A B S y y S x x ααsin cos +=+= }(5—3)当A 点的坐标A x 、A y 和边长AB S 及其坐标方位角AB α为已知时,就可以用上述公式计算出待定点B 的坐标。
式(5—2)是计算坐标增量的基本公式,式(5-3)是计算坐标的基本公式,称为坐标正算公式.从图5—5可以看出AB x ∆是边长AB S 在x 轴上的投影长度,AB y ∆是边长AB S 在y 轴上的投影长度,边长是有向线段,是在实地由A 量到B 得到的正值。
而公式中的坐标方位角可以从0°到360°变化,根据三角函数定义,坐标方位角的正弦值和余弦值就有正负两种情况,其正负符号取决于坐标方位角所在的象限,如图5-6所示。
从式(5—2)知,由于三角函数值的正负决定了坐标增量的正负,其符号归纳成表5—3.图5-5 坐标计算图5—6 坐标增量符号表5—3 坐标增量符号表坐标方位角(°)所在象限坐标增量的正负号⊿x ⊿y0~9090~180180~270270~ⅠⅡⅢⅣ+--+++--例1 已知A 点坐标A x =100。
测量坐标方位角公式

测量坐标方位角公式引言坐标方位角是地理测量中常用的一个概念,用于描述一个点相对于参考方向的角度。
测量坐标方位角是确定一个点相对于某一基准点的相对位置的重要步骤。
本文将介绍测量坐标方位角的公式和计算方法。
坐标方位角的定义坐标方位角可以理解为从参考方向逆时针旋转的角度,以度数或弧度表示。
参考方向通常以正北或正东为基准,具体取决于实际应用场景。
方位角的取值范围为0°至360°或0至2π弧度。
坐标方位角的计算要计算一个点相对于参考方向的方位角,需要知道两者之间的水平方向角和距离。
水平方向角是指从参考方向到目标点方向的角度。
公式下面是计算坐标方位角的公式:方位角 = atan2(y2 - y1, x2 - x1) * 180 / π其中,(x1, y1)是参考点的坐标,(x2, y2)是目标点的坐标,atan2是求反正切的函数,π是数学常量π。
计算步骤1.确定参考点和目标点的坐标(x1, y1)和(x2, y2);2.计算水平方向角,即参考点指向目标点的角度。
可以借助数学库或计算工具来计算反正切;3.使用公式计算坐标方位角,将水平方向角转换为度数。
示例假设有一个参考点A的坐标为(2, 3),目标点B的坐标为(5, 7)。
我们来计算点B相对于点A的坐标方位角。
1.点A的坐标为(2, 3),点B的坐标为(5, 7);2.计算水平方向角:atan2(7 - 3, 5 - 2) = atan2(4, 3)≈ 51.34°;3.使用公式计算坐标方位角:51.34°。
因此,点B相对于点A的坐标方位角约为51.34°。
结论测量坐标方位角是地理测量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计算水平方向角和距离,我们可以轻松计算出点相对于参考方向的方位角。
在实际的地理测量和导航应用中,坐标方位角的计算是不可或缺的步骤,能够帮助我们准确确定物体或位置相对于参考点的方向关系。
以上是测量坐标方位角的公式和计算方法的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测量中坐标方位角

测量中坐标方位角在测量和导航领域中,坐标方位角是指测量点相对于参考点的方向角度。
它常用于导航、地理勘测和无人飞行器等领域中,用来确定目标点相对于基准点的位置关系。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测量中的坐标方位角的概念、计算方法和一些应用示例。
1. 坐标方位角的定义坐标方位角是指从基准点沿着东北地方轴线指向目标点时所形成的角度。
通常将北方设为参考方向,方位角从北方逆时针测量。
方位角的范围通常为0°到360°。
2. 坐标方位角的计算方法在测量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计算坐标方位角:•数学方法:采用三角函数计算方法计算方位角。
根据目标点的经纬度和基准点的经纬度,使用三角函数来计算方位角。
这个方法较为复杂,需要进行一些复杂的数学运算。
•测量仪器:使用测量仪器如罗盘或GPS等设备来测量方位角。
这种方法比较简单,适用于现代化设备的使用。
例如,使用罗盘可以直接读取方位角的数值。
3. 坐标方位角的应用坐标方位角在测量和导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示例:•导航和航海:在航海和航空导航中,坐标方位角常被用来导航和确定目标点的位置。
通过测量目标点相对于基准点的方位角,可以确定船舶或飞机的飞行方向和目标点的相对位置。
•地理勘测:在地理勘测中,坐标方位角用于确定地理特征或地标的位置关系。
通过测量地标相对于基准点的方位角,可以确定它们的相对位置和方向。
•无人飞行器:在无人飞行器的飞行控制中,坐标方位角被用来确定飞机的飞行方向和目标点的相对位置。
通过测量目标点相对于基准点的方位角,无人飞行器可以实现自主导航和飞行。
4. 总结坐标方位角是测量和导航领域中的重要概念。
它用来确定目标点相对于基准点的方向角度,常用于导航、地理勘测和无人飞行器等领域中。
我们可以通过数学方法或测量仪器来计算坐标方位角,并应用于导航、航海、地理勘测和无人飞行器等领域。
希望本文对你理解测量中的坐标方位角有所帮助!。
测量坐标方位角计算

测量坐标方位角计算坐标方位角是指一个点相对于原点的方向角度。
测量坐标方位角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地理测量、导航以及机器人控制等领域。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解释测量坐标方位角的原理和方法,并提供一些实际应用的示例。
首先,坐标方位角是以正北方向为参考的,顺时针方向测量。
通常用一个角度值表示,范围从0度到360度。
0度表示正北方向,90度表示正东方向,180度表示正南方向,270度表示正西方向。
方位角 = arctan(y / x)其中,y是点相对于原点在y轴上的坐标值,x是点相对于原点在x轴上的坐标值,arctan是反正切函数。
这个公式的推导过程比较简单。
假设原点为O,目标点为A,OA的长度为r,目标点的坐标为(x, y)。
那么,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tan(方位角)等于直角三角形的对边长度y除以临边长度x,即tan(方位角) = y / x。
而反正切函数就是这个比值的反函数,即arctan(y / x)。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使用计算机程序来计算坐标方位角。
许多编程语言和软件包都提供了计算三角函数的函数或方法。
比如,在Python中,可以使用math库中的atan2函数来计算坐标方位角。
这个函数接受两个参数,y和x,然后返回坐标方位角的弧度值。
要转换为角度值,可以再将弧度值乘以180并除以π,即angle = atan2(y, x) * 180 / π。
除了使用三角函数,还可以使用向量运算来计算坐标方位角。
假设有两个向量,一个是原点指向目标点的向量A,一个是x轴的单位向量B。
那么,两个向量的夹角就是坐标方位角。
具体而言,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坐标方位角:方位角= arccos(A · B / (,A,× ,B,))其中,A · B表示向量A和向量B的内积,A,和,B,分别表示向量A和向量B的长度,arccos是反余弦函数。
当然,以上只是理论上的计算方法,实际上还需考虑一些附加因素。
方位角计算公式范文

方位角计算公式范文方位角是指从一个参考方向(通常是正北方向)起,按顺时针方向测量到其中一方向线的角度。
方位角通常用度数表示,范围从0度到360度。
下面介绍常见的方位角计算公式:1.方位角计算公式(两点坐标):假设已知起点坐标A(x1,y1)和终点坐标B(x2,y2),方位角θ的计算公式如下:θ = atan2(y2 - y1, x2 - x1)其中,atan2函数是一个双变量反正切函数,返回值为[-π, π]之间的角度值。
注意:上述公式计算得到的θ是以正北方向为参考的方位角。
如果要将方位角转换为以其他方向为参考的角度(如正东方向为0度),可以将θ减去相应的修正值。
2.方位角计算公式(两点经纬度):假设已知起点的经度(lon1)、纬度(lat1)和终点的经度(lon2)、纬度(lat2),方位角θ的计算公式如下:θ = atan2(sin(Δlon) * cos(lat2), cos(lat1) * sin(lat2) -sin(lat1) * cos(lat2) * cos(Δlon))其中,Δlon = lon2 - lon1是两点经度差。
注意:上述公式计算得到的θ是以正北方向为参考的方位角。
如果要将方位角转换为以其他方向为参考的角度(如正东方向为0度),可以将θ减去相应的修正值。
3.方位角计算公式(方向余弦矩阵):方向余弦矩阵(Direction Cosine Matrix)是一种将方位角和俯仰角等转化为三维空间坐标旋转的方式。
方向余弦矩阵的计算公式如下:D=[ cos(θ) * cos(φ), sin(θ) * cos(φ), -sin(φ) ][ -sin(θ), cos(θ), 0 ][ cos(θ) * sin(φ), sin(θ) * sin(φ), cos(φ) ]其中,θ是方位角,φ是俯仰角。
D是一个3行3列的矩阵,表示坐标变换矩阵。
上述是常见的方位角计算公式,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问题,可能还会有其他的计算公式。
坐标,方位角计算公式

坐标,方位角计算公式坐标方位角=磁方位角+(±磁坐偏角)。
方位角是卫星接收天线,在水平面上转0°-360°。
设定方位角时,抛物面在水平面上左右移动。
方位角(方位角,缩写为Az)是用于测量平面中物体之间的角度差的方法之一。
它是从点的北方向顺时针方向和目标方向之间的水平角度。
一、计算方法1、按给定的坐标数据计算方位角αBA、αBPΔxBA=xA-xB=+123.461m;ΔyBA=yA-yB=+91.508m;由于ΔxBA>0,ΔyBA>0;可知αBA位于第Ⅰ象限,即αBA=arctg=36°32'43.64";ΔxBP=xP-xB=-37.819m;ΔyBP=yP-yB=+9.048m;由于ΔxBP<0,ΔyBP>0;公式计算出来的方位角,可知αBP位于第Ⅱ象限。
αBP=180o-α=180o-arctg=180o-13o27'17.33"=166°32'42.67";此外,当Δx<0,Δy<0;位于第Ⅲ象限,方位角=180°+arctg;当Δx>0,Δy<0;位于第Ⅳ象限,方位角=360°-arctg。
2、计算放样数据∠PBA、DBP∠PBA=αBP-αBA=129°59'59.03"。
3、测设时,把经纬仪安置在B点,瞄准A点,按顺时针方向测设∠PBA,得到BP方向,沿此方向测设水平距离DBP,就得到P点的平面位置。
当受地形限制不便于量距时,可采用角度交会法测设放样点平面位置上例中,当BP间量距受限时,通过计算测设∠PAB、∠PBA来定P点。
根据给定坐标计算∠PAB;ΔxAP=xP-xA=-161.28m;ΔyAP=yP-yA=-82.46m;αAP=180°+arctg=207°4'47.88";又αAB=180°+αBA=180°+36°32'43.64"=216°32'43.64";∠PAB=αAB-αAP=9°27'55.7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本计算公式:
sinα=对边/斜边sinα=A/C
cosα=邻边/斜边cosα=B/C
tgα=对边/邻边tgα=A/B
ctgα=邻边/对边ctgα=B/A
B
一、根据其中一个已知坐标点做原点,作坐标系图。
二、根据已知第二坐标点与假定原点坐标的差值确定其所在象限位置。
三、根据第二已知坐标点与假定原点的差值计算第二已知坐标点与假定原点的夹角。
四、根据夹角象限位置+或—180度//90度。
(第四象限减180度,第二象限减90度,第三象限减360度)
五、根据需测坐标数据计算其与假定原点的差值。
六、根据差值计算需测坐标与假定原点的夹角。
七、根据象限位置加+减—已知坐标与假定原点的夹角。
八、得出已知第二坐标与需测坐标的夹角。
九、根据坐标计算假定原点与需测坐标的距离。
十、根据计算结果与经纬仪测定需测坐标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