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八上名著《红照耀中国》材料汇编
红星照耀中国1-6章练习汇编(含答案)

第4节通过红色大门1、我搭乘载重6吨的到达洛川。
2、陕西长期以来盛产闻名,最好的土地都种上了。
3、西北的主要粮食作物严重短缺。
4、一个年轻的农民头上包着一条白毛巾腰间,插着一支左轮手枪从树林里走出来,他就是平民会的主席。
他长得很英俊的小伙子皮肤黝黑发亮,牙齿整齐洁白,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含着一种挑战的神情,他还有一种吓人的气派。
5、我想去县政府所在地,我以为苏维埃主席就在那里。
6、我受到了严密检查,目的是为了要证实他们以前的一种看法:。
7、刘龙火数了共值的苏区纸币,我拿和刘龙火交换。
第一章,探寻红色中国答案第一节答案:1、长征、12 、陕北2、毛泽东、253、林彪、一军团第二节答案:1、红色中国预防针天花、伤寒、霍乱、斑疹伤寒和鼠疫西北2、淋巴腺鼠疫3、西安府西方平安陕西4、洛川洛川5、长城黄河6、苏维埃活动的地方7、杨虎城8、张学良9、邵力子张学良陕西 10、邵力子第三节答案1、收到了一份红军指挥员用隐色墨水写的一封介绍信到西安府磨家旅馆去2、王牧师董建武3、青帮杜月笙国民党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张学良5、治疗伤寒蒋介石国际联盟6、热河张学良张学良欧洲考察7、治愈了吸毒恶习 8、沈阳 9、吸毒恶习 10、他要把毕生的精力用于收复满洲,为人民雪耻 11、冀东魁儡政权华北脱离南方 12、张学良整整两个师 13、盟友敌人 14、张学良我是向你借飞机到红区去的张少帅的私人座机延安 15、张学良周恩来张学良统一战线 16、停止陕西境内的战事通知对方张学良政治训练 17、王曲镇张学良抗日政治训练少帅 18、东北军政治委员 19、卡车卡车卡车 20、如果有一个外国人,丢在前线不回来,他的美国飞行员可能嘴快说出来 21、中国共产党秘密警察的头子 5万元邓发 22、邓发共产党黄埔军校红军第四节答案:1、道奇卡车2、鸦片鸦片3、小米、麦子和玉米4、刘龙火5、安塞毛泽东6、洋鬼子不可思议7、一元钱一元国民党的钱《红星照耀中国》第二章练习及答案第二章去红都的道路第一节遭遇白匪追逐1、白匪指的是,赤匪指的是。
《红星照耀中国》知识点总结提纲

八年级上册语文必考重点名著《红星照耀中国》重点习题姓名:一、选择题1.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文中的“大迁移”是指( D )A、国民革命军北伐B、朱、毛红军会师井冈山C、北方少数民族南迁D、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2. 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文中的“武装宣传”是指( C )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扩大了革命影响B、太平天国北伐、东征,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C、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成为“革命的播种机”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革命根据地3.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以纪实性手法向西方国家大量介绍了红色中国以及红军长征的事迹,一度风靡全世界。
2017年是红军长征胜利(D)A、51周年B、61周年C、71周年D、81周年4.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
”这是斯诺对以下哪一事件的评价( B )A、五四运动B、红军长征C、北伐战争D、抗日战争5. 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是指(B )A、八一三事变B、西安事变C、九一八事变D、七七事变二、简答题1、苏维埃政府对农民最有重要意义四项举措:答:重新分配土地,取消高利贷,取消苛捐杂税,消灭特权阶级。
2、代议制苏维埃政府结构是怎样的?答:从最小的单位村苏维埃开始建立的,上面是乡苏维埃、县苏维埃、省苏维埃,最后是中央苏维埃。
统编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知识梳理 课件(共44张PPT).ppt

纪实作品的阅读
阅读纪实作品
➢ 把握作品中的“事实”之后要读明白作者想用事实说什么“话” 作品所记录的是经过作者筛选的事实,还有作者对于事实的感受和
印象,这当中必然会体现作者的倾向性。作者往往会在记录事实的过程 中穿插分析和评论,直接阐明自己的见解。阅读纪实作品,要善于体会 和辨别作者对于事实的立场、观点和态度。
作为第一部向世界介绍和传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程 的图书,它在英语世界获得了轰动性影响,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 的经典的百科全书。
作品简介
作家介绍
埃德加·斯诺(1905-1972)于1905年出生于美国堪萨 斯市,年轻时当过农民,铁路工人和印刷学徒,大学毕业时开始 从事新闻工作。
他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 1930年以后,为采集新闻,遍访中国主要城市和东三省、内蒙、 台湾及日本、朝鲜、荷属东印度。
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 为第一个采访红色区域的西方记者。他也是首先把鲁迅著作介绍 到西方的人之一。在他的一生中,除了为欧美报刊写作通讯稿以 外,他完成了11本著作,其中极大部分是和中国问题有关。
埃德加·斯诺
作品简介
思想主题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 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 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共产党主动要求停止内战,主张联合抗日,并对国民党做出了退让。
纪实作品的阅读
阅读纪实作品
➢ 边读边注意梳理作品中事实的前因后果、发展线索 不妨追问:作品写了什么人?他们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做些什么?
重点突出了什么内容?《红星照耀中国》实际写了两个层面的事实:一是 作者1936年6月至10月采访“红色中国”的过程;二是“红色中国”的 历史、现状和未来。与此相关的内容重点有两个:一是共产党及红军是 如何绝处求生的,其生存、发展靠的是什么;二是共产党领袖人物的成 长历程,他们的信仰和他们对于中国命运的思考。
八年级上册名著导读练习——《红星照耀中国》前四篇(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名著导读练习——《红星照耀中国》前四篇(含答案)2017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名著导读练——《红星照耀中国》前四篇第一篇探寻红色中国1.1928年,当中国大革命陷入低潮时,埃德加·斯诺来到了中国。
1930年后,他遍访中国主要城市和中国周边邻国,并目睹了1932年的淞沪战争和1933年的热河战争。
此后,他在大学任新闻系教授两年,同时研究了中国语文。
这是斯诺于1936年去西北探险旅行的出发点,也是他于1937年整理资料写作《红星照耀中国》的地方。
在他去世后,根据斯诺的遗愿,他的骨灰的一部分也安葬在此。
1941年,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打击,斯诺被迫离开中国。
之后,他又有4次来访中国,直至1972年2月15日与世长辞。
2.1936年6月,斯诺带着当时无法理解的关于革命与战争的无数问题,从出发,经过西安,冒着生命危险进入边区。
首先,他到达当时苏区的临时首都,与同志进行了长时间的对话,搜集了关于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手资料。
然后,他到达了与国民党中央部队犬牙交错的前沿阵地宁夏南部的县。
最后,他冒着炮火,重新折回保安,并由保安顺利到达西安。
之后,他回到北平,将许多通讯报道汇编成《西行漫记》一书。
3.关于党内路线斗争的叙述和分析,是在《西行漫记》第十一篇中的《红色中国》。
4.《红色中国》研究了中国在最紧急的时候找到了民族最伟大的统一,找到了民族灵魂的基本因素或原因,具有颇高的价值。
领袖们用了神奇的远见,正确地分析了促成这一次抗战的事实,预测了这一次抗战的性质,并指出中国为求生存而必须向上、上、上。
通过红军的经验,得到了一种客观教训,即有组织的民众——尤其是——在革命游击战争中是一种不可征服的力量,他们的实践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可以说,这是《红色中国》这本书的总结。
5.斯诺到达西安府不久,就去拜访陕西省绥靖公署主任将军,但他拒绝讨论政治问题。
斯诺便去找陕西省主席邵力子。
邵力子说:“现在陕北没有多少战斗,红军正在转移到宁夏和甘肃去。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课件(共34张PPT)可编辑全文

: 工作经历
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
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
又任《每日先驱报》和美国《星期六晚邮报》驻华战 地记者
代表作品: 《红星照耀中国》
2024/11/16
文本讲读之
“红星知识竞赛”
形式 知识竞赛 组队 10大组 竞赛 规则 先举手抢得答题机会,答错不扣分,答对
一题加1分。
• 1.《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 美 )国 记者 ( 埃德加.斯诺 )。《红星照耀中国》 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曾易名
——
红 星 照纪
实
耀作 品
中的 阅 读
国
学习目标
• 1.浏览目录,了解作品的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 • 2.选读书中报道人物的任意章节,了解人物故事
,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 3.了解红军长征,初步感受红军的精神。
2024/11/16
作者名片
姓名: 埃德加.斯诺
国籍: 美国
: 职业 驻华记者、通讯员 大学讲师
2024/11/16
• (一)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 求,是其世界观和政治立场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是 确立人生价值取向的最高准则。理想信念一旦形成,就会 成为支配人们行动持久的精神动力。
• (二)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长征精神就是人民利益、国 家利益、民族利益高于一切,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全 局利益高于局部利益的精神。
2024/11/16
自主+合作
示例
• 阅读《造反者》选段46页—53页:
1.圈画梳理周恩来的这段经历。
2.除了让你了解了关于周恩来的事实之 外, 你读到作者对周恩来什么样的态度?
• 周恩来,1898.3.5出生于一个官僚家庭。
《红星照耀中国》阅读材料

《红星照耀中国》阅读材料★人物形象:⑴毛泽东:【外貌】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
【性格】质朴纯真,感情深邃,爱军爱民,生活简朴,廉洁奉公,能吃苦耐劳,自尊心强,有当机立断的魄力。
【相关情节】①早年反抗父亲、读“禁书”、剪辫子等,经历了长沙人民因为饥荒起来反抗和被镇压的事件;②接下来介绍了毛泽东早期的思想来源、如何从军、如何进入湖南师范学校、北平工作;③然后介绍他投身政治的政治活动——主笔《湘江评论》、创办文化书社、反对军阀、组织工人等等,建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信仰;④随后就是作为共产党员毛泽东的辉煌事迹: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国共合作、组织起义、参与建立苏维埃政府等;⑤最后简要记述带领红军发展壮大,几次反“围剿”胜利和失败,通过长征到达甘、陕的历程。
⑵周恩来【外貌】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
【性格】羞怯,自信,平易近人,温文尔雅,头脑冷静,细心热情,善于计划。
【相关情节】①欢迎斯诺的到来,给予了斯诺自由活动的诚意,并且亲自替他起草了一个旅程, 其中开列着为时共需九十二天的旅程中的各个项目。
②早年先后在南开中学、南开大学求学,参加学生运动;③出国留学,回国后与孙中山一起准备发动国民革命;④组织工人罢工,组织广州公社,转入地下活动等;⑤九死一生到达陕北的红色新根据地。
⑥蒋介石悬赏八万元要他的首级,可是他的司令部门前,只有一个哨兵。
我到屋子里以后看到里面很干净,陈设非常简单。
⑶贺龙【外貌】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
不知疲倦。
【性格】英勇善战,急躁而又谦虚。
【相关情节】①父亲带他去赴宴,父亲在席间吹嘘自己儿子如何勇敢无畏,有个客人想试他一下,在桌子底下开了一枪,而贺龙面不改色;②曾在省军中任职,控制地区是云南运鸦片到汉口的必经之道,他靠抽烟税为生,不抢老百姓;③在南昌“八一起义”后参加共产党;④用一把菜刀在湖南建立了苏区;⑤仇视有钱人,“据说,如果贺龙还在两百里的地方,地方士绅都要闻风逃跑,哪怕有南京军队重兵驻守的地方也是如此”;⑥带领红军长征过雪山,与朱德会师。
红星照耀中国最全资料

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复习资料埃德加·斯诺,美国人,1928年来到上海,担任《密勒氏评论报》的助理编辑,后兼任《每日先驱报》的特约通讯员。
1930年后,他遍访中国主要城市。
1933,他认识了美国著名的进步新闻记者史沫特莱,并结识了鲁迅、宋庆龄等一批民主进步人士。
1936年,埃德加·斯诺作为第一名进入延安采访的外国记者,采写、发表了大量的关于陕北苏区、中国共产党、红军的报道。
1937年卢沟桥事变前夕,斯诺完成了《红星照耀中国》的写作,当年10月由伦敦戈兰茨公司出版后,在世界范围引起巨大反响。
1938年2月,《红星照耀中国》的中译本(更名《西行漫记》作为掩护)出版,几十年来畅销不衰。
斯诺毕生致力中美友好,成为美国中国问题专家,并在新中国建立后几次来华访问。
第一篇探寻红色中国一些未获解答的问题斯诺在中国的七年间,关于中国红军、苏维埃和共产主义运动,人们提出过很多很多问题,可是一直得不到令人满意的答案。
所以当1936年6月斯诺得到一个能够亲身进入红区、打破持续9年的新闻封锁的机会时,为了探明事情的真相,他义无反顾地决定这次冒险。
【人物形象】斯诺:求真务实的职业精神,勇敢无畏的冒险精神。
去西安的慢车一天午夜,斯诺登上了去西安的火车。
当时西北天花、霍乱、伤寒、斑疹和鼠疫流行,因此斯诺在出发前在臀部和腿部注射了这些传染病的疫苗。
他的第一个目的地是西安府,并在那拜访了杨虎城将军和省主席邵力子。
汉代青铜在北京一个红军指挥员用隐色墨水为斯诺写了一封介绍信给毛泽东,但是除了这封介绍信以外,斯诺在西北要取得联系,就要到西安府某家旅馆去,等一个自称姓王的先生来访,这位王先生(真名董健吾)会设法给斯诺安排坐张学良的私人飞机去红区。
因为情况有变,最后斯诺只能乘坐东北军到前线的卡车前往。
在汉朝古城遗址等车时,斯诺见到了敌军悬赏五万元首级的共产党人邓发。
【人物形象】邓发:热情活泼、勇敢大胆。
通过红色的大门斯诺岔入一条据说是商贩偷运货物出入苏区的山道进入了无人地带,最后顺利到达延安附近的一个村落,正式进入了红色大门。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知识点梳理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整本书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一、作者简介埃德加·斯诺(1905-1972),美国著名记者。
他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多家上驻华记者、通讯员,兼任过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教授。
1936年,斯诺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重重封锁,到达保安,深入根据地,切实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精神。
他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记。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又任《每日先驱报》和美国《星期六晚邮阝报》驻华战地记者。
1942年离开中国,去中亚和苏联前线采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三次来华,并与毛泽东见面.1972年2月15日因病在瑞士日内瓦逝世。
遵照其遗愿,其一部分骨灰葬在北京大学内,即前燕京大学的校园里。
二、作品概况《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纪实性强且文笔优美的报道性作品。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该书绝大部分素材来自作者采访的第一手资料,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作者通过与众多中国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林伯渠、邓发、徐海东等)以及与广大红军战士、农民、工人、知识分子的接触交往,了解革命根据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生活各方面的真实情况,准确、鲜明、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的斗争业绩。
三、思维导图红星照耀中国作者采访“红色中国的过程”“红色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共产党及红军是如何绝处求生的共产党及红军的生存、发展靠什么共产党领袖人物的成长过程共产党领袖人物的信仰及他们对中国命运的思考四、人物形象人物人物形象相关情节毛泽东成长时期:富有反抗精神,善于通过斗争为自己争取合法权益;好学进取,有恒心和毅力;善于思考,有质疑精神。
成熟时期:质朴纯真,生活简朴;博览群书,涉猎广泛;精力过人,身体素质好;一丝不苟,果决有魄力;感情深邃,爱军爱民。
①与父亲的矛盾对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上名著《红星照耀中国》材料汇编【材料整理】一、概述1.作者简介埃德加・斯诺,美国记者、作家。
在红色苏维块地区进行采访的第一个西方新闻记者、搜集了关于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手资料,写成《红星照耀中国》。
1937年10月,《红星照耀中国》由伦教一公司首次出版。
1938年2月,上海地下党翻译出版了该书,为便于在国统区和沦陷区发行,书名改为《西行漫记》。
2.相关背景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和革命群众。
与此同时,与共产党、红军相关的消息被严密封锁。
1936年,正值中国和世界局势大转变的开端,全中国弥漫着浓浓的战斗气息,日本不断侵扰我国领土,激起中华儿女的强烈反抗。
国民党前期依然坚持妥协不抵抗政策,红军在中国腹地进行着战斗,长达9年的严密封锁让这里的信息难以被外界知晓,真实的情况一再被掩盖。
各种关于红军、共产党的流言蜚语满天飞,美国记者斯诺为了解答心中疑问,了解最真实的情况,进入陕甘宁边区采访。
3.作品简介作者真实记录了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作者通过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刘志丹、彭德怀等以及广大红军战土、农民、工人、知识分子的接触交往,了解了革命根据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生活各方面的真实情况,准确、生动、鲜明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斗争业绩,表达了对红军和共产党由衷的赞美之情。
4.作品意义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的评价。
首次向全世界全面报道了长征这一举世无双的“壮举”,对长征表达了饮佩之情,断言长征实际上是一场战略撤退,称赞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是现代史上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
斯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土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
他面对面采访了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和红军将领,与他们结下了或浅或深的交情。
他还从小人物的小事件中,反映出当时苏区人民的生活、心理状况,更从侧面表现出红军以及革命领袖们的精神状态和思想觉悟。
二、红军精神①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
②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牺牲一切的精神。
③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④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
⑤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三、内容概要全书共十二篇,主要内容包括:①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
②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
③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
④作者整个采访的经历和感受等。
第一篇探寻红色中国(北平→西安)作品一开始先提出了一些未获解答的问题,在去西安的慢车上作者与老人、青年探讨红军的相关話题,在到达西安之后拜访了国民党的重要人物,文代了西安的局势,见到了邓发,终于在黎明之前离开西安府。
第二篇去红都的道路(西安→安塞→保安)重点写了作者在去保安路上的见闻,记叙了第一次遇见大名鼎鼎的红军指挥员周恩来并与其交谈的经历,了解到周恩来一些生平经历,从李长林口中得知贺龙二三事,了解到陕北当时的一些风貌。
第三篇在保安记叙了见到苏维埃掌权人物毛泽东与其夫人的场景,对毛泽东的生平进行了介绍,并就“中国共产党人今天的基本政策是什么?”与毛泽东以及共产党的其他领导人进行了十几次谈话,见到了红军大学的校长林彪。
第四篇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介绍了毛泽东的童年生活、在长沙的经历、在北京以及游历全国并加共产党的经历,介了共产党成立的过程和早期不同路线之间的斗争,以及国民革命和苏维埃运动时期毛泽东的经历,最后介绍了红军的成长过程和红军的相关政策。
第五篇长征从毛泽东口中得知了长征的艰难及细节。
首先介绍了红军长征的原因,然后重点介绍了长征的几个关键细节: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雪山、过大草地等。
展现了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乐观、勇敢、自信的草命精神和坚定的意志。
第六篇红星在西北先重点介绍了刘志丹的革命生涯及其开创陕西苏区的经历,接着介绍了持续三年的西北大灾荒以及救灾的情况,然后重点介绍了苏维埃政府的土地、文化、货币政策,最后介绍了徐特立的经历和共产党的教育政策。
第七篇去前线的路上(保安→吴起镇)开头写到同红色农民的谈话,从谈话中可以看出“红军”和“白军”的不同;接着介绍了苏区工业概况以及吴起镇工厂里工人们的生活情况;最后用一向话概括了陕西苏区这个奇特的“工业中心”的年轻气氛:他们即使缺乏社会主义工业的物质,却有社会主义工业的精神。
第八篇同红军在一起(吴起镇→预旺堡)先介绍了红军的来历、军饷、武器来源和婚烟状况以及军官的伤亡比例及原因;然后重点介绍了彭德怀的性格和人生经历;最后重点介绍了红军的游击战术、红军战士的日常生活和红军上政治课的场景。
第九篇同红军在一起(续)先写了攻克预旺县城的经过;接着介绍了徐海东参加革命的经历,通过徐海东的话语交代了国民党犯下的滔天罪行,强调了阶级斗争的尖锐性;然后介绍了青海、宁夏和甘肃北部的回族反动武装——四大马;最后介绍了共产党对回民的争取。
第十篇战争与和平先谈到了红军的好马;然后介绍了少年红军“红小鬼”,彭德怀实践中的统一战线以及朱德,并引用韦尔斯女士的话评价毛泽东、朱德:“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进程,如果没有它的两个孪生天才“朱、毛”,是无法想象的。
”第十一篇回到保安(预旺堡→保安)先写了在回保安路上的见闻,介绍了共产党的宗教政策和对待俘虏的政策;接着写回到保安的生活,收集了足够的传记材料,可以编写一本《红色中国名人录》;然后谈到了中国共产党与俄国共产党、共产国际、整个苏联之间的关系;又介绍了与中国红军在一起作过战的德国顾问李德;最后讲述了离开保安,与红色中国告别的情景。
第十二篇又是白色世界(保安→西安→北平)写了从红色中国出来后,发现张学良少帅的东北军与蒋介石总司令之间的紧张关系越来越尖锐。
最终,西安事变发生,总司令被逮捕。
然后讲述了从召开救国会议到国共合作的经过,谈到了西安事变对共产党以及中国局势的影响。
最后分析了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四、人物印象1.毛泽东人物印象:高远瞩,抱负远大,求真务实,识才善用,生活简朴,廉洁奉公,吃苦耐劳,亲民随和,谦虚坦诚,质朴纯真,有幽默感。
他是个精明、博学多才的知识分子,是个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
主要事迹:四渡赤水打乱国民党追击,遵义会议确立了领导地位,带领中央红军北上长征,建立根据地。
2.周恩来人物印象:信仰坚定,理想崇高,顾全大局,虚怀若谷,谨慎谦虚、头脑冷静、知行合一、学识丰富、自信热情,是一个书生出身的造反者。
主要事迹:南昌起义的领导者之一,遵义会议上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3.彭德怀人物印象:乐观、豁达、勇敢、随和、和蔼可亲、生活俭朴、大公无私、率真、骁勇善战、视死如归,有威信,从不考虑个人得失,关怀小战士。
主要事迹:率部参加了许多重要战役,始终为取战略转移的主动权而战斗,同张国焘右倾分裂主义进行不懈斗争,临危受命,率领红军主力先行北上。
4.贺龙(听李长林讲述)勇敢无畏、同情穷人、性格急躁、谦虚、口才好、仇视有钱人。
5.朱德(未直接见到,根据韦尔斯的记录改写)人物印象: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知识丰富、不搞特权、纯朴谦逊、朴实善良、意志坚强、待人真诚、和蔼可亲,与士兵同甘共苦,深受爱戴。
主要事迹:遵义会议上坚决支持毛泽东的正确路线,率领红四方面军北上长征,途中与张国焘的分裂主义不断斗争,维护了党和红军的团结统一。
【真题再现】暂无中考真题【模拟试题】1.名著阅读(8分)我的抗议行动的效果,给了我深刻的印象。
这次“罢课”胜利了。
我家分成两“党”。
一党是我父亲,是执政党。
反对党由我、母亲、弟弟组成,有时连雇工也包括在内。
可是在反对党的“统一战线”内部,存在着意见分歧。
我母亲主张间接打击的政策。
凡是明显的感情流露或者公开反抗执政党的企图,她都批评,说这不是中国人的做法。
(1)上面文段选自作品____________,作者是,段中的“我”指的是________。
(每空1分) ,书名中“红星”的含义是什么?(2分)(2)选段主要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1分)(3)这段文字语言幽默风趣,让人看了忍俊不禁。
从中可以看出童年的毛泽东具有怎样的特点? (2分)三、中考原创题(一)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8分)他对有钱人的仇视,据说,如果他还在二百里外的地方,地主士绅都要闻风逃跑,哪怕有南京军队重兵驻守的地方也是如此,因为他以行军神出鬼没著称。
1.以上文字选自又名。
作者是国的(4分)2.上述文字中的“他”是谁?(1分)结合内容简要谈谈作者笔下对“他”的印象。
(3分)答案:1.《红星照耀中国》《西行漫记》美埃德加.斯诺。
2.(1)处变不惊。
即使在桌子底下开枪,也面不改色,连眼睛都不眨一下。
(2)谨慎。
加入国民党经过慎重考虑才决定。
(3)口才很好。
人称“说起话来能叫死人活过来打仗”。
(二)名著阅读1.《红星照耀中国》又名《_______________》,是______(国家)著名记者______________的不朽名著,以________手法向西方国家大量介绍了红色中国以及长征的事迹,一度风靡全世界。
(4分)2.图片中的是什么形象?(1分)这类人物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红小鬼。
性格特点:1.乐观积极,努力学习 2.耿直认真,讲究原则 3.不怕困难,坚持顽强 4.活泼可爱,待人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