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合集下载

心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技术规范

心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技术规范

心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技术规范化应指南本指南力争实现在该领域有规范化操作标准可循,并进一步提高图像质量,降低辐射剂量,让患者获益。

01CCTA检查流程与预约环节CCTA得检查流程见图1、每个步骤得规范化操作可改善患者得配合度、优化扫描方案,进而提高检查成功率,并降低辐射剂量与对比剂用量。

图1 心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检查流程图预约时,需要确定以下事项:(1)了解有无CT增强检查禁忌证;(2)确定患者预约检查时间;(3)告知患者检查时需要直系家属陪同,因为重症患者或者冠心病患者在检查过程中有可能出现风险,且存在注射对比剂得各种风险;(4)检查当日,无需空腹、禁饮食,除药品有特殊说明外(如治疗糖尿病双胍类药物,根据对比剂使用说明书需要在检查前后停药48h),无需停止正在服用得药物、检查前12~24h,避免服用提高心率得食品、饮料、药品等,如饮酒、咖啡类饮料、万艾可(伟哥)类药品;(5)询问患者得基础心率,如超过90次/min(bpm),有可能需要备用β受体阻滞剂,有无频发心律失常等情况,并给予解释;(6)根据每家医院得具体情况,向患者说明应做得检查前准备、02扫描过程与推荐使用得规范化检查方案CCTA扫描步骤与方案:(1)定位像扫描:自胸廓入口至心脏膈面屏气行定位像扫描(正位或正侧位,由具体设备型号决定)。

定位像扫描条件由设备嵌入,不做特殊修改。

CCTA采集范围:上界自气管隆嵴下1~2 cm水平(根据患者体型调整),下界达心脏膈面(注意部分患者膈面抬高,CT采集范围需低于膈肌),左右各大于心缘两侧10~20 mm。

CCTA增强扫描时,可以根据钙化积分扫描观察到得冠状动脉开口与远端水平,确定扫描范围更加精准。

对于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得患者,上界自胸廓入口开始,以显示桥血管全程。

(2)冠状动脉钙化(CAC)扫描:推荐CCTA前进行钙化积分扫描、但就是对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与搭桥术后患者,因为有金属物得植入,不推荐行钙化积分扫描。

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

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

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Dual-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 Coronary Angiography杨贞勇谢学斌郭汉霖Yang Zhen-yong Xie Xue-bin Guo Han-li澳门镜湖医院影像中心Department of Imaging, Kiang Wu Hospital, Macau SAR, China中图分类号:R81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8-0086(2010)04摘要:目的探讨双源CT(DS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6~2010.2期间139例行双源CT(DS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病例,男75 例,女64 例,年龄43~76岁。

图像品质评价分4级:优秀(4分),无伪影,完全可进行影像学分析;良好(3分),轻微伪影,有良好的诊断品质,可进行影像学分析;尚可(2分),中度伪影,能满足诊断分析;差(1分),严重伪影,不能满足诊断分析。

狭窄程度评价方法:血管狭窄程度=(狭窄血管近心端正常血管直径-狭窄处直径)/狭窄近心端血管直径×100%;冠状动脉狭窄分级:轻度为管径狭窄<50%,中度为≥50%且≤75%,重度≥75%,血管闭塞(100%)。

结果139例冠状动脉成像,137例显示良好(2分以上),符合诊断要求。

CTA成像成功率98.6%,发现血管异常85例,其中冠状动脉斑块所致狭窄70例,冠状动脉肌桥32例,冠状动脉起源异常5例(4例为右冠状动脉异位起源于左冠状动脉窦,1例为冠状动脉起源于冠状动脉窦上方),主动脉瓣结节1例,冠状动脉-肺动脉瘘1例,双侧上腔静脉1例。

同时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CAG)病人17例,符合率94%。

结论双源CT(DSCT)冠状动脉成像能提供满意的图像及可靠的诊断结果,以其无创性优势可作为冠心病的首要筛选检查方法之一关键字:冠状动脉;双源CT;血管造影术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dual-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 coronary angiography (DSCTCA). Methods Between June 2009 and February 2010, dual-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 coronary angiography (DSCTCA) was performed in 139 cases (male 75, female 64, age from 43 to 76 years). Image quality degrees: excellent (Score 4): no artifact; good (Score 3): a little artifact that does not affect the diagnosis; satisfaction (Score 2): moderate artifact that does not affect the diagnosis significantly; poor (Score 1): serious artifact that affect the diagnosis significantly. Stenosis degrees: mild stenosis<50%,50%≥moderate stenosis≤75%, serious stenosis≥75%, occlusion (100%). Results The images of 137 of 139 cases (98.6%) are satisfied or above. There are 85 abnormal cases of 139 found. Among them, stenoses are found in 70 cases, myocardial bridging in 32 cases, abnormal arising position in 5 cases (RCA originates from left coronary sinus in 4 cases, both RCA and LCA originate from the points above coronary sinus in 1 case), nodule at aortic valve leaflet in 1 case, both RCA and LCA -PA fistula 1 case, both SVC in 1 case. 94% got the same diagnosis in 17 cases that were also examined by conventional coronary angiography (CAG). Conclusion Dual-source computedtomography coronary angiography (DSCTCA) can provide satisfied images and diagnosis. It can be one of the best screening methods for coronary disease.Key words:Coronary artery; Tomography; X-ray computed; DSCT; Angiography冠状动脉的无创性成像一直是放射学家孜孜追求的目标之一。

2024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数据标注和质量控制专家共识

2024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数据标注和质量控制专家共识

2024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数据标注和质量控制专家共识摘要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 )是冠状动脉疾病诊断的首选影像检查。

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对CCTA数据进行图像重组、斑块评估和血管分析,是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发展的重要方向,为临床机构提供了全新的影像后处理和诊断方式。

影像人工智能产品的生产研发、验证确认、临床质控等活动均需要依托图像数据的高质量标注结果。

为了规范CCTA的数据标注,本共识对CCTA的标注提出统一的共识和指导意见从数据集适用范围和定义、数据要求、标注流程及标注规则等各个方面阐述专家组就该问题达成的共识,旨在帮助业内形成统一认知,提高CCTA 数据的标注质量,推动相关数据集的建设,促进CCTA相关的人工智能研究规范化发展,提升冠状动脉疾病的诊疗水平。

近年来,心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首位的总死亡原因[1 ]。

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推算,目前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推算现患人数约3.3亿,心血管病占疾病死亡构成的46.73% (农村)和44.26% (城市)[2 ]。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冠状动脉疾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 , CAD )的高危人群不断增加,影像学检查需求大幅增加,对影像科医师诊断质量和效率的要求不断提高。

目前诊断CAD的金标准仍然是有创冠状动脉造影(invasive coronaryangiogQPhy (ICA 工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CT angiography , CCTA )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92~0∙99∖ 0.68-0.93 [3 ] o CCTA对冠状动脉狭窄的阴性预测值很高,还可检测斑块的定量和定性特征,预测未来心血管事件的风险[3 ],已成为临床诊断CAD的首选无创检查。

CCTA的诊断流程包含图像后处理、狭窄程度评估分级、斑块评估等,并依据国际心血管CT 协会(Society of Cardiovascular Computed Tomography , SCCT X美国放射学会和北美心血管影像学会2022年更新的冠状动脉病变报告和数据系统2.0 (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 CAD-RADS 2.0 ∖2018 年更新的冠状动脉钙化数据和报告系统(coronary artery calcium data and reporting system ,CAC-DRS )和国家心血管病专业质控中心专家委员会发布的《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扫描与报告书写专家共识》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的适用标准及诊断报告书写规范》中规范的流程撰写报告[4,5,6, 7 ] O传统工作模式下,CCTA的诊断效率和质量始终受到后处理时间、人力资源、经验和视觉观察的影响。

带你了解CT冠状动脉造影

带你了解CT冠状动脉造影

带你了解 CT冠状动脉造影CT冠状动脉造影就是血管成像,利用CT的技术对冠状动脉进行血管造影检查,了解冠状动脉病变的情况。

该方法属于无创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冠心病是近些年临床上多发的心血管疾病,它的诊断依据是冠状动脉出现50%以上的狭窄或者可证明有心肌缺血。

而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需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来实现。

冠状动脉造影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有创性的需要将导管插到冠状动脉开口处进行造影检查,另一种是无创的通过CT或者核磁共振进行检查,目前临床使用较广泛的是CT冠状动脉造影。

1.CT冠状动脉造影是这么做的?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简单的说是在注射造影剂后,通过CT查看冠状动脉的影像是否存在异常问题。

因为是查看血管的异常,如果不注射造影剂是无法显示出血管变化的。

该检查方法无需使用插管进入心脏,所以称为无创的心血管检查。

常用的造影剂是碘造影剂,冠状动脉CT检查中使用较多的是碘普罗胺。

注射时要通过高压注射器快速将碘造影剂注入静脉中,然后使用CT机器对造影剂注射处直到心脏等不同位置不同时间,根据预先设定好的程序进行扫描。

这种成像扫描相当于将一个血管进行不同层面的扫描,然后通过计算机技术将成像组合起来,便可准确定位血管中存在的异常,进行分析诊断。

造影剂需要快速注入,因此病人多会有碘造影不适反应,比如表现出浑身发热、嗓子不适以及出现小丘疹等。

1.哪些情况会影响CT冠状动脉造景检查的结果1.心律不齐与心跳过快会影响造影检查结果。

因为CT扫描是将血管一个层面一个层面的扫描,然后将各层面成像结合在一起,因此对每层扫描时都要求层面整齐。

但心脏是跳动的,不断收缩和舒张,因此成像就要求在跳动的同一时间,否则会影响成像结果。

但若病人心跳不齐,一会快一会慢,心动的周期无法固定,取样图像难以对上,造影图像也就没法进行分析诊断了。

当病人出现心律不齐、心跳过快和频发早搏等,不适宜进行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影响检查结果。

2.血管出现钙化。

钙化的斑块会影响狭窄的判断,CT检查属于一种X线检查,X线检查对钙化的影像非常敏感,若是血管壁上出现了钙化斑块,会阻挡血管的检查。

放射科中的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

放射科中的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

放射科中的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放射科技术在诊断和治疗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其中,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CT coronary angiography)作为一种无创的、高分辨率的成像技术,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的原理、应用及优势,并结合实际案例来阐述其在放射科中的重要性。

一、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的原理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是一种以X射线为基础的断层成像技术,通过对患者进行多层次的扫描,利用计算机重建出心脏和冠状动脉的高分辨率三维图像。

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X射线的生成和探测:通过射线管产生X射线,并通过患者的体表进入体内,再由探测器接收经过患者体内组织吸收和散射后的X射线信号。

2. 数据采集和重建:探测器将接收到的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然后由电脑对这些信号进行处理,进而重建出心脏和冠状动脉的图像。

3. 透射和吸收:血液和冠脉中含有不同程度的碘化物,通过给患者静脉注射造影剂,可以使冠状动脉在CT图像上表现出更好的对比度,有利于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

二、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的应用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广泛的用途,特别是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评估中有着独特的优势。

1. 冠脉狭窄的诊断: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可以直接显示冠脉的狭窄情况,帮助医生准确判断冠状动脉是否存在病变,为患者提供更早的治疗干预机会。

2. 冠脉支架术前规划:在进行冠脉支架植入手术前,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可以提供三维立体的冠状动脉图像,帮助医生确定支架的植入位置和长度,有助于手术的成功进行。

3. 心肌梗死的诊断: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可以评估冠脉栓塞和梗死区域的大小和位置,对于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4. 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评估: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可以对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如冠脉钙化程度、斑块成分等,帮助医生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最新临床应用推荐及诊断规范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最新临床应用推荐及诊断规范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最新临床应用推荐及诊断规范摘要:目的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最新临床应用推荐及诊断规范。

方法选取150例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CTA、MPI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CA),按照心肌灌注缺损部位评估冠状动脉病变血管。

结果150例患者中,CCA检出90例存在狭窄≥50%的冠状动脉共有165支,255个节段,其中有125个节段处于冠状动脉远端和分支。

冠状动脉CTA检出狭窄≥50%节段的灵敏度、特异性、PPV和NPV在所有节段是47%、90%、55%、94%,在可评估节段为57%、93%、56%、98%。

MPI一共检出了可逆性缺损患者25例,CCA检出可逆性缺损灵敏度、特异性、PPV与NPV分别是95%、71%、19%以及100%,CTA检出可逆性缺损灵敏度、特异性、PPV与NPV分别是52%、85%、10%、93%。

结论冠状动脉CTA异常的患者需要率先使用MPI,然后按照MPI的结果有选择性的行CCA。

关键词: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最新临床;应用推荐;诊断规范引言冠状动脉 CT 血管成像作为临床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影像学诊断方法,其诊断检查结果可以为患者的临床治疗带来有效指导 [1] ,然而冠状动脉 CT血管成像检查所得的图像质量容易受较多因素影响,例如心率波动以及呼吸运动等,因此为尽可能地提高图像质量,在检查前做好患者的心率控制以及呼吸配合指导等十分必要。

针对性护理作为临床常见的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型护理模式,其在多种疾病护理的临床应用中均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成果。

本研究选取行冠状动脉CT 血管成像检查的8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针对性护理对其负性情绪、检查效率和检查成功率的影响,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6月~2022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150例冠心病患者,其中男性89例,女性61例,年龄46~89岁,平均年龄(67.4±8.9)岁。

临床症状为心绞痛以及胸闷,所有患者无心律不齐以及肝肺等身体其他部位严重并发症,不存在阅读障碍、认知障碍,无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无妊娠期妇女,本文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心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技术

心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技术
前者由于需要注射2次对比剂,而且增加辐射剂量和耗时,故 推荐采用后者。但是,对于左心室显著增大和左心功能不全 (左心室射血分数<40%)患者,使用团注测试法可能更加准 确。
图像重建时间窗及心电编辑技术:
• 依据采集窗范围,选择冠状动脉运动最弱的区域重建图像。基 本方法是,心率<70 bpm 的患者,重建时间窗为舒张中期 (大致位于 70%~75%的 R-R 间期);心率>70 bpm 时,重 建时间窗为收缩末期(35%~45%的R-R间期)。采用多宽的 时间窗采集图像没有具体规定,以包括心脏的收缩和舒张期为 宜。技师既要了解冠状动脉生理运动特点,又要熟悉设备时间 分辨力,在高时间分辨力的设备条件下,舒张期重建机会更大。
扫描前工作
患者体位
连接心电 门控电极
屏气训练
硝酸甘油 的使用
射线防护
01 02 03 04 05
屏气训练:
屏气不好是检查失败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强调对患者进行 实际呼吸屏气训练,而不是简单的告知。吸气末屏气(吸 气幅度是最大吸气能力的 50%~75%),并每次保持一 致。观察并记录患者屏气后的心率变化和幅度。患者心率 降低若超过10 bpm,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并需要手工 选择合适的螺距,以避免因螺距与床速不一致产生条带状 伪影。告知患者检查中需要屏气的时间和次数,缓解患者 紧张不安情绪。
扫描前工作
患者体位
连接心电 门控电极
屏气训练
硝酸甘油 的使用
射线防护
01 02 03 04 05
硝酸甘油的使用:
服用硝酸甘油能够使冠状动脉血管扩张,弥补CT设备对 细小分支血管显示不足的缺陷,但是不做常规推荐使用。 CT 扫描开始前 3~5 min 舌下含服硝酸甘油 0.5 mg 或扫 描前 min舌下喷服硝酸甘油1~2喷(0.5 mg)。硝酸甘油 使用禁忌证和不良反应请参考产品说明书。

螺旋CT(MS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的应用价值

螺旋CT(MS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的应用价值

螺旋CT(MS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的应用价值本组84例患者,临床诊断或疑是冠心病,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在心电门控下采用64排螺旋CT进行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其中61例患者2周内行导管冠状动脉造影,对照结果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狭窄50%作为阳性标准比较,敏感性达91%,特异?8%,上述结果是在排除图像质量受运动伪影(如心率快、心律不齐所致的搏动伪影,未屏住气所致的呼吸伪影等)的影响,产生的不良图像,不同程度的冠脉钙化,对判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影响。

结论: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同时具有无创性和简便清晰的特点,可以做为临床对高危人群筛查的首选方法。

1 材料与方法1.1 对临床诊断,可疑为冠心病和部分无明显临床症状的患者,在满足以下条件(无明显心率不齐、无严重心功能不全、典过敏试验阴性)的84例患者采用64排螺旋CT进行冠状动脉成像,男性58例,女性26例,年龄38岁-72岁,平均年龄55岁,其中61例于2周内行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

1.2 检查方法预先测定患者心率,对心率大于72次/MIN的患者在检查前应用倍他乐克控制心率,心率小于70次/MIN的患者不需要服用。

扫描前静脉推注(350mgl/ml典比醇2ml,过敏反应阴性方可继续检查。

同时对患者进行屏气训练,使其充分配合扫描过程。

扫描范围:自气管隆突下1cm至心影下缘,使用双管高压注射器以4.0-5.0m1 S的流速静脉注射65-75ml的典比醇(350mgl/ml)及40ml的生理盐水注射对比剂后检测主动脉起始部对比剂浓度,CT值浓度超过100hu时自动触发扫描。

1.3图像后处理及评价本组采用MPR重建技术,适于多角度观察心脏形态结构眼冠状动脉走形路径,进行冠状动脉曲面观察 MPR能将弯曲的冠状动脉“展开”有利于其全程显示,MPR保留了心脏个结构的真是密度,对细微结构显示良好,方法快速,图像类似血管造影。

在横断面图像的基础上采用多平面重建方法进行后处理,常用的方法包括冠状动脉长轴多平面重建与冠状动脉短轴重建法,后者可截取所需观察的任意节段冠状动脉显示该段管腔的横断面,对明确是否有斑块存在提供重要依据,特别是在粥样硬化斑块的大小、形态与CT可如实反映,因此对斑块的性质判定尤为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钙化积分 101-400 ,中等的斑块,CVD危险性高, 中度的非阻塞 性的CAD可能性极大, 当超过年龄和性别所对应的75%危险性 时、或者钙化出现在2或更多的血管上时,具有更大的临床意 义;
钙化积分 401以上,广泛的斑块,CVD危险性极高, 至少一处非 常明显的冠状动脉狭窄(大于50%), 当超过年龄和性别所对 应的75%危险性时、或者钙化出现在2或更多的血管上时,具 有更大的临床意义。
正常冠状动脉CTA血管管壁基本不能显示, 管腔边缘较规则,管腔粗细较均匀,无明 显管腔狭窄和扩张改变
粥样硬化造成的管壁情况分类如下:钙化 性斑块(平扫时CT值>130HU定义为钙化), 非钙化性斑块(可表现为局部管壁增厚), 混合性斑块(管壁不规则增厚,并同时存 在管壁钙化)。
钙化斑 块
软斑块
具体含义为经外周静脉快速团注含碘对比剂, 在靶血管对比剂浓度达到峰值时,利用MSCT 进行连续容积数据采集,再经二维、三维等后 处理技术,重建靶血管的解剖图像。
冠状动脉CTA报告书写内容
①冠状动脉有无解剖变异 ; ②冠状动脉供血类型 ; ③扩张及动脉瘤; ④各支动脉钙化积分; ⑤按15节段描述密度 、形态 ; ⑥各心腔大小及心肌密度; ⑦心脏内病变; ⑧心脏外病变(主动脉、肺动脉、心包、肺、纵
标准体位:
前后位
足头位
右前斜位30 右前斜位30+头 足位20 左前斜位60 右前斜位60+头 足位20
常 用 体 位
常 用 体 位
(VR)
MI P
M I P
曲面重组-CPR
容积再现VR
左冠状动脉常用体位
左冠状动脉常用体位
左前斜位50°+足位30°
蜘蛛位
右冠状动脉常用体位
最大密度投影-MIP
冠状动脉的解剖
左冠状动脉 左主干
前降支
回旋支
对前 角间 支隔

钝左 缘房 支支
右冠状动脉
后 锐右圆窦
左降 缘室锥房
室支 支支支结






动房 脉室
间 隔
结支
左冠状动脉及其分支
右冠状动脉及其分支
冠状动脉分段
正常冠状动脉供血类型
根据Schlesinger分型原则,冠状动脉穿过心
尖并分出后降支被认为是优势冠状动脉。
病变范围:局限性狭窄<10毫米,节段性狭 窄10-20毫米,弥漫性狭窄大于20毫米
对斑块的评估
能对冠状动脉的斑块的大小、形态和位置 进行评估,同时也可以对斑块的成分进行 评估:
对于判断斑块破裂的危险性很有价值
➢ 软斑块平均CT值20HU ➢ 纤维斑块平均CT值84HU ➢ 钙化斑块平均CT值>130HU
间隔型
前降支起源于右冠(动脉间型)
PA LAD
LAD
LAD
RCA
RCA
LAD
壁冠状动脉和心肌桥
冠状动脉走行异常—心肌桥
7、8段MB
systole
挤牛奶效应
diastole
概述 冠状动脉解剖 冠状动脉CTA常规观察体位 冠状动脉病变基本征象 心脏检查常规体位 范例
概述 冠状动脉解剖 冠状动脉CTA常规观察体位 冠状动脉病变基本征象 心脏检查常规体位 范例
冠状动脉起源异常
右冠状动脉高位开口
冠状动脉起源异常
右冠状动脉高位开口
冠状动脉起源异常
LAD
LCX
LAD
LCX
左冠状动脉多个开口,分出LAD和LCX
冠状动脉起源异常
动脉间型
主动脉后型
右冠状动脉起源于LCA或左窦的类型
冠状动脉起源异常
动脉间型
主动脉后型
左冠状动脉 起源于
RCA或右窦 的类型
肺动脉前型
中年以上超声心动图检查怀疑心肌缺血者;
CT平扫发现冠状动脉钙化,分值超过年龄组预计分值者; 3.高龄(65岁以上),原因不明心脏扩大,心电图异常,心力衰竭待除外冠心病者。 4.冠状动脉插管困难:如外周血管病变、怀疑冠状动脉开口异常导管不到位;患者
过度紧张不愿做有创检查。
5.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并发症,如夹层、壁内血肿诊断与复查。 6.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或搭桥术后的随访。 7.先天性冠状动脉异常。 8.小儿川崎病临床怀疑冠状动脉受累: 心脏或和大血管手术前除外冠状动脉病变者;
概述 冠状动脉解剖 冠状动脉CTA常规观察体位 冠状动脉病变基本征象 心脏检查常规体位 范例
心脏检查的体位有 :
横轴位、冠状位、矢状位、短轴位、长轴位
横轴位:横轴位是常用的标准体位。它可以清楚地显示心 脏和大血管的结构,各房室间的解剖关系以及心脏房室的 大小 。
隔)。 结论:主要诊断(CT所见提示)

概述
冠状动脉解剖
冠状动脉CTA常规观察体位 冠状动脉病变基本征象 心脏检查常规体位 范例
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是指分布在心外膜下和心肌壁内、 外并将血液转运到毛细血管床部分的血管 1. 心外膜下和心肌壁外——粗大 2.心肌壁内的部分——细小
冠状动脉直径小于等于4mm, 第13-15节段小于 1.5mm
CT对血管疾病的评价
管腔 解剖结构,狭窄,闭塞,扩张
管壁 剥离,动脉硬化,溃疡
管外 周围结构关系, 脏器
血管管壁、管外显示
管壁: 增厚、血肿、斑块、溃疡 管外: 血栓、肿瘤
冠状动脉CTA管腔形态
正常管腔粗细较均匀,无明显管腔狭窄和 扩张改变;
①向心性狭窄、②偏心性狭窄(冠状动脉 横断面观察最佳)、③闭塞性病变, ④扩 张性病变,血管直径大于7毫米或超过临近 动脉节段直径50%,称为瘤样扩张。⑤血管 重构
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
推荐的狭窄程度分级: ①正常,无斑块和狭窄(狭窄率为0%)。 ②轻微:指可见斑块,狭窄<25%。 ③轻度:25%-49%狭窄,但没有血流动力学意
义。 ④中度:50-74%,狭窄可能造成血流受阻。 ⑤重度:75-99%,狭窄造成血流受阻。 ⑥闭塞,100%狭窄。
冠状动脉管壁 密度
冠状动脉CTA能显示直径大于2mm血管 冠脉造影能显示直径大于0.5mm血管
正常冠状动脉解剖
Left Coronary Artery(LCA) ---左冠状动脉 Right Coronary Artery(RCA) ---右冠状动脉 Left Main Artery(LMA) -----左主干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LAD)---左前降支 Left Circumflex(LCX) ---- 左回旋支 Left Marginal Branch(LMB) ----左边缘支 Posterior Descending Artery(PDA)--- 后室降支 Conus Branch(CB) ----动脉圆锥支 Sinus node(SN)窦房结动脉 Right Ventricular ---右室支 Acute marginal(AM)锐缘支 Obtus marginal(OM)钝缘支 First Diagonal (D)----第一对角支 Second Diagonal ----第二对角支
右冠优势型
✓ 65.7%,RCA穿过后室间沟并发出后降支
左冠优势型
✓ 5.6%,LCX穿过室间沟并发出分支至右室后表面
均衡型
✓ 28.7%,RCA和LCX远段均发出分支供应室间隔 下部
冠脉供血优势型(左/右优势)
➢ 左/右冠状动脉到 达后十字交叉并发 出后降支和/或左 室后侧支动脉。
➢ 冠脉供血右优势型 并不意味着右冠的 重要性超过左冠。
右冠状动脉优势型
PDA
右冠状动脉优势型:65.7%
左冠状动脉优势型
PDA
左冠状动脉优势型:5.6%
左右冠状动脉均衡型
PDA PDA
左右冠状动脉均衡型:28.7%
概述 冠状动脉解剖
冠状动脉CTA常规观察体位
冠状动脉病变基本征象 心脏检查常规体位 范例
冠状动脉标准体位的容积再现图像
8 MHU
1.科学研究型:128排及以上、双源CT和能谱成像CT。 2.临床科研型:64排及以下。 3.临床实用型:16排及以下。
多排螺旋CT后处理功能
冠脉CTA检查适应症
MSCT心脏成像(冠脉CTA)
适应症
高危人群
临床疑诊 冠心病
搭桥或支 架术后
先心病
高危人群
具有以下3种或以上者 45岁以上男性,55岁以上女性 家族史:早发腔梗、脑卒中家族史(男<55岁,女<60岁) 血脂:总胆固醇≥200mg/dl或TG≥ 1.7mmol/L 血压:SBP/DBP ≥130/85mmHg或已服用降压药物 血糖:空腹≥100mg/dl或餐后2h ≥ 100mg或已进行糖尿病治疗 肥胖:腰围男性≥90cm,女性≥80cm 吸烟:10支/日以上,或10年以上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年龄不限)
Septal Branch------(S)前间隔支
Posterolateral(PL)---左室后侧支
Atrioventricular node(AVN)---房室结支
冠状动脉起始处解剖
主动脉瓣:半月形瓣膜 主动脉窦:瓣与壁之间的内腔 冠状动脉口:左右冠状动脉的
开口
心脏瓣膜在舒张期 和收缩期变化
新鲜血栓 20HU 脂质斑块 <50HU 纤维斑块 100HU 钙化斑块 >130HU
冠状动脉斑块分析
无钙化脂质斑块 软斑块 - 危险斑块 ? 密度 = 20 UH 敏感性 : 78 %
纤维斑块 中央型 密度= 84 UH 敏感性 : 78 %
混合性斑块 周边高密度 中央低密度
钙化斑块 密度> 130 UH Blooming Effect 敏感性 : 95 %
钙化积分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