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动脉CT血管造影技术(CTPA)课件
合集下载
肺动脉CT血管造影技术(CTPA)

• 以上延迟时间只是近似的, 存在个体差异,需根据病 人估计的心输出量及怀疑 病变情况作出适当调整, 而且还因注射速率不同而 不同,特异性及准确性不 佳。
升主动脉: 10.5+-3.0S
肺动脉图像质量评价标准
1 级
肺动脉增强不明显
2
肺动脉段及亚段增强程度
级 较差,伴行静脉增强较好
3
肺动脉段及亚段与伴行
肺动脉CT造影技术
肺动脉概述
1.肺动脉解剖 肺动脉是粗而短的动脉干,长约4~5cm,宽约 2.5~3cm,起自右室漏斗部,在相当于T4水平分 成左、右肺动脉入肺,肺动脉左支较短,分两支 入上下肺叶,右支较粗长分成三支入上、中、下 肺叶。 2.肺循环生理特点 肺循环路径: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肺动静脉循环时间非常短,约 为2~4S,启动时间过早肺动脉远端分支对比剂充 盈不佳,同时上腔静脉和右心房内对比剂形成的 硬射线伪影将干扰肺动脉大分支内栓子的显示; 过晚则肺静脉内对比剂充盈,影响段、亚段分支 的显示。
肺动脉解剖
右肺动脉解剖
右肺动脉干较长, 首先发出尖前干, 此支向远心端再 发出尖段(A1) 和前段(A3)
右肺动脉解剖
右肺中叶动脉分别 发出外侧段(A4)、 内侧段(A5)
右肺动脉解剖
右肺下叶动脉在与中 叶动脉相对应的远侧, 向后方发出下叶背段 支(A6),此后肺 动脉称之为“基底干 动脉”,向远心端继 续发出前内基底段 (A7-8)、后外基底 段(A9-10)
级
静脉同样增强
4 肺动脉段及亚段增强明显,
级
伴行静脉略有增强
5
肺动脉段及亚段增强,伴
级
行静脉未见增强
肺动脉CT血管造影技 术方法发展
肺动脉CTA扫描技术ppt课件

7
扫描步骤:
1、患者仰卧,足先进,双手上举,非扫描区域辐射 屏蔽。 2、单(双)定位像扫描。
3、确定S-FOV,确定扫描方向。
4、试水。 5、确定监测层面(主肺动脉)。
8
9
10
同时按下曝光键与注药触屏按钮,扫描计划里预设 2S实时监测启动,2.1S后吸气屏气(提前吸气屏气)
触发方式:1.主肺动脉亮时手动触发扫描。
2.主肺动脉ROI自动触发:
心率
触发阈值
<70
230-250HU
70~80
180-220HU
>80
120-150HU
11
12
图像重建及重组:
层厚0.5mm,层间隔0.25mm重叠重建容积图像。 MIP横断位,冠、矢位重组,VR图像重组(必要时
行CPR)传输。 窗位100~140 窗宽600~700 层厚2~10mm。
13
14
15
MIP+CPR
16
17
VR
18
19
20
21
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
操作者因素 1、触发时间及扫描程序的设定 2、穿刺部位与注药速率及造影剂总量 3、心率
患者因素 4、右心及肺动脉病变 5、患者呼吸配合 6、其他:患者血液粘左手。流速: 2.8ml/s
肺动脉CTA扫描技术
1
肺动脉CTA
就是利用CT扫描下的肺动脉造影,优点是基本无创几 分钟就能很好的显示中央及周围肺动脉血管分支情况, 通过不同的后处理技术,还能够将解剖结构和病变直接显 现出来,已经成为诊断肺动脉相关疾病的标准。
2
肺动脉CTA是检查肺动脉栓塞的重要方法
肺栓塞是指脱落的血栓或其他物质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 的病理过程。肺栓塞的临床表现可从无症状到突然死亡, 常见的症状为呼吸困难和胸痛。
扫描步骤:
1、患者仰卧,足先进,双手上举,非扫描区域辐射 屏蔽。 2、单(双)定位像扫描。
3、确定S-FOV,确定扫描方向。
4、试水。 5、确定监测层面(主肺动脉)。
8
9
10
同时按下曝光键与注药触屏按钮,扫描计划里预设 2S实时监测启动,2.1S后吸气屏气(提前吸气屏气)
触发方式:1.主肺动脉亮时手动触发扫描。
2.主肺动脉ROI自动触发:
心率
触发阈值
<70
230-250HU
70~80
180-220HU
>80
120-150HU
11
12
图像重建及重组:
层厚0.5mm,层间隔0.25mm重叠重建容积图像。 MIP横断位,冠、矢位重组,VR图像重组(必要时
行CPR)传输。 窗位100~140 窗宽600~700 层厚2~10mm。
13
14
15
MIP+CPR
16
17
VR
18
19
20
21
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
操作者因素 1、触发时间及扫描程序的设定 2、穿刺部位与注药速率及造影剂总量 3、心率
患者因素 4、右心及肺动脉病变 5、患者呼吸配合 6、其他:患者血液粘左手。流速: 2.8ml/s
肺动脉CTA扫描技术
1
肺动脉CTA
就是利用CT扫描下的肺动脉造影,优点是基本无创几 分钟就能很好的显示中央及周围肺动脉血管分支情况, 通过不同的后处理技术,还能够将解剖结构和病变直接显 现出来,已经成为诊断肺动脉相关疾病的标准。
2
肺动脉CTA是检查肺动脉栓塞的重要方法
肺栓塞是指脱落的血栓或其他物质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 的病理过程。肺栓塞的临床表现可从无症状到突然死亡, 常见的症状为呼吸困难和胸痛。
肺动脉CTA扫描技术ppt课件

26
肺动脉CTA扫描技术
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 宋兵利
1
肺动脉CTA
就是利用CT扫描下的肺动脉造影,优点是基本无创 几分钟就能很好的显示中央及周围肺动脉血管分支情况, 通过不同的后处理技术,还能够将解剖结构和病变直接显 现出来,已经成为诊断肺动脉相关疾病的标准。
2
肺动脉CTA是检查肺动脉栓塞的重要方法 肺栓塞是指脱落的血栓或其他物质阻塞肺动脉或其分
13
14
15
MIP+CPR
16
17
VR
18
19
20
21
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
操作者因素 1、触发时间及扫描程序的设定 2、穿刺部位与注药速率及造影剂总量 3、心率
患者因素 4、右心及肺动脉病变 5、患者呼吸配合 6、其他:患者血液粘稠度,血管壁弹性
22
患者86岁女 性,血管差, 针埋左手。流 速:2.8ml/s
23
47岁女性,申 请单要求胸部 增强及肺动脉 增强
24
1、检查结束,观察图像质量,符合诊断要求后退出 检查程序; 2、护士断开高压注射通路,协助患者下床。 3、技师开门呼叫下一个患者,大致了解该患者基本 情况后协助患者下检查床。 4、检查结束患者留置针留置30分钟观察有无不适。
25
谢谢大家!
支的病理过程。肺栓塞的临床表现可从无症状到突然死 亡,常见的症状为呼吸困难和胸痛。
3
检查目的:明确有无肺动脉栓塞 检查方法:经肘静脉快速注入碘造影剂后行胸部CT
扫描(扫描范围:肺尖至膈顶)
4
扫描前准备:
1、去除扫描区域内金属异物及更换衣物(去除危重患者 体表心电监护仪电极片时需征求陪同临床医师意见) 2、静脉穿刺:16~20G静脉留置针留置于右肘静脉; 3、呼吸训练(危重患者除外) 4、测量患者心率 5、必要时吸氧
肺动脉CTA扫描技术
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 宋兵利
1
肺动脉CTA
就是利用CT扫描下的肺动脉造影,优点是基本无创 几分钟就能很好的显示中央及周围肺动脉血管分支情况, 通过不同的后处理技术,还能够将解剖结构和病变直接显 现出来,已经成为诊断肺动脉相关疾病的标准。
2
肺动脉CTA是检查肺动脉栓塞的重要方法 肺栓塞是指脱落的血栓或其他物质阻塞肺动脉或其分
13
14
15
MIP+CPR
16
17
VR
18
19
20
21
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
操作者因素 1、触发时间及扫描程序的设定 2、穿刺部位与注药速率及造影剂总量 3、心率
患者因素 4、右心及肺动脉病变 5、患者呼吸配合 6、其他:患者血液粘稠度,血管壁弹性
22
患者86岁女 性,血管差, 针埋左手。流 速:2.8ml/s
23
47岁女性,申 请单要求胸部 增强及肺动脉 增强
24
1、检查结束,观察图像质量,符合诊断要求后退出 检查程序; 2、护士断开高压注射通路,协助患者下床。 3、技师开门呼叫下一个患者,大致了解该患者基本 情况后协助患者下检查床。 4、检查结束患者留置针留置30分钟观察有无不适。
25
谢谢大家!
支的病理过程。肺栓塞的临床表现可从无症状到突然死 亡,常见的症状为呼吸困难和胸痛。
3
检查目的:明确有无肺动脉栓塞 检查方法:经肘静脉快速注入碘造影剂后行胸部CT
扫描(扫描范围:肺尖至膈顶)
4
扫描前准备:
1、去除扫描区域内金属异物及更换衣物(去除危重患者 体表心电监护仪电极片时需征求陪同临床医师意见) 2、静脉穿刺:16~20G静脉留置针留置于右肘静脉; 3、呼吸训练(危重患者除外) 4、测量患者心率 5、必要时吸氧
肺动脉扫描技术ppt课件

47岁女性,申 请单要求胸部 增强及肺动脉 增强
1、检查结束,观察图像质量,符合诊断要求后退出检 查程序;
2、护士断开高压注射通路,协助患者下床。
3、技师开门呼叫下一个患者,大致了解该患者基本情 况后协助患者下检查床。
4、检查结束患者留置针留置30分钟观察 YOU
肺动脉CTA扫描技术
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 宋兵利
肺动脉CTA
就是利用CT扫描下的肺动脉造影,优点是基本无 创几分钟就能很好的显示中央及周围肺动脉血管分支情况, 通过不同的后处理技术,还能够将解剖结构和病变直接显 现出来,已经成为诊断肺动脉相关疾病的标准。
肺动脉CTA是检查肺动脉栓塞的重要方法
SUCCESS
THANK YOU
2019/4/29
MIP+CPR
VR
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
操作者因素 1、触发时间及扫描程序的设定
影剂总量
2、穿刺部位与注药速率及造
3、心率
患者因素
4、右心及肺动脉病变
5、患者呼吸配合
血管壁弹性
6、其他:患者血液粘稠度,
患者86岁女性, 血管差,针埋 左手。流速: 2.8ml/s
肺栓塞是指脱落的血栓或其他物质阻塞肺动脉或其分
支的病理过程。肺栓塞的临床表现可从无症状到突然死 亡,常见的症状为呼吸困难和胸痛。
检查目的:明确有无肺动脉栓塞
检查方法:经肘静脉快速注入碘造影剂后行胸部CT扫
描(扫描范围:肺尖至膈顶)
扫描前准备:
1、去除扫描区域内金属异物及更换衣物(去除危重患者 体表心电监护仪电极片时需征求陪同临床医师意见) 2、静脉穿刺:16~20G静脉留置针留置于右肘静脉; 3、呼吸训练(危重患者除外) 4、测量患者心率 5、必要时吸氧
肺动脉CT血管造影技术(CTPA)

扫描条件
曝光参数
3.对比剂注射方面的因素
针管的型号
进针的位置
注射方案
成像技术要点
1扫描速度越快越好。
2触发时机应准确无误,确保肺动脉中对比剂浓度在峰值期完 成扫描。 3扫描层厚必须最薄。 4图像后处理要求多种方法相结合,多角度进行肺动脉重建。
目的 在肺血管动脉期内完成扫描,使肺动脉的密度达到峰值,同 时静脉伪影最小、图像质量最佳。
3. 对比剂应用碘海醇(300mgI/ml)25ml ,生理盐水 40ml ,注射流率 4.0ml/s 4. 延迟时间由小剂量测试法测得 :扫描正位定位片 ,将扫描层面选择为 主肺动脉水 平(气管分叉下方 1 ~ 2cm ) ,对比剂 10ml ,生理盐水 25ml ,注射流率 4.5ml/s ,延迟时间为 0 ,层厚 1mm ,重 复扫描 ,扫 描时间和间隔时间均为 1s ,共设置扫描 10 层 ,主肺动脉由亮变暗即 可停止扫描 。
肺循环的生理特点
肺循环的途径:
右心室→肺动脉→肺部的毛细血管→肺静脉→左血管造影的影响因素
1.患者的自身因素 2.扫描方面的因素 3.对比剂注射方面的因素
1.患者的自身因素
血压
年龄 心率
体重
血管情况
身高
2.扫描条件的因素
方向
重建
CT
扫描范围
扫描条件
扫描条件的因素
肺动脉CT 血管造影技术 (CTPA)
肺动脉CT血管造影(CTPA)
因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阻塞肺动脉或其主要分支引起肺循环障 碍的病理生理综合征。据国内外尸检报告,约有67%~79%PE 病人生前未能得到正确诊断。而国内的漏诊率高达80%以上; 未经治疗者,死亡率可高达20%-30%,及时诊治者,死亡率 可降至8%。目前,核素肺显像仍为PE常规检查,但是特异性 低,主要用于筛查病人。随着医学影像学设备的更新,CT和
肺动脉栓塞CTAPPT

史进行鉴别。
肺动脉炎症
肺动脉炎症可能导致血管壁增厚、 血管腔狭窄等表现,与肺动脉栓塞 相似,需要通过临床病史和其他检 查进行鉴别。
肺动脉畸形
肺动脉畸形可能导致血管形态异常 、血流异常等表现,需结合临床病 史和其他影像学检查进行鉴别。
04
肺动脉栓塞CTA与其他 影像学检查的比较
CTA与MRI的比较
患者需要提前进行碘过敏试验,并确保体 内没有金属异物,如心脏起搏器、金属节 育环等。
饮食要求
停用相关药物
患者需要在检查前2-3天保持清淡饮食,避 免高脂、高糖、高蛋白食物,以免影响检 查结果。
某些药物可能会影响检查结果,如血管扩 张剂、利尿剂等,患者需要在检查前停用 。
检查过程
扫描方式
肺动脉栓塞CTA检查通常采用 64排或更高排数的CT扫描机, 扫描范围包括胸廓入口至膈肌
定义
肺动脉栓塞CTA是指通过CT血管 造影技术对肺动脉栓塞进行诊断 的一种检查方法。
特点
具有无创、无痛、无辐射等优点 ,能够清晰显示肺动脉内的血栓 及其位置、大小、形态等,为临 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肺动脉栓塞的危害
呼吸困难
肺动脉栓塞导致肺组织 缺血、缺氧,引起呼吸
困难、气促等症状。
胸痛
肺动脉栓塞可引起胸痛 ,通常为突发的剧烈疼 痛,可放射至肩部、手
时间效率
CTA在诊断肺动脉栓塞时 更为迅速,而MRI需要更 长时间。
图像质量
MRI提供的图像质量更高 ,能够更清晰地显示细节 。
适用范围
MRI对于某些人群可能不 适用,如体内有金属植入 物或起搏器等。
肺动脉管腔内充盈缺损
肺动脉内出现充盈缺损是肺动脉栓塞 的典型表现,缺损部位通常与血栓形 成相关。
肺动脉炎症
肺动脉炎症可能导致血管壁增厚、 血管腔狭窄等表现,与肺动脉栓塞 相似,需要通过临床病史和其他检 查进行鉴别。
肺动脉畸形
肺动脉畸形可能导致血管形态异常 、血流异常等表现,需结合临床病 史和其他影像学检查进行鉴别。
04
肺动脉栓塞CTA与其他 影像学检查的比较
CTA与MRI的比较
患者需要提前进行碘过敏试验,并确保体 内没有金属异物,如心脏起搏器、金属节 育环等。
饮食要求
停用相关药物
患者需要在检查前2-3天保持清淡饮食,避 免高脂、高糖、高蛋白食物,以免影响检 查结果。
某些药物可能会影响检查结果,如血管扩 张剂、利尿剂等,患者需要在检查前停用 。
检查过程
扫描方式
肺动脉栓塞CTA检查通常采用 64排或更高排数的CT扫描机, 扫描范围包括胸廓入口至膈肌
定义
肺动脉栓塞CTA是指通过CT血管 造影技术对肺动脉栓塞进行诊断 的一种检查方法。
特点
具有无创、无痛、无辐射等优点 ,能够清晰显示肺动脉内的血栓 及其位置、大小、形态等,为临 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肺动脉栓塞的危害
呼吸困难
肺动脉栓塞导致肺组织 缺血、缺氧,引起呼吸
困难、气促等症状。
胸痛
肺动脉栓塞可引起胸痛 ,通常为突发的剧烈疼 痛,可放射至肩部、手
时间效率
CTA在诊断肺动脉栓塞时 更为迅速,而MRI需要更 长时间。
图像质量
MRI提供的图像质量更高 ,能够更清晰地显示细节 。
适用范围
MRI对于某些人群可能不 适用,如体内有金属植入 物或起搏器等。
肺动脉管腔内充盈缺损
肺动脉内出现充盈缺损是肺动脉栓塞 的典型表现,缺损部位通常与血栓形 成相关。
肺动脉CT血管造影技术(CTPA)PPT课件

• 智能跟踪法分析:
• 不足:2.扫描时间不确定性,主要是启动扫描 后要延迟一段时间(扫描床移动到预扫描层面 +球管达到预定转速),错过了肺动脉显影的 最佳时机,图像质量不能保证,会造成肺静脉 干扰,影响段、亚段肺动脉的良好显示,对诊 断造成影响。
16
肺动脉CT血管造影技 术方法及分析
• 小剂量测试法 1.扫描正位定位片 2.选取主肺动脉层面做小剂量测试,即以与大剂量注射
级
静脉同样增强
4 肺动脉段及亚段增强明显,
级
伴行静脉略有增强
5
肺动脉段及亚段增强,伴
级
行静脉未见增强
21
肺动脉CT血管造影技 术方法发展
• 能谱 CT 一次性成像肺动脉及下肢静脉造影技术 • 检查方法:使用 GE Discovery CT750 HD,CTPA 和
间接 CTV 分段注射对比剂一次性成像。CTPA 扫描范 围从膈上到肺尖,由足向头侧方向扫描。目的是避免 扫描早期上腔静脉内高浓度对比剂对周边组织产生条 状伪影,影响上肺血管观察,下肢静脉扫描范围包括 小腿下 1 /3 至肾上极水平。扫描参数: 采用能谱扫描 模式( GSI) ,扫描序列: kV/mA/time /140 /630 /0. 5 s; pitch 值: 1. 375,对比剂选用欧乃派克( 350 mg·mL) 100 ~ 120 mL
12
2
小剂量测试法
3
经验值法
13
肺动脉CT血管造影技 术方法及分析
• 智能跟踪法 1.扫描正位定位片 2.打开“智能跟踪”,将扫描层面选择为主肺动脉水平(气
管分叉下方 1 ~ 2cm ) 处,阈值50HU,扫描间隔1S, 监测上腔静脉,监测后最短延迟时间5.7,当达到阈值 后启动扫描。 3.用药方案:A:3.5~4.5ml/s,40~60ml
• 不足:2.扫描时间不确定性,主要是启动扫描 后要延迟一段时间(扫描床移动到预扫描层面 +球管达到预定转速),错过了肺动脉显影的 最佳时机,图像质量不能保证,会造成肺静脉 干扰,影响段、亚段肺动脉的良好显示,对诊 断造成影响。
16
肺动脉CT血管造影技 术方法及分析
• 小剂量测试法 1.扫描正位定位片 2.选取主肺动脉层面做小剂量测试,即以与大剂量注射
级
静脉同样增强
4 肺动脉段及亚段增强明显,
级
伴行静脉略有增强
5
肺动脉段及亚段增强,伴
级
行静脉未见增强
21
肺动脉CT血管造影技 术方法发展
• 能谱 CT 一次性成像肺动脉及下肢静脉造影技术 • 检查方法:使用 GE Discovery CT750 HD,CTPA 和
间接 CTV 分段注射对比剂一次性成像。CTPA 扫描范 围从膈上到肺尖,由足向头侧方向扫描。目的是避免 扫描早期上腔静脉内高浓度对比剂对周边组织产生条 状伪影,影响上肺血管观察,下肢静脉扫描范围包括 小腿下 1 /3 至肾上极水平。扫描参数: 采用能谱扫描 模式( GSI) ,扫描序列: kV/mA/time /140 /630 /0. 5 s; pitch 值: 1. 375,对比剂选用欧乃派克( 350 mg·mL) 100 ~ 120 mL
12
2
小剂量测试法
3
经验值法
13
肺动脉CT血管造影技 术方法及分析
• 智能跟踪法 1.扫描正位定位片 2.打开“智能跟踪”,将扫描层面选择为主肺动脉水平(气
管分叉下方 1 ~ 2cm ) 处,阈值50HU,扫描间隔1S, 监测上腔静脉,监测后最短延迟时间5.7,当达到阈值 后启动扫描。 3.用药方案:A:3.5~4.5ml/s,40~60ml
肺动脉CTA扫描技术ppt课件

5
扫描参数:
0.5×100排(或160排) 120KV 智能Ma开 球管旋转时间0.5S 螺距1.03,螺距因子HP103
6
护理技术参数:
1、至少高于检查流速0.5-1ml/s试验性注入右肘静脉16ml
生理盐水明确静脉是否通畅(试水) 3、注药速率4~5ml/S,药量30~50ml。 4、相同或者略高检查速率再次注入40ml生理盐水。
26
7
扫描步骤:
1、患者仰卧,足先进,双手上举,非扫描区域辐射 屏蔽。 2、单(双)定位像扫描。
3、确定S-FOV,确定扫描方向。
4、试水。 5、确定监测层面(主肺动脉)。
8
9
10
同时按下曝光键与注药触屏按钮,扫描计划里预设 2S实时监测启动,2.1S后吸气屏气(提前吸气屏气)
触发方式:1.主肺动脉亮时手动触发扫描。
支的病理过程。肺栓塞的临床表现可从无症状到突然死 亡,常见的症状为呼吸困难和胸痛。
3
检查目的:明确有无肺动脉栓塞 检查方法:经肘静脉快速注入碘造影剂后行胸部CT
扫描(扫描范围:肺尖至膈顶)
4
扫描前准备:
1、去除扫描区域内金属异物及更换衣物(去除危重患者 体表心电监护仪电极片时需征求陪同临床医师意见) 2、静脉穿刺:16~20G静脉留置针留置于右肘静脉; 3、呼吸训练(危重患者除外) 4、测量患者心率 5、必要时吸氧
13
14
15
MIP+CPR
16
17
VR
18
19
20
21
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ຫໍສະໝຸດ 操作者因素 1、触发时间及扫描程序的设定 2、穿刺部位与注药速率及造影剂总量 3、心率
患者因素 4、右心及肺动脉病变 5、患者呼吸配合 6、其他:患者血液粘稠度,血管壁弹性
扫描参数:
0.5×100排(或160排) 120KV 智能Ma开 球管旋转时间0.5S 螺距1.03,螺距因子HP103
6
护理技术参数:
1、至少高于检查流速0.5-1ml/s试验性注入右肘静脉16ml
生理盐水明确静脉是否通畅(试水) 3、注药速率4~5ml/S,药量30~50ml。 4、相同或者略高检查速率再次注入40ml生理盐水。
26
7
扫描步骤:
1、患者仰卧,足先进,双手上举,非扫描区域辐射 屏蔽。 2、单(双)定位像扫描。
3、确定S-FOV,确定扫描方向。
4、试水。 5、确定监测层面(主肺动脉)。
8
9
10
同时按下曝光键与注药触屏按钮,扫描计划里预设 2S实时监测启动,2.1S后吸气屏气(提前吸气屏气)
触发方式:1.主肺动脉亮时手动触发扫描。
支的病理过程。肺栓塞的临床表现可从无症状到突然死 亡,常见的症状为呼吸困难和胸痛。
3
检查目的:明确有无肺动脉栓塞 检查方法:经肘静脉快速注入碘造影剂后行胸部CT
扫描(扫描范围:肺尖至膈顶)
4
扫描前准备:
1、去除扫描区域内金属异物及更换衣物(去除危重患者 体表心电监护仪电极片时需征求陪同临床医师意见) 2、静脉穿刺:16~20G静脉留置针留置于右肘静脉; 3、呼吸训练(危重患者除外) 4、测量患者心率 5、必要时吸氧
13
14
15
MIP+CPR
16
17
VR
18
19
20
21
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ຫໍສະໝຸດ 操作者因素 1、触发时间及扫描程序的设定 2、穿刺部位与注药速率及造影剂总量 3、心率
患者因素 4、右心及肺动脉病变 5、患者呼吸配合 6、其他:患者血液粘稠度,血管壁弹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动脉CT血管造影技术(CTPA)课件
肺动脉CT血管造影(CTPA)
因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阻塞肺动脉或其主要分支引起肺循环障 碍的病理生理综合征。据国内外尸检报告,约有67%~79%PE 病人生前未能得到正确诊断。而国内的漏诊率高达80%以上; 未经治疗者,死亡率可高达20%-30%,及时诊治者,死亡率 可降至8%。目前,核素肺显像仍为PE常规检查,但是特异性 低,主要用于筛查病人。随着医学影像学设备的更新,CT和 MRI等微创检查方法,已逐步成为诊断PE的首选,CTPA诊断PE 的敏感性可达75%-100%,特异性可达80%-100%,对于叶 、段动脉显示的准确性更高,有助于明确肺动脉内栓子的位 置、范围、程度、性质和肺动脉血流动力学状态等。
肺循环的生理特点
肺动脉及其分支都较粗,管壁较主动脉及其分支薄。肺循 环的全部血管都在胸腔内,而胸腔内的压力低于大气压。 这些因素使肺循环有与体循环不同的一些特点。
肺动脉血流阻力和血压肺动脉管壁厚度仅为主动脉的三分 之一,其分支短而管径较粗,故肺动脉的可扩张性较高, 对血流的阻力较小。
肺循环的生理特点
碘积图--肺
CTPA图像对栓子的检出率与图像后处理方法也密切相。 CTA是将螺旋CT扫描与计算机三维图像重建两种技术 结合来显示血管结构的技术,而三维重建是图像后处理技 术的一大飞跃。
MPR CPR
MPR或CPR是一种简便的二维成像方法,它是将一组 横断面图像的数据进行重新排列,能有效地进行任意断 面的二维图像重建,与CTA的原始数据保持一致,所 以是最准确的显示方法,其中肺栓子的检出率也以MP R最好。
CT血管造影的影响因素 1.患者的自身因素 2.扫描方面的因素
3.对比剂注射方面的因素
1.患者的自身因素
心率
血压
年龄
体重
血管情况
身高
2.扫描条件的因素
方向
重建
CT
扫描范围
扫描条件
扫描条件的因素
扫描条件
曝光参数
3.对比剂注射方面的因素
针管的型号
进针的位置
注射方案
成像技术要点
1扫描速度越快越好。 2触发时机应准确无误,确保肺动脉中对比剂浓度在峰值期完
MIP
MIP在CTA中的应用广泛,它是通过计算机处理将扫描 获得的体素进行任意方向的数学线束透视投影,每一位线束 所遇到密度值高于所选阈值的像素或密度最高的像素被投影 在与线束垂直的平面上形成三维图像,可以从任意投影方向 进行观察,主要常用于显示具有相对较高密度的组织结构, 但所显示的结构与邻近结构没有深度关系。本组中MIP对 栓子的检出率仅次于MPR,尤其是对段及以下血管内栓子 的显示欠佳,是由于小血管的密度差变小所致。
VR
VR技术是目前最接近常规血管造影的三维显示方法, 可以获得真实的三维图像。它能够利用扫描原始数据中 的所有体素,根据各种成分的比例进行像素分类并以不 同的色彩进行显示,所获得的图像清晰、直观、立体感 强,可以三维任意旋转。但由于VR采用所有的体素成 像,反而使得血管内栓子的显示受到血管壁和栓子周围 对比剂的影响,尤其是对小血管而言,造成对栓子检出 率的降低。
侧向头侧扫描
3. 对比剂应用碘海醇(300mgI/ml)25ml ,生理盐水 40ml ,注射流率 4.0ml/s
4. 延迟时间由小剂量测试法测得 :扫描正位定位片 ,将扫描层面选择为 主肺动脉水 平(气管分叉下方 1 ~ 2cm ) ,对比剂 10ml ,生理盐水 25ml ,注射流率 4.5ml/s ,延迟时间为 0 ,层厚 1mm ,重 复扫描 ,扫 描时间和间隔时间均为 1s ,共设置扫描 10 层 ,主肺动脉由亮变暗即 可停止扫描 。
肺动静脉循环时间非常短,约为2-4S,启动时间过早,肺 动脉远端分支对比剂充盈不佳,同时上腔静脉和右心房内 对比剂形成的硬射线伪影将干扰肺动脉大分支内栓子的显 示;过晚则肺静脉内对比剂充盈,影响段、亚段分支的显 示。
肺循环的生理特点
肺循环的途径: 右心室→肺动脉→肺部的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肺动脉CT血管造影(CTPA)
8 4 ,床 速 3 9 .3 7 m m / r ,管 电 流 260m A ,层 厚 和 间 隔均为 5mm ,FOV 400mm × 400mm ,电压行高低能 量 ( 8 0 和 1 4 0 k V p ) 瞬 时 ( < 0 .5 m s ) 切 换 ,扫 描 范 围 肺尖至肋膈角水平 ,由足
2.注射方案
浓度在350或370,0.3ml/Kg 注射速度4ml/s
对比剂
20-40ml
生理盐水 30ml
3.扫描方式
1. 2. 3.智能追踪 4.GSI能谱扫描
小计量测试
小计量测试
小计量测试
能谱扫描
扫描参数
1. GE 公司宝石能谱 CT (Discovery CT750HD ,HDCT)行 CTPA 检查 2. 利用能谱扫描 模式(GSI) ,扫描参数 :机架旋转时问 0.6s/r ,螺距 0 .9
成扫描。 3扫描层厚必须最薄。 4图像后处理要求多种方法相结合,多角度进行肺动脉重建。
目的 在肺血管动脉期内完成扫描,使肺动脉的密度达到峰值,同 时静脉伪影最小、图像质量最佳。
肺动脉CT血管造影技术(CTPA)
1.进针位置 2.注射方案 3.扫描方式 4.重建方案
1.进针位置
在患者自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从右侧肘正中静脉进针 规格:20G X 1.16“ (1.1mm X 30mm)
肺动脉CT血管造影(CTPA)
因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阻塞肺动脉或其主要分支引起肺循环障 碍的病理生理综合征。据国内外尸检报告,约有67%~79%PE 病人生前未能得到正确诊断。而国内的漏诊率高达80%以上; 未经治疗者,死亡率可高达20%-30%,及时诊治者,死亡率 可降至8%。目前,核素肺显像仍为PE常规检查,但是特异性 低,主要用于筛查病人。随着医学影像学设备的更新,CT和 MRI等微创检查方法,已逐步成为诊断PE的首选,CTPA诊断PE 的敏感性可达75%-100%,特异性可达80%-100%,对于叶 、段动脉显示的准确性更高,有助于明确肺动脉内栓子的位 置、范围、程度、性质和肺动脉血流动力学状态等。
肺循环的生理特点
肺动脉及其分支都较粗,管壁较主动脉及其分支薄。肺循 环的全部血管都在胸腔内,而胸腔内的压力低于大气压。 这些因素使肺循环有与体循环不同的一些特点。
肺动脉血流阻力和血压肺动脉管壁厚度仅为主动脉的三分 之一,其分支短而管径较粗,故肺动脉的可扩张性较高, 对血流的阻力较小。
肺循环的生理特点
碘积图--肺
CTPA图像对栓子的检出率与图像后处理方法也密切相。 CTA是将螺旋CT扫描与计算机三维图像重建两种技术 结合来显示血管结构的技术,而三维重建是图像后处理技 术的一大飞跃。
MPR CPR
MPR或CPR是一种简便的二维成像方法,它是将一组 横断面图像的数据进行重新排列,能有效地进行任意断 面的二维图像重建,与CTA的原始数据保持一致,所 以是最准确的显示方法,其中肺栓子的检出率也以MP R最好。
CT血管造影的影响因素 1.患者的自身因素 2.扫描方面的因素
3.对比剂注射方面的因素
1.患者的自身因素
心率
血压
年龄
体重
血管情况
身高
2.扫描条件的因素
方向
重建
CT
扫描范围
扫描条件
扫描条件的因素
扫描条件
曝光参数
3.对比剂注射方面的因素
针管的型号
进针的位置
注射方案
成像技术要点
1扫描速度越快越好。 2触发时机应准确无误,确保肺动脉中对比剂浓度在峰值期完
MIP
MIP在CTA中的应用广泛,它是通过计算机处理将扫描 获得的体素进行任意方向的数学线束透视投影,每一位线束 所遇到密度值高于所选阈值的像素或密度最高的像素被投影 在与线束垂直的平面上形成三维图像,可以从任意投影方向 进行观察,主要常用于显示具有相对较高密度的组织结构, 但所显示的结构与邻近结构没有深度关系。本组中MIP对 栓子的检出率仅次于MPR,尤其是对段及以下血管内栓子 的显示欠佳,是由于小血管的密度差变小所致。
VR
VR技术是目前最接近常规血管造影的三维显示方法, 可以获得真实的三维图像。它能够利用扫描原始数据中 的所有体素,根据各种成分的比例进行像素分类并以不 同的色彩进行显示,所获得的图像清晰、直观、立体感 强,可以三维任意旋转。但由于VR采用所有的体素成 像,反而使得血管内栓子的显示受到血管壁和栓子周围 对比剂的影响,尤其是对小血管而言,造成对栓子检出 率的降低。
侧向头侧扫描
3. 对比剂应用碘海醇(300mgI/ml)25ml ,生理盐水 40ml ,注射流率 4.0ml/s
4. 延迟时间由小剂量测试法测得 :扫描正位定位片 ,将扫描层面选择为 主肺动脉水 平(气管分叉下方 1 ~ 2cm ) ,对比剂 10ml ,生理盐水 25ml ,注射流率 4.5ml/s ,延迟时间为 0 ,层厚 1mm ,重 复扫描 ,扫 描时间和间隔时间均为 1s ,共设置扫描 10 层 ,主肺动脉由亮变暗即 可停止扫描 。
肺动静脉循环时间非常短,约为2-4S,启动时间过早,肺 动脉远端分支对比剂充盈不佳,同时上腔静脉和右心房内 对比剂形成的硬射线伪影将干扰肺动脉大分支内栓子的显 示;过晚则肺静脉内对比剂充盈,影响段、亚段分支的显 示。
肺循环的生理特点
肺循环的途径: 右心室→肺动脉→肺部的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肺动脉CT血管造影(CTPA)
8 4 ,床 速 3 9 .3 7 m m / r ,管 电 流 260m A ,层 厚 和 间 隔均为 5mm ,FOV 400mm × 400mm ,电压行高低能 量 ( 8 0 和 1 4 0 k V p ) 瞬 时 ( < 0 .5 m s ) 切 换 ,扫 描 范 围 肺尖至肋膈角水平 ,由足
2.注射方案
浓度在350或370,0.3ml/Kg 注射速度4ml/s
对比剂
20-40ml
生理盐水 30ml
3.扫描方式
1. 2. 3.智能追踪 4.GSI能谱扫描
小计量测试
小计量测试
小计量测试
能谱扫描
扫描参数
1. GE 公司宝石能谱 CT (Discovery CT750HD ,HDCT)行 CTPA 检查 2. 利用能谱扫描 模式(GSI) ,扫描参数 :机架旋转时问 0.6s/r ,螺距 0 .9
成扫描。 3扫描层厚必须最薄。 4图像后处理要求多种方法相结合,多角度进行肺动脉重建。
目的 在肺血管动脉期内完成扫描,使肺动脉的密度达到峰值,同 时静脉伪影最小、图像质量最佳。
肺动脉CT血管造影技术(CTPA)
1.进针位置 2.注射方案 3.扫描方式 4.重建方案
1.进针位置
在患者自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从右侧肘正中静脉进针 规格:20G X 1.16“ (1.1mm X 3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