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中部分行为动词界定

合集下载

新课标中部分行为动词界定

新课标中部分行为动词界定
评估、使用、验证、运用、掌握
测量、测定、操作、会、能、制作、设计 观察、收集、调查、交流、讨论、阅读、尝试、实验、学习、探究、预测、 考虑、经历、体验、参加、参观、查阅 体会、关注、注意、关心、乐于、敢于、勇于、发展、保持 形成、养成、具有、领略、体会、思考
《标准》中有的行为动词前加有 “初步 ”、“大致 ”、“简单 ”等词,其对应的水平比原行为动词的水平低。
1-1、2- 1、 3-1 的共同知识点
1- 1课标
通过实验认识电场, 会用电场线、 电场强 度描述电场。
课标解读 用电场线描绘两个等量异 种点电荷周围的电场。
通过实验认识磁场, 会用磁感线、 磁感应 强度描述磁场。 知道 磁通量。
用磁感线描绘通电直导线 周围的磁场。
2-1 课标 了解电场与电场强 度,
知识
与意义 ,认识经典力学的实用范围和局限性
体验
知识
( 6)体会科学研究方法对人们认识自然的重要作用 于自然科学的促进作用 .
. 举例说明物理学的进展对
体验 知识
了解( A )了解( A ) 理解( C)理解( C)
反应( B) 了解( A )了解( A )认识( B ) 反应( B) 理解( C)了解( A ) 初步了解了解( A ) 初步了解 了解( A ) 反应( B) 了解( A ) 反应( B) 了解( A ) 反应( B) 理解( C)
( 3)能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现象
. 分析生活和生产中的离心
知识
( 4)关注抛体运动和圆周运动的规律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体验
( 1)通过有关事实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 .知道万有引力定律 . 认识发现 知识
万有引力定律的重要意义 ,体会科学定律对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作用 .

高中生物新课标解读15---行为动词

高中生物新课标解读15---行为动词

2017版《高中生物》新课标解读(十五)--------关于“各水平的要求的行为动词”说明:这里所指2017版新《课标》是2018年1月第一版,2018年9月第2次印刷(以下简称新《课标》),属于最新版本。

笔者在认真钻研新《课标》的基础上,融入了30多年的高中生物教学与研究的经验,对新《课标》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和解读,以希望对即将使用新《课标》地区的高中生物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以帮助。

这次解读花了笔者半年时间的准备,从“修改背景”、“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修订内容和主要变化”、“性质和理念”、“核心素养和课程目标”、“课程结构”、“大概念”、“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调节”、“生物与环境”、“生物技术与工程”、“选修课程”、“学业质量与评价”、“行为动词”、“名词与术语”共16个专题进行解读,与其他专家的解读有较大的不同,参考价值更大。

2003版实验课标对具体“内容标准”的表述所用的动词分别指向知识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和情感性学习目标,并且分为不同的层次。

具体说明如下表:2017版《课标》“内容要求”虽然是以大概念、重要概念、具体概念的形式进行描述,但同样使用了相同的“行为动词”。

按照新《课标》修订的“继承与发展”原则,在使用新课标的时候同样要关注这些“行为动词”。

2017版《课标》的行为行为动词中,“了解水平的词条”大大减少,在必修课程的《分子与细胞》模块中“了解水平的词条”仅保留三处,即“说出细胞主要由 C、H、O、N、P、S等元素构成,其中以碳原子为骨架形成复杂的生物大分子”、“指出水大约占细胞重量的2/3,以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形式存在,赋予了细胞许多特性,在生命中具有重要作用”、“举例说出不同种类的脂质对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有重要作用”。

在必修课程的《遗传与进化》模块中“了解水平的词条”几乎没有。

新课标中部分行为动词界定

新课标中部分行为动词界定
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知识
理解(C)了解(A)
体验
经历(A)反应(B)
(4)能用公式和图像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

知识
了解(A)
体验
反应(B)
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
(1)通过实验认识滑动摩擦、静摩擦的规律,能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摩擦力
知识
认识(B)理解(C)
然规律之一
知识
了解(A) 了解(A)
(6)通过能量守恒以及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认识提高效率的重要性.了解
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知道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
知识
了解(A) 了解(A) 了解(A)
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
(1)会用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抛体运动
知识
理解(C)
(2)会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知道向心加速度
(2)知道常见的形变,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的弹性,知道胡克定律
知识
了解(A)
(3)通过实验,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知道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区分矢量与标
量,用力的合成与分解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知识
理解(C) 了解(A)理解(C)理解(C)
(4)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 物体受力的关系。理解牛顿运动定律,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
体验
经历(A)
知识
理解(C) 理解(C)认识(B)
模块
二级主题
三级主题
要求
必修2
机械能和能源
(1)举例说明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理解功和功率.关心生活和生产中常见机
械功率的大小及其意义
知识
了解(A)理解(C)

怎样理解物理课程标准中的行为动词

怎样理解物理课程标准中的行为动词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的行为动词有三类:一是知识性目标行为动词;二是技能性目标行为动词;三是体验性目标行为动词。

对于知识性目标行为动词要让学生识别、辨认、举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把握内在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等。

对于技能性目标行为动词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操作,进行调整或更改,尝试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

对于体验性目标行为动词要让学生从事相关活动,建立感性认识,在经历基础上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做出相应反应等。

我认为在知识技能目标中分为三个层次:一、了解与认识:其行为动词有:了解、知道、描述、说出、认识。

这是最基本的要求,是一般物理现象的最简单的表现形式。

但这部分内容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大多数可以完成这一要求。

如了解内能,知道内能的利用等。

二、理解:是对物理知识较高层次的认知程度,其行为动词有:区别、说明、解释、估计、理解、分类、计算。

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能够建立知识的内在关系与外部条件的联系,学生在这一层次的要求中要充分运用已经具备的知识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和比较,对物理概念和规律、公式有一个完整的区分度,做到能说出意义,会比较差别,能进行实际运用。

三、独立操作与创新能力:一方面是对学生动手能力的体现,另一方面也是体现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和探究方法的综合能力实际水平。

这部分内容的要求测量、会、学会最高,其行为动词有:测量、会、学会;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放开手脚,让学生真正能动起来,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工具的使用,学会数据的分析,学会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方法,会通过实验得到启迪,从而学会创新的方法。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是我们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态度和潜能的体现,是一种长期寓于教学之中的行为,也分为三个层次来理解:一、经历与感知:其行为动词有:观察、经历、体验、感知、学习、调查、探究;这个层次要求我们从平时的学习中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注意力,初步运用感觉器官以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和学习,逐步形成有意注意,为物理知识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留心学生,对学生的基本能力做到心中有数,并通过引导培养学生的这一层次的能力,是教学的基础。

新课标标准行为动词表

新课标标准行为动词表
解决、拟定、尝试等
讲述、表述、阅读、复述、诵读、朗读。
扩写、续写、改写、发现、借助、捕捉、提取、收集、修改。
倾听、观察、推想、揣摩、想象、转述、讲述、选择、写出、朗读、选择、扩写、续写、改写、发现、借助、捕捉、提取、收集、修改







经历水平——经历、感受、参加、参与、
尝试、寻找、讨论、交流、合作、分
国家课程标准提供的教学目标行为动词表
水平
常用行为动词
语文举例







·


了解水平——说出、背诵、辨认、回忆、选出、举例、列举、复述、描述、识别等。
理解水平——解释、说明、阐明、比较、
分类、归纳、概述、概括、判断、区别、提供、猜测、预测、估计、推断、检索、收集、整理等
应用水平——应用、使用、质疑、辩护、设计、解决、撰写、拟定、检验、计划、总结、证明、评价等
背诵、说出、辨认、回忆、选出、举例、列举、复述、描述、识别、再认等。
理解、展示、扩展、使用、分析、区分、判断、获得、表现、扩大、拓展。
评价、掌握、运用、懂得、联系上下文。







·


模仿水平——模拟、重复、再现、例证、
临摹、扩展、缩写
迁移水平——联系、灵活运用、
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
独立操作水平——完成、表现、制定、
领悟水平——
形成、养成、具有、热爱、树立、建立、坚持、保持、确立、追求等。
喜欢、有……的愿望、体会、乐于、敢于、有兴趣、欣赏、感受等。
体味、理解、辨别、愿意、有兴趣、喜欢、乐于、敢于、抵制、品味、关心、养成、领会、领悟、增强等。有……的愿望、尊重、抵制、理解(别人)、辨别(是非)、体会、欣赏、感受等。

物态变化教材分析

物态变化教材分析

5.人文类:能记住有些人物和事件(科学 家及其贡献)。 6.作图类:需要动手作图的知识点。 7.实验、探究类:会做某些测量性、验证 性、组装性实验;对有的概念会进行建构实 验、有些规律会进行探究实验。总之,要以 实验为手段,去进行亲身“经历”。
8.图象类:用图象形式描述物理现象、过程、 实质。 9.情感类:感受科学精神、科学技术与社会 关系、进行科学思想教育的内容,以及课外进 行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均可)的组合解释常见现象或陌生现象。
三、计算类的知识点 这些公式首先要“记忆”。在此基础上,
能够运用这些公式进行计算。
例、有一支刻度均匀但实际测量值不准确的温度 计,当把它放入 0℃的冰水混合物中时 ,温度计显示 的示数为 2℃,当把它放入 100℃的沸水中 ,温度计 显示的示数为 98℃,若把它放在室内空气中 ,它显 示的示数为 26℃,试计算此时室内空气的实际温度 为多少摄氏度?
第一部分 培养对教学目标分类能力
新课程标准(2011)中部分行为动词界定
类型
认知性目标 行为动词
技能性目标 行为动词
体验性目标 行为动词
水平
了解
认识 理解
独立操作
经历 认同 内化
行为动词举例 了解、知道、描述、说出、
列举、举例说明、说明 认识
解释、理解、计算 会、会测量、会选用、会使用、 会根据……估测、会用……测量
新课标对第二章的活动建议 (1)调查学校和家庭的用水状况,设计一个 学校或家庭的节水方案。 (2)调查当地水资源的利用状况,并对当地 水资源的利用提出自己的见解。 (3)调查当地农田灌溉的主要方式,了解节 水灌溉技术。
1.记忆类:需要记忆的内容,包括概念、规 律、公式、重要常数等。 2.举例类:许多知识点要求能列举有关实例。 3.问答类(解释、说明):能用有关知识点 解释、说明有关现象。 4.计算类:要求能运用数学公式进行计算的 知识点。

教学目标中的行为动词解析

教学目标中的行为动词解析

教学目标中的行为动词解析教学目标的表述一般用含有“行为、条件、标准”这三个要素的陈述句,但表述教学目标最困难的是对行为动词的选用,一般说不同的目标所使用的行为动词也会不同。

(一)知识目标知识包括概念、原理、规律、方法、过程、科学事实等。

目标分为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

(1)“了解”:用于直观的事物,是对具体的科学事实、方法、过程、概念、原理、规律的认识和记忆。

行为动词如:说出、写出、背诵、辨认、识别、认识、知道等。

例如:写出原子序数1到20号元素的元素符号和名称。

找出文章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

识别单向阀与普通节流阀的图形符号。

知道《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

(2)“理解”:用于抽象事物,是对抽象的概念、原理、规律等的理性认识。

行为动词如:解释、描述、说明、整理、比较等。

例如:解释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说明三视图之间的投影及尺寸关系。

区分所给材料中的抢劫、抢夺、盗窃犯罪。

描述夹紧三要素:夹紧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对零件的影响。

(3)“掌握”:指能理解学习材料的内涵和意义,能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转换或推断。

转换指用与原先表达方式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推断指估计将来的趋势(预期的后果)。

行为动词如:设计、撰写、评价、计划、总结、证明、说明、判断等。

例如:把基本视图改画成半剖视图。

(转换)根据电动机正反转线路原理图绘制出安装接线图。

(转换)用框架图或图表等其他方式总结本单元知识结构。

(转换)说明地球变暖对人类生活地影响。

(推断)分析判断实验可能产生的误差。

(推断)(二)能力目标“能力是指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主观条件”,“能力必须以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为基础,在相应的活动中培养和发展”。

因此,表述的能力目标中一定要包括某项学习活动以及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

行为动词如:完成、模仿、操作、熟练操作、初步学会、学会、应用、灵活应用、测量、计算等。

例如:根据实验讲义,能独立完成实验操作。

(培养记忆、思维能力)根据课文,设计小品并表演。

(完整版)新课程标准描述课程教学目标所使用的行为动词.docx

(完整版)新课程标准描述课程教学目标所使用的行为动词.docx

新课程标准描述课程教学目标所使用的行为动词学习举例行为动词水平语文数学1、了解:出,背、辨、回、出、、写、会用、、出、例、列、复述、描述、、再等会写、准、、学、学、了解、辨、描述、知2、理解:解、明、明、比、分、会、把握、了解、写下、熟、道、表示、会画、确定、找出、、概述、概括、判断、区、提供、猜、、理解、展示、展、使用、分得、懂、分、、比知估、推断、索、收集、整理等析、区分、判断、得、表、、排列、理解、解、判断、3、用:运用、使用、疑、、、解大、拓展、价、掌握、运、推断、估、、决、撰写、定、、划、、推广、明、用、懂得、系上下文、运用、掌握、理、推、价等明1、技能:模、重复、再、例、摹、述、表达、、复述、朗展、写等、写出、听、察、朗、技能2、独立操作:完成、表、制定、解决、定、推想、揣摩、想象、述、口算、算、量、察、操安装、制、量、、等述、、写、写、改写、作、、、笔算3、迁移:系、、灵活运用、一反三、、借助、捕捉、提取、收触旁通等集、修改感受、、体会、参加、程、感受、参加、参与、、找、、交表、意、提出、、、体、感受、交流、解决、与流、合作、分享、参、、考察、接触、体累、体、策划、分享、合、探索、感知、交意方法等作、探、沟通、1、反映:遵守、拒、可、同、承、接喜、有⋯⋯愿望、体会、情感受、同意、反、愿意、欣、喜、、感于、敢于、抵制、有趣、欣度趣、关心、关注、重、采用、采、支持、尊重、体会、欣、感受、养成、与价、珍惜、蔑、疑、摒弃、抵制、克服、、感受、愿意、体味、尊重、立理解 ( 某人 ) 、辨、品味、关、帮助等2、悟:形成、养成、具有、、立、心养成、悟持、建立、保持、确立、追求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验
经历(A)
知识
理解(C)理解(C)认识(B)
模块
二级主题
三级主题
要求
必修2
机械能和能源
(1)举例说明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理解功和功率.关心生活和生产中常见机械功率的大小及其意义
知识
了解(A)理解(C)
体验
反应(B)
(2)通过实验,探究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理解动能和动能定理.用动能定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
体验
经历(A)
知识
理解(C)理解(C)
(3)理解重力势能.知道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做功的关系.
知识
理解(C)了解(A)
(4)通过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生活和生产中的有关问题
知识
应用(D)理解(C)理解(C)
(5)了解自然界中存在多种形式的能量.知道能量守恒是最基本、最普遍的自然规律之一
观察、收集、调查、交流、讨论、阅读、尝试、实验、学习、探究、预测、考虑、经历、体验、参加、参观、查阅
反应
在经历基础上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做出相应反应等
体会、关注、注意、关心、乐于、敢于、勇于、发展、保持
领悟
具有稳定态度、一致行为和个性化的价值观念等
形成、养成、具有、领略、体会、思考
《标准》中有的行为动词前加有“初步”、“大致”、“简单”等词,其对应的水平比原行为动词的水平低。
阐述、解释、估计、理解、计算、说明、判断、分析、区分
应用
在新的情境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则;进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境下的合理联系等
评估、使用、验证、运用、掌握
技能
独立操作
独立完成操作;进行调整或改进;尝试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等
测量、测定、操作、会、能、制作、设计
体验性要求
的目标动词
经历
从事相关活动,建立感性认识等
知识
了解(A)
(3)通过实验,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知道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区分矢量与标量,用力的合成与分解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知识
理解(C)了解(A)理解(C)理解(C)
(4)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
通过实验认识磁场,会用磁感线、磁感应强度描述磁场。知道磁通量。
用磁感线描绘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
了解磁场、磁感应强度和磁通量。
可以形象地用“通过一个截面的磁力线的多少”来描述磁通量,不必过分追求概念的严密性。
了解磁场,知道磁感应强度和磁通量。会用磁感线描述磁场。
会判断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周围磁场的方向。
知识
了解(A)了解(A)
(3)能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分析生活和生产中的离心现象
知识
理解(C)理解(C)
(4)关注抛体运动和圆周运动的规律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体验
反应(B)
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
(1)通过有关事实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知道万有引力定律.认识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重要意义,体会科学定律对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作用.
新课标中部分行为动词界定
类型
水平
各水平的含义
所用的行为动词
知知识技能目标动词
知识
了解
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
了解、知道、描述、说出、举例说明、列举、表述、识别、比较、简述、对比
认识
位于“了解”与“理解”之间
认识
理解
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
1-1、2-1、3-1的共同知识点
1-1课标
课标解读
2-1课标
课标解读
3-1课标
课标解读
通过实验认识电场,会用电场线、电场强度描述电场。
用电场线描绘两个等量异种点电荷周围的电场。
了解电场与电场强度,
了解静电场,理解电场强度。会用电场线描述电场。
要求学生通过电场对电荷的作用来检验其存在,了解电场是物质存在的形式之一,电场具有确定的性质,他对位于电场中的电荷施加作用力,不要求作进一步拓展。
知识
理解(C)了解(A)
体验
经历(A)反应(B)
(4)能用公式和图像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
知识
了解(A)
体验
反应(B)
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
(1)通过实验认识滑动摩擦、静摩擦的规律,能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摩擦力
知识
认识(B)理解(C)
(2)知道常见的形变,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的弹性,知道胡克定律
知识
初步了解了解(A)
体验
反应(B)
(5)通过实例,了解经典力学的发展历程和伟大成就,体会经典力学创立的价值与意义,认识经典力学的实用范围和局限性
知识
了解(A)
体验
反应(B)
知识
了解(A)
(6)体会科学研究方法对人们认识自然的重要作用.举例说明物理学的进展对于自然科学的促进作用.
体验
反应(B)
知识
理解(C)
课程标准
模块
二级主题
三级主题
要求
必修1
运动的描述
(1)通过史实,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知识
了解(A)认识(B)
(2)通过对质点的认识,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知识
认识(B)了解(A)
体验
反应(B)
(3)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知识
了解(A)了解(A)
(6)通过能量守恒以及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认识提高效率的重要性.了解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知道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
知识
了解(A)了解(A)了解(A)
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
(1)会用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抛体运动
知识
理解(C)
(2)会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知道向心加速度
知识
了解(A)了解(A)认识(B)
体验
反应(B)
(2)会计算人造卫星的环绕速度.知道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
知识
理解(C)了解(A)
(3)初步了解经典时空观和相对论时空观,知道相对论对人类认识初步了解微观世界中的量子化现象,知道宏观物体和微观粒子的能量变化特点,体会量子论的建立深化了人类对于物质世界的认识
(1)了解磁场也是物质存在的形式之一,永磁体和电流周围空间都存在磁场,磁场对其中的磁体和电流有力的作用,磁感应强度与磁通量都是描述磁场的基本物理量,要知道他们的物理意义和定义式。(2)知道磁感线也是形象地描述磁场的虚拟曲线,它的方向和疏密程度表示了磁场的方向和强弱。这里要求了解一些典型磁场的磁感线,能通过磁感线获取磁场的信息,或将有关磁场的信息用磁感线表示出来。(3)了解地磁场的发布及其变化情况,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