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井解释报告

合集下载

测井解释报告最终版

测井解释报告最终版

测井解释报告一.计算原理1)计算泥质含量V sℎ:地层的泥质含量V sℎ是一个重要的地质参数,泥质含量V sℎ不仅反映地层的岩性,而且地层有效孔隙度、渗透率、含水饱和度和束缚水饱和度等储集层参数,均与泥质含量V sℎ有密切关系。

且由于自然伽马对于泥质含量比较敏感,故可由自然伽马来计算泥质含量V sℎ,公式如下:V sℎ=2GCUR∙∆GR−1 2GCUR−1式中GCUR—希尔奇指数,它与地层地质时代有关,可根据取心分析资料与自然伽井测井值进行统计确定,对北美第三系地层取3.7,在本报告中取2。

∆GR—自然伽马相对值,也称泥质含量指数。

∆GR=GR−GR min GR max−GR min在报告中,GR即是实际测量值;GRmin代表大套纯砂岩层,根据实际测井曲线可判断值为70;GRmax代表大套纯泥岩,根据实际测井曲线可判断值为140,由此即可求出全段泥质含量。

2)计算孔隙度∅:分析可知,在分层之后,针对含泥质砂岩水层情况下可由密度来计算∅,公式如下:ρb=(1−SH−∅)ρma+SHρSH+∅ρf化简如下: ∅=ρma−ρbρma−ρf−SHρma−ρSHρma−ρf式中,骨架密度ρma取 2.65g/cm3,孔隙流体密度ρf取1 g/cm3,孔隙泥质密度ρSH取2.32 g/cm3,而泥质含量V sℎ为之前所求,体积密度ρb为测量值,代入即可求孔隙度∅,其中某些异常值可以改变取值以满足要求。

3)计算含水饱和度S w和冲洗带中残余油气饱和度S hr:通常含水饱和度又是划分油、水层的主要标志,是以电阻率测井为基础的阿尔奇(Archie)公式来计算S w,公式如下:F=R oR w=a∅mI=R tR o=R tFR w=bS w n由以上两式,可推出阿尔奇公式:S w=√abR w ∅m R tn式中,参数a,b都和岩性有关,可取为1,胶结指数m和饱和度指数n均取为2;地层水电阻率R w取为0.01Ω/m,孔隙度∅之前所求,而地层真电阻率值则采用深侧向LLD数值,即可求出含水饱和度S w。

测井解释结论标准讨论稿

测井解释结论标准讨论稿

关于测井资料处理解释结论的建议一、原有关标准的情况SY/T5360-1995《单井测井资料数字处理流程》标准7.4.1结论级别:油层、气层、油水同层、气水同层、水淹层、含油水层、含气水层、水层、干层、可能油气层。

共计10种处理解释结论。

SY/T6161-1995《天然气层测井解释规程》标准,结论级别按SY/T5360-1995《单井测井资料数字处理流程》标准执行,未另行制定。

SY/T6451-2000《探井测井处理解释技术规范》标准3.6.4.1对孔隙型或以孔隙型为主的储层,测井解释结论划分为:油层、差油层、油水同层、含油水层、气层、差气层、气水同层、含气水层、水淹层、水层、干层、可能油气层。

共计12种处理解释结论。

3.6.4.2对型缝型或以裂缝型为主的储层及溶洞型储层,测井解释结论根据裂缝及溶洞的发育程度按Ⅰ、Ⅱ、Ⅲ类储层划分。

Q/SHSLJ 0799-2002《试油层测试要求及成果资料质量评定》标准,划分为油层、气层、油(气)水同层、低产油(气)层、稠油层、可能油(气)层、含油(气)水层、水层、干层。

共计13种结论。

二、解释结论划分建议解释结论划分建议为:油层、低产油层、油水同层、含油水层、可能油层;气层、低产气层、气水同层、含气水层、可能气层;水淹层、水层、干层,共计13种解释结论。

油层:在现有试油工艺及技术条件下,具有工业价值,且含水〈5%的纯油层。

工业油流标准,见表1。

低产油层:在现有试油工艺及技术条件下,日产油量在工业油流标准以下,干层以上者。

测井处理孔隙度一般为5%~6%,渗透率小于0.5×10-3μm2,含油饱和度在30%~45%之间。

油水同层:在现有试油工艺及技术条件下,能计量出油日产量的油水同出层,含水在5%~90%之间。

含油水层:在现有试油工艺及技术条件下,以产水为主带油花,不能计量出日产油量的水层。

可能油层:根据测井等资料认为可能产油储层。

气层:在现有试油工艺及技术条件下,具有工业价值的纯气层或带凝析油者,且含水〈5%。

地球测井报告

地球测井报告

地球物理测井报告报告内容:1.测井实验报告目的2.报告内容及处理过程3.报告感想与建议第一部分:测井实验报告目的1、熟悉认知测井原始曲线的方法2、判断渗透性地层、并确定渗透层的厚度3、确定地层水电阻率4、确定地层孔隙度5、确定地层电阻率、冲洗带电阻率6、计算泥浆电阻率、泥浆滤液电阻率7、确定束缚水电阻率和束缚水饱和度8、确定地层的含油性9、可动油气分析10、确定岩石渗透率第二部分:报告内容及处理过程1.地球物理测井的定义:测井是以岩石物理特性差异为基础,通过相应的地球物理探测方法连续地测量岩石某种物性参数随井深度的变化情况,从而研究油气田、煤田、水文工程等方面的钻井地质剖面,划分油气层、煤层,确定油气储集特征、煤质等参数。

另外测井也可连续地观测井眼状态(井斜、井径)、地层产状等有关参数、检查套管质量、固井质量,为钻探、油气开发等工程服务。

测井是通过观测钻孔内各种地球物理场的特征,来研究钻孔周围介质的性质和分布状态,从而解决各种地质、工程和有关科学技术问题。

测井是一门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它是将电磁学、声学、核物理学、热学、光学、力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测量方法,用于油气井或其他矿井的勘探中,依靠测量仪器获取的大量地层信息进行资源评价。

测井方法分类:电阻率测井;声波测井;放射性测井;成像测井;工程测井;生产测井等。

通从过各种方法确定储层参数计算,岩性识别。

2.处理过程:(1)熟悉认知测井原始曲线的方法可以根据不同曲线采用不同的判别方法,进而划分地层界面,划分渗透性地层,进而进行相关处理与解释。

(2)判断渗透性地层、并确定渗透层的厚度分析实验用图3可以发现用自然点位、微测向、声波时差等发现自然电位、井径、自然伽马曲线于某些取值处曲线差异很大,如下三处所示:由上图判断渗透性地层,相关量为阿尔奇公式:mt wnwφR a b R S =在完全含水地层上R t =R o ,S w =1,于是aφR R mt w = (b 设为1),在油气地层上R t >R o ,S w <<1,由此引人视地层水电阻率R wa :a R mtwa Φ*=R 取m=2, a=1 注:水层: R wa =R w 油层: R wa >>R w(4)确定地层孔隙度于第一层DEN=2.5,CNL=15;第二层DEN=2.4,CNL=16;第三层DEN=2.4,CNL=15。

测井实验报告_2

测井实验报告_2

测井资料处理与解释课程设计目录一、实验目的 (2)二、实验要求 (2)三、实验内容 (2)四、基本原理 (2)1. 岩性研究方法 (2)2. 物性研究方法 (5)五、实现步骤 (8)1.骨架图版的制作 (8)2.综合解释 (9)六、课程设计感想与体会 (14)一、实验目的本课程设计是测井资料处理与解释教学环节的延续(独立设课),目的是巩固课堂所学的的理论知识,加深对测井资料处理方法及解释方法的理解,会用所学程序设计语言完成设计题目的程序编写,利用现有卡奔绘图软件完成数据成图,对所得结果做分析研究,划分出油水层,最终完成报告一份。

二、实验要求1.基本测井数据的加载2.骨架图版的制作3.对特定井段的泥质含量、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逐点定量解释以及对油水层的划分三、实验内容1.运用所学的测井知识及老师所提供的的资料,完成解释图版的绘制。

2.使用井径、自然伽马和自然电位划分砂泥岩井段。

3. 利用深侧向和浅侧向电阻率测井划分渗透层和非渗透层。

4. 根据声波、补偿中子和密度测井曲线的特点,在渗透层应用三孔隙度测井曲线求出储层的平均孔隙度。

5.根据阿尔奇公式计算原始含油饱和度和剩余油饱和度。

6.根据开发过程中含油饱和度的变化,确定储层含油性的变化,并判断该储层的性质。

四、基本原理1.岩性研究方法岩性是指岩石的性质类型等,包括细砂岩、粉砂岩、粗砂岩等,同时还包括碎屑成分、填隙物、粒间孔发育、颗粒分选、颗粒磨圆度、接触关系、胶结类型等方面。

通过划分岩性和分析岩心资料总结岩性规律,其研究主要依据岩心资料,地质资料和测井资料等。

通过分析取心井的岩心资料和地质资料以及测井曲线的响应特征来识别岩性,并建立在取心井上的泥质含量预测解释模型。

一般常用岩性测井系列的自然伽马GR、自然电位SP、井径CAL曲线来识别岩性。

a.岩性定性评价在对淡水泥浆钻的井内,地层剖面由砂岩、粉砂岩、煤层和泥岩四种岩石组成。

如果测井资料有自然电位、自然伽马、微电极、密度和电阻率曲线,则可按下列步骤区分它们:①用自然电位和微电极测井曲线把渗透层和非透层区分开:砂岩和粉砂岩的自然电位有明显负异常,微电极有正幅度差,而煤层和泥岩自然电位无异常,微电极无幅度差。

北1-平3B井测井资料解释报告

北1-平3B井测井资料解释报告

北1-平3B井测井资料解释报告华东石油局测井站二〇〇九年一月北1-平3B井测井资料解释报告编写人:检查人:审核人:技术负责人:单位负责人:张作清编写单位(章)2009年1月目录前言 (1)1、钻井、地质概况 (1)1.1钻井工程概况 (1)1.2录井油气显示 (2)2、测井作业及原始资料质量评价 (2)3、测井资料处理与综合解释 (9)3.1地层组段划分 (9)3.2测井资料处理 (9)3.3井身工程质量评价 (9)3.4储集层综合评价与分析 (9)4、认识与建议 (11)提交资料1、北1-平3B井标准测井曲线图2、北1-平3B井组合测井曲线图3、北1-平3B井数字处理成果图前言北1-平3B井是华东分公司在溱潼凹陷北汉庄构造三垛组一段油藏高部位施工的一口定向水平井。

本井钻井目的是以三垛组一段底块砂岩为主要目的层,钻井任务由中原40485钻井队承担, 华东石油局录井公司HD025队承担录井任务,2009年1月12日在北1-平3井原井眼侧钻,侧钻井深1175米, 2009年1月19日完钻,完钻井深1826.0米,完钻地层三垛组一段。

1、钻井、地质概况1.1钻井工程概况本井钻井工程及地质录井对地层组段的划分情况见表1-1。

表1-1 北1-平3B 井基本数据表1.2录井油气显示北1-平3B井地质录井油气显示情况见表1-2表1-2 北1-平3B井地质录井油气显示表2、测井作业及原始资料质量评价根据华东分公司要求,测井站五分队于2009年1月19日对该井实施完井测井,第一趟下井在1500米处遇阻,上提完成直井段测井任务,通井后于1月20日完成所有水平段测井项目,取得的原始资料质量情况见表2-1,离散后的井斜数据见表2-2。

用FORWARD程序做出的该井平面俯视图,东西位移图,南北位移图,水平位移图分别见图2-1、2-2、2-3、2-4。

表2-1 北1-平3B井原始曲线质量评价表表2-2 北1-平3B井电测井斜数据表图2-1 北1-平3B井平面俯视图图2-2 北1-平3B井东西位移投影图图2-3 北1-平3B井南北位移投影图图2-4 北1-平3B井水平位移投影图3、测井资料处理与综合解释3.1地层组段划分根据标准测井资料划分的地层组段界线见表3-1:表3-1 北1-平3B 井地层组段界线表3.2测井资料处理首先将野外文件转换成FORWARD解释平台的WIS格式,然后进行曲线预处理,最后根据曲线特征选择解释参数,并作数字处理。

声波测井报告

声波测井报告

声波测井报告报告人:XXX报告时间:XXXX年XX月XX日引言:声波测井是石油勘探中常用的方法。

通过探测反射波和传播波的时间和振幅等参数,可以分析地层构造和物性,为油气田的勘探和开发提供重要的地质资料。

本次报告旨在对声波测井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对目标层位进行识别以及评价地层的物性。

一、测井工具和参数本次测井采用的是声波全波形测井仪,该仪器在测井时使用了三个探头进行深度方向的测量,结果呈现出的是三轴声波波形图。

在分析综合波时,我们提取了P波振幅和S波振幅以及P波和S波在层位中的传播速度。

同时,针对不同的物性,我们还提取了P波和S波在层中的衰减系数,以及压缩波(P波)和剪切波(S 波)的频率谱。

以下是本次测井得到的数据:二、数据分析和解释本次采集的测井数据经过处理后,我们得到了三个探头采样值的平均值和单个探头的测量差,建立了修正模型。

同时我们根据岩石物理学的常识,考虑地层厚度、孔隙度、密度、堆积类型等因素,对相关物性参数进行了修正,使其更符合实际。

经过一系列计算和处理,我们确定了下列结论:1.反射波和传播波的时间和振幅明显不同,反映了地层中的不同构造;2.不同层位的声波速度不同,起伏变化较大,且P波速度高于S波速度;3.目标层位中P波振幅明显增强,S波振幅略有降低,而频率谱呈现出较高的峰值;4.通过对目标层位的厚度和物性进行分析,我们认为这一地层主要以砂岩为主,孔隙度较大,地质贡献度较高,是此次勘探中值得重点关注的层位。

三、结论通过综合分析结果,我们得到了一系列关于目标层位的信息。

我们认为该层位中存在油气的潜力,值得进一步关注和开发。

同时,我们还需要深入探究该油气层的分布、储量、能源资源利用率等指标,为油气田的开发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和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1] Haldorsen B. Fast inversion of multiple-waveform sonic data for pressure and saturation in a waterflooded sandstone reservoir[J]. Geophysics, 1991, 56(8): 1145-1156.[2] Kjartansson E, Helgerud M B. Electronic compensation of the acoustic far-field effect in a sonic tool for dipole and monopole source modes[J]. Geophysics, 1993, 58(9): 1326-1338.[3] Batzle M L, Wang Z. Seismic properties of pore fluids[J]. Geophysics, 1992, 57(11): 1396-1408.[4] Raymer L L, Hunt E R, Gardner J S. An improved sonic transit time-to-porosity transform[J]. SPE Formation Evaluation, 1980, 120-125.[5] Nagornyi V M, Gibeau R C. A model for interpretation of Stoneley waves in microemulsion-saturated rock[J]. Geophysics, 2000, 65(2): 635-643.。

测井解释实习报告

测井解释实习报告

测井解释实习报告关于测井解释实习报告范文一、课程设计目的通过本次课设,我们学习并体会了一些基础的地球物理测井原理与应用技能。

地球物理测井课程设计是在完成测井方法及测井解释的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之后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其主要目的可概括为:1、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2、对我们测井原理理论学习的巩固与加深3、此次课设提高了我们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4、学会应用EXCEL表格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5、对所得的结果进行分析与研究;6、学习掌握实际生产中测井资料的处理与解释的过程和方法。

二、课程设计内容本次课程设计主要是通过XX井1920m-2120m测井曲线图资料来划分渗透层确定含油层位,其具体实践内容可概括为以下几点:1、工区井段岩性识别;2、工区井段储层识别;3、工区井段划分渗透层;4、对各层测井曲线正确取值读数;5、计算储层参数;6、计算含水饱和度确定油层;7、整理成果图、成果表;8、编写课程设计报告。

通过对地球物理测井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如何用测井技术来服务与我们的石油工业作业。

特别是对于我们地质专业的学生来说,熟练的应用测井技术,更能够大大的提高我们的作业效率,指导我们的工作方向,而为后续作业打好坚实的基础。

下面,报告将对课设过程中的具体操作步骤作简要介绍。

1、岩性评价与识别岩性是指岩石的性质类型等,该工区主要为包括砂岩、泥岩及砂泥岩。

一般常用岩性测井系列的自然伽马GR、自然电位SP、井径CAL曲线来识别岩性。

利用测井曲线形态特征和测井曲线值相对大小,从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划分岩性的规律性认识。

根据图中的.测井曲线来划分岩性,首先用自然电位和微电极测井,曲线把渗透层和非透层分开,由于该工区泥浆电阻率大于地层水电阻率,砂岩和粉砂岩的自然电位有明显正异常,微电极有负幅度差,而煤层和泥岩自然电位无异常,微电极无幅度差。

下表为砂泥岩剖面上主要岩石测井特征::1、划分地层在此课设中,我们主要依据自然电位与自然伽马曲线及其相互关系来划分岩性。

现代试井解释报告-典型试井曲线应用

现代试井解释报告-典型试井曲线应用

序号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时间 (h) 0.134 0.174 0.225 0.292 0.378 0.49 0.635 0.823 1.067 1.383 1.793 2.324 3.012 3.904 5.06 6.559 8.502 11.02 14.284 18.516 24 24.013 24.018 24.023 24.031 24.041 24.054 24.072 24.096 24.127 24.169 24.224 24.297 24.394 24.522 24.693 24.919 25.219 25.6 17.8188
1.3235 1.2184
-13.0884 -13.9174
3.2 压力恢复试井解释 采用 Horner 方法,井底压力随时间的变化为:
pws pi
其中:
2.12 10-3 qB t p t lg Kh t
(7)
pws ————关井时间为 t 时的井底压力, MPa ;
3.1 定产量压降试井分析 先分析第一段定产量压降过程。 半对数直线方程为:
pi - pwf
2.12 10-3 qB K (lgt lg 0.9077 0.87 S ) Ct rw2 Kh
(1)
图 1 第一段压降试井半对数曲线
图 2 第二段压降试井半对数曲线 对压降试井半对数曲线的直线段进行拟合,得到直线斜率的绝对值:
试井解释报告
(作业 1)
姓名: 学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全国测井大赛海油杯1号井测井解释报告学生姓名:赵炜专业班级:勘查技术与工程11-4班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测井二〇一五年一月三十一日摘要 (3)第一章常规测井资料处理 (4)第一节常规解释程序模块选择(POR or CAR) (4)1 GR数值显示。

(4)2 电阻率数据显示 (5)3 密度数据显示 (6)小结 (6)第二章特殊测井资料处理及分析 (7)第一节核磁共振测井分析 (7)1 核磁共振测井原理 (7)2 资料应用 (7)3 核磁共振资料分析 (7)第二节阵列声波测井分析 (9)1 纵横波时差识别流体性质 (9)2 横波速度对测井解释段分层 (12)3 阵列声波识别裂缝 (13)4 岩石力学分析(脆性评价) (14)5 储层各向异性分析 (15)6 斯通利波定性评价渗透率 (16)第三章解释结论与分析 (17)重点层段分析 (17)井段一 (17)井段二 (19)第四章总结 (21)附录一核磁共振T2谱反演图 (22)附录二常规测井解释成果 (22)附录三解释结论表 (26)附件四纵横波慢度交会图识别流体性质 (27)摘要根据竞赛要求,本人针对该井标准、综合测井(测量井段:270m~1900m),核磁共振(测量井段:1449.5m~1507.00m)、阵列声波、偶极横波系列测井(测量井段:270m~1900m)进行分析。

测量项目有自然伽马、自然电位、井径、连续井斜、侧向、补偿声波、补偿中子、补偿密度、核磁共振、阵列声波。

《1号井测井解释报告》共分三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岩性地质概况、常规测井资料处理及成果分析、特殊测井项目资料处理及分析。

1.处理内容①用岩性密度以及电阻率资料对测井段上下矿物类型进行了分析,选择适合分析的处理程序类型。

②对常规测井资料在EPGS平台上进行了综合分析,990m-1670m采用POR砂岩分析程序进行处理与评价;1670m-1900m采用CRA复杂岩性分析程序进行处理与评价,求出各岩石骨架、孔隙度、渗透率和含油气饱和度等参数。

③使用核磁共振资料确定孔隙结构、识别流体类型、计算储层的有效孔隙度和束缚水饱和度等(主要标定了1466.3-1472.4为水层)。

用阵列声波以及偶极横波资料提取了纵横波时差(速度)、到时、岩石力学参数、各向异性参数,对特定储集层的裂缝、发育情况以及脆性指数做了分析,采用纵横波时差交会图识别流体性质的的办法对储集层进行了流体性质识别,结果与常规测井资料的流体性质判定一致。

2.解释成果针对一号井990m-1990m井段进行了测井解释,共解释了151.12m/31层,其中油层4.56 m/2层,油水同层48.97m/8层,含油水层37.4m/8层,水层53.4m/10层,干层8.37m/2层。

第一井段990m-1670m,运用POR解释模块处理后,解释2.66m/1层油层、油水同层45.7m/7层;第二井段1670m~1900m,运用CRA解释模块处理后,解释1.9m/1层油层、油水同层3.27m/1层。

第一章常规测井资料处理第一节常规解释程序模块选择(POR or CAR)1号井常规测井资料数据,整口井上下段曲线差异较大,明显可以看出在岩性上发生了变化。

这里从GR曲线数值、电阻率曲线数值以及DEN曲线数值分析结果中可以将全井段(990m~1900m)分为两段:第一段990m~1670m;第二段1670~1900m。

1 GR数值显示。

图1-1 全井段GR数值在不同深度上的显示图1-2 第一井段(990m~1670m)GR值频率分布直方图图1-3 第二井段(1670m~1900m)GR值频率分布直方图从GR数值分析上可以看出,全井段中,深度在1670m处(绿线处)GR值发生了明显变化。

第一井段GR值主要集中在70API~130API之间,占整体的80%左右,高值无显示;第二井段GR值主要在70API~150API之间,且130API以上的GR值所占比例较多(50%左右)。

2 电阻率数据显示图1-4全井段电阻率数值在不同深度上的显示图1-5 第一井段(990m~1670m)电阻率值频率分布直方图图1-6 第二井段(1670m~1900m)电阻率值频率分布直方图从电阻率数值分析上可以看出,全井段中,深度在1670m处(绿线处)电阻率值发生了明显变化。

第一井段GR值主要集中在0OHM~60OHM之间,无高值显示;第二井段GR值主要在40OHM~200OHM之间,且200OHM以上的电阻率值也占一定比例。

3 密度数据显示图1-7 全井段密度值在不同深度上的显示从密度值分析上可以看出,全井段中,深度在1670m处(绿线处)密度值发生了明显变化,红框内的密度值较小,主要是受到了扩径影响,因而不予分析。

在扩径不明显的井段中,可以看出在绿色分割线前后,密度值有明显变化,绿色分割线(1670米处)之前密度值主要在2.4 g/cm3-2.6 g/cm3之间,而绿色分割线之后,密度值出现了2.7g/cm3以上的高值。

因此从密度上也可以看出在1670米出,上下深度段岩性发生了变化。

小结综合GR值、电阻率值、密度值在全井段上的显示,分析其数值差异,将全井段分为两段进行解释分析:第一段990m~1670m,运用POR处理模块做精细评价;第二段1670m~1900m,运用CRA模块做精细评价。

第二章特殊测井资料处理及分析第一节核磁共振测井分析1 核磁共振测井原理核磁共振测井利用的是原子核的磁性及其与外加磁场的相互作用而反映地层中孔隙结构与流体性质的一种测井方法,其不受地层矿物成分的影响,只对距井眼一定距离的地层孔隙流体进行测量,它是目前唯一一种能提供孔隙结构的测井方法。

要了解其原理需要掌握几个概念:核磁共振现象、驰豫、横向驰豫、纵向驰豫、回波串。

核磁共振测井的原始数据是由测井仪器采集到的自旋回波串,然后通过反演得到地层T2谱分布。

回波串是由一系列“900-τ-1800”的脉冲序列组成,第一个900的脉冲使磁化矢量扳转在X-Y平面上,磁化矢量会由于静磁场的局部非均匀性的原因很快散相,一定延迟时间后τ,施加一个1800的脉冲,把磁化矢量扳转到镜像位置上,结果是沿着与散相相反的方向使磁化矢量各横向分量得以重聚,在1800的脉冲后的τ时刻,观测到一个回波信号。

通过施加一系列的1800的脉冲就可以得到一组回波串。

回波串是地层孔隙中流体的含烃指数、扩散系数、纵向驰豫时间、横向驰豫时间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测井资料解释就是以原始回波数据为基础,完成对地层油气资料的准确评价。

2 资料应用核磁共振资料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确定孔隙度及孔隙结构(2)确定渗透率(3)识别流体类型不同流体的纵向驰豫时间、横向驰豫时间、扩散系数都有所不同,通常天然气的T2差异很大,但T1很接近,盐水和石油具有相近的T2值与扩散系数D,但T1值差异很大,通过分析地层核磁共振特性就可以识别其流体类型,主要识别方法有差谱法、移谱法、增强扩散分析法以及时域分析法。

本次解释主要针对第三方面进行了分析。

3 核磁共振资料分析本次解释核磁共振资料共56m(1450m~1506m),下面是T2谱反演图。

图2-1 T2谱反演图从核磁共振T2谱反演图上,可以看出1453m~1471.5m有良好的流体显示。

这一现象在该井段的常规测井资料中也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该段密度值为2.46g/cm3,声波时差74.15μs/ft,电阻率值相对较低。

综合分析将该层判断为水层。

表2-1是该段的综合解释参数表。

表2-1 1号井井段解释成果表小结:核磁共振资料段,通过对核磁共振资料的分析,发现分析结果与常规测井解释结论有较好的相关性,验证了常规测井解释结论的准确性。

第二节阵列声波测井分析阵列声波测井仪器采用不同发射器和多个接收器的组合测量,一次下井可以同时获得单极子、偶极子、正交偶极子等声波数据。

1)在快速地层,单极子波列含有纵波、横波和斯通利波,但在慢速地层,单极子源发射的横波信号在井壁上无法满足临界折射条件,故而接收不到横波。

2)为确定慢速地层中的横波波速,发展了偶极子声波测井,其声源是一种能够弯曲振动的板状声源,在井壁介质中产生弯曲波,其低频时的最大传播速度为井壁地层中的横波速度。

实际测量时慢速地层的横波波列前也常常会有漏能P波。

3)因为偶极子源的指向性发声,因此可以用来测量波速随角度的变化。

正交偶枀子测井仪由两组指向互相垂直的偶极子发射和接收系统组成,可以得到四分量的偶极声波数据。

1 纵横波时差识别流体性质该井阵列声波测井的测量段为:990.00~1910.00m,从阵列声波中提取出了发射极纵波时差及接收极纵波时差曲线做井径矫正后的补偿声波时差,与常规测井中的声波时差曲线作对比,阵列声波补偿时差在扩径部分精度明显优于常规声波时差曲线(图1-7中1220扩径段,蓝线为补偿阵列声波时差,蓝虚线为常规声波时差)。

由于该井扩径段较多,在解释中要综合考虑处理层段到底要选取从阵列声波中提取出来的时差曲线计算还是选用常规测井资料中的补偿声波时差曲线进行计算。

根据含烃液体与水的纵横波时差与横波慢度的交会图可以识别流体性质, 可由标准水层刻度100%含水线,落在水线处以及其左上方为流体性质为水,其右下方流体性质为油气显示。

Shear Slowness (us/ft)图1-7 纵横波时差识别流体性质示意图通过核磁以及常规测井资料分析,1470-1480段为水层,以此段为标准段刻度水层1220-1240段纵横波慢度交会图,数据点在水线以及水层刻度数据点之上,集中于其左上部分,说明流体性质为水,应为水层,结合常规测井解释段此段同样为水层,两者结论相互印证,说明可靠性较高。

图1-7 1220-1240段为水层1240-1265段纵横波慢度交会图,数据点在水线以及水层刻度数据点左右分布,,说明流体中含烃度较高,流体性质应为油水同层,结合常规测井解释段此段同样为油水同层,两者结论相互印证,说明可靠性较高。

图1-7 1220-1240段油水同层2 横波速度对测井解释段分层根据常规测井资料的电阻率,密度,以及伽马值,认为整个测井解释段岩性发生变化,990.00-1670.00米,认为为砂泥岩剖面适合POR程序处理,1670-1990米含有碳酸盐岩,适合CRA处理。

(石灰岩骨架的横波速度为3700m/s,砂层骨架横波速度为1518-2300m/s,根据DSI提取的偶极横波速度值。

)图表1横波速度图横波速度曲线特征,呈现两边高中间低的特征,其中底部横波速度(1670-1910米)高于顶部速度,底部7%的段横波速度为3000-4000米每秒,结合常规曲线剖面,上部为砂泥岩剖面,泥质含量较低,中部为砂泥岩剖面泥质含量高,底部为碳酸盐岩剖面,其速度响应特征与岩性特征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