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学_电工技术(艾永乐)课后答案第二章
电工技术第2章习题答案

2.1.1 选择题(1)在图2-73所示电路中,发出功率的元件是A。
(A)仅是5V的电源(B)仅是2V的电源(C)仅是电流源(D)电压源和电流源都发出功率(E)条件不足图2-73题2.1.1(1)图图2-74题2.1.1(2)图(2)在图2-74所示电路中,当增大时,恒流源两端的电压U。
(A)不变(B)升高(C)降低(3)在图2-75所示电路中,当开关S闭合后,P点的电位。
(A)不变(B)升高(C)为零(4)在图2-76所示电路中,对负载电阻R而言,点画线框中的电路可用一个等效电源代替,该等效电源是。
(A)理想电压源(B)理想电流源(C)不能确定图2-75题2.1.1(3)图图2-76题2.1.1(4)图(5) 实验测的某有源二端线性网络的开路电压为10V,当外接3Ω的电阻时,其端电压为6V,则该网络的戴维南等效电压的参数为(C)。
(a)6V,R0=3Ω(b)8V,R0=3Ω (c)10V,R0=2Ω(6) 实验测得某有源二端线性网络的开路电压为6V,短路电流为3A。
当外接电阻为4Ω时,流过该电阻的电流I为( A )。
(a)1A (b)2A (c)3A(7) 在图2-77所示电路中,已知1=4V,2=4V,当2单独作用时,电阻R中的电流为1,那么当1单独作用时,电压是(A)(A)1V (B)3V (C)-3V图2-77题2.1.1(7)图(8)一个具有几个结点,b条支路的电路,其独立的方程为(B)a)(1)个 b)(1)个(9)一个具有几个结点,b条支路的电路,要确定全部支路电流,最少要测量(B)a)(1)次 b)(1)次(10)一个具有n个结点,b条支路的电路,要确定全部支路电压,最少要测量(A)a)(1)次 b)(1)次(11)电阻并联时,电阻值越大的电阻:(A)a)消耗功率越小; b)消耗功率越大。
(12)两个电阻并联时,电阻值,越小的电阻(B)a)该支路分得的电流愈小; b)该支路分得的电流愈大。
电工学—电工技术课后答案1

第二章电路的分析方法
P39 习题二
2-1
题2-1图题2-1等效图
解:
①
②
,
①
,
, ,
代入 ①
另外,戴维南等效图
回归原图 ,所以
2-2答 由并联输出功率400
所以每个R获得功率
改串联后:
2-3
题2-3等效图
,
2-4
题2-4 △-Y变换(一)图
题2-4 △-Y变换(二)图
题2-4 △-Y变换(三)图
解: ,闭合后,为零输入响应。
,
3-4
解: , ,为零状态响应。
3-5
解:本题为零状态响应。
,
3-6
解: ,
所以:
3-7解:
,
所以
3-8
解:
,
所以:
3-9 如图所示电路中,t=0时,开关S闭合,试求 时,
(1)电容电压 ;
(2)B点的电位 和A点的电位 的变化规律。假设开关闭合前电流已处于稳态。
习题3-9图
题4-11图
解:由已知有: ,则 ,
又
解得: ,
两表的读数均为 。
4.12 已知题4-12图所示电路中 ,电流表A的读数为2A。电压表 的读数均为200V。求参数R、L、C,并作出该电路的相量图。并写出 的瞬时值表达式。
题4-12 图
解: 同理
,整理得: , ,即
由相量图可知电流超前端电压 ,
4.13 求图4-13两图中的电流 。
时
所以电流表的读数约为1.43A
2-13 应用戴维南定理求图中1Ω电阻的电流。
解: 由于1 为研究对象,所以与电流源串联的2 和理想电压源并联的5 每个电阻对1 不起作用,因此电路图为(b)图
电工技术第2章习题答案

2.1.1 选择题(1)在图2-73所示电路中,发出功率的元件是__A___。
(A)仅是5V的电源(B)仅是2V的电源(C)仅是电流源(D)电压源和电流源都发出功率(E)条件不足图2-73题2.1.1(1)图图2-74题2.1.1(2)图(2)在图2-74所示电路中,当增大时,恒流源两端的电压U__B___。
(A)不变(B)升高(C)降低(3)在图2-75所示电路中,当开关S闭合后,P点的电位__B___。
(A)不变(B)升高(C)为零(4)在图2-76所示电路中,对负载电阻R而言,点画线框中的电路可用一个等效电源代替,该等效电源是__C___。
(A)理想电压源(B)理想电流源(C)不能确定图2-75题2.1.1(3)图图2-76题2.1.1(4)图(5) 实验测的某有源二端线性网络的开路电压为10V,当外接3Ω的电阻时,其端电压为6V,则该网络的戴维南等效电压的参数为(C)。
(a)U S=6V,R0=3Ω (b)U S=8V,R0=3Ω (c)U S=10V,R0=2Ω(6) 实验测得某有源二端线性网络的开路电压为6V,短路电流为3A。
当外接电阻为4Ω时,流过该电阻的电流I为( A )。
(a)1A(b)2A(c)3A(7) 在图2-77所示电路中,已知U S1=4V,U S2=4V,当U S2单独作用时,电阻R中的电流为1MA,那么当U S1单独作用时,电压U AB是(A)(A)1V (B)3V (C)-3V图2-77题2.1.1(7)图(8)一个具有几个结点,b条支路的电路,其独立的KVL方程为(B)a)(n-1)个 b)(b-n+1)个(9)一个具有几个结点,b条支路的电路,要确定全部支路电流,最少要测量(B)a)(n-1)次 b)(b-n+1)次(10)一个具有n个结点,b条支路的电路,要确定全部支路电压,最少要测量(A)a)(n-1)次 b)(b-n+1)次(11)电阻并联时,电阻值越大的电阻:(A)a)消耗功率越小; b)消耗功率越大。
[图文]电工与电子技术第二章习题及答案-
![[图文]电工与电子技术第二章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1969609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45.png)
第 2 章 正弦交流电正弦交流电 路 在图2.14所示电路中,所示电路中,。
2.14 IL ; 求:(1)f = 50 Hz 时的 I 和 I C 、 (2)f 为
何值时,I 最小,这时的最小,这时的
、和 I L 是多少?是多少?
图2.14 【解】【解】 ( 1
) 返 回 上一题上一题 下一页下一页
下一题 第 2 章 正弦交流电正弦交流电
路
图
返 回 上一题上一题 上一页上一页 下一页下一页 下一题下一题
第 2 章 正弦交流电正弦交流电
路 (2)当产生并联谐振时,总电流 I 最小, 1 谐振频率 f
由于 Z LC
,故 I =0 U 。
由于 R 上无电压降,故 C 和 L 上的电
压等于压等于 返 回 上一题上一题 上一页上一页 下一页下一页 下一题下一题
第 2 章 正弦交流电正弦交流电
路 返 回 上一
题 上一页上一页
下一题。
电工学电工技术答案艾永乐主编定稿版

电工学电工技术答案艾永乐主编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第二章电阻电路的分析本章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电阻电路的分析计算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分析计算各种电阻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功率。
本章基本要求1.正确理解等效电路的概念,并利用等效变换化简电路。
2.掌握电阻串、并联等效变换、电源的等效变换。
3.电阻电路的分压公式和分流公式的应用。
4.运用支路电流法和结点电压法分析计算电路。
5.运用叠加定理分析计算电路。
6.熟练应用戴维宁定理分析计算电路。
7.应用戴维宁定理求解电路中负载电阻获得的最大功率。
8.学会含有受控源电路的分析计算。
9.了解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
本章习题解析2-1 求习题2-1所示电路的等效电阻,并求电流I5。
解:电路可等效为题解2-1图由题解2-1图,应用串并联等效变换得5.1)6//)12(2//2//(3ab =++=R Ω由分流公式3136********=⋅+++⋅+=ab R I A 2-2 题2-2图所示的为变阻器调节分压电路。
50=L R Ω,电源电压220=U V ,中间环节是变阻器。
变阻器的规格是100Ω 3A 。
今把它平分为4段,在图上用a 、b 、c 、d 、e 等点标出。
试求滑动触点分别在a 、b 、c 、d 四点是,负载和变阻器所通过的电流及负载电压,并就流过变阻器的电流与其额定电流比较来说明使用时的安全问题。
解:1)a 点: 0L =U 0L =I 2.2100220ea ea ===R U I A 2) c 点:75eq =R Ω 93.275220eq ec ===R U I A 47.121ec L ==I I A 5.73L =U V 3) d 点:55eq =R Ω 455220eq ed ===R U I A 4.2L =I A 6.1da =I A 120L =U V 4) e 点: 2.2100220ea ea ===R U I A 4.450220L ==I A 220L =U V 2-3 试求习题2-3ab 之间的输入电阻。
电工技术课后答案

第1章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律1.1 在如图1.6所示各电路中。
(1)元件1消耗10W功率,求电压U ab;(2)元件2消耗W功率,求电压U ab;(3)元件3产生10W功率,求电流I;(4)元件4产生W功率,求电流I。
图1.6 习题1.1的图分析本题考查电流、电压参考方向的关联性和功率,题目不难,但一不小心就容易出错。
运用功率公式计算时,电压和电流参考方向关联时采用公式,非关联时采用公式。
此外,由于元件3产生10W功率,故W;元件4产生W功率,故W,实际上元件4吸收了10W功率。
解(1)元件1的电流与电压是关联参考方向,根据功率计算公式得:(V)(2)元件2的电流与电压是非关联参考方向,根据功率计算公式得:(V)(3)元件3的电流与电压是关联参考方向,根据功率计算公式得:(A)(4)元件4的电流与电压是关联参考方向,根据功率计算公式得:(A)1.2 求如图1.7所示各电路中各电源的功率,并指出是吸收功率还是放出功率。
图1.7 习题1.2的图分析计算电路时,应先标出各待求元件或支路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根据元件或支路电流和电压参考方向的关联关系确定待求量。
一般情况下,参考方向可直接标在原电路图中,不必另画出电路图。
解标出各待求元件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如图1.8所示。
图1.8 习题1.2解答用图(1)如图1.8(a)所示电路中的电流为:(A)所以,10V电源的功率为:(W),故10V电源放出功率。
(2)如图1.8(b)所示电路中,3A电源的电压为:(V)所以,3A电源的功率为:(W)10V电源的功率为:(W)根据计算结果可知,3A电源放出功率,10V电源吸收功率。
(3)如图1.8(c)所示电路中的电流为:(A)所以,20V电源的功率为:(W)10V电源的功率为:(W)根据计算结果可知,20V电源放出功率,10V电源吸收功率。
1.3 在图1.9中,5个元件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如图中所示,今通过实验测量,得知,,,,,。
电工学-第二章习题答案

第二章 电路的分析方法2.1.1 在图2.01的电路中,V 6=E ,Ω=61R ,Ω=32R ,Ω=43R ,Ω=34R ,Ω=15R 。
试求3I 和4I 。
4I ↓图2.01解:图2.01电路可依次等效为图(a )和图(b )。
R 3R 1R(b)Ω=+×=+×=23636414114R R R R R Ω=+++×=+++×=2243)24(3)(14321432R R R R R R R A 22165=+=+=R R E IA 322363)(214323=×+=++=I R R R R IA 943263631414−=×+−=+−=I R R R I2.3.3 计算图2.12中的电流3I 。
Ω=1R A2S =图2.12解:根据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图2.12所示电路可依次等效为图(a )和图(b ),由图(b )可求得A 2.15.023=+=I由图(a )可求得:A 6.02.121213=×==I IΩ=1R V22=Ω=14R(b)Ω=12R2.6.1 在图2.19中,(1)当将开关S 合在a 点时,求电流1I ,2I 和3I ;(2)当将开关S 合在b 点时,利用(1)的结果,用叠加定理计算电流321,I I I 和 。
I图2.19I (a)I (b)解:(1)当将开关S 合在a 点时,图2.19所示电路即为图(a ),用支路电流法可得:=+=+=+12042130423231321I I I I I I I 解得:===A 25A 10A 15321I I I(2)开关S 合在b 点时,利用叠加原理图2.19所示电路可等效为图(a )和图(b ),其中图(a )电路中130V 和120V 两个电压源共同作用时所产生的电流已在(1)中求得,即:A 151=,I A 102=,I A 253=,I由图3(b )可求得:A 642422202=+×+=,,I A 464241−=×+−=,,IA26422=×+=则:A 11415111=−=+=,,,I I IA 16610,222=+=+=,,I I IA 27225333=+=+=,,,I I I2.6.2 电路如图2.20(a )所示,V 10ab ,,V 124321=====U R R R R E 。
电工学(电子技术)习题答案第二部分

17.3典型例题例17.1一个负反馈放大电路其开环放大倍数=1000,若要求电路的非线性失真从开.A 环状态的10%减小到闭环状态吼的1%,试计算该电路的负反馈系数及闭环放大倍数.F 。
.F A 解:由于引入负反馈可使非线性失真减小1+倍,因此根据题意有..A F , 则..11101A F =+%%..990.0091000F A ===....1000100110000.0091FA A FA===+⨯+例17.2电路如例17.2图所示,试用瞬时极性法判断电路中级间反馈的极性。
cc U oUiUo(b)例17.2图解: 正、负反馈的判断可用瞬时极性法。
反馈的结果使净输入量减小的反馈为负反馈,使净输入量增大的反馈为正反馈。
在图(a )所示电路中,电阻引入级间交、直反馈;由于的隔直作用,1f R2C 引入交流反馈。
在的基极加一对“地”的瞬时极性为正的信号,并标上“”,2f R1T ⊕第一级为共射组态,输出与输入反相,故的集电极信号电压对“地”的瞬时极性为负,1T 并标上“”。
第二级也为共射组态,故集电极信号瞬时极性为“”,与○一2T ⊕2e U同相,即发射极瞬时极性为“”。
2b U○一由于为“”,经电阻馈送至管发射极的信号瞬时极性也为“”,使2e U ○一1f R1T ○一管b 、e 间的净输入信号增加,故引入的级间反馈为正反馈。
1T1f R由于为“”,经电阻馈送至管发射极的信号瞬时极性也为“”,使2c U⊕2f R1T ⊕管b 、e 间的净输入信号减弱,故引入的级间反馈为负反馈。
1T2f R在图(b )所示电路中,电阻引入级间交直流反馈。
2R 运算放大器电路反馈极性的判断同样可采用瞬时极性法。
运放通常有两个输入端,即反相输入端和同相输入端。
前者和输出相位相反,后者和输出相位相同。
U -U +0U 0U 设同相输入端有一瞬时增量“”,则的输出瞬时极性为“”,经U +⊕1A 01U ⊕01U 接到的反相输入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图,3Ω 电阻被短路,如题解 2-2 图 b)
Rab 2 // 2 // 1 2 2.5 Ω
2.5Ω a 5Ω b 8Ω 4Ω 4Ω 5Ω a)
题解 2-3 图
2Ω a 2Ω b 2Ω 1Ω 2Ω b)
2-4 已知某线性无源网络,测得其电压为 5V 时,电流为 5mA,试画出其 最简等效电路。 解:等效为一个 100Ω 的电阻,图略。 2-5 在图 2-53 中,已知电压源 Us=27V,电阻 R1=R2=6Ω,R3=R4= R5=2Ω,R6=R7=6Ω。试求支路电流 I1、I2 和 I3。
+
_
b
a) a 5A 2A 5Ω b 7A 5Ω b a 或 a 5Ω 35V b
+ _
b) a 4A 2A 12Ω 2A 3A b 6Ω b 4Ω b a 4Ω 或 8V
_
I3
15Ω C 2Ω 6Ω 3Ω 6Ω
c)
a 或 b d)
a 6 Ω _ 24V
4A
+
b
题解 2-9 图 2-10 电路如题 2-10 图所示,试用电源等效变换法求电流 I。
选网孔列写 KVL
10I1 10I 2 40 20
10I 2 20I 3 20
联立,解得
I1 1.6A , I 2 0.4A , I 3 1.2A
a)该电路三条支路,按理需 3 个方程,但观察电路发现有一条无伴电流 源支路,因此支路电流方程已知,只需列写两个方程。 对结点①列写 KCL
I1 2 I 3 0
选大回路列写 KVL
8
3I1 6I 3 24
联立,解得
I1 1.33A , I 3 3.33A
2-13 在题 2-13 图中,已知电压源 Us=20V,电流源 Is1=2A,Is2=3A, 电阻 R1=3Ω,R2=2Ω,R3=1Ω,R4=4Ω。试求各支路电流及各元件的功率, 并验证电路的功率是否平衡。
本章习题解析
2-1 求习题 2-1 所示电路的等效电阻,并求电流 I5。
a
2Ω 2Ω 6 Ω I5 1Ω
b
题 2-1 图
+
3V 3Ω
a
2Ω
+
4Ω 4Ω 3V 3Ω
2Ω 6Ω I 5 1Ω
题解 2-1 图
2Ω
-
-
解:电路可等效为题解 2-1 图 由题解 2-1 图,应用串并联等效变换得
Rab 3 //( 2 // 2 (2 1) // 6) 1.5 Ω
题解 2-7 图
10V
9
i/A
-
a)
解:由题图给出的直线,建立其方程 u i 10 容易知,其开路电压 Uoc=10V,等效电阻 Req=1Ω 可画出其等效电压源模型如题解 2-7 图 a)所示结果,再由电源的等效变换 可到 b)图所示的等效电流源模型。 2-8 试将图 2-8 中电压源模型等效变换成电流源模型,电流源模型等效变 换成电压源模型。
I1 6mA , I 2
A
R1 R2
A
I1
Is
R1 R3 R2
I2
+ U S1 _
_
U S2
+ _
_
Is
R3
U S2
+
+
题解 2-15 图
题 2-15 图 解 指定支路电流,如题解 2-15 图所示,采用结点电压法解本题。列结点 电压方程为
1 1 1 U s1 U s 2 R R R U A I s R R 2 3 1 2 1
a 6Ω 12V 3Ω 5A 5Ω +
10V
a
+ _
+ 9V _
a)
b
b) a
b
a 18Ω 8A 4A 9Ω b d)
4A
12Ω
12V
6Ω
+ c)
b
题 2-9 图 解: 将原电路逐步等效变换,最终化简成最简电路,化简过程如图所示。
a 2A 3A 6Ω 3Ω b
5
a 5A 2Ω b 或 2Ω 10V
a
由分流公式 I 5
3 2 1 3 1 A 3 3 2 1 6 Rab 3
2-2 题 2-2 图所示的为变阻器调节分压电路。 电源电压 U 220 V, RL 50 Ω , 中间环节是变阻器。变阻器的规格是 100Ω 3A。今把它平分为 4 段,在图
1
上用 a、b、c、d、e 等点标出。试求滑动触点分别在 a、b、c、d 四点是,负 载和变阻器所通过的电流及负载电压,并就流过变阻器的电流与其额定电流 比较来说明使用时的安全问题。
2Ω 3Ω
-
9V
+
5A Ω
6Ω
4A Ω
I
1Ω
题 2-10 图
解 首先利用电源的等效变换求出 1 电阻以左部分的最简等效电路,逐步 等效化简过程如题解 2-10 图所示。
6
2Ω a 3Ω 5A 3A b 6Ω 4A Ω b 2A
2Ω a 2Ω 4A b 15Ω C 2Ω 6Ω 3Ω 4Ω
4
a
+
4V
I sc
24 48A 0.5
2) 当外接负载电阻为 11.5Ω 时,电路如题解 2-11b)所示
+
24V
I
11.5Ω
0.5Ω
题解 2-11 图
7
易得
I
24 2A 0.5 11.5
负载电阻的功率 PR 11.5 2 2 46W 2-12 支路电流求题 2-12 图所示电路的支路电流。
第二章
电阻电路的分析
本章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电阻电路的分析计算方法, 并运用这些方法分析计算 各种电阻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功率。
本章基本要求
1.正确理解等效电路的概念,并利用等效变换化简电路。 2.掌握电阻串、并联等效变换、电源的等效变换。 3.电阻电路的分压公式和分流公式的应用。 4.运用支路电流法和结点电压法分析计算电路。 5.运用叠加定理分析计算电路。 6.熟练应用戴维宁定理分析计算电路。 7.应用戴维宁定理求解电路中负载电阻获得的最大功率。 8.学会含有受控源电路的分析计算。 9.了解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
U L 73.5 V
3) d 点 : Req 55 Ω
I ed U 220 4A Req 55
I L 2.4 A
I da 1.6 A
U L 120 V
4) e 点:
I ea U 220 2.2 A Rea 100
IL 220 4.4 A 50
U L 220 V
0.5Ω 12A 0.5Ω
题解 2-6 图
+
6V
-
b)
开路电压 Uoc=6V 即为理想电压源的电压, 短路电流 Isc=12A 为理想电流源的 电流。 2-7 一个电源的外特性如图 2-47 所示,试求其电压源模型和电流源模
型(标出参考方向和计算参数) 。
u/V
9
1Ω
+
1 O 1
题 2-7 图
10A 1Ω b)
代入数据,解之,得
U A 12V
由结点电压和支路电压的关系可求得各支路电流为
10
I1
U A U s1 12 9 1A R1 3 U A U s 2 12 4 8A R2 2
I2
9V 电压源吸收功率 4V 电压源发出功率 11A 电流源发出功率
P U s1 U s1I1 9 1 9W P U s 2 U s 2 I 2 4 8 32W PI s U A I s 12 11 132W
12V
I1 I
A 5kΩ
+
II
+
8V
-
解 题 2-14 图为电子电路中常见的简化画法, 将其改画为题解 2-14 图。 指定电流的参考方向。 对结点 1 列写 KCL
I1 I 2 I 3 0
对网孔列写 KVL
2I1 12
(1 5) I 3 8
联立,解得
14 4 mA , I 3 mA 3 3 2-15 在题 2-15 图所示电路中,Us1=9V,Us2=4V,Is=11A,R1=3Ω, R2=2Ω,R3=6Ω。试求 A 点的电位和各电源的功率,并指出是发出功率还是吸 收功率。
4
2Ω
8V
+
3Ω 6A b) 6V
2Ω 3Ω 8A c) d)
+
a)
-
题 2-8 图 解:由电源的等效变换可将 4 个图分别化为题解 2-8 图
3Ω 2Ω 4V a)
18V
+
6V
+
b)
c)
8A d)
题解 2-8 图 注意 c、d 图中的电阻不起作用。 2-9 试用电源的等效变换法将图 2-56 所示的各电路化简。
+
40V
I1
+
20V
I2
I3
+
24V
2A
10Ω
10Ω a)
20Ω
6Ω b)
6Ω
3Ω
题 2-12 图
解:a)该电路三条支路,需 3 个方程
①
① I3 20Ω II
+
40V
I1 I
+
20V
I2
+
24V
I1
2A
I3 6Ω
10Ω
10Ω ② a)
I 6Ω b) ②
3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