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惠山古镇祠堂群建筑装饰体系研究
祠堂建筑风格及装饰艺术特色研究

祠堂建筑风格及装饰艺术特色研究
祠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其建筑风格和装饰艺术特色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
以下是对祠堂建筑风格及装饰艺术特色的研究。
一、建筑风格:
1. 回廊式:回廊式祠堂是最常见的建筑风格之一。
其特点是廊柱相连,形成回廊式结构,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纵横轴线对称美。
2. 素雅朴实:祠堂建筑以素雅朴实的风格为主,注重平衡和谐的整体效果。
传统的祠
堂建筑往往采用木材结构,以及灰瓦、滴水檐等特色。
3. 地域特色:不同地域的祠堂建筑呈现出独特的地域特色。
比如闽南地区的土楼祠堂,以及粤东地区的园林式祠堂,都展示了不同地域文化的特点。
二、装饰艺术特色:
1. 木雕艺术:祠堂建筑的木雕装饰是其重要的艺术特色之一。
木雕装饰常常以传统的
人物、神兽、花鸟等为题材,形象逼真,富有雕刻技巧和文化内涵。
2. 石雕艺术:祠堂建筑的石雕装饰常见于门楼、围墙等地方。
石雕常常以传统的花纹、动植物等为题材,精细的雕刻工艺展示了传统工匠的技艺水平。
3. 彩绘艺术:祠堂建筑的彩绘装饰常常出现在绘画、壁画等地方。
彩绘常以传统的题
材为基础,如故事传说、历史事件等,色彩饱满,富有浓厚的文化气息。
以上是对祠堂建筑风格及装饰艺术特色的简要研究。
祠堂建筑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风格和特色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通过深入研究和保护祠堂建筑,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无锡惠山园营造手法解析

无锡惠山园营造手法解析朱云峰【摘要】介绍了无锡惠山园建造的历史缘由,解析了惠山园的空间布局设计,指出其包括祠堂建筑区域和附属园林区域两大功能分区,其在空间设计上采用了内向式的布局手法.重点分析了惠山园的构景要素,认为其在水体设计方面采用了聚集式的理水布局,属静态类水景设计;山石设计方面,假山均临水而建,在选址、造型、功能上均十分完美;建筑方面则以徽派风格为主,建筑密度较低;景观设计中所涉及植物种类品种繁多,以常绿植物为主,搭配部分落叶乔木.最后总结了惠山园所运用的借景、框景、障景等空间构景手法.%History of Huishan Garden in Wuxi City was introduced ,and spatial layout design of the garden analyzed. Its two functional areas (ancestral hall building area and affiliated garden area) mainly adopted the inward layout. Landscaping elements of the garden were particularly analyzed, it was proposed that the garden adopted intensive water layout, that is, the static waterscape design; its rockeries were all designed by water, showing perfect site selection, modeling and function; garden buildings were mostly designed in Huizhou style and in low density; landscape design involved diversified plant species, dominated by evergreen species and decorated by deciduous arbors. The author also summarized the utilization of landscaping techniques in the Huishan Garden, including borrowed scenery, enframed scenery and obstrut*-tive scenery.【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2(040)020【总页数】4页(P10476-10478,10486)【关键词】惠山园;园林;营造手法【作者】朱云峰【作者单位】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江苏南京21004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6.1惠山园坐落在无锡西侧的惠山古镇,该区域拥有中国现存规模罕见的古祠堂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间遍布的一百多座明清祠堂,多数都带有大小不一的园林,惠山园便是从属于李公祠的一座祠堂园林。
古建中国传统文化寻根之旅——惠山古镇的祠堂建筑

古建中国传统文化寻根之旅——惠山古镇的祠堂建筑惠山古镇地处无锡市西、锡山与惠山的东北坡麓,距市中心仅2.5公里,京杭大运河紧靠其北流经。
无锡史前文化距今已4000余年,有锡山先民施墩遗址。
它以地理位置独特、自然环境优美、古祠堂群密集分布为特色,是无锡老街坊风貌保存完好的唯一街区。
2006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公布惠山古镇祠堂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惠山古镇已被纳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录名单。
古镇的文化底蕴丰厚,大运河支流惠山浜直达古镇腹地。
两岸历史文物林立,人文荟萃,又是无锡地名的发源地“无锡锡山山无锡”。
惠山古镇各行业会所占一定数量,其中山货公所、耍货公所、石作公所、盐业公所、建筑业行会,婺源会馆等。
成为古镇亮点。
惠山古镇具有水陆二条交通线,水路由京杭大运支流三里至古镇腹地,陆路离城五里,交通十分便利。
惠山古镇历史悠久,古迹众多,文化底蕴丰厚,号称无锡历史文化的露天博物馆。
上自新石器时代,下至近现代,文化遗存及历史性建筑比比皆是,并有国家、省级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5处。
惠山古镇已发现ll8处历代祠堂建筑和重要遗迹,汇集了自唐代至民国时期的80个姓氏,180个历史名人。
其数量之多、密度之高、类别之全、风貌之古朴,为国内所罕见.引起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和参与兴趣感,今后是探胜访迹、寻根文化体验互动、凭吊先贤道德哲理、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丰富内涵之源。
2006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公布惠山古镇祠堂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惠山祠堂中的华孝子祠、至德祠、尤文简公祠、钱武肃王祠、淮湘昭忠祠、留耕草堂、顾洞阳祠、王武愍公祠、陆宣公祠、杨藕芳祠等10座祠堂为全国文物保护重点祠堂建筑。
尘封隐迹半个多世纪的“拜石山房记”、“东壁碑”、“西壁碑”、“浴日泉”一大批等珍贵石刻文物、古迹也在修复中得到保护和恢复。
除重点祠堂外,惠山古镇还对57座祠堂进行了修复和恢复。
恢复牌坊16座,牌楼一座。
增建绣嶂阁一座。
康熙“山色溪光”景观墙一座。
以无锡惠山祠堂群为例谈祠堂建筑文化及保护

祠堂选址
地宽基平,背山依水, 交通方便,景色优美
地宽基平,背山依水, 交通方便,景色优美
建筑特点 祠堂列举
厚重敦实
轻盈飘逸
西门豹大夫祠(河南安阳),留侯 武侯祠(四川),况钟祠 祠 (陕西西安),晋祠(山西)等 (江苏苏州)周氏宗祠(安徽)等
现状与保护状态
北方地区的祠堂基本都被推 倒砸烂或改造成了办公场所
摘 要 :无锡惠山祠堂群以其整体祠堂群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好、祠堂数量最多、祠堂类型最完整等特点,近年来逐渐引起了国内
外关注。依据文化景观的理论解读无锡惠山祠堂群的建筑文化价值与景观价值,并对祠堂建筑的遗产保护与景观规划提出合理
化建议。
关 键 词 :祠堂,建筑文化,价值评估,遗产保护
中图分类号:TU-87
大宗祠等
徽派 姓氏祠堂为主
1 . 1 家族崇拜的建筑群类型
祠 堂 是 家族崇拜类型的最典型范例。在中国存在着许多祠 堂 ,但是祠堂建筑及其特点各有不同。经 过 对 比 研 究 可 以 看 出 , 中国祠堂南北祠堂也有所不同。中国南方与北方典型的祠堂对
比分析见表1。
即使是南方区域的祠堂,也 因 为 当 地 文 化 等 的 不 同 ,不同区 域间的祠堂特点也有很大的不同。比如徽州祠堂单体建筑面积 较 大 ,常常有较为明确的轴线,形成一种高度严肃、中轴对称的建
无 锡 惠 山 祠 堂 的 发 展 经 历 了 悠 久 的 历 史 ,祠 堂 建 筑 本 身 也 是 无锡历史的见证者。惠山祠堂群内完整地保存着自唐代始建的
华 孝 子 祠 至 1949年在建中的秦周氏贞节祠。唐代以前是祠堂建
筑发展的初始时期,早 期 的 祠 堂 以 官 祠 、庙 为 主 ;唐 宋 时 期 ,宗教
惠山古镇:祠堂与建筑

惠山古镇:祠堂与建筑作者:刘少才来源:《中国房地产业·下半月》2017年第05期同学聚会,居住在全国各地同学相聚无锡,那是因为1975年,我们作为那个时代的工农兵学员开门办学曾小住无锡一个半月,白天去一家无线电厂与工人师傅一起下车间,或听工程设计人讲课,晚上就住宿在锡惠公园附近的师范学校一间教室内。
一晃40多年过去了,岁月不饶人,当年风华正茂的帅小伙一个个都已年近古稀。
40多年后再到无锡,看到不论是当年的锡惠公园还是鼋头渚等景区景点变化真大,那时还没有水浒城等后来人工景点。
大家游完市内景区景点后,相约去惠山古镇走走。
1975年冬天我去过惠山古镇,那时古镇一片凄凉,加上当时没有古镇的丁点资料及印象,“文革”期间古镇又遭人为破坏,也没有重点保护措施,再加上那时也没有相机,对古镇已经没有多少像样的印象。
浏览名山大川,那是风景,浏览古镇名寺,那是文化,带着目的去游,效果就截然不一样。
信马由缰惠山镇惠山位于无锡市区的西部,惠山在古时称过历山、九龙山、华山。
晋代开山禅师,西域僧人慧照,来到此山,常与名士交往,名气很大。
后来人们便用慧照的名字命山,称慧山。
因慧惠相通,惠山之名由此而来。
惠山古镇也是借了惠山之名。
惠山古镇位于锡惠公园北边,古镇保存了完好的古镇风貌,折射出浓郁的吴地文化特色和蕴含着的深邃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沉淀,与古老的锡惠公园相互辉映,从古祠、古街到古河、古桥,无不透露着一种神秘而又古老的气息。
一座座古建筑,仿佛在向我们诉说旧时的那些光景与事情。
我们就像是进入了一条时光隧道,朦胧中似乎能看到那时人们在这个静谧的小镇上生活、劳作。
我们完全沉浸其中,感受着它带给我们的一种文化内涵。
从锡惠公园的西大门走出来,就来到了古镇的街上,脚下是石板路。
再走前几步,在惠山浜(历史上称为龙头河)头一座高大的“人杰地灵”石牌坊巍然屹立,显得很有气魄。
一艘古色古香的木船停泊在河中,这里是从前乾隆皇帝到惠山游览的登岸之处。
江苏无锡--惠山古镇祠堂群

江苏无锡--惠山古镇祠堂群笔者怀着崇敬之心参观了规模宏大的惠山祠堂群,其建筑的多样性、装饰的繁复细腻感、保护的完整度,令人赞叹!希望更好的保护这一传统特色文化、让后人永远铭记根植于中华大地的人文情怀。
2006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公布惠山古镇祠堂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惠山祠堂中的华孝子祠、至德祠、尤文简公祠、钱武肃王祠、淮湘昭忠祠、留耕草堂、顾洞阳祠、王武愍公祠、陆宣公祠、杨藕芳祠等10座祠堂为全国文物保护重点祠堂建筑。
已发现的118处历代祠堂建筑和重要遗迹,汇集了自唐代至民国时期的80个姓氏,180个历史名人。
祠堂群主要分布为(附部分图片):一、惠山寺周边祠堂群过郡马祠、钱武肃王祠(五代时期吴越国王钱镠)、嵇忠节祠、张义士祠、邹忠公祠、李忠定公祠(宋代宰相李纲)、贞节祠、张孝子祠、张节妇祠、淮湘昭忠祠(和太平军作战阵亡的全体湘军淮军官兵)华孝子祠(孝子华宝)、华节愍公祠、华节妇祠、华贞节祠、至德祠(泰伯、仲雍、季札)、尊贤祠、报忠祠、蒋家祠、苏家祠、唐张贞节祠、蔡氏孝友祠、贞节祠、胡文昭公祠(北宋“安定先生”胡瑗)、尤文简公祠(南宋四大家尤袤)、陆子祠(陆羽)、顾端文公祠(顾宪成)、邵文庄公祠(又称二泉书院,邵宝)、刘猛将神祠、五中丞祠(周忱、海瑞、周孔教、汤斌、李星源)单贞女祠周文恪公祠(明学者周子义)、王佥事祠(明画家王问)、任节妇专祠。
二、横街祠堂群秦氏双孝祠(寄畅园内东北角)、张明公祠(北宋理学家“横渠先生”张载)、许显谟祠(北宋“维扬四俊”许德之)杨四褒祠(留耕草堂)节孝祠、俞行人祠、朱祠、春申君祠(楚相春申君)。
三、直街祠堂群杨忠襄公祠、先贤施子祠(圣门弟子施恒)、朱祠、杜祠、浦长源祠(明代“吴下十才子”浦源)、费懿恭先生祠祠倪高士祠(“元四家”倪瓒)赠兵备道杨公祠、杨追远祠陆宣公祠(唐宰相陆贽)范文正公祠(范仲淹)邹国公祠、袁龙图祠、刘氏家祠、忠贞公祠、王文正公祠(北宋宰相王旦)、浦孝节贞烈祠、松滋王侯祠(明代抗倭有功的县令王其勤,以及战死的36人)、王氏公祠、王孟端先生祠(明画家王绂)、马文肃公祠薛义士祠、司马温公祠(司马光)张中丞祠(安史之乱中镇守眦阳的张巡)东岳报功祠(东岳大帝黄飞虎)乡贤祠、吕东莱先生祠、叶司空祠(叶茂才)陈文范先生祠戴氏宗祠、陶中丞祠、王节孝祠荣贞烈祠祠龚节愍公祠、徐孺子先生祠、于忠肃公祠(于谦)、史光禄祠。
无锡惠山祠堂群文化景观特色及其保护研究

无锡惠山祠堂群文化景观特色及其保护研究作者:高宗祥朱蓉来源:《艺术科技》2016年第01期摘要:无锡惠山祠堂群文化景观是无锡目前唯一保存较为完好的历史地域。
本文通过对无锡惠山祠堂群文化景观进行深入研究,客观、全面地分析惠山祠堂群文化景观发展脉络,同时透过各种价值要素透析惠山祠堂群文化景观的价值所在,以期为无锡惠山祠堂群文化景观的保护传承提供理论依据及为以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作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祠堂群;文化景观;突出价值;保护传承1无锡惠山祠堂群文化景观概况无锡惠山祠堂群文化景观位于江南名城无锡市城西,属于北塘区所辖。
西邻惠山风景区,东至京杭大运河,南抵梁溪河自然景观带,毗邻无锡市中心仅2.5公里。
战国时期,无锡为楚相春申君黄歇的封地,他在惠山辟龙尾陵道,放马饮涧,治芙蓉湖,筑黄埔墩。
为纪念他的政绩伟业,邑民随建春申君庙于唐代,此庙成为了惠山祠堂群文化景观的先河;唐宋时期,因惠山寺和二泉的声名鹊起,惠山的祠堂活动日益兴盛,并已初具规模;明清时期达到顶峰。
自唐至民国末期的1000多年历史发展过程中,此文化宝地上积聚了一百多座不同姓氏、不同类型的祠堂建筑及园林,在江南地带乃至全国都属罕见。
秀丽的山麓文化,加之有塔有寺、有活态的泥人庙会、地下有山泉沟通,形成神奇的文化景观价值。
2无锡惠山祠堂群文化景观突出普遍价值及承载要素无锡惠山祠堂群文化景观突出普遍价值主要通过分布于接近40.92公顷范围内的5大要素承载——千年祠堂文化、传统江南建筑、园林、“一山两河”的自然景观格局、“两纵三横”的祠堂群文化景观空间形态、无锡风俗文化史迹。
2.1千年祠堂文化无锡惠山祠堂群文化景观祠堂种类繁多,由神祠、宗祠、先贤祠、专祠、会所祠等不同形态的祠堂构成。
蕴含折射在祠堂中的文化,既富有中华宗族文化的传统,又带有鲜明地方民俗的特色。
纵观国内祠堂形胜,大都分布在农村,并且祠堂布局基本上主要以祠宅交融、布局分散为主格。
与此相反,无锡惠山的祠堂却是分离于家族聚居之地,独立集中分布于靠近商业发达的城市附近,祠堂依山而建,左右相邻,分布密集,成巷成街。
无锡惠山古镇祠堂群建筑装饰的地域特征探析

! "#$%&'(
! )*+,%-./
近代以来,建筑材料及结构逐步从中式传统砖木结构到水泥 材料过渡,受近代 海 派 文 化 的 影 响,建 筑 的 造 型 及 装 饰 多 借 鉴 上 海殖民地风格建筑,杨藕芳祠的选材与建造就体现了一定的西方 建构思维。杨藕芳祠建于民国元年(1912年),祠堂从外观看与中 国传统祠堂样式大相径庭,其内部结构还使用传统木框架作承重 之用,山墙也采用 传 统 建 筑 的 观 音 兜 形 式,享 堂 的 步 柱 的 外 观 为 砖石砌筑而成的石柱,内部实则也是由木柱作为支撑。享堂的外 廊立面使用清水砖砌筑,西方建筑风格明显。
1 建筑装饰的选材
中国传统建筑以 砖 木 结 构 为 主,在 江 南 地 区 建 筑 中,从 梁 枋 到廊柱的选材,基本以杉木为多。江南地区温和湿润的气候较适 宜杉木等树种的生长存活,杉树分布区域较多。杉木物理稳定性 较好,能在较大程度上防虫抗腐,方便加工,易于着色雕饰。从地 理空间看,惠山古镇祠堂群枕水傍山,地处丘陵,祠堂建筑在建造 时要扩大建筑空 间 需 叠 加 纵 向 空 间 或 增 加 出 挑,丰 富 的 多 层、悬 挑结构为建筑装饰提供广泛空间。在无锡,作为建筑材料的砖瓦 生产在明洪武年 间 已 初 具 规 模,发 展 迅 速 的 砖 窑 工 业,不 仅 能 为 建筑提供足够原材料,在一定程度上也催化了建筑装饰向多元化 方向发展,砖雕石刻等建筑装饰样式逐渐丰富。
无锡地区自古一向有重商传统,自春秋陶朱公(范蠡)时期就
收稿日期:20190520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7SJB1972) 作者简介:张 健(1984),男,讲师; 秦 园(1983),女,副教授
·166· 第20451卷9年第1180期月 山 西 建 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惠山古镇祠堂群建筑制式多以民居建筑为主,以三开间硬山 顶平屋居多,部分钦定官设祠堂规格较高,设有歇山顶,如华孝子 祠的享堂、钱武肃王祠大殿等。祠堂多为“合院”建筑,自成院落, 布局手法多样,三 进 院 落 居 多,院 落 间 多 以 马 头 墙 或 观 音 兜 式 山
2 装饰要素
2.1 园林
2.2 木构件
惠山古镇祠堂现有建筑仍采用传统木构架为结构主体。由 于木材稳定性极易受气候变化影响,其主要施作部位集中在檐下 和室内空间。江南地区民居建筑的立柱多为杉木,表面除用油漆 涂饰外,不做其他 处 理,多 为 素 面。 梁 枋、椽 木、檩 木 上 鲜 有 彩 绘 (钱武肃王祠 享 堂 内 月 梁 上 有 包 袱 彩 画 ),在 山 脊 部 位 常 见 山 雾 云、抱梁云等木质透雕构件,纹样多为云、鹤等福祉题材(见图 2)。 祠 堂 群 建 筑 中 木 雕 的 审 美 特 征 相 较 浙 江、徽 州 地 区 更 显 简 约 雅 致,多以山水花卉或抽象纹样为雕刻表现题材,布局舒朗,雕刻面 较平,多为浅浮 雕。李 公 祠 内 木 构 件 装 饰 手 法 与 徽 州 地 区 相 近, 月梁体量大,视觉装饰效果突出,撑拱构件使用圆雕透雕手法,以 八仙题材表现系列的场景。
惠山古镇祠堂建筑依锡山、惠山而建,《青囊海角经》有云“山 厚人肥,山清人秀,山宁人住,山顺人孝”,诸多祠堂在此择地因受 民间宗法观念和传统哲学思想“天人感应”的影响,借两山之景兼 顾居与祀。该区域东临运河,水网丰富,“天下第二泉”泉流贯穿 于诸多祠堂间,祠堂建筑多因借锡惠二山、龙光塔之景,多在祠堂 内或祠堂中轴侧 后 方 引 水 开 池 沼、设 园 林,风 格 秀 丽、姿 态 各 异, 将祠内的绿植、池沼、叠 石、亭、轩、榭、回 廊 等 有 机 整 合 与 祠 堂 建 筑、自然环境组成 天 人 合 一 的 有 机 整 体,赋 予 祠 堂 园 林 属 性。 著 名风景园林学家朱有先生说:“我在诸多明清遗存的江南名园 中,最赞赏无锡的寄畅园,原因是它偎依在锡惠景区的怀抱之中, 有着相得益彰的生态环 境 [3]。 顾 可 久 祠 内 拜 石 山 房 与 湖 石 丈 人 峰隔池相望,中间 有 石 板 桥 相 连,组 成 该 祠 后 侧 花 园。 留 耕 草 堂 原为杨四褒祠右路花园,为三进式庭院,庭院内戏台、池沼、叠石、 亭、桥、庐、轩等园林要素一应而全(见图 1)。
与云浮,小阁中央花四周;锡惠两山排翠嶂,广寒八月见琼楼”。 惠山古镇祠堂群 内 建 筑 风 格 多 样,今 存 以 明 清 风 格 为 多,少
数为民国风格建筑。华孝子祠的享堂使用楠木金柱,初建于明成 化二十一年(公元 1485年),虽经清中期乾隆二十七年(公元 1762 年)翻建,但仍保留明代建筑风格特征,屋面折面平缓,梁架曲线 柔美。晚晴风格的代表有张中丞祠、王恩绶祠等。张中丞祠体量 宏大装饰繁缛,王恩绶祠规模虽小但规制完整,巧妙利用地势,空 间布局虽紧凑,却 又 灵 活 自 如。民 国 时 期,由 于 民 族 工 商 业 的 繁 盛及生产力的发展,最能鲜明体现这一时期建筑风格的当属荣氏 贞烈祠、杨藕芳祠。两个祠堂都建于民国十年(公元 1921年),建 筑中均采用了当时先进的建筑材料与工艺。荣氏贞烈祠是无锡 地区最早使用钢筋混凝土建造仿传统建筑的实例,杨藕芳祠则以 清水砖墙砌筑欧 式 风 格 楼 屋,祠 内 的 拱 券 结 构,欧 式 柱 头 成 为 祠 堂群内孤例。这两 个 祠 堂 虽 然 使 用 了 新 材 料、新 技 术,但 在 祠 内 也保留了传统建筑装饰要素,如荣祠使用钢筋混凝土塑造了传统 建筑的歇山顶式样、杨藕芳祠在建筑装饰上保留了暗八仙等具有 传统吉祥语义的图样等。
张 健
(无锡太湖学院艺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063)
摘 要:无锡惠山古镇祠堂群是一个集合多种民间信仰的社会文化空间,通过对其建筑制式风格、装饰要素及审美特征等方面进
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其社会文化属性。
关键词:祠堂群,建筑制式,装饰要素
中图分类号:TU238
文献标识码:A
无锡惠山古 镇 祠 堂 群 始 于 战 国,盛 于 明 清,经 过 漫 长 的 历 史 沿革社会更迭,现 存 祠 堂 百 余 座,所 祀 范 围 广。 现 存 祠 堂 建 筑 主 要有三类:一为讲 宗 法 祀 家 主 修 建 的 宗 祠 家 庙;二 为 主 张 见 贤 思 齐修建的先贤祠;三 为 意 在 趋 吉 避 祸 所 修 神 祠 等。 明 洪 武 年 间, 国家祀典的形 制 基 本 奠 定,从 中 央 到 地 方 各 府 (州 )县 皆 建 社 稷 坛、风云雷雨山 川 坛、厉 坛 (无 祀 鬼 神 之 坛 )、文 庙、乡 贤 祠、名 宦 祠、武庙、城隍庙等“天下通祀”的坛闦祠庙,并由官府定期派员致 祭[1]。据统计,惠山古镇地区今存祠庙 118处 /所,按照行政属性 可分为钦定官设祠堂和民间联宗立庙两大类;按照祀主身份可归 为神祠、先贤祠、宗 祠 等 三 类;按 照 祠 堂 具 体 功 能 可 细 分 为 神 祠、 先贤祠、墓祠、寺院祠、贞 节 祠、宗 祠、专 祠、书 院 祠、园 林 祠、行 会 祠等十类[2]。
·152· 第2045ANXI ARCHITECTURE
NVoovl..4 52N0o1.919
文章编号:10096825(2019)19015202
无 锡 惠 山 古 镇 祠 堂 群 建 筑 装 饰 体 系 研 究★
墙相隔。在院落中轴线上依次分设祠门、享堂、后堂等,规模较大
祠堂与中轴线平行设置两条或多条轴线,将院内各建筑要素在空
间巧妙与地势结合,使各要素:祠门、碑亭、戏台、享堂、后堂、园林
等互为依托、相得益彰。祠堂群的建筑制式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
传统文化礼制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传达出人作为信仰主体与建筑
形制和自然环境间的和谐关系。胡文昭祠内有诗云:“天香历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