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电安全教育》课件

合集下载

2024版安全用电常识PPT课件

2024版安全用电常识PPT课件

安全用电常识PPT课件目录•安全用电概述•电气安全基础知识•安全用电实践•电气设备安全使用•触电急救与电气火灾处理•安全用电常识宣传与教育01安全用电概述避免触电事故,减少人员伤亡。

保护人身安全保障设备安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防止电气火灾和设备损坏。

合理用电,降低能耗,提高经济效益。

030201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不弄湿用电器不损坏用电器绝缘体避免人体直接或间接触及带电体。

防止水进入电器内部造成短路或触电。

保持安全距离,防止高压电弧触电。

保护电器绝缘性能,防止漏电。

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

国家电气安全法规如《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等。

行业标准与规范各企业应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安全用电制度,明确用电安全责任和管理措施。

企业安全用电制度安全用电的法规与标准02电气安全基础知识电流对人体的危害电击电流通过人体时,会引起针刺感、压迫感、打击感、痉挛、疼痛、呼吸困难、血压异常、昏迷、心率不齐等,严重时会引起窒息、心室颤动而导致死亡。

电伤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机械效应等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如电烙印、电灼伤、皮肤金属化、机械性损伤等。

电气火灾的原因与预防电气火灾原因设备或线路过载、短路、接触不良、散热不良、漏电、雷电或静电等。

预防措施合理选用电气设备和导线,不超负载运行;安装自动断电保护装置;保持电气设备清洁,采取良好的散热措施;定期检查绝缘性能,及时更换老化电线和设备。

接地与接零保护接地保护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与大地连接,当设备漏电时,电流通过接地线流入大地,保护人员安全。

接零保护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与电网的零线连接,当设备漏电时,漏电电流会使保护装置动作,切断电源,保护人员安全。

注意事项接地和接零不能混用;接地电阻要符合规定要求;定期对接地和接零装置进行检查和维护。

03安全用电实践安全用电标志识别禁止标志,禁止人们接近带电体或禁止操作。

2024版全新防雷电安全教育ppt课件

2024版全新防雷电安全教育ppt课件

远离金属物体
切勿接触天线、水管、铁丝网、金属 门窗等导电物体,避免产生导电回路。
切勿奔跑或骑车
在户外时,不要奔跑或骑自行车,以 免成为雷击的目标。
救援队伍组建和协作机制
组建专业救援队伍
包括医疗、消防、电力等专业人员, 确保救援行动的专业性和有效性。
强化协作配合
各救援部门之间应建立紧密的协作机 制,及时沟通信息,共享资源,提高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雷电形成原理及危害
解释了雷电的产生原因,包括云层内的电荷分离和地面物体的感应 电荷等,同时阐述了雷电对人类、动植物和建筑物等的危害。
防雷电安全措施
介绍了在雷电天气中应采取的防护措施,如避免户外活动、远离金 属物体、关闭电器设备等,以减少雷击风险。
雷电监测与预警技术
概述了现代雷电监测和预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包括卫星遥感、地面 观测站和数值预报模型等。
救援效率。
明确救援流程
制定详细的救援计划,包括现场评估、 伤员救治、设备抢修等步骤,确保救 援行动的有序进行。
加强培训和演练
定期组织救援人员进行培训和演练, 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事后总结和经验分享
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在救援行动结束后,应及 时总结经验教训,分析存 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 进措施。
尽量避免在雷雨天气 出行,如果必须外出, 应穿胶鞋或披雨衣, 起到绝缘作用。
不要骑自行车或摩托 车,因为身体的跨步 越大,电压就越大, 雷电也越容易伤人。
乘坐汽车是安全的, 因为汽车是一个封闭 的金属体,具有很好 的防雷电功能。
在水中游泳或划船时 遇到雷雨,应尽快上 岸并寻找避雷场所; 不要在开阔的水面上 停留。
分享成功案例
将成功的救援案例进行分 享,推广有效的救援方法 和经验,提高整体救援水 平。

防雷电安全教育PPT课件

防雷电安全教育PPT课件
通过课堂讲解、演示、演 练等多种方式,增强学生 对防雷电安全知识的理解 和掌握。
促进社区宣识的 需求较大,需要得到有效的宣传
普及。
社区宣传的作用
通过社区宣传普及防雷电安全知 识,提高居民的自我保护意识和
应对能力。
宣传方式的多样性
利用社区公告栏、宣传册、讲座 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普及,确保
远离导电体
避免接触金属物体、电线 杆、路灯杆等导电体,远 离电力设施和电子设备。
降低身高
尽量降低自身高度,不要 站立在高的物体上,避免 成为雷电的目标。
室内防雷措施
关好门窗
不要使用电话和互联网
在雷雨天气时,应关好门窗,防止雷 电进入室内。
雷雨天气时,不要使用固定电话和上 网,避免雷电通过通信线路进入室内。
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提高公众安全意识的意义
03
通过防雷电安全教育,提高公众对雷电灾害的防范意识和应对
能力,减少灾害损失。
加强学校教育力度
学生安全意识薄弱
学生对于防雷电安全知识 了解不足,缺乏自我保护 能力。
学校教育的责任
学校作为学生安全教育的 重要场所,有责任加强防 雷电安全教育力度。
教育方式的改进
防雷帽
戴上一顶具有防雷性能的安全帽,以减少头部被雷击中的风险,保护头部安全。
其他防雷用具介绍
防雷手套
在接触金属物体之前,应戴上防雷手套 ,以避免因手部导电而引发电击事故。
VS
防雷带
在建筑物上安装防雷带,能够有效地将雷 电引入地下,避免建筑物内部设备遭受雷 电袭击。
THANKS
感谢观看
避免站在空旷地带或高处。
切断电源
在雷电天气中,应立即切断家用电 器和电子设备的电源,以避免雷电 通过电源线路侵入造成损坏或触电 事故。

《防触电安全教育》PPT课件

《防触电安全教育》PPT课件

拨打急救电话
总结词
在完成切断电源和拨开电源的操作后,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寻求医疗救助。
详细描述
拨打急救电话时,应保持冷静,说明触电情况和受伤者的状况。在等待急救人员到场的过程中,应保 持受伤者静止不动,避免任何不必要的移动,以免加重伤情。同时,要确保现场安全,避免其他人员 触电。
05
CATALOGUE
02
触电时,电流会对人体造成不同 程度的伤害,轻则引起肌肉痉挛 、疼痛,重则导致心跳骤停、呼 吸衰竭甚至死亡。
触电的形式
直接触电
人体直接接触到带电体,如接触 裸露的电线、电器设备的金属外
壳等。
间接触电
人体与带电体不直接接触,而是 通过导电介质(如水、潮湿地面 等)形成电流回路,如接触漏电 的电器设备或站在潮湿的地面上
带电裸线、带电电器都可能存在触电 风险,应避免直接接触。在日常生活 中,应保持与裸露电线的距离,不随 意操作带电电器,以保障安全。
使用绝缘工具
总结词
使用绝缘工具可以有效地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
详细描述
在需要接触带电电线或电器时,应使用绝缘工具,如绝缘手套、绝缘胶布等。 这些工具可以有效地隔离人体与带电部分,降低触电风险。

电击与电伤
电击是指电流通过人体造成器官 功能障碍或死亡,而电伤则是指 电流对人体造成的物理损伤,如
皮肤烧伤、金属化等。
触电的原因和条件
缺乏安全意识
对电器设备的安全使用知识了 解不足,忽视安全警示标志和
安全操作规程。
电器设备损坏或老化
电器设备的绝缘层损坏、电线 裸露、插头松动等都可能导致 触电事故的发生。
学习安全用电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如 如何正确使用电器、如何处理电器故 障等。

《防电安全教育》课件

《防电安全教育》课件
减少意外事故
防电安全教育有助于人们了解电的危险性和防护措施,避免因电击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保障生命财产安全
通过防电安全教育,人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家人,减少因用电不当导致的家庭火灾等事故,提高生活质量。
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各种渠道如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进行防电安全知识的宣传和教育。
开展宣传活动
针对不同人群如学生、家庭主妇、老年人等组织专门的防电安全培训课程。
组织培训课程
制作宣传册、海报、视频等宣传资料,向公众普及防电安全知识。
制作宣传资料
在社区、学校等场所建立防电安全示范点,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和讲解防电安全知识。
建立示范点
扩大覆盖面
未来防电安全教育将覆盖更广泛的人群,包括农村地区、边远地区等,以全面提高人们的防电安全意识。
《防电安全教育》ppt课件
防电安全基本知识家用电器的正确使用触电事故的预防与处理雷电灾害的防范与应对防电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与实践
contents
目录
01
防电安全基本知识
总结词
电是一种自然现象,由电荷的运动产生,具有能量和传播信息的能力。
详细描述
电是一种自然现象,由电荷的运动产生。电荷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中,通常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电荷的运动会产生磁场和电流,具有能量和传播信息的能力。
在断电前不要用水救火,以免发生触电事故。
01
02
03
04
04
雷电灾害的防范与应对
雷电是大气中的一种自然现象,主要是由于云层中水汽的凝结和摩擦产生电荷而形成的。
雷电通常伴随着强烈的雷声和闪电,有时还伴有暴雨或冰雹等天气现象。
雷电的特点
雷电的形成
避免户外活动
关好门窗

防火防电安全教育主题班会ppt课件

防火防电安全教育主题班会ppt课件
2、静电现象静电是一种处于静止状态的电荷。在干燥和多风的秋天,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会碰到这种现象.
什么是电?
1.自然界的物质里都含有一种很小的带电的粒子,叫电荷。
2.电荷静止或 杂乱无章运动时,不显电性。
5.人们发现电流可以帮我们干活。
4.当电荷有显示出了电性。
02
03
04
安全用电顺口溜
家庭安全用电常识
安全用电顺口溜
室外安全放电注意事项
躲开变压器,安全不触电
钓鱼放风筝,远离高压线
安全用电顺口溜
室外安全放电注意事项
大雨来临时,放雷避危险
寻找低洼处,不往高处站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对电的知识有了一个简单抽象的了解,大家也学习了一些生活中的用电常识和注意事项、学习了一些常见的电力安全标志,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注意用电安全,更好的保护自己,也希望大家努力学习,将来更好的研究电,让它为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更大的益处!
电闪雷鸣风雨急,藏到树下去躲雨其实这里不安全,这样最易遭雷击
生活中安全用电
家用电器冒烟,起火怎么办?使用家用电器时,一旦发现冒烟、起火,应当马上拔下电源线插头,切断电源。一般说来,家用电器冒烟、起火是由于电器内部产生障碍造成的,所以,必须首先切断电源。
发生电器火灾时候 先断开电源后灭火
生活中安全用电
雷电不能为人们所用
雷电是大自然中形成的高电压、强电流放电现象;
雷电防范与危害
如何防范雷电对人的伤害
应该留在室内,关好门窗;在室外工作的人员应该躲入建筑物内;
不接触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等金属物体,远离电线等金属装置;
打雷时不打电话
在野外不站在高处,不拿金属物体,寻找低洼处躲避。

防触电安全教育PPT课件

防触电安全教育PPT课件
防触电安全教育ppt课件
目录
• 防触电安全知识介绍 • 防触电安全措施 • 触电急救方法 • 安全用电案例分析 • 安全用电宣传教育
01
防触电安全知识介绍
什么是触电
定义
触电是指人体直接接触带电体, 导致电流通过人体,从而产生伤 害甚至危及生命的情况。
触电的原理
人体是导电的,当人体成为电路 的一部分时,电流就会通过人体 ,造成伤害。
04
工作场所防触电措施
进行电气作业时应遵循安全操作规程,佩戴 相应的防护用品。
在工作场所内,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 ,提醒员工注意用电安全。
定期对电气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 常运行。
确保工作场所内的电器设备和电线符合安全 标准,严禁私拉乱接。
公共场所防触电措施
01
公共场所的电器设备和电线应 由专业人员进行定期检查和维 护。
如果电源开关距离触电地点较远,应迅寻 找断路器或关闭整个电源系统。
在切断电源之前,确保周围环境安全,避免 发生意外。
实施急救
触电后应尽快进行心肺复苏(CPR), 按照正确的急救步骤进行操作。
在急救过程中,保持冷静,持续关注 触电者的状况,直到专业救护人员到 达。
检查触电者的呼吸和心跳情况,如有 需要,进行人工呼吸和心外按压。
跨步电压
当站在有电位的接地线附近时,两脚之间的 电位差可能导致电流流过人体。
02
防触电安全措施
家庭防触电措施
使用电器设备时,应遵循产品说 明书,避免超载或错误使用。
避免使用破损或老化的电线和电 器设备,及时更换。
01
02
定期检查家庭电器设备,确保其 安全可靠。
03
确保儿童无法触及电器设备和电 源插座,可以使用安全插座或插 座保护盖。

《防止触电》ppt

《防止触电》ppt
注意电器使用说明
在使用电器前,要仔细阅读电器使用说明,了解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特别是对于一些潮湿环境下的电器。
05
如何教育孩子防范触电
向孩子普及安全用电知识
让孩子了解电的危险性
教育孩子认识到电是具有危险性的,如果不正确使用或接近,可能会对生命造成 严重威胁。
让孩子了解安全用电常识
教育孩子不随意拆卸电器、不乱拉乱接电线、不将手指插入插座孔等安全用电基 本常识。
2023
《防止触电》ppt
目 录
• 触电的危害 • 触电的预防措施 • 触电事故的处理 • 安全用电常识 • 如何教育孩子防范触电 • 触电急救常识
01
触电的危害
触电对人体的伤害
1 2
电击伤
触电后,电流通过人体会引起电击伤,导致皮 肤、肌肉和神经损伤,严重时危及生命。
心律失常
电流干扰心脏正常节律,导致心律失常,严重 时引起心室颤动和心跳骤停。
不要直接接触
在处理触电事故时,救援人员应避免直接接触触电者或带电 体,以免电流通过人体产生回流而造成更大的伤害。
不要使用潮湿的工具
在救援过程中,应避免使用潮湿的工具,因为水具有良好的 导电性,会增加触电的风险。
04
安全用电常识
不要超负荷用电
避免使用过载电器
01
超负荷用电容易导致电线过热、短路或火灾,使用电器时要确
3
电磁辐射
长期接触强电磁辐射可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 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触电对设备的损坏
电气火灾
触电产生的高温电弧可能导致电线短路,引发电 气火灾。
设备损坏
触电可能导致电气设备内部元件损坏,影响设备 正常运行。
电磁干扰
触电产生的电磁场可能干扰周围电子设备的正常 运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电安全教育》
(三)雷电红色预警信号
• 标准:2小时内发生雷电活动的可能性非常大,或者已经有强烈 的雷电活动发生,且可能持续,出现雷电灾害事故的可能性非常 大。
《防电安全教育》
雷电红色预警信号防御
• 防御指南: • 除按照雷电黄色预警信号做好防御工作外,还
要做到: • 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雷应急抢险
《防电安全教育》
在恶劣天气中应掌握哪些最基本的防触电常识?
• 1.大风、雷雨等恶劣天气中,应尽量减少外出。如必须外出 行走时,应仔细地观察地形、谨慎行路,以免踩到电线。应 避免在电线杆、铁塔等电力设施附近走动,遇到垂落的电线 也应绕行。
• 2.外出行走时不要赤脚。
• 3.在室内,如遇雷雨大风天气,应及时将正在运转的家电电 器关闭,并拔出插头;不要赤手赤脚去修理家中带电的线路 或设备;如果不慎家中浸水,应立即切断电源,以防止正在 使用的家用电器因进水、绝缘损坏而发生事故。
• 4.雨天在外行走时,要注意观察,不要与路灯杆、信号灯杆 及落地广告牌的金属部分接触,有积水的地方应绕行。
• 5.发现配电盘、厢式变电站等电力设施被水淹没后,在自己 与其他人员不靠近的同时《,防电要安全及教育时》 通知供电部门进行处理。
珍爱生命,提高意识
《防电安全教育》
夫球棍等扛在肩上。 • 10.不宜开摩托车、骑自行车等。
《防电安全教育》
被雷击后如何急救?
• 1.伤者就地平卧,松解衣扣、腰带等。 • 2.立即口对口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坚持到病人苏醒为止。 • 3.手导引或针刺人中、十宣、涌泉、命门等穴。 • 4.送医院急救。
《防电安全教育》Biblioteka 防范电气火灾事故的措施有哪些?
《防电安全教育》
哪些地方容易遭受雷击?
• 一般来说,雷击容易发生在土壤电阻率较小和土壤电阻率变化明 显的地方。有金属矿床的地区、河床、地下水出口处、山坡与稻 田接壤处、山坡和山脚下,河边、湖边、海边、低洼地区和地下 水位高的地方等,都是容易遭受雷击的地方。一些孤立的铁塔、 烟囱等高大建(构)筑物,也容易遭受雷击。当雷雨来临时,由于 树木比较高大,容易接闪雷电。在雷雨天应远离大树,并尽量下 蹲,双脚并拢。
• 2.易燃、易爆、危险化学物品应尽快放置到安全场 所或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取消上述物品警报实效内的运 输计划。
• 3.密切关注天气,尽量避免户外活动,取消警报实 效内户外的生产、旅游、体育、集会、商业等活动计划。
• 4.处在户外且附近没有安全避护场所的人员应尽快 返回,游乐场所尽快安排停运户外设施,并把游人安置 到安全场所。
• 4.如不慎家中浸水,首先应切断电源,即把家中的总开关或熔丝拉掉,以 防止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因浸水、绝缘损坏而发生事故。其次,切断电源后, 将可能浸水的家用电器,搬移到不浸水的地方,防止绝缘浸水受潮,影响今 后使用。如果电器设备已浸水,在再次使用前,应对设备的绝缘用专用的摇 表测试绝缘电阻。如达到规定要求方可使用,否则要对绝缘进行干燥处理, 直到绝缘良好为止。
《防电安全教育》
遇到强雷鸣闪电时应注意什么?
• 1.如有强雷鸣闪电时您正巧在家里,建议不要冒险外出。不要使 用设有外接天线的收音机和电视机,不要接打电话。
• 2.如在野外,应立即寻找蔽护所。以装有避雷针的、钢架的或钢 盘混凝土建筑物作为避雷场所,具有完整金属车厢的车辆也可以利用。
• 3.没有掩蔽所时,千万不要靠近空旷地带或山顶上的孤树,这里 最易受到雷击。不要呆在开阔的水域和小船上;尽量避开高树林子的 边缘,电线、旗杆的周围和干草堆、帐篷等无避雷设备的高大物体附 近,不要靠近铁轨、长金属栏杆和其他庞大的金属物体,山顶、制高 点等场所也不能停留。

《防电安全教育》
• 4.雷电期间,最好不要骑马、骑自行车、电动车和 摩托车;不要携带金属物体在露天行走;不要靠近避雷 设备的任何部位。
• 5.如找不到合适的避雷场所时,应采用尽量降低重 心和减少人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可蹲下,双脚并拢, 手放膝上,身向前屈,千万不要躺在地上、壕沟或土坑 里,如能披上雨衣,防雷效果就更好。在野外的人群, 无论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应拉开几米的距离,不要 挤在一起,也可躲在较大的山洞里。
• 5.不要在树木、塔吊、变压器下及孤立的棚子和小屋里
避雨,应当尽快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或者汽车内,并关
好门窗。
《防电安全教育》
• 6.在空旷场地不要打伞,发现雷电时不要把农具、羽毛 球拍、高尔夫球杆等扛在肩上,不要骑马、骑自行车、电动 车和摩托车。
• 7.切断危险电源,远离电线、变压器等带电设备,远离 铁塔、烟囱、电线杆、旗杆、各种天线等高大物体,远离建 筑物的避雷针及其下引线,远离铁丝网、水管、金属门窗和 其他类似金属装置。
工作。 • 2..人员应当留在室内,关好门窗,关掉电视机、
音响、电脑等电器,拔掉电源插头,尽量避免使用 电话和手机,停止淋浴。
《防电安全教育》
雷雨季节如何防止触电事故
• 应及时更换陈旧老化或破损电线,谨防挂落、漏电等意外,伤及 人身安全。当您的用电出现异常时,请立即停止电器的使用,检 查您的开关保险、线路是否正常。发现室外线路断落,应与落点 保持安全距离,并及时向电力部门求助。
安全培训
防电
《防电安全教育》
雷电预警信 号如何分级?
• 雷电预警信号 分三级,分别 以黄色、橙色、 红色表示。
《防电安全教育》
(一)雷电黄色预警信号
• 标准:6小时内可能发生雷电活动,可能会造成雷电灾害事故。
《防电安全教育》
雷电黄色预警信号防御
• 防御指南:
• 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雷工作。
• 4.使用电熨斗、电烙铁等电热器件,必须远离易燃物品,用完后 应切断电源,拔下电器插头以防意外。
• 5.遇有家用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救火,切忌直接用水扑灭, 以防触电。
《防电安全教育》
夏季为何更要注意预防触电事故?
• 夏季高温炎热,而此时家用电器使用频繁。高温季 节,人出汗多,手经常是汗湿的,而汗是导电的。 所以, 在夏季要特别注意:
《防电安全教育》
• 建筑物只要安装 了避雷针和避雷 带。便不会遭到 雷击。这种观点 对吗?
《防电安全教育》
•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首先,避雷针有一定保护范围, 当建筑物超出避雷针保护范围时,便不受避雷针的 保护。其次,避雷针的性能未必完全符合技术要求, 如材料规格、接地阻值等,若因年久失修失去作用, 不但起不到防雷效果,反而会增加雷击概率。再者, 避雷针只能保护建筑物上不受雷击,而不能保护建 筑物内部的人和设备免遭雷击。避雷针只能将50% 的雷电能量泄放入地,其余50%的能量会通过感应 作用和能量耦合,通过各种管线和设备泄放入地。
• 4.减少使用电话和手提电话。 • 5.切勿游泳或从事其它水上运动,不宜进行室外球类运动,
离开水面以及其他空旷场地,寻找地方躲避。
《防电安全教育》
• 6.切勿站立于山顶、楼顶上或其它接近导电性 高的物体。
• 7.切勿处理开口容器盛载的易燃物品。 • 8.在旷野无法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内时,
应远离树木和桅杆。 • 9.在空旷场地不宜打伞,不宜把羽毛球、高尔
• 2.安排人员密切监视易燃、易爆、危险化学物品储存场 所,应急专业处置队伍集合待命;停止上述物品的运输,就 近妥善处置。
• 3.停止户外的生产、旅游、体育、集会、商业等活动; 不要在室外游泳和水面附近活动。
• 4.游乐场所立即停运户外设施,并把游人安置到安全场 所;位于房顶、脚手架、塔吊等高空作业人员立即停止作业 并转移到安全地带。
• 6.注意当您头发竖起或皮肤发生颤动时,可能要发 生雷击了,要立即倒在地上。受到雷击的人可能被烧伤 或严重休克,但身上并不带电,可以安全救护。
• 7.强雷鸣闪电时,一定不要使用手机!
《防电安全教育》
在雷雨天,浴室为什么是家中雷击高发区?
• 家中卫生间的水管多为金属体,导电性强,所以雷雨天卫生间自 然成为家中雷击高发区。并且,市民在楼顶上安装的太阳能热水 器绝大多数没有连接避雷设备。一些太阳能热水器,安装时为了 采光好,甚至搭建了高的铁架,万一打雷,热水器就有可能成为 “引雷器”,造成雷击事件。
• 1.入户电源线避免过负荷使用,破旧老化的电源线应及时更换, 以免发生意外;人户电源总保险与分户保险应配置合理,使之能起 到对家用电器的保护作用。
• 2.房间装修,隐藏在墙内的电源线要放在专用阻燃护套内,电源 线的截面应满足负荷要求。
• 3.家用电热设备,暖气设备一定要远离煤气罐。煤气管道发现煤 气漏气时先开窗通风,千方不能拉合电源,并及时请专业人员修理。
• 5.处在未经防雷检测或检测不合格场所的人员应特 别注意加强防范。
《防电安全教育》
(二)雷电橙色预警信号
• 标准:2小时内发生雷电活动的可能性很大,或者已经受雷电活 动影响,且可能持续,出现雷电灾害事故的可能性比较大。
《防电安全教育》
雷电橙色预警信号防御
• 防御指南:
• 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落实防雷应急措施。
• 1.不要用手去移动正在运转的家用电器,如台扇、 洗衣机、电视机等等。如必须搬动,应关上开关, 并拔去插头。
• 2.不要赤手赤脚去修理家中带电的线路或设备。如 必须带电修理,应穿鞋并带手套。
《防电安全教育》
• 3.对夏季使用频繁的电器,如电淋浴器、台扇、洗衣机等,要采取一些实 用的措施,防止触电,如经常用电笔测试金属外壳是否带电,加装触电保安 器(漏电开关)等。
• 8.驾乘人员不要将肢体伸向车外,上下车时应双脚同时 离地或离车。
• 9.如果置身空旷处,电闪雷鸣时应立即蹲下、双脚并拢、 手放膝上、身向前屈,千万不要躺在地上、壕沟或土坑里。
• 10.公众应当留在室内,关好门窗,不宜使用电视机、 音响、电脑等电器,拔掉电源插头,减少使用电话和手机, 不宜淋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