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思:咏史
左思咏史名句

左思咏史名句
1.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描述司马迁的《史记》
2. "史以来唯贤者称其作,世之创业者引其意" - 形容历史对于伟大人物的评价和启示,出自《史记》
3. "盛衰由富贵,勇略申大王" - 讲述商朝兴衰的名句,出自左思的《富贵论》
4. "汉家树杨乃愈杨,汉阳树杨亦如杨" - 形容人的方式和品质在环境的熏陶下有所转变,出自左思的《荆楚杂咏》
5. "君思我不道,乃反归君思" - 形容古代君主忧思臣子忠诚的名句,出自左思的《荆楚杂咏》
6. "秋蛩一何早,白露未晞时" - 形容秋季的来临,出自左思的《声声慢》
7.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 形容立志坚定不移,不放弃追求更高境界,出自左思的《青云志》
8.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 形容天地变化无常,人间事物变幻,出自左思的《阿房宫赋》。
结合作品论述左思的咏史诗特点

结合作品论述左思的咏史诗特点左思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咏史诗人,他的作品《咏史》是中国古代咏史诗中的经典之作,堪称中国古代咏史诗的奠基者之一、左思的咏史诗具有独特的特点,体现了他深刻的历史洞察力、扎实的文学功底和独具个性的创作思想。
以下将结合他的作品《咏史》从史诗的主题、体裁、语言风格及艺术特点等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左思的咏史诗作品以历史人物为主要讴歌对象,这使得他的作品具有了浓厚的历史感。
在《咏史》中,左思选取了中国古代历代帝王、贤臣、美女等一系列重要历史人物,通过对他们事迹的歌颂与悼念,传达出了对中国古代文化与历史的热爱与崇敬之情。
他以咏史的方式,将这些历史人物的事迹与功绩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与描绘,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歌颂与批评,展现出个人的历史观与价值观。
其次,左思的咏史诗体裁极其丰富多样。
他不仅创作了叙事诗、抒情诗、咏物诗、赋、颂、朝贡诗等各种流派的诗歌形式,还运用了描写、讽刺、对比、反讽等多种修辞手法。
无论是叙事还是抒情,他都能驾驭自如,将其中的历史故事或个人情感激发得淋漓尽致。
他的作品既有豪放激昂的骈文风格,也有细腻婉约的曲文风格,展现了他高超的艺术创作能力。
第三,左思的咏史诗语言风格独特,雄浑豪迈。
他运用了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如比兴、夸张、反问等,使作品文辞瑰丽华美,意境深远。
例如,在《咏史·卷一》中,他通过对汉武帝的赞美,使用了大量辞藻华丽的修辞手法,以雄辩的文字描摹出了这位古代伟大帝王的光辉形象。
他还善于语言细腻揣摩人物性格、境界和情感变化,并采用生动形象、清新自然的描写手法,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最后,左思的咏史诗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化创作风格。
他的诗作多以诗史相结合的方式呈现,既概括了历史的全貌,又注重描写历史人物的情感和命运。
他敢于对历史人物提出质疑与批评,一方面赞美其英明智慧之美,一方面揭示其官场心术之丑,表达了对时兴迹人物人生命运的关注。
他以独特的艺术审美观念和独到的思想深度,揭示了人类历史的沧桑与变迁。
简析左思《咏史诗》的内容与艺术风格

简析左思《咏史诗》的内容与艺术风格
《咏史诗》是唐代文学家左思的代表作之一,全诗共分为六个部分,分别描述了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和五代十国这六个历史时期的风云人物和重大事件。
作品以史诗的形式,展示了近两千年中国历史的沧桑巨变,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热爱和对时代的思考。
《咏史诗》的艺术风格独特而典雅。
首先,左思在文中运用了大量的史料和历史典故,以饱满的文字描绘了历史人物的形象和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展现了他对历史的深厚造诣。
其次,他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赞美和评价,表达了自己的价值观和思想观点。
例如,他对秦始皇的评价就带有浓厚的讽刺意味,揭示了统一中国的同时也带来了残暴和统治者个人嗜好的负面影响。
此外,左思的《咏史诗》还以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将历史事件与个人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他通过叙述历史人物的忠诚、智慧、勇敢和牺牲精神,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悲剧和人民痛苦的关注和同情。
总的来说,左思的《咏史诗》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象征手法和情感表达,展现了历史的宏大与个人的悲壮,传递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人性的思索。
通过这部作品,读者不仅可以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还能感受到作者对历史的热爱和对人类命运的关怀。
左思《咏史·郁郁涧底松》原文+赏析

左思《咏史·郁郁涧底松》原文+赏析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注释】①郁郁:严密浓绿的样子。
涧:两山之间。
涧底松:比喻才高位卑的寒士。
②离离:下垂的样子。
苗:初生的草木。
山上苗:山上小树。
③彼:指山上苗。
径:直径。
径寸:直径一寸。
径寸茎:即一寸粗的茎。
④荫:遮蔽。
此:指涧底松。
条:树枝,这里指树木。
⑤胄:长子。
世胄:世家子弟。
蹑(niě聂):履、登。
⑥下僚:下级官员,即属员。
沉下僚:沉没于下级的官职。
⑦“地势”两句是说这种情况恰如涧底松和山上苗一样,是地势造成的,其所从来久矣。
⑧金:指汉金日磾,他家自汉武帝到汉平帝,七代为内侍。
(见《汉书·金日传》)张:指汉张汤,他家自汉宣帝以后,有十余人为侍中、中常侍。
《汉书·张汤传赞》云:“功臣之世,唯有金氏、张氏亲近贵宠,比于外戚。
”七叶:七代。
珥(ěr耳):插。
珥汉貂:汉代侍中、中常侍的帽子上,皆插貂尾。
这两句是说金张两家的子弟凭借祖先的世业,七代做汉朝的贵官。
⑨冯公:指汉冯唐,他曾指责汉文帝不会用人,年老了还做中郎署长的小官。
伟:奇。
招:招见。
不见招:不被进用。
这两句是说冯唐难道不奇伟,年老了还不被重用。
以上四句引证史实说明“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情况,是由来已久。
【翻译】茂盛的松树生长在山涧底,风中低垂摇摆着的小苗生长在山头上.(由于生长的地势高低不同,)凭它径寸之苗,却能遮盖百尺之松.贵族世家的子弟能登上高位获得权势,有才能的人却埋没在低级职位中.这是所处的地位不同使他们这样的,这种情况由来已久并非一朝一夕造成的.汉代金日磾和张安世二家就是依靠了祖上的遗业,子孙七代做了高官.(珥汉貂:珥,插.汉代侍中官员的帽子上插貂鼠尾作装饰.) 汉文帝时的冯唐难道还不算是个奇伟的人才吗?可就因为出身微寒,白头发了仍不被重用【鉴赏】这首写在门阀制度下,有才能的人,因为出身寒微而受到压抑,不管有无才能的世家大族子弟占据要位,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晋书·刘毅传》)的不平现象。
评析左思的《咏史》诗

评析左思的《咏史》诗左思的《咏史》诗写得有点类似屈原的《离骚》,也都充满了对社会政治的不满,充满了哀怨、牢骚和悲愤。
因此,这两首诗具有相通之处。
《咏史》诗以“忧生”为宗旨,抒发了对时局的愤慨和对自身遭遇的哀怨,同时还夹杂着个人的身世之感和历史兴亡的悲叹。
《咏史》一诗是借古人以自伤,故多涉及古代历史上的著名人物:曹植、杨修、桓温、袁宏、谢安、王恭、石崇等等。
其中尤以曹植与杨修最为可疑,据《世说新语·言语》记载:“(植)文帝曾孙也,性简易,喜怒不形于色。
(修)以才名见知,累迁太子舍人。
每见帝,辄设案行道,问百姓所疾苦。
尝宿卫,见帝与修共谈语,甚欢。
既觉,相谓曰:‘我本谓公为贵人,今乃觉非也。
’”这段记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左思的某些真实想法。
曹植是曹操之孙,当他说出“本谓公为贵人”时,可能是指有帝王之气的曹植;而说“今乃觉非也”时,则有可能暗示出左思本人。
正因为左思有强烈的封建正统观念,所以他笔下的人物大都遵循正道,不敢越雷池半步,这一点在他的《咏史》中表现得特别明显。
而如果把这首诗仅仅当作一篇咏史的作品来看待,也不失为成功之作,但左思却把自己的创作目的隐藏在对历史人物的咏叹之中,而没有把这种情绪表达出来。
试想一下,左思年轻时便崭露头角,于三十余岁中秘书郎,举孝廉,皆早逝,然而,他仍然壮志难酬,不得不客居洛阳十余年,最终只做了秘书郎,连个小官都没有做成,这使他极为懊丧。
一旦有机会,他便开始“慨然以天下为己任”,决心把自己的文学理想付诸实践,就必须博览群书,广泛搜集素材。
可是,这么一个怀着远大抱负的才子,偏偏又屡试不第,常常被人斥责为“一篇《三都赋》无出其右者”。
要知道,曹操手下的“建安七子”在当时已经是大名鼎鼎了,他们的文章自然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日月”,是比喻社会或朝廷,“江河”,是比喻文章,“昆山”,是比喻人物。
全句意思是说:太阳、月亮、江河和高山这些自然景物,以及像崔豹那样有才能的人物,都已成过去,不再能重现了,只有“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这样的悲剧,才能永远流传。
左思咏史诗的艺术特色

左思咏史诗的艺术特色
1、左思《咏史》八首是中古咏史诗的杰作。
其艺术特点,一、八首诗各自独立成章又互相承接,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组诗的形式可以容纳更丰富的内容;二、继承了建安诗人抒情与言志相结合的传统,名为咏史,实为咏怀,将咏史与咏怀更紧密地结合起来;三、表现上更加富于变化,如比喻、对照、比兴、议论等多种手法兼用,进一步丰富了咏史题材的艺术表现力。
2、起源于先秦两汉,产生于魏晋时期,并在南朝至晚唐随着中国诗歌发展与文学环境变迁而不断演变。
山水诗鼻祖是东晋的谢灵运。
谢灵运所开创的山水诗,把自然界的美景引进诗中,使山水诗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
他的创作,不仅把诗歌从“淡乎寡味”的玄理中解放了出来,而且加强了诗歌的艺术技巧和表现力,并影响了一代诗风。
山水诗的出现,不仅使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为中国诗歌增加了一种题材,而且开启了南朝一代新的诗歌风貌。
继陶渊明的田园诗之后,山水诗标志着人与自然进一步的沟通与和谐,标志着一种新的自然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的产生。
东晋出现大量的山水诗,主要是纷乱的国情使然。
东迁的文士几乎都有“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的慨叹,加上受政治暴力和军事暴力的迫害,失落感愈来愈沉重。
从清丽无比的江南山水风物中寻求抚慰和解脱,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于是流连山水,写作山水诗便相因成
习,以致蔚然成风。
另外,在新的哲学思潮如玄学的冲击下,汉朝以来“罢黜百家,独尊孔子”的思想控制日趋软弱松弛,于是出现“越名教而任自然”(嵇康)、“法自然而为化”(阮籍)之类的主张。
“自然”指宇宙自然规律,岿然不动的山和变动不居的水,则最充分、最完美地体现了这种规律,也就成了师法的对象,成了精神力量不竭的泉源。
咏史·郁郁涧底松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最新)

咏史·郁郁涧底松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原文:咏史·郁郁涧底松魏晋:左思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译文: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茂盛葱翠的松树生长在山涧底,风中低垂摇摆着的小树生长在山顶上。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由于生长的地势高低不同,山顶径寸的小树,却能遮盖百尺之松。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世家子弟能登上高位获得权势,有才能的人却被埋没在下级官职中。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这种情况恰如涧底松和山上苗一样,是地势造成的,其所从来久矣。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汉代金日磾和张安世二家就是依靠了祖上的遗业,子孙七代做了高官。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冯唐难道还不算是个奇伟的人才吗?可就因为出身微寒,等到白头仍不被重用。
注释:郁(yù)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郁郁:严密浓绿的样子。
涧:两山之间。
涧底松:比喻才高位卑的寒士。
离离:下垂的样子。
苗:初生的草木。
山上苗:山上小树。
以彼径寸茎(jīng),荫(yìn)此百尺条。
彼:指山上苗。
径:直径。
径寸:直径一寸。
径寸茎:即一寸粗的茎。
荫:遮蔽。
此:指涧底松。
条:树枝,这里指树木。
世胄蹑(niè)高位,英俊沉下僚(liáo)。
胄:长子。
世胄:世家子弟。
蹑:履、登。
下僚:下级官员,即属员。
沉下僚:沉没于下级的官职。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zhāo)。
“地势”两句是说这种情况恰如涧底松和山上苗一样,是地势造成的,其所从来久矣。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ěr)汉貂(diāo)。
金:指汉金日磾(jin mi di),他家自汉武帝到汉平帝,七代为内侍。
张:指汉张汤,他家自汉宣帝以后,有十余人为侍中、中常侍。
七世:七代。
珥:插。
珥汉貂:汉代侍中、中常侍的帽子上,皆插貂尾。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冯公:指汉冯唐,他曾指责汉文帝不会用人,年老了还做中郎署长的小官。
左思咏史诗八首

左思咏史诗八首作者:左思一、《游子吟》漫漫长路伴离愁,乡愁萦绕心头。
风吹草低见牛羊,泪湿衣袖凄凉。
别离之际情难舍,归乡之时望无休。
故土情深如海水,思念如潮涌。
二、《秋夜怀古》银河落九天,月色满秋田。
古寺钟声远,寒砧韵声传。
千年尘土古道在,万里星河夜幕间。
往事如烟梦中过,唯有诗篇永流传。
三、《赋得春晓》晨光初照山巅红,鸟鸣声声入耳中。
花开芬芳春意浓,微风拂面心欢融。
万物复苏生机盛,人间美景令人动容。
朝霞绚丽天地宽,春晓何其美妙!四、《登高望远》高山巍峨云雾缭绕,俯瞰大地心旷神怡。
云海波涛浩渺无边,群山连绵如层层翠帷。
登高望远情意长,一片壮丽景色在眼前。
凭栏远望心潮澎湃,豪情万丈荡气回肠。
五、《夜雨寄怀》夜雨连绵思念深,窗前落花滴泪频。
寂寞空房愁难寐,孤灯独影抚琴吟。
回忆往事思绪乱,凄风苦雨不停吟。
但愿明月能照彻,将离愁尽化成金。
六、《感怀古墓》古墓静谧藏英魂,岁月流转留传奇。
遥想当年豪杰志,英勇无畏铸辉煌。
墓碑立于苍茫地,名字铭刻人心间。
虽已长眠尘土里,精神永存不曾衰。
七、《送友人》别离之际泪沾衣,江南江北隔千里。
友人别去心伤痛,相逢时刻难忘记。
送君千里执手别,祝福相随寄深情。
望君旅途平安归,再聚一堂共欢娱。
八、《夜行舟中》夜深河水静悄悄,船影荡漾波光摇。
星光点点照江面,月色清辉洒满舟。
舟行渐远心思远,往事如烟在眼前。
离愁别恨浸心房,漫漫长夜难入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作赏析
乌
江
宋·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1)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2)
【简注】(1)鬼雄:鬼中雄杰。 (2)江东:长江在芜湖、 南京间,大体上作南北流向,故自汉初至唐,称这段江流东 岸至海边的地域为“江东”,亦称吴中。 【提示】突出项羽作为英雄的气概。更显女作家的豪情。
二、作品背景 (一)东汉末以来的九品中正制度和两晋时代的门阀制
度:“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二)代表作1、《三都赋》“洛阳纸贵” 2、《咏史八首》是晋代文学家左思创作的一组咏史 诗。名为咏史,实为咏怀,借古人古事来浇诗人心中之块垒。 组诗以深厚的社会内容,熔铸着左思的平生理想,在创作历 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历代诗评家对这组诗评价很高。
咏史诗正变源流
三、魏晋时期的左思有《咏史》八首——新 变 四、唐代杜甫刘禹锡、杜牧、李商隐等卓有 成就的咏史大家。 五、龚自珍——殿军。
借古讽今是常见的表现手法
诗人创作怀古咏史的诗 篇,往往不是为发古人之幽 思,他们常常把史实与现实 扭结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 遭遇,或是评论社会时政。 借古讽今是常见的表现手法。 如金陵这座古城,东吴、东 晋、宋、齐、梁、陈六朝均 建都于此,这些朝代,国祚 极短,在它们悲恨相续的史 实中包含极深刻的历史教训, 所以“金陵怀古”后来几乎 成了咏史诗中的一个专题, 在国运衰微之际,更成为关 心政治的诗人常取的题材。 如:
即借咏史以咏怀,托古讽今,借古人古事抒写自己的怀
抱与不平。
冯 公 岂 不 伟 , 白 首 不 见 招 。
金 张 藉 旧 业 , 七 叶 珥 汉 貂 。
地 势 使 之 然 , 由 来 非 一 朝 。
世 胄 蹑 高 位 , 英 俊 沉 下 僚 。
以 彼 径 寸 茎 , 荫 此 百 尺 条 。
郁 郁 涧 底 松 , 离 离 山 上 苗 。
金日磾
汉武帝一次在宫中宴游欢乐之极,诏令阅马助兴。 当他看到一个体形魁伟、容貌威严、目不斜视的青 年牵着膘肥体壮的骏马从殿上走过时,感到很惊讶, 就问起这个牵马人的情况。当他得知金日为休屠王 之子后,就拜他为马监。之后升迁为侍中、驸马都 尉、光禄大夫。由于他孝敬母亲,做事小心谨慎, 从不越轨行事,深受武帝信任,成为亲近侍臣。
咏史(怀古)词曲——突破
值得注意的是一般怀古咏史诗取材常是一人、 一事,词曲则另辟蹊径。辛弃疾的《永遇乐· 京 口北固亭怀古》则取材于与京口(现在的镇江 市)有关的不同朝代不同人物的故事,其中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与京口无关,属于 诗中用典。元曲中一些以“怀古”为题的小令, 又常常组合几个典故以表达思想抒发感情。如 张可久的《卖花声· 怀古》: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 玉门关。 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 长叹它不象 一般咏史诗之专咏古人、古事,而是借咏古 人、古事以抒写自己的怀抱,是抒情、述志 之作。但左思首先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史实 之中,“借他人之酒杯,浇心中之块垒”是 很多评论家对他的咏史诗的评价。他进一步 发展了咏史诗这一体裁。
一 作者介绍
西晋文学家。字太冲。临淄(今山东淄博)人。生卒年不 详。他家世业儒学。少时曾学书法鼓琴,皆不成,后来由 于父亲的激励,乃发愤勤学。左思貌丑口讷,不好交游, 但辞藻壮丽,曾用一年时间写成《齐都赋》(全文已佚, 若干佚文散见《水经注》及《太平御览》)。公元272年 (泰始八年)前后,因其妹被选入宫,举家迁居洛阳,曾 任秘书郎。元康(291-299)年间,左思参与当时文人集 团“二十四友”之游,并为贾谧讲《汉书》。元康末年, 贾谧被诛,左思退居宜春里,专意典籍。后齐王召为记室 督,他辞疾不就。公元303年(太安二年),左思移居冀 州,数年后病逝。左思作品旧传有集5卷,今存者仅赋两 篇,诗14首。《三都赋》与《咏史》诗是其代表作。左思 的作品收录于严可均所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和逯钦立所辑《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三、原文解析 四、作品主题 揭示“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现 象,反映寒门俊杰与士族门阀之间的矛盾,
揭露门阀制度的不合理。
。《世说新语 容止篇》记载:“潘安仁夏侯 湛并有美容,喜同行,时人谓之连 壁。”“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 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 与此相对应,《世说新语》描写左思:“左 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 唾之,委顿而返。” 左思虽貌丑,但极有才 气。
名作赏析
咏
史
朱淑贞 盖世英雄力拔山, 岂知天意主西关。 范增可用非能用, 徒叹身亡顷刻间。 注:朱淑贞生卒年代稍早于李清照,正处于 南北宋交替时期。
名作赏析
彭城道中 (1) 清· 黄任
天子依然归故乡, 大风歌罢转苍茫。(2) 当时何不怜功狗, 留取韩彭守四方。 (3)
【简注】(1)彭城:今江苏徐州。刘邦故乡沛县丰邑(今江苏丰县) 与彭城邻近。 (2)汉十二年(前195年),刘邦回乡,唱《大风歌》, 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之语。 (3)功狗:刘邦称萧何为功人,其他 部将为功狗,意即有功的“走狗”。韩、彭:指淮阴侯韩信、梁王彭越, 两人都以阴谋叛乱的罪名被杀。
总 结
史必征实 诗可凿空
1、以史说事 2、借古讽今 3、寄寓诗人的感想 4、叙议结合或描写与议论结合 5、一般怀古咏史诗取材常是一人一事,但有 些咏史诗为了内容表达的需要,往往夹有多 个史料,多次用典 (如词曲等)
咏
左
史
思
“中国最早的愤青”
左思《咏史》八首
左思《咏史》不但打破了专事专咏的写法,而且 对所咏史事的发生、发展、结束过程已经不是很 重视,改而强调所咏人物所处的境遇。诗中所列 举的许由、荆轲、段木干、鲁仲连、苏秦、李斯、 冯唐、杨雄、陈平、主父偃、朱买臣、司马相如 等十二位历史人物,或拒官避世,或由贫贱而达 显,或抑郁失志,虽经历不同,但都是出身寒门 而以才华见称于世的人,和金、张高门、王侯等 一类代表世族虚贵的词语形成鲜明对比,一方面 揭露了门阀制度的不合理,另一方面也表达了诗 人对这种制度下寒士阶层所处境遇的关注和同情。 由此观之,左思的 “创格新特”的创新点是咏 史诗体制上的创新。
江东子弟今虽在, 肯与君王卷土来? (2)
【简注】(1)中原一败:指垓下的大败。垓下在今安徽 灵壁,地属中原。 (2)肯:谁肯,岂肯。 【提示】又是前首诗的翻案。
杜甫咏史诗
怀古咏史诗的构思是不尽相同的。常见的是先即事即景,由此引发议论或 抒发感慨。也有诗中史实的叙写不多,却以议论为主的。如杜甫的《咏怀古 迹》(五首其五):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侣,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这是作者瞻仰武侯祠,衷心敬慕,发而为诗。作品以激昂的笔触颂扬诸葛 孔明的胸才大略,叹惋他的壮志未酬。诗中除“遗像”是咏古迹外,其余均 是议论,全诗议而不空,句句含情。 还有一种则全诗只叙史实(当然不是历史书中的“史实”),不着一字评 论,甚至对自家身世也不发一语。这种构思,重在塑造形象,以形象感人。 如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提示】揭示出封建帝王难以走出的一个怪圈:杀戮功臣,自毁长城。
名作赏析
风
台 歌(1) 唐· 林宽
蒿棘空存百尺基, 酒酣曾唱大风词。 (2)
莫言马上得天下, 自古英雄尽解诗。 (3)
【简注】(1)风台歌:故址在今江苏沛县东南泗水西岸,相传为纪念 刘邦回乡唱《大风歌》而筑。 (2)蒿棘:杂草与蒿棘。大风词:即 《大风歌》之词。 (3)“莫言”句:刘邦曾说自己马上得天下,用不 着再读诗书。尽解诗:都会作诗。 【提示】诗言志,歌咏言,英雄多慷慨悲歌。揭示出了英雄与诗的辩证 关系。
咏史诗正变源流
一、《诗经》《离骚》中就有这种作品。 二、诗歌史上第一首真正意义上的咏史诗是东汉时 班固的《咏史诗》:“三王德弥薄,惟后用肉刑。 太苍令有罪,就递长安城。自恨身无子,困急独茕 茕。小女痛父言,死者不可生。上书诣阙下,思古 歌鸡鸣。忧心摧折裂,晨风扬激声。圣汉孝文帝, 恻然感至情。百男何愦愦,不如一缇萦。”
名作赏析
读 史 元· 刘因
记录纷纷已失真, 语言轻重在词臣。
若将字字论心术, 恐有无边受屈人。
【提示】揭露官定正史的虚伪性,具有历史 批判精神。
名作赏析
督
亢 陂 (1)
清· 赵俞
提剑荆轲勇绝伦, 浪将七尺殉强秦。 (2) 燕仇未报韩仇复, 状貌原来似妇人。 (3)
【简注】(1)督亢:古地名,在今河北省涿县东,为战国时燕国富饶 地带。荆轲以献督亢地图为名,入秦行刺。 (2)浪:滥,随便。 (3) 韩复仇:指原是韩国贵族的张良帮助刘邦灭秦而得报大仇。“状貌”句: 司马迁说张良“状貌如妇人好女”。 【提示】以张良与荆轲对比,认为勇力不如智谋。文笔曲折而包蕴丰富。
《咏史》七
主父宦不达,骨肉还相薄。买臣因采樵,伉 俪不安宅。陈平无产业.归来翳负郭。长卿 还成都,壁立何寥廓。四贤岂不伟,遗烈光 篇籍。当其未遇时,忧在填沟空。英雄有迍 邅,由来自古昔。何世无奇才?遗之在草泽。
指汉金日磾(jin mi di),他家自汉武帝到汉平帝,七 代为内侍。(见《汉书· 金日传》)张:指汉张汤,他 家自汉宣帝以后,有十余人为侍中、中常侍。
金日磾(mì dī)(前134~前86),字翁叔。是驻 牧武威的匈奴休屠王太子,汉武帝因获休屠王祭天 金人故赐其姓为金,深受汉武帝喜爱。后元二年 (前87),汉武帝病重,托霍光与金日磾辅佐太子 刘弗陵,并遗诏封秺(dú)侯。金日磾在维护国家 统一和社会安定方面建立了不朽的功绩,是我国历 史上一位有远见卓识的少数民族政治家。他的子孙 后代因忠孝显名,七世不衰,历130多年,为巩固 西汉政权,维护民族团结,做出了重要贡献。